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的影评10篇
《攻壳机动队》是一部由鲁伯特·桑德斯执导,斯嘉丽·约翰逊 / 皮鲁·埃斯贝克 / 北野武主演的一部动作 / 科幻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攻壳机动队》影评(一):一部文采还不错的小学生写的OOC同人文,一场针对原作爱好者的旷世打击报复
真人《攻壳机动队》太神奇了,仿佛一个文采还不错的小学生写的同人文,辞藻华丽然而OOC到令人发指。
电影里全员智商相较原作下降100点,我还以为自己看的是性转的《全面回忆》,说是原创剧情,可能编剧看了个谷阿莫x分钟看完攻壳就开始写了。
电影《攻壳机动队》抛弃原作最吸引人的核心这点,想必在接下来的几天会被无数公众号翻来覆去的说,但比起平庸,真人攻壳令人愤怒得想打1星的原因在于:真人化明明有一万种改编的方式,电影偏偏选择了最垃圾的一种。
电影里不断出现TV版和两部剧场版的镜头,美其名曰“致敬”,实则是各种移花接木,把弱智的剧情瞎几把往上套,前一秒刚准备因为熟悉的画面激动,后一秒就白眼翻到天上去;想要当成原创的爽片来看,但原作里的元素不断出现,反复提醒你原作的存在。
哦,记得之前电影版吹的最多的是神还原原作,但是押井守在95版里最下功夫的广告牌,在电影里几乎相同的场景里却看不到。
公安九课也仿佛一个松散的草台班子,纳税人要知道钱都给这种垃圾公务员烧了一定要造反的。
最生气的是素子设定弱的不行,动不动就气呼呼的转身走人,背影仿佛一个200斤的孩子;而且黑客技能非常烂,大概是在蓝翔学的编程,一连线就死机;最重要的是犹豫不决个性温吞,根本不是我强悍又漂亮被钱烧得没事换个义体玩女朋友一箩筐的素子姐姐!
另外电影的设定里技术发展比原作也要滞后吧,居然会出现大脑和义体不匹配的事情!看来大部分的人的大脑都还没电子化啊,那还玩个啥啊!
哦我已经忘记把久世移花接木到傀儡师身上瞎几把搞三角恋这件事了。
明明可以做出这么棒的视觉效果、有这么优秀的技术,为什么不愿意来把精力放在研究和重现原作精髓上呢?
生气,气得烧烤都吃不下。
《攻壳机动队》影评(二):原谅我爱的就是攻壳的“壳”
四月最受期待的电影,非《攻壳机动队》莫属。只穿了肉色紧身衣在银幕上上演各种贴身肉搏的寡姐,想想都觉得爽...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2029年,一个生化人、仿生人与人类并存的时代,人类器官可随意被高科技所改造。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少佐草薙素子(Sorry我实在不想叫她米拉...),是由汉卡机器人公司制造的,第一个由人类大脑和义体组成的生化人。被创造出来之后,少佐加入了北野武饰演的荒卷大辅领导下的公安九课,与公安九课的成员们一起打击高科技犯罪。在追踪杀害汉卡公司研究人员的犯罪首脑久世的过程中,少佐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展开了一段关于“我是谁”的自我追寻。
原来,少佐同久世一样,来自一群反对高科技对社会造成影响的年轻人,他们被汉卡公司当作了实验品,成为了生化人。当少佐找回了自己属于素子的那部分记忆,干掉了汉卡公司,她依然选择留在这座城市,继续打击犯罪。
这不是什么复杂的故事,就是好莱坞一贯的个人英雄主义套路,电影也将它完整地讲述出来了,所以我不能认同豆瓣上一边倒的差评,好莱坞只是将日漫做了一次彻底的本土化。《白雪公主与猎人》的导演加上《变形金刚》的编剧,电影最终呈现这样的完成度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当你举着爆米花和可乐走近电影院的时候,追求的只是一场纯粹的感官刺激。
未来感十足的城市街景
《攻壳机动队》影评(三):《攻壳机动队》,一部虎头蛇尾的漫改剧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一部好的漫画,一部优秀的电影,很重要的一点便在于它们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是否能持久的延伸;而恰恰令人失望的是,这部由经典的漫画所改编的美国大片,缺失了主要的灵魂。
《攻壳机动队》讲述的是,身为机械改造集团的汉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一项义体人研究的实验,即将人类的大脑与金属的身体相结合,制造出远超普通人类特工和机械特工能力的特殊人体;而本剧的主演,寡姐所扮演的草雉素子,就是这个侥幸成功活下来的义体人--“少佐”。
《攻壳机动队》影评(四):要不是斯嘉丽的脸太美...
整部电影来说,其实是不止于还行的,但也没到推荐。权衡之下给了6分,其实也是有点不对的。不过作为一部改编自漫画的电影,特别是这部漫画的观众还比较难搞的时候,就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部那么长的漫画,情节在一部电影里的比较清楚,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其实已经不算差了。而且无论是雨中那场打斗,手撕蜘蛛坦克的经典场景。还原的也已经是相当不错了。那为什么还止于6分呢。
在我看就就是电影的深度和漫画的深度,怎么说还是相差远矣。原著是从玉子出发思考机械文明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的冲突,而电影似乎只是一个少佐的故事。从开始的执行任务,到后来找到家人,到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个人的英雄主义,玉子的特殊性、还算精彩的打斗场面、一个十分具有深度的原著,变成了典型的好莱坞经典套路,失去了原著里最深刻的东西,这才是我们失望的原因吧。
要不是寡姐的脸太美,我都会再减一星
或者要是隐身的时候不穿......咳咳!我都会加上一星给我们家寡姐好嘛!
《攻壳机动队》影评(五):Ghost not in the shell
电影就只是把原作的一些框架拿来用做设定而已,一些内核的思想已经被完全替换掉了。替换本身没有问题,全部照搬也不会让所有人满意,但替换的内容决定了会不会完全搞砸。这大概是改编(无论原作是哪种形式)始终面临的一个问题吧。
生命体的定义
原作里,“傀儡师”被九课抓获后,六课的人前来探查,意欲插手并回收“傀儡师”。当时他们之间有一段对话,大概是“傀儡师”自称为生命体,有权申请政治避难,遭到六课的否定与嘲笑。因为原作里,“傀儡师”是六课的人为了特别的目的,使用信息流凭空创造出来的一个“ghost”,只是意外地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六课的人才以“没有实体”为一个理由来否定“傀儡师”自称为生命体的说法。少佐“完全义体化”的设定正是与此呼应:如果当人体被最大化地削减,直至剩下大脑,抑或说意识及其载体,生命体的定义还能将其容纳进去的话,为什么当过程反过来推进到这一点之后,具备同样条件的“傀儡师”会被人下意识地否定其作为生命体的可能呢?
电影里,“傀儡师”被替换为一个完全义体化失败后想要进行报复的人设,对生命体定义的发问失去了原点。少佐的人设被添加进因他人的内心欲望而遭到非人道待遇,对于自我与人格的追问逐渐变成了对于过去与记忆的找寻。可为什么要在进行了如此修改之后,还加进一句“定义我们的不是记忆,而是行动”呢?即使少佐最后回答巴特说“我是少佐”,可是整个故事的目的不就是让她找回自己的记忆和过去吗?那句“我是少佐”,不过是在确认了真实的记忆与过去,找到了家庭的归属之后,才心平气和地说出的“我接受一切”。反而在原作里,少佐的过去始终未曾被清楚地交代出来,所以她对自我的怀疑从未停止。但她没有去努力寻找,只是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才是对那句一不小心就要变成鸡汤的话最好的实践。
意识与信息流
原作里,还是“傀儡师”和六课的对话里,六课否认“傀儡师”为生命体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傀儡师”不过是能够自我储存和转移的程序而已,这是通过没有自由意志这一点来否认其意识的存在。但“傀儡师”立马反驳说,人类的DNA也不过是能进行信息储存和转移的程序,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生命体的运转方式与“傀儡师”并无二致。在结尾处,“傀儡师”自己坦白了他唯一觉得自己和人类尚存差异的地方,即因为六课对他的封锁,使他丧失了“传承”、“变异”和“进化”的能力。这一点跟DNA的类比相对应,因为整个物种为一个基因库,所有的DNA通过交配与生产不断地进行各种组合,为新性状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也就是说,个体的进化必须以整体作为基础。而“傀儡师”以此引出意识或者灵魂的回归和重塑,他说,在他和少佐的意识合并统一之后,他就可以获得传承的能力,就此可以拥抱死亡,不用再无休止地自我复制。他将回归那个“庞大的网络”,正如神话里所有人死后都要去的冥河、黄泉、轮回,在那里他会被赋予新一轮的生命。把意识与信息流有机体化,“傀儡师”与少佐的意识融合就变成了一次交媾与生产。“完全义体化”后的世界,依然能够按照有机体的规律去延续和发展,为这个脑洞鼓掌。
电影里,“傀儡师”都没了,还能说什么?哦,意识和信息流的关系倒还有提到。就是少佐听到杂音看到幻象去找博士,博士告诉她,她所有的意识都在监控之中。人类的想法都能像跑程序一样用一串代码显示出来,这就是意识其实不过是信息流的直观展示吧。摊手。
其他
因为意识与信息流的关系,篡改、伪造和植入记忆就成为了可能,本身就极不稳定的记忆领域遭到强大而实在的外力介入,“过去”、“回忆”的问题变得切身而急迫。同时,由于对于“自我”的执着,人类需要从不断变化发展的可能性进程中,利用能提供实在感的“过去”和“回忆”来定位自身。与外部的界线越明显,则自身的存在越真实。但实在感是否来自真实?能被抓住的是否可靠?问题与需求发生碰撞,人类永恒的不安和焦虑就此产生。
然而在电影里,这些不安和焦虑被家庭、关系、反抗胜利、复仇成功弱化乃至屏蔽掉了。找回身份的喜悦,母亲怀抱的安稳,发问者被革命者掩盖,哲学被政治替代。
电影里,荒卷举枪对准卡特,少佐说为了正义,扣动扳机,击杀目标。被杀死的是什么?
后排一个亚洲面孔的哥们儿此时连说三句“fxxk you”,内心和他击掌。
《攻壳机动队》影评(六):到底攻什么?
拿这个片子和原作比,给两颗星都有点多,但是抛开原作来看,还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
攻壳的核心是什么,在电影版的里面基本上看不到,剧场版宏大的世界观,在电影版上构建的也不是很好。对深层人性的哲思也没有做到位,当然这都是缺点了,抛下这些看优点,本作探讨了行为和记忆哪一项是构建人类的基本。但是毕竟是美国人拍摄的,总感觉命题是个不错的命题,但是用力过猛之后忘了此命题了,到了影片最后悬崖勒马,想起来还得升华主旨啊,要不作文跑题了,最后一个大漂移,把探讨的问题又拉了回来。
最后素子没有像原作一样上传,而是选择留下来继续为九科工作,应该想拍第二部了。不知道为什么斯嘉丽约翰逊要打扮得像只母猩猩一样,全剧含胸,伸头,和不协调的走路,还有那撒白的保暖内衣,穿的跟白极熊一样了,也许是尺度的问题不能像动画版那样坦胸露乳拉,但是也可以像起源里面那样穿个黑背心也好看啊,这保暖衣一上身,感觉太难受了。
科长是北野武扮演的,出来的第一个镜头,就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信息,这片子有我在场至少两颗星,那种气场不是一般人能营造出来的,三人组队杀北野武,最后被反杀,拜托这可是北野武啊,不知道大逃杀么?你不发动全体自卫队你想杀你武哥?还有最后那左轮射杀的背影,就是在向观众传递一个信息,你们如果觉得本片少佐不出彩,那么还有我——北野武!
影片的最后响起了精髓中的精髓《谣》 ,我只能说,你不是缺少灵魂么,这曲可以当影片灵魂用的啊,你放在最后才播,中国人的消费心理,有多少能把最后看完啊。你得一上来制造素子的时候就放这首歌,效果一定翻倍。开头造素子的时候怎么有种西部世界的感觉,是不是抄袭,太没有心意了。不过原作也是坦胸露乳,尴尬!
综上所述如果不参考原作,独立的看这个片子还是不错的,没有什么逻辑上的大硬伤,很多场景的CG特效做的也是很用心的,就是艺伎做的是真他妈惊悚,还说是伴侣机器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窝藏祸心的不正经机器人啊,眼睛跟个怪物一样,而且返修的时候可以看出明显下体偷工减料了。不走心~感觉编剧的水平不太行,素子潜水上来在船上的对话可以做的更深刻一点,对主题,对人性,对灵魂都可以再深刻一点的探讨,实在不行把叔本华照搬上去也可以啊,但是没有,啤酒不喝,翻衣服没有梗,直接就是回去被抓,拿回记忆简单粗暴。
写到这里,本来打四星的,我觉得还是三分比较客观,应该从自身做起,不能让发型发出现错觉,觉得自己拍的还不错,进而排除更差劲的第二部,当然说白了也没有人会在我的想法吧。但是我生而为人,具有灵魂,要坚信自己的想法。
《攻壳机动队》影评(七):一口气拔了十几年的草
Overall:冲着只做精良的画面就有三星,多一分给细节的处理,shell已经是完美的了。Ghost嘛,老美脑子一直不好,保守的做法之后无功无过不用减分。
这是电影和95OVA的共同观后感。
其实我自己一直不喜AI类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在火我也没有真的为了和基友讨论而去看,虽然都觉得这动画太适合我了,也没动。现在也已经过了塑造自己三观的年纪,再看来这主题没有什么震撼感,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只要能在一个半小时里面好好的提出来,就真是一个很不错的作品了。电影提出了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OVA提出了这些问题,让观者去找答案。想来这就是很多人觉得电影不如原产的原因,更何况还是科技与信息远不如现在的二十多年前。
押井守的动画在陈述一段事实后,会插足沉涩的配乐配上萧索的街景,透视化的大环境引导人去思考。美影不可能有这样的停顿让你思考人生,毕竟每分每秒都是
《攻壳机动队》影评(八):其实这片能看。只是不过瘾。
(轻微剧透,很平稳的电影,说个故事大纲,不影响观影,为了保证观感就不剧透分析人物了···)
寡姐的新片《攻壳机动队》终于上映了, 作为一部改编自动漫的好莱坞作品,总是少不了和原作去对比,欧美市场口碑和票房已经双扑街,看了一下看过原作的小伙伴,基本一致差评,这部真人版和原作的故事基本没有关系,朋友圈都在问他们心中的草雉素子在哪里?豆瓣评分如下~
1491669646179499.jpg
1491669646909306.jpg
本着对斯嘉丽美好肉体的迷恋,负责任的跟你说,虽然评分差异很大,但并不能说明这是一部烂片,尤其是对于没有看过原作的人来说,它是一部及格的好莱坞大片。精细的特效设计,约翰斯嘉丽全程的演技在线(恰到好处的模仿了机器人的行动),也有一个说得过去的故事支撑,一个被某大公司改造成保留了大脑的超级机器人寻找自我的超级英雄片足以成为你为其买单的理由。
1491671772526666.gif
但说到失望的话,那可能就是整个故事按照完整的时间线叙述,没有惊喜,没有什么真的隐藏起来的boos,没有惊喜之余还对原作的核心进行了一个降格,不再把重点放在抽象的存在意义上,变成了一个充满套路的标准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寻找记忆破除阴谋的正义之旅。
1491671797247124.jpg
但如果你只看到了故事上的平淡,那你可能更应该注意到的是在这样的科幻设定里,有哪些事情将要发生在你的生活里和你应该了解的事,这是这部诞生自1989年的科幻题材的厉害之处,请你跟着我一起脑洞大开,来看看这些科幻片的厉害。
1491671819559615.jpg
1、电子强化(义体人)
在电影中,社会上只存在两种人,人类和义体人,除了人类之外,还有一种智能就是AI(人工智能),2016年的谷歌举办围棋大赛,人工智能AlphaGo最终局战胜李世石 人机大战总比分1:4,一时间所有的舆论都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AI的出现会不会取代人类?谁才是地球外来的主宰?
1491671871814755.jpg
人工智能是个非常庞大的问题,在这里我要讲另外一个智能,就是“MI(机器智能)”,今年的IT领袖峰会上,马云马爸爸就提出在恐惧AI之前,我们更先接触到的是将会是机器智能。
在电影中几乎大部分人类都进行了电子强化,比如视力不好的人可以改为电子眼,还能透视;身高不够能按假腿;打字不够快还可以转接机械手等等。我们的移动端设备开始发展到了可穿戴设备,又到了可移植阶段。人机的矛盾变成了人机融合,人机交互从五感变到了电讯号从生物到机械之间的传递。
1491671923868725.gif
不要认为这是不可能或者很遥远的事情,支付宝新发布了一个“如影计划”,“‘如影计划’是在生物薄膜上集成了支付宝系统,并内置生物识别功能,通过脉搏、血管和掌纹等生物特征,确认你的身份后激活使用。当它脱离你的身体时就会失效,安全方面有极大的保障。”也就是说空气、水、一切介质都成为了你的支付宝,目前已经进入到了理论和技术准备的阶段。这个什么时候能实现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但是在瑞典,已经有公司将智能芯片植入人体,来完成一系列的打开、支付等功能,由此可见,机器在取代人之前,更可能会成为人体延伸。
1491671941891535.gif
1491671941364395.gif
(摘自阿里宣传片,详情可搜索如影计划)
2、AI人工智能的信息获取
在这部电影当中,草雉素子由于保持了大脑,也就是所谓的灵魂,被认为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且高级于一般的人工智能。这点上我觉得有很大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是信息获取的方式上太过伪科学。人工智能包含了信息的获取、学习和推理。简单来说就是对人类的思维、意识的模拟,不等于人类智能但可能会超过人。
在电影当中草雉素子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受到损伤,草雉素子没有痛感,毫无感觉。这其实就是一个发展到如此阶段的人工智能不会出现的问题。人类有五感甚至六感七感,我们通过我们的视觉嗅觉触觉等等来接受外部环境的反馈进行活动和认知,机器人如果想要完整的完成智能化的活动,必然就要依靠众多的传感器,传感器只要能产生信号,大脑就应该能感受到而为此进行行为修正或者下达新的指令。如果这个环节被机器智能所覆盖,那么不管是人脑还是电子脑,他们的学习过程都受到了极大地局限性,没有反馈传感器的机器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这是在电影当中相当矛盾的部分,也是设定的缺陷。
关于人脑同电子脑究竟谁将会成为未来的主宰,我们再开一个脑洞就是寡姐的另一部电影《超体》,电影中寡姐由于被强迫使用了某种毒品,继而开启了全面的脑域,学习能力无线提高,最终肉体迅速衰竭消亡,但意识成为了“上帝”般的存在。尽管脑域开发到百分之百的时候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的就是在电影当中,斯嘉丽饰演的角色出现了脱离“感情”的“症状”,所以我们开启第三个部分,记忆读取。
(将数据可视化)
3、记忆读取
影片当中还涉及到了草薙素子记忆读取和改写的部分,人的记忆可以被改写,可以转换成可操作的电子信息及语言。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我们?
如果记忆是可以被修改的,我们是谁?我们如何感知到自己?
如果我们可以转变成电子信息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转换我们的生存形式?即脱离肉体转换成更高级的电子意识形态。
那么为了保证我们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存在,什么会被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一旦大脑可以直接连接互联网,信息一定是双向传输的,谁来控制信息安全将成为更为严峻的问题?因为这时候入侵的不只是你的个人财产,而是你的存在。
(美国的DARPA机构已经宣布大脑-电脑连接成为可能)
4、社会结构
这个部分电影当中谈的不是特别多,但从各种小巷子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分层依旧存在。可以举个例子,2016年的数据调查显示,全球62名最富有的人的财富总和等于全球最贫穷的36亿人的财富综合,而世界人口只有72亿,也就是说贫富差距在不断的扩大,目前未能看到转变趋势。未来的财富差距可能体现在谁用更高级的服务器,谁使用更高级的服务协议及算法等等,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完全开发脑域或者改变了存在形态变成了极为高级的算法或数据等等,人就会出现相似性,个体的存在变得不再有价值,淘汰更为残酷,它将抹杀竞争的过程,而是遵循进化论弱化人的个体特征,对存在的本质进行抹杀,这个阶段当中,财富差距不再只是生活质量的保证,而是生存的保证。
(与高科技场所同时存在的落后的城市部落)
5、存在
最后讲两个脑洞段子,第一个是我们每天呼吸的氧气其实是植物放的屁。第二个是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大便的原材料。
这两个段子弱化了人的主观存在意识,似乎在说我们就是某种信息处理的工具或着某个算法。无论现实还是影片,内核都是我们的存在究竟是什么?究竟是意识还是智能?在《未来简史》这部书当中提出了意识同智能将会脱钩,智能有可能将会比我们更好的判断一件事情的选择。但在我来看来,意识如果也算作一种信息的话,智能是否也会将意识融入,成为“超体”?
无论电影当中的场景或者人工智能将会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我们要关注的只有两件事,就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如何在信息的更替当中哪些行业能够给我们带来机会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这将会使我们在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的时刻获得更多的从容和占得更多的生机,因为机器再怎么发达,同我们竞争的依旧是人类。
我上述讨论的问题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尽管它不够系统,所以总结一下关键词:MI、人机融合、意识同智能、存在。
《攻壳机动队》影评(九):ghost or shell,this is a question.
感觉最近看的和写的电影都是改编电影,有的改编小说,有的改编电影,这一次则是改编动漫。草薙素子应该算得上日本动漫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了吧,而作为系列动漫,最经典的或许是1995年押井守导演的电影版,而那一部电影也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神作。我对于日本任何一个时期的动漫都不了解,只是因为知道这部真人改编电影的上映而去简单的看了一下95年的《攻壳机动队》,也因为不了解,不敢妄议动漫想要表达的大世界观,但是也能很直接的感受到动漫对于未来世界技术的大胆想象和哲学思考,即使是20多年后的今日,这样一部作品仍然称得上有想象力的科幻作品,其中的很多科幻成分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以《黑客帝国》为首的新时代科幻。 延续上一篇影评提出的问题,当前作优秀到“神作”的级别,后人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翻拍和改编。《攻壳机动队》或许给我们展现了好莱坞的一个思路。所谓“避重就轻,扬长避短。”,好莱坞早在十年前就买下了这部动漫的电影版权,结合以往日漫被好莱坞用来真人改编的经验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始终是拍出优秀的改编电影的障碍,在美国人看来,草薙素子就应该是一个供世人敬仰的英雄;而东方文化下创造的草薙素子更像是一个人们用来思考人生的载体,她的故事无非是: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从哪里来?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让好莱坞很难把握到原作的精神内核,制片公司和导演都深知这一点,最终呈现在电影中,原作的哲学思考被尽可能的削弱了,而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画面和视觉效果之上,而这正是好莱坞商业片最擅长的部分。综上所述: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攻壳机动队》原作里最深刻的哲学话题:精致的外壳和深刻的灵魂,哪一个更重要。 《攻壳机动队》的外壳无疑是相当精致和光鲜的。首先不得不提,是草薙素子的扮演者寡姐 斯嘉丽-约翰逊,的确一个白人来饰演一个亚裔角色会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争议(虽然我觉得这种争议挺无聊的),但也要承认寡姐实际上对这部电影起到了加分和推动票房的作用,一方面斯嘉丽在东西方世界都有着不错的知名度,其次寡姐也算是东西方都还能认可的审美类型。实际效果来看,斯嘉丽版的素子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除斯嘉丽以外,北野武老爷子也给这部电影保留了日本元素以及那种说话中透露出的狠劲和霸气。从电影整体的视觉效果来看,电影的确用特效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城市,而且这种城市风格接近于东京式、港式的人口密集型。灰暗的色调,密集的人口,工业和科技搭建起的城市,空气中都似乎弥漫着金属的味道,在这样的环境下,的确会让人感觉到渺小和无力,这也更能理解少佐的又一次“迷失东京”。除了大的方面,电影也在很多细节上下了功夫,有很多致敬原作的地方,最经典的应该就是少佐的“信仰之跃”了吧。 虽然好莱坞为了打造这样一个完美的外壳使电影的灵魂变得空虚,但是还是看得出导演不满足于一部单纯的爆米花电影,试图给电影加入思考话题,但也只是浅尝辄止的地步。我提出一些我想到的话题。第一是素子的寻找与挣扎,作为一个失去了肉体的人,少佐一直在寻找自己是怎样的存在,是人还是机器。第二、电影描绘的那个世界,人类可以用机械来改造自己,一个改造的肝可以让你每天畅饮,一双改造的眼睛可以让你夜视远视加透视,一具改造的身体可以让你近乎无限的生命,但是,这样的改造真的是对人类的强化吗,或者说,在这样的改造之下,人类和机器的界限在哪里。第三、素子和英雄都是因为反抗技术化和电子化而被汉克公司抓起来进行实验,满满的讽刺意味,反对技术的人被迫去思考技术给人带来的是福音还是毁灭。其实还有很多若隐若现的哲学话题,只是我的表述能力实在有限… 虽然没有达到我心中的预期,但我还是觉得《攻壳机动队》作为日漫改编的商业电影,还是一部合格的电影。它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内核空虚;配角塑造欠佳;收尾缺少力度和观赏性;台词时不时强行灌鸡汤。即使如此,它还是集中了优势,给这部电影创造出了卖点和亮点。相比较于《七龙珠》和《拳皇》,好莱坞这次的“毁经典”算是手下留情了。 最后心疼一波寡姐,从《超体》到《攻壳机动队》,论一个人怎么撑起一部电影。
《攻壳机动队》影评(十):当具有东方思辨的构架被西方思想裹挟
所以,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个极具东方哲学思辨的构架被西方追求的所谓自由民主思想掩埋。
电影是以押井守执导的动画电影第一部位原型展开的。可以明显看出,制片方根本没有设法还原Ghost in the Shell的内涵与世界观,而是极力地用特效模仿画面,没有用心打磨剧本,甚至没有下功夫打磨镜头语言,分镜设计比动画版差太多。
但客观地讲,这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电影,特效合格,剧本严格按照好莱坞模式规划。虽然剧情空洞,但对于非原著党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爆米花电影。但如果这部电影只是为非原著党服务的,那么这么多相似镜头只能定性为想象力匮乏的抄袭。
如果借用这个构架,以好莱坞的模式展开一个新的故事体系,可能会得到不错的评价。对原著党极不亲和的假意讨好与对原作的拙劣模仿,是这部电影的弊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