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10篇

2018-04-10 20: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10篇

  《河中女孩宽恕代价》是一部由莎梅·奥贝德-奇诺伊执导,Asad Jamal / Saba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短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一):你依靠的只能是自己

  从刚开始女孩坚定的说不会原谅,后最后被迫说原谅,感觉就像一个圆最后又回到了起点

  从一个火坑跳出来另外一个火坑。从原生家庭的火坑跳到夫家的火坑。

  绝大部分观众都在指责原生家庭,却甚少把目光放到女孩的婆家。我觉得最可耻的其实是女孩的婆家。明知当地的文化风俗是这样,却教唆女孩跟男孩私奔,让女孩的家庭背负巨大耻辱彩礼都没有就把人家养了十八年的女孩带走,分文不花的娶了媳妇。私奔之后,又不好保护女孩,让她一个人跟着父亲叔叔离开。出事之后,也不敢勇敢站出来全力支持女孩的决定坚持抗争到最后。

  从头到尾全是女孩一个人无力的抗争,连最后去法院,也是女孩自己一个人坐车去的,如此艰难的时刻,居然没有所谓的一个亲人陪伴在身边。

  其实就是女孩为了男孩背弃了家庭,而男孩又为了家庭背弃了女孩,然而女孩最后还是说出我的丈夫说什么我都支持,他怎么说都对这样的话。

  从这点,觉得女孩的父母一家也挺悲哀的。养了十八年的孩子,拼命摆脱父母,给自己原生家庭带来巨大的耻辱,私奔去了夫家,最后也还是臣服于夫家哥哥权威。父母还养活了自己十八年呢,还因为她的私奔而背负了深深的耻辱呢,而夫家,什么也没有为她做过。女大不中留。

  女孩有一个很矛盾地方。最后她也认为,在社会压力下,不原谅是不可以的,说明她也深深体会到社会舆论压力的强大。但她最终在心里还是没有原谅除了她妈妈以外的其他亲人。既然她自己能够感受到社会舆论深深的压力,为何不能感同身受的站在父母的立场感受由于自己私奔给父母带来的巨大的耻辱呢?难道只有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才是压力?

  女孩自己还没有完全觉醒,当发生了这些事,也是把希望寄托于丈夫的身上,当丈夫说要原谅,那么最后就原谅了。如果当她能够彻底的觉醒,我觉得她的选择要么是坚定的抗争,要么是跟父母达成彻底的和解。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二):那个宗教需要斗士

  萨巴是一个被曲解宗教教义国家女性斗士。世界需要这样的斗士。

  首先,宗教对这个国家代表什么?萨巴的父亲对着古兰经发誓不会伤及性命,却违背誓言枪击女儿。此时古兰经至于何地?

  那么,倘若古兰经可以被欺骗,那口口声声拥护伊斯兰教的教徒们拥护的是什么?一本随意可以利用来虐待虐杀践踏女性的工具不寒而栗

  不得不说,伊斯兰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这个宗教去满足自身权力统治地位性欲人们

  ……………………………………………… 为每年在宗教与习俗观念迫害的女孩们点一盏灯。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大环境下,如何获得自由

  正义是什么?

  又想起昨天看的一个电影,危楼愚夫。

  讲的故事一样,但是中心是一样的。

  社会是个大环境,可以左右你的生活你的命运,你的前途

  当处于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中,一个低阶的人想做一些事情是被不允许的,没有人权,法律也无法保护你。

  这两个故事有一个不同,危楼愚夫中最后管道工选择了继续走自己心中的正义,而本片中女主却选择了妥协。不能说谁对谁错,只是对自己有害无害。

  当然,死脑筋的管道工,肯定不顾一切的拼上去。但女主明白了,时间证明一切。片尾,女主(受害者)说想自己生一个女孩,生了女孩就会坚强,会让自己的孩子过想要的生活,但真的可以吗?有多少人也是这样的打算,可有几个实现了。无非把这句话当成嘴瘾了。

  入乡随俗,谁也不能打破一个社会规范,想要跟他较量,还得来一次彻底的阁命,一次思想的阁命,思想的解放。当一个社会经济达到一个水平,思想上肯定也会提高一定等级。经济实际上也是影响当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怜的孩子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四):河中女孩 宽恕的代价

  故事背景是二十一世纪的巴基斯坦,但是这里的文明程度,怕是和二十一世纪有些不搭。

  这个社会的人对阶级的观念和男女有别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可思议的程度。他们的信仰几乎成为了一种迷信。在一个家庭内部甚至都无法互相尊重相信任的环境下,进步从何而来啊。但看到律师时,我心中还是有一丝丝希望,女孩能够为自己做主,只是当我又看到律师和那些男人在谈话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女孩的绝望和她无可奈何的妥协。那些我们认为是常识的常识,在那里却是背道而驰;那些我们认为是力量的力量,在那里却是绵软无力;那些我们认为是反击的反击,在那里却是一个个笑果。

  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现代问题,紧紧地抓着这个国家每一个想要进步的人的脚步,直至整个社会的沦陷。当你发现你所认为的错误偏见是你周围的所有人极力热捧的时候,怕是无奈也被绝望支配的斑驳陆离,剩下的只有彻底的失望和被迫的顺遂。

  这么坚强善良的女孩 要是生活在一个文明自由的国度里 该多好。不知道生活这么艰苦,她现在是否还像以前一样,坚定地希望自己的宝宝也是个女孩子,然后教她成为一个坚强果敢的女子

  宽恕的代价该就是父亲的自由以及这个社会的继续堕落,但也希望这宽恕的代价带给她和她的新家庭以安全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五):一部仅有几十分钟的纪录片,却改写了无数少女未来的命运!

  你应该也听说过“荣誉谋杀”吧。

  “荣誉谋杀”(honor killing),也称作荣誉处决,大多出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是指那些"失贞"和"不检点"的男女遭到家人或族人无情杀戮的现象

  所谓的失贞和不检点,通常指被强奸,被怀疑通奸,打扮时髦举止轻浮拒绝被指定的婚姻,想要离婚等。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六):荣誉之外

  片中提及最多的除了“真主”就是“荣誉”,仿佛每个人都是为了荣誉而活。因为维护个人与家族名声和荣誉,父亲可以不念骨肉之情,联手叔叔一起枪杀违背他意愿而私嫁意中人的女儿Saba,事后摆出一副天经地义的嘴脸;因为家族的荣誉不再是当初一般受社区人们的尊敬,Saba的姐妹也对其嗤之以鼻并为父亲抱打不平;因为要维护邻里和睦,社区中的长者甚至社会都会强迫Saba原谅她的父亲,原谅那个让她在夜里在湖中险些丧命的父亲;甚至确保万无一失,在开庭前把原本为Saba主持公道的律师换成了一位与其素不交谈的人。于是杀人犯被自由释放,“荣誉杀害”依旧能肆无忌惮的进行中。可只有她知道在深夜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

  巴基斯坦每年有超过一千名妇女被“荣誉杀害”,只有一位可以幸免于难、活着讲述她的故事。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七):我,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控诉

  今天一早看到《河中女孩》得奖的消息,我笑了。《河女》是我在所有候选短片里唯一一部只给一星的纪录片。我特别高兴,因为她的获奖更进一步向我证实了这个社会的荒诞

  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我不想花太多篇幅解释我是如何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尽管我可以说上很多,简单的讲我认为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所以啥都别掺乎。

  我知道所有的纪录片都是主观的,都是带着一个特定视角的,最过分的还给你讲个道理。我之所以对这部片子如此的愤怒,是因为我对影片中故事发生的文化背景还那么了解些。

  我愤怒,是因为影片根本没有去解释Honor,荣耀,对于在旁遮普那个村庄里的人们具体意味着什么。“我如果由着我的女儿嫁给穷人家,我会没有面子村里人会看不起我。”,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我忘了之前书里说的是巴基斯坦的哪个地区了,它说对于一个地主来说他的权力和地位不在于从父亲那里继承多少,而在于他能保存多少继承的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增添。一个人的存在,不在于他的生命,而在于维护家族的荣耀,在这座位于旁遮普的村庄里是不是这样呢?在南亚的课上,老师提到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地区,人们视荣耀胜于生命,杀人查命,有仇必报,父仇子报,以至于国家的法律在那边都无法实施,在这座位于旁遮普的村庄里是不是这样呢?如果女孩没有选择宽恕,然后父亲叔叔被判刑,他们的儿子会不会为此去报仇去杀女孩的丈人,从此两家解下世仇不得安宁,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女孩的丈人才劝女孩选择宽恕呢?

  我愤怒,因为这些事情都没有说清楚,不管它是出于无知还是出于懦弱。因为这样,两件事儿被说成了一件。第一件是允许宽恕的法律体系,第二件是女性地位。允许宽恕的法律体系保证了一个以荣耀为基础的社会不至于陷入世世代代的打打杀杀,一套陈旧与我们的制度不符但却承载着民族精神规矩;而女性地位则是一个关于女人是个具有独立意志权利个体还是一个附属于父亲和家庭的财产。两件事被打包成一块接受民粹的斥责。

  我愤怒,因为她还得了奖,无知骄傲成就自以为是

  我害怕,因为正是这些自以为是给阿拉伯之春添了把柴火,给海地送来了大米,给非洲人民送上了T恤衫。

  所以我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如果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我不会愤怒,我不会害怕,也不会在乎。

  因为我在乎,所以我希望,如果变革必须发生,它必须来自于社会自身内部。马拉拉更多的是西方人的代言人,而她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代言人,一个像甘地一样的民族英雄 - 也许会流血,没错,革命都是会流血的 - 但不论发生什么,这都将是他们的选择,那会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历史。

  老炮儿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该管的还得管;二、巴掌是不能代扇的,得按规矩来办事。所以我们这些旁观者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同情。同情不是一厢情愿,而是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愤怒,我会害怕,因为奥斯卡的头衔给影片片面的说法带上了权威的标签。我们太多次的因为自己的呐喊而忽略倾听他们的心声

  等待,等待一句”哥们,您给咱评个理来!”,等待他的金蝉脱壳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八):四星荐影:宽恕的代价

  昨晚上加上今天白天,分两半看完了这部38分钟的纪录片,再去查背景,才发现它赢得了第88届(2016)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影片名称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A Girl in the River: The Price of Forgiveness)(IMDB No.: tt5144072)

  剧情

  这是一部巴基斯坦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19岁的女孩,因为想要跟自己喜欢男生而不是叔叔安排的男生结婚,私奔去跟自己喜欢的男生结婚之后,被爸爸叔叔和哥哥抓回来谋杀抛尸,却奇迹般地活下来并且尝试维权追责的故事。

  Wikipedia上面的介绍很简单:A Girl in the River: The Price of Forgiveness is a 2015 documentary film directed by Sharmeen Obaid-Chinoy about honor killings in Pakistan.

  导演

  莎梅·奥贝德-奇诺伊 Sharmeen Obaid-Chinoy(IMDB No.:nm1581464)

  她1978年11月12日出生于巴基斯坦的第一大城市卡拉奇,在巴基斯坦完成初级教育之后,加入了美国的一所私立女子文理学院。2002年毕业以后回国从事电影制作工作,2003年和2004年间,在她还在斯坦福读新闻硕士的时候,就已经又摄制了两部得奖的片子。2012年她执导并制作的纪录片"Saving face"(IMDB no.: tt2140371)使她获得第一座小金人,2016年这部“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又为她赢得一座。

  她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社会活动家。

  背景:

  巴基斯坦,全名叫做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坐落于南亚,有2亿人口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义主导的国家。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将巴基斯坦评为两性平权世界第二差的国家。在这里,家中的年长男性说了算的人,也是抛头露面的人,父亲,叔叔,哥哥,弟弟然后才会排到母亲。虽然影片没有提及,但是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对女性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片中的第一位律师也说过:在巴基斯坦,女性是二等公民,甚至更糟。

  片中一位公职人员强调说:伊斯兰教的教义,是要我们尊重所有人,从没有叫人为了荣誉来杀人。但是片中的律师阿萨德说:一旦荣誉处决事件发生,只要其他活着的家人原谅了施暴者,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免受处罚,这也是为什么荣誉触觉案件高发的原因之一。而且,即使判刑,萨巴的父亲和叔叔可能也只会判到5年监禁。我不清楚这是否是法治和人治(宗教治?)的冲突,但是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个法治社会应该出现的问题。

  观影感受:

  影片的第一句话是:More than 1,000 women are murdered in Pakistan each year by male relatives who believe the victims have dishonored their families.

  如果你曾经看过纪录片“印度的女儿”(India's Daughter, IMDB No.: tt4058426),或许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你不会那么气愤。相对来说,我在这部纪录片里面看到的,接受采访的警务工作人员,律师都是逻辑清晰头脑清楚而且价值观正常的。他们知道女孩萨巴是受害者,她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生理和心理伤害,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头脑和中坚力量——支持萨巴的维权,希望能够给她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伸张正义。

  片中萨巴的大姐接受采访的时候对镜头说:我们家里的人这样做,只是为了维护荣誉。谁能容忍自己被女儿这样背叛?萨巴的母亲说:女人不该对他人不敬,也不该玷污家族名声。她还说,她每天向真主祈祷:我女儿做出这种事,让她去死吧。

  萨巴笃信伊斯兰教,相信真主,相信古兰经能够约束人并且能够给她力量为她伸张正义。她也是个非常独立的有头脑的女孩。遇到对她施与的暴行,她仍然能冷静地应对,寻找帮助,并且面对镜头清晰明确有条理地描述整件事;在获救之后,她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在婆家的支持下通过法律寻求某种程度上的正义。在影片结尾,她说:很快我和凯瑟就要有孩子了,我希望是个女孩,希望她很勇敢,希望她可以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希望她能多做好事,好好受教育。我希望她想工作的话就去工作,她应该凭自己的意愿去做任何事。虽然这都要真主来决定,但是我希望能有个女儿。萨巴是个斗士。

  进行社区调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参与调解的“社区长老”都是男性,女性是不可见的(invisible)和被排除的(excluded)。他们建议(威胁)萨巴原谅她的父亲和兄弟,为自己新的家庭和原生家庭的在本社区的和谐存在着想。萨巴的父亲和叔叔并不认为自己犯了罪,甚至不认为是做了不正确的事情,他们觉得一切都是萨巴的错,都是凯瑟的错,是这两个人使得他们绑架,枪杀自己的亲人,并且抛尸河中的。多么熟悉的逻辑,强奸是因为受害者穿的太少,偷窃是因为露了富,谴责受害者似乎是在发生任何恶性事件时最方便实用的解决方案。

  在法庭接受了和解之后,萨巴的爸爸被释放回家,他说:在那件事之后,每个人都说我应该那么做,那是正确应该做的事。我变得更值得尊敬了,成为了一个可敬的人。

  总结

  在这个社会里,女性是二等公民,是不可见的,是物品,是附属品,是男性的财产,是除了有自由意志的人类之外的一切。

  此篇曾发在公众号“我们与平权”,有兴趣可以扫码关注:

  此篇曾发在公众号“我们与平权”,有兴趣可以扫码关注: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九):沉睡的社会

  河中女孩:原谅的代价

  1、写出两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细节,分析其作用。300+

  ① 在萨巴出事后,记者来到了萨巴的家,萨巴的大姐面对记者回答到:“我们家里的人这样做,只是为了维护荣誉。谁能容忍自己被女儿这样背叛?”萨巴的母亲说:“女人不该对他人不敬,也不该玷污家族名声。”她还说,她每天向真主祈祷:我女儿做出这种事,让她去死吧。

  我本以为只是萨巴的父亲和叔叔对荣誉这么看重,同样是女性的大姐甚至是亲生妈妈,对萨巴的做法也是极为反感。在他们的眼里,一个年轻的生命远比不上家族荣誉来的重要。她们眼中并没有对父亲和叔叔的作为有反对之处,这也就是后来邻居们来强迫萨巴原谅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觉得那都是正确的。也为结束时父亲得意洋洋的语气做下了铺垫,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而这种强大社会力量甚至可以压倒过法律。

  ②片尾萨巴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她是一个女孩,希望她很勇敢,希望她可以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希望她能多做好事,好好受教育。我希望她想工作的话就去工作,她应该凭自己的意愿去做任何事。虽然这都要真主来决定,但是我希望能有个女儿。萨巴是个斗士。”

  萨巴对最后的结果不满意但是又迫不得已,她多么希望伤害她的人可以待在监狱里面越久越好,但是迫于社会的压力,她不得不屈服,不得不选择原谅她的父亲和叔叔。萨巴内心的独白是整部纪录片的点睛之笔,她把她所希望的都寄托于她的孩子身上,希望她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萨巴对社会的渴望。

  2、关于“荣誉处决”,你能否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荣誉处决”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荣誉处决他人,是指凶手谋杀家庭成员已达到挽回家族荣誉的目的。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中,法律规定荣誉谋杀的罪行明显轻于普通的谋杀,法院也会更加偏袒荣誉谋杀的凶手。而那些凶手往往都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而是在维护荣誉,在他们眼里荣誉高于一切,甚至是自己亲人的生命。我们不能理解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我们都知道生命的最宝贵的,任何人的生命都不可以受到侵犯。

  所谓荣誉处决,其实也就是荣誉谋杀。对于这类的事件,真的是看的令人心寒,难道在那些凶手的严重荣誉可以大于自己亲人的生命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在法律的眼中荣誉处决却比谋杀要轻很多。

  我们没有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他们心中荣誉早已无法撼动,他们宁愿用生命去守卫它。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法律的管理,尊重那些已经受害的人,为他们讨一份公道,就是因为法律的松懈才导致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情发生也无法得到应得的下场。多宣传生命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法律的严酷,让这种现象越来越少,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3、针对这部短片的画面,声音,结构等特点进行分析,并分析下本片的现实意义。1000+

  沉睡的社会

  ——评《各种女孩:宽恕的代价》

  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但是这个沉睡的社会,真正的正义到底在哪里?

  蔑视荣誉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荣誉。萨巴的父亲和叔叔觉得女儿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离开了家是对自己,对自己家族荣誉的一种侮辱,不稀去伤害女儿的姓名并且无怨无悔。 生命,那是自然给了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是用来创造美好未来的基石,但是在巴基斯坦,女性只是二等公民,甚至更低,鲜明的等级歧视让女性在巴基斯坦的地位越来越低。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片中一位公职人员强调说:伊斯兰教的教义,是要我们尊重所有人,从没有叫人为了荣誉来杀人。他们打着《古兰经》的名义声张为了正义为了荣誉为了家族,却做出了言行不一的举动。法律的淡泊,让那些行凶者不能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家里人原谅行凶者,那么行凶者将会被无罪释放,如果不原谅行凶者,那么也只是关五年有期徒刑。整部电影萨巴重复强调着不愿意原谅父亲和叔叔,希望他们待在监狱里越久越好。迫于邻居长老的逼迫,为了她现在的家庭,他不得不做出退让,片尾父亲得意洋洋的脸嘴,真是不禁让人瑟瑟发抖,难道杀害自己的女儿又可以什么事都没有吗?

  萨巴是一个勇士,同时也是一个弱者。在那个社会,女性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可以追求自己所希望的幸福,但是她始终相信《古兰经》以及真主会保护她给她带来平安。一个人去法院打官司,一个人回来,她真正的亲人又到底在哪里?就像克洛克达尔说的:“弱者是没有资格谈正义的!”事实也就是这样,萨巴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但是她不得不放弃。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希望她能像一个勇士,为了追求所理想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萨巴的爸爸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并自以为荣认为自己更值得尊敬了,成为了一个可敬的人。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进行社会协调的时候,都是男性公民,并且带了威胁的语气,社会的力量可以大过于法律,可以大过于人性。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你不愿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真理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你不愿为公正挺身而出的一刻,你已经死去。庆幸还有律师还有警察对萨巴提供了那么大的帮助,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法律上面,如果法律不改变,关靠这个社会自身是很难发生改变的。

  除了人物的对话,纯音乐贯穿了整部短片,淡淡的忧桑,伴随着箫声,笛声,钢琴让本身就义愤填膺的观众带入萨巴的内心世界带入一个悲伤的情境。和老公待在一起的时间是萨巴最开心的,她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女孩,是一个勇士。多次出现的山水,蓝天黄土,而巴基斯坦的人民只是受困于“荣誉处决”的一小部分,而萨巴更是那茫茫大海中的一粒沙。电影虽短,但完整的讲述了事件,虽结局让人愤愤不平,但我们能做的又有什么?开头医生握着手机放映着萨巴受伤的照片,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带着好奇与沉重看完了整部电影,留给人们的只是痛惜。

  “不干涉别国内政”有时成了恶魔的帮凶,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是人性的缺失。宗教表面维护的人性与和平,却用来保护杀人犯,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讽刺的呢。法律的力量应该跟随的公民,就像影子那样。国不可无法,而有法则不善等于无法。希望有人可以唤醒这座沉睡的城市,带给人们的,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平等与安全。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影评(十):改变,不只是一个人的事

  整个巴基斯坦根深缔固的荣誉思想,仅凭一薄弱的受害女子,如何改变?

  无法想像那晚她都经历了什么,才能在被枪“杀”后,装进袋子,扔进河里,还能够死里逃生,独自一人在黑夜里蹒跚走或爬向加油站寻求帮助?而谋害他的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和叔叔,就因为她的私奔。她曾想永远不原谅自己的父亲和叔叔,让他们关的越久越好。最后她只能不情愿的低头,跟法院说,“我愿意原谅他们”。又能怎样呢?她还要生活在丈夫的家里,他们家还要在那个社区生活,他们不妥协整个社区就看不起他们,不尊重他们。他们也将无立足之地,尽管他们才是受害者。

  另一方面,他的父亲和叔叔又能活在自由地阳光里,不用付出丝毫代价,甚而引以为荣。之前Saba的私奔,令父亲一家颜面扫地,他们没脸见人,闭门在家,邻里都瞧不起他们。他父亲决意要自己亲手处置这个人生污点。他这么干了,周围的人又开始尊敬他了。他的其他女儿们陆续收到了求婚,他又是个荣耀的人了。

  生命如此轻薄。颠倒的社会价值观。可怕!

  个人理解,Saba的不甘之选。个体究竟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更何况在巴勒斯坦女性地位低,女性很大程度是依附于男人,依附于家庭的。片里的律师还有一两名发言者,觉得Saba不应原谅,要让他们受到惩罚,以儆效尤。但是,既然每年有超过1000名妇女死于“荣誉之名”下。那么抗争的就应是一整个群体,而不是寄望于一个个案去力挽狂澜。司法当局理应引起重视,寻求立法改变。原谅不可等同于无罪。尊重生命,尊重女性权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