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经典影评集

2018-04-29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经典影评集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是一部由希提·麦克唐纳执导,大卫·苏切特 / 休·弗拉瑟 / 艾丹·麦克阿德尔主演的一部犯罪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影评(一):波洛老矣,还能抓凶手

  波洛垂垂老矣,去死不远。

  年轻时的他似乎无所不能,无论案子多么复杂他总能解决。《四巨头》里勇敢的他置之死地而后生。《东方快车谋杀案》里虔诚的他,选择人道正义。《尼罗河惨案》里智慧的他,谆谆劝诫误入歧途的Jackie。

  到了这里,他已老迈,面对狡猾的凶手变得无能为力。他这一生受害者伸张正义,口头禅是那句令人烦躁的“use your grey cells”。最后,他虽知凶手为何人却无力把真相大白于天下。于是,他选择自己动手,精心布置了一场完美的谋杀案。波洛憎恶以暴制暴,认为只有法律才能判决、制裁罪犯。《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知道真相以后他十分忿怒,可在经过一番挣扎后还是选择了站在真理公道一方,虽然这与他的信仰大相径庭。最后的最后,为了真理公道他选择手刃凶手。很多人说他临死前紧握念珠是在赎罪,因为身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犯了杀戒。他自知大限将至,本可不在为些事烦忧,可他一生要强坚守自己的原则,哪怕到了最后都不允许一名凶手在他眼皮底下逍遥法外,哪怕孤独无援,哪怕知道自己会因此死的不安心,还是义无反顾

  向亲爱的波洛致敬!感谢陪伴我度过漫长岁月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影评(二):谢幕——完美的罪犯,极致审判

  (有剧透)

  完美和极致,这两个词用来概括这个案件绝不为过。

  本案的凶手,并不是真正的凶手,因为他从来没有执行过杀人行为;他是邪恶的拥护者,却无法被审判。

  本案的波罗,那个最终朝该隐眉心做罪恶记号的人,从侦探变成了凶手,但他同时扮演着上帝;那么他到底是凶手还是上帝?

  波罗在信中写道:

  「我不知道,黑斯廷斯,我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否合情合理。不——我不知道。我认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将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

  —————

  【完美的罪犯】

  X是阿加莎塑造的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罪犯。完美在于他的无情、冷酷,杀戮的单纯,豪无目的。更在于他熟知每个人内心,操控他们如同对待实验室里的动物。最完美的是他只需要恰当环境里说出关键话语,就可以让别人实施杀人,自己却不需要动手。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带来的快感让他像上瘾一般不可自拔,他像寻找猎物一样,寻找那些内心颤动的人。

  影片处理最妙的就是X与波罗喝热可可之前的一系列对话,X那猎手的姿态,他游刃有余的与波罗斡旋,自信的喝下孱弱的波罗给的热可可。而更妙的是他死前看了一眼波罗,恰恰也印证了,X这个罪犯永远能找到一个人身上的弱点,激起每个人心中杀人的欲望:他利用波罗的正义感,致使波罗杀死了自己。

  —————

  【极致的审判】

  如果说《东方快车谋杀案》(大概是集体审判的先锋作品了)可被列为审判之极致的话,波罗的最后一案更加升华

  在《东方》中,集体审判已让人瞠目结舌,但说到底他们审判的人始终是真正实施过谋杀的罪人,他只是逃过了法律而已。但在《帷幕》中,X在所有案件里都只是催化剂,他从来没有杀过人,他只是激发别人去动手。

  波罗在信中写道:

  「现在你应该意识到了,黑斯廷斯。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杀人犯。每个人心中都会时不时地生出杀人的意愿——虽然不是杀人的意志。」

  那到底罪人是杀人者本身,还是这邪恶的挑唆者,又或者两者皆有之?我们知道枪法精准的上校也只是射偏了自己的妻子,在开枪的那一刻,他犹豫了。但最终实施了谋杀的那些人,为什么有的人没有犹豫,为什么有的人需要别人帮助制止,为什么有的人实施过后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这样做,而有的人甚至觉得自己是英雄主义

  本案提出的五个小案子,都是对犯罪心理典型描写,以及对邪恶和罪行的探讨。

  X的罪行是否成立,波罗的答案是:不知道。但X的邪恶,波罗是确定的,所以他要做那个上帝,他说他自己就是法律。

  这便是极致的审判:侦探以凶手的身份扮演上帝,执行他心中的正义,审判那个在法律之外可能都无法被审判的人。

  —————

  【谢幕】

  「是的我的朋友——的确很奇怪——很可笑——也很可怕!反对杀人的我——珍视生命的我——以杀人结束了我的职业生涯。也许是因为我太过自以为正义,太过重视公道,以至于我不得不面对这样可怕的两难抉择。」

  —————

  (❤️真的很爱阿婆,一个永远直指人类真实内心,永怀善良和正义,绝不停止思辨的艺术家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影评(三):最恶心的人和最好的人

  我在现实中见过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喜欢幸灾乐祸,他们擅长煽风点火,他们热爱挑起事端,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言语而对别人产生误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深陷麻烦,自己偷偷的在一边沾沾自喜。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愿意去做呢?

  看了这个案子我明白了,因为有一种人本身就是精神施虐狂,他们能靠自己的“努力”让别人产生不良情绪念头甚至杀人,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巨大的快感。这种快感可以弥补自己本身生活不幸的现实,没错,这种精神施虐狂往往是不幸福懦弱无能的人。我要表扬一下演嫌疑人的这个演员,找的太对味了就是这种阴柔变态感。

  本案的嫌疑犯的可怕处还在于,连波洛,我们的大侦探波洛其实也是被他挑拨了,波洛知道他是始作俑者,但是没有用,他的所作所为虽然非常的邪恶兼令人不耻,你却无法将他定罪,然而如果你继续放过他,他的“小嗜好”将会害死更多的人。

  波洛选择了不放过,他自己也付出代价,他的“替天行道”他自己宣判了嫌疑人的死刑是不符合自己的一贯理念的,想想《东方快车谋杀》中被迫放弃自己的理念时那个憔悴痛苦的波洛。他临终的这一举让自己害怕,他放弃了拯救自己的努力,他祈求上帝原谅

  知道大侦探会死掉,但是只猜到了衰老重病这种自然手段对他的折磨。这种临终最后一案的心理折磨真是万万想不到,他走的孤独且不安详。小黑曾评价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正如《神夏》中花生评价卷福是他认识的最好的人。这些聪明绝顶的人再怎么相识满天下,似乎真正相伴的只有孤独了。而这个最恶心的嫌疑人让这个孤独的人,破了无数的案件,抓住无数嫌疑犯的大波洛,临终又被诛了心。

  但是,我想对波洛说,上帝知道一切,上帝知道你做过的一切,你想法的一切,在另一个世界里,请你放心吧,上帝会原谅你的,因为上帝和小黑一样知道你是他们世界里最好的人。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影评(四):有句话想起《罪与罚》

  对没有犯罪痕迹、无法指控的精神谋杀者而言,对付他的也只有非常手段。“我不认为一个人该将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取了他的性命的同时,我是否也拯救了其他生命呢?我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这一次……当那一刻来临时,我不会再救我自己,而是卑微虔诚地把灵魂交予上帝,祈求他的仁慈。一切由他定夺。”和《罪与罚》里的拉斯科利尼科夫一样,他私下做了一次生命的判官,但不同的是,他也以一死赎罪,这是动人地方

  quot;We shall not hunt together again, my friend. Our first hunt was here - and our last … They were good days, Yes, they have been good days...Hercule Poirot."探长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声音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影评(五):波洛,如果你进不了天堂,那是因为本就没有天堂……

  【友情提醒】本评论涉及剧透,请未看过《Curtain》的小伙伴绕道而行哦。。。。。。本长文涉及泄底著作:《Curtain》,《东方快车谋杀案》。PS:本长文不是影评,仅仅是一次自己的记录,自己的见证,自己的留影,不涉及专业评论,抱歉

  看完一部电影,总喜欢上豆瓣来看看一些评论,有的时候是与大家一起分享观后感;有的时候是自己脑袋暂时性“逗比”来看看大神们的解读;有的时候仅是为了留下自己的情怀。这篇文就算是一种记录,一种见证——一部伟大的作品没有一篇长文似乎有些“冷清”呢?——我更宁愿用“大家都不忍看到波洛老爹的离去,所以大家都把这部离世之作珍藏而不观之”来自我安慰。我为什么敢笨拙地写这第一篇长文呢?因为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去写吧,对你而言,阿婆和波洛总有千丝万缕的动情呢。……

  先说说我和阿婆的缘分吧——大二之前,推理兴趣仅仅局限在《柯南》,现在依然深爱着……大学,去到外省,带起家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我们那个大学所在城市的一条购物小街里坐落着的一家廉价书店,漫无精心地刷着书架突然,书架上黑刷刷站着一排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探案集向我投来命运眼神,十元一本,本着爱看柯南的兴趣,对探案也有着莫名的爱好,当即拿着刚发的200元家教工资,买了九本(五本阿加莎+四本横沟正史),其实当时此两大巨匠一个也不认识。本就是爱看柯南,其二又是九本乃一套系列,封面除了画不一样,基调用纸排版几乎一样,虚荣心促使,买回去摆在书架上也格外“落落大方”,尽管全是盗版,但也是一道风景呢,在专业课程书籍旁一摆也显得格外咋呼呢。当天夜晚趴在宿舍小床上,随便拿起一本,便从此再也没放下!!随着家教工资积累,家里生活费省吃俭用,保研后“工资”积累,我开始大量购买正版书籍——新星的,南海的,译林的,等等——毕业打包包裹,用快递寄回家,我用了四五麻袋打包我的侦探小说

  对阿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我不记得我初次看这部小说确切时间了,但之所以遗憾终生,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①那个时候我的推理水平仅仅停留在柯南上(我没有说柯南幼稚,直到现在有了一定推理基础,我都不敢说我有能力解开一些柯南案件之谜),那个时候我不了解什么黄金时代三大家:密室之王——约翰狄克逊卡尔;人性之王——阿婆;逻辑之王——奎因兄弟;自然更不了解什么诺克斯推理小说十诫和什么范达因二十守则;自然难以体会这种本格黄金推理带来的震撼感;②没有“凶手”这个概念作为传统本格推理小说,在那个年代主流模式还是侦探凶手各路人马一起聚集在一间屋子里或是车厢内,等着侦探讲故事一样婉婉道来谜底,最后是凶手伏法(这种探案模式至今为止也是我最爱的一种模式!我想我是一个old style person吧)。在你被这种探案模式洗脑后,当你的脑海中被这种模式“一次次烙上印痕”后,你再看《东方快车谋杀案》,最后除了侦探,在场的每一位“各色人等”均是凶手,这样的模式无异于阿婆终极杀手锏——叙述轨迹再现!有趣的是,叙述性轨迹正是阿婆首创!为什么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叙述性轨迹呢?因为在你大脑看到侦探和各色人等一起聚集在火车车厢内这一传统模式时,你的大脑条件反射似的告诉你,凶手在其间,可能是他,可能是她,可能使他们,可能是她们,也有可能是(他+她)们;最后揭秘,像甩了一巴掌似的告诉观众“你们这些读者观众啊,哈哈,不要再疑神疑鬼——可能这个,可能那个了啊,真相——而是你们所有的猜测可能总和”!!这样的叙述性轨迹如果在我看了二三十本阿婆后,我会惊为天人——可惜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了——我看的太早了,也因此错过了这种惊愕感!(当然,不可置否这部著作绝对进得了阿婆前十,我自己的排名)!

  大卫苏切特版本的我看过两遍,第二遍看即是不久前——我准备花点时间看完阿婆的这次电影改编itv版,终于在今晚随着《Curtain》的落幕,马普尔小姐+波洛探案19季全部终结!第一遍看自然免不了跟74年那一版作比较,那一版也很不错,因为故事太过出名,大卫版导演编剧也许不敢造次地去修改凶手设定和故事情节,于是导演编剧自然对“人性探讨+大卫自身的道德考量”做了更深入的探讨,这两版《东快》侧重点不甚相同,也因此没有比较的价值意义。尤其连着看,大卫版《东快》处在12季尾集,留下了波洛老爹在大雪中拄着拐杖,手握十字架,眼里的泪呼之欲出,脸上的痛苦跃然荧屏,内心的道德争斗像针一样刺痛着热爱波洛老爹的观众——随即落幕。于是,第十三季,每一集的出现波洛老爹都有种淡淡掩藏不了的悲凉,老态龙钟之态令我心痛,就连像企鹅一样的奔跑小碎步也从小可爱变成令我心痛难忍的“可怜”——波洛老爹啊,您慢些跑,不要去追赶时间吧,让时间忘记您的存在吧,也许您就可以再多陪陪我们久一些了吧?!终于,这种凄怆悲凉厚重感到《Curtain》终于完全升华——已经看过原著的我,自然“鼓起勇气”迎接波洛老爹的最后一幕。看豆瓣才160未满(157人)的观影人数,却有上9分的高分——我想还是有大量的推理故事爱好者还没走到这么远,还没看到波洛老爹的最后一案吧;又或许是还有很多人珍藏着,直到自己准备好打开播放键的那一刻吧。

  说说这部《Curtain》吧。某天夜深人静的晚上心血来潮,不知道抽了什么风,想看完itv版阿婆,完全真的是心血来潮,毕竟阿婆还有很多著作我还没拜读呢,虽然书已买,但现在不方便而已。我一般喜欢看完一本,立马找来影视剧再看一遍。《无人生还》,《高尔夫球场的疑云》即是。这里插说几句:《无人生还》迄今为止是最爱的推理故事,无撼动者。作为侦探小说,谜面和最后逻辑严密的揭秘必不可少,我都能体会到阿婆咬着苹果写出这惊世震俗之作时嘴角扬起的弧度(当然,写这部小说也陨落了好多阿婆的灰色脑细胞)。阿婆心里肯定会想: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能猜到最后的真相吗?也许只有上帝和我才知晓吧?!其实,这样伟大的谜面,自然为最后的揭秘铺下了悬念和矛盾——因为,这本就是两个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谜面毫无破绽就自然没有揭秘这一说;之所以可以揭秘自然谜面就有一丝破绽。我想阿婆也是明查到了吧——于是,最后没有侦探出场,没有什么揭秘过程——靠着一个漂流瓶孤独地对世人解说着这个惊世骇俗的案件!有评论说得好,一个完美的谋杀已经为解谜判下了死刑!《高尔夫球场上的疑云》阿婆借波洛这个月老为一生挚友黑斯廷斯安排了婚姻,至此,黑斯廷斯便开始逐渐淡出波洛老爹的侦探生涯,这也算波洛老爹侦探生涯心境的一个分水岭——之前的案件明显感受到波洛,黑斯廷斯,贾普探长和秘书小姐莱蒙之间默契和谐欢快的气氛;之后波洛几乎开始了一个人的浪迹天涯,奉献侦探事业。也许正是因为见到的罪恶实在过多,阅历的丰富,经验的老道,年龄的见长,也没有那么多挚友的俏皮调侃,波洛老爹越来越依靠自己心中的上帝,审人夺世也变得越加坚定和执着。直到《东快》最后大雪行走内心备受煎熬,出卖了自己的信仰的那一幕,刺痛了多少心。最终演变成自己在《Curtain》里的“凶手”角色,这样的从天上到地上的巨大变化,细想起来真的是被波洛老爹感动到了,也佩服到了。从第一季波洛看到《Curtain》,花了一个月左右时间吧。也算是大概了解了波洛的一生轨迹,今晚看到巨星陨落,电影里有一幕流星陨落——难道是导演也在缅怀这位巨匠的凋零?《Curtain》无疑是阿婆借波洛老爹的行动阐述了人性最黑暗最复杂的部分——犯下的罪恶如果法律这最后的判决都无能为力,那还有什么力量可以扑灭这团罪恶之焰?阿婆从不标榜自己是逻辑之王,后世也不强求给阿婆安插这个逻辑皇冠。有的时候我看到一些朋友留言阿婆的电影改编或者是书:阿婆逻辑性不强啊,这有个bug,那有个漏洞;阿婆不知道推理小说十诫吗?怎么在小说里一次又一次写中国人?怎么还会出现双胞胎诡计?最好笑的是,竟然在《Curtain》下留言:阿婆竟然在最后一案里犯了忌讳——使用侦探当起了最后的凶手!我也是醉着给跪了。

  喜欢阿婆的人一般不外乎三个原因:①阿婆对人性的洞悉熟络到得怀疑难道她那是一双“上帝审视人类之眼”;②阿婆那大脑中的grey little cells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和传奇,独创了一个又一个惊世推理模式——暴风雪山庄模式,童谣杀人模式,叙述性诡计……她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自己长成了巨人——以致近一个世纪后的现代,也无人超越得了她!③她创造出了被举世喜爱的两大侦探——波洛老爹和带有家庭自传色彩的马普尔小姐。阿福迷请勿喷啊,我最爱的三大侦探就是此三大。但我不喜欢把他们互相比较。细看一下:阿福说起来更加的“精英化”。而波洛则少了一些那种感觉,虽然也是各种珠宝,遗产“上流社会”的大案,甚至在itv第一件案件里,他从“厨娘失踪这样的小案件岂用得着我等波洛”这样的“骄傲自负”到最后装裱起“那一基尼”支票那样被打脸后到还能扬起嘴角的小俏皮这样的变化,都显得他更加“亲民化”。马普尔小姐则更加“凡人化”,她的案件几乎就是这个隔壁家串串门,那个邻居家走走户,打打毛衣,笑容可掬地探听到一些自然而然吐露的小秘密,最后抽丝剥茧指认凶手。波洛作为一个十足的天主教徒,信奉着上帝。好多朋友说,看itv前几季很喜欢波洛的俏皮和可爱,甚至有的时候“会放弃追捕真凶”,怎么到最后几季显得那么煎熬呢?尤其是《东快》里最后怎么如此难以抉择?又怎么会“沦落”到在《Curtain》里甚至变成了《东快》里最不想成为的那一种人?其实,当我从第一季不间断看到第十三季时,你也经历着一种类似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波洛最后也是如此——人生都是在自我改善中,自我肯定中,自我升华中一步一步走向自己认为的天堂的,更何况是自己已经半身埋入黄土的境遇考量之后。阿婆抛下的这个难题,一百年前阿婆没有给出答案,《M就是凶手》经典黑白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现代文明没有给出答案,自然阿婆也给不出答案,我也给不出答案。但其实每个人心里又都装着自己的答案——法律和道德的失衡,到底该如何重新去调整?当正义的法律,最后的正义之锤也敲定不了的罪恶,到底该何如去定罪?到底谁是凌驾于法律上的力量?波洛内心的答案是上帝,他手紧握十字架,听到了他希望从上帝那儿给出的答复——于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听从了他的内心,也终于有了这位“伟大的罪犯”犯下的这惊世骇俗的“最后一案”,成就了这位推理史上的最伟大的侦探(个人如斯认为)。至此,阿婆为这位侦探巨匠安排了最完美的归宿——哪怕这次归宿竟然是一次“污点”,可在我眼里,那是似上帝洁白一样的眼白,审视完人类后,终于回归正统之位——让我想起周星星《食神》里最后一幕——食神归位,人间的罪恶好比周星星对手身体上的那一个渗人的黑洞,永远不会消失,吸走了它能够吸走的人类灵魂。阿婆创造了波洛,那是一个慈祥的开始;阿婆安排了波洛的落幕,那也是慈悲的温柔,于波洛老爹而言,那是最美好的结局,于我而言,那也是我最能也仅能接受的波洛的陨落!

  电影《Curtain》的配乐基调自然是悲凉的,也是缅怀这一卓越侦探巨匠的陨落,这一伟大时代的终结。电影拍得很病态唯美的一处,于我而言,就是末尾,黑斯廷斯第一次听到琴声,快步上楼,推开房门,“看到”了波洛老爹的离世,导演利用蒙太奇拍摄手法告诉我们:波洛老爹IS DEAD;最后电影像“卡带”一样,再次播放黑斯廷斯听到琴声,疾步上楼,推开房门,这次导演没有再次留白,而是向我们观众展现了波洛老爹这一伟人的离世——矮小的身躯因为心绞痛的折磨弯曲着躯干睡在洁白的床上,多么令我心痛不已的一幅画面,多么令我难以言说的疼痛感扑面而来。但!我想波洛老爹已经感觉不到身体的疼痛了吧?他最后一定是在祥和中离开这个美丽却夹杂着罪恶的世界的吧?因为,他带着自己的信仰,带着自己的一生,带着自己的“罪恶”,去见他心中的上帝了吧!!口里面一直呼唤着“My God, Forgive me”!我想,上帝他老人家也许从来就没“blame you”过,何来forgive you呢?诚然,波洛,如果你进不了天堂,那是因为本就没有天堂……

  作为阿婆迷,我两大遗憾:一是之前讲过的《东快》,第二个便是阿婆没有安排过波洛老爹和马普尔小姐在一个案件中打过照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世纪遗憾啊!唯一的一次“可能相会”便是《罗杰疑案》中凶手的妹妹,有消息称她便是马普尔小姐的“雏形”,后来马普尔小姐的诞生也多少有点她的影子——不管消息真假如何,对于我自我疗伤安慰,也算是一剂不错的解药了!

  阿婆创作的两大侦探,都是终生未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事业。更甚至,马普尔小姐竟然算是一个“小三”,当然是很正直的小三,看过itv剧的人自然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波洛老爹的“唯二”两次“恋爱”也都“一个被朋友插了两刀”,一个“在瑞士“布达佩斯大饭店”般的罪恶映衬下无疾而终”。阿婆自己也在自传里说过——早知道波洛这么受欢迎,也就不一开始就把波洛安排得如此之老了!阿婆自己的遗憾,对我们读者观众而言又何尝不是呢?不过,我也会自我屏蔽,自我疗伤——无所谓了吧,阿婆,这样一个小老头,企鹅一样可爱的比利时大侦探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我的心呢?!——他没有太多爱情的羁绊,没有太多家庭的考虑,一心一意投身于自己奉献一生的伟大事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呢——当然,对波洛老爹多少显得有些自私了。但是,波洛老爹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人生安排,上帝的指示,也许这就是最完美的安排了吧,就让这个一开场就有些“老了”的比利时大侦探就这样老去吧,唯一没有老去的便是他的传奇!他和黑斯廷斯,贾普探长,莱蒙小姐,乔治的那段最美好的时光了吧——they were good days, yes, they have been good days!

  在此,请允许我献上我的单膝,跪拜在阿婆脚下,感谢阿婆为我书写的这么一段人性之史,我想,也许这些精神食粮会在我不知不觉中就在慢慢改变着我,改变着我,把自我身上讨厌的东西慢慢一件一件剥去,那就真真是我一辈子的福分了呢!

  赫尔克里·波洛,故事的终结,却抵挡不住传奇的传承和继续……谢谢你,波洛老爹,伴随了我生命中美好的一段时光。谢谢你,大卫·苏切特,完美演绎了波洛老爹,让我将那个纸面上可爱的形象3D化为你的一身正气!就好比没人敢说超越阿婆一样,我敢说没人超越你的波洛!衷心感谢你和阿婆带给我的一次次光怪陆离的探案体验,带给我的一次次人性思考,带给我的人格的升华!!……

  波洛,如果你进不了天堂,那是因为本就没有天堂……

  波洛,如果你进入了天堂,请不要遗忘我们这个人类世界……

  此刻,我的眼前,两位白衣小天使,拥簇着带着迷人微笑的波洛驶向远方,波洛还是那么绅士,右手礼貌性地接触帽檐,转身向我们微笑示礼,于是,转身,西去……

  至此,一个伟大卓越的时代完结……

  2015年8月4日 00:45 于 高蔵寺

  《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影评(六):最后一案

  电视剧中波洛与嫌犯飙戏的部分完全是改编,原书中一句话都没有。感谢聪明的导演和编剧塑造了一个更丰满更立体的Norton,让聪明绝伦的凶手与波洛有了高手对决的机会。

  orton:所以你打算怎么办?

  波洛:处决你。处决你,就算我失败了,法律也会制裁你。

  orton:怎么处决我?杀了我?你内心的罪恶感会跟随你一辈子。杀了我,然后你自杀吗?那你毕生的信仰和虔诚都会因为我这个杀人犯而化为乌有。你自杀然后嫁祸于我?我怎么会让你得逞并以此终结我的谋杀事业呢?不管怎么说,你要么成功杀死了我,而你的一声名誉毁于一旦,而我在法律的眼中仍是个清白人;要么你没有杀死我,而我仍然自由。

  Who will be there when at the final curtain ?

  波洛:我同情你。在你眼中美好的世界都是肮脏和污秽。同情你妈妈,经过十月怀胎生了个变态。而她对你冷漠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始终知道你是个变态。

  orton(哭):不,这不可能。

  波洛:你妈妈知道你的每一件案子。

  orton(大哭),然后突然笑起来:Shots in the dark,Poirot。

  而最神奇的一幕是当波洛用枪对准被下了安眠药而熟睡的Norton时,Norton睁开眼睛,给了波洛一个微笑。

  让我想起原著里面,Poirot的一句话:This is not what I intended to be.

  而心思缜密的Norton又为什么会毫无戒心地喝下波洛准备的巧克力?

  ------------------------------

  波洛在信中写道:I don't think a man should take the law in his own hands.然而同时他又说:

  ut I'm the law.

  一个人,只有通过Murder,才能成为Law.

  --------------------------------------------------------------

  原著交待的一些细节:

  黑丝廷斯的女儿和牙医其实知道真相,但是两个人拒绝告诉父亲。

  oirot叫黑斯廷斯拿着这封信去找那个因为姐姐杀了父亲而拒绝交往任何对象的Elizabeth,他暗示说你还不老,对女人还有吸引力。

  另外黑斯廷斯说了这样一句话:

  Hercule Poirot was dead, and with him died a good part of Arthur Hasting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