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狱医院》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地狱医院》经典影评集

2018-05-13 21: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狱医院》经典影评集

  《地狱医院》是一部由布拉德·安德森执导,凯特·贝金赛尔 / 吉姆·斯特吉斯 / 大卫·休里斯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狱医院》影评(一):你有病啊。你有药吗?

  看完忽然想到一句话,就是题目了。有段时间流行网络的一句话,把它当笑话来听也不无不可。可是看完这个片子,有种感觉就是,我们又何尝没病呢?只是又有谁找到了他/她的那副方子。

  此片和禁闭岛有异曲同工之妙,很经典。后面的反转给了我们大跌眼镜惊喜,也恰到好处升华导演主题单纯影片想要表达观点来看,可以说是映射疯子世界和疯子看世界角度以及疯子眼中的疯子。

  疯子的世界和正常人的世界是对立的,疯子认为他们的世界正常需要用他们的世界观来持续这个平衡,而“正常人”却用不一样方法常规疗法,指疯人院医生用虐待的方式治疗疯子)来维持这个次序。片中的疯子看似用“正常的”方法维持着疯人院的次序,而通过影片回忆可以看出“正常”的人用的方法来治疗疯子似乎也不成效,这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困恼,到底谁疯了?亦或者是讽刺我们这个正常的社会

  疯子眼中的疯子。男主眼中所见全是疯子。从他进疯人院的那一刻就可以看出,似乎每个人都有结症。但是谁有肯真正去面对自己的结症?

  这似乎也是我们当今社会的现状,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疯子。我们知道现在加班对身体不好,我们知道现在赚钱以后难买好身体。我们知道早晨要吃早餐,我们常常不吃早餐。我们知道通宵麻将不好,我们常常通宵打麻将。我们知道抽烟喝酒不好,我们总是戒不了烟,戒不了酒。我们知道现在不努力,以后生活难,确很难着手去改变这个问题。我们知道面对不正义时需要伸出援助之手,但脑中又总提示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知道放弃对大家都好,确执着于旧情。我们知道要等红灯,我们知道不能超车,我们知道夜间行车不能开远光灯,我们知道等等等等……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疯子。有人说这是爱情片,那也不无道理。谁是谁的一剂良药,谁是谁的一副他方。只是他们找到了他们的药,但是我们呢?

  适时的改变吧,发现自己的病,努力的去寻找方子,若有幸能找到,能得到是幸运,就像男主一样,是修来的福。反之若不能,便适应,便顺从,如疯人眼中的世界一般,也未曾不是一种美。

  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

  《地狱医院》影评(二):原来是仁者心动

  爱伦坡的原作之前看过,本以为是对过程的扩充,然后来一个“小岛惊魂”式的结局:原来这些正襟危坐的砖家们,才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这正如那个“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典故。在“正常人”眼中,精神病人是不正常的,为了帮助他们恢复正常,不惜采用一些增加他们痛苦极端手段;但在精神病人眼中,这些竭力试图改变他们的人才是不正常的,因此他们要抗争,要反压迫,要让对方尝尝他们所曾经经历的痛苦。或许不正常的并非某类群体,而是不肯相互包容狭隘习惯以自身为标杆的有色眼光

  电影改编的相当精彩,最后的反转更是绝妙之笔。在一种更强烈情感招唤下,没有所谓的精神绝症。爱和关怀才是治疗精神病的最佳良药。

  《地狱医院》影评(三):对立

  一开始以为是悬疑片、惊悚片,看下来发现其实是个地地道道剧情片。

  本金斯利和迈克尔凯恩这两个角色人物性格值得分析的,一开始以为本金斯利是发动暴动的精神病患头子,迈克尔凯恩是真正的精神病院院长;然后发现虽然事实如此,但正反人物形象却不是那么简单,原来的院长对待患者的方式是很残酷的,所以观众的天平在寻找新的平衡;再之后塞拉斯又表现出起野蛮残暴部分,对老院长施以电击,并对其他人的死去无动于衷;塞拉斯的谜底揭晓,原来是曾经亲手射杀了战争痛不欲生的负伤战士,欲自尽而未得,心理痛苦发展成精神疾病;最后两个人都变成了没有思想行尸走肉,坐在棋盘两侧对弈。其中,作为观者最后还是略倾向于本金斯利的角色,而且应该算已经找到了他的“点”,但故事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和老院长一样的下场

  感觉电影还是在试图讲一个让观众觉得好玩的故事,所以对人物的性格和彼此关系没有着更多笔墨进行探讨。其实,不管是之前的医患身份,还是后来互换之后,双方都把对方放在与自己对立的立场上,都是想着要压制住对方才回巩固自己的地位,才会使己方获得胜利。这也可以勉强理解为现在我们现实社会的情况媒体等等报道时候总是在抓“矛盾”,然后放大,医患双方也不自觉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把对方先假想成对自己不利因素,什么时候这种对立消失了,真正实现了双方都是利益一致的,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时,也许现状会得到一些改善。——扯远了,和电影无关,完全是自己的有感而发

  电影的另外一条线,newgate对伊丽莎白的感情部分,的确从一开始就让人不可理解,到他不肯单独离去地方,我已猜到应该不是弹钢琴初见来的钟情,应该是有前情,我还揣度是前情人神马的。后来揭晓为是在影片楔子部分的课堂一见倾心,其实我也感觉比较令人信服,毕竟太冲动盲目了。直到最后给newgate安排了一个精神偏执的身份,对伊丽莎白是无法自拔的一种强取豪夺式的感情喷发,我才觉得可以解释。最后,显然是让偷了newgate的不知真实名字的精神病又偷了兰姆医生的身份,继续在欧洲生存,貌似也是教会医院之类的地方,这才算是给了个圆满吧。

  之前看一天的时候我就觉得吉姆斯特吉斯很帅啊,也很像一个什么人,这回终于想起来了,像蔡国庆!!

  《地狱医院》影评(四):其实整个世间就是一个病院

  看了本片开头被女主端庄高雅和有神的双眸欺骗,误以为这是一部讲述精神病院医生拿正常人做实验的惊悚片,一身邋遢疲惫和精神萎靡被我当做是受尽折磨后的结果

  远处的精神病院云山雾罩,充满了神秘未知,而形象与此违和的男主则犹如深不可测的崖谷中一株羸弱的绿草,不是任人宰割,就是挺拔苍天大树。脑中蓦地出现两种想法:能选择这样一个医院作为医生生涯开始的不是脑袋有问题就是非等闲之辈;男主若真的身家清白此行必是羊入虎口的凶险之旅。

  当然,随着剧情的推进许多问号就提前解开了,对结局也早有预料。这是一部正统的美国惊悚悬疑片,但是说不上惊悚,也说不上太悬疑,中规中矩,无甚突破。医患互换身份这样的桥段我就曾在脑海中YY过,只是无从实施,而男主的反转也属意料之中,美国悬疑片一贯的套路。但整体不错,在近两年乏善可陈的电影堆里,也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其实影片传达的精神还是值得思索的。

  精神病人并非无药可医,而关键在于那把打开精神枷锁钥匙男女主就是彼此的钥匙,他们在彼此中找到了彼此,他们的缺憾正如两个正负磁极使他们彼此吸引,就像配套的锁钥,对方的存在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只有合为一体才是两个完整的存在。但是大多数患此病的人都不是那么幸运,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要生活混沌状态中,在身边人的叹息、陌路人的蔑视中孤苦一生

  精神病院对很多人来说神秘而陌生,只有亲历才会发现里面的种种不堪。多少医生根本不拿病人当人看,从治病的身份变为致病的病原。医生往往自以为在救人,其实总是误读了别人的病情,而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导致病人病情非但无法治愈反而愈发严重。有时候,我都不明白,那些不称职精神病医生是怎么取得医生资格证的,是不是我们的制度存在着很多缺憾。要想社会多一些温暖,就请先治好制度的病,医生自己的病,否则谈何为精神病人带来福音白衣使者

  病人是可怜的,也许因为病情的发作给家人带来了太多创痛,致使他们被遗弃,被鄙夷。但是作为医生,难道不更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温暖,而不是变本加厉的制造更多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吗?

  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抱“病”却不自知,他们和片中的索特和病人们又有何区别?但是社会培育了一个不健康的温床,把病毒撒播整个大地,能拯救我们的只有不与世间妥协的清醒,否则此世间和生化危机里的城市不过是大同小异

  片中的堡垒其实正影射了我们这个病态的社会,我们总觉得别人有问题,其实有问题的又何止是别人!当我们决定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对待别人的时候,是否想过,所谓“正确”也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地狱医院》影评(五):电击能治病?!这部电影告诉你疯的不是病人,而是医生

  首发于[君君电影院]

  微信公众号TVwanda

  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上有个问题

  假如被关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没病?

  大多数评论都认为“无法证明”

  而君君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从医生的角度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假如精神病院被病人们统治了,如何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医护人员

  ▼

  《地狱医院》2014

  Eliza Graves

  《地狱医院》影评(六):请相信这是部好电影,只是它有个蹩脚的译名

  很奇怪豆瓣评分这么低!或许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影预期吧,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是超出我的预期的好,我是不太喜欢单纯的惊悚或恐怖片的,即使是这类片子我也希望有一些不一样的味道在里面,而这部片子没有很无脑地拿精神病院的疯子来吓唬人,也没有无脑地讲疯子的爱情故事,它着力描绘出了不同的人对待所谓疯子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领域里人的丑陋与恐怖。让人不禁要想,人如此兴致勃勃残酷地迫害与自己貌似不同的一群人,仅仅因为不同,就有权利这样做?排除异己难道是人类天性?人可以把自己的同类完全不当人对待,为什么?如此疯狂地迫害自己的同类,究竟谁才是疯子?疯狂真的不能治愈吗?疯狂需要治愈吗?我只想说,任何人,不要把自己的无知权威,不要把自己的无良当权力,一个人的尊严生命不由任何他人来决定!

  《地狱医院》影评(七):让我们放弃治疗

  让我们放弃治疗

  不要被片名吓跑,

  它是《塔尔博士和费舍尔教授的疗法》的改编。

  一篇170年前的短篇小说

  备受各个年代编剧们的钟爱,

  直到今天依然魅力不减。

  人们以文明为荣,

  而这,也许,

  是一场集体意识的合谋。

  社会是那面风月宝镜,

  镜子的正面,

  是人们给这个社会定下的关于精神、想法、思维规矩

  镜子的背面,

  是这些规矩之外的精神、想法和思维。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

  人们走过镜子的正面,

  并被赋予“正常和正确”,

  或者“文明和幸福”。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

  总有人在镜子的背面,

  他们被认定为“不正常和不正确”,

  或者“不文明和不幸福”,

  或者一个更为简单粗暴标签

  “疯癫”,或者“精神病”。

  远古时代的人们排斥这群“被诅咒的人”,

  中世纪文明采用迫害;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之后的科学

  认为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并以治疗之名强制囚禁;

  200年前的法国人皮内尔,

  尝试去掉“精神病人”身上的锁链,

  把“疯人院”变成“医院”。

  只不过,

  “精神病人”也许不再是敌人,

  却仍然不是“人”。

  时间进入20世纪,

  科学认为疯癫是一种自然现象

  精神病学则展示它居高临下博爱

  文明不断往前,

  社会不断多元化。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

  在面对光怪陆离之时,

  在承受世事艰难之中,

  放眼瞧见镜子背面的那个世界,

  那里有镜子正面的世界里全部的美好阴暗

  却还有,

  镜子正面的世界里所没有的天赋异斌,

  和心灵自由

  一间蹊跷的医院,

  一种古怪秩序

  谁才是病人?

  谁才需要治疗?

  谁是谁的天才

  谁是谁的疯子?

  一个镜子背面的人,

  爱上另一个镜子背面的人,

  他从一个“治疗”中逃离,

  来到另一个“治疗”,

  只为带走自己的爱人

  然后和她一起,

  放弃治疗......

  《地狱医院》影评(八):不过是爱情里的疯子

  第一眼爱情不需要媒人,追随你,我愿意走进地狱

  脚印在清晨的阳光中洒下雪地,穿越郁郁树林的一步步,奋力攀上耸峰,终于,我又看见了你。优雅气质内心善良,无不像磁石吸引我漂流已久的心,钢琴上舞动的手指让我心醉,为了你,我可以放弃那些医生的性命,为了你,我抛弃自己的安全,一切都是为了你。我梦想着和你走出这片阴郁离开这个地狱,走向那彼岸,手牵手在教堂肆意舞蹈。

  为了你,我可以是任何人

  if you are with me ,then everything is alright

  不知道多少人是被这个电影名吓跑的,我想如果叫做《谁才是病人》也许关注的人会更多,医院“院长”怪异的行为不久就讲明了光头他们是神经病,但是他们的方法却是更加人性的,他让大部分精神病人都活在自己的,幸福的世界中,对比真正的治疗方法,我也不知道哪个更加的正确。如果不是结尾他们都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和被刺激后的恐怖行为,我想医院这么一直下去也不是不可以的。

  我想每个精神病人都有对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就像那个一直等待儿子回来的老奶奶,想到了儿子就有了会继续进食,就像女主角不排除"医生"的触摸,就像“医生”,可以变成任何人,只要能和她在一起。

  《地狱医院》影评(九):“地狱病院”——迷失了疯人与常人的界线

  得了这部影片全凭无意的一瞥,就是短短几帧画面便轻易触动了我的一丝直觉。然而更令自己意外的是发现原来竟是改编自爱伦坡的作品,自那一刻起便不可抑制的好奇和迫切起来。也不禁觉得,有些相遇的安排是如此的巧妙入心。还是那一句说的好,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常常不仅是对人,即便是与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话、一个景致相遇我也会视为是生命中的一段缘。爱伦坡,正是我不久前开始阅读的,一位被誉为黑暗小说、推理小说鼻祖的作家,我想这已是很高的评价和礼遇了。他的作品,虽没有《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后起之秀的富丽饱满,但却有着如《诗经》、《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相似角色,是一种可以滋养生息的源。就本片而言,也不屈此誉。

  从一开始隐晦的表达和暗示,充满迷雾的画面,就令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种神秘感无形中笼罩着每一个情节。然而,最最令人回味的却是故事的结局。当片尾的黑幕升起时,留在我脑海的却是一种错乱,好似疯人和常人的界线已不那么清晰了。心中不由的自问:那些一度被我们这些正常人视为是正常的行为、言语、情感、选择,甚至活着的方式,难道真的是正常吗?难道不也如疯人所为吗?

  《地狱医院》影评(十):精神病人的叛乱,情节有些牵强,不够惊悚

  在zx的大电视看的。

  故事发生在1899年。影片开始时,一个精神病教授把一个癔症女带进了教室,用触摸私处的办法让她发病,表现得十分不人道。

  然后,一个牛津大圩毕业的年轻医生来到了一个远离城市,建在山上的精神病院,打算在这里学习和工作。

  他发现这里的管理方法是让精神病人和医护人员共处,一同参加劳动和庆祝活动。

  他在这里吃了顿盛大的晚餐,席间,他发现管理人员说了一些粗俗的,并不好笑的笑话,还逗得大家大笑,他当场指责了这管理人员的话,然后管理人员请他喝一杯酒。

  在他要喝酒时,癔症女踢了他一脚,酒洒了。

  癔症女拉他离席,借口要帮他清洗衣服,实际上是劝他离开,她说这里的管理人员都不是好人。

  他不解,但由于不知道原因,就没有离开。

  然后,他发现地下室囚禁着原来的医护人员,原来这家精神病院被病人占领了。

  后来,有两个囚徒逃了,被抓到了,一个跳了崖,一个被桶死了,带了回去。

  原来的院长采用了一些不人道的治疗方法,意图逼病人再次发疯,以治疗。现在的院长觉得他十分残酷,并把他用电击法,弄成了一个痴呆。

  院长想要把所有病人都弄成痴呆。

  年轻医生在跨年狂欢时,击败了院长助理,那个助理之前掐死了他的舞伴,一个小女生,是个十足的疯子。

  受老院长的提示和启发,医生找到了院长的病历,并意图通过理解他来治愈他。

  医生想要把所有人都醉倒。可被助理给败露了。

  院长要对医生实行电击。医生给院长看了他儿时的照片。

  院长疯了,离开了。

  助理继续实施电击。可被癔症女阻碍了,然后被一个野兽一样的病人拉下电闸,点燃了。

  精神病人们都在笑。

  医生挣脱束缚,找到了院长,院长原来在战争期间枪杀了一屋子的伤员和医护,自己要自杀,却死不了。

  医生告诉他,战争结束。

  院长并成了痴呆。

  癔症女把囚徒全放了出来。

  医生带着癔症女离开了,最后似乎去了西班牙,以原来院长的身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真正的医生来到了医院,原来,之前那个医生是他的病人,他迷恋上了癔症女,所以冒充了他的身份,他是个撒谎症和冒充他人症患者。

  谜底揭开了。

  情节不太合理。男主角明显就是个正常人。

  影片中,精神病人和正常人的区别不明晰。治愈的方法也比较古怪,对于冒充院长的那个,最后痴呆了,也不能算是治愈。

  正常人似乎在虐待精神病人,这似乎也是一定程度的精神病。

  还行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