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经典观后感10篇
《二十》是一部由李炳宪执导,金宇彬 / 李俊昊 / 姜河那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十》观后感(一):二十呐
二十岁,别人都说“呀~!正是好时候啊”
但是我并不知道有什么好的。
三个兄弟,有花心风流的坏男人,有纯情认真的傻蛋,有家里一夜破产不得不担起家庭重责。
二十岁的我们不知道怎么对人生负责,不知道怎么对自己负责,不知道怎么对别人负责。
这就是二十正是好时候的原因。
2015.05.29
今天又想起来几点。
1. 几个人围在一起,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才对得起青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自杀吧。当然不可能,最后只好变成接着喝酒。
2. 店长被黑社会之类的流氓欺负,最终握紧拳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想这个“跆拳道黑带、海陆空服役的男人终于要动手了”,而实际上他只是上前握住那个大哥的手,抛下尊严继续恳求。嗯,最后你会输给岁月,学会压抑一腔热血,学会低头。
3. 那个一心梦想着成为漫画家的男生,最终放弃考试,选择成为了公司职员。可是,就算这样,也不是放弃了漫画啊,他依然在工作结束后画,因为那是热爱啊。之前看十四阙写的《守望幸福的麦田》,最喜欢的一段话,就是其实这不是完全矛盾的两件事啊,并不是选择商科就无法打篮球了啊。
4. 还有一个镜头是闵孝琳和姜河那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受不了旁边黑社会流氓的吵闹,说“年轻就要勇于对抗恶势力”,然后大叫“能不能把嘴闭上啊!西巴!”,然后再黑社会回头看是谁的时候捂上嘴巴惊讶的看着邻桌的女生,假装不是自己。
简直不能更机智啊。
《二十》观后感(二):该来的总归要来
电影里的三个男孩代表了三种选择,就像电影里那段岔路口的选择一样。
姜同学选择了读经营,最现实的专业,将来最方便找出路的专业,他去了大学。
李同学爱画漫画,他一心想要成为全韩国最棒的漫画家,他选择一边复读一边继续画漫画。
金同学选择了发呆,迷茫,他不知道要干什么?他的未来是无解的,所以他放肆的迷茫。
事实证明不论你做何选择,现实都不会轻易饶过你,二十岁该有的不该有的经历会像一场大雨一样淋的你猝不及防。
该来的总归要来。
《二十》观后感(三):二十岁 别太急
二十岁里没有激情和热血,只是三个人迷茫寻找自己的路,这电影逃过了许多青春剧的套路没有自杀没有痛心的分手,我看过的青春剧永远发生在校园在恋爱,这《二十岁》三个人,一个相当漫画家,一个无所事事,一个做着备胎,三个人走上的不同的道路,走了一些弯路,最后找到了正确的人,找到自己的道路,找到自己活的方式。 三个人即使走不同的路可心却是在一起,每个人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互相灌鸡汤没有互相劝说,几个人一起时不时的聚在一起喝酒吐槽,无论发生什么都聚在一起一杯酒一杯坏事干了!现在有多少人可以有这样的友谊,不论发生什么不论都不会嫌弃不会离开一起出来开心吐槽。 关于梦想,距离其中一个非常喜欢画漫画,想拼搏赌一把画漫画,因家里破产自己打工养活自己和家人交学费,每个一个坚持梦想的人都要碰上南墙吧,妈妈进了医院,还有三个弟弟要照顾,还是选择去亲戚家公司里工作,想着还是归于社会剪个上班的发型想放弃画画,第二第三个关于恋爱,一个因女友找到了新的投资商跟他分手,一个自己暗恋很久的女生还是跟她喜欢的人走了自己是个十足的备胎,三个委屈巴巴的人和两个妹子聚集在一起喝酒叭叭叭的吐槽,当发现另一个想放弃梦想去工作,我本以为会是大头痛苦,只见他只说了放弃梦想中途而废的人就要被骂吗?!!刚想哭想想算了吧又不是死爸妈。我是硬生生的笑了。 结局还是好的可能三个人兜兜转转迷路了,最后又兜兜转转还是找到了对的人,喜欢的事情。 所以说啊,二十岁别急,好好照顾自己,你会找到对的一切。
《二十》观后感(四):《二十》最大亮点是女神前辈~~(有剧透)
未看之前对这部喜剧期待满满,sunny让我对导演寄予厚望,三个大男孩的二十岁对同样处于20+的我颇具吸引力。
昨晚在百度网盘看了带中文字幕的版本,不得不说一句,这部片子真不值得浪费两个小时!(还好我是跳着看的)
也不知是导演的审美出了问题,还是灯光师不给力,三位男主的容颜让我完全提不起精神,尤其某位眼间距宽得异常、单眼皮无神得异常、脸型长得异常的主演,他的近镜头真心好惊悚。一八几的肌肉男装嫩扮高中生简直像个笑话,突如其来的摸咪咪场景完全就是个莫名其妙的败笔。
《未生》中的姜河那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他那结实的胸脯确实很适合职场西服。《二十》里,他的表演不算出彩但也不丢分,面对女神前辈局促害羞的模样还是颇为传神。最大遗憾是没了眼镜,眼睛显得特别小,连带着整个人都失去了自信。
另一位倒霉的男主角李俊昊,乍看之下就是普通到不行的普青,样子倒是挺符合炸鸡店打工仔的人设。看久一点发现这家伙的笑容还挺温暖的,最后被姜河那一边追打一边喊“我爱昭熙”的模样挺可爱的。作为第一次主演电影,李的表现算是及格的。
这样三个男猪脚凑在一起,加上不合时宜的“我们make love吧”的台词,注定了整部戏的平淡无奇。唯一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略有surprise感的就是女神前辈的故事。
闵孝琳(孝琳特别适合穿浅色雪纺衫,好看~~)延续了sunny的外形和性格,其实就是没毁容、上了大学的秀智。秀智师姐在大学里依然颇为高冷,开跑车、交神秘男友、华丽转身成股神,永远都是一个人。但是,如果只是当当花瓶,那也未免太无聊了,幸好导演安排了一场展现个性的好戏。
我所说的亮点也就在于这里。就像sunny里秀智和娜美酒后吐真言的那场戏,秀智冷冷的个性终于有了起伏。《二十》里,女神前辈在大排档爆粗骂小混混然后又机智的应对过去,一下子让人觉得女神好接地气。我是姜河那的话我也会爱上她~~
更出乎意料的是,女神的男友竟然是有妇之夫,果然满口胡言乱语美其名曰满腹诗书的叫兽对女大学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滴……不过,师生恋的故事也不算什么,主要是我被我的YY震惊了。当叫兽夫人哭哭啼啼地冲进教室时,我还以为女神恋上的“男友”是女人!!唉,看样子腐过头了看啥都不直啊。
总结,这部戏真的不值得全程看完,看这7.3的虚高评分就知道是各家粉丝刷出来的结果。大家各选各爱的,跳着看吧。
《二十》观后感(五):算不上辉煌的青春期
《二十》,这是一部让我一个人在电脑前哈哈哈了115分钟的电影,并且让我的老爸老妈二姨轮番到电脑前慰问,看我是不是笑傻了。确实啊,在一个没有雾霾的夜晚,酒足饭饱之后,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在自己二十岁的时候,戴着耳机看一部三个欧巴一起耍帅犯贱的韩国伪青春电影,这种轻松快乐,没人懂啊。
青春电影早就被套路化了,阳光下的林荫路上的白衬衫,美的不像话的少男少女,一段又一段说不得的过往,看那些青春片时被感动得无以复加,但恕我直言,我的青春时代既没有疯狂的单恋,也没有狗血的情节,美得不像话的少年,有也不在我们班。不仅仅是我,我周围的人,我周围的人的周围的人,大家都没有。《二十》有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是三个欧巴聚在一起喝酒,金宇彬喝醉了站起来说:“呀,我们要像个大人了,我看那些青春电影一定有一个要自杀的,要不你去自杀吧,这样我们的苦难就更添了一份重量了。要不然就堕胎?再不然吸毒?”可是自杀呢明天要发工资舍不得,堕胎要先怀孕却碰上生理期,吸毒没钱买毒品。这就是现实啊,我们大部分人的二十岁都豁不出去,我们已被世俗羁绊,我们早已步入红尘,我们无法声色张扬,我们畏惧未知的疯狂。
《二十》的反套路,真是深得人心。
王啸坤有一首不太火的歌,叫《长白山》,他这样唱:“算不上辉煌的青春期,回望时我打开洗衣机,我多希望能够回去,哪怕十六七,可担心的是遇不到你。”歌词真是一击即中,我有多么害怕老去,恐怕连我自己都不清楚,我害怕像电影里李俊昊的妈妈那样人到中年还为生活所迫一事无成,害怕明天和意外的未知数,害怕还没好好享受就爬上眼角的鱼尾纹,害怕因为苍老而无力疯狂。但我们的二十岁,似乎都是这样,我们被生活奴役,被学业压迫,我们的思维之中有定式,我们渴望拍案而起又畏惧那随之而来的后果,于是我们一边青春一边嘶吼,一边走向平庸,褪去青春期的那些渴望,我们变得更加现实,安于接受现状,我们称这些为:成长。我心里早就明白,在平凡之中出类拔萃,是所有人的梦想,但安于平庸,是大部分人的归宿,以前觉得可悲,看过《二十》之后,觉得释然。
三个欧巴站在梦想和现实的交叉口,内心嘶吼着:“年轻时候的义务就是跟腐败对着干”,然后即使被打倒也可以奋起反抗,其实根本不用选择,二十岁的那种心境,是已经确定了的。管他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大家不过都要回归平庸,还不如找几个朋友插科打诨,嬉戏打闹,尽情享受,不管是像姜河那一样在大学中深造,还是像李俊昊一样选择复读后又放弃梦想,亦或是像金宇彬那样每天的目标就是呼吸和女人,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想起前几天听一个特别喜欢的电台,两个主播在讨论大学生应该有的生活态度,其中一个主播说,二十几岁就应该无所事事,每天发呆,或者每天出去浪,亦或每天都认真努力地学习,都是二十岁。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才是二十岁应该有的态度。
《二十》观后感(六):《二十》岁的人生选择
这是一部兼顾恶搞,谬论,荷尔蒙,同时细想也不乏人生道理的轻松喜剧。金宇彬这个以“丑帅”而知名的“偶像派”,在这部影片中不正经,放荡,毫无紧迫感的表演,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路转粉。
影片讲述三位高三学生,从小玩到大的哥们,在20岁那年所做的选择,有的顺利考上大学,有的名落金榜,后者一是坚持梦想,继续努力,朝着目标前进,而另者则继续颓废,对人生毫无计划。这样的选择,使得原本朝夕相处的哥们,在起初的日子变得疏离,每个人都忙着适应新的环境,忙着融入大学的美好生活,忙着上补习班兼顾打工挣家用,忙着睡觉逛夜店,晚出早归。只是当彼此在新的环境里受到挫折,在前进或原地踌躇寂寞的时候,曾经的朋友又想到彼此,再相聚彼此依旧熟悉,交流着新的见闻和经历。影片有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基调,这里没有青春的伤痛,即使面对感情的受挫,也都淡然带过,以一种直接的年轻的心态应对,今日苦酒饮尽,明日欢乐继续。
影片对于性的着墨较多,年轻的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对性的幻想是难以自制的,年龄谬论,人生短暂,做爱需尽早,听着就觉得好笑,酒吧携女回家,要发生性关系,给哥们做教学示范,情节处理真是恶搞到让人又恨又爱,卧室内偷着打手枪,不幸被妹妹发现,看着真是尴尬到家,又笑得情不自禁。这就是年轻的状态,对性的渴望而导致的各种奇葩遭遇。记得看过一句话,大概得意思是,精子已满到了嗓子眼,吐到地上蟑螂都会怀孕,用在此处倒是贴切。
前行道路永不会是直行道,走着走着就会遇到转角,尽头不知在何处,目标也随着动摇。面对现实,梦想最终还是做了妥协。当他们停下,又来到了人生的转折点,服军役。
这是一部完满的喜剧,年轻随处是起点,没有最终的选择,只有不断地经历,不断地受挫,才会不断成熟。
影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它那种不正经的基调,这一点金宇彬贡献甚大,只是以上所说的都比较正经,完全不能确切表达我对本片的真实感受。其实对于年轻来说,重要的是经历而不是总结。
《二十》观后感(七):没有很好看 但特别舒服
几天前看完的 因为昨天跟你聊了所谓的青春电影 所以今天跑来写个不算影评的影评
看完你发来的剧本 秉承着你前一天一直跟我强调只能跟你吐槽的原则 我想了一会儿 跟你说 “剧本我看完了 感觉就是” 然后发了个掀桌的颜文字 你说 “啊 什么意思”我心里默默吐槽 五岁果然有代沟
我说 就是樱木花道变成陈赫的感觉 心累
我问你 现在的电影市场究竟是谁在掌控呢 为什么都在说观众喜欢这种 观众喜欢那种 可其实观众根本不喜欢啊 你发来和投资方沟通的人的记录截图 我说你好凶 才发现你原来平时对我那么有耐心又温柔
我说 问题来了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烂片 还一直在出烂片 如果电影是由投资方控制的话 导演怎么办
你说 导演被绑架咯
我说 可是 学习电影不就是要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么 如果因为投资方的意见一直改改改 趋于大众 还不如不拍
你也很无奈 就是市场需要什么 大家就在跟风
你还说 电影市场再这么浮夸下去 你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我问你有没有看过一部韩国电影 《二十岁》你说没有 我就想 连电影都没有看 每天是在干嘛啊你 后来你说起 六天把剧本全部改完 前三天都改到四五点 睡两三个小时去上班 也理解你了
我把微博上转的很疯的截图发给你 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吃火锅(是不是火锅我并不知道) 金宇彬说要自杀 让姑娘怀孕 去吸毒那一段 你说 你改的剧本里并没有自杀和怀孕 之前是有的 你删了
听起来也很无奈的样子
你发来何以笙箫默在几线城市的票房之类的链接 我问你 何以笙箫默票房算高么 你说 算啊
我就很费解 为什么 现在那么多明知道是烂片的电影 却还是有那么多人看 你说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起阿桐 寒假跟她在一起 每次去电影院 都要看那些尽可能简单的爱情搞笑片 还要拉我去看爸爸去哪儿的电影 我说 才不要 好low
她对我嗤之以鼻 说 “电影市场也要考虑到我们这种逼格低的人的愿望啊”
所以是这样的 是有这种人的 喜欢 简单的 搞笑的 轻轻松松没有那么多烦恼 快餐式的电影 硬入多少广告都不在意
不过 现在市场好像觉得 所有观众都是那种 所以我一般都不去电影院了
中国电影市场就是这样 青春片永远有一大堆狗血可撒 现在不一定会出现女一女二 还极有可能有女三女四 男二男三 滚床单 怀孕 自杀 意外死亡更是好用的梗 各种纠纠缠缠过后 你会发现女一突然跟一个莫名其妙出现你以为是个路人甲的男人步入婚礼的殿堂 男一对着镜头邪魅一笑(镜头语言永远是“温柔如水的笑容”) 就对两个多小时 甚至更甚的狗血大戏泯恩仇了
后来你跑去看《黄金时代》的摄影纪录片 回复速度变慢 我截了自己看起来思维清晰的两段话 跑去给Y看 说 我真是思维敏捷 不过 你就不理我了
Y说 我反复看了三遍你说的话 我觉得他有可能是突然醒悟 然后决定毅然决然追求自己的伟大理想 于是就饿死了
好了 说了这么多只能给自己看的废话 回到这部电影上来
目前为止 中国所谓的青春片还没有这么舒服的 之前对《二十岁》的期望太高 以为会好搞笑 其实也有 没有突出“好” 但这是部很舒服的青春电影 中国要是有一部 青春市场就有救了
关于你 万一我看的剧本真的谈妥了 可以上映 我一定去电影院看 然后留下票根发给你 不过 你一定要记得 我的支付宝 就是 手机号
《二十》观后感(八):《二十》——忧伤的逗比
在“逗比的忧伤”和“忧伤的逗比”间,选择了后者作为题目。自认为整部片子是以逗比的方式,表现了从少年到成年过渡期的忧伤。
三个少年,形影不离,高中毕业,何去何从,三个人在三岔路口做出了三种选择,升学,复读,以就业的名义无所事事。随着这三种选择,三个朋友之间和各自身上发生的故事就此展开。有性的压抑,有情感的压抑,有经济的压力,有无所事事穷极无聊的压力。都是好人家的孩子,都是好看的男孩子,遇到的也都是并非过不去的坎儿。所以,遇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处理。
第一,一个突然家道中落,父亲入狱如花母亲一夜苍老却还要负担两个未成年的能吃嘴馋的弟弟。于是考试落败,于是复读,后来为了家庭生计放弃挚爱又有希望的漫画专业,放弃高考进入职场。最好看的段落是与母亲的几次交流。经济拮据的吃不起鸡肉,买了鸡肉送去给生病住院的母亲补充营养,却被两个年幼的弟弟当场饕餮,训少不更事的弟弟,母亲说“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他们”;后来有一次与母亲在晒台上捡豆子还是什么,关于女人美不美有没有用的对话,这位一夜从贵妇变贫妇的母亲依然语气轻俏幽默风趣,价值观人生观并没有因为际遇的突变而变,当真是云淡风轻气定神闲,美的自然又坦然。
第二,一个金榜高中,顺利进入大学就读,期间与本就中意后来在竞争中成为哥们的前女友的高中女同学再生情愫最终牵手。对于爱情与友谊的选择与处理,是个常用题材,本片对于爱情着墨不多,不是重点,这个桥段上也是侧重用一种轻描淡写的哥们间的处理方式一笑泯恩仇。
第三,一个游手好闲始终靠跟父母伸手要钱逍遥度日。要钱的方式分好多种,他这种要的无赖又好玩。二十岁的男孩子满地打滚,嚎啕或者装疯魔,可爱的父母虽则无奈却也不苛刻,爱与宠溺都流露在摇头叹息中。
片中,孩子们与长辈的关系处理是亮点,有敬重有调侃,有孝心有执着,有人生对话有亲子嬉戏,沉重的话题因为这种轻巧的处理方式变得容易接受起来。
男生们与女孩子们的接触方式也是亮点,不粗鲁、不草率、不自负、不自卑,有度有法有节又有爱,好就好在每一个女孩子都是可爱的。
当然,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三个男孩子之间的友谊,不煽情不滥情,关键时刻共进退,细节方面各有小九九,该自己承担的不要别人干涉,需要一起上的时候谁都不含糊。倒数第二个高潮,在小酒馆喝酒,遇流氓寻衅滋事。分分钟内,在打与不打之间纠结的三兄弟的表现,以及打的过程中 各种血与泪,痛与挣扎,硬着头皮上,上了之后想逃之夭夭而不得那种怒呀恨呀怕呀都通过慢镜头夸张的表现出来,半夜三更看得人飙着泪狂笑。片尾,三个男孩子一起去服兵役,路上的一段对话让人觉得温暖舒服,感觉友谊真是美好悠长。
二十是个尴尬的年龄,影片用二十做名,是种讨巧又偷懒的做法。巧妙的选择了这个年龄点,表现了这一年龄段里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事情,用了逗比的方式,叙述了忧伤的青春故事。
《二十》观后感(九):如果结尾再现实一些,大概就是一个不悲伤的悲剧。
看了一遍觉得很喜欢,三个二十岁之前就在一起的好朋友,让人很容易回忆起大学时候的生活,也让我想起了日本的一部电影《黄色的眼泪》,但是那个可能更加现实一些,时代也不一样。可能京载的生活现状是现在普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本来以为结尾大家都会放弃梦想,但是似乎还是更加happy ending了一些,没有落入俗套的堕胎自杀什么的,每条支线处理的也挺好,不过其实国外青春系列电影堕胎情节还相对少。我个人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最后在餐馆,在舒缓的音乐声下,感觉所有的情感都释放出来的那场乱斗。这部电影比较神奇的地方大概就是催泪的地方也很温暖,一点也不想哭,虽然一些亲情部分情节也戳中了自己的泪点,产生了共鸣,但只是觉得温馨和无奈,毕竟生活就是这样的。总而言之是很喜剧的青春情怀片,比较推荐看啦~
《二十》观后感(十):二十岁的时候看了二十
看完电影习惯性打开豆瓣,发现这部电影评分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高。
作为一个正值当年的二十岁美少女,随意记录一下《二十》的观后感。
作为一个看电影电视剧习惯性快进的人,看完这部电影才发觉全程没快进,笑着看完的。作为一个站在青春尾巴的老少年,对青春片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执念。这两年看了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到最后懒得吐槽,以至于小鲜肉杨洋主演的左耳我都是谈之色变。国产青春片,无一不是三角恋,爱一个人爱到死去活来,堕胎堕落,最后输给现实。
看了二十 惊叹韩国电影的高度,以及青春片也能这样拍。并不是中国的青春和韩国的青春真的差别多大,而是导演真的是用心在拍片子还是仅仅为了赚票房。
每每看完国产青春片我总觉得很压抑,看完二十 虽然没节操却满满的正能量。——年轻的义务就是要和世上的腐败对着干;你爱的人也许爱着别人,也许远走他乡,但生活还是得继续,你还会遇见下一个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向生活妥协,但这并不代表必须放弃梦想;越过一座山又一座山,不管有什么我们一点都不怕,因为我们就是这么年少轻狂。
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