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龙哥》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龙哥》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07 03: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龙哥》经典观后感10篇

  《龙哥》是一部由周浩执导,阿龙 / 阿俊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龙哥》观后感(一):十分之八

  周浩导演在一次偶然间看到关于烂尾楼里住着许多吸毒者的新闻报道,于是开始接触这样的人群。后来,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名叫阿龙的又入室行窃又吸毒贩毒的男人身上。至于,偷窃、吸毒、贩毒,这三者的前后顺序,可排列组合一下,有6种可能。片中没有交代

  将事实一一呈现,这是讲故事最高明的手段。而这种形态导致了纪录片总是别有深意拍摄者周浩自己也成了纪录片的一部分。我很想问他,拍摄过程中,或者说,在与阿龙的接触与相处中,他最大的感触是什么。通过他对其他提问者的回答,也许可以提炼出答案。这也是该片的主题之一,否则英文名不会叫做Using。

  虽然片中的人物边缘化的、灰暗的,但是由于鲜活真实赋予了他们立体感和存在感。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哲学,“谁都不是傻子”。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暴露的并不只有阿龙他们,更多的是暴露了导演自身。他说想拍纪录片的有十个人,而最后去拍的人只有两个,而最后把片子剪出来的人,只有一个,就是他自己。但关于主题关于想法,他不一定比那八九个人强。通过问答,他的直白令我欣赏。也许他也困惑,然后自我调适,也许他也迷茫,然后转动方向盘。漫漫人生路,谁不是这样反反复复不断否定不断修正呢?

  如果是我,我想拍洗头妹的故事,洗头妹A和洗头妹B会不会因为发型师甲而争风吃醋,她们的业余消遣活动主要是什么,她们是否真的爱听理发店里放的通俗歌曲;我还想拍女博士的故事,也许她们和朋友聚餐唱K的时间多于泡图书馆论文,也许她们爱猛男爱摇滚动漫,也许她们春天风筝夏天爱去海边游泳,秋天喜欢背包游,冬天则去泡温泉;我还想拍摆地摊小贩们,他们从哪里来,又睡在哪里,每天有多少可观利润,怎样与城管打游击战;我还想拍好多好多……但我属于那十分之八。

  http://zlyng.blogbus.com/logs/40932313.html

  《龙哥》观后感(二):看完后的杂感

  一个瘾君子的真实生活记录,看完后百感交集。导演没有拍他们毒瘾发作时的可怖模样来警醒世人,龙哥没有像其他纪录片里的瘾君子那样被抓之后痛哭流涕毒品死人不要吸毒。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瘾君子和一个可以接济他们的正常人朋友和朋友。这多重的关系使得这一部不论是画面剪辑还是后期都略显粗糙的纪录片透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气息。也正是这种粗砺的镜头语言反映出龙哥除了吸毒者,无业游民,偷盗者这些负面的边缘的形象之外,还能真实表现出他的重情义、有同情心等等正面积极性格人性真的很复杂。龙哥两次要钱都说了一句,只有周浩(导演)是我的朋友,我还是相信在他重重的谎言与假装背后,这一句“朋友”是真的。另外,在监狱高墙之下,龙哥一番话很让人动容,他说后悔离开家不后悔因贩毒被抓,那是形势所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从未踏入江湖,龙哥应该在老家有个幸福家庭,有可爱孩子,有一份营生,跟龙嫂普通地、幸福地生活呢吧?

  《龙哥》观后感(三):龙哥拍这个,是为了给自己一点男人尊严

  龙哥和他女朋友爱情很难想象,但其实很多女人都依附混混,你说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可这男人黄赌毒杀人放火女人不但不怕还爱,这就难以理解了。是不是这些女人都有点缺失?例如从小家庭不幸亲情缺席?像龙哥这种,也不能满足多少物质需要,怎么就有女人死心塌地跟他?看起来女主是母心大爆发才跟龙哥,不过我想里面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对了,还因为她也染上了毒瘾。

  吞了七支牙刷

  龙哥掉眼泪,这个倒是想象不到。

  龙哥的女人最后想去做桑拿小姐,只是已经近40岁,人老珠黄,力不从心了。

  龙哥走上贩毒这条路其实一点不值得同情,他就是为了钱,为了所谓的自尊,为了长脸,而钱能给男人自尊,但为了自尊为了钱不择手段,毫无底线,真的一点不值得同情。龙哥最后说后悔不应该离开家,又来了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阿俊最后也离开了龙哥。幸运的是,龙哥由死刑改判无期,不过他最后给的一个完美的镜头,并不是笑脸

  龙哥拍这个,是为了给自己一点男人的尊严。看老子多牛,贩毒成了师傅,带出不少门徒。可惜他的门徒没一个有好命运的。

  《龙哥》观后感(四):自知与不自知

  当导演在片子里作为一个角色参与进去时,摄像机瞬间有了温度

  主人公在镜头前撒谎、耍赖,肆意暴露劣行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在看着,你能感受到导演的情绪思考,它伴随着你从好奇惋惜愤怒无奈,让你置身其中,感受主人公们的起起伏伏爱恨纠葛

  纪录片原来也可以不冰冷,不麻木的。

  很佩服周浩导演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换作是我,可能花几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融入到他们中间。片子里面提及了“利用与被利用”,看似合乎情理,说得过去,但我觉得两人能维持这么多年的联系肯定不止是这么单薄理由。龙哥对导演有很深的依赖,介乎金钱,也介乎安慰,从江湖大哥走向鹑衣鹄面,起落之前的孤独自卑常人难以体会。导演是见证过他“餐餐请人吃饭”的好景的,龙哥认为自己在导演面前还残存一丝自尊,毕竟富裕时身边的朋友全离开了,死的死,散的散,唯有一个算不上亲近、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留在身边,这是他心里的所不自知的一点希望。

  我想导演也是如此。曾有人问过周浩导演,为什么《高三》的人物能和摄像机相处的如此自然,他答;这很简单啊,因为我把看镜头的部分都剪掉了。如果他愿意,《龙哥》也可以这么剪,但是可能就没那么多的意思了。一个底层人的生活,一个吸毒者的生活,无数的视角可以拍出无数的片子,但是我们始终都只是一个窥视者的角色,站在安全边界眯起眼睛观察,看着他们走向深渊。你说周浩也介入了啊,还不是没什么用,的确,人的命运只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可是纪录片迷人的一点就是,它始终带着使命感,而《龙哥》某些程度上印证了。

  导演原本只想去探究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方式出发点兴趣,不自知地与主人公的人生交织在一起。一边抱着私心丰富自己的作品,一边真诚地想在他们堕落的时候拉一把,艺术与真实生活的界限在哪里,混淆了它们是否就是对纪录片的不忠?不得而知。导演自己的态度是不把形式看的太重要,那我们也放宽心就好,现在纪录片越来越宽容,真实的概念也不那么绝对,我觉得这是好事,创新总是在规则模糊的时候诞生

  《龙哥》观后感(五):死刑对禁毒根本没用

  死刑怎么可能对禁毒有用呢,死刑的唯一目的是对社会中无法控制的部分进行掩盖。吸毒的毒贩,已经预知自己的走向,对刑法和警务的风险也通过日常游击了如指掌;而不吸毒的毒贩往往在毒品交易中涉入更深的,你不用杀他他也很可能在地下交易中和其他毒贩你死我活

  人是很理性的,哪怕吸毒的人也是极为理性的,Ohlin发展了理性选择理论,我们知道,违法人士未来预期和被法律缉拿的判断,往往十分准确。吸毒的人,无法戒断的,虽不说100%,但绝大多数都是社会的底层。并不是因为毒品可怕,毒品并不可怕,毒品很温和,毒品可以作为药剂使用,上层社会吸毒更多。底层不能戒断的唯一原因是除了毒品没有别的希望。

  所幸的是在07年你国提高了核准死刑的标准,尽量避免滥用私刑,尽管还是死刑人数最多的国家

  如果要用死刑,就要针对怕死的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但是银行家、贪污官僚、影星球星,一边吸毒一边烧香拜佛的这些人,才是死刑的最佳目标

  《龙哥》观后感(六):命若蝼蚁 孰黑孰白

  向周浩致敬 太厉害了 本来是个猎奇的题 却拍出来了命运的苍凉感和底层人命如蝼蚁的无力感

  好的片子不应该是非黑即白的 而是需要拍出人与世界的复杂性 这个片子是很好的范本

  片中的主人公龙哥 阿俊 小迷糊 这些人吸毒 偷盗 骗人 这些事和人本来都是最被人唾弃的 但看着片中这些人 你竟然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

  他们确实做着很多不被法律和道德接受的事 但他们就是十足的恶人吗 如果不看片子光听故事 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但看完片子以后 你可能就很难下一个果决的判断了

  而我们对他们的同情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穷困潦倒 生存艰难 还有一种更深的对底层人命运无力感的同情 这是这个片子的厉害之处

  片中有很多细节很打动人

  小迷糊 一边注射着毒品 一边说着自己的故事 偷了几十双鞋 却卖不上价格 还被别人顺走了六双 被抓了以后吞了打火机和货 后来打火机拉了出来 货却没了 他很心疼

  小迷糊自己都朝不保夕 却很认真照顾着旅社里的那条金鱼 他说 这毕竟也是一条生命 也许他是和这条无人照顾的鱼同病相怜吧 他们的生命都是同样的卑微脆弱

  阿俊是阿龙的女朋友 片中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很沉默寡言比较害羞有自尊 一直都是阿龙想着法的说谎朝周浩借钱 阿俊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矜持和自尊 还能看出来她对阿龙行为不满

  片子的最后 阿俊开始三番五次的朝周浩借钱的时候 我一下悲从中来 第二个阿龙诞生了 底层命运 滚滚红尘轮回

  这又是这个片子很厉害的地方 拍出了人性的变化和更高的视角

  最后想说一下纪录片制作者悖论方面他们肯定希望拍出更多更猛的料 但另一方面往往这些更猛的料播出后又会给拍摄对象造成不好影响 甚至伤害

  他们是基于对你的信任才把自己赤裸裸的展现在镜头前的 而你如何对得起这份信任 职业追求和人性道德之间到底该如何取舍和平衡

  看片子的过程中 我一直在疑惑 这些事情播出后对阿龙 阿俊 和小迷糊这些人该带来多大的影响 警察会不会找他们 这些就是最有力证据 家乡的人看到了 家人和朋友会不会因为这个事抬不起头

  虽然阿龙最后被判了无期徒刑 但阿龙的家里人呢 阿俊今后的生活呢

  如果阿龙最后没有被判无期 跟拍了这么多年的素材也许永远不见天日

  我想周浩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内心同样在挣扎

  还是要深深的谢谢这些纪录片工作者 正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人 让我们理解了这些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理解包容

  说到底 谁不是命如蝼蚁 谁又是非黑即白的呢

  《龙哥》观后感(七):街角社会的真与憎

  影片中阿龙基本一直在说谎,三句话两句假。他真诚又虚伪,重情又薄情,“爱施”又虚荣,面对镜头,他有略显刻意的伪装狡猾,他自我矛盾,但是这样的他才是立体真实的。

  在时间序列断续的镜头记录中,我们看到两个主线人物——阿龙与阿俊在繁华都市“底层”街角的自我救赎与自我放弃,我们眼睁睁看着“龙哥”慢慢坠落,直至身陷囹圄。开片不久,他信誓旦旦向周浩保证自己可以戒掉毒品,可是人的意志力在毒品面前是那么薄弱,它腐蚀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身体,更是其意志与灵魂

  令人唏嘘的一个镜头是,刚在大腿根部静脉注射了毒品的“上海”(一位依靠偷窃为生的年轻人绰号)晃晃悠悠念叨说着明天就戒掉毒品,同住的室友刚好从镜头闪过,不屑鄙夷地向后瞥了一眼“上海”,讽刺地说了句:死了算了。“上海”似乎没有听见,恍恍惚惚地端起心爱的鱼缸来到洗手间向缸内加水,他讪笑一声,背对镜头嘟嚷着:这也一条生命呐。像是在说金鱼,又像是在说自己。

  曾经在一部影片中看到一段话,大体意思是——从一个维度上说事物之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自性”,一个人犯错,就是众人犯错,每个人都是同谋者。作为社会中一个微小单位,社会对人的形塑和文化涵化作用不可忽视。在指责那些落魄困窘者,指责那些“违乱犯法”者之余,我们是否需要认真反思是否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过于自私事不关己的态度,从而加重了社会整体冷漠,以致于因为社会的整体冷漠而导致的个体自我堕落越发严重呢?

  记录的是街角,但可能影射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记录的是个体,但可能反映的是我们所有人的迷失堕落;记录的是他者,但可能倒映的是你我内心的冷眼与罪恶。我们靠近这些街角的原因,不应该是作为远视的旁观者,怀着猎奇心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评判谴责。而是应该怀着一份真诚的同理和关怀之心,去靠近了解最真实的他们,去尝试理解对方的谋生心理

  周浩导演的作品一向不强调或者说基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光影效果”“镜头美感”,他以最写实最朴素手法记录每个立体的大小人物。他是一位孤勇者,他几乎单枪匹马完成了《龙哥》等作品的拍摄。他说记录片是有原罪的,每个个体就是每个个体,我们犯不着给每个人贴上标签,记录片就是让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混沌起来,这目的就达到了。就像影片中的龙哥,他身上诸多矛盾的成分,让人爱不起来,又憎不起来。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认同他,但是会想要将自己置身对方的境地尝试理解他。我想,这或许便足够了。

  《龙哥》观后感(八):鼠族

  记得零几年的时候路过广州火车站的时候,一个插着注射器带着一个小女孩的女人问我手里没喝完的绿茶能不能给她,我把绿茶递过去,那小女孩拧开盖子立马大口大口喝起来,眼前的画面着实一下把我吓愣了几分钟,当时十多岁的我实在没办法去理解为什么广州生活着的还有这样一群人。

  到现在在火车站附近还有很多流浪着的吸毒的人,如果你起的够早的话,在地铁口附近的通道就会看到他们前一天晚上遗留下来的垃圾,他们就像一群“鼠族”一样生存在这个城市的最底线,不得不说广州火车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这也许就是广州的包容所在

  他们就和我们这一群来大城市寻梦的年轻人一样,远方的家,再也回不去了

  《龙哥》观后感(九):行走在罪与罚的边缘

  吸毒、贩毒、偷窃是围绕阿龙生活的三个关键词,行走在刑罚边缘,阿龙的人生是一场结结实实的冒险。与电影中虚构的大毒枭不同,龙哥并不能够永远呼风唤雨,生活赋予他的更多的是无力的挣扎和无奈的眼泪。看完片子我们并不痛恨这个理应栽倒在威严法律面前的男人,相反,这个男人单纯,善良,仗义,也十分可怜。他叼着烟给小金鱼换水,说好歹也是一条生命;他和女朋友一起翻墙,末了蹲在地上为她掸灰;即使在贫民窟似的出租房里也为女朋友修理背包的小部件。在这样冷峻的主题中,细心的龙哥总会时不时冒出一丝温暖与柔情。他仗义,每次“拿货”手头不紧张就支援下桥下的小兄弟;他有责任感,朋友之间的矛盾他作为介绍人就一定要亲自出面调解;他知道感恩,偷了一部相机打算送给导演,怕导演不收下便说这不是偷人家里的哪里,是偷的商场的。噗嗤一笑,我想龙哥在镜头前如此自如,是天性的流露,但罪恶的深渊总是等待着万无一失的“那一失”。龙哥从打算戒毒就是自我救赎的第一步,而他在镜头前的耍赖,闹脾气,欺骗与隐瞒让我们无法知晓这个男人究竟要怎样继续他的人生。在片子结局上演之前,我们这群看客竟然除了同情还滋生出一些喜爱,喜爱他的善与义。而随着镣铐碰撞的声音渐起,我们知道,幸运过无数次的龙哥这回真的栽了,而且是死刑。看到最后震撼的不能自持,黑白的字幕起伏间我们看到了龙哥一生的归宿。好在二审是死缓,高墙电网隔着两个世界,而或许里面才是龙哥真正开始自我拯救的地方。

  《龙哥》观后感(十):3G

  突然发现三种感悟,都是GGG,So 来个游戏,就叫3G.另外,相见恨晚,不得不说还是自己看的不够。

  1G——感情。

  人是有同理心,或者说同情心的。看到街上倒地老人不扶是一回事,但是和人不断交流产生自己的判断,并且具有感情则是另一回事。阿龙和周导的感情关系,(或者不叫他感情关系)阿俊和阿龙的感情关系,甚至阿龙和自己的母亲、阿龙和自己的感情关系,周导都展示出来了。偶尔细节的处理让我们觉察到人心的细腻,与小狗的对话,阿龙朋友和小鱼的对话。甚至周导伸出手递给他们钱。这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呢。

  据周导自己说,他现在还在给龙哥钱。感情?斗智斗勇?你和我是朋友吗?阿龙在剧中说到,周浩是他唯一的朋友,仅有的朋友。可是只有你找得到周,周不可能找到你,你的话也让人信服么?所以感情到底是什么?嘴上的玩物?镜头里的作秀?还是你伸手给我200块,或者你看我不吃不喝心疼不已?人与人,人与狗,人与鱼。哪个叫感情?哪个是利用?或者都是感情?都是利用?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到底在于哪里?说一个人和一个人有感情到底如何感知?如何判断?Interesting.

  2G——故事

  这是不是故事爆炸的时代?各个地方都在谈讲故事,你要讲个好故事,你讲了一个好故事。我们的理想读者都成了一群爱听故事的人,而自己也在构思如何弄一个好故事出来。到底什么是好故事?

  100个读者,100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是个好故事。

  出其不意,结果浮想联翩,可能也是个好故事。

  在多元的社会,“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再是人们期待的结局,多元化的情境充斥各个角落。阿龙最后离开,他似乎也是一个导演,知道如何制造戏剧化,自己跳下去可能是一个好故事,但是他依然不知道那种电视剧的套路已经逐渐被人或者说消费电影的一部分群体所抛弃。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背影,而周导也给我们背影。So 好故事。

  周导确实讲了个好故事,一个吸毒者的故事,一个社会角落里从监狱进进出出混混小哥的故事,似乎这个故事满足了很多非这一阶层或者知识阶层的猎奇心,我们解读、剖析、反省这个故事中的龙哥,而龙哥依然在继续自己的生活,而且从一种“利用”关系中获得生存下去的资本。真正龙哥的故事依然在继续,而电影则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另一个故事。

  盲人摸象,或者这个象本身并不存在,或者我们不可能摸到,感知到。但我们依然尝试去描绘,去刻画,去讨论。想象成了新的精神领袖。多层次则成为精神领袖必须的品质。

  3G——关系

  自己做研究难免会涉及到与调查对象的关系。你如何影响TA?TA和你之间什么关系?你如何获得是TA的真实想法?或者是否可能获得真实想法?所以你是否在任何时候都要反思,你和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影响如何?对你呈现整个故事(还是绕不开故事)有什么影响?依赖、利用(看到周导用了英文题目也是using)、自我分享、展示、表演性人格。无论从哪个角度解释,你是一个人,进入哪里都会对原本平静如水或动若狡兔造成影响,而意识到这一点,并把它体现出来反思出来。暂且足以。GOOD。

  综上,这里,讲了一个符合现代潮流的好故事。很好,学术圈的各位同仁、尤其各位入门同仁都该拿来想想、看看、写写。最重要的是,再去做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