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杀热线》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自杀热线》影评精选10篇

2018-05-06 20: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杀热线》影评精选10篇

  《自杀热线》是一部由Mat Kirkby执导,莎莉·霍金斯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爱德华·霍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杀热线》影评(一):补白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对我自己

  药是攒了很久才凑够的。医生不知道我去他那里只是为了得到这些宝贵的处方药,再难受我都舍不得吃,通常只是看着它们,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可以一击致命的剂量。

  今天终于到了。一大把一大把药片闪耀着的雪白光芒仿佛来自天堂。我吞下它们然后躺下。在这之前,我特意把屋子整理回老太婆还在时的整洁,好像她离开的这两年时间都是静止的。

  然而愈接近死亡,时间就愈活跃。屋里只有时钟滴答滴答走着的声音,我感到了害怕。好在害怕也在预料之中,我捱过了最初的几个小时,估摸着药效该起来了,才拨出了那个号码

  响铃三声,电话精准的接起。"危机中心",是一个年轻的女声。她问:“我能帮您做什么吗?” 我没有说话,她又说:”您好,我是海瑟“,”我能帮您做什么吗?“ 耐心的声音,我甚至听得出她脸上带着温暖笑容

  求死的意志告诉我这些接线员都是经过标准培训后上岗的,绝不能让她们知道我做了些什么,否则一切都会功亏一篑。然而我一开口还是带着哭腔的。我在心里鄙视自己:铁了心要死,居然还这么软弱.. 她问我能不能告诉她我的名字,我编了个假名,她猜出我试图服药自杀,问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我又撒了谎。她有三次都着急要叫救护车给我,我发了脾气威胁要挂电话,告诉她我只是害怕孤零零的离开这个世界,希望有人能在最后时刻陪着我。她妥协了。我听得出她很紧张我,甚至感觉她在流泪。十分钟不到,我讲完了我和老太婆的一生,后来我们笑着聊起了音乐,她说想跟我学演奏,我说好,就好像我们以后真的会再见一样。最后的最后,我告诉了她我的真名,表达感谢歉意,在她带着哭腔的恳求声中闭上了眼睛,迷糊中老太婆来到我身边,我们又团聚了...

  十分钟不到,险些让这姑娘救了我的命。她真是个好姑娘。如果我的小莫莉还活着,她们应该差不多年龄吧。我飘在空中,看到她曾躲在公交车站看书直到上班时间到了才犹犹豫豫起身,看到她和一个同事眼里互相的欣赏与躲闪,看到后来他俩终于一起去了我们谈起过的酒吧Ronnie Scott's,她笑着吻了他,就像我曾经和她说过的,young girl, aren't you? Go again.

  《自杀热线》影评(二):关于自我救赎共鸣

  【baby step(/ω\) 第一篇影评忐忑不安。请评论,随便喷】

  我们语文老师常仰起头,骄傲地说:要拍好电影?先学语文。从而可以说,这是部好电影,亮点在于手法角度独特得当。全部充斥着大量的“语言描写”,只添加一些关键动作,以“承上启下”、“揭露悬念”。含蓄内敛情感却暗流涌动。

  从整体印象讲,看完留在脑中的是美好碎片。很难让人相信它的内涵,是死亡。

  从一开始女主车站的读书镜头,便可使得我们窥探到她灵魂一角。她定是热爱生活的,和一点不懂社交

  接着的打招呼有很大信息量(看到影评觉得他俩不搭,我不同意!orz)男生无所适从忐忑地伸手打招呼,又不可避免地嫌弃自己,说明他对她倾心已久,但始终不敢迈出一步,像小鸟一样容易被惊扰,每一步小心翼翼。(想起我当时暗恋时傻样子,搭上一句话斟酌三天回味三天)

  此处我们可以把女主的关键词总结压抑内敛 以及孤独

  接下来是本片的核心。起先,我们看到了男主(姑且)悲剧发展。随着与女主共鸣增加——就像同时按下琴键的悦耳,我们满怀希望: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最后老头结局我们不敢妄下定论——社会热点之一。但人终究是唯一一个会自己选择结束自己生命动物。(1.)

  2.共鸣 总的来说,内涵为人类最高级别交流——精神交流。“灵魂伴侣”的称谓为什么抓住了那么多人的心?为何《水形物语》还是令人着迷?原因在于,我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孤独地离开,我们需要契合的另一半(至少可以自我欺骗)来拥抱孤独,寻求归属感。正所谓共情是生活的黏合剂,那么共鸣就是“共情指导手册”上的第一步。

  3.自我救赎 西方文化一大源头——《圣经》中说:“救己之道在于救人。”老头终究还是走了,但我们看到了希望的转移。女主没能留下他,但是这次经历使得她大胆去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内敛。实际上是救赎了自己。

  看了这个故事胸口美好充盈,像个小气球。艺术的非逻辑总是能把世界的边界思想边缘推得更大些。未来终究是属于文科实验班的!(在忐忑准备分班考考试哈哈哈)

  《自杀热线》影评(三):其實人 都還是會很害怕 孤獨終老吧

  抱著隨意的心態 跑去找來看這部短片

  電影內容還是比較容易理解

  即便第一次未明白 看到彈幕或者豆瓣其它影評 應該可以迅速了解整個故事 還有電影本身想要表達的

  給我感觸很深的是

  女主雖然在生活上有些內向(可以從影片開頭 等車時自己一人低頭看書 還不時拉了兩次帽子/ 說明她是一個沒有多少安全感的人/ 雖然擱在長篇電影 這不足為奇 可是短片這些可以的動作 都成為每個塑造主人公形象的點點滴滴的好時機)

  雖然喜歡一起工作的男同事卻不敢將自己的想法告知於他 反而最後面對喜歡的人變成了一種不自在 慌張 生怕自己做的不夠好令他嫌棄的狀態/ 女主應該也時常埋怨這樣不夠勇敢的自己吧

  雖然雖然 這麼多雖然 可是 女主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

  在她安慰John的時候 她明白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安慰他

  用成為朋友的方式 也用尊重他自己的選擇為前提的方式

  一邊心疼他 一邊想要救贖他 一邊又會思考 對於失去愛妻和女兒的John 是否對於John 活下來會更痛苦

  這樣糾結的心情 女主的臉部表情刻畫的十分到位

  ﹣﹣﹣﹣﹣﹣﹣小小分割線﹣﹣﹣﹣﹣﹣﹣

  還有幾處令我揪起心的地方

  就是 電話里

  一開始John發出的絕望聲音 或許人到真正絕望 悲傷極致的時候

  都會發出微微嘲笑一切的聲音吧

  那是一種無奈 無能為力的哀嚎

  聊天過程中 Hather有問John:你在害怕什麼?

  對於安慰人的人而言 能夠想到的應該就是

  “是不是你在擔心 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

  而那個時候的John 應該是藥效發揮作用的時候

  內心已經直面死亡了 應該說 已經沒有對死亡那麼多的恐懼了

  John回答說的是

  “我很害怕 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孤零零的”

  我覺得John的去世如果是造成Hather勇於表白的直接原因

  那麼這句話 或許便成為了其中不可或缺重要導火索

  可能每一個人 都會很害怕很害怕 孤獨終老

  沒有人陪著你說話 沒有人可以分享 沒有人可以微笑

  有的時候想到這裡 就會默默心裡面暗傷一陣子

  即便有所愛的人 也會常常擔心會不會失去之類的

  老人的這句話 激起了Hather心底深處深埋的那一部份勇氣

  她不想要就這樣放棄 她希望能夠勇敢的表達出自己心裡的感受

  John在電話里還說著

  “你能不能待在那裡 僅僅和我說說話 握握手”

  看到這裡 心裡就跟拿刀在劃一樣 心疼John

  兩年了 埋在心裡的痛沒有辦法表達出來 或許還要在別人面前裝堅強

  不知道是怎樣度過的

  “I just want someone that i can talk to”

  最終的結尾 老人去世見到了自己的老伴

  “i miss you”

  quot;i miss you too"

  其實算是很暖的結局 可是心裡堵的不成樣了已經

  眼淚也在憋了十多分鐘后迸發了出來

  真的很棒 這部短篇電影

  ﹣﹣﹣﹣﹣﹣﹣﹣﹣﹣﹣﹣﹣﹣﹣﹣﹣

  覺得自己以後如果可以

  當一個這樣 安慰別人的接線員也挺好的

  暖暖整個世界

  我相信 世界會越變越好:)

  祝大家安好。

  《自杀热线》影评(四):天堂的接引

  悠扬的音乐声在我们的耳边萦绕,近景镜头缓慢的推向了海瑟,一个救助中心的成员

  故事中只有几个人物,约翰在整部影片中却没有露过一次面,直到他的死去,约翰可谓是影片中的一个神秘人物,增强了影片的一种神秘感,引起了观众们对其的观赏兴趣,这个神秘的男人究竟是谁呢?影片设计巧妙,将影片不断的推向了高潮,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虽短,却是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在影片开始时,特写镜头慢慢移向电话,这一特写暗示着电话就是这个影片的引线。在影片中,摄像机对钟也做了很多的特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事态的紧急。在影片中,摄像机也不停地对海瑟摩挲着手中的手表做了特写,既表现了时间的紧迫,也进一步表现了海瑟内心的一种悲伤感动。在拍摄影片时,摄像机还对女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做了特写,表现了海瑟的伤心与感动。几个特写镜头叠加起来,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该影片的用光也十分有特色,当海瑟望着正在柜台上工作的年轻男子时,男子向她微笑,这时,一侧顺光打在了男子的脸上,因为坐在窗边,显得很自然,这时的男子的背后全部虚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种神圣感,暗示着海瑟和男子之间的爱意

  本片音乐也别有特色。影片开始时,音乐声是悠扬的,让人们身心放松,更能让人融入情境,让人更加容易接受,更加的自然。而当在得知约翰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时,音乐是紧急的,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观众感同身受。在影片最后,约翰尸体被带走时,音乐是凄美的,他死去是要与妻子团聚的。

  男子家中的布置是很有特色的,一片雪白,向天堂一样,到影片最后,救护车上居然下来一个老太太,她应该就是男子的妻子琼吧,可是她不是死去了吗,可以说琼就是接引约翰的天使,带他步入天堂。

  这部影片可以用三个字描述:短、精、简,实在是一部佳片!

  《自杀热线》影评(五):如果你也绝望过。

  电话里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好像什么都听不清。

  因为那种绝望是那么强烈,强烈到已经缠住了电话线,时断、时续。

  当约翰的第一个压抑不住的哭声响起,我才发现我已经泪流满面

  太熟悉了,那种扑面而来将人严丝合缝地裹住,从毛细血管内脏,每一个细胞都在说:去死。那段时间的我总是不敢看窗,因为一看就要看好久,脑海中已经模拟了下百遍跳下去的镜头,德彪西的月光在脑海中一遍一遍伴奏,只差一个低音符号,我就要迈开脚步。爬在栏杆上望着远处的红旗竿,嚎啕大哭两个小时,对着风许愿让风把我带走。高处的巴掌还没落下,扯着我的头往地上砸,我只希望一切都快点结束。

  生活太艰难了,一波三折的是电影,炼狱焰火的才是人生

  那时候的我经常走着走着就低下头,因为悲伤突然涌入,眼泪哗哗直流。半个月瘦了十斤。

  我有一大堆的情绪要发泄,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我看周围的人都觉得很愚蠢

  如果有一个这样的热线该有多好,说不定我就不会这么难过

  真想抱抱那时独自煎熬的自己。

  别哭了。

  《自杀热线》影评(六):什么鬼

  接电话。奇怪的声音、他说害怕、木已成舟、来不及了、两年前怎么了、“你们会追踪这个电话,我要挂了”、他重提了一次你叫什么名字、失去了琼、又重复不能告诉你、是不是吃了药,这时她眼睛好像红了、快七点、“抗抑郁药”、吃了很多、一个小时之前、现在非常冷静、弹幕说:她已经知道了、害怕做一个决定吗,她问,他说,不,害怕最后时刻孤零零一个人、她开始尝试问另外的事激发他、有一个女儿,25年前就去世、本来要记的手停下了、她哭了?心理热线的心理辅导社工不是应该冷静吗、“她喜欢做什么”、弹幕再飘过“打了20分钟电话拿了奖?”……花擦我才注意到这部片子才20分钟、我们是朋友了、能叫救护车了吗、你就不能只是跟我说说话、喜欢滑雪和哪种音乐、我想做个演奏家、去哪个演奏厅、他说“你还年轻”、她说“你确定吗现在还来得及”……转换画面,“约翰”、我去找你了,你在哪里呢、抬出来的是尸体、最后的画面是,女孩跟前面那个男的在一起了。

  我没看懂,去翻了分析说法是女孩目睹死亡无能为力焦急哭泣,懂得珍惜。原来如此。不过我难以感同身受。还有点评20分钟全靠她一个人撑起来演技很赞。

  《自杀热线》影评(七):另一种可能,自杀热线会不会是这样的的一个故事

  画面开口是女主的一个特写,接着镜头由房间的男接线员展开,女主进来工作。

  电话响起,一个绝望颤抖的声音响起,男主开始神经质的交代自己的痛苦。

  但男主耍了一个心机,他已经下定决心死掉,但又不想孤零零的,所以他最后找了女主来分享曾经的生活,名字也是假的。

  最后的画面非常有意思,男主被救护车推走,女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非常完美,但会不会是这种可能。

  接电话的途中女主望了男接线员一眼,男主说过他的妻子做过义工。

  最后男主那个本来死掉的妻子回家,与男主重逢。

  会不会男主就是那个男接线员,女主接到的电话实际上是几十年后的男接线员打来的,而男主口中那个可怜的乳腺癌去世的妻子就是女主本身。

  这样超现实主义的猜测这个情节,最后男主的妻子回家与男主重逢就更有深意了。

  最后女主同男接线员接吻,真美好,可是不是男主口中那个悲剧性故事的开始呢?

  这只是我换一种方式看这部电影,大家不一定要相信,也不存在过度解读,只是感觉这样理解很有趣,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理解,谢谢。

  《自杀热线》影评(八):影评?自娱自乐而已啦~

  2015.07.19

  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分钟 不过内容还是挺丰富的

  要说是看懂了吧 还是有那么一丢丢不懂

  要说看不懂呢 还是看的挺明白的

  一开始女主捧着小说在那儿看 说实话 我是没看出来什么感动到流泪的

  不过跟那个磕了药的大叔打电话过程中的焦急

  甚至掉眼泪 真的是很让人感动的

  这就是职业操守吧 可能这个人最后真的就去世了

  但是自己一定要努力 尤其是过程中不断看着时间

  虽然最后没能救下来这一条生命 不过走的时候

  应该是满足的 最后时刻有这么一个小姑娘陪着自己

  而且能和妻子团聚了

  女主也一样 对他来说 一切都还来得及

  去那个一直向往的地方 还有帅帅的男同事陪

  也是一种救赎吧!

  《自杀热线》影评(九):孤独与死亡

  孤独和死亡

  《自杀热线》这部电影场景很简单,如果要数的话只有五个场景:街道,接线室,老人的房间,房间走廊和酒吧。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我甚至还产生了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所以第一遍看得我有些莫名其妙,我当时竟里不清楚片中叫约翰的老人到底死没死。第二遍打开电影,我看到眼眶湿润。这部电影能获得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果然不无道理。无论是从人物的塑造还是主题的表达,导演运用细节,镜头以及台词都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本片主题病不是非常复杂,总结成两个词就是”孤独“和”死亡“。孤独不是属于某个人的,我们每个人都患孤寡。自杀有的时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选择。

  这部电影里出现的三个人物,海瑟,约翰,男同事,无疑都是孤独的。影片一开始,导演使用了一个摇镜头,从萧瑟的高楼和枯萎的树转到海瑟所在公交站台上看书。首先,镜头对准的是萧瑟的城市一隅,大楼发出暗淡地光泽,条条框框包裹住大楼,给人一种禁锢感。而枯枝败叶,给人一种萧条冷涩的质感。当镜头对准海瑟的时候,海瑟无意中动了动帽子,这个动作从心理学上属于一种”心理上的自救行为“。什么叫自救行为?”当一个人在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或者即将处于危险,亦或者出于一种自认为的尴尬的境地的时候,他们会作出一系列保护自己的动作。比如说拉紧衣角把自己包裹的更紧是怕受到伤害,双腿不安地无规律地上下抬动这是想要逃脱。“(龙春华的《行为心理学》)。其次,海瑟的腿部和臀部无意中的挪动,表现出她的不安与想要逃脱这里的潜意识。镜头转为海瑟脸部的特写,我们可以看到海瑟虽然说是在看书,但是她的眼神游离,心思根本没有在看书。”凡作各种状态,必须作眼先引。“(黄幡绰的《梨园原》)这种细节性的表演,导演向我们道出了海瑟的一个性格特点,那就是极度缺乏安感和自信。再看镜头调度,海瑟是坐在镜头的左侧,右侧是十分空旷的,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凸显出海瑟在生活的两个重要标签———“边缘”和”孤独“。当镜头调转到接线室内,长镜头划过海瑟工作的桌面上。她的桌面没有任何杂物:一支笔,一本书,一个台灯,一个电话。这些东西全部聚到桌子上的一侧,其他地方都是极其空旷,这让我想起前面女主角在镜头的位置。这种空旷的桌子让我想起精神病学里的一个名词:”广场恐惧症“。当一个人在极度缺乏安全感时,会对空旷的地方产生巨大的恐惧。在我看这个镜头的时候,虽然没有恐惧,但是也有一些微微的不适。我问过同样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他们有的人虽然没有这种不适感,可他们对这干净整洁的桌面也没有产生任何感觉。整洁通常给人以舒适感,为何这里,导演用这个长镜头我们会没有一种舒适感呢?我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应该是镜头角度的问题。这个导演无疑是一个玩心理学和镜头的大师。镜头几乎是贴着桌面在滑动,所以略失安全感的人会感到不适,安全感爆棚的人也不会产生舒适感。导演用这种手法无疑只是想表现出海瑟的孤独和安全感的缺失。手法运用如此,不得不让人赞叹。

  影片中的男配出现镜头次数较少,男配第一次出现是在一个全景中。空旷的办公室,男配坐在一个角落。导演很喜欢用“角落”这个概念来表现人物的孤独和安全感的缺失。从开头海瑟坐着的位置,海瑟桌面的摆设,以及男配第一次出现在镜头中的站位。喜欢坐在角落里的人是缺乏安全感,是害怕与人交流,害怕孤独的。这在心理学领域是一个基本常识。这一个调度又是一种人物性格体现。无疑,男配也是一个同样害怕孤独,缺失安全感的一个人物。

  至于约翰这一人物形象导演表现的手法却是变了一种花样,他开始通过台词和道具去体现,而不拘泥于镜头调度和细节表演。有人在探讨为何不把约翰放在镜头画面中,而是一直在画面外。我却是认为,导演只是简单地不想让我们产生镜头调度和细节表演这两个方面的审美疲劳罢了(参照金敏的《千年女优》,典型的让人产生剪辑方面审美疲劳的作品)。约翰打电话给海瑟的时候,他是隐藏自己的姓名的。人为何会在网络聊天的时候隐藏自己的姓名,不愿意公布自己的照片?因为他们无法去面对自己,人害怕自我审视,这就是为什么当人叫自己名字的时候我们总会一惊。(亚当乔伊斯的《网络行为心理学》)。他的这种行为正是道出了他内心最真实的一个想法:我一直在逃避现实。当海瑟问他:“你在害怕什么,是不是害怕做了错误的选择?”后,他连忙说“不,我只是害怕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是一个人。”这句台词很直白,我们听完之后恍然大悟,原来约翰也是一个可怜的孤独的老人。镜头出现在老人的房间里,色调是苍白的,老人依然没有出现在画面中,只是声音变的更厚实了,少了那份电流声。镜头推进壁炉上的摆设,白色 玩偶和中间的钟表。老人房间里的钟表声明显比海瑟的钟表声略显急促,这里也是背景音效的小细节,我们可以从这个音效对比中得出老人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结这一结论。我想到华生在他的论文里说过:喜欢玩偶的男性无疑有两种解释这种行为,第一种是这个男人就是幼稚的,充满童贞的。第二种就是这个男人极度孤独,孤独的男人往往在寻找依赖。所以他们通常会选择养宠物或者是摆放赏心悦目的植物和玩具。很明显,约翰是属于第二种人。没有儿女,妻子在两年前因为癌症去世,他无疑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感已经在这两年中慢慢成长,成为一个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梦魇。“你能不能待在那里,仅仅和我说说话握握手?”当我看到约翰讲出这一句台词的时候,我的内心一阵心疼。孤独原来是这么可怕,它就像是一个野兽,在小的时候你甚至觉得它可爱,它给我们带来灵感,给我们带来自由,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野兽慢慢长大,最后终会把你撕裂。

  最后,老人还是走向死亡,这里导演用了一个极具魔幻色彩的拍摄手法。老人的老伴从门外走近门内,走廊里本来的冷光慢慢变暖。“你去哪了?”

  “我去找你了“

  ”我睡了一觉,现在你找到我啦“

  ”我想你了“

  ”我也想你了“

  很暖心的结尾,但是我的内心却抽搐地不像样子。老人自杀了,我们却为他感到高兴,他看到了死去的老伴,他不再孤独了不是吗?而女主被老人的那句:”那就再去一次吧,你还年轻呢!“激励到,勇敢的走了出去,和那名同样害怕孤独的男同事生活到了一起。影片最后,酒吧的桌子横在女主和男配的胸部,这给我造成了一种挤压感。虽然海瑟勇于走出了那一步,但是他们以后真的就会摆脱孤独吗?我又突然想起约翰,约翰也不是单身,只是他的老婆早早离他而去罢了。他最后也是孤独的。看到这个极具挤压感的镜头,导演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人永远也无法摆脱孤独,就像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摆脱死亡的命运一样。

  一通电话,道出了一个人的一生,道出了我们活着的无奈,孤独和死亡就像是风一样,伴随我们前行。我们都一样,没有人能够逃脱。既然如此,倒不如坦然面对,毕竟我们都患孤寡。

  《自杀热线》影评(十):如果你也是配乐控(剧透慎点)

  第一次看生肉,有很多地方没听太懂。

  ally Hawkins饰演的一个crisis center中的接线员,是一个略有自闭不善交流的女孩,与同工作间的男同事互相暗恋。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因为老伴在几年前离世而罹患抑郁症打算自杀的男人的电话。老人告诉她自己已经服用了超量的anti-depressant,却在名字上撒了谎(Stan Lee),sally想要叫救护车但被老人威胁挂掉电话,错误的名字也让sally没有找到老人家正确的地址。在5分钟内的交谈中,老人回忆了自己与爱人和家人的种种过往,情感丰富的sally被感动得不能自已。当最后一次sally小心翼翼的问起救护车的问题的时候,老人坦诚自己的名字是John Lee。

  John的幻觉出现,画面闪现到老人的老伴再一次回到家里的样子,John去世的平和安详。Sally被老人触动,也开始慢慢敞开心扉。

  其实配乐就足够值回五颗星,短短的20min的片子结构紧凑,配乐从头到尾一直超级抓人,配乐控简直享受到不行。尤其结尾的那段女声,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ally Hawkins的出演非常棒,一个人撑起了20分钟的镜头。第一次看她的片子是在《蓝色茉莉》里面,被凯特女王盖了风头,想不到演技也这么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