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功之怒》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功之怒》经典观后感集

2022-05-18 02:0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功之怒》经典观后感集

  《功之怒》是一部由大卫·桑德伯格执导,大卫·桑德伯格 / 乔玛·塔科内 / Steven Chew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 / 科幻 / 奇幻 / 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功之怒》观后感(一):Kung Fury, 80年代梗在社群时代的逆转胜

  [开头注:应该可以打到“力荐/五星” 评级,我只是需要看些其他的确定一下]

  Kung Fury是一部重口味电影。导演甚至毫不掩饰地在开场半分钟内就让三个帮派成员爆掉了一台警车。但是比起这个在美国电影中常用的番茄酱设定而言,它的80年代混搭致敬风才是令人瞩目的焦点。

  实际上,与其说它是一部充满80年代电影风格的短片,不如说它是布满了那个时代某些作品经典梗的片子,只有完全浸润并喜爱那种文化的群体才能会心一笑(于是我更疑惑为什么制作组自己不会想到去Reddit宣传,它明显能比Dropbox的广告更受欢迎)。

  比如电影开头两基友击倒大魔王,不补刀却站在原地互相抒情。 不管是进度条还是这种经典立flag对白都可以让人马上明白接下来的突然中枪剧情。所以之后的血腥画面虽然方式奇突, 但合情合理,毫无惊吓感。

  而这种心照不宣在全片中俯拾皆是。

  -----photo missing-----

  [比如你知道开头警车和帮派对峙,以及好基友握手对白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只是完全没想到怎么发生。你也非常熟悉那种动漫-以及网游式的人物出场方式——只是完全没想到会用在电影里。]

  对,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在于,那些番茄酱四溅的画面完全融入在了80年代流行影像——不管是警匪片冒险片还是电动游戏——极为常见的桥段里。所以当年的狂热爱好者们只会把它们看作自然而然的画面,而不是像老一辈人,或者热爱文艺片的高雅阶级一样受到惊吓。

  而那些老梗,以及这一代电玩嬉皮共享的幽默精神也使电影的情节设定充满惊喜。

  ----photo still missing----

  [比如黑客那招让人无法反驳的黑掉时间的方式。在最后到希特勒那踢馆时由真人实践,背景龙套喧嚣捧场的魂斗罗格斗技巧,还有贯穿全片的随意渗透的次元壁]

  连接剧情的是各种老粉们猜得到或者猜不到的神转折。

  猜得到的包括离别时分煽情对白中自然插入的手提电话硬广,猜不到的包括那句介绍黑客的“He is the most powerful hacker” 指的原来不只是强到能黑掉时间,而是真的 “powerful” 。

  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全程高能。 大部分镜头其实都是过去某部作品里出现过的桥段。只不过它们的出现时机和表达方式总是那么匪夷所思。

  背景:::

  :: 喂背景是和影片无关的 ::

  如果没有Kickstarter,David Sandberg可能只是又一个为导演梦穷困潦倒的悲惨主角。 实际上,只有Kickstarter而没有其他帮助的话,他的悲惨程度可能也是和原来差不多。

  在所谓的“放下一切去追梦”以前,怀抱电影梦的瑞典人David其实有一个规划完善,看起来非常理想的职业路径——通过拍广告片和音乐视频来赚取日间薪水并练手,直到准备完善或者被人注意到视频作品的时候一举成为大导演。

  很可惜,这个合理到可以放在导演系学生职业出路建议书里的生活被他顺手抛弃了。他辞去了日间工作,决定全身心投入去打造一个自己一直想做的作品——一部叫Kung Fury的80年代元素电影。

  就像很多会编程的创业者一样,自己懂视觉设计的David觉得他已经解决了最难的一环,只要把片子拍出来然后做完后期就行了。当然了,也像前者一样,他在开始后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天真。

  他默默做了大概两年的时间,像每个有电影梦的人一样投入了所有的钱,破了产,卖掉了沙发。直到最后决定在Kickstarter上找出路。

  --不单纯的社群募资

  就像每个发展壮大的平台一样,Kickstarter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美梦成真的点金场。[实际上,我应该在之前那篇介绍Product Hunt效应的文章里提到过KS的变化]

  幸好,这个人在默默工作的两年至少做出了点什么东西,离他理想中的电影是还差得远,但要做个预告片应该是够了。于是他又找了人一起花了五六个月时间——在现在也算是Kickstarter campaign中准备时间较长的一种——为这次发布做准备。

  最后,这部电影的众筹项目上线了。

  然后什么都没发生。

  Kickstarter发展后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在于竞争的激烈性,而是信息过量后必然出现的新项目被忽视和挤压。尤其是发起人在社群中的知名度并不怎么高,难以从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带来早期关注的情况下。

  David自己是个无名之辈,但幸好他认识一个知名度高的人,一个在他的电影——当时还是预告片——里演雷神的人, Andreas。

  ----photo missing all the time ----

  [其实我觉得他更适合代言日本某著名漫画里的一个著名人物]

  Andreas把链接分享到了自己的Facebook页面上,而他的为数众多的粉丝中的一个在看完预告片后又把它转发到了Reddit上。

  虽然我很奇怪宣传组怎么会没想到Reddit这个明显和本片气场完全契合的社群,但总而言之,之后发生的就是媒体传说。 原来20万美元的筹款目标马上被击穿,一路上涨到60万美元以上。 而那个两分半钟的预告片也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诚然,捐助款项越多对电影参与层面越高(比如可以演个非龙套角色)的设定也是成功要素之一。 而之后随着电影发布的MV也在传播上极有帮助。

  ——逆转胜的最佳时机

  就像我有时和几个程序员发邮件时会用"live long and prosper" 结尾一样,那一个年代,那一类影视作品的爱好者们有一套共享的世界观,可以在同一个话语体系中交流。

  现在,时机发展得正好。 比如当年被指责助力虚假网络泡沫的分析师又被新一批人追捧,比如当年默默收集漫画和电玩的小宅男们终于成长为互联网上有能力发声(和出钱)的群体。 而FB,Twitter,Reddit这样线上社群的出现成熟,以及众筹、分享等新概念的崛起又放大了他们的能力。

  于是那些同道中人私下认证的台词,或者小群体中抖机灵的梗终于汇集在了一部作品里。准确地说,一部由同一个世界观下的群体们出钱投资(出钱多的还得到了挂名出力演出的机会),最后又由他们共享的电影。

  在那之前,想到追逐电影梦会出现的大概是魏德圣和李安——这两个名字经常出现在含辛茹苦地坚守情怀的事例里——那些主题深刻的电影概念。在那之后,瑞典人David通过这部中产阶级难以理解的作品完成了一个群体的狂欢。今天,他那个连头像都没有的IMDb页面已经证明了这位非主流电影爱好者的成就:

  ----photo missing one more time----

  David Sandberg, Kung Fury的导演,演员,编剧,制片人。

  让我们祝愿他,不要重新服药,不要补上脑洞。

  :::注:::我是看图片的分割线

  *放在这里的影评是把原文关于剧情那段拉到开头,方便不想知道背景的人。所以就是发表过了,各位营销号不要抄了。。。

  《功之怒》观后感(二):真粉丝不用数梗

  如果你觉得《飓风营救》,《疾速追杀》,《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电影,属于没有情节不顾逻辑的杀杀杀,那你一定没有看过80年代动作片。跟它们比起来,上面这些简直是对白有深度、表演有维度、人物有立体度、艺术价值有高度到能拿奥斯卡的文艺片。

  不过难怪,互联网时代,十几岁的年轻人都对着大胸翘臀的超级英雄舔屏还来不及,谁会有兴趣下载那些80年代的老古董——阿诺是谁,史泰龙又是什么鬼?有一美佩佩十分之一帅吗?有抖森卷福一笑倾城吗?

  只有《功之怒》这样打着新片幌子的旧式风情大拼盘,才能让他们猛然意识到,好莱坞曾经有过那样一个烈火烹油、无脑狂欢的时代。《功之怒》重新定义了粉丝电影,看过此片,《敢死队》,《杀死比尔》,《美少女特攻队》,《弯刀》再也不敢说自己是够粉丝向、够怀旧、够扣特。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对《小子难缠》,《终结者》,《变形金刚》,《高地人》,《致命武器》,《电子世界争霸战》,《未来警察》(不是王晶那部!),《霹雳游侠》等80年代流行文化赤果果的仿制;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电影人对东方武术的神秘遐想,对打不死的硬汉、不服管教的叛逆警察、拍档电影的模式、严重违反物理定律的动作场面的无穷热情,对扛着收音机的小混混、跑车+夕阳的剪影、赛博朋克味的视觉标签的热爱,当然还有那高仿横版街机的“一镜到底”百人斩,以及无处不在的沸腾人心的摇滚乐。

  而与此同时,《功之怒》绝不是《杀死比尔》、《王牌特工》那样简单的致敬,也不是《大贱谍》那样恶搞套路。否则它会让“终结者”裸身站起,就像星爷的《破坏之王》那样,而不是回炉重造;子弹穿透电话那个桥段,来自《空前绝后满天飞》,可玩法截然不同,典型的青出于蓝;再比如把玩《霹雳游侠》,直接把主演哈塞尔霍夫跟车子合体了。

  所以,与其他粉丝电影横向,其实显得非常胜之不武。因为《功之怒》的主创打心眼里没有把它当成一部新片来拍,这是它最大的优势。不像《敢死队》,它不是用一些80年代的元素来装点一个当代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把你带回80年代,片中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出自那个年代,如果不是那些电脑动画如此流畅,你可以把它送回80年代的影院而不被人察觉。

  《功之怒》以一种诚挚严谨的态度,还原了我们从录像带上获得的关于80年代美国的记忆。僵硬到堪比丧尸的表演方式,直白到近乎可笑的对白,一惊一乍的剪辑,大起大落的叙述节奏,还有VHS母带常见的播放故障——雪花片,连广告的质感也模仿的似模似样。“坦克你”(tank you德语谢谢你的谐音),“解除你的武装”(disarm you其实扯掉arm)这样的对白,是纯汁原味的80年代“残忍幽默”,曾是阿诺、龙格尔电影的标签之一,它们并不是来自某一部特定的影片,这是真正的粉丝才能想出的段子,光靠狂补老片绝对突击不出来。

  像《王牌特工》那样的电影,如果提前把它所致敬的老片补全,观赏乐趣就能飙到峰值。而《功之怒》不同,即使看过它致敬的所有电影,你也没法完全领会其中的笑点。它的怀旧不是一板一眼的开涮和戏仿,而渗透在整个视觉风格、美工服装、场面调度里,你必须真正曾经浸淫在那个年代的电影里,对其风格和模式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触觉,才能完全欣赏到它的妙处所在。《功之怒》的情怀,在于它的梗是无法一条条诉诸文字归纳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个超大梗——这才是百分之百拍给粉丝的电影!(文/方聿南)

  《功之怒》观后感(三):屌炸天的终极奥义!!

  单就我个人感觉来说

  打斗里总有点霹雳舞的味道

  最后会战那里,黑客侠变身之后的造型,就是肩膀上那个小部件,我想起了一个老电影,一个机器人有自己意识之后和女主角生活在一起的电影,我就记得那肩膀上也是顶着一个激光盒子

  霸王龙吃人那一段也是想起了侏罗纪公园

  三角龙警察我想起了那个恐龙动画,反正好人这一边的恐龙大招是一起踩地板

  动画部分各种老动画里能看到的特效

  眼镜蛇我想起了很小时候看的一个美国动画,反派是一个戴着金色眼镜蛇头盔的坏人

  霹雳游侠、终结者不用我多说

  打蛋蛋和抽脊梁这个比较近,在哪里看到的想不起来了

  ----------------

  其他诸如孤胆痞警、爆炸、黑客万能这些都是老电影喜欢用的题材,结尾也是动画片经典的坏人还会再回来模式结尾,还特意打上了录像带效果,最逗的还有快进画面,音效音乐也是老风格

  ---------------

  这30分钟的短片,很好的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老电影味道,

  算是一部相当成功的情怀片,不过年纪小一点的,比如目前还在初中高中的朋友们,不是我在卖年纪卖资历,这片在你们看来也许特效粗糙剧情跳跃不知所谓,结局喜羊羊。。。

  但在我眼中,这30分钟让我想起了当初坐在黑白电视前,边写作业边看,旁边爷爷奶奶一边骂着快写完作业在看。。。

  《功之怒》观后感(四):乱七八糟

  这都拍的些什么东西啊,导演自己觉得牛逼,玩的元素多,可是一个元素都没摸到门,同样的电影,<坏未来>可以甩他几万条街.

  男主兼导演兼编剧不反感,但是男主说话嘴巴里像含了烧萝卜的,说又说不清晰,活脱脱的智障儿童.

  维京海盗来是干嘛的?只是开个时光门???还不如直接和那两个女的玩3P.

  68万也和<疯狂的石头>成本差不多,居然拍出这么个傻逼玩意.

  豆瓣7.8分完全是虚高,装逼者打的分.

  只是单纯的把80年代的电影都过滤了一遍.

  烂片!

  《功之怒》观后感(五):生于1995年之后的人还是别看这片了

  这部片子根本就不是为你们服务的。

  就算你们觉得这片有趣,你们也不会明白在没有手机没有彩色手机更没有WIFI手机的时代、放学后马上跑步回家、拿着木椅坐在一台小型彩色电视前看动画玩游戏……的岁月是怎样的。

  你们今天随处可以下载动画,还随时可以去辱骂无偿翻译动画的字幕组,而我们小时候看动画没得选择,必须在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频道看,错过几分钟就没有机会再看到那几分钟了……可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快乐。

  不明白这些,你们就不明白我们为什么爱这部短片、被它所感动。

  这片有个毛脑洞?这片一点脑洞都没有!不过是将八、九十年代的流行元素(尤其游戏元素)集合起来重拍一遍罢了。它们早就“过时”了、“老套”了,一点都不新鲜。我们在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脑洞”这个破词还它喵和你一样没出生呢!

  看到纳粹胡乱跑来跑去却不干扰主角打架,你们觉得傻逼,我们却觉得怀念,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吞食天地》、这是《快打旋风》、这是CAPCOM二十年前出品的每一款2D动作过关游戏,这是当年我们拿块铜版扔进一台巨大的街机里看到的场景!

  你们不懂我们,我们也上不懂父辈的戏剧样板剧、下不懂你们的非主流矫情!

  世界观不在同一条平行线上,最好永远别呆在一块。你们今天说我们爱好的东西很无聊,几年后的下一代人也会说你们的非主流智商低下!

  如果你出生于1995年以后的话,那么直接无视这片就行了。你们不用被我们的落后雷到,我们也不用被你们的矫情气到!

  《功之怒》观后感(六):妈的!我要回到80年代!!!!!

  看完这个短片我傻眼了,年度狂热神经病小短片。这个导演为什么脑洞这么大,片子满满的充斥着贴着80年代标签的玩意儿们:街机游戏、功夫、恐龙、牛逼的电子音乐摇滚乐、机器人、维京海盗、驯龙女战士、变种犀牛人。导演牛逼啊,用着别人的钱拍片子,还自导自演大玩一把,还可以玩自己喜欢的东西玩的太尽兴啦!第一眼看到海报就想起了星球大战,导演你确定你拍的不是星战吗?哈哈!

  在这30分钟里你可以看到希特勒变身傲娇功夫冠军操着一口阿三英语、恐龙老鹰卖萌嬉戏、真人横版街机打斗场面再次重现、警察穿越到维京时代送驯龙女战士电话、送完电话还不忘来上段唐伯虎式的一本正经的广告推销、不同时空两头通过电话枪战、主角拿着断臂当翅膀在空中甩还能飞起来、怀旧old school小混混上街抱着录音机就差没跳舞了、随意贯穿的次元壁、番茄酱四溅的画面、游戏里才会出现两人碰面一人直接挂断另一人直接走向打关复仇之路的套路、霸王龙吃人致敬侏罗纪公园、结局也是动画风格坏人我一定会回来的这个动画还没完等着看续集的套路。

  录像带风格的画质,酷酷的80年代电子音乐让人听着不自觉的颤抖摇摆起来,满屏幕充斥五彩缤纷的动画和街机游戏的色彩,让我不自觉的想起小时候买的成龙代言的小霸王游戏机,约上两三伙伴,在我家开战几盘街头霸王、魂斗罗、真人快打、超级玛丽。有人说这个片子烂,没有风格,胡乱各种元素混搭乱塞,而我认为所谓没有风格恰恰就是它的风格,烂也算烂的有品位!烂的好看!与其说这是个80年代风格的电影短片,不如说这个电影短片充斥着大量80年代特有元素。对80年代的怀旧是喜欢这个片子的人最大的共鸣吧,因为短片里的这些毫无顾忌的天马行空的画面能够让我们想起小时候那些的回忆。

  如果说导演玩的是纯怀旧的话,那他做到了,他成功了。

  《功之怒》观后感(七):多久没见这么天马行空的神片了?

  瑞典导演DavidSandberg的神片《Kung Fury》预告片一出,其它电影都傻眼了。上次见到这么屌的片子,是彭磊的《北海怪兽》,还是季莫·沃伦索拉的《钢铁苍穹》?

  《KungFury》(中译名《功之怒》)是一部以80年代警匪片为背景,并包含了功夫、机器人、恐龙、纳粹、雷神、维京海盗、时空穿越、80年代电子游戏、80年代动作片、变种人等等等等元素于一体的名副其实的神片。众多的复古元素、高大上的特效、合不拢的脑洞和全程高能,好听到爆的80年代电子音乐,绝对让你在看完预告片后欲罢不能。就像笔者在看完了预告片后情绪非常不稳定,苦于身边没人分享,只好一怒下把它推荐给少年场的朋友一样。

  剧情简介:

  龚怒是个警察,他的一个好友不幸被坏人所杀。他发现背后的家伙就是有史以来最邪恶的罪犯希特勒!他也被称为“功夫领袖”(什么东西……)。龚怒决定穿越回过去的德国,干掉希特勒,摧毁纳粹帝国以绝后患。没想到,他被穿越到了一个错误的时空……

  预告片视频:(请在wifi情况下打开,一定要打开,否则人生难以完整)

  幕后故事:

  和《钢铁苍穹》相似,《Kung Fury》也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导演DavidSandberg此前是一名广告片和MV导演,一年多前他辞掉了工作,全力投入本片的拍摄计划。在写完剧本和拍完预告片后,他发现自己好像还差点钱,于是David Sandberg把本片的拍摄计划放到了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原定20万美元的筹款,结果3天内就超额了,影片屌就是不一样。截止今天(2014年2月24日),笔者在官网上看到已经有17,713位粉丝出资,筹款超过了63万美元。而导演在Kickstarter上承诺,只要资助超过600美元,就有机会在影片里出演一个龙套角色,比如街头警察、暴徒、纳粹士兵等等,不过此演员需要自理食宿。怎么样,600美元,就能在神片里买个个人广告位?而只要资助1美元,你就能对外宣称是此片的投资商了。算了我还是把网址给了你们吧。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kungfury/kung-fury

  ———————————————————————————————

  本影评来自”少年场“公众微信同步,少年场是一个兴趣平台,聚集了国内一些炫酷的年轻人,介绍一些好玩、有趣的事物。

  少年场公众微信号:saonianchang

  《功之怒》观后感(八):功之怒

  《KungFury》(中译名《功之怒》)是一部以80年代警匪片为背景,并包含了功夫、机器人、恐龙、纳粹、雷神、维京海盗、时空穿越、80年代电子游戏、80年代动作片、变种犀牛人等等等等元素于一体的名副其实的神片。众多的复古元素、高大上的特效、合不拢的脑洞和全程高能,好听到爆的80年代电子音乐,绝对让你在看完预告片后欲罢不能。

  本片是David Sandberg自导自演的一部短片,2013年12月他在Kickstarter上发起集资,集资目标是20万美元,最终筹集到630,019美元, 但因为没有达到100万美元的长片集资目标,所以最后选择制作成30分钟的短片。

  《功之怒》观后感(九):80后们的集体狂欢

  在这部诞生于众筹模式下的神级短片里,瑞典导演大卫•桑德伯格用筹集到的60万美元将80后们最熟悉也最喜爱的功夫、警匪、恐龙、怪兽、街机、美女、游戏、音乐、肌肉、时间旅行、跑车、打斗、枪战、科幻等元素全部糅杂在短片《功之怒》中。

  全片欢乐畅快、酷到掉渣,而且到处是梗。不得不说,这部短片里装满了80后们温暖的记忆,最适合集体观影怀旧。

  最后,不得不由衷地感慨一句,即使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情怀和真爱不够的话也是绝对制作不出这种神作的——看片的时候,不记得有多少个瞬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遍布在家乡各个街道的录像厅中——在那一个个昏暗、狭小且常年弥漫着烟雾的空间里,在那一块块闪烁着炫光的银幕前,有着我最快乐的少年时光。

  《功之怒》观后感(十):都怪你懂的少

  该片在steam上评价甚高。

  诚然,这不是一部能让所有人都乐的片子。其一,没有接触过那个时代的游戏和电影的人不太可能理解其中的梗,比如主角头巾,有没有想到Ryu?主角声音,像不像batman?Hoff9000,有没有想到Doom和2001太空漫游和霹雳游侠?吊打纳粹是不是神似真人快打?踩电脑穿越是不是在学回到未来?其二,不是看英文版的也不能Get到里面的语言梗,比如barbarianna,比如it's holding you back,比如tank you……其三,需要对美国80年代流行文化有点了解,比如电话广告,比如hack everything,比如synthwave,比如主角出场时的老AV风格……

  综上,当你至少能明白这些点的时候,你才有资本来谈论本片。否则是不能愉快地讨论的。我只是碰巧和这片的梗比较熟悉,应该还有好多我也不清楚的,毕竟没有在外国生活过啊。

  总之,这是一部kuso片,不懂也正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