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利时国王》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9 20: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精选10篇

  《比利时国王》是一部由彼得·博罗斯 / 杰西卡·霍普伍德沃思执导,彼得·范·登·贝京 / 露西·德拜 / 提图斯·德·沃格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一):“伪纪录”如何抵达真实

  其实只是短评写长了。

  总体而言,《比利时之王》确实可以被称为“伪纪录”形式作品

  然而再稍加考察,我们可能发现这个标签依然太过笼统。假如以《西力传》对比,我们会发现伍迪·艾伦并没有让一个纪录的叙述者跳出叙述层进行干扰,而是任其躲藏于银幕背后进行纯粹的“虚构”;假如拿《女巫布莱尔》或是《中邪》与其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前两者并没有产生后者这般的文本层次突出的是即时临场的而非剪裁出的“真实”感。

  《比利时之王》恰恰选择了这两条“伪纪录片”对比轴的中间地带:第一,它必须有一个时常跳入镜头内的叙述者(也就是劳埃德先生)进行干扰,这个纪录片的“创作者”是被强调甚至被置于优先位置的;第二,它漫不经心的“真实”感实际上是经过精心剪裁的——或者说,这种“真实”感是“虚构”的。

  由此形成的文本层次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最原始的一层,是比利时国王漫长归途中所经过的地域实况;第二层是镜头所记录下来的沿途地区散乱影像;第三层则是经过劳埃德先生剪裁后的伪纪录片成品。更为复杂的一点在于,在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还夹杂着两层看视的关系,即劳埃德先生对国王形象的看视与国王对所经过地区的看视。每一层次都必须精心设置,才能达到充分效果。其中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关系居于核心地位也就是说,叙述者、叙述对象与叙述对象的对象之间的位置几乎决定影片可能的表达倾向

  1. 叙述者:劳埃德先生。

  劳埃德可以说是大多数观众心中早有模板的西方艺术家形象:来自第一世界(英国),经历第三世界战乱,交游广阔诙谐幽默放荡不羁,有一颗追求艺术自由的心。

  2. 叙述对象:比利时国王与所经过的中东欧地区。

  比利时国王的形象也分为政治化仪节化的与私人个性化的两层,两者分别在开头结尾与中间主体部分。这两者之间的张力也构成了国王形象中最重要的分裂性特征——这一点依然符合观众对“政治”之死板与“去政治化”之鲜活的想象。个性化的层面,国王愚蠢笨拙善良细腻,有国家责任感(又或许完全没有),向往自由,又有对自然生命敏锐感知——如此的设置虽然不同于《康熙微服私访记》的神机妙算心怀天下儿女情长,但是在西方语境下似乎也并没有太多新意可言。

  中东欧地区的形象依托于影像与文本的表达。如诗如画田园牧歌的特征主要通过镜头来呈现,而落后动荡、分裂的特征则主要通过人物的语(duan)言(zi)。其内在依然隐藏着发达国家的俯视逻辑(贵国自然丰美但发展迟缓主观化表达),具有模糊的东方学色彩。尤其是对塞尔维亚的呈现,“他们只愿意展现光明一面”(大意实在是再刻板不过的西方视角

  3. 叙述对象的对象:比利时国王眼中的中东欧地区。

  这一层次很大程度上和上一层次的中东欧形象是相似的。只不过在表象上,比利时国王是通过降格的方式来达到某种与中东欧人民的“平等”的。国王在影片最后说,他希望他不仅仅是一个过客。然而实际上,伪纪录的镜头下浮光掠影几乎没有深度的呈现证明,他不过就是一个旁观者。这种“融入”的尝试也构成了一种看视的方式,甚至是营造“团结”、“融合”幻觉的最重要心理机制——而中东欧成为符号化的材料,或是“景观”。

  三层分析之后很多问题就值得再次提出:劳埃德先生真的是一个可靠的纪录者吗?国王在中东欧地区的个性化呈现中就真的“自由”吗?比利时的自嘲能证明什么?中东欧的形象就是这一群西欧人所言说的吗?

  那些有趣的游离的故事,最终建构起来的却是并不包含超越性的想象。那么这时,所有层次中的文本都值得警惕与怀疑

  伪纪录的构成逻辑由此便愈发清晰。来自英国的叙述者劳埃德先生,通过塑造欧盟核心区比利时的国王和蔼可亲又被束缚的分裂形象,同时宽泛地呈现中东欧地区自然人文世情——而这几种形象看似有趣实则全都在预料之内(“段子”其实正是对某种刻板化“常识”的呼应)——从而达成了多层次的“虚构”(或是变形)。这种“虚构”的源头则是地缘政治中难以逾越的理解鸿沟。

  以现今眼光来看,英国已然脱欧,欧盟内部动荡,中东欧地区的国家发展与国际合作依然存在问题。整个欧洲正濒临进一步分裂的边缘。《比利时国王》通过这种多层次的“虚构”呈现,最终曲折地达到了某种对“真实”的隐喻。

  因此,相比开头所提到的“伪纪录片”,《比利时国王》更接近的似乎是《杰出公民》这样的作品。通过具体的叙述者,构造影像与文本的多重层次,暗含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关系,从而达成关于地缘政治的艺术描绘。通过庞杂的“虚假”,最终达到了某种本质上的真实。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二):伪纪录片,真公路电影

  【欧盟电影展-2】《比利时国王》:伪纪录片,真公路电影。很有想象力的大乱炖。想起了美剧《高堡奇人》,但又没有那么深。

  如果在电脑上我可能会看不下去,在电影院里倒是该笑笑,该苏苏。

  一个不存在的国王,一次不存在的国家分裂,但直接设立在真实国家、真实政治格局和真实的王室架构上。因为野心不大,最后打出的是荒诞喜剧牌。运用尊贵身份底层体验,去打造一种“出格“的趣味

  观众有一种窥视皇家快感拍摄者也爽了一把私人生哲理输出。这样设定成功基础,就是对应人物要有说服力。哪怕标签感过重。这么看来,总是露出局促笑容贵族感又满溢的国王扮演者值得单独鼓掌了。

  让“拍摄人物”成为戏剧的一部分,并且也有自己的人设和性格创造出了更近的观众距离。说理和感慨时候,做了旁白的工作,也显得自然不造作。

  回过头来说,这么有想象力的设定最后真的就局限在“比利时国王”五个字,成为了“君王寻找自我定位”的故事片了,是觉得蛮可惜的。

  对于热点地缘政治和时代碰撞都只是浅尝即止,结尾又有点口号式的仓促。但感觉这恰恰是创作者的创作本意——分数有点不会打,6.5-7差不多吧。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三):有趣的比利時國王

  比利時片《國王外出中》(《比利時國王》),是搞笑版的《亞果出任務》及《摩托車日記》綜合版,尾未再加上一點《少年派》點綴,成為一部別具風格的黑色政治幽默片。 這部以旅行式的偽記錄片形式電影,講述比利國王在出訪土耳期時,因為一連串的巧合,不得不以「逃亡」、「行走陸路」的方式,回國處理比利時分裂的政治危機。 其實這部電影並沒有太驚人之處,拍攝技術也沒有特別的好,故事線很單一,再加上比利時的「冷靜式搞笑」,所以並沒有一般傳統喜劇,給人捧腹大笑的喬段。 不過倒是一部可以一飽我最愛的伊斯坦堡、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風光,及人文氣息。另外,在這個作品中傳達了,比利時人認定自已是歐盟中心,串起東西歐的重要鈕扣,但卻一點都不在乎歐盟成員國現況的有趣現象。 適時的《波麗露》串場,更突顯出國王一行人不按牌理出牌的旅程裡,充滿人味的場景 #雖然沒去過保加利亞但他們有著和羅馬尼亞相同的羞澀 #原定去我愛的義大利卻因洋流跑到阿爾巴尼亞 #斯拉夫傳統的襯衫我也有一件耶 #一天刷三部電影頭很痛中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四):有趣的比利時國王

  比利時片《國王外出中》(《比利時國王》),是搞笑版的《亞果出任務》及《摩托車日記》綜合版,尾未再加上一點《少年派》點綴,成為一部別具風格的黑色政治幽默片。 這部以旅行式的偽記錄片形式電影,講述比利國王在出訪土耳期時,因為一連串的巧合,不得不以「逃亡」、「行走陸路」的方式,回國處理比利時分裂的政治危機。 其實這部電影並沒有太驚人之處,拍攝技術也沒有特別的好,故事線很單一,再加上比利時的「冷靜式搞笑」,所以並沒有一般傳統喜劇,給人捧腹大笑的喬段。 不過倒是一部可以一飽我最愛的伊斯坦堡、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風光,及人文氣息。另外,在這個作品中傳達了,比利時人認定自已是歐盟中心,串起東西歐的重要鈕扣,但卻一點都不在乎歐盟成員國現況的有趣現象。 適時的《波麗露》串場,更突顯出國王一行人不按牌理出牌的旅程裡,充滿人味的場景 #雖然沒去過保加利亞但他們有著和羅馬尼亞相同的羞澀 #原定去我愛的義大利卻因洋流跑到阿爾巴尼亞 #斯拉夫傳統的襯衫我也有一件耶 #一天刷三部電影頭很痛中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五):所以自由的意义是?

  最喜欢一句话“我和国王穿着女装,谈论着自由的意义。” 这句话说明了整个故事的基调,就是在公路片的常见套路纷乱复杂,猝不及防环境中,寻找所谓的自由的意义。 片子一直向观众抛出问题,可惜的是有些后来并没有圆回来。印象深刻的是女主人公问拍纪录片的人“拍纪录片的意义是?”并拿过了摄像头。那么给观众一个假设:如果我拿摄像机,我是不是也能拍纪录片,意义是?

  没有记清楚主人公所路过的地方,只是也是传统套路。当贵族接近平民,便能所谓的感受到平民的快乐和自由。

  所谓的比利时之王,像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明白自由的意义。在途中字句斟酌的稿子,在旅途中不断的修改。当他得知【神枪手】未面世是因为“月球的阴暗面不要见光”,而他询问拍纪录片者时,纪录片者说“会。”当企图走外交语言谎言覆盖真实故事时,男仆说“为什么就不直接公布真实。”时,似乎导演想告诉我们,自由是最大程度的给予和获得真实。

  可是比利时之王能获得真实吗?

  绝大部分并不可以。回到祖国,旅行中的人回到原来的样子,间隔重新拉开。他开始穿上男仆洗好的衬衫和穿好的鞋子,而他最大的权利不过是允许导演公布这段旅行的纪录片。演讲稿是否需要首相修改,再其中的修改,不得而知

  不过,当镜头最后摇晃到一片覆盖着杂草山峦,比利时之王背对而立。纪录者问“你相信比利时还有未来吗。”

  “相信。”“为什么?”

  “因为我是国王。”

  你会感觉到,至少比利时之王的身上,得到了真正的救赎,希望和自由。

  也只有所谓伟人,才会格外的害怕只是个过客。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六):这个国王有点儿萌

  尽管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但《比利时之王》很容易叫人联想起《国王的演讲》。同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手里并不握有实权的国王,生活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又充当什么角色,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这些遥想国王时最让人产生好奇的问题,《比利时之王》以“伪纪录片+公路片”的方式,通过大量手持镜头,让你看到了一个真实、人性化的国王。他好像就在你身边,一点儿也不“伪”。影片诙谐幽默地展现了他们的回国囧途,从土耳其,穿越巴尔干地区,到阿尔巴尼亚,其过程中涉及了许多政治时事,可惜这方面储备不足够,如果对政治有更多了解的话,完全get到里面的点,会非常有意思。观后,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喜欢这个国王,因为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始终肩负着责任永远心系国家的那颗心~

  《比利时国王》观后感(七):伪纪录片式的可爱轻喜剧

  #欧盟影展# 国家突然分裂,没有实权的比利时国王身处国外,却遭遇太阳风暴而导致的飞机停飞,于是铤而走险打算从陆路穿过巴尔干地区回国。这一路上遇到的各种趣事囧事奇事乐事,让国王扯线木偶下的真性情慢慢显露出来。如果只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比利时国王》充其量只是一部很可爱的公路电影,但全程的伪纪录片式表现手法,让其显得分外与众不同

  这是一部形式取胜得相当讨喜的电影。纪录片式的镜头下,这一趟奇妙旅程显得格外好玩。以伪纪实的拍摄手法来表现国王的真情流露,可谓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而电影中经常充当画外音的那位英国纪录片导演,更时不时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电影的导演显然并没有很巨大的野心,虽然涉及到欧盟议题等一系列政治问题,但皆浅尝辄止。这趟妙趣横生的旅途中的那些可爱人们,还有国王的可爱表现,才是导演想要真正展现的东西。欧洲小国似乎总擅长这种好玩得不行的轻喜剧小品,每每看得人眉开眼笑又不落俗套,真的超喜欢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