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经典影评10篇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是一部由神山健治执导,田中敦子 / 大川透 / 家中宏主演的一部动画 / 动作 / 犯罪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一):一些关于SAC的思考和理解
一些关于SAC的思考和理解 不准确 有脑洞 欢迎批评指正
tand alone complex 独立复合体 理解为独立趋同与交互生异悖论
人类与塔奇克马相对比 最大的差别就是个体间掌握的信息量:塔奇科马因为个体间信息全同步 具有perfect information,而人类之间则是imperfect information,如下两个方面作为通篇分析的基础:
ased on game theory, the following assumption has been made:
erfect information:
1. individuals make rational choice to maximize utility 2. deviations could be observed immediately —> grim trigger justice could be held
Imperfect information:
尔虞我诈全靠猜 一切signaling和observation都有delay 个间掌握信息量极其不对等
在这些assumption的基础上,对于独立趋同与交互生异现象,可以得到一个最简单和直观的答案:
imperfect information 产生的不安全感 以大量信息输送的均质化作为条件限制 在与他人博弈的猜忌中 指向唯一平衡解 这就解释了为何
“每个个体都认为自己是独立思考 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立性以及原创性 所做的选择出自于自我自由意志的选择 但整体所呈现出来的却是大家一致的共同性
然而没有个体意识到这种共同性并坚信自己的原创性 —— copies without original”
或许这一群人恰好拥有相似的信息量和行动力 进行了充分的理性分析 明智地选择了那唯一的Nash Equilibrium!Boom!行为一致了:)所以愚蠢的人类你以为你有free will吗?:)
erfect information 带来的大局观 可以充分考虑自身状况而作出符合个体利益的唯一最优解 也不用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 反正别人作出的任何行为都能即刻被察觉 从而更改自己策略 所以就更有余裕问问自己内心的想法 什么才是自己想要拉~ 每个个体皆不同~
在很多影评中看到这样一种说法:塔奇科马之所以能够产生差异 是因为他们会思考咨询背后的含义,不会盲目的接受讯息,which我并不同意。如果人类不思考资讯背后的意义 那么他行为的基础何在?动机何在?在这种情况下一切行为才真正随机 不会出现Stand alone complex
============================这是是另一个问题的分割线=========================
正是由于人类并不完全理性 情感对人行为的影响才让人这种存在显得分外有趣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类在记忆交互时会被对方记忆所影响 对方人格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比如素子与笑面男 警员与暗杀者儿子 早衰少妇与炮灰男 此后展现的行为都或多或少带上了另一个个体的烙印 这正好和塔奇科马因为共享所有人格但作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形成对比 量变形成质变?不过或许还是因为世界观的差异
塔奇科马可以对所有信息进行完全无差别的理性、中立的筛选和诠释 而人类在诞生之初 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成型之前 就已经被身边的其他人类 以环境为分界 灌输了这个世界“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对很多事物的理解 是非观 价值观已经固化。 而这既定的世界观(意识形态)基础在接受新信息时决定取舍 在这过程中已经丧失中立 很直观的一个例子:在看到与价值观不符的言论时,很少有人能耐下性子看完,一般直接就右上角不送了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 观点双方的信息累积越来越不平衡 造成价值观越来越偏离和固化的恶性循环 如果没有严重事件的当头棒喝 立场更新变得越来越难更新 人也就越来越偏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长辈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世界斗转星移 却固执地以那很明显已经过时了的价值观在教育后辈 这也不能责备他们 尽管越来越少 他们选择看到的都是与他们价值观相符的咨询 所以在他们眼中这社会一成不变
imilarly 前天刚刚发生的北京和颐酒店女生事件 在我所能看到的微博和朋友圈 大家都在谴责酒店 痛斥社会 呼吁路人摒弃冷漠伸出援手 一派自由平等安定祥和 但留了心眼到主流媒体上一看 还是大片大片斥受害者有罪理论 心中真是五感杂陈 还宁愿活在自己筛选过的世界里
在此我不分优劣不论对错 只是简单的满足一下自己对于成因的好奇心
人类大好き。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二):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
《攻壳机动队》被封为神作三巨头之一,另外两个是《EVA》《星际牛仔》
所以我就打算只看看剧场版,本来没有打算看这部TV的。结果看了第一部,就被复杂的世界观唬住了,之前印象还以为素子是见不得光的暗杀者或者改造者还是克隆人神马的,看到最后“The net is vast and infinite”更是不明觉厉。
所以我就暂且放下剧场版的观后感,滚去看TV第一季。
TV第一季看下来,确实好理解多了。
起码这个世界观的设定我了解了一些了。这个世界观背景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其中最显眼的设定是电子脑和义体,还有极其碉堡的网络化。
那么在这么一个世界里,都会发生什么故事?公安第九课就正是为此而诞生的机构,专门应对难以处理的高科技复杂案件。围绕着公安九课处理的案件就有很多故事,人的灵魂在大脑里?机器是否能有灵魂?过度网络化的隐患-强悍黑客笑面男的故事 灵魂能否被复制?灵魂?电子脑?的商品化?向电子脑灌输程序的隐患 电子脑内多个灵魂的互相理解 初代电子脑的副作用?程序某意义上能代替一个人的毕生事业 产生自我意义的机器人的武器身份?公安九课各位的故事 电子脑多个灵魂的记忆同化?以及最终主线 笑面男事件-全TV的最高潮-公安九课和邪恶势力的精彩对决。不过我还是对最后笑面男和素子的对话不明觉厉
所以我觉得重看剧场版第一部也差不多是时候了这个暂且不提
嗯....还是看TV第二部吧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三):攻壳机动队:设定与哲学观
「引子」
攻壳一直在试图模糊人与机器的界限。
重刷攻壳,突然发现,攻壳最喜欢描写的就是人与机械之间的微妙的情感。渴望变成机械的人与发展出个性与情感的塔奇克马,他们构成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交缠的矛盾体,迫使观者去不断地重新审视“生命”的定义。
- 全身义体化的人绝大部分身体都是钢铁,为什么不能称之为机器?
- 基于优秀的人工智能算法不断迭代发展的AI已经具备与人自然地互动的能力,为什么仍然不能称之为一个生命体?
正如每一项跨时代的发明都会起到革新社会观念的作用一样,攻壳所提出的泛生命化的世界观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创想或者哲学构想,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基于科技发展人类将不得不面对的dilemma。
「设定」
我们来看看攻壳的设定,同样是针对大脑的控制,区别于赤裸裸呈现反乌托邦情境的《心理测量者》——政府用摄像头监视社会人的犯罪指数这种充满1984老大哥味道的设定,攻壳表现的是一些基于现实科技的富有前瞻性的构想:
出于人类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对增强自己耐力、爆发力、记忆力、高效计算力的渴求,人类不断地钻研用机械代替肢体、用嵌合蛋白质的生物处理器代替大脑的技术。2029年时,
1. 义体化的全面推进,全身义体化的出现
2. 电子脑连接的全社会普及,用于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即时的信息检索、高速便捷的人际交流
3. 电子脑毒品
4. 电子脑硬化症
5. 性交演变为脑交
6. 研制出用于处理电子脑疾病的疫苗
7. 电子病毒的空前发展,视觉信息极易被劫持
「责问」
1. 当医学的发展使得全身的躯干、内脏乃至大脑的替换都成为可能时,当我全身都被替换了的时候,新的我还是生命吗?
2. 当生物计算高效处理器的实现带来的机器智能化使得机器与人的交流充分接近人类时,机器是否享有和人类一样被尊重的权利呢?
3. DNA对于人类来说难道不也是一段被设计来自我存储的程序吗?
4. 究竟是什么,让一块机械义体有了意识(ghost)?
「生命观」
正如最初始的生命也是由无生命的物质在充满随机性的化学反应中产生的一样,攻壳认为潜藏在庞大的网络之下,无生命的数据集合也能在某一个角落悄然孕育发生,形成自己的意识,游走在整个网络之中。
随机性与错误是生命进化的一个重要要素,当代优秀的人工智能算法已经能将错误作为一个重要的输入参与到AI自我发展的迭代环节中。攻壳认为,这种从错误中更新自我的程序很有可能便是机器产生意识的突破口。
事实上,攻壳希望表达的是一种泛生命化的哲学观。生命具有不同的形式,什么都有可能具有意识我们以为无生命的物质也许只是生存在只有自身能够理解的世界里。
「值得商榷的意识的自主性」
传统观点下生命之所以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缘故在于,生命拥有“意识”,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然而攻壳向这种人类意识的自主性提出了挑战。攻壳SAC中借笑脸男影响无数热血高涨的人类参与到“模仿犯罪”的例子指出,作为群体的人类,存在着大量非自主的无意识的行为。类似与当代评论家对“群氓”与媒介控制思想的担忧,攻壳认为人类意识极其容易因为政治家、民族英雄等等个人偶像的操纵而失控。
「外储记忆设备与视觉拦截者带来的困境」
如果对于生命而言,独一无二的记忆代表了独一无二的个体。那么,剥离了记忆的人如何确保自己的身份是真实而不是架空的呢呢?视觉信息被劫持的人如何保证自己眼前的是现实而不是虚幻的二进制信息呢?
“对不起,我偷了你的眼睛”,这句攻壳里充满调侃意味的一句话,其实暗含了对人类笃信自己具有自主生命意识的嘲讽——你怎么知道自己真正地控制生活呢?
「PS」
攻壳SAC在主线剧情上以日本现实社会中的四大犯罪事件为载体,包括涉及企业恐吓和模范犯的格力高森永事件、具有犯人崇拜特质的三亿元事件、医商官相互勾结的药害艾滋事件和被厚生省药事审议会离奇判定为药用无效的丸山疫苗事件,借此营造了一种极其精致真实动画叙事风格,并在不断抛出的哲学对话中,让观者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充分的按摩。=w=
真的是超级喜欢这些充满哲思的设定呢www。去年年末热播的《黑镜》S03E04、《西部世界》都牵涉到了一些有趣的哲学话题,前者是“记忆外储”、后者是高度智能化的人型机器人,这些都带来的诸如记忆的传承是否就是生命的延续、机器是否具有生命权、什么是“我”什么是“生命”等等关于哲学基本命题的讨论。特别开心的是一直当成动作剧情片来看的《神盾局特工》最近几集也开始朝这一个方向发展,当人类沉浸在用超大规模程式构建的虚拟世界里面时,感知是否就是现实这个有趣的唯心主义辩题便又登上了台面。
最后,与其他的科幻片常常将剧情演变为爱情、正邪对立、英雄主义等等主题所不同的是,攻壳着重于表现机器生命体的自省——面对复杂无比的未来的困惑与对合理的自我定位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因此,机器生命体在攻壳里面并不承担着敌对人类的任务,而更像是一个哲学概念。他迫使人类去分析机器生成ghost的可能、去重新思考生命的定义、去接受机器意识的存在。
攻壳描摹的,正是这种哲学困境。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四):黑暗骑士
久闻这部片子的大名。但总是下不了决心去看(好像看一部动漫要很费劲的样子)。放假前看了一集,感觉一般。放假回来,又看了两三集。这下看出感觉来了。是不是就像一首歌听个两三遍就会觉得好听。
基本上是一集一个故事。在未来的世界,义体化成为常态。从肢体到大脑。模糊了人和机器的界限。素子可以从头到脚换一副全新的义体,那她还是原来那个她吗?确定她不变的东西在哪里?是她一直珍惜的那块手表吗?是记忆吗?但是记忆的篡改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一个个笑面男的模仿者在与其共享了记忆后,自发地产生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暗杀行动。在这个意义上,素子也是其中的一员。而九台攻壳车也在时时刻刻共享着记忆。为什么最后还会表现出不一样的个性。巴特使用了天然油的那台成为了具有领导气质的个性,还有一台却喜欢看书,甚至在被解体的一刻还很高兴,终于可以体会到了死亡--这个攻壳车一直无法理解的词汇。而且也学会了牺牲。这难道不是灵魂吗?
幽暗空灵的主题曲,犀利的攻坚战,刺激的枪战,卖萌的攻壳车。巴特的铁汉柔情,素子的几乎不可战胜,课长的智谋。
最到高潮的是最后九课的被抛弃。前面观众一直代入九课一方扫荡犯罪,因为是正义的一方背后似乎是坚硬的后盾。现在突然面临覆灭的危机。这其实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查到了上层的罪恶,他们自然要奋起反击。在素子被击中的那瞬间,一下子体会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再牛x,也不过是政客手里的工具,在要放弃的时候,自然是毫不犹豫。
最后一集,以德古沙的视角,看到了检方把九课的成果据为已有,然后九课却成了叛国组织。然后,他也开始了个人的复仇之路。以个人的力量,来对抗这个肮脏的世界。到这里,制裁犯罪和犯罪站到了同一背景下。他们以前所打击的犯罪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个人对世界绝望的情况下而起的,如果有别的路可以走,谁又愿意走向犯罪。
然而,最终还是大团圆结局。九课还在,大家还在,石川开着巴特的玩笑,德古沙的犯罪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课长的背水一战,求得妥协。九课成了黑暗骑士中背负罪恶的蝙蝠侠一样的存在。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五):什么是STAND ALONE COMPLEX
所谓STAND ALONE COMPLEX,从字面上看,是“孤立情绪”的意思。
似乎,TV版的《攻壳机动队》说的也是这么一个意思!
至少让一个不相关的人看,是这么理解的。我让文洁翻译的时候,她也是这么翻的。
可是看完了整部动画,结合自己的生存状态,我觉得没这么简单。
tand alone是保持孤立状态的意思,我想这个并没有什么好多想的。
而complex的理解,就个人个人不一样了!
-------------------------------------------------------
在金山词霸2001.net中,引用《现代英汉词典》的解释
【complex】
来自拉丁语 complectere<com- 一起+ pletere 编织。编织在一起的,即复杂的
.名词
(1)综合物;综合性建筑
(2)综合企业
(3)情结
(4)变态心理 [俚];古怪看法
词性变化可以做adj.形容词
(1)复杂的;错综的
(2)费解的
(3)复合的(词、句)
用法上:complex指组成某种机器的零件、构成某件事的因素或构成数学题的元素不仅很多,而且相互的关系或相互的作用也令人眼花缭乱,只有学识深的人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才能处理。
另外在金山词霸2001.net中,还提到的专业词汇解释:
(1)简单的反义词;由许多相互有关的元素组成的(例如复杂程序、复杂电路)。
(2)集成电路技术中的一种修饰术语,表示元件体积小而且封装密度高。
(3)【化】络合的, 合成的, 螯合的;配位化合物(基),络合物, 螯合物
(4)【生】染色体组
(5)【数】复数(素); 复(合)形; 线丛; 子集
---------------------------------------------------------------
引用了这么多,然后,我来理解一下。
从文法来说,complex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是名词。
首先stand+adj是一个固定表达。
表示保持一个怎样的状态,停留在一个怎样的过程或环境中。
如果我将stand alone complex理解为stand+adj&adj。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保持孤立且复杂的状态。
如果是stand alone做定语,修饰作为名词complex。
那么就是保持单独的, 独一无二的状态的情绪,即所谓“孤立情结”。
如果就《攻壳》的电子背景来看,complex用来修辞体积小而且封装密度高的电子脑。
那么stand alone complex可以是一个电路的定义前缀。
……
当然,从complex作为情结这个意思的起源上看,其本身就包涵了复杂不可辨析的意味。
情结本身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固执,坚持。
alone=all one,强调的是一个人。
一种固执的保持一个人状态的情绪,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的情绪。而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的状态,固执的保持孤立且复杂的状态!
-----------------------------------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清楚了!
反正喜欢这片子这么久以来,我就没了解到这个“stand alone complex”的官方意思。
我想,官方的角度说,还是不要说清楚了。
留给大家考据,不是很好的娱乐方式吗?
没准又像EVA一样,培养出一大堆所谓的专家来!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六):听说有很多人讲《攻壳》是硬科幻?
画的好,里边的很科幻的东西,比如攻壳车,比如义体,大型机甲,真的给人一种很成熟的感觉(估计是我看的机甲类动漫太少吧)但是我感觉不是硬科幻,我觉得硬科幻是作者凭空想出来的同时也逻辑自洽的一种新东西让观众不太好理解(相对于软科幻)但攻壳里的理论都是已有的,像塞林格和笑脸男事件(日本历史上真正有过的事件)而且攻壳里的理论都偏向社会学,我感觉这主线内核不能说是科幻,除非你说《1984》是科幻小说,只能说《攻壳》是套了层科幻外壳。
百度了一下硬科幻和软科幻,我感觉这个《攻壳》是偏向于讲人文,生活的作品。而不是用科学技术来推动情节发展的硬科幻(就比如说其主线笑脸男,那是以以前就发生过的事为原本创作的,也就是说这个主线即使没有未来的背景也能够发生)。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关于人与工具,人与网络,机器与灵魂的思考是挺科幻的,是有点深的,不过这些观点我倒觉得更像是科普,大概是作者读了一些专业点的科普读物后将其观点及其本人的思考融入了他的作品中罢。(这不是废话么)就是感觉原创的比重比较小(相比于我看过的一些硬科幻小说),引用的比较多,众多名言警句,主线笑脸男事件...
有几集的计谋真的很棒,但是也有bug,真的让人感觉很真实,对手不是很“猪”。
短评装不下了,所以写这,写的不好。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七):第二集就看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为了虐而虐的话。完全是因为加护的基友对他羡慕,妒忌,恨嘛。所以,才把他的脑移植在战车里,彻底害死他。不然,把加护的
脑装在一个义肢体里不就够了。——换个外表,甚至性别,和父母彻底脱离关系,继续研究战车,不就行了?加护也是个蠢材,父母不让你
换,你就自己偷偷的换,隐性埋名,不就行了?(又不是没有工作,没有钱。需要用父母用钱帮自己。)报复父母的做法——简直脑子有病
,也该死!女主角的外形存在完全是为了卖肉,身体都毁了;受过军事化的训练,具备男人的性格;为什么不搞个状男的身体来用?还非要
搞个女人的内裤装?同样脑子有病。(还有,在公共场所不穿衣服,对她自己当然是无所谓了。但却猥亵了观众,——就像是在公共论坛,
发布色情图片一样。)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八):关于第十四集
第十四集里的那个股票专家,坐拥无数黄金,到死却没有把自己义体化。一直纳闷,难道还有人不想永生?除了那些极端宗教分子。
吐槽一下,我操,这一集也太牛逼了吧!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九):入世家国,出世江湖——谈攻壳机动队与Cowboy Bebop之印象比较
这是两年前的旧文:
(注:为了不影响大家看动画的乐趣,此文不涉及具体情节)
随着年岁渐长,早已对热血天真嗤之以鼻,对狗血煽情麻木不仁,只有看到角色个性成熟丰满的青年向动漫时才会觉得欣赏。近日观看的攻壳机动队的tv版Stand Alone Complex,和自己心目中No.1的Cowboy Bebop都是科幻背景的青年向作品,所以忍不住会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但不能不承认,攻壳虽是CB之后难得遇上的合我胃口的动画,这种比较却对它多少有些不公平。毕竟,能享有CB这种人员组合和宽裕制作条件的动画凤毛麟角,因此从98年至今,我认为没有一部同类作品能超越这部近乎完美的原创动画。由于两部动画的制作条件相差不小,因此它们在画面、人设、音乐等技术环节的差距也就无须追究。当然,CB是我私心所在,难免褒美,所以下面的文字尽量不涉及具体情节和角色分析,一方面避免揭露情节影响大家看动画的乐趣,另一方面也防止自己对偏好的角色喋喋不休。
先说背景和世界观。CB和攻壳,同样是将时间设定在未来的两部动画,其氛围却截然相反——CB基本可说是软科幻作品,星际殖民、宇宙飞船与老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混在一起,故事从头至尾都带有强烈的怀旧色彩,老照片般的淡淡情怀竟然与设定在外太空的冒险故事毫无罅隙的融在一起。如果把星球换成城市,把飞行器换成跑车,把宇宙通路换成高速公路,那么CB完全可以是一个发生在现代的故事甚至香港的江湖片(而如果把背景设定为美国西部,把飞行器换成马,就真成了地道的Cowboy故事……)。因此,时代背景对CB这部作品来说并不那么重要,它只不过是画布上的一抹底色,鸡尾酒杯里的那颗樱桃,装点色彩而已。
而改编自硬科幻青漫的攻壳则不同,作者构筑出一个模糊了生物与机械、灵魂与AI、个体与网络界限的世界,并依据这些独特的要素来设定社会矛盾和浮生世情,由此展示出一个相当奇妙的未来世界——故事虽然是以具体案件和政治阴谋为情节主线,但大多都牵扯到ghost与shell的关系,都涉及人类与网络、电子器官化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换言之,这些故事只可能发生于攻壳的世界。与淡化了客观背景的CB相比,涉及到社会、政治、科技和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的攻壳世界更加生动真实,也更为矛盾有趣,就像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因此,CB虽然令我深度中毒并成为死忠,但攻壳的世界一开始就可以让我产生亲切感,并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这两部动画的主题歌都是菅野所作,相当出色——曲声渐止时,主角们粉墨登场。
CB是真正仅仅关注于每个角色的舞台剧,哪一秒灯光该照在谁身上,就会有一切的场景音乐恩怨往事来配合。这部作品在人物的塑造上极为成功,始终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就算煽情到了极致,也从不多说一句,从不多停一秒。故事里始终无声无色的弥漫着孤身旅行般的寂寞,并且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演绎着离“美好”二字相差太远的不完美——那些无法排解的遗憾和惆怅,非死不能了结的爱恨与恩仇,物是人非的陌生和伤怀,还有无可奈何的放弃与决不妥协的执拗……四个主角都有着各自的轨迹和精彩,他们是真正的流浪者,游离于世界之外,永不涉及政治也不关注社会,只不过是以同伴之名一起飘泊,以谋生为名共同战斗。他们任性而落魄,有时荒唐有时寂寥,有所坚持有所逃避,淡淡眷恋却仍然选择疏离,骨子里始终是孤独的个体——26话的故事,不论何时看去,那夕阳下拖着长长影子的四个人和一条狗,都无法以一个团体的名字称呼——或者能以他们蜗居的飞船bebop来为这个故事冠名,可如果bebop是个注定曲终人散的驿站,之后我们还能怎样称呼那些分道扬镳的背影?CB里有一些精致而微妙的东西,并不通过谁的言语来演说,而是随着情节如音乐般回转低吟,渗入骨髓——这种只可意会的独特华彩,是包括攻壳在内的其他动画难以达到的境界。只能扼腕叹息,没有了那四个人,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故事。
相对来说,攻壳的情节则跟生活比较接近,更容易理解。如果说CB是以主角为核心的一部经典唯美的老电影,那么攻壳就是一部精彩好看的警匪剧,总有些正义必胜的味道。攻壳里最核心的人物是女主角素子——公安九课这个秘密机构的实战指挥官。除了隐藏在暗线中的“笑脸男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其他任何角色的戏份和魅力都远远无法与素子相提并论。虽然老头子课长常把“我们不存在团队合作,只有基于个人表现的默契”这句话挂在嘴边,但事实正好相反,主角们无疑是一个紧密团结在素子周围的集体,并且大多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攻壳这部动画,几乎没有给任何角色以偏离主线展示自己的机会,极少提起他们的过去,更不预示他们的未来。这并不是说攻壳塑造的人物不如CB,只能说明两部动画的重心完全不同。
CB是个被动的故事,主角和配角中都没有正义英雄,最多勉强算是灰色的dark hero,毫不掩饰的个性缺陷反而令每个角色更有魅力——有趣的是,虽然CB的主角们都有着傲人身手,但生活却自然而然的一路无奈,是一群戏剧化的“普通人”甚至“衰人”,宛如武侠片或江湖片中,因种种变故而甘心混迹市井或落魄天涯的浪人。他们的世界只有恩怨情仇——有快意一刀、长歌当哭,有杀身也成不了的义、舍生也求不来的仁,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群和社会,没有家也没有国。
而攻壳则是相当积极主动的故事,人物比CB更现实和生活化,与常见的影视角色非常类似,反而可算是一群充满正义感的“普通”英雄——尤其是女主角素子,强悍机敏、坚忍无畏、毫不动摇,远比CB那群郁闷主角要“强”得多了。况且公安九课打击犯罪,无往不利,凭一己之力荡涤社会,就算有郁闷情节,主线仍是一路斗志昂扬高歌猛进,颇有大快人心的感觉。主角们的性格和经历并非故事的重点,社会现象、群体特征、伦理道德、利益关系和政治纠葛都成为纠缠不清的事件,而九课成员们的不懈战斗才是一切事件的核心——因此,虽然攻壳中充斥着电子脑、人造器官和虚拟世界,虽然强调着都市的人性冷漠和政治的翻云覆雨,但是那个世界一点也不寂寞压抑,就如同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个富有生气的嘈杂而忙碌的世界(至于那两部充满隐喻、阴暗压抑的剧场版攻壳,只能算是相当于“原作粉碎机”的监督押井的个人趣味,暂忽略不计)。
所以,若说CB是出世的江湖,攻壳就是入世的家国。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CB和攻壳里群体个性的差别:倘若CB里某个主角决意离开或去送死,其他角色不会执意阻挠,即使再寂寥再不舍,每个人仍会保持着我行我素的疏离和自尊,生有时,死亦有时;而攻壳里则会变成大家一起去支援的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场面,最终天网恢恢正义得胜,犯罪者被制裁或落败逃窜……
但不能因此说攻壳的情节没深度——首先,两部作品的核心主题就不同向。其次,CB毕竟是Sunrise因为Gundam W大赚之后所制作的几乎不操心商业回报的精品动画。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通常边播放边制作的tv动画,攻壳为了收视率也许不得不更迎合tv观众的需要——除了“打击犯罪”的正统主题和集中于主线的人物与情节,细节设定也有特意迎合观众喜好的痕迹,甚至因此而产生小硬伤,不过可以忽略不计。中间虽有几话的主题没说清,有为了故事而故事之嫌,但总体情节的水准还是保持得颇不错。举个迎合观众的例子,超可爱的攻壳车塔奇克马居然拟人化到可以流出褐色的机油眼泪——虽然我不知道原著中是否有这个情节,但从机械的角度来说,这样漏油实在太夸张了吧……再比如,现实风格的攻壳动画罕有美形角色,但在我彻底习惯以巴特为首的“有眼无珠”的义眼大叔们后,故事核心的暗线,也是一直被视为大反派的最强配角出场,竟然是美少年?!尽管不排除该角色并非天生丽质而是使用美形义体的可能性,我还是感到无话可说——我很喜欢美少年,可是这种情节这种身份安排美形角色太破坏现实的平衡感,硬派青年向作品实在没必要如此讨好眼球(坦率说,我怀疑它有多少女性观众)。当然,现实中的确有在学生时代成名的顶尖少年黑客,但是根据毕业于某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切身经验,我坚持认为理工类顶尖天才的美形概率可以忽略不计(也可以默认为美形男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无数干扰他演算习题的外在因素……)。而且,换个角度来说,天才的魅力也不是靠脸面。
如果CB的故事是在我内心的某根神经上分毫不差的踩着鼓点舞蹈,那么攻壳则让我常常有扔掉手中的红酒扑上去咬液晶显示器的冲动(原因很多,有时是太好笑或者太可爱,也有时是太ft……)。不过,在没看过攻壳漫画原著的情况下做这些比较,难免有偏颇之处。
但在故事之外的一个方面,攻壳足以凌驾于CB之上——那就是它所设想出的未来。正如我在《日本漫画的科技情结》中提到过的,这种想象有着充分的现实基础。一旦人造义体的成本下降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而电子技术和生物科学已高度发达,那么跨越补完和强化之间这道微弱的界限,通过人造感官和肢体突破人类生理功能极限的人,电信化的人类意识和足够拟人化的AI都必将出现。台版《商业周刊》第871期的封面标题正是“机器爱人”,封面文章中有这样的话:
主旨:機器愛人 正逐步接近?
現在,他們有昆蟲的空間感;2010年,將有老鼠的適應力;2020年,有猴子的想像力;2030年具備人類的推理力;它,跟你越來越接近……機器愛人。
當有生命的人類,遇上沒有生命的機器人,會有多大的激盪?
人類是該害怕被機器人取代,還是該擁抱機器人所帶來的能力?
科技的進步,造就了機器人的進化,
卡通原子小金剛、電影「駭客任務」、「AI人工智慧」、「機器公敵」,
充滿了人類對機器人豐富幻想的影子。
當機器人技術發展到極致,那將是個「人」、「機」一體的世界,
人的全身上下,除了腦子,什麼都可以換成機器,
未來,我們不是被機器人統治,而是我們都有可能變成「機器」人。
不容忽視的「新新人種」,正在迅速進化?
…………
这一段话,和攻壳的基本思路是极为相近的,但攻壳的漫画比这篇文章早了十年。也许有一天,攻壳对于未来的意义就像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对于现在。看看我们的周围,科技发展的速度让一切指日可待,比如我所关注的Sony——曾闹着要父母养小猫小狗的孩子们,未必知道sony早已制造出著名的机器狗玩具aibo;曾和死党一起玩FC红白机的孩子长大成人,却发现如今的孩子们可以用游戏机在网络上和无数人一起玩rpg;当年听着walkman的年轻人也想象不到,sony即将推出的psp又是如何精彩的便携娱乐终端;就连我亲爱的ps2游戏机也已出现了体积缩小至四分之一的同价位新型号……而Sony正在研发的ps3游戏机,预定采用blue-ray光盘作为游戏载体,单面单层容量可达27G,一张盘最多可以存储八层数据,远远大于目前绝大多数人pc机上的硬盘容量——这些无一不预示着,除非社会因战争或经济而衰退,否则技术前进的速度只会越来越令人惊叹,真正的瓶颈只剩下个人的消费能力……
这样下去,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到底会迎来怎样的世界?
如果未来真的如同攻壳世界,也许正合我的期望——通过人造义体和电子脑突破人类的生理极限、智能极限和接收处理信息的极限,即使那样不会被称为“人”,我仍然期待。以前曾经半开玩笑的说,希望自己成为妖怪,现在觉得素子那样的义体人也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和超级AI合体没准更是理想中的理想……
《攻壳机动队 第一季》影评(十):只能用伟大来形容
一个强大的国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强大上,欧美流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大受追捧,人人看好莱坞电影听欧美流行金曲,现在又有什么hip hop,涂鸦,极限运动....还有火得一塌糊涂的美剧。
我们的孩子打小看着日本动画片长大,客观还是说明了日本的强大。
当然古时候的中国也是牛得一塌糊涂,所以唐诗宋词,孔子老子孙子几千年后还能在世界上流传,中国当年牛成啥样了。
扯远了,说实话,一提到攻壳机动队这个名字,都让我激动,Stand, Alon, Complex, 这几个词语简直是完美啊,对人类的描述。。。。三个词顶上一部等待戈多了。
这片是我心目中水平最高的动画,也是水平最高的科幻片。黑客帝国应该说也就从当中学了一部分,牛成那样了。
唯一的遗憾是看完总感觉太短,他的每一集,剧本就比一般的大片牛多了,每集都可以拍成巨牛的电影啊。
我一直以为像星球大战这样的片不能算科幻片,八成的科幻片,其实都和中国的武侠是一个类型,只是打扮,时间,武器换了一下,都土得要死。
现在的科幻片导演怎么就不看看攻壳机动队呢? 看不懂?
这里面他们能学的东西太多了,创意太多了,怎么就不学学,搞得拍出来的片都土得要死,完全没创意抄烂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