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姑奶奶》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姑奶奶》观后感10篇

2018-06-20 21: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姑奶奶》观后感10篇

  《姑奶奶》是一部由邱炯炯执导,樊其辉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 / 同性 / 音乐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姑奶奶》观后感(一):让自己恶心

  不能安稳存在的碧浪达夫人,和邱炯炯其他片子里的乐观开朗坚强自信地活在当下的话痨很不一样哲理诗人话痨碧浪达夫人,单看很美,拿下台来却没法用。

  如果今生在这个世间课题是和自己的身体和解,和自己的大脸身高性别和解,当你觉得什么恶心的都已经不恶心了,也就没有什么不恶心了,但是姑奶奶你又找不到爱,留下也确实没什么意思

  这部片如此受欢迎

  我下辈子想做男人

  《姑奶奶》观后感(二):走了,永远的碧浪达夫人

  走了,永远的碧浪达夫人。

  此前我不知道他是谁,下午,看纪录片《姑奶奶》,我被他深深地吸引了,我所知道的仅仅是在影像里的他,他所叙述的某一个面的他:台上的碧浪达,台下的裁缝;台上的异装者,台下的同性恋者;有着自己生存思维的被嫖者;说着“操灵魂”“我是替你们站在台上”“你们说我是同性恋患者,你们只不过是异性恋患者,我们都是病人”“爱情就是一坨臭狗屎,你想甩的时候怎么也甩不掉”“人生都有两公斤大粪,一些人是慢慢地匀着吃,吃一辈子,我是大口大口地吃,早点吃完了它”。

  他说了许多,还唱了许多,尤其是贯穿片中后几场的那段《宝玉探晴雯》的京韵大鼓,唱得我颤巍巍的,嗓音恰好,韵味也恰好。片中,健谈的裁缝说了许多他的故事,旱点水点的事,红姑的事,家庭的事,某些事情碧浪达在台上也说,说了,伤感了,流泪了,黑的泪水顺着鼻沿,这是最后的镜头特写,他拿着一百大钞擦着黑泪珠,却还是唱还是淌。我知晓的就这么多,一个我认为从来只会在剧情片里看到的角色,他就这么直接地冒到了我的眼前,真实得让我觉得不真实。看了几场纪录片,见过直白的,没见过这么直白的,撼动人心。他就这么生活着的,他也就这么表述展现的。

  在影片放完后,交流时间,一女子说到裁缝自杀了,当时没听明白,也没放心上。回来,在豆瓣上看《姑奶奶》的某些信息,看到了他自杀的话,再一查,看到了好些人博客里关于他的追悼会的照片荧屏上,姑奶奶依旧忧美地唱着,荧幕前却是大束大束的玫瑰百合和一群舍不得他黯然伤神的人。这群人里,不凡时尚艺术圈的知名人士,因为,裁缝头上有着不少的光环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益鑫泰”金奖、“兄弟杯”银奖得主,著名的“异装皇后”,清华客座教授等等。但,我接受的他,始终依旧是“姑奶奶”的他,多想再次一遍遍地品味他在影像中的话语歌声故事,我用力地看了,但还不够,还不够,那是他一生中他所看重的部分的糅合,之后,他就走了,成了永远的碧浪达夫人。

  《姑奶奶》观后感(三):冬颓。春燥。夏酷。秋靡。

  9.0的高分有些过誉。我加一星,是为碧浪达,我斗胆猜测有不少人也是这样。

  全片几乎只有两种镜头:卸了妆的裁缝在说话;浓妆艳抹的碧浪达身着华服,头披夸张假发,踩着20公分的高跟鞋舞台上唱歌。当然两者是同一人。大概是我眼力浅薄,没看出来导演功底何在。几乎全是对主角脸部特写,偶尔的镜头闪回也并无新意,只有唱歌与采访片段的穿插剪辑还算颇有用心。为时2个小时的电影大半靠主角的歌与话在撑场面,幸亏是个有意思的人,不然这电影连三流都够不上。不过貌似独立传记纪录片好像都这样。最成功之处就是找到了一个好人物好人物有了,故事就带出来一半。

  碧浪达肢体语言表情语言都十分丰富,说话抑扬顿挫的,爱模仿别人,惟妙惟肖。也讲了许多有意思的话,比喻用得极多,很是生动,非常粗糙,几乎不过脑子,不装腔作势,天然带有一种市井气息诙谐美妙

  聊起自己的卖淫经历,相当直接,不加掩饰:“所以别人就算嫖我,也就嫖上妆和卸妆这段。”“我卖不掉的,没有人愿意嫖我。” 他还问记者:“你们没有卖过淫吗?诶哟,那你们比我还惨。”看到台下的观众把钱给了姑娘,没有给他,自嘲:“这就是真逼和假逼的区别。”台下哄堂大笑。说“操”、“逼”、“屁眼”、“肉乎乎的鸡巴”,脱口而出自然而然。聊自己得梅毒的经历,像讲故事一样。还抛出悬念,说以为自己得的是痔疮,描述检查场景,模仿医生的话:“屁股再抬高点!”最后还揭开谜底——是梅毒。一副“你们没想到吧”的模样

  有时近乎恶毒。聊杳无音信的人,说“指不定得了艾滋死了”。烦别人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想拿个遥控器biu一下把他给关了,说完好像真的如愿了哈哈大笑。说:“人生就是两斤屎,有些人匀着慢慢吃,我大口大口想快点吃掉。”像是小孩子般的恶毒,所以恶毒得可爱

  有三段印象最深。

  聊起跨性别者,他说:“他们也是同性恋,但是跟我们不一样。虽然有些女人东西我喜欢,但我可不想变成女人,每个月哗啦哗啦流那么多血,不划算。”他笑,又补:“但是我理解他们。”

  提到想过的生活,他说想要一种容易的生活。记者希望他详述,他不愿意,说就是一种容易的生活嘛。

  我突然觉得,他是第一个如此大而化之地概括了我想要的生活的人。以前我在日记里写:独立,自由,有思想,有行动。现在看来,我想要独立吗?自由吗?但当为之要付出艰辛血泪、甚至只是一点小小的牺牲不由分说地降临我面前时,我也只会胆小到连摆出装腔作势的犹豫都不会吧。事实上我想要的只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的我以为的独立与自由。看似光鲜美好,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实则与乌合之众的庸常并无丝毫分别。说白了便是,确确实实是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但又确确实实不愿意付出一些不一样的努力。也是可笑

  印象最深还是他回忆自己喜欢约翰逊那段,说当时的自己单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一点点小东西便可以特别满足。送约翰逊走,想要他买个电熨斗给自己,扭扭捏捏地小心试探:“这个电熨斗好漂亮,才2、30块钱。”结果约翰逊花了几大百请小鸡小鸭们吃饭,没有给他买那个电熨斗。别人问他:“约翰逊嫖你一晚给了你多少钱?”那时的他装:“我喜欢他,我没跟他要钱。”而现在的他笑着总结:“一个妓女只会告诉你她现在标价多高,她不会告诉你,她当初是被白操的。”

  大感动。他如此直白,说的是他,看客看到的是自己。

  他敢于去面对自己的不一样,在台上,他直言不讳:“我是代表你们所有人站在这里。”同时也面对自己的软肋人性幽暗。一方面极善自嘲,拿自己坎坷的卖淫经历开涮——不拔高自己;另一方面又笑称自己是最大的牌,敢对不屑于他的人报以更加恶毒的目光——不看轻自己。他爱笑,爱骂脏话,以一种举重若轻方式解剖自己,嘲笑自己,你以为他会一直这么嬉笑怒骂下去,结果他掉转过头,其实是水到渠成地,安慰自己,为自己落泪唏嘘。没有丝毫柔情,却如此直抵人心。

  他是独特的碧浪达,刻薄温柔洞见天真生机勃发又悲观主义,满怀渴望却与绝望相拥。他最感动我的地方在于,不造作,但又有所保留。该真实处毫不粉饰,真正只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又不会说出口以博同情,他知道理解难求。但归根结底,他是挣扎的,挣扎地活着。

  他活得明白,大多数时候也知道要装糊涂。但是总会有些时候,台下喧闹依然,猎奇依然,他兀自唱着歌儿长裙包裹着他相对魁梧的身躯,夸张假发下的脸覆着厚厚浓妆,他落下泪来,妆也花了,没有人看见。

  《姑奶奶》观后感(四):有这么一个人

  这部电影是在上海骄傲节上看的,导演来了,爱他的也来了。协助了同志电影节的工作,来到最后一部,却让我依依不舍。电影一开始的黑白画面,让我觉得沉闷,但那传来的歌声却是如此动人。一首首耳熟能详歌曲,通过主角的领悟个性,唱出来的却是每个人的丑陋欲望黑暗人们喜欢酒吧里的她只因为有个人把他们的故事唱出来了。有的人不喜欢她,因为他们的内心赤裸裸的展现了,毫无保留。电影是透过导演与主角的对话拍摄的。冷色调的画面,有了伤感,更为主角添加神秘的色彩。她很漂亮,他很真挚。电影中的她和他是多么的真诚,对自己的生活坦诚,对爱,对性的渴望和冷漠中对生活的热诚。片中唱出了精彩红楼梦的片断,很有感觉。他是位设计师,疯狂热情、他是一位同志,饥渴放荡、她是位歌手深情感动。好希望有机会遇见“姑奶奶”本人,但他已不在。也许到北京的时候可以感受他的余音~

  《姑奶奶》观后感(五):拍的很好

  电影拍得很好,让人看了觉得真实也很戏剧

  不能不说裁缝的人生很戏剧,他说他自己是追着找幸福,找到一个命运就会从他手里夺走一个……所以他可能受够了,还是选择死了,这个在记录里也有了预兆。我看的时候也在想是不是他真的不幸福,一直被伤害,看透了?就好像我之前认识的Thomas,他就很幸福啊,找到爱他的人,永结同心,所以相比Thomas而言,他没有找到很好的归宿……可以这么讲么?

  片子导演说:其实生活中,裁缝身边有好多朋友,都很关爱他,都把他当家人一样照顾他,可以说爱他真心的当宝儿一样的对待他。可是人的个性就是天生的,天生孤零没有办法,他是敏感的,注定感受孤独的……

  裁缝妩媚要命,我真的甘拜下风,以为他是她,结果不是,更加佩服。

  导演说裁缝在设计方面是很出众的,人的才能真的是上天给的,当然有好的也会有别人艳羡自己觉得是一坨屎的……好吧!我是乐天派,必然对于事情有不同感触,但绝不影响我看不一样的人,体会不一样的感受,真诚面对每一个人~

  结尾观众提问,我想问的是裁缝最后有没有看到成品后的片子,但是周围问问题的观众太多了,都是问裁缝的,让我觉得导演还满凄凉的,拍片子也不容易的,当然这也是片子成功之处……终于等到导演顺带着说到:裁缝有看到,觉得片子完全走了导演的风格,有点儿偏离他的想法,呵呵,有主见的才裁缝!

  还要佩服一下导演--邱炯炯,靠着自己画画养片子,跟裁缝是好朋友也是应该的志同道合

  《姑奶奶》观后感(六):。。。

  其实我很难描述《姑奶奶》讲的是什么,如果我说这是一个同志鸭子的纪录片就太直白了。不过可以先这么说着。因为其实我想说的是别的事儿

  其实很多人都质疑主演樊其辉是不是再利用镜头表演,不过我觉得就算表演也不要紧,因为这个人本身是极致的;而且其实他长得有俩下子,我是指举手投足,有时候还挺骚叫人就记住了。既然如此,爱演就演。

  当然我也确实觉得他有表演的可能性,因为他的现实生活太像行为艺术,让人觉得是名利想疯了。于是最后都有成为笑柄的痕迹。而这么一丁点儿痕迹说真的叫人觉得可悲

  但除此之外,无论他演的那些细节很多人觉得生理上多不舒服,我都不会出去想吐。因为大家不舒服都是因为用一个正常概念然后测量出了你的不正常。正常与否根本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

  另外,邱炯炯属于导演主观意识很强的一个人,所以难免作态。他最喜欢表现的现实仿佛只是后现代破碎消极脏乱差一面。其实还是以小丑的方式展现当代社会谱系。虽然他说自己在拍纪录片,不过其实我觉得纪录片作者任务可能就是把现实中可能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件明确地记录下来。因为纪录片中的现实是不能证明的。这也是樊其辉本人某种程度上不承认邱炯炯拍的是他的一个原因,其实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这种关系无可奈何。纪录片中的角色为单面人非常普遍,人是不可知的,无法还原因果关系。你觉得这个角色的因果是合理的,其实只是被合理。

  另外,其实电影有几个地方我看的挺难过,掉了几滴鳄鱼泪。因为我是觉得我们才是边缘,就是生活在一种真实的边缘,樊其辉是在真实的中央,可能也有表演的成分,但最后就还是被那漩涡给卷进去了。他的生存哲学就是在这个世界上赤裸裸的卖,最后是唯有金钱忘不了。他得到的那一点儿是觉得只配得到那一点儿。该他知道的生活都会让他知道。没有波折他看不上,有波折又觉得命贱。他无非都是相混,想不劳而获,想有一个容易一点儿的生活。他不隐晦这一点。这已经很贴近真实了。

  另外影片其实我也看不到什么感情展示,我隐约能感觉到他有那么几年是想通过卖这个方式找到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能被操灵魂那种。不过这个非常可笑。搞得最后竟剩被人白玩儿了。只是他自己最后也不可怜自己,就是觉得活该。

  其实樊其辉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自杀了,不久之前。抑郁症,其实就是想不开。我觉得这也不意外。因为影片中的樊其辉又敏感又聪明我觉得肯定会完蛋。聪明容易走入内心;敏感容易找到方法。但有些时候找到方法是不对的。得到的太容易就觉得没劲了。人就是一混沌最好,你如果凿一个眼儿的话肯定能开到极致,没问题,但是也就死了。所以最后一切基本无可挽回,需要去死,因为凸显所有事实和代价的最快方式就是死。。。于是他的生命过程反而倒成就了这个电影一个完整形式。

  其实现实世界总有人在做梦,但有些人梦的不好这倒是真的。

  反正影片我大约就是上面这么一个感受已经没办法再具体了。

  另外,当时一块儿的一个朋友看完电影说——反正什么也别说了,千言万语呀最后就汇成俩字——我操。

  《姑奶奶》观后感(七):有点糊涂地写

  活着还是很好的,如果能活着,为什么要死呢。只是,真的活不下去了罢了。

  你想得到什么的时候,你只能得到失望。人生就是恶心的,80%都是恶心的,见不得人的。我从小到大对未来的期望都没有改变,就是想要不劳而获,我想要的容易的生活,容易的生活,没办法具体了,就是容易的生活。我觉得我得来的一切都太不容易了。人生两公斤的大粪,看你早吃晚吃。宁可被几把操,害怕被穷操。人可以救急但救不了穷的,你不可能救的了他一生的命运。

  我看东西的时候会对一些印象特别深的点着重拿出来讲讲。比如看的时候发现弹幕很多人都在说姑奶奶把这个世界看透了,活得太明白了。最后他自杀了。比如他说他在念经念咒的时候,已经不祈求什么平静,因为现实中什么要还房贷了要怎么怎么样阿,这些东西你一样都没办法逃得掉,所以我不如拿念经的时候来铺垫后两天要做的事情,还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内心强大的人。

  有时候觉得太真实了,有时候觉得太悲观了。我真的做不到赤裸裸地活着。就好像一眼活到头了。

  诶,我也写不清楚了,反正,既然还能活,还有活着的理由,那就还是挣扎一下吧,真的挣扎不下去了,觉得已经没有理由存在下去了,就解脱吧。

  《姑奶奶》观后感(八):灵魂的塑像

  如果只看碧浪达夫人的样貌,其实你很难一眼就喜欢上这个诡异夸张黑暗的形象。

  影片从一开始就将碧浪达夫人在台上演出的画面和裁缝台下接受采访自述的画面交叉放置。随着时间的递进,交代出人物的出生,经历,人生观,世界观等等。

  他谈论金钱、权利、欲望、人性的阴暗面、内心的伤痛,也谈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他谈论作为一个生来就注定要被抛弃的生命的命运,一种被动的接受,无奈、无助、孤独、绝望,却还要生活下去,却必须生活下去,他谈论本应该温暖的亲情不过是现实利益的工具,他的幻灭、冷漠、疏离、都有出处。

  他也谈论对自我的探索、开发、理解和接纳,他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厌恶、嫌弃、嘲讽、虚无还是对贫穷无止尽的恐惧,他毫不避讳,如此坦诚。

  他还谈论自己特殊的职业生涯,跟不同的客人不同的相处经历,有些让自己的伤口更深,让自己感到更卑贱更渺小,却也有获得理解和尊重的少数片刻,那些片刻成为了他生命中最浪漫温情的部分,生活的残酷以及人性中残留的温存,被他娓娓道来,也是平和的。在希望和绝望之前徘徊,本质上是悲观主义者,却在黑暗之中追寻让自己能活下去的生命之光。

  于是慢慢的,你觉得他的歌声也变得更动听,而这每字每句的演绎之所以能精准动人,也都源于他对生活最真切的体会。

  有人评论说是这部影片的角色成就了整部影片,我并不能同意这个观点。首先是导演选择了这个角色,并且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塑造这个形象:

  1、通过语言去塑造:人物的语言或直白,或多比喻,有时候直接暴力,有时候活泼生动,有时候挑衅激烈,有时候又从容冷静。对于这些特质的捕捉和筛选是需要功力的,如何让一个碎碎念的角色不枯燥不无聊,有起伏,有张力,看似黑白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2、通过人物的表情变化去塑造:记录人物的面部状态,有酸楚,有冷漠,有癫狂,有无谓,也有无奈。每一处细节变化,如何让其更有感染力?

  3、通过音乐去塑造:人物唱的各式各样的曲子也一定是有选择的,他唱物欲横流,现实利益,也唱男欢女爱,你恨我怨,唱对生活的绝望,也唱对爱情的渴望……这些主题如何相互穿插,相互呼应,相互影响,看似平凡琐碎,实则精致考究。

  因为以上这些部分的精雕细琢最终才糅合成了一尊立体的灵魂的塑像。看似浑然天成,背后也是用心颇多,因而我们才能从这尊塑像中看到社会异类边缘人的生活状态,能看到生活在这一部分人身上烙下的深深伤痛,能将他的感受体会得深刻。同时,因为观看他人的苦难,就像观看耶稣的受难一般,也能让我们自身的灵魂得到救赎和净化。

  《姑奶奶》观后感(九):做人何必假惺惺

  “裁缝说:碧浪达就是最大的牌。”

  碧浪达,在《柔软》里异装的、唱歌的、做裁缝的、同性恋的碧浪达,原来就是您,姑奶奶。

  “我站在台上……

  我是替在座的各位站在台上!”

  在台上唱白光、唱龚秋霞、唱蔡琴;在台上调侃观众,调侃爱您的与恨您的;在台上谈论灵魂与绝望、妓女与菩萨;在台上,流着“三英寸长一英寸宽”的黑色眼泪。

  “爱情就是臭狗屎,有许多人有幸踩上了。”

  “人生就是两公斤大粪,就是早吃晚吃的事儿。”

  在台下,嬉笑着谈起旱点与水点;谈起想自杀的妈妈与年三十喊自己回家吃饭的爸爸;谈起十七八岁时南下卖淫想当“红姑”;谈起整个人只剩一个屁眼挨操的高潮和然后得了的梅毒;谈起年轻时爱情就是要死要活得爱着一个人但其实心里更想要那个电熨斗;谈起作家那又大又肉的几把和骑自行车送来的五块钱;谈起了那瓶北冰洋汽水。

  原来真有一个您。

  看这样一部电影,看您的表演听您的话———

  “这才是真正的嫖,操灵魂。”

  《姑奶奶》观后感(十):他和我

  与众不同的人,不为别人而活的人,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皮囊的人,一个本不愿来到世上的人。 我们很像,只是他在有些方面做到了极端,而我没有。我带着一些很厚重的较为传统的思维。很多东西我们不一的样,比如父母,比如身体,对生命,对金钱,可能我也爱金钱和色情,但是我的内心还有别的东西,对传统成名的向往,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意识,对父母的礼仪,想留名青史的愿望,约束我成为完全的本我的力量太多,于是改变,跳跃,寻找一个超我。

  最爱他唱戏,这也让我更坚定自己想做什么。

  里面有句话说你对你爱的那个人爱的要死要活的,可是心里更想要的是那个电熨斗。多么酸楚。

  也许是理想把人想糊涂了,他才现实了起来。

  虽然变了,到他还是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