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圣诞节》的观后感10篇
《同志圣诞节》是一部由罗伯·威廉姆斯执导,Keith Jordan / Adamo Ruggiero / Hallee Hirsh主演的一部喜剧 / 同性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志圣诞节》观后感(一):Love thing
被人伤过,伤过一些人。
慢慢的,不再相信曾经试图去相信的天长地久,不再去幻想有谁会在苦难的时候与自己共同度过。
不再去告诉对方要彼此付出才能一路同行,也不再去希望对方,告诉我你的真心。
当他们悄悄的在靠枕下牵手,何尝不是我心中那抹温暖的光,不管暗自还是公然,在乎的,只是两个人,握着彼此的手。
我不会知道影片落幕后的故事,不会知道是不是每段感情都有分离的一天。
他的美,只在于我是个过客。
感情中的自己太过拘谨,想让对方开心,却总是不知道如何是分寸。
最后连心,也失去了。
之所以美好,是因为那痛,早已结痂,隐隐拂过,小伤口而已吧。
当初的人儿,妄想找有共同兴趣,抱着能听见对方心跳,不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彼此傻笑的感情。
不知,是我做的不够。
还是这个时代,诱惑太多,失去了,下一站,对方又有了新的乘客。
我却坐过了站,兀自发呆,不知何去何从。
我要的安宁,如果,如果。
如果有人不会离开我。
我会快乐吗。
谁用他的光,化去我的悲伤。
让我知道,黑夜中行走,我的目的。
《同志圣诞节》观后感(二):Remeber to love,to smile,to shine bright
这是一部温暖的童话,就像《同志亦凡人》中文站写的那篇影评一样,是两个小精灵破解了女巫的诅咒幸福的在一起的故事。
隐约的记得第一次看是高中时候,那是个阴郁满天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家,没有开灯,在昏暗的卧室里裹着被子抱着电脑,安静的看着两个美好如精灵的大男孩彼此相爱。记得那一天我仿佛忘记了高考的压力,忘记了每天的压抑,忘记了我自己,心随着他们而起伏。
有人说,这不是个好故事。也许的确是这样吧,它太过简单和纯粹,带给我们不过是最渴望实现却不能的一个梦——被祝福的爱情。曾经以为自己足够坚强和乐观,以为自己不在乎,不在乎这世界的眼光。可是随着慢慢长大发现,自己原来那么的需要理解、需要支持、需要认可。世界给我们的压力,我想和我一样的人们都有体会。那感觉就好像有一千一万个声音对你说不,一千一万个尖锐的眼光向你投射。正因现实如此,所以我偏爱这部不算大众的电影,不为别的,只为了,心里一点的温暖。
其实,与其带着坚强的面具摆出无所谓的样子来抵挡这世界的伤害,倒不如平静的接受它,我想,大部分时候,一个人的声音总是会湮没在人海中,任凭你呐喊、挣扎。
我想生命应该像一块巨石,伫立在天地之间,任凭风雨,不为所动。坚持自己所相信的,做自己想成为的人,看着蝇营狗苟形形色色的人从身边走过。并且永远期待着,幸福。
善良的人,美好的爱情值得被祝福。“这个星球上的人可以穷尽一切去形容这份爱,但时间流逝,你会发现它们都不准确。因为,没有什么能比爱本身更能形容它了。”
我想对也许会出现在我生命里的那个人说,无论我们能否相遇,我都一直爱着你,为你祝福。Remeber to love,to smile,to shine bright.
God loves you for always.
《同志圣诞节》观后感(三):难以启齿
很多话是很难启齿的,因为说出来就意味着要失去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本是想要通过说出来所拥有的,这样我们就变得犹豫。就好像对一个人表白,本来是想通过表白获得对方的回应,最好是肯定的回应,可是如果说出口,对方和自己变得尴尬至极,连朋友都做不成,这样还不如不说,心里后悔和懊恼全都涌了上来。
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即使结果不如自己所料,可是不说出来的后悔,可能是更大的压抑。可能会有人说不说出来的风险是0,可是说出来才有成功的机会。如果我们只求自保,这样便默默无闻,也好,落得个孤家寡人,成就了一辈子的荒唐事。但是说出这一句话要多大的勇气。因为一旦说出口,改变的可能太多太多。这样的风险由真的冒不得。倒不如老老实实呆在温柔乡,哪怕一辈子孤寂下去。
说出爱你不容易,更不要说说出自己的取向。当然对于普通的人来说无所谓,以为本身不需要说,大家都按照常例处理。只是如果喜欢的恰巧是同性,就变的尴尬了。即使是在美国这样开放的国家,仍然有家庭、社会的压力。这些压力让人难以启齿,只能憋在心里。
有些人很有魄力,可以不顾和家人撕破脸,不顾一起的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可是大多数人还是在意家庭,在意别人看法的,这时候说还是不说,当然不说显得更为明智一些。但是勇敢的人敢于面对,所谓的明智不过是一辈子的逃避罢了。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及时难以启齿,不如勇于面对。一切如此。
《同志圣诞节》观后感(四):同志圣诞节
最近追BL的余热未散,什么断背暹罗,都是腐女我的菜啊。得知有部结局还算可以的同性恋电影,马了趁热看。
相对于美国如此开放的大背景,这部电影算是比较纯洁的,期待的床戏压根没有,连吻戏都是结束时勉强来了一发,腐女心碎成饺子馅了。咳咳,曾几何时我还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三观不能更正,如今早已不知节操是何物。真是一入腐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
很喜欢这种电影的色彩,圣诞节到来之际的灯红酒绿,暖心的画面。曲奇饼干神马的真有点不人道了,造型独特不说,根本就是色香味俱全啊(目测),大晚上的诱惑我这个吃货情何以堪,只好咽几口口水抚慰我受伤的小心灵。
大概情节就是Olaf回家过圣诞节,他的室友兼基友Nathan原本回家的计划泡了汤,想要给男友惊喜的他冷不防地出现在了Olaf家门口。然后,Olaf一直在纠结该在什么适当的时机供出他和Nathan的关系,一方面他想证明对基友的爱,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失去父母的爱。经历短暂的离合,他终于对父母坦诚相待,获得了父母的理解。
Olaf的父母恐怕是只有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人物吧,搞了半天是一出闹剧,知道儿子出柜的父母非但没有恼羞成怒,相反用一个几年前的赌约化解了大家的尴尬。原来她和老爸在儿子只有二年级的时候就打了赌,赌他会不会成为gay,摊上这样的爹妈真是三生有幸啊,理解万岁。不过现实生活中,就算民主如美国厮,同性恋还是得不到很多家庭认可的,面对重重阻力,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里面有几幕还是很温情的。Nathan掏出一份礼物送给Olaf,随即又掏出一份礼物让Olaf送给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搞笑的送礼方式,这孩子真缺爱了。Olaf的母亲性格开朗随和,不加掩饰的笑声总是飘荡在客厅上空,这样的人往往是最最善良的,就跟奶奶一样。还有gay的着装打扮也是很讲究的,貌似紧身衣,一边耳钉才是王道。话说回来,这两只货还算养眼,不过一开始判断错了攻受属性。那Nathan有谢耳朵即视感,另一个则有点像《断背山》里的Jack。
偶尔用一部浪漫轻喜剧来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真是一种极棒的选择呢!
《同志圣诞节》观后感(五):一个圣诞童话故事
这片讲到底就是一个童话故事,是个喜剧小品,在圣诞节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看看真不错,梦幻、温馨、甜蜜,但这真的就是个梦境,除非你真的相信世上有这样奇异的父母。
整个片子都很轻松,淡淡的,没有特别沉重的情节,笑点也挺多,典型的理想主义喜剧,场景设置和演员表演都很自然和谐。
还是一个出柜的老问题,只不过这片弄得这事儿太理想太简单了。看这片觉得主要突出的还是家庭的温暖,出柜的问题贯穿始终是为了衬托家庭亲情的包容和理解。
不过我后来仔细想了想,其实片中有交待母亲在Olaf高二时听Abby的一句话就与他父亲打赌Olaf是gay,不过这真的是实情吗,也许只是深爱着孩子的父母编织的又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只为了孩子能丢掉包袱好好幸福,谁说他们自己一定没有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思想斗争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