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洁工》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清洁工》影评10篇

2018-06-11 21: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洁工》影评10篇

  《清洁工》是一部由祝粲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清洁工》影评(一):見字如面

  粲:

  見字如面。

  你這部電影,不,紀錄片,不,還是叫片子好了,一直放在我電腦深處,今天翻了好久才找出來又看了一遍。它還是像白開水一樣過了我口我喉,不是沒有味道,而是喝了太多已經成了日常一部分。當我乖張唬爛的時候,我媽總會開玩笑地說你一身紅苕血蹦達個什麼。是噢,我爸出生那個年代那個地方全家只能以紅苕為食,可能就此讓血液突變,蚊子都不敢惹了。乃至我輩竟成了我那三代城市戶口的老媽戲笑的對象。可能就是流淌紅苕血的緣故吧,我從小就對看門大叔包子大嬸,清潔阿姨充滿原初的親切感覺,小時候在我媽銀行玩的時候總是和那些臨時工們打得火熱,我那個城市戶口大米血統的老媽只能暗自搖頭。還住在家屬大院的時候,院裡有個看門大叔,我們這些小孩也跟著大人叫他老鄭。他除了看門之外還負責全區的清潔,有一次在樓道裡遇見他,一邊罵罵咧咧詛咒隨手扔垃圾混蛋,一邊仔細地清掃每個角落。他應是那種祖上十八代都是流淌紅苕血的老農出身,因著一個銀行的親戚才進了大院做了這份工。一個無甚特點的老頭幾乎不是坐在大門口就是在掃地倒垃圾,當他坐下來的時候我就願意守在他身邊等我媽下班回家。這個畫面持續了好幾年,直到我念了中學,而在那一年,他也被辭退,因為他親戚被調走。阿粲,這樣的人你說我們二十幾年來遇到了多少喲,你那些靜止的長鏡頭裡面的人進來又出去,關了機,就像不曾存在過一樣再也不見。今天花了好長時間才想起紅苕血這說,打電話給媽差點笑死,現在好像沒人再吃紅苕度日了吧(目之所及),不過紅苕血還是靜靜地流淌著,不管如今咖啡血如何地洶湧澎湃,他們總之還是能找到自己活法。只不過,活法好像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了,你看,他們廚房都被拆了。阿粲,大學這三年我來過廣州停留三次,第一次是我從廈門小清新旅游回香港(那時候我還會對著貓啊,杯子阿,葉子阿什麼一通猛照呢),中途在廣州停留,那時我一個人在天河附近轉啊轉,深夜路上都是身份不明的掮客,黑暗當中他們眼睛炯炯發光,媽的真的有發光……

  阿粲,其實寫到這裡我就寫不下去了。真的,完全沒腫脹,可以稱之為麻木。紅苕血、清潔工都讓我麻木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留不住老鄭,換不掉紅苕血,也喂不飽那些在黑暗中閃閃發光的雙眼(他們流的也是紅苕血啊)。我的親戚裡就有黃阿姨,有時回鄉遇到,爸媽會和他們在路邊停下來說上兩句,那時候在弟兄家面前,他們的臉憔悴得讓我傷心。晚上吃牛排的時候(媽的我還吃牛排,是不是該死?)咬了一口就難以下咽,那牛肉成熟鮮血直流,美國雪花牛喲,你流的都是高級飼料血,我的那些親戚還在汩汩地淌著紅苕血,怎麼辦,還是吃了你吧。這是我多年來吃得最沉重的一餐,不要笑,這是真的!粲,我一直覺得同情是個虛偽的作態,同情的對方很多時候都覺得難以接受。我媽曾把我過時的衣物送給那些親戚,他們無一列外都謝絕了。我那流大米血的老媽由是對我說了句“貧賤不能移啊”,這個語文不及格的女人說出這樣的話來讓我好是感動。我欽佩阿姨的笑臉,她笑的時候那麼硬朗,那些重擔都被這一笑帶過了,說起過日子,她們很強。

  我前段時間給你寫了幾封信,都寫到一半難以為繼,心裡干干的流不出半點水來。這一年不好過,下一年不知道怎麼過,人像是被霧罩著。上次和老劉來廣州看你,就是心裡堵得慌,好歹有個人陪著一路過來,還有另外一個人在一小時圈內觸手可及,就是不來也好受些。你說我那日子總是該叫人歆羨了,但是想起老師送我的一首詩來,其中有“萬家燈火,哪一格屬於我"的句子竟像咒語一樣在我不開心的時候更是沉重三分,如此六年。一語成讖,這一身紅苕血就要像你放的《戀曲1990》在香江上漂了去遠方。

  對了,阿粲,我寒假回來准備去石橋鋪買一些微型攝像機。我在台大附近的公園發現了一個野狗群落,做人太久,總想看看它們的生活

  好久不見的唐

  希望你不介意我把給你的信放在影評欄,作為最初的觀眾,我拖了這麼久還是不太好意思的。

  《清洁工》影评(二):隐形人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每天早晚在你的门口定时出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你到来之前,他们悄悄地用自己的方式迎接,在你离开之后,他们又悄悄地掩饰你出现过的证据。他们是一群隐形人,从未引起你的注意,也从未提醒你留意到他们的存在。是的,你看不到他们。你步履匆匆,你踌躇满志,你忧国忧民,可你极少留意到眼前的他们——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从来没有注意过。

  你可知道宿舍楼里的清洁工姓甚名谁面貌如何是男是女来自哪里年岁几何

  你根本没看见他们。即便看到了,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在这纷闹的校园里,成功商人知名教授俊男靓女才能让你的眼球稍稍聚焦几秒钟。那些清洁工……你甚至从没看到过他们的脸。

  我得承认,在看祝粲导演纪录片《清洁工》之前,我从没留意过宿舍楼里的清洁工。印象中唯一一次和他们打交道是两年前,他们进到我们宿舍里接水,走的时候忘记关龙头,让宿舍里汪洋一片。他/她(们)进来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有抬头望他们一眼。讽刺的是,就在我看这片的时候,他们正巧在门外清洁,可我正忙着关心120栋清洁工的生活状态,对门口的1个或2个清洁工无动于衷。现在回想起来,这大概是大学这一场域里大多数个体真实写照:我们假装关心底层,却对底层真实的苦难视而不见。我们试图用种种将自己从媒体上看到并加以臆想加工的“底层情境”嵌套进自己学过或听说过的各类宏大话语中,却从不试图切身体验底层的生存状态。即便偶有尝试,也多是浅尝辄止,在得到符合或接近自己预期答案后便又退回到温柔乡里

  不接近可叹,接近而不能则可悲。观片期间,我频频想起鲁迅写的迅哥儿与闰土之间的隔膜。一方尝试接近另一方,却发现自己进入无话可说境地。他们实在不同了,校园里耀眼的女大学生同被人不屑的清洁工找不到共同语言。她们的接近只是物理上的,精神上的交流几乎没有可能。在热情的没话找话中,只少了一声“老爷——”,我却仍能看到那一声“老爷”背后的东西若隐若现,甚至连传递者的身份都没变。

  这正是这部处女作的最可贵之处。虽然“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隔了一个东非大裂谷,我却看不到任何一点居高临下,看不到任何一点无意识的骄傲。导演一方面在“窥视”清洁工的生活,又试图进入他们的生活(尽管并不成功),她的关怀聚焦在两个被采访的个体身上,彻底脱离了社运或意识形态话语。也正是这样,才能从这片里看到温情,看到小人物尽管清苦但仍对生活不丧失希望的那份略带冷漠的热情。当镜头时间追踪清洁工哭泣的背影时,我们可以感知到导演对她身边的这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真诚的关心。在意领公知们忙着插旗站队,青年学子急着跟风追星的当下,《清洁工》一片更有其独到意义

  《清洁工》影评(三):说说《清洁工》这部纪录片

  今天是第一次在豆瓣对一部影片全面详细观点,因为这是第一次有身边的人(至少是能见到的人)拍纪录片,而且内容是自己身边亲切的生活。因此,看得就比较仔细,想的就比较多。

  给三颗星是以豆瓣的五星标准来给的,如果以见过的学生作品对比,这部纪录片在学生作品里可以打五颗星。因为这部电影从主题立意,到故事叙述,到镜头角度,到音乐剪辑,到基本做到了感染力的渲染。但今晚那位师兄意见和另一位同学的不着调发言,非常不敢苟同,因此就站起身走了,把自己的看法写在这里,希望可以给有志于拍纪录片甚至一般电影的同学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借鉴

  首先在整体的立意结构上,其实如果打算以中山大学的清洁工为切入点,拍劳工问题不幸处境,就应该重点抓住她们的收入不足工作之余还要串珠),工作伤害皮肤溃烂),工作幸福感低(劳累重复上级压力等),日常生活艰辛(洗衣做饭睡觉环境),家庭生活不幸(丈夫子女问题),精神生活空虚闲暇时间缺乏精神排解)等问题。如果是打算以全面和平实的角度反映清洁工的生活方式,则可以从工作,家庭,生活,信念四个方面入手,在剪辑上以此为四段或有其他线索串联。在这一点上影片显然采取了后者的主题立意,但结构没有线索,内容及镜头剪辑都较为随意,比较混乱

  其次情节上有一处是黄阿姨泪流满面的回来,紧接着镜头对准黄阿姨的移动,有拍了一会景色,可谓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后面究竟怎么了,竟然镜头一黑再也没了交代,实在是不该。电影里出现了猫,漂亮的阿姨和一个性女孩,两个小孩的长时间特写镜头,这一点出现在纪录片里很赞,因为这些镜头很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且提升观众整体的赏心悦目程度。而且镜头移动和剪辑的恰到好处,可能是因为导演本人是一位女性审美段位很可能是自然流露。但今天那位观众对猫的解读显然很扯淡,我小生活也在农村生活过,生活艰难的人家多了去了,人家养猫养狗照样不误,喜欢宠物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和农村城市有钱没钱有文化没文化有个毛关系

  这部电影的开头音效很差,不知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设备太差,但纪录片的开端可以是音乐,也可以直入主题之音,但沙沙声绝对是非常让人讨厌的。中间有一个音效出现的太突然,太糟糕了,我敢肯定看的人当时都很不舒服的被吓了一跳。最后的音乐个人以为加的很好,作为一部纪录片的结尾有升华主题和引导观众情绪作用。还有平时劳动时的声音特写,也是一定要称赞一下的。但是片子里采访同学的问题其实还可以问的更贴近生活,问得话语更白一些,这样才比较融入纪录片的气氛

  电影包括记录片,本来就是编剧导演演员等与观众们的交流,本片的优点就是自然流露较多,越看越引人入胜。并且关怀身边的清洁工等平时最为不起眼的角色,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想起哈佛大学的学生们天子骄子,却为一位非法移民文盲清洁工被解雇和学校闹翻了天。中山大学无论普通同学,学生会,校媒体还是党团委行政方,都口口声声自己开明开放,却还是为了机构利益本身叫嚷多,学生反抗维权的事出了几件,就自以为很了不起。却罕见大家谁关心一下这些住宿条件差,工作条件恶劣,门前盖楼被人断了水做饭淘米都困难的清洁工的生活,这种冷漠和无视出现在中山大学,实为一桩耻辱

  这些反差,让我自己,至少是觉得心情非常沉重,非常不爽。最后再扯远一点,最近的佛山小悦悦事件不仅是佛山的耻辱,更是整个中国的耻辱,愿更多的人带着更多的关怀,用文字也好,用影像也罢,能赶走我们心中的自私和冷漠。

  《清洁工》影评(四):评《清洁工》

  干干净净的平常心

  关于祝粲的《清洁工》

  赵松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在一种无调性的非叙事状态下漫延的。似乎只有在具有某种新闻性的情况下,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才会偶然地进入他人的视界,随后又会迅速地被其它的新闻所淹没,就仿佛他们是从未出现过甚至从未存在过的一样。当人们以公共的话语方式有意无意地将他们的世界概括为“底层”的时候,似乎除了将他们定位弱势群体并试图给予生存意义上的同情与关怀之外,就再也不需要关乎其它层面了,甚至都可以忽略他们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意义上的人。

  《清洁工》这样的一部片子如果只是粗略去看的话,很容易被归类于电视台偶尔会播出的那种通常意义上的底层话题式的纪实片。但要是慢慢地仔细看下来,就不难发现其中的本质差异。因为它主要想试图呈现的,并不是什么带有新闻性质社会现象,甚至并不是底层人们生活的困境以及面临小规模拆迁时的被动无奈,而是两个在大学里工作的清洁女工的心。这是个难度不小的主题。她们那并不复杂却又足够微妙的心,在避开了那些事件性叙事视角和因关怀而煽情意图的情况下,要想得到充分的传达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得拍出她们的日常呼吸

  当进入镜头的那一刻起,她们从哪里来,就显得并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她们在那里。在一个城市的缝隙里,她们过着那样的生活,平凡单纯,貌似重复,但又不能简单视之。那么怎么样才能拍出她们的“日常呼吸”呢?显然首先并不是技术问题,甚至不是如何去看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听、如何去感知的问题,其次才是如何去看的问题。她们离开土地,来到城市,接受了城市给予她们的一切,为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努力工作。在那座著名的大学里,她们负责两幢大楼的保洁,从楼道走廊楼梯,到洗手间、便池,到垃圾桶、垃圾废物……她们接受了所有的这一切,表情平静,偶尔微笑,即使谈及自己因为工作的缘故而受到些病痛的困扰时也没有什么明显夸张的表示。作为导演,祝粲显然意识到了,她们存在的空间才是传达她们的日常呼吸的理想载体。所以在整个片子中不难发现,在画面的使用上对于不同层面的特定空间是有着足够的重视的。那些有意安排的带有细节意味的空镜头,那些对操场、天空的微妙变化瞬间的捕捉,似乎都在传达着她们的呼吸,她们出现在那里,或者她们在镜头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她们的呼吸是干净的,正如她们的内心是干净的。你能感觉得到导演始终都在努力试图通过镜头在呼吸着她们的呼吸以及她内心深处的空气。所以大多数画面都是给人一种很干净的感觉,即使是在拍她们处理垃圾桶、便池这样的场景时,也尽可能地保持着这种干净的感觉,而没有刻意去强调环境的脏污难弄。在那庞大的学校建筑物里,她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渺小,每天从早到晚,她们就像工蚁一样保持着那些从来不属于她们的建筑物的清洁。日复一日的工作,仿佛无意识而又无意义的修行,对于她们的内心来说,干净是一种必须的常态。这是她们存在的价值,但并不会是什么寻求意义的起点,她们从不需要清洁自己的内心,它们从来都是干净如初的。学校大楼及外面空间的空旷感与她们家庭所在地的那种局促吵杂紧迫的空间感,构成了对应关系。在前者中,实景近乎虚境,她们似乎每天都在将内心的干净扩大到整个空间里,而又并不会在主观上给这个过程什么特别的意义。在后者中她们以同样的坦然承受着生活本身的负担,依靠着最朴素的亲情与默默的爱意在一餐一饭中保持着某种乐观心境。对于导演祝粲来说,要保持这两部分的交错与均衡,而又能避免单调呈现,是颇费心思的事。她的主要解决办法似乎是用细节来变换节奏,而这一点确实是她的长项,她常常能从那些日常细节中(比如洗头发、串珠子、切菜做饭、下班的人们……等等)捕捉到微妙的气息和意味,在这样的过程中,镜头仿佛就是她的眼睛的延伸,而眼睛又不仅仅是视觉器官,还是可以延伸出去的无形触角,可以触碰到那些普通人的皮肤与眼神。

  从整体片子的结构来看,以旁白式的角色自述加字幕与画面错位同步呈现,是个比较好的办法,这样有助于丰富叙事的空间感。但从实际运用的情况和效果来看,感觉还属于相对浅层的状态,旁白式自述部分应该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这可能是导演需要在脚本写作时就得去解决的问题了。从整体效果上来说,最为突兀的,当属结尾处的音乐,就是罗大佑的那首《恋曲一九九零》的突然出现。这样的音乐使用,或许在结尾的这个局部是有效果的,但从整体结构来看却又是不合适的。因为整个片子从开始直到这曲子出现之前,基本上没有出现任何音乐,因此当歌曲忽然响起时,会有一种整体结构出现瞬间失重倾斜的感觉。而且也是在结尾的这几分钟里,导演的敏感特点似乎走向了反面,忽然变得不再像前面那么从容自信了,个人情绪也开始迅速溢出,结果造成这一小部分的画面给人一种杂乱得有点失控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了。或许,在这个时候导演自己也还是需要保持那份安静的“平常心”吧。

  《清洁工》影评(五):从两个清洁工说起······

  她们起早贪黑,只为营造一个干净的大学校园,然而生活的小空间里却垃圾云集;她们甘愿付出,希望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骨感的现实却只能让子女进入技术学校,甚至共同分担;她们工作在全国一流的重点大学,然而却生活在倚靠高楼的街角边缘······

  她们渴望幸福,认为家庭美满就是最大的幸福;她们创造生活,用厚实的双手、坚定的步伐抒写他们的故事和情怀;她们是电影的主人翁,却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位置······

  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故事。镜头下的清洁工让我们感动,也带给我们反思。当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拿着最低的收入,做着最脏乱的工作,甚至患上脚伤、脊椎病,还享受不到城市的保障福利,却笑说自己“很幸福”时,怎一个辛酸了得?什么是幸福?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对“幸福”一词的界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清洁工》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