《爱有来世》经典影评集
《爱有来世》是一部由查理·麦克道威尔执导,罗伯特·雷德福 / 玛丽·斯汀伯根 / 布莱恩·麦卡锡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科幻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有来世》影评(一):如果证明有来世,你会选择自杀吗?
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早上刚到公司,就被老板臭骂了一顿,正当你气得浑身颤抖的时候,网络上流出了爆炸性的新闻,科学家证实:人死后,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活着。
《爱有来世》影评(二):世界观宏大可惜导演没hold住《爱有来世》(2017)
豆瓣评分6.3,imdb6.6。 作为一部小成本文艺气质很浓的科幻片能拿到这个评分还算可以,影片的立意非常深刻,涉及到很多哲学,宗教的玄奥概念,电影前半部分非常吸引人,可惜导演看来也不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的先哲大师,问题提出来了至于电影给出的答案则是乱七八糟一塌糊涂。鲤鱼这部给7分,对于前世今生,时间线性,平行空间之类玄之又玄的概念鲤鱼是很着迷的,至于没有答案,释迦摩尼,默罕默德,老子也没有给出准确答案,导演做到这种地步,是可以接受的。
科学家哈柏博士用科学数据证实了来世的存在,人来在死亡之后灵魂会前往新层次的生命。可这一发现却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很多对今生不满的人,选择自杀搭上前往来世的快车。在电视台对博士的采访直播时,一位工作人员拔枪自尽,将采访变成自杀直播秀。
两年之后全球有近四百万人为了前往来世自杀,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哈柏博士隐居在偏僻的海岛,建立了对有自杀倾向群体的收容机构,同时继续着自己的研究,试图解决来世概念对社会带来的信仰危机。哈柏的长子威尔在前往海岛的船上,偶遇单身女子艾拉,并被艾拉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艾拉来到海岛的真实目的正是想在此蹈海自杀,当艾拉怀揣巨石走向大海之时,威尔正好赶到将其救起,并将艾拉安顿到了父亲的收容机构。威尔和艾拉一起参与到了哈柏博士对于来世的研究之中,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一切变得匪夷所思出人意料。
下面会涉及到电影的重要概念和主要剧情,讨厌剧透的直接跳到最后。
电影涉及到了来世,时间线性和平行空间三个主要概念。要理解导演对来世的解释首先要注意电影对时间线性的否定,电影中时间是非线性的,时间的线性规律只跟每个人的生存时间有关,也就是一个出生于1950年死于2000年,这五十年是线性概念,从先到后不能逆转。而在其死后时间线性和这个人毫无关系,对于他来说永远没有2001年,所谓的来世只是只是从1950年开始的另一个平行空间。从头再来结局却可能因为新生中某个关键的选择发生逆转,可能他这次活到2020年也不一定。这种设定是非常有新意的,区别于所有宗教关于来世的解释,和以往三生三世六道轮回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每次死后不断开始新的人生。
但是电影在世界观的设定上有着两个致命的漏洞,第一怎样跳出一生区间段的时间循环,没有了西方极乐,白日飞升,天堂和地狱。每次死后灵魂再一次从头再来,无限循环无休无尽。这绝对是令人绝望的设定,例如剧中威尔最初因为没有救回海边自尽的艾拉而遗憾终生,来世海边救回了,艾拉又死于枪下,最后威尔在海边救回了艾拉之子貌似结局圆满,可惜对于威尔来说这只是无数个来世中的一次,这次死后下次呢?即使没有艾拉的死他还是可能对此生感到遗憾,人活一辈子毫无遗憾的可能只会是先天白痴不知什么是遗憾,那电影来世概念就变成了每次来世都是想完成前生的遗憾,而且是无休无尽的死循环,自杀没用还得从头再来,太可怕了。
第二所有宗教都要约束今生和死后的关系,也就是前世因果,无论转世轮回还是上天堂下地狱,都要跟每个人选择怎样的人生有关系。电影漏掉了这点,这太致命了。首先确定人死后是有来世的,而今生我怎么做都和来世没关系。如果真有这种科学发现公布于世,绝对不是几百万人自杀那么简单。不知道别人,鲤鱼肯定会铤而走险破釜沉舟拼一下,管他杀人放火,走私贩毒毫无顾忌,只要能每天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就行,输了一死了之从头再来,活着就舒服一天,一小时就行,这种来世的概念瞬间就会让人类社会彻底崩溃,死亡如果对于人类来说如果只不过是一次开机重启,生命本身变得毫无意义。
电影有着非常不错创意,可惜最终变成了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的作品,十分可惜。这些只不过是鲤鱼的个人观点,还是那句话电影提出的假想全人类都没有正确答案,而这部电影的魅力正是每位观众都会思考一下,如果有来世自己会有怎样的人生。
关注微信公众号:lydysc2017
《爱有来世》影评(三):爱有来世
围绕着一棵银杏树,讲述了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段奕宏扮演的男主角在片中变身为一个痴情之鬼,前世深刻爱上了俞飞鸿扮演的孤女阿九,但因为家族仇恨,阿九不得不出卖了阿明,导致两个家族的火拼,最后二人生死离别。 一棵银杏树,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一个痴情之鬼阿明,前世深刻爱上了孤女阿九,但因为两个家族的火拼,二人生死离译。阿明死后,成孤魂一缕,在一棵银杏树下,深情等待已经转世的前世爱人50年。 阿九和哥哥在小时候全家被杀的时候经历千辛万苦逃出来,哥哥带着阿九在树林里面过了多年的极其艰苦的生活,后来为了报仇,阿九假扮孤女嫁给阿明,但是却一直对阿明冷淡不已,阿明伤心出家,阿九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阿明,阿明却已心灰意冷,阿九最终又一次打开了阿明的心,但是阿九的哥哥却因为阿九曾经告诉过的密道上山杀人,阿明的哥哥一直都知道一切,为了阿明却一直没有说穿,临死前他让阿九答应保住阿明的性命,阿九答应。阿明因为哥哥的死崩溃,最后阿九在哥哥面前自杀,和阿明约定下一世还在一起,只要她说“茶凉了,我去给你续上”就能认出来。
《爱有来世》影评(四):存在主义恋人以冥河相隔
如果说,“存在主义”是一种高高在上俯瞰宇宙众生的“人道主义”,那么,它首要强调的或许是存在主义者自身的超然物外属性——正是因为对世间万种灾痛悲喜抱着一种过分疏离远观、置身事外的冷静救世主视角,才能够获得对一切集体命运彷如洞若观火的预言家能力。而拥有这种能力的存在主义者们命运如何,某种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与外界事物共情交融的能力,更在于他们与生命中看似与己无关的他者共同承担切实苦痛的行动与决心。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Charlie McDowell剧本里的一对存在主义者恋人Will与Isla之间注定永远横亘着令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天人相隔的地狱冥河,只不过扮演自由歌者俄耳甫斯角色的是Isla,而一次次扭头回望过往噩梦而被迫化身盐柱的是Will:相对那个气质严肃苦闷、不论遇到什么事总是一副悲悯深思状的Will,Rooney Mara扮演的Isla外表显得更纯真洒脱,更玩世不恭,更厌倦日常世界里的大多数人与主流伦理道德,言谈更加坦率也更加粗鲁,能够直言不讳指出那些前赴后继参与大规模集体自杀行动的人们心智软弱阴暗、逃避现世,但她自己同时却又能在Will父亲创建的小岛异教技术组织里,与其他自杀未遂、挣扎在崩溃边缘感受着时空解体的畸零人们穿着相同的服装一起做祷告,期待着新一次实验能成功捕捉到灵魂将要挣脱肉身躯壳一瞬间奔往的新世界景象,与身边众多陌生人的希望与绝望感同身受。Will和Isla大概都早已明白这个小岛组织存在的意义,无非是披着脑科学实验外衣的新兴密教崇拜,其目的不过是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丧失了旧有生活信念的幻灭者们暂时找到一个信仰的替代品,支撑着他们在这个令他们缺乏认同感的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但当Isla跟随Will来到技术组织里后,她融入周围环境的速度之快,与集体中其他人相处之融洽和谐,令本该是此地主人翁却始终与此地格格不入的Will都感到吃惊。Isla是真正情感麻木扭曲、狂妄唯我而走向自溺自毁的那一类存在者吗?当浑身充满末日硬核科幻气质的Isla背着从沙滩上捡来的石头沉入海水中又被Will搭救时,她表现出的与其说是视死如归的冷漠决绝,倒更像是一种对自身命运失去掌控力的恼羞成怒,正像她被救上岸后对Will表达的抗议:我的生存或毁灭都与你无关,你的到来不会改变我的命运……我对万事万物都已不再抱有情感。
在Will与Isla的关系中,看似Will是茫茫汪洋上的追随者与拯救者,是那个强迫症一般沉陷在一次次轮回里无限循环、明知无望扭转爱人命运而仍执意为之的西绪弗斯式勇士,但电影结局揭示出了事实的另一重面貌:Will的意识之所以不断在同一艘前往彼岸虚妄之岛的渡轮上与Isla相遇,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勇气真正抛弃岛上父亲和兄弟为自杀未遂者们构筑起的那个童年伊甸园与末日乌托邦,没有勇气与他的儿时故乡彻底诀别,向前方风险重重的人生新旅途迈出步伐。在实验的最后,每到了意识即将完全挣脱肉体束缚的千钧一发瞬间,Will没有一次选择留在另一时空的Isla身旁与她共同面对不可知的崭新未来,而是每次都在关键时刻响应父亲与兄弟的呼唤,回到他们和自己主宰的旧日时空里,回到那曾经埋葬了他们母亲不幸婚姻的殖民地时代旧建筑实验室中。Will因为母亲自杀的往事而抵触工作狂父亲的科学研究事业,进而回避他自己成长的那座故乡小岛,但却又一次次怀着不可抗拒的恋旧思乡之心登上返乡的渡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每次在渡轮上等待着与Will邂逅的虚无主义女孩Isla,或许象征着一个永恒解放者的形象。她的出现为Will从自身痛苦回忆与执念诅咒中寻得解脱提供了出口,只不过,想通过这个出口抵达生命新境界,或许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与决心,它体现在每个人如何以实际行动应对生命中瞬间降临的艰难抉择,而不是体现在事后如何愧疚自责、以扭曲、重构回忆甚至是自杀的方式来逃避承担责任。那并不是真正的忏悔,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麻醉、自我原谅,进而自我肯定、自我合理化,虽然能够帮助Pat Philips这样全盘抛弃了伦理责任的人在走到生命终点时不至于过度悔恨,但并不能避免更多的Pat Philips被社会驱逐、被亲人割弃,并最终被无处皈依的原子化末日感裹挟。
如果说Will平素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父亲与其教徒们言之凿凿而自己每逢关键时刻却怯懦退缩抛下Isla逃跑的作风,与他父亲Thomas在妻子走入浴室自杀前埋头专注于个人研究、没有下楼叫住行为失控的妻子这件事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宿命传袭。那么,Isla每次追随Will进入以Will父亲为核心的父系异教组织中,以她的出众个人魅力与过分坦率直白的言谈风格招致其他女教徒的忿恨,继而一次次引来无解的杀身之祸——这种无限单周目的流程设定,把她的个人形象引向了Will母亲式的夏娃之路。只不过,在生命之樹下构陷她的,不是弥尔顿《失乐园》中化身蛊惑之蛇的复仇者撒旦,而是吃下过量智慧果走入机械理性极端导致个体精神追求与日常人伦生活之间失衡的一代代亚当自身。这个故事的叙述轨迹与黑泽清的《完美的蛇颈龙之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这是否投射了导演自身身为创作者的潜在焦虑。而与黑泽清不同的是, McDowell表现这种创作者焦虑的方式是过分理念化神圣化他的女主角,使她们的角色缺乏立体感与血肉生命力。过分单薄概念化、缺乏身世背景铺陈与心理描写的女性形象,无论被设定为从天而降的女解放者或是女反叛者,实际上都更像是死气沉沉未来世界里葬身众意之手的女牺牲者,即使在闭合回路的叙事里从开始便高居神坛,最终脚下的神坛也一定会变作祭坛。男女主角人设着墨的不均衡不对等,令整个故事的内核从瞻望未来的科幻想象跌落到传统人伦神话套路。 无论女主角外型多么桀骜冷峻,多么充满硬核未来感,她还是没能逃脱导演赋予她的珀涅罗珀式贞女烈女宿命。
《爱有来世》影评(五):当死亡成为后悔药,当死亡不再被人敬畏,生有何意义!
如果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是新的生命的开始,你会如何看待死亡。
因为,我们无法得知死后的世界,所以我们害怕死亡。
因为这种未知,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发明了宗教,东方的阎罗殿,西方的地狱。
它们都用轮回说,给我们规定了来世,并且规训我们的当下,善带你通向极乐,恶拽你入极苦。
无论如何,我们的来世无法在于当世发生关系。
我们总会忘掉当下,东方文化发明了孟婆汤,饮下即刻忘掉所有红尘俗事;西方发明了灵魂异世界,两个世界永远无法重合。
如果人类发明了一个机器,可以探索来生,发现死亡不过是人类肉体的消亡,但精神可以去到来生,哪你会如何看待死亡?如何选择生死?
这部由罗伯特雷德福和鲁妮玛拉的出演的新片的《发现》(The Discovery),就切中了这个颇为宏达的终极命题。
生死不光是科学问题,对于具有智慧,精神世界发达的人类来说,生死是一个哲学问题。
而电影本就是一种哲学情景。
哲学是关于矛盾,关于断裂的理论。
哲学化解矛盾,缝合断裂;换句话说,哲学制造综合,在断裂之处创造一种新的综合,在原本的差异处建构联系。
无疑生与死就是最大的一组矛盾,生于死之间,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中具有无法联系的断裂缝隙。
生与死永远无法在当世完成联系。
令人欣慰的是,电影作为哲学的一种情景,却可以超越其他艺术形式,或者科学形式,创造生与死的新联系。
电影本就是围绕存在和显现关系而形成的誖伦。电影的问题,就是关于存在的问题。
电影既有复制现实的可能,也含有这个复制品完全虚构的维度。
新片《发现》就在对于现实世界的复制和虚构中,完成了对于生与死,生命意义的一次探寻。
影片一开始,就是拉开了叙事的鸿沟,制造了断裂和矛盾。
罗伯特饰演了发现死后世界的科学家。他的发明证明了人类在死亡后,脑电波依然活跃,人类可以脱离当下的肉体,去到来生的世界。
这个发现被公布后,世界出现了大波自杀潮。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市民还
是政客,都忙着去死。
主持人说,这是人类即发现新大陆,登陆月球后的第三次伟大发现。
随后,她追问,面对大波自杀潮,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对此负责。
罗伯特坚定的回答,不会!
就在这时,摄影师在感谢完罗伯特后,当场举枪自杀。
全场哗然,罗伯特神态僵硬,在眼中,我们看出了他的动摇。
影片的故事视角随后被拉到了一艘只有两个人的海船上。男主角杰森和女主角鲁妮玛拉在船上相遇。
故事由此开始。
原来杰森正是罗伯特的儿子,他听说父亲又有了新的发现,于是赶回家。
他明显对玛拉有好感,在床上她痛斥自杀行为的泛滥,可在下一个场景,杰森却偶遇正准备再大海中溺亡的玛拉。
他果断救下玛拉,并带其前往了父亲的驻地。
这个私人领域不光是父亲发现来生的研究场所,还是收留自杀未遂者的疗养地。
父亲的新发型是可以用机器,以视觉的方式,让人们看到死去人的脑电波形态,由此也许可以证明,死后的人,到底去了那里,那个来生究竟是什么模样。
疗养所的人都在等待博士的发现,他们太希望看到来生的世界。
但,男主杰森对此是反感的,他认为父亲应该对死去的人负责人,是他的发现导致了世界自杀潮的出现。
《发现》需要观众的耐心,前面所有的叙事都是为了高潮的铺垫,影片的主控思想非常隐蔽,一直到最后才悄然缝合。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死亡的人都是因为对于现实的遗憾。来生是他们的后悔药,所有一批人选择以死亡的方式,追求新生,弥补当下的遗憾。
罗伯特为什么要发明这个机器?杰森为什么方案这部机器。
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心病,罗伯特的妻子,杰森的母亲,她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终结生命。
而其自杀的原因是罗伯特沉迷科学研究而忽视了她的存在。
那晚,妻子和平常一样希望寻得关注,但罗伯特继续沉迷于研究,妻子冷静的上楼,在浴缸里溺死了自己。
杰森无法面对,选择了离家出走,而父亲开始了探寻来生的发现。
罗伯特的目的很简单,他无法释怀妻子的自杀,通过来生的探寻,他希望找到妻子死亡后的去处,一边是想询问她为何选择抛下她死亡,一边是为了和她团聚。
玛拉选择在海边溺亡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的一不留意,让在海边玩耍的儿子遭遇了溺亡,丧子之痛让她无法走出当世精神的困境,她同样希望在来生寻求改变。
在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死去人的来生其实并不是真的所谓新生,而是对当下世界的一种再造。
他们发现死去的被研究者,希望通过来生弥补当初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过错。
由此,罗伯特也通过死亡见到了妻子,在来生中,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在那个关键的当晚,选择了和妻子来场烛光晚餐,他叫住了准备上楼的妻子,给了她一个久违的拥抱。
罗伯特和其他人对于这个研究结果,感到极度震惊。
因为,这个来生更加可怕,它宣布人类可以跨越时间的维度,弥补过去的遗憾,引发未来的改变。
这个所谓的来生无疑将导致更多的人选择自杀。
死亡由此变成了一种奖励,变成了一种对于当下自我无足轻重的选择。
人们可能因为一点的不满足,稍微的遗憾,就会选择自杀,寻求改变,弥补当下。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有着太多的遗憾,无法弥补的亲情,失落的爱情,惋惜的友情,我们短暂的当下,有着无数的遗憾和不可追寻。
当死亡成为他们的希望时,自我了解就会成为他们新的圣经。
所以,罗伯特选择毁灭机器,就在他即将宣布这个消息是,杀死亲人,前来寻求庇护的女子枪杀了玛拉。
爱上玛拉的杰森一改排斥态度,选择使用机器,自杀后去到来生,寻求改变。
影片《发现》在这里埋下了一个巨大的故事伏笔,原来一开始的两人在游船上的相遇已经不是第一次。
杰森和玛拉早就认识,爱上玛拉的杰森,一次次去到来生想要改变寻死的玛拉,可总是失败。
来生不是未来,而是关照当下,是在某个选择的关键节点时,当我们做出另外一个选择时,人生走向另一种可能的来生世界。
比如,当我们面对两份爱情时,我选择其中一个人,都将对来生造成巨大的影响。
我们的来生是我们对于当下众多平行世界我的一次体验。
最后杰森能够拯救寻死的玛拉吗?他们的关系又该如何结尾呢?来生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吗?
《发现》以建构时间的方式,让神性或理性,以纯粹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
但同时,它也是理性的,影片将主控思想死死的锁在了珍惜当下的围城中。
不要期待死亡的改变,而是在活着的时刻尽量体验人生,让我们在亲情爱情中少一些遗憾。
爱是对死亡的反抗,爱是奇迹在存在中的降临,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当下的事件拯救爱。
所以,化解矛盾,弥补生与死的裂痕,也许不需要来生。
用力在当下,接受事实,去权力保持距离,果断的做出决定,让我们在生活中存在,感知真正的生活。
《爱有来世》影评(六):记录一下,免得重看
科学家库伯用科学证实有“来世”,结果引起长千上万的人自杀。出于怕社会谴责,库伯博士隐居一岛,并建起一“实验救济所”救济那些想自杀的人。库伯之子威尔史蒂文森,一直抗逆父亲的研究,觉得“实验救济所”简直就是邪教会所。
在一邮轮中,威尔史蒂文森邂逅女孩艾拉。来到海岛父亲建起的救济所,威尔史蒂文森竟在海边看到艾拉欲自沉大海自杀。救出艾拉后,为防止其再轻生,威尔史蒂文森将其送到父亲的救济所。
但不久,威尔史蒂文森发现自己一直处于濒死的状态,困在了重复遇见艾拉并拯救她的循环。最后,随着艾拉被射杀,受父亲启发的威尔史蒂文森心急想去“来世”——艾拉安然无恙的世界,便效仿其父而自我实验休克死亡。不料,威尔史蒂文森竟发现自己之前在游轮遇到艾拉时,并没跟随她下船,相见的第二天艾拉就跳海自尽了;由于懊悔艾拉的死,所以利用“濒死”状态下创造的空间循环一次次地去拯救她。
最终,威尔史蒂文森找到艾拉自杀的真正原因,在海滩上救下险些遇难的她的儿子,使艾拉彻底摆脱自杀念头……——情人圆满团员……
《爱有来世》影评(七):执念是源动力吗?
重度雾霾的今天懒在室内补番看片,为了马上要上的《攻壳机动队》补了几集动画和一个剧场版《无罪》,觉得剧场版太文绉绉了略高频次的背书、念古语让我不得不佩服字幕组,片尾曲的翻译也因此而应景的译成文言文吧,认真的记在便签里挺好的。然后从微博上看了个关于“来生”题材的电影,很巧都是科幻性质,不过后者却又非常符合今天的纪念意义。不是强推之作但是可以一看。
推荐理由:“来世”题材、脑洞无限任发挥、MARA颜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Mara做女主主演的片子,很期待,又有如此神秘的“来世”之说,很吸引。但是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比较文艺片,不那么科幻,甚至脑袋里出现了“格局小”这样的词。。。甚至在看到90%的时候都觉得很浪费这个勇敢的题材。
故事是强大的男主爸爸研究出了不得了的学说却在另一个角度上促进了“太好了我可以放心去对这个世界说FUCK OFF然后离开了”的自杀狂潮。在这样的“狂潮”背景下男主邂逅女主,救下她,并邀请其参与学说的证明。随着故事的推进,“来世”学说逐渐被进一步证实,父亲不仅取得学术上的进展还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想通的父亲,正想封尘一切的时候女主意外离开,伤心的男主只有想到去“来世”见一见她。于是乎关于“轮回、来世、矫正、执念”的真相被揭开,直到最后男主在海边见到女主离开后,猛然回头,故事结束。
容我先吐两句槽:一是清冷的画风我可以理解,但是男女主用无表情和刻意化语言产生的感情线我不站队,男女主演技差?不会吧,我想是不是可能把角色个性弱化更专注故事构建的原因?导演作为mara男友这点不优秀哦。这样冷面嘴炮还等着镜头切过的画面我不太喜欢...
二就是女配嫉妒化身做引线可以,但是把所有的重点都压到最后十几分钟真的不好消化导致减分。。。如果真要盘一下这个你肯定有BUG好么。
——————
那么我为什还要推荐,除了前面写的简单的推荐关键词外,确实很想谈谈“记忆矫正”这个点。想起寒假回家看的《降临》,不得不说影视的热潮在未来、科技、机器人外星人上越来越扎堆。《降临》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MOVE,影评上我简单看了一下有大部分都是跟我一样MOVE在“所有人终将走向消逝。如果你知道未来的结局你该如何活着?这种谈人的,是向死而生的美”“面对遗憾,面对既定,我们也要过这一生”。
那么再给你一次机会呢?你会怎样?改变,给自己也是给对方机会,不是那种完美,而是有那么一个可能你还能与我共度一段本应美好的时光。我想人人都会这样做吧。片子的男主,就是这样,一步步的矫正,一次次的循环,让简单的相遇变成深情的执念,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是反观他父亲在见到妻子后回来的放手决定,我倒觉得这样更好。男主如执念一般说要永远记住伊人,在最后的一世里成功以展示真情,这也是我对结局既感叹又不那么满意的地方。
那么最有趣的,应该就是你在观后认真的复盘所开的脑洞。反正我对策是乐此不疲,比如:
男主继续前行于一世又一世直到一天与女主结婚生子,然后慢慢的发现他就是他父亲。
女主也在男主循环时循环彼此救赎以救赎自己。
在最后的循环中改变“来世”的发现,由此学说引起的“狂潮”不复存在。
。。。。。。。
所以最后的最后,我在想,我们不论是不是生活在一种“循环”里,是不是有一次次的机会“矫正”,是不是在未来有永生的可能。我都在想需要管理好执念。让最遗憾的事情被铭记,但不是让其羁绊我们一生。也许,真的没有那么多一生去改变。
今天看的一篇文章很让人感动,在清明这样的节日里,南方总会阴雨绵绵,不论有无雨点,阴郁总是挂在心头的。是啊,我们会面对亲人,朋友的离去,会度过那样一段“真的很遗憾”的难过,但是你会发现这样的“离别”只属于你自己,这样的难过只有你自己来渡。在初次面对至亲的离开时,虽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预设,但是真正那时刻的来临,多强大的预设高墙都会倒塌,茫然无措与懊悔齐上心头。吵闹的礼仪是为有的人转移注意也是为有的人强烈的情绪流露,但终究还是拿最后一把黄土的时刻,顷刻倾出。
遗憾一直有,但是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只能在余生里,活的更好,让他们不再挂念,毕竟之前已经操心够多了不是嘛。
接下来也给现在的家人朋友聊聊吧。
MISS FOREVER。
2017.04.04
本文同步更新于个人公众号:十二楼17号
—NIGHT—
《爱有来世》影评(八):A say-your-prayers type
1.Consciousn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other state of matter.Propertied of consciousness arise from the physical laws that govern our universe.支配宇宙的物理定律. 2.Isla:Maybe.Knowing could change thiings. 3.Harbor:And let your subconscious take you somewhere else.潜意识 4.Will:I'm sort of amazed that you get swept up in this,this easily.You don't strike me as a say-your-prayers type.动不动就祈祷. Isla:Just because somebody doesn't believe in God doesn't mean they can't pray. 5.Will:Well what if it did?How would that change things? Isla:You don't go on vacation without looking at the brochure first. 6.Woman's voice:Those that we have lost are not lost at all,remain what they are,then it's us who are lost.其实是我们迷失了. 7.Lacey:Please don't lose faith in me. Harbor:Faith.Oh,God.I have such contempt for that word.Show me someone relies on faith and I'll show you someone who's given up control over whatever it is they believe.但凡有人依靠信任就会有人过度信任,最后结局一发不可收拾.Sorry,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do for you.Lacey. 8.Will:I've been thinking a lot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something is and what something means.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not pressing the reset button even if things gets really rough. 9.Will:We're a bunch of people running around,making the same mistakes over and over.And I don't know why we think it'll be different somewhere else.Unless we learn that we're supposede to learn while we're here. 10.Harbor:I knew I saw her.Like a dream that you can't remember. 11.Harbor:When we die,what if we travel to an alternate version of our own life?A second chance. Will:Then we wouldn't...just have to acept our biggest regret.In the afterlife,we could change it. 12.Isla:You kept coming back until you saved me. Will:I didn't save you,you died. Isla:There's more than one way to save somebody,Will.
《爱有来世》影评(九):有一点命运石之门,但是记忆加载的太少了。
这部电影很简单,只不过拍的复杂些。就是告诉大家,人死以后会回到某个你后悔的时刻,但是这个时刻是一个平行宇宙y的你,平行宇宙的你会拥有一点你前世平行宇宙x记忆(微乎其微),但是你不断死,不断带着你那微乎其微的记忆附身到你的平行宇宙y的身体上,你的潜意识就是爆发,发现有些东西或者地点似曾相识。直到你又一次死,又一次附身到你的平行宇宙y的身体上,你就是记住一些东西,这也就是男主说的:“When I get there,will I be able to remember you?”然后女主(实际上男主潜意识里的自己)说的:“I hope so”,然后结尾时男主回了一下头,应该是长记性了。
这部电影开头就是一个引子,告诉你你死了以后会去一个地方,男主的父亲的就是卖关子(剧本需要)。
然后画面转到男主的船上,剩下的就是很普通的电影故事情节,各种铺垫,直到女主死去,男主犯贱也去死。这个才是高潮。
上面的几位说什么男主一直是昏迷状态(类似做梦)的循环,难道你们没从头看完电影吗(快进看的)?
在女主没死之前,男主的父亲那次(心跳停止)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死后会去到一个平行宇宙,A宇宙死去的人去B宇宙的时间节点正好是A宇宙当初悔恨的时间点。但是平行宇宙是完全一样,确切说是量子宇宙(掷色子),会有一些小细节不一样(上一个死者的纹身)。同时他的父亲发现这样做只会让人们更想自杀,所以他决定更想自杀
男主刚开始的时候是昏迷状态,不是死亡(心跳还没停止呢),是自己潜意识创造的一个环境(类似做梦),所以他弟弟说他没死怎么能看到这些画面,应该是机器可以读取潜意识里的思想。人在潜意识里有时会看的更清楚一些事情,类似自言自语。
男主又看见女主,女主(实际上男主潜意识里的自己)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潜意识(类似做梦),关键就在这,女主(实际上男主潜意识里的自己)说他死了很多回,都是为了挽救女主,第一次是因为巴拉巴拉巴拉的,所以男主总是也自杀,捎带的带着点生前的记忆来到另外一个平行宇宙,因为那是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男主只是有一点生前的记忆(已死男主的平行宇宙),这种结果就是导致不同结果的产生,同时不断的男主死亡,不断的记忆被累加,终于在这次进入到潜意识里男主通过自己幻想出来的女主告诉了男主这个结果。
同时男主这次是又要死了,男主潜意识里的女主告诉自己(说白了就是自己告诉自己,就像做梦似的,都是你幻想出来的),总是回到船上最终救不了女主,同时男主还会自杀,只能到“and now you’ll go someplace else”,随后男主通过自己的潜意识明白了,他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当然这回是死了以后去的。
那一片白代表的是死亡的瞬间,也就是由活着时候的自我对话潜意识梦境跳转到了死亡后的另外一个平行宇宙的自己深上。
电影到这有个收尾呼应,就是男主对女主说的话,他以前死过1分钟,那个时候还没遇见过女主,但是实际上他看到过就是一个平行宇宙的女主的儿子,但是他以为是自己小时候或者是他弟弟。
结尾的时候回到了男主死了1分钟看到的那个平行宇宙上,也就是男主潜意识里告诉自己的到“and now you’ll go someplace else”的那个地方,这样就能彻底的救女主了。
这部电影很简单,只不过拍得复杂些。就是告诉大家,人死以后会回到某个你后悔的时刻,但是这个时刻是一个平行宇宙y的你,平行宇宙的你会拥有一点你前世平行宇宙x记忆(微乎其微),但是你不断死,不断带着你那微乎其微的记忆附身到你的平行宇宙y的身体上,你的潜意识就是爆发,发现有些东西或者地点似曾相识。直到你又一次死,又一次附身到你的平行宇宙y的身体上,你就是记住一些东西,这也就是男主说的:“When I get there,will I be able to remember you?”然后女主(实际上男主潜意识里的自己)说的:“I hope so”,然后结尾时男主回了一下头,应该是长记性了。
《爱有来世》影评(十):开头很赞,结尾有点糙了,意犹未尽但又没有办法
每次看完这种科幻题材的影片都会有很多感触,但是有觉得很鸡肋,毕竟来世这个老生常态的话题,这一部电影并没有给出一个让人惊喜的答案。其实要引起观众有所感触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前期很长的铺垫,最终到故事高潮的时候,所有的感官一触即发,那种被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真是不要太爽啊!讲到这,又不得不吐槽一下国产电影,国产电影往往开篇宏伟壮观,中篇莫名其妙,结局哭笑不得,当然社会环境导致,我也不想深究。讲回正题,本篇也有给我这种感觉。
开头记着参访引入“发现”这一个感念,以及后面几百万人的自杀,期间种种不免让观众才生疑惑,在这个片子里,来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经常看电影的同学应该也了解,这部片子竟然标了科幻两个字,结局肯定是要有魔幻色彩的,也就是,来世这个话题绝对不会是男主老爹真的弄错了,然后跟所有人说自己研究有误。结局男主无限轮回改命,算是对轮回转世的一种美好的想法吧。其实这类题材的电影很少能拍的好的,这样的故事无论是什么样的结尾对观众而言都不会满意。就像随便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叭叭叭,一大堆,挖很多坑,只要作者不填,观众就有无限的遐想,而然对于来世,外星人,超能力,宇宙所有的猜测,也都只是猜测。人的想象永远都无法做到像大自然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每一个细节看似没有关联,实际环环相扣。所以像本片的结尾,自己意淫下,什么样的结尾才是最好的,不知道。
抛开轮回转世这个话题不说,单讲电影,老外优秀的片子表现手法还是很成熟的,前期各种铺垫,虽说看上去有点无聊,但起码不觉得跳戏。反观国产,往往想表达的点太多,结果一无是处。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导演编剧就是抓不到这个重点,可能拍的主题小了,显示不了大制作大成本,不能招商引资吧。并且因为大成本大制作这个点足以吸引观众;小成本电影因为成本小,所以跟多的精力花在剧情编剧上。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算是及格吧。只是来世这个话题开头好讲,结尾不好结。寓意还是好的,人不管来世还是今生,不要留遗憾,想到的,只要不危害他人,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