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6年》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26年》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27 20: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6年》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6年》是一部由曹根贤执导,晋久 / 任瑟雍 / 韩惠珍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26年》观后感(一):主题很正点,感情压抑节奏混乱

  几个主演都是我比较喜欢的,陈久的痞气浮夸、韩惠珍的干净木讷、任瑟雍的软弱却令人怜惜,三人确实有这样的演技实力,塑造出这样有特点有血有肉人物性格,照这个逻辑推下来,电影应该很不错,但看下来却觉得很不舒服,人物很多,线索也不少,就是抓不住我的注意力和感情爆发的点,很感人事儿或者很悲壮的感情最后只是让我觉得很沉重,从一开始体会到的沉重,压抑到最后还是仅止于此。个人感觉是:一方面三个主演演技都很棒,人物特点都抓的特别准,但三人之间的情感互动火花or化学作用感觉到设计了这么多人物却都是各自为政的感觉;另一方面是除了那位阁下,配角都不出彩,尤其是那位马队长莫名其妙地杀了那么多人,我知道电影里想表达的是这类人是自欺欺人、没勇气面对现实地苟活的政府狗腿,但一直用“不要对我下命令”来表达这类人活的多无脑,太不给力了吧~ 还有一点必须要吐的是电影的节奏很另类,我的情绪跟不上,也漫不下来,总之没踩在点儿上~

  即使这样,影片有一点还是很成功的表达了:live for something or die for something

  《26年》观后感(二):浪费了一个绝好的题材

  题材非常好,敢于拍摄本国的如此题材可以说是绝对满分,影片资金募集的方式也很奇特利用尖锐的题材和原作漫画作者的超高人气吸引了网民们的资金集合而来,可作为影片本身,制作水准真的不高。如此好的社会题材,可影片在反映社会问题上只是泛泛而谈,很表面坏蛋总是坏的那么附于面上,对深层社会问题避而不谈,又或者说谈不出来,在影片节奏上控制不行,该快的不快,该慢的不慢,尾段的抒情让人很是脱戏。。。

  演员表演也缺乏亮点,夸张煽情由于,平实特色缺乏,台词一般,部分情节缺乏合理性,好几处显得有点乱,真是浪费了一个绝好的题材。。。

  《26年》观后感(三):下镇压令的那家伙,尚不认罪

  征程长又长。原本在2009年拍摄完成计划,因无可奈何投资原因而流产。然后制片方通过twitter等社交网络普通市民那里筹集小额资金的方式筹得了制片费,但并未达到10亿元的目标额,以致电影的制作又陷入无法进行下去的危机。但是,并没有放弃上线筹资网站,重新开始寻求投资。市民们共同参与到了其中。歌手主持人、电影导演还有畅销书作家贡献自己力量。终于制片完成。

  以江嘈的同名连载漫画为原型的《26年》描绘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复仇者为几名1980年光州民主运动受镇压中受害者的遗族,他们26年后用复仇的方式来问罪当年屠杀的主犯(前总统)。

  这部电影很难使观众有百分百的满意,同时也很难得到非难。不满意和不非难本是对立的两种态度,却奇异地汇集在这部电影身上。以电影制作本身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分明有太多令人遗憾之处。《26年》不能被看做是关于1980年光州民主化运动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但是可以在观看电影中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真心

  一万五千名小额投资者和35名个人投资者也对这部电影的完成充满了期待。虽说作为个人投资者的歌手李承铉期待很高,说一定要好好的制作才好。不过这部电影是曹根贤导演的处女作,这样用出道导演拍片的冒险是成功还是失败,以及电影的完成度、演员们的演技、故事情节的推进等,可以放在后面。首先考虑的或许应该是,为什么已经制作完成的电影推迟许久才得以上映。为什么必须用“复仇”这样的关键词来整理那现代史中的伤痛。《26年》的制作过程已经是一部电影。

  导演这样说,通过这部电影,不是想说政治,而是想说常识,一个“政府镇压民众邪恶”的常识。但是,这一个常识的叙述,却足足经过了26年的时间。而以后这一常识能传达到每一个人的脑中,不知道还需要多久。

  下镇压令的那一个家伙,对那一天的记忆,直到现在还没有松口认罪。

  《26年》观后感(四):2B暗杀诠释深度思考

  在开始先说点题外话,感觉韩惠珍演的电影怎么都是黑暗题材的,看了两部,《不可饶恕》和《26年》都是这样的。亏惠珍长的那么好看,在这两部戏里面连个谈恋爱机会都没有,反而是各种被打、被摔、被炸。哎,真希望惠珍下次可以接一个恋爱戏。不过从这几部戏中来看,惠珍倒是有种强悍美感,其实在韩国女星普遍柔弱情况下,倒不如考虑出演一些劳拉啊、爱丽丝这样的强悍角色,或许这样能更有出路

  好了,回归正题。我看过不少关于刺杀、暗杀的电影,这部《26年》不能说是最差的,但也绝对是倒数的。按照一个连鸡都没杀过的普通大学生思维,我都能看出这部戏中那些个不合理的部分。

  首先,如果我是暗杀的赞助者,我一定会挑选经验丰富而且不为人知专业杀手。可是我们可爱白发会长竟然选了三个光州时间的遗属来完成这个任务。虽然他们三个复仇的心里比一般人都要强烈,可是他们三个过于明显而且有共通点的身份容易就被发现了,正如电影中一样。好吧,就算电影需要必须是他们三个也算,但是作为一个堂堂的赞助人和会长,至少应该为几个成员做一下保密措施吧。相信制造一些事故、意外,让几个人假死或者失踪一下会应该对于这个大会长来说不难吧,毕竟,“死人”更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还有,为什么要在行动前让镇裴去引起人家的注意,本来就长了一张特别有流氓标志的刀疤脸,还故意去寻衅滋事结果连自己老大也给害了,这种无厘头表现让我实在看不懂,没人教过编剧,“暗杀”除了要“杀”这个结果外,还要“暗”这个前提

  另外,会长招来瑟雍这样一个警察,也是一个败笔。虽然他能提供有效情报,但是因为和政府部门联系太紧密,也很有可能会暴露。而且我们2AM的帅哥在电影里也不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很容易背叛,最后可以说,任务会失败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瑟雍的反水。

  如果说选人只是小2B一下,那么在提供装备上面,我真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真2B了。

  既然是暗杀,至少给点好的武器吧。不说坦克、F22、轨道炮这样的终极武器,你拿几把像样的枪总可以吧,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一开始伟大的会长爷爷给我们惠珍的武器竟然是一把射击比赛里面用的气枪,然后还特别搞笑地在后面加了一个空气压缩机。背着这么个大家伙移动变慢我就不说了,关键杀伤力和杀伤距离都没有什么改变,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竟然这鬼枪压缩时间超过五秒还会自爆,你当我惠珍妹子是利比亚自爆卡车啊!到后来,总算会长大发慈悲,买了一把M16的改进版,但这玩意是突击步枪,也不是专门的狙击枪,杀伤距离只有800米。电影的背景是2006年,应该武器够先进了,就算你搞不到巴雷特这样的神器,弄一把专业点的狙击步枪总可以吧。真是被这个会找老爷爷的抠门打败了。

  最后会长想自己动手,在塑像里面藏了一把手枪,可惜会长老爷本人就是个瘸子,还七老八十了,开了N枪都没打死。还不如在塑像里面塞点炸药,最后一爆了解,而且便宜点的炸药似乎并不比一把手枪贵吧。还是抠门啊,抠门害死人!

  电影里面还有几个点也很弱。全斗焕的个人安保在电影里其实很一般,只有贴身保镖才有手枪。如果,能搞到足够的武器,就像那把M16一样,正面突破我感觉都足够了。其次,作为一个狙击手,选择狙击位置重要隐蔽安全不易被发现很重要,但是我们的可爱的惠珍妹子竟然被放在一个升降梯上面,十分明显不说,最后那个升降梯还坏了,真是坑爹死了。

  虽然说了这么多坏话,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

  电影一开始有将近十分钟的片段讲述光州惨案的背景的。这里电影用了类似于《杀死比尔》里面一样的动画展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在电影中直接展示血腥暴力场面,虽然能给大家直观感官刺激,但是,也未免会让然感到不适。用动画的方式,虽然也难免会有点血腥,但是会减弱那种不适感觉,而且通过动画适度的夸张和变形,刺激的效果一样可以达到。而且,看动画可以给人更多想象空间

  当然,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触动还在于它的取材。电影敢于去暗杀一个在历史上极具争议,最关键的是还活着的前总统,其勇气和意义非凡啊。说不定这部电影会激起广州遗属的觉醒,来个现实版的刺杀也不一定。

  电影人不是社会领导者,也不是什么思想家,但是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必须的。而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也是必须的。如瓦伊达导演的《卡廷森林》一样,充满历史和社会感的电影,总让人敬佩。

  这部电影也一样值得敬佩,只是希望下次,别用这么2B的方式来诠释了……

  《26年》观后感(五):这片子叫《神枪手》比较合适

  一个国家机器细化成了一个具体个体形象,公仇变成了私仇,那么大一个题材,这么大一张网撒出去,捕上来的鱼却小得可怜

  电影对于总统这个形象的塑造太失败了,把一个国恨家仇归结到个人的贪婪决策的结果,然后指望用一颗子弹让所有人得到救赎,导演的想法天真了。这部戏用了那么多群众演员,搞那么大声势,就为了突出主角的枪法?那应该叫《神枪手》才合适。

  如果把总统塑造成一个没有什么悲欢的角色,甚至可能是个好人,但因为身在这个位置需要做一些事,酿成悲剧;主角们不愿意向作为个人的总统复仇,但又找不到其他复仇的方式,陷入无物之阵——然后,在不甘心中杀掉总统,最后发现没有什么价值:杀了他一个,还有后来人。这就是真正的悲剧,就有张力了。

  偶然性的东西,算不上悲剧的。

  拍电影很辛苦,不忍心给差,就给个还行吧。

  《26年》观后感(六):26年,又一个成为韩国社会的一个反思讨论焦点

  比较期待的电影终于在昨天举行了试映会,因为来的明星比较多。把乐天影院的建国大分院给围得水泄不通

  这个电影史根据韩国的一个有名的漫画家(강풀)的作品而改变而成的。

  前几天上映的《邻居》也是这个漫画家的作品而改编而成的。

  根据制作公司的坦言说,虽然经过了各种各样困难阻力,但能把影片和广大观众见面,那苦,那累也值得了。

  细品一下制作公司的话,能体味到里面暗含的意思。《26年》的内容是以韩国光州事件基础而改编的。是韩国人民反对独裁的,要求民主的一次血泪事件。在那次镇压中能确认的死亡人数大约4500名左右,这些人大多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

  那些冤死的灵魂一直到前些年才被国家正式的给设立了光州事件追悼墓园

  这几年韩国的电影很积极的在制作一些以前的国家历史事件,社会的有影响的事件,不管是为了利用大家对那事件的知名度,还是什么。。。但我们都看到了他的一些社会作用,让大家重新去反思,去勾起年轻人对那历史,事情的关注。引发思考。

  《26年》的曹根贤导演的处女作品,这位导演是美术演出身。

  影片是以在光州事件中无辜被杀的人的亲人们,在26年以后暗杀前总统的内容。

  26年前是军人老人,现在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26年来一直痛苦的活在当年事件的阴影之下,他要那位总统给他一个说法,向国民道歉,向他道歉。因为他毁了太多的家庭

  现在有钱势力的老人。找到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3名遗孤,一名是现在的国家射击选手,一名有名的混子,一名成长是警察的遗孤。再就是会长老人收养的一个因光州事件而变成的孤儿

  他们组成了暗杀团队。虽然当年的那个威武的前总统现在已经是一位老人,虽然他已经不再位子上,但他们庇护他的权利,等等还是不是一般的平民能动的了。

  故事一次暗杀行动,一次失败,再一次暗杀,又失败。最后一次付出了几乎全部人的性命。失败还是成功。导演没给出答案。答案你自己可以去想想,也可以去查查历史资料

  故事挺简单的,不管他有没有紧紧相扣的情节,不管他有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他最起码起到了让人关注这个事件的引子,让大众区思考,去讨论,去反思。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段历史,去想想那些为民主运动而死去的灵魂。

  《26年》起到了电影应该履行的电影的社会责任

  希望我们的电影也能。。。

  《26年》观后感(七):那段历史唯一没留下的,就是幸福

  《26年》,漫画家Gang-Ful的话题作品。

  抛开电影优劣不谈,这部电影的上映,本身就足以在韩国电影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因为它是第一部由普通人共同集资筹拍的电影。这个故事因为题材敏感,涉及韩国1980年在军方武力镇压中死亡民众多达4122人的光州事件,因而筹备过程历尽坎坷,其间数度更换导演。当年无人投资,明摆着会中枪,自然没人想顶风上。电影频临流产,韩国90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手李承焕率先以个人名义投资,开了民间筹资制作电影的先河。之后陆续有15000人参与了投资,于是这部历尽艰辛的电影这才得以在今年年末问世。而今年,距离光州事件已经是26+6之后的32年。

  所以说,这部电影的上映和片尾字幕那15000人的名字,从某种层面上意味着“庶民的胜利”。

  电影以动画的形式开篇,个人感觉对于“残忍”这两个字的诠释,这个不受现实局限的开篇部分完成得够透彻。同时又避免了用血肉模糊的真人场面挑战人的承受底线,可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光州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并不少,反响比较大的有《薄荷糖》、《华丽的休假》等等。《26年》与之前几部的电影不同在于,它更为“母性主义”,也就是说故事不光聚焦于光州事件中死者的家属所承受的伤痛,还兼顾了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实施镇压的军人因此而背负的犯罪感。

  现实中的光州事件定格在1980年5月18日那天,大家各有各的立场,对于所谓“真相”各执一词,这里不敢妄做评价。

  在让自己尽量保持客观的前提下,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至少在一点上是成功的,它让人明白: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伤痛却会一直延续。那段历史唯一没有留下的,就是幸福

  那一天的梦魇,吞噬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幸福。

  1980年的当天,32年后的今天,还有以后。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293f5010154t9.html

  《26年》观后感(八):要不是这个题材,我一分都不给!

  这种敏感的题材,我们国家是别想了。

  整个电影通篇故事杂乱,情节前后不搭。金申世父子找到这些遗孤到底是为了什么?应该是一起谋划如何刺杀吧。可最后呢?是各干各的,那既然这样,当初干嘛还召集这些人呢!搞得还被一个安于现状的小子泄了密。

  最牛逼的就是那个女的,无坐力气枪射击运动员,能随身带着自己的枪,这东西用完不是该归库吗?而且让一个用这种枪的女人最后站在制高点上用狙击枪(确切的说还不是,是一个改装的自动步枪),呼吸、风俗全忽略,单单后坐力就够适应一段时间的了。而且,姐姐你是狙击手,任务还没结束坐下来哭是怎么回事?最后的磨磨唧唧又是怎么回事,只能说明导演故意为之!

  《26年》观后感(九):散不去的梦魇

  26年前,韩国光州,有四千多位民主人士被政府授意下的军警血腥杀害, 下命令的是后来得以上台的总统全斗焕,如今还健在人世,

  26年后,有漫画家再现了这段历史,30多年后,民众自发捐款完成了这部电影,

  这场梦魇持续了三十多年,依然没有散尽,伤痛已经延续了几代人,

  我不知道韩国人是如何让这部电影得以完成并最终上映的,这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有完备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审查制度,我们有很多的精神病院接收那些上访者, 有足够多的称砣砸死那些试图于和谐社会唱反调的人,其实还有比光州事件惨烈十倍百倍的事,至今依然是言论的禁区,只有一点,我们似乎更韩国人更善忘,更懦弱,

  用韩国人最喜欢用的骂人的话来说,他妈的别抱怨这世道,这世道他们也遇到过,可别人不是我们这边这样做的,

  最令人恐惧的是,制造这场梦魇的人,内心竟然没有丝毫的不安。绝不是善良的民众想象的那样,他们每日每夜在良心的忏悔折磨中度过余生。事实上呢,这人,这些人养尊处优的活着,得到最好的保护,还时不时的发表演讲,视察民众。他们拒绝认错,也许最后还会心安理得的寿终正寝。不会得到任何的惩罚。一想想这些,令人不寒而栗。

  这不是么,之前不久不是有黑客在网站上给政客们留下一句话么,|“坏事做尽,小心天打五雷轰,” 可是可爱的黑客先生,你忘记了,这些人是根本就不相信报应或者天谴之类的事儿的 ,

  别抱怨这世道好么,我们电影里的流氓也知道这个道理,光州遗属的后代们,屈辱而痛楚的活着,流氓的妈妈每次一看到电视里出现那个魔鬼的面孔,就激动而痛楚的全身颤抖,女孩的父亲在20多年后,以自焚的方式延续着那一年的惨烈和愤怒,年轻的姐姐在自己眼前死去,多年后自己竟然成了一个警察,试图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我知道,迟早会崩盘的,我也知道,这伙人成不了事,

  对于一个拒绝反省和道歉的人,令其死亡或许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可是还能有更好的方式么,游行,示威,谴责,刺杀。。。

  直至电影最后的那声枪响,荧幕静了下来,黑暗中音乐响起,如同安抚心灵的镇魂曲,

  把真相画进漫画里,拍成电影,写进书里,既然侩子手们拒绝道歉,那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拒绝原谅,决不遗忘。 即使在这些人挫骨扬灰之后,

  《26年》观后感(十):无法还原的历史

  马室长,最后临死说的话。

  我想是很多戒严军真正的心里话吧。

  他们也许都知道前总统该死。

  但是只有前总统合理的活着才能证明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吧。

  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总是说要还原历史还原历史。

  但是,历史终究是没办法还原的。

  回头再去看,永远说不清为什么会发生的事情。

  在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条件,特定的时间,就发生了。

  历史,谁又能说的清。

  最后,总统没有死。

  一方面忠于现实,一方面,更多的是种无奈。

  不知道那个总统,看到这部片子,会作何感想。

  那个总统至今还活着。。

  查查他的生平真是各种死里逃生啊。

  真的不懂为什么运气那么好。怎么都死不了。

  大BOSS啊。

  电影看的各种纠结。

  不过镇裴老大真是好人。

  .-P.S:

  每次看豆瓣,都看到有些片子被大家骂的一无是处。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影评人。

  对于电影,没有必要挑三拣四。

  记住自己看电影是的心情就好了。

  哪怕在烂的喜剧片,只要你看过之后有过开怀一笑。

  就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了吧。

  不管看什么电影,不都是这样吗?

  关键是看电影时,自己的感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