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遗闻集》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遗闻集》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15 20: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遗闻集》读后感精选10篇

  《遗闻集》是一本由唐棣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遗闻集》读后感(一):遗闻带来疑问

  导演小说家的唐棣著作的这本《遗闻集》,写了13个从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闻,分东方故事和西方故事两辑。这些故事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某些著名人物风流轶事,从这本书里是找不到任何满足八卦好奇心理的野史趣事。唐棣所要表达书写的,是那些带着神奇色彩、巧合、有趣的故事,可以是“铁马水母”,也可以是“吃人塘鲺”,这些被认为是子虚乌有的传闻,却曾经是民间口口相传的奇闻趣事。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就是唐棣的写作手法。在自序中他说到:“非要赶着两种不相干的语调,或说不同思路,朝着天差地别的故事狂奔而去”,个人认为唐棣是在两辑的文章中采用了这种不同,因而导致第一辑东方故事集很难看懂他的叙述,第二辑的西方故事集阅读起来就很容易了解。这大概也是因为身为东方人的我们,对于一些民间故事有所听闻,其中也有一些被记录在古籍中,所以唐棣就跟读者玩个小游戏,用他的想法重新叙述这些故事,让读者去其中寻找线索,与印象中的故事匹配发现有对的上的时候,想必会称赞唐棣的高明。(但是对不上的话就会觉得唐棣的叙述云里雾里,看不懂究竟是在说什么)

  不可否认,唐棣是有文采功底的,他成功地将自己的思路融入故事中,让故事成为他笔下的故事,而不单单是民间说书人口一成不变的故事。他笔下的故事,多了些朦胧追求意境美和画面感,很少能看到有正常的故事线发展,但是在某些情景上的描写又很细腻,有一种镜头感:从远及近或者是细节突出。这可能也与他的导演工作有关,毕竟影视作品注重的是画面和内涵。所以这本书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创新,得多读一两遍才能理解体会到。

  除了写作上的创意,对于故事内涵,唐棣也有他的想法。遗闻也是疑问,对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事情,其真实性和背后隐藏的意义,也是值得我们怀疑思考的。用现代思维去看待久远的故事,观点思想都会有所不同,而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则是由疑问思考求证得到。如小偷乌衣突然当了大王,不懂治理国家且日益思念梦中人青衣,在一丝不差地效仿花旦国的国情后也得不到改善,最后竟然是要举国寻找一个为爱情痴狂的疯子,何其荒谬?这也表达出,人的能力与所处地位关系,“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话放在哪个时代合适。这让我想起程咬金,当了瓦岗寨三天的山大王,最后因自身能力不足自愿让位,但用他的三板斧打遍天下,为大唐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成就他一世盛名。

  从遗闻中挖掘值得思考的问题,用现代的眼光看待,找到合理恰当方向,这是疑问带给我们的益处

  《遗闻集》读后感(二):你的虚幻,我的真实不虚

  这不是一本读一遍你就能看懂的书,书里讲的故事和逸闻充斥着大量的隐喻,行文也很晦涩,我认为这是导演唐棣故意而为之,他想表达的一种思想必须通过这样的文字才能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味道。有些话不能说的那么通透,那便少了几分意思需要读者自己来领悟,悟出来的,才是你的,不然我说的再多都没用。

  本书大致分为前后两篇,相比较起来其实后面的西方故事反而更容易懂,里面作者借着一些野史或者说传说很容易就表现出想要表达的东西,当历史被另一种解读之后,我们心里其实是很虚的,那种踏实的感觉是我们一直赖以生存基石,当有一天有人跟你说你知道的历史都是骗局,那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在骗我,别逗了,谁信啊,他越是强硬,心里越虚。

  唐棣的东方故事那种似是而非的味道要浓厚的多,读起来非常难受,前后你很难找到故事之间的连贯性,作者为了突出思想性而放弃文学性,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有点笨拙,在用不相干的语调写最切身的比喻。对此我很同意,文学说到底是自己的文学,如果连写什么东西都要有各种条条框框,那跟从前那破旧的八股文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意义?

  可能是导演这个职业原因,本书里的故事不是很强调画面的前后衔接,而是突出一种转换,情节与情节之间,对话与对话之间,故事与故事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相连,粗看过去会感觉很散,没有条理,但其实你看过一遍再回头看,会发现他们的内核都是相同的,表达的那种虚妄也是共通的。这就造成一种现象,当你努力去拼凑故事会感觉好难,但是当你跳出来,站到一定的高度总结就会发现,哦,原来唐棣他其实就是在用看似不同的故事说一件事,真实的不一定真实,虚幻的不一定虚幻。

  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种抗争,当然,具体唐棣在抗争什么,我认为不单是这浮夸的社会虚伪的历史,更是一种想要寻找真相的心,一颗探究的心,重结果不重过程,所以如此分崩离析的诡谲故事,却让我看的那么揪心,有种委屈想要发泄,只不过我不如作者,我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而他可以付之笔端。

  《遗闻集》读后感(三):五千年遗留下的好故事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天地茫茫,千古烟波浩荡,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 从古至今这些民间传说就这样一辈一辈的传承了下来,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听姥姥讲故事,就喜欢听她讲很像是真的,你又没有地方可以来证明它的真伪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当地几乎人人都知道,每一个人都能够给你讲上一段,你要是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你有查过历史吗?这段儿故事的出处,他会告诉你,你说的这些我一概不知,我只知道这些故事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小时候我就在想,古时候的人是不是都有特异功能似的,神农尝百草,却没有被毒到,女娲能够炼制五彩神石来补天,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不是人,他们是神仙,因为他们有法术所以才能够做到,最令我百思不解的是,我们当地的一个传说,说李世民能够和虾兵蟹将打赌,我一直都在想难道是海里的虾蟹都成精了不成? 《遗闻集》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搜集了古今中外历史上很多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我很喜欢书中的故事,作者用风趣幽默语言诠释这些个历史传说故事,更能够引起人们好奇心,愿意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下去,每一个故事都带有神话色彩,看的意犹未尽。 作者唐棣把这本书的名字起的很有意思,在自序中写到,这些故事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故事,所以他用了这个遗字,刚好和疑问的疑是谐音,所以就叫了遗闻集。看来作者还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本书这十三个故事中,我最喜欢应该是马可波罗的故事了,在这之前我只知道,马可波罗出生在克罗地亚,是威尼斯旅行家,商人。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着自己的叔叔父亲,用了四年的时间从意大利来到了中国,当时正处于元朝时期,看完这个故事我才知道原来马可波罗和忽必烈的关系非常好,常常给他讲述西方的故事,听的忽必烈满眼放光,在中国马可波罗被封为节度使。后来因为战争离开了中国。他写的马可波罗传,通过他的书西方人了解到在东方还有一个无比强大富饶的国家,后来的八国联军来烧杀抢掠也许就是因为他的书被引来的。 作者的见解独到,笔法细腻,每一件事都写的很详细,也给人留下无限遐想,书中的这些个故事算是民间传说中的经典了,从中能够看到很多历史上遗留的问题和历史中没有表达出么意思,真的很好。 期待着作者大大多写一些这样的书,把这些经典的故事能够流传下去!

  《遗闻集》读后感(四):我想去你说的地方走走,看看!

  这是一本由13个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本书。以地理坐标来看,是从小亚细亚到马洲,横跨了千年的历史,里面有屠户的其一、有道士的逃难,也有我们熟知的马可波罗,但是仔细看下去,同样的历史,而书里的故事,没有一个是你曾经认识的那个人,没有一个故事,是你曾经以为的故事,当真是去到一个闻所未闻过的世界

  这是第一次看唐棣的书,在他的小说里,主人公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比如屠夫、比如小偷,如果你想在他的小说里找惊心动魄场景,可能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想要剧情紧凑毫无尿点,恐怕也让你失望。因为唐棣的作品完全是以细节取胜,通过不断加入神秘和细节的阐述,来体现小说的主要思想。虽然在看的过程中,有点云里雾里,但这也构成了唐棣一个鲜明特征,和他独特的作品风格,或者说这种审美也构成了他创作的的美学结构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并且下功夫去读的书。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暗喻的修辞手法,需要不断地去感知、去体验配合想象和理解。其实对于这种肌肤浪漫情调的修辞手法,之前在诗歌中见得比较多。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也许你会发现让你复述以个故事很简单,但是让你复述一首诗歌,可能会比较难以把握,而唐棣的小说,就是如此。唐棣的这种创作手法很罕见,而且他很善于将暗喻与叙事巧妙地融合为一处,令形式内容不仅有趣,而且还带有一种紧张感,或者说是一种神秘而诡谲的氛围。这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阅读体验,或者说另一种独特的阅读愉悦感。

  这是一本非常有镜头感的小说集,可能和作者本身也是导演的身份有关(在书友的书评中发现唐棣除了拥有作家的身份外还是一位导演,很遗憾,我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在一个个暗涌澎湃的故事中看到的是隐忍和克制,然而那种波涛汹涌压抑,令文字更像有了生命一般,长长的触角缠绕着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会运用语言你会是一个作家,然而能够将语言运用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那么你将会是一个具有自己风格,让人印象深刻,有代表性的作家。唐棣的作品具有一种另类,却又朴实独树一帜,却又觉得很接地气,有着一种实诚感,却又带着古典气质灵气。在这样一个浮夸又猎奇、时髦又媚俗的时代,显得与众不同

  在这样一个架空的世界里,所有常识性、所有观念失去了它原优的意义。一种暗喻修辞手法之下,作者向我们宣告了一种特立独行的神秘法则,但是其中还有这个世界自己的法则——道德坚守。在这本书中,每当看到主人落寞的消失,总会让人有一种共鸣,是一种无力、是一种无声的呐喊,更是一种对现实无奈

  《遗闻集》读后感(五):疑问集

  这本书的分类大概是历史,至少在我把它带回家的时候,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真正开始阅读时你会发现,作者所讲述的故事中,在一种有些容易把人绕晕的跳脱感中,隐含着一些对于历史的影射。换句话说,这是一本读起来没有那么轻松的故事。至少我本人阅读的观感是这样的。

  唐棣的《遗闻集》是一本不大的小书,书中以东方和西方在整体内容上划分为两个部分。两部分的故事各自带走着浓郁文化色彩,东方的神秘、古典,和西方的典雅纷繁,故事中没有直接的说明,但是在字里行间,在文字的感触上可以在一点一滴中有所感受。而且作者在叙述方式上,似乎有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品味,很快就可以感受到这种熟悉的感觉来自哪里:记得隐约卡尔维诺有一本叫做《看不见的城市》的小说,小说中对不同城市的叙述,和本书似乎有些相似。《看不见的城市》介绍的是无数各自有些光怪陆离特色与不同的城市,那些城市支撑起了那个听故事的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

  《遗闻集》这本小书,作者坦诚是选取了“疑问”的谐音,生活在当下这个社会,飞速的变迁让人们在疲于奔跑的同时,对当下的自己、对不远的未来产生质疑,这些质疑和疑问慢慢积累,人或许会在茫然中奋力前行,也有可能会浑浑噩噩的失去本心,忘记了出发的兴致勃勃和想要到达的那个远方。世界变化太快,原本以为是遥不可及的那个远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沦为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驿站。到达那里吗?或许已经在外力的帮助下走过了原本的目标。新的目标吗?时时刻刻变化着的社会,今天确定的目标,或许明天看上去就是那么可笑存在。我不知道作者对于社会的疑问是不是有着同样的观感,或许是这样,也可能是别的什么无法解答的东西。可以感觉到的是,作者还没有寻求到他可以满意的答案。所以这本故事中,有作者想要表达的疑问,有作者想要寻求的解答。

  但是作者并不是赤裸裸的将问题摆在书中,他讲述了十三个如诗般神秘各具特色的故事,故事中讲述了不同职业、不同地位和不同结局的人物的经历。作者的疑问和一些历史的痕迹巧妙的被融合在这些故事当中。以我有限的阅读经历,很多地方只能隐约感觉到作者想要表达一些什么东西,其深意却无法完全体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