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让悲伤跨越》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爱,让悲伤跨越》经典影评10篇

2022-05-17 02:10: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让悲伤跨越》经典影评10篇

  《爱,让悲伤跨越》是一部由潘妮拉·奥古斯特执导,劳米·拉佩斯 / 奥拉·拉佩斯 / 欧提·马纳帕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让悲伤跨越》影评(一):《猪圈》:沼泽永远存在

  (芷宁写于2011年12月6日)

  有个靠谱的姐姐曾感叹过,多少人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此话不假,或许正因为这种情况太过普遍,所以探讨家庭伤痕和童年阴影的影片剧集层出不群,它们有的涉及道德伦理,显得很重口味,有的则请出弗洛伊德,搞得很追根溯源,有的则从罪案入手,层层分析,有的则选择云山雾罩式的表现手法,仿佛其目的只是为了让人晕。

  北欧影片《猪圈(Svinalauml;ngorna)》虽然也是揭经年伤疤的,但它有独特之处,口味相对清淡,也没有高深的分析探讨,只是以正叙插叙交替进行的方式,将一段掺杂着暴力和血泪的家庭往事呈现,但其中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伤害也是难以估量的,至少足以抹杀孩子的童年时光,何况还抹杀了一条生命。

  影片的另一个译名《爱,让悲伤跨越》让人不太感冒,似乎这是从其英文片名《Beyond》演绎来的,而童年阴影可不是仅仅用悲伤一词就能替代的,也不是仅仅靠“爱”就能跨越的。在个人看来,不堪的童年就像泥泞的沼泽地带,貌似《猪圈》这片名相对适合,片中蕾娜少时的家里总是乱作一团,仿佛“猪圈”,母亲艾丽还曾敏感而愤怒地认为房东把他们一家当猪。

  人的创伤不会那么容易消失,它只会潜伏,只会暂缓,等到合适的时机,它便会跳出来不遗余力地撕咬旧伤口。故而一通来自医院通知母亲病危消息的电话,就能在瞬间毁了成年蕾娜的幸福感,就像一个友人曾说过的:“你的善良抵不过你的阴影”,痛苦的回忆犹如苏醒的怪兽一样无情地袭击着蕾娜,年少时生活的拮据艰辛、父母的酗酒厮打、懂事女孩肩头的担子、弟弟的自闭和最后惨死……这些蕾娜一直隐瞒着的事,一旦被唤起记忆便不可收拾,于是,丈夫和女儿们眼中的蕾娜变了,她甚至对一直疼爱有加的女儿们动了粗……

  影片的色彩十分冷寂,雨夜的戏更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在此基调下响起的配乐有一种冷漠的激情,还很有叙事感,仿佛在向观众诉说往事,又仿佛在引领人们去探知蕾娜的症结,在这样的氛围下,蕾娜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有了依托,她的悲痛也显得彻骨至寒。劳米·拉佩斯诠释出了蕾娜的苦痛、忍耐和爆发,眼神的或呆滞或闪动、面部肌肉的微小变化,无不体现出那伤痕的深度和忍耐的痛苦,于是,最后的爆发来得应情应景又酣畅淋漓。另外,虽然只是在插叙中闪现着往事片段,但韦勒·维坦恩和欧提·马纳帕饰演的父母太精彩,让每一个爱恨纠葛都那么简明扼要又细腻生动,将那因被现实压倒而产生的逃避和颓靡都诠释得无以复加。

  无疑蕾娜是坚强的,而她对母亲的情感是复杂的,其中的怨愤是明显的,当年醉酒的父亲用皮带抽蕾娜时,母亲知道女儿的无辜,却也只是无奈地坐在一边,而母亲将弟弟交给社保机构的做法,让蕾娜始终无法原谅她。但是蕾娜还是爱母亲的,因为母亲的故事和鼓励,她开始学习游泳,做钟点工的母亲在言谈间给蕾娜灌输了自尊的概念,只是这份爱被疼痛折磨着,也藏得太深,直到得知母亲离去的消息,蕾娜才嚎啕大哭,后悔没在最后一刻陪在母亲身边。

  影片改编自瑞典籍芬兰裔女作家Susanna Alakoski的同名小说,据说原著有探讨芬兰移民的失根性,而电影似乎只选择了小说中最能表现失和家庭通性的部分,即家庭对孩子影响,而关于芬兰移民的那部分,只借父亲之口对女儿说过诸如“伟大的基因”、“赫尔辛基精神”这样的话。另外,通过对邻居一家生活的片段再现,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家庭不幸的普遍性。中肯地说,该片在叙事上不算丰盈娴熟,但作为佩尼拉·奥盖斯特的导演处女作,这样的成色显然是合格的。

  《爱,让悲伤跨越》影评(二):并无跨越

  并无跨越

  [爱,让悲伤跨越]Svinalangorna

  导演:佩尼拉·奥古斯特

  主演:劳米·拉佩斯/奥拉·拉帕塞/欧提·马纳帕

  类型:剧情

  出品:瑞典Nordisk Film

  □点评:西帕克

  片长:95分钟

  ★★★

  [爱,让悲伤跨越],在201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中,靠着昏暗的色调,和严肃探讨社会问题的初衷,获得了影评人周奖的肯定。确实,作为佩尼拉·奥古斯特的导演处女作,其真诚值得肯定。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细节和深度的严重缺失,让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也难以深入。由于本片改编自知名小说的背景,佩尼拉本该已有不错的蓝本。但由于小说文字的细腻与复杂,越好的小说往往越难以再现。从[芬妮与亚历山大]与[善意的背叛]中走出的演员佩尼拉,似乎既没有学到前辈伯格曼的内心矜持,也没能习得前夫比利·奥古斯特的肆意。最终在小说强大的气场下迷失自我。

  影片最大的问题,便是将原著小说中的跨种族悲剧,缩减为暴行展示。原著作为作者阿拉库斯基的半自传,是北欧移民文学的代表。作者借用孩子的眼睛,描写了芬兰移民瑞典的先辈,在悲伤与贫困中迷失本源,相继堕落。但同样的情感,对于土生土长的斯德哥尔摩人佩尼拉·奥古斯特来说,却十分遥远,导致其对原著精髓的理解也有所偏差。我们看到了暴力的现象,却无法读出一切不和谐的根源。片中用大段笔触,描写了家庭中无处不在的暴力,将本该有戏的父亲,塑造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恶棍。幼时的莱纳,一直重复着,简单的瑞典语单词,纠正父亲语法上的错误,这样用文字符号展示人物内心民族认同的手法,是对小说的最低级照搬。本该作为人物内心最重要动机的移民问题,却被表现的过于浅薄。

  另外,佩尼拉·奥古斯特对于家庭和民族的观点也十分单薄,在她善恶二元对立的世界观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无法立起来。连劳米·拉佩斯一脸对过往的愤怒,也更像是对其[龙纹身的女孩]中朋克愤青形象的延续。她对母亲只是一味憎恨,似乎和母亲断绝关系,就是融入瑞典社会的唯一途径。这样常人难以理解的心理转换,虽强调了戏剧张力,但没有原著细腻的心理刻画作为承载,最终还是给人突兀之感。由芬兰戏骨欧提·马纳帕所扮演的母亲,是本片唯一丰满的角色,这个周旋在父亲和女儿之间,并不那么慈爱,却饱含母性的角色,显然融入了佩尼拉·奥古斯特自己作为母亲的真实体验。如果这样灵肉丰满的人物再多一点,本片的移情效果也会加强许多。

  事实上,作为《玩偶之家》的故乡,北欧人对于家庭苦难剧,有着非同一般的认同感。从伯格曼到扬·特洛尔都是其中高手。佩尼拉·奥古斯特虽然继承了这一传统,但却并无自己的生发。只有姐姐为了不让弟弟听到父母争吵,而将其按入水中那场,最令人印象深刻。但全片过于缓慢的节奏,让少数几个亮点,都有些淹没其中。最终,母亲的死亡,并没有任何片名所暗示的“跨越”意味,更像是压抑了90分钟悲伤情绪的集体爆发。宣泄之后,并无回味。

  其实,想要增加电影的维度,佩尼拉本有无数方式跨越选择,而不是简单的只谈表现。移民话题有太多可说之处,她大可以像去年[更好的世界]一样,把民族认同放到更显眼的位置。或者学学瑞典本土的[永恒时刻],其中虽然暴力,但却不失责任和爱意的父亲,正是本片所缺失的。

  高潮时刻:结尾处母子迟来的和解。

  精彩台词:对不起,妈妈。

  适宜人群:定力较高者

  (原载于《看电影》审片室栏目)

  《爱,让悲伤跨越》影评(三):《爱,让悲伤跨越》

  此类伤痕探索型的影片其实挺多的,这可能和弗洛伊德理论影响西方有关,不过这部影片还是能找到不少独特的地方。

  她挺“清新”,里面基本没有特别耸人听闻的经历,其实是在任何社会、家庭、文化下都常有发生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导演却拍得像一部悬疑片,层层剥开,虽承认在适应了乱伦、虐待、弑父、弑母等等重口味家庭问题后,最终得到的是一个如此稀松平常的故事,有过一丝的失望。但这种失望很快就被影片最终的另一种爆发替代。

  不得不说,韦勒·维坦恩 Ville Virtanen和欧提·马纳帕 Outi Mäenpää这两位芬兰知名演员将父母演得过于刻骨铭心了。

  《爱,让悲伤跨越》影评(四):电影介绍

  ◎译  名 猪圈/爱,让悲伤跨越(台)

  ◎片  名 Svinalangorna

  ◎年  代 2010

  ◎国  家 瑞典/芬兰

  ◎类  别 剧情

  ◎语  言 瑞典语

  ◎IMDB评分 7.2/10 (348 votes)

  ◎片  长 96 Mins

  ◎导  演 佩尼拉·奥盖斯特 Pernilla August

  ◎主  演 劳米·拉佩斯 Noomi Rapace ....Leena

  塔西拉·布莱德 Tehilla Blad ....Leena - as child

  韦勒·维坦恩 Ville Virtanen ....Kimmo

  欧提·马纳帕 Outi M?enp?? ....Aili

  Ola Norell ....Johan

  Alpha Blad ....Marja

  Junior Blad ....Sakari

  Rasmus Troedsson ....Sten H?rd

  elma Cuba ....Flisan

  Minna Haapkyl? ....Helmi

  H?kan Bengtsson ....Veikko

  Julia ?hrstr?m-J?nsson ....Riita

  Lotten Roos ....Inga-Lill

  imon J. Berger ....Bengt Brink

  Kerstin Andersson ....Margareta Persson

  j?rn Johansson ....Niklas Lindberg

  Anette Lindb?ck ....Britta

  Eva J?ringe ....Ann-Christine

  Anders Beckman ....Police

  ◎简  介 

  孩子必须有大人照顾,游戏规由大人来订。小孩没有选择。

  但是当大人以酒精麻痹自己,逃避当父母的责任时,一个十岁大的女孩,如何扛起照顾家人的精神重担?

  这是小女孩Leena的成长故事,也是一则瑞典移民的辛酸奋斗过程。

  圣诞前夕,沉醉在家庭幸福中的列娜,突然接到医院告知母亲病重,令列娜的行为开始越来越怪异;而这一切都跟她的过去:那个来自芬兰移民的家庭,酗酒成性的父亲,与脆弱的弟弟有关。

  影片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性在充斥着酒精和辱骂的千疮百孔的家庭中成长的故事。

  幕后制作

  影片改编自芬兰裔作家Susanna Alakoski的同名小说,她的初试啼声之作一出版普获好评,并获2006年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Augustpriset)殊荣。该书带着半自传体小说,描述六、七零年代落脚瑞典南部Ystad的芬兰劳动阶级移民家庭,由长女Leena的观点来看经济拮据的父母如何在新环境中为生活打拚,时而在生命无情的激流里挣扎,时而向命运低头,靠着酒瓶寻求短暂的恍惚慰藉。有人将它归类为失根移民文学,也有瑞典书评将它视为瑞典劳动阶级文学,芬兰书评则视它为新一代芬兰文学,探索的同样是芬兰文学中常见的童年、贫穷和酗酒等主题。2010年该书由女演员佩尼拉·奥盖斯特搬上银幕,本片是她的导演处女作,18年前她因为出演伯格曼的《芬尼与亚历山大》而成名。影片从小女孩的角度叙述故事,不带有任何的道德评判,“龙纹身”女郎劳米·拉佩斯的演技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花絮

  ·2010 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大奖

  ·2010 巴西圣保罗影展评审团特别奖、最佳女主角

  ·2011 瑞典奥斯卡最佳导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