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14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经典观后感10篇

  《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是一部由NHK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观后感(一):“你努力样子看起来很棒”

  说实话,看这个片子心情压抑又透着微小光亮的,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无知

  而且我非常不喜欢这里对标题的解读,这个篇章一直都是在讲“创造新的联系”,而翻译出谁管我死活,粗暴又不尊重

  1.我的无知是不理解

  整个过程中,我不断的看到、听到我不能够设身处地去理解的事和情感

  我不懂人为什么会没有朋友,人为什么面试了五十几次仍收不到录取通知,人为什么会丧失和社会的任何联系,人为什么会把学校当做自己最后的缘……我也不能想象人到了四十岁还做着打零工、派遣工的生活,不能想象同样处境的朋友已经自杀离开了……

  我很悲伤

  我想破脑袋也没办法构想出合理假设,我不能了解任何一种那样的生活。

  我为我的不能理解感到非常悲伤。

  可是反而,我是不是应该庆幸我的不能理解,因为我不需要经历那些。

  2.三块钱烧饼的幸福感

  我现在在NGO工作。基于行业现状和薪酬,从事这行的人多为充满理想主义情怀、操着屌丝心的富二代以及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屌丝。

  这个行业带给我很多东西,其中有一种叫做“屌丝的快乐”。

  我是北方人,很爱吃饼。有一天晚上加班到有些晚,我和另外三个男同事吹着风,跨过天桥,跑到另一个小区楼下,就为了买某家的烧饼。那种饼叫锅盔,略带咸味,那家做特别好吃,烤到酥脆,再配上极赞的自制辣酱,周围其他摊位都不能比拟。烧饼一份三块钱,我们四个每人买了两个,一边吃一边往回走。他们三个走在前面,我在最后,天已经黑下来了,我咬着脆响的烧饼,突然觉得特别幸福

  三块钱的烧饼竟然能够带给我幸福感。

  我猜想也许这就是这个行业带给我的改变。我越来越能够感受到很多非常微小的事物带来的幸福感。也要承认,我对巨大奢侈所带来的欣喜逐渐钝感。

  这使我在影片后半部分很受感动

  3.“你努力的样子看起来很棒”

  这是我听过最特别的一句赞美

  影片的后半部分,我不断被感动着人们尝试着去改变这种联系,离群索居的人主动开始打扫居住周围的卫生,收集昆虫与学校的孩子一起分享;社会社交圈逐步萎缩的人,也在利用网络和人互动生活;曾经自杀的人参教会活动,慢慢融入这个群体……

  人与人重新开始互动,这是一股非常奇特力量

  教会的圣诞节聚会上,曾经的自杀者屏住呼吸,仔细听着琴声,跟着旋律,一下、一下摇着铃铛……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4.人不是机器

  之前看过一场辩论赛,论题是“人是否变得越来越坚强”。反方说随着科学自由主义的兴起,以前人们靠信仰解决问题,现在变得不能解决了,所以人类变得越来越迷茫,不知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不知道存在价值,导致了抑郁症、自杀等现象的大量出现

  辩论结束后,有一位评委非常搞笑的点评说他觉得反方都是大哲人、大思想家,他说人类是非现实的,有工作做,有饭吃,谁会想这些有的没的。

  我瞠目结舌。人不是机器,就连机器搞不好某一天也智能了,思考起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问题。我每天有工作做,都会不定期问自己所做的是否有价值

  影片里引述了一位自杀者生前的话,他因一直找不到工作而自杀,他觉得只靠救助活着的自己非常没用。

  人类最伟大地方在于能够创造、包容、接纳。

  人类,你这样一点一滴努力的样子,看起来很棒。

  谢谢

  《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观后感(二):无缘社会是冷酷城市森林

  无缘社会这个概念中国还很陌生。但是这种现象在中国已经发生了。无缘社会字面上看就是与社会失去了联系的意思。无缘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极度萎缩的社会,“没有关联的社会,各不相干的社会”(《序言》第2页)具体表现为人独自居住,与周围的人没有交流,没有亲人,失业或是生病年老无人照顾。在大都市中每一个人都像一个原子一样,虽然聚集在一起,但是彼此没有联系。

  无缘社会与日本的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书中的很多人都是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了工作,或是因为生病而被公司辞退。公司是很多人大学毕业后人际关系的基础,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是中途被公司辞退,也自然少了很多人际关系上的往来。并且只能靠社会最低福利来养活自己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并且生活质量也会有下降,这更会带来消极的情绪。而有些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打着零工,也就是说没有相对固定的社会关系。据统计,无法就业的15到34岁的人占到了60万。而即使是上班的日本青年人也有很多是所谓的便当族,即是自己带便当自己吃,除了工作上的交涉以外与同事之间没有更深层的交流。我想无缘社会的形成与经济这三十年来得萧条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人在回忆过去的辉煌,对现实没有希望。泡沫经济造成的抑郁弥漫到了整个社会。而如果日本是一个蒸蒸日上的经济体,情况会好很多。

  文化是另一个方面传统的日本家庭很注重和亲人与邻居之间的往来,人们依靠相互帮助才能生存,但是随着社会的改变,这种观念正在慢慢地淡化,因为日本文化中有不想多麻烦别人的现象存在,个人的能力变强,独立性变强,自由意识性强,自己的生活不想被别人影响,随着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自己的很多想法也不愿与人交流。网络文化的发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年轻人满足于在虚拟的社交平台上交流,文中提到有人利用网络直播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网络中是有爱的,甚至像是父母之爱一样的重要。网络的便捷使现实中的交流减少。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文字,连对方声音都没法听到。但现实生活的交流的作用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再就是日本的单身率很高,很多男性没有能力养活一家人(日本女性结婚后没有工作)所以选择不结婚。男性的社会压力重,选择独身生活。

  从社会结构来看,人口流动性大,伴随着经常的搬迁,曾经在一个地方建立起的关系渐渐变淡,因此很多人没有从小的朋友。我们看到很多孤独的人都是来自异乡的人,因为无法融入当地的社会而形单影只。随着城市的扩大,社会成员更加复杂忙碌的,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也使更多的人成为擦肩而过陌生人。而日本盛行契約社員制度,劳务合同有时间限制,比如1年、2年等。有的工作不需要从零开始培养人或者高度专业性,可以通过雇佣契約社員来削减公司的运营成本风险。有的位置的人因为生病或者生产回家休假了,但是一段期间后还会回来,这时候雇佣契約社員来填补位置,期满走人。和正社员相比就是没有正式的工作的,打小时工,对于自己感觉不到任何的价值。

  无缘社会解决的关键就是建立已经丧失的社会关系。文中有一个人长期独自生活曾经有自杀的念头,他后来把自己养的一种虫子送给当地小学小学生玩耍,受到了小学生们的感谢礼物,在再一次与社会建立关系以后,他才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开始积极地生活。而另外一些人与和自己遭遇类似的人建立起了联系,大家相互鼓励。也有一些人进入了民间的救助组织教会,大家一起生活,甚至一起举办了新年晚会。这些人情温情可能正是冷酷的城市森林所十分欠缺的。因此人正是存在在各种联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使命,才能生存下去,才有需要自己的位置。

  日本是亚洲率先进发达国家俱乐部国度,通常在日本流行的现象,慢慢也会流传到紧随其后的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因此同样的情况在韩国、中国的台湾已经发生了。其实中国大陆差不多,但没那么严重,因为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才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少子化、社会的个体化趋向一同发酵,中国社会似乎也会步上日本社会“无缘化”的后尘。因此,中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大国,不管是为了避免重蹈日本社会的覆辙,还是为了减少或对抗“无缘社会”所造成的痛苦,我们都应该认真阅读NHK所推出的这本具有强烈人文关怀、反思“无缘社会”的纪实作品

  《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观后感(三):社交围城

  开篇铺满屏幕的便是一只透明的,却单薄肥皂泡泡

  看完还是挺难受的,建议如果不是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或者是研究需要,还是不要看的好。因为好好活自己的就行了,看别人的悲惨,“共鸣” “感同身受” 都多不过因此带来的负能量。更多的原因是,一般正常成长的,经济状况尚可,性格即便不开朗至少不会很自闭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弹幕上有很多 “怎么可能会一个朋友都没有” “为什么不独自提升自己呢?” “我倒是宁可一个人生活。” “宅在家追番不是挺好的吗” “父母都不管吗,家人总有的吧”

  自己去选择孤独,和被孤独所选择,是两码事。 

  深陷社交黑洞,和完全脱离社交,都是非常令人疲惫,并消耗生命力事情。 社交达人无法理解那些“无缘死”的人,就好像孤独患者无法理解正常人为什么能正常地跟人打招呼一样。 

  何不食肉糜?

  为什么不跟人讲话,为什么不去交朋友呢?

  相貌平平的“千岁”姑娘,令我想起自己,一下子脱离高中的大集体,也非常不适应。“学校是唯一的容身之处”,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所有的朋友都是来自学校的,甚至都是同一个班的,至于社会关系,到今天为止,我没有任何一个朋友是来自校门之外的。 被学校退学的男生,一下子被逼向了社会,唯一的集体也失去了…   然后我开始冷笑

  你缺勤被学校退学怪谁?

  你高中毕业不去上大学,没有文凭,找不到工作怪谁?

  别说是日本这种高学历社会了,在中国高中学历能找到好工作?

  事情的的确确没有这么简单,家庭啊,教育资源啊,智商上的限制之类的。就像“为什么不去交朋友呢?” 我也不能道貌岸然地质问别人“为什么不努力读书考大学呢?”

  但是一个好的文凭,至少能给你很多的可能性,至少不会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吧。 

  难道读了大学就没有任何社交上的问题了吗?

  片中几个实例,整天在电脑前直播生活的猫video,一个人抱着电脑去居酒屋直播自己喝酒的美月小姐,毕业于西雅图大学的野郎君,明明跟好友同住,却在网络世界寻求所谓的“联系”。

  他们都曾有正式的工作,学历尚可,也没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观后感(四):每一个社会中的人,都渴望认可

  在我没有看这部片子之前,我就觉得它会是揭露黑暗的那一种。然后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这部纪录片。其实我害怕,日本这部纪录片中所呈现出来的人的那种孤独会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状态。在社会变革中,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动,失业、离异、无家可归,然后剩下孤独的一个人,没有说话的人,孤单得甚至想要结束生命

  在我看来,片名中所谓的“缘”其实就是指与他人的联系,亲人、朋友、同事······自己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也许我们生在其中的人觉得很累,但是我们看到如果真的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人是多么脆弱和孤单。

  总觉得日本是一个阴郁民族(当然只是自己的刻板印象而已),他们的艺术作品总是给人似笑非笑的感觉,他们是不苟言笑的民族。哪怕是真的笑起来,好像笑的背后还隐藏着很深很深的忧愁。这部片子仿佛又加深了我的这个印象,整个片子的背景以及音乐都是灰蒙蒙的,虽然我们看到片子当中很多人实际上在努力创建新的联系,片子的最后传达的也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死亡,不到万不得已人不会轻易走进,所以那些救助机构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帮助了很多轻生的人重新与这个社会建立联系。

  人,毕竟是天生带有社会性的动物与生俱来地有着与他人交流的需求,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社会的肯定,这不仅仅是日本人面临的现状,也是我们作为人所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当网络发达起来,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老龄化的后果逐渐显现,在激烈竞争环境下,身体透支提前离开职业,开始孤独的生活。

  当我看到,片子中那些通过网络直播与社会保持联系的人时,我想到我们现在正炒的火热的网红经济,难不成也是我们孤独寂寞的一种表现?但愿我只是杞人忧天。但仍值得我们反思。

  《无缘社会 - 创建新的联系》观后感(五):拉一把兄弟

  无缘社会,从无缘死的纪录片而来,无缘死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脱离了社会、亲友的关怀后自杀的人群。无缘社会的故事,并不是讲述死去的人。而是那些没有死去,孤独挣扎的人们。有失业的、失去家庭的、退学的人们。他们难以被社会接受,游走在社会边缘,他们需要救援。他们也很努力,但是他们可能就没有聪明的才智、过人的天赋、擅长的事物,没有讨喜的性格、良好的家庭、天生的好运。

  想把他们拉入我们的社会。就必须给他们帮助,给他们机会。不然的话:

  他们可能会建立新的政权,新的社会结构;

  他们可能会发展出野外独自求生的本事;

  他们可能会在社会上犯罪,破坏我们的秩序;

  他们可能会沦落到社会的底层,活得十分可悲;

  他们随时可能被发现漂浮在河道里,或是从天而降摔得稀烂,或是在房间里安静的腐烂散发着恶臭;

  我们希望帮助他们,因为平日里除了各种竞争,除了想变得更加优秀,我们也不希望扔掉那些落后的伙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能够照顾他们,让他们尽量跟上,能够发挥自己的能量,能够享受生活的社会。我们甚至愿意牺牲一下,减慢一下飞速发展的脚步,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我们乐于照顾他们,看到他们更强壮,更坚强。

  我是这个社会的强者。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优越感十足。就算现在过得也是一般人的生活,生活的对比还是让我充满了自信。我的兄弟姐妹中有成绩不好的,找工作很艰辛的,他们现在过得也很好,家庭美满,收入丰厚。我为他们高兴。没有人会因为周围都是穷人而沾沾自喜,因为那样你要帮助的人太多,而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又没有能力;也没有人会因为周围的人都比自己过得更好而愤愤不已,因为他们都不需要你的付出,而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都轻而易举。

  一时失意未免抑郁,拉一把兄弟,站起来就是好样的。

  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社会救助机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