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经典观后感10篇
《无尽》是一部由Marie Opron / David Martin / Leo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尽》观后感(一):既然是悲剧,活着又何妨
精密的机械设计和不断重复的动作,这一切在我一开始看来几乎是有趣的。不管是开始两个人历尽艰辛后的难舍难分,还是后来人为了一只玩具兔子的锲而不舍,抑或是下一个人想得到一时闲暇而不断劳神,或者是后来在两个容器之间不断纠结焦头烂额,再到后面为了向上爬和爬进门而苦做无用功的人,在机器的牵引下都显得十分搞笑。没等你笑够的时候镜头拉远,看到庞大的机器不断地运转,各个角落都有这样挣扎在重复而精确的生活的人,音乐一下变得欢快,而你唇边的笑意一下子就变得尴尬了起来,仿佛在嘲弄自己一般。生活也不见得是这一番模样,而你也许也不是这样滑稽和荒诞的生活着,可是生活被这样表现出来的时候,你还是感到了胆寒,生活真的就不是这样的?日日重复毫无意义?这样的疑惑就够了,足够摧毁对生活的热情了。
唯苍蝇自由无碍地飞过对人的重重束缚,直奔光明的灯泡而去。而灯泡也只是灯泡而已,忍不住飞近,然后被烫的屁股冒烟地飞跑;再忍不住飞近,再被烫的飞跑……与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影评说死难道才是唯一解脱的途径?恩,死只是简短的中场休息而已。
消极一些的话可以说:生活就像一场强奸,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
积极一些呢,可以说:人生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样,意义在于命运属于自己。(加缪老先生让一切美好了起来)
看完了继续投奔着奔流向前不复还的生活,才是正理。
《无尽》观后感(二):值得玩味的好动画
这是一部值得看你去看第二遍第三部的小电影小动画
虽说短小 却无比精悍
比许多长电影大电影所表达的东西还要多还要深刻
每一个很小的片段 都值得你细细去地去思考去推敲
最后的场景画面更会使你有不一样的感悟
每个小人其实都是我们的缩影
或多或少 都能在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他们有欲望
他们很努力 很坚持
可是 到头来 仍然一场空
又回到原点 回到起点
做着同样的无用功
甚至 更为用心 更为用力
但得到的却是相同的结局
一而再 再而三
仍然用着相同的方法 同样的思维
却始终想不出办法
或者懒得去思索其他的方法
又或者说也只能是如此!!!
很努力 却也很无奈很无力
环境和条件要素
他们无法去改变
结局 先前并未在意
看到他人的影评
遍又再又去看了遍
多少还是有些震撼和感悟的
一个灯泡
多少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但细细想来 又确实是这样
《无尽》观后感(三):巧思~~
最后那苍蝇帮我整理了思路……
看似没有联系的几个小人儿兢兢业业……
原来放大了视野就为了点个破灯泡儿啊……
每个小片段都值得慢慢体会慢慢分析……
很有意思……
我个人的收获就是意识到眼界的重要性……
要是局限了,就只知道那么点儿事儿……
把眼界放宽,才明白这到底是忙什么呢……
还有一事儿
我发现大多数人的影评全是负面的
什么反应了社会的荒谬
什么揭示了人生的机械
在我看来这就是个精妙的小品
有些人非得装深奥还分析得挺是那么回事儿
你以为哪国人过的都是中国人的日子哪
你以为哪国人都跟中国语文课似的读篇屁文还剖析中心思想哪
我觉得国人思想特别怪
觉得每件事儿都有内涵
其实呢
有些事儿就是明摆着的
别老抠什么内涵什么映射什么寓意
活轻松点儿吧
《无尽》观后感(四):你愿意做一个无穷尽的小人儿吗
Accro是一个三分钟的法国黑白动画短片,描绘了一个反复做着机械动作的人物,每循环一个周期,主人公就要再重复做一遍那个动作,到头来一无所获,想要的结果最终总是不能得到。Accro是一个法语词,在词典中是“上瘾”的意思,这里人们把它翻译成“无尽”,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动画里的内容。
平时会偶尔看一下动画短片,但都没有让我很明显的感觉到什么,而在看完这个罗列着各种各样的机械部件,让主人公一直做无用功的短片后,居然让我烦躁异常,窗外的阳光显得比平时都亮,俯视着地球上的花花草草、老人小孩,照得我心里面碗大的疤。
单位里一直低头看着文件的职员,工厂里忙碌赶工作量的工人,学校一直忙着看paper做实验忙着发论文的老师和学生,包括我自己,偶有的闲暇全都用来打盘游戏或者睡个懒觉,没有多少人能想想自己内心最深的地方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好像也没想过,因为我想的太多了,总是变,搞得自己也不明白最想要的是什么了,可有一点我知道,追求物质的过程和极丰富的物质条件都给不了人们太多快乐。
前几天在六维空间下载了高晓松全集的“晓说”,昨天在实验室一边刷着微博,一边看他讲那那期关于印度的视频。了解到,印度是一个不尚武、全国多半人吃素、信教的国家,生活节奏很慢,笑容到处洋溢在人们的脸上。高晓松在那里逛一个很大的市场,全是小商贩摆摊,当佛堂音乐响起,几万个小商贩全部跪在地上祈祷,傻愣愣地站着的都是外国游客,这让他大为感动。高晓松说他从印度飞回上海的时候,旁边坐着一对英国老夫妇,询问上海和孟买哪个更发达,他说,上海是比伦敦巴黎更发达的城市,可是在上海很少能看到人们的笑容。
也许这个动画所要讲的并不是按我这个思路理解下去的故事,它可能要讲人们应该换个思维去做事等等这些角度,可我并不想那样理解,那个思路想下去就又变得功利了。我依然按着这个角度去写写我的感悟。
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这时的人们最关心的又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大家找工作都向着工资最高待遇最好的地方去,自己的爱好云云这些东西完全未曾考虑过。可能这不能怪大家,因为在还没能全体脱离贫困许多人买不起房子的国家里,自懂事起,往骨子里灌输的思想就是长大多多挣钱,有钱是最风光最体面的事,是其他一切都比不来的,于是我们从小就被逼着好好学习,大学选专业都是家长按照当下工作的工资待遇水平帮着孩子选好挑好,前途最好的专业永远是分数最高的,但,你快乐吗。
我不是批评国家的贫穷,普世价值的功利,只是说一下这个不正常的现象。其实身边还有许多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就是按照自己的思维生活,无论富裕与否,最起码是快乐的,但往往这些人被更多的人称作“异类”“奇葩”,又是这些没用的标签,生生的把本不应臧否的生活态度分出个三六九等。《乌合之众》里讲的就是大群人的失去理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语词的匮乏让我不能更深入地展开,其实我想到了很多,可是如果一味空谈下去也就没有多少趣味,文气已尽,当止则止。最后我想告诉自己,也想告诉亲爱的朋友们,一定要遵循内心深处的选择。既然想去看看这个世界,那就去看看吧。
《无尽》观后感(五):无限放大维度本无意义
片子部分有关视角问题。从小的角度来看,小人们勤勤恳恳,可以算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说是能做的事。我们居高临下一泻千里,自认为看破整个系统,对小人有不屑亦有叹息。殊不知比我们更高明的观察者大有人在,我们所认为的那无用的灯泡很有可能在某个更大的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我们这些观察者反而有可能成了愚蠢的人类。我们可以继续放大维度,也可以在此止步,当然这会通向不同的路。
其实对每个小人来说活得亦挺充实快乐的,这种可以无限接近却无法触摸的感觉其实很棒。既然自己感到快乐了,又何必在乎那么多。
我可没说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生活态度自然因人而异,我只要自得其乐也就可以了。
《无尽》观后感(六):活下去,在荒诞的沙漠里幸福地活下去,幸福地歌唱。
Accro里头的小人们不断地忙碌着,一直重复着别人眼中的无用功。在旁人看来,是不是觉得他们特可悲?一辈子都在重复着机械的动作,而且不管他们坚持多久,也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者“水滴石穿”,他们所做的努力到最后并不能得到等同的回报,这是不是让那些坚信“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人顿时信仰崩塌了?
他们和西西弗斯一样,日复一日地把自己的全部努力奉献在生命的无意义之上,永无休止。可是西西弗斯是因为冒犯了神祗,所以领受到了相应的惩罚,那我们人们呢?我们是犯了怎样的罪过,所以也要用我们这一生去实践这个惩罚呢?
我们的一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我们长大,我们学习,我们工作,我们老去。起点与终点始终一致,尽管沿路风景不一样。就如同Accro里头的小人一样,每个人分配着不同的工作。
有的人想得到那只玩偶,不断旋转着向上,好不容易抱紧那只玩偶,下一个瞬间却又重新掉了下去。他永远也得不到它,然而希望总在前头。
有的人想安逸地休息,然而当他一躺下,机器便开始运动,下一个空缺又让他掉进去,他只能把拿后面的来填补前面的。他并不能一劳永逸,然而起码运动过后他仍有那么一刻舒适的休息。
有的人拔了这个活塞去堵住一个出水口,却因为线太短,另一个出水口的活塞必定掉下,为了不让水填满,他必须一直重复堵这个口然后堵那个口。
有的人一次又一次奔跑想穿过眼前的门,却不知道他的向前却使门向他关上。
钱钟书说:目光放远,万事皆悲。当镜头放大,那些小人们的努力不过只是为了让一个灯泡发亮,尽管那只是一个唯有苍蝇在乎的灯泡。
我曾在《黑天鹅》这本书看到:现代世界是极端斯坦,被不经常发生及非常不经常发生事件左右。它会在无数白天鹅之后抛出一只黑天鹅。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每日重复繁琐的小事,最后却往往受黑天鹅事件所控制,是不是有些嘲讽?而人类的无意义重复是不是让人很困扰?这样的生活究竟是否值得经历?
在我对人生意义充满疑惑的时候,却发现《西西弗斯的神话》的作者加缪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正如德尔图良在《论基督的肉身》里所说的:“正因为不可信,才信仰,正因为不可能,才确信——之所以信仰,因为它荒谬。”之所以信仰,是因为荒谬;正因为身处荒谬,才感到幸福。
加缪认为,有希望,就会有喜悦和痛苦;而有洞察力,就可以把喜悦和痛苦变为同一个东西。有了这种洞察力,人就可以在奋斗的过程中发现幸福,而不把希望寄托于无法把握的终点。失去希望,决非绝望,西西弗斯的幸福是在过程中,在与大石同处的时候,而不在顶峰大石停留的时候。“幸福和荒诞是同一块大地的两个儿子。”“征服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可以设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最后引用飞衣昂帆的话:在机械的人生中找到自己存活的意义,就是我们这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无尽》观后感(七):Endless loops
The animated short film summarizes human beings are always trapped in relationship, childhood, leisure, falsehood, pressure, promotion. They are full of our life from birth to death. Nobody can escape from these endless loops. Of course, it's suitable for the subject with two simple colours, black and white. Life is a huge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so people has to be a little part of it.
《无尽》观后感(八):万物尽然的只有改变
万物都不尽然。
一群小人被束缚为的只是点亮一个灯泡。可如若一个环节出了变,这个小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变故?
试想一下:
线圈吊着的人可能会挣断绳索,
导致骑车的人掉下车子,
从而使抓小熊的人扯断挂着兔子的绳索,
躺着的人因而从履带上掉下,
水槽被砸破,因为漏水而使其中的人得救,
爬梯子的人下面的锤子又会因此脱落掉下,
束缚追门人的绳索因此而被切断。
而这只是万种变化中的一种。
万物尽然的只有改变。
一味的坚持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到死也没成功。但起码希望在,坚持就会被人们所理解。
也许你的坚持不为大家理解,人们总是嘲笑你为了点亮一个灯泡而活,但你却可以大声的告诉他们,那是因为他们还没能坚持的看到你坚持了多久。坚持够了,也就理解了。从而被感染了。看似你的坚持是不变的但他却改变了一些物,一些人,一些事 。
《无尽》观后感(九):曾经沧海难为水
程小姐 在没有看到结尾以前一直以为它只不过是现代版的Sisyphus,没想到最后点亮了一个灯泡!突然觉得果然法国人都是懂浪漫的~不过兴许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小人儿们在精密设计的环境中的机械循环,在拼死拼活地做无用功。程小姐觉得这是现实的一面但又不全是。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使机械显得浪漫的,是它在什么地方点亮着一盏灯。会觉得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既可悲又可怜的人,大抵从来不曾见过绿洲中盛开的玫瑰和黑夜里的一豆光亮。
李先生 啊这是一个关于机械原理的片子 这里的每一个部分都是这样往复的 那是因为每一块都是闭合的运动链 而这些运动链串起来 是更大的链子 从简单的物理运动到人生活轨迹的重复 到整个社会 历史 星系 造物是如此精巧 赋予这个世界以规律 如何设计它 改造它 大学机械设计的老师也是我班主任如是说 “我们虽然是学机械的 但我们不能是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