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征服1453》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征服1453》经典观后感集

2022-03-15 11:01: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征服1453》经典观后感集

  征服1453》观后感(一):土耳其版解放南京总统府

  由于民国的国库逐渐空虚此时的南京坦丁堡只是曾经荣耀的影子,相对而言我党却逐渐强大起来。在忍受了民国这么多年后,野心勃勃的毛苏丹(唐国强 饰)发起了终结民国的战役。

  《征服1453》观后感(二):土耳其的电影拍成这样算不错的了

  《征服1453》观后感(三):史诗级大片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看了号称土耳其史上最贵、堪比好莱坞的史诗动作大片《征服1453》,不免有些小失望,也许每个人对“史诗级大片”的定义都不同,不过但凡沾上“史诗级”这三个字,就难逃历史性质的题材。从场面来看,还是达到了一定的特效水准,但细节方面明显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好莱坞”的级别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电影配乐方面做得很好,结尾攻城战的部分,都值得肯定,但故事主线显得杂糅,人物典型塑造失败,以及不客观的历史刻画,使其彻底沦为伪大片之列。

  总之,《征服1453》或许在“硬件”上达到了史诗级的标准,但在“软件”上远远不及格,被称之为史诗级的电影,不仅能使观众热血沸腾,最重要的是能点燃观众内心对信仰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敬仰。

  《征服1453》观后感(四):細節的微言

  細節一:

  當魯密們抬著泰奧托科斯的伊科納在城中作立他尼亞時,唱著Τῇ ὑπερμάχῳ。唱至 ἀναγράφω σοι ἡ Πόλις σου Θεοτόκε,太陰蝕,伊科納仆地,帕納吉亞的龐塞普托普若索頗倒在了塵埃中。

  解說:Τῇ ὑπερμάχῳ本是為感謝帕納吉亞將君士坦丁堡從異族的圍困和攻擊中解救出來而作的榮勝之頌歌。在希臘人看來,哪怕龐托克拉托爾因為他們的罪過而拋棄他們,最最慈悲的基拉帕納雅還是會在最後關鍵時刻大顯威靈,使得永城和耶啦瓦西萊弗薩轉危為安的(比如帕納吉亞在阿托斯聖山的瓦托佩迪道院的帕拉米提亞伊孔的故事,就表現了此種想法)。可是,就如天上的太陽和太陰也會有蝕,這一次,不僅僅是威嚴的阿吉奧斯泰奧斯對魯密發怒,不僅僅是阿吉伊迪米特里、格奧爾吉、麥爾庫裡、泰奧多若、阿爾泰彌、彌納等等這些神勇的武聖束手無策,不僅僅是塔克西阿爾宏——彌哈伊爾和他的軍旅冷眼旁觀,就連安特若比諾革諾斯的最後希望,一切慈悲者中的最慈悲者,也終於“願力不敵業力”,示現了拋棄“她自己的頗利”的徵兆。所以,阿羅細,實在是天意——不僅僅是安拉乎之意,也是合利斯托斯之意,甚至也是伊佩拉吉亞泰奧托科斯之意——天實為之,魯密們最好的選擇就是接受天命。

  《征服1453》观后感(五):世界之都的沦陷和重生

  (一)世界之都的沦陷

  电影讴歌了默罕默德二世的伟大战功,美化和歪曲历史的地方不少。这可以理解,因为那是土耳其出品的电影。

  从电影本身来说,除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帝国城市的宏伟镜头有些许亮点以外,其他方面乏善可陈。电影的主线当然是默罕默德二世与君士坦丁大帝之间君主的对决以外,还有就是帝国的勇士哈桑与铸炮师之女的爱情为第二条线索。除了这两条线以外就没有了。电影的发展比较单薄。

  其实作为扭转历史的世界之战,原本不应该那么单薄的描写。按照历史记载,君士坦丁堡之前已经被围困近一个世纪,已是一座孤城。君士坦丁堡军民众志成城的坚守了伟大城市近一个世纪。即使在1453年之战,君士坦丁大帝是战死的。但电影中将君士坦丁描写成一个胸无丘壑沉迷淫乐的君王。贬低对手实际上也就贬低了默罕默德二世。

  默罕默德二世毫无疑问是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君王之一,对他的描写也是显得比较单薄,电影试图描写他的家庭之爱(超过了他的父王),但不成功。试图描写他雄才大略,但是电影更多的显示了他在战事挫败之时的横马失措。

  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电影对历史的罔顾。默罕默德二世攻破城墙进入索菲亚大教堂,他抱起了躲在里面的希腊女童,一副解放者和仁慈大帝的面貌,并允诺宗教自由,这完全不是历史的记载。

  《征服1453》观后感(六):见识了土耳其的爱国电影

  以前看过一部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电影,当然是西方人拍得。那里的土耳其人士兵就像奴隶一样被驱赶,穿这肥大的灯笼裤,体格肥短,就像以前那位土耳其女总理一样。这部电影中,土耳其看上去就是维吾尔族的样子,瘦高的很多,潇洒多了。

  不过有一点历史无法改变,就是这是以多得多的兵力围困不到一万的守军,土耳其方伤亡惨重,这在西方影片和本片中是一致的。相对于我国的抗日电影的一贯以少胜多的电影,土耳其人的坦诚值得敬佩。

  电影的战争场面有点魔戒的感觉,那黑压压的人是否电脑合成的?电影的1千多万投资如果要张艺谋来拍肯定是远远卜够的,土耳其的大手笔,国际上就算不上了。

  电影对人物的刻画比较拙,苏丹,哈桑就像骑士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没有软弱的时候,在神的指引下作改做的事情。

  插入的哈桑与铸炮师的爱情很无聊,跟战争也不符合。

  吐糟一下,盛装的苏丹,白白的脸,总感觉更像一个女扮男装的,阴柔的不行。

  《征服1453》观后感(七):原来,外国人也爱拍“插红旗”

  土耳其红色主旋律爱国主义史诗战争大片,差不多就是中世纪土国版的建国大业吧。特效和服装还是不错滴,只是这情节么……几百年过去了,土耳其人终于不用看着现在的世界地图捶胸顿足,好好缅怀了一把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荣耀。

  天主教十字军,罗马教廷,东正教派系分支与穆斯林,相比好莱坞喜欢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不同,这部电影带着很浓重的宗教主义色彩。

  对于历史,胜利者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演绎伟大与正义,解释其战争的合法性。不去谈意识形态,虽然影片把攻陷君士坦丁堡后的屠城变成了圣光下的信仰自由与民族大融合,但有些段落连我这个“身经百战”,自觉还算看过些电影的人都有点趟不牢了!

  尤其最后一幕,当默罕默德二世以征服者的姿态,高傲的安抚占领区人民时,突然发现,那手法跟38年鬼子进村后对相亲们说的那套竟然一模一样。硬是把一场毫无正义可言的宗教战争给拍成了自由解放战争。于是,东罗马帝国就这么在伊斯兰的山呼海啸声中被历史吞没……

  《征服1453》观后感(八):穆斯林学者对十字军统治下的穆斯林生活水平的描写

  我们经一条道路离开提卜宁(Tibnin),跑过穆斯林居住的农庄,他们在法兰克人的治下确实过得很好——愿安拉保佑我们抵挡住这样诱惑!对他们征收的规定是收获时交出一半的粮食作物,一份一第纳尔七其拉特的人头税,以及果树的少量税收。穆斯林拥有自己的房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管理自己。这就是法兰克人领土上的农庄和大村庄的组织方式。当看到他们居住在穆斯林统治地区的同胞们的条件远不能称为舒适的时候,很多穆斯林都极想在这里定居。对穆斯林来说不幸的是,在他们的教友治理下的土地上,他们总有理由抱怨长官的不公,而他们除了赞美法兰克人的品行以外什么都得不到,后者的公正却是他们始终可以依靠的。

  《征服1453》观后感(九):征服1453

  本片是土耳其史上最贵的影片,制作成本达到1700万美元。

  1453年,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侵略者包围。由于帝国的国库逐渐空虚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只是曾经荣耀的影子,相对而言土耳其帝国却逐渐强大起来。在忍受了拜占庭帝国这么多年后,野心勃勃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德夫瑞姆·埃文 Devrim Evin 饰)发起了终结拜占庭帝国的战役。率领骑兵和战舰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从而结束了东罗马帝国一千多年的统治,以土耳其人的名义征服君士坦丁堡,将奥斯曼帝国建立成一个地跨欧亚的国家,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

  《征服1453》观后感(十):1453,伊斯兰赢得了战争,失去了未来

  土耳其人的辉煌胜利,结束了东罗马帝国千余年的历史,使奥斯曼土耳其从亚欧交界处的小国迈向伟大,数十年后便兵临维也纳城下,并在此后的数百年雄视三洲,将伊斯兰教的版图推向巅峰。

  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土耳其人准许东正教君士坦丁堡牧首继续教化民众,而西奔天主教的正教信徒却被迫改宗。事实上,拜占庭帝国与其说亡于穆斯林,还不如说亡于十字军。历次十字军途径东罗马帝国时,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特别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并在其领土上建立起了拉丁帝国,此后拜占庭虽成功复国,但已是苟延残喘。故影片中的有的拜占庭将领甚至认为,与其将帝国交给教皇,还不如败给穆斯林。

  而穆斯林似乎仍然陶醉在战争的胜利之中,那个曾经在科学、文学、艺术诸多领域独领风骚的文明,在此后数百年中固步自封,成为近东的“老大帝国”。直到最后分崩离析,欧洲领土除伊斯坦布尔一隅外丧失殆尽。直到今天也没缓过劲来,这又是为何呢?

  如果号称伊斯兰世界最世俗化的土耳其,都沉溺于辉煌的历史不可自拔的话,那整个伊斯兰世界将没有明天可言。这,对于一个诞生了《一千零一夜》,近代大学,萨拉丁,凯末尔的文明来说,真是极大的悲剧。

  最后评价一下《征服1453》,作为土耳其人的第一部大片,本片线索混乱,情节断裂,人物性格单薄,而史诗也没有悬疑可言,就剧情而言实不足观。不过片中服装华丽,音乐优美,俊男靓女,也算值得一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