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缩小人生》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缩小人生》影评10篇

2018-07-09 03: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缩小人生》影评10篇

  《缩小人生》是一部由亚历山大·佩恩执导,马特·达蒙 / 克里斯托弗·沃尔兹 / 周洪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科幻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缩小人生》影评(一):纵向到横向的人生反转-电影Downsizing缩小人生

  非常喜欢这部圣诞上映的片子导演佩恩在2017的年末以一个缩小人生尺度概念大开脑洞。该片沾了一些科幻片灾难片的元素,却并不想就纯技术层面探讨人口环境危机

  佩恩擅长将尖锐社会讽刺融入喜剧中绵里藏针地抨击社会万象全片生态和人口问题开篇讲述科学家发明出将人体缩小至五英寸高的技术,以应对地球能源粮食的短缺以及日益庞大垃圾处理等等生态问题。此处导演借男主病重的妈妈之口,抛出了第一个伦理批判科学家聚焦于宏大的环境问题(集体长远维度)却不能开发出能治病(眼前的个人的尺度)的新药。

  影片跳转到十年之后,技术已经成熟地产商们从科学家们的救市方案中看到了利益点,开发了一整片看似楚门世界的微缩乐土。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中年人老年人们忙不迭地将自己送进一列单行的迷幻乐园快车,另一头是象征精英主义的微缩版豪宅生活,是付费购买了下半场人生后的集体狂欢。现世的中年焦虑似乎都可以落点于穷这一个字上,而将自己的人生打包压缩,便可在另一半世界仍然以正常物质尺度运转的时候进行兑现,相应成倍地放大了在微缩世界的购买力。

男主和昔日好友叙旧,被安利了微缩世界的精英生活

  戳完中产阶级的疲软之后,导演继续戳婚姻这个巨大泡泡。男主和妻子去微缩地产乐园参观之后动了心,郑重地和家人告了别,将物件置卖,和房产告别,并仪式化地将婚戒取下,放进进入乐园唯一需要携带的手提箱。这里的设定是,下半场微缩人生乐园需要的一切物质(包含人际关系)都是提前购买的套装金钱可以购买到舒适社区,上层的人际圈以及出行交通等一切所需。进入微缩手术之前需要将所有身体以外的物件摘除,否则手术过程中像是戒指或者是牙齿头发都会产生爆炸挤压人体的可能。于是,婚戒作为夫妻签署缩小合同后唯一一个象征性的物件,被庄重地带入乐园。

  然后是一系列警世寓言版的手术室画面,男主和同一批手术对象经历了剃发拔牙等一系列医学上的自我告别仪式,赤条条地躺在病床上,回应了影片开篇时的小白鼠实验画面。仪器操作结束,医务人员将微缩后的马特达蒙用不锈钢铲子铲到微缩版病床,并由微缩版医务人员推往休息室。此处显然会有反转。马特达蒙没有等到妻子从女士手术室出来,而是在电话中得知了妻子临时反悔并背叛约定。为了妻子的豪宅梦踏上这趟没有回程票的列车,却惨遭变数,变成需要孤身一人来面对新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生老病死贫穷富贵显然不是唯一能衡量婚姻脆弱与否的准绳,是否能携手面对未知,和习惯的人生轨迹告别,迅速检测出婚姻的忠诚和每个人的真正的价值观。在这里,导演并没有滥用镜头来打婚姻的脸,而是冷幽默地给你看婚姻的分崩离析之猝不及防

  影片的前半段以一个类科幻的乌托邦设定,打开了微缩社会的大门。佩恩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批评中产阶级的疲软。手术后咆哮崩溃的马特达蒙走进乐园,抬头看了一眼高墙,对自己回不去的熟悉的世界进行了悲哀地注目。之后的影片后半段,才是该片不同普通科幻片之处。导演没有聚焦在马特达蒙的个人婚姻悲哀太久,而是继续以他之眼,开始了在这个极小尺度社会之中开启了主人公旅程

  将社会微缩之后会发生什么?马特达蒙看到了不同种族肤色语言阶层地理尺度的缩小而能够聚集在一起的狂欢派对。他在邻居杜尚家里遇到了来自社会两极的人,纸醉金迷富豪们和名人们,还有在杜尚家里打扫的前越南政治身份清洁女工极端平等的社会阶层在这里碰撞,不管是抛弃自己爱安静性格束缚参与了派对狂欢,还是第二天醒来错愕地跟着越南裔女工回家,并不是影片的巨大BUG。导演安排男主挣脱了前半生被一个正常社会定义了的自带的偏见限制,在因为被前妻抛弃后丧失了物质之后,开始去思考自己是谁。没有了家庭,没有了物质对应的社会阶层,没有了自己矫正师的工作之后,赤条条的微缩人生该如何过的问题。

  杜尚的扮演者,精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的昆汀御用男演员-克里斯托弗,以61岁出演倜傥的老花花公子,片中没有太多需要刻意发挥空间。但是他那张表情丰富的脸,在马特达蒙需要靠衰和丧撑完全场的同时,为影片加了不少浑然天成的喜剧效果

男主的邻居-塞尔维亚的老花花公子杜尚

  导演用一个越南裔难民身份的女主将一个困惑的赤条条的男主从精英粉饰的微缩乐园拽入微缩贫民窟。以前大概是只从电视上看到过的难民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垂直的监狱样式的贫民窟上演着。导演的野心在此处显露了出来,在同一个时空,科学家们研究人类的环境问题,为地球末路而忧心忡忡,而贫民们难民们想的是每天的生计和如何能体面地死去。导演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而是在天灾人祸的2017年末,以微缩的概念把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群困境,浓缩在一处,并以戏剧方式呈现,是高明的,是以观察者的视角,戏谑的对左右两派的警示

  马特达蒙跟着女主在贫民窟派发食物,导演并没有过多着墨于施与恩惠之后的男主的内心的除了震撼以外的良好的自我感受,而是穿插了弄坏了女主的义肢的喜剧桥段。一个强势的说蹩脚口音的越南裔难民的女主身份,很容易受到政治正确攻击。然而生活在绝大多数时候,不就是错愕地给你一鞭吗?男主的中年焦虑和失婚的痛苦在看到另一个阶层的女主用义肢顽强蹦跶之时被已然忘却。女主并没有被塑造高大上圣母,也并没有用刻板印象来戳少数族裔的爱国情怀。导演用女主的特殊身份带出了社会的另一面,并让男主在错愕中去理解,去平视。

  影片最后设置的一个冲突,来自于男主跟着杜尚去到科学家们设立的第一批微缩人村庄去参观科学家们最新技术-科学家们语言地球将要灭亡,他们在地下开挖了一个不需要阳光照射的全人工化世外桃源,并以为人类献身的口吻号召大家移民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刚刚建立忧患意识想要找寻新的人生意义的男主,感受到了人类的宏大使命的感召,下定决心加入。

  享乐主义的杜尚和经历重生的女主认为他疯了,认为末日只是科学家们搞出的实验室焦虑。男主抛下他们,带着英雄情结进入地下隧道。然而在最后一秒隧道入口将要炸毁之前,男主回望入口,飞也似的逃离。导演借男主之口,说出了男主在最后一刻的抉择,他是他自己,他并没有跟着一众科学家做出了救世的抉择,而是他作为软弱的人类的代表的最真实的抉择。男主在最后一刻认识到自己是谁,认识到意义的虚无,意义需要在此刻而不是未来来铸就。女主和杜尚在隧道口等待男主的回头,在男主仓皇逃出后,隧道口的大门永久的关上,镜头切换为正常世界的尺度,所谓的大门在真实世界其实只是小小的一块木板。镜头在不同的尺度之间转换了好几次,似乎在提醒观众,庞大的救世议题在另一群人眼中,不足为道。世界就是这么荒诞又真实地在运转。

  可以说女主的难民设定只是一个影子。男主在缩小人生这个设定中,经历了数次抉择,和对于抉择前的不同世界的回望。世界之大,看不清也道不明,但男主看清了自己,看清了人性之弱,看到了世界之大,压缩的是高度,可是他看到了很多横向人生的可能性

  2017年末的好片,奇幻剧本现实的人生。

  《缩小人生》影评(二):缩身:美国政治正确的科幻样板戏

  首发于腾讯娱乐,题为:威尼斯开幕片,我打了X!科幻片?佩恩你确定不是在逗我? 有删节

  胤祥发自威尼斯 评分:X(场刊体系,4星满分

  74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前一天我闲着没事刷知乎,恰好看了一个问题“政治正确最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当时只觉得好笑,不曾想开幕片《缩身》就结结实实给了我一个大耳光是的这部亚历山大·佩恩导演的科幻片,除了政治正确,简直什么都没讲。

  影片有个非常有趣的设定,挪威科学家发现细胞缩小技术,可以将生物体缩小至原来的2744分之一,一方面“环境友好”,一方面还能极大地缩减生活开支——比如几乎人人都可以住进梦想的豪宅,包含手镯、项链和耳环的全套钻石首饰只要80多美元,中产阶级之家一周的食物开支也不过是这个价钱。于是不少人趋之若鹜地将自己变小,马特·达蒙扮演的男主角保罗也因为“仍然住在自己出生时的房子里”而困扰不已,最后决定与妻子一同缩身。谁知妻子临阵退缩,保罗必须独自面对缩小后的人生。

  公允来说这个设定(或者说剧情提要……)确实不错,它隐含着各种社会性科幻的发展方向。比如片中提到的纳税问题,公民权问题等等,包括保罗和临阵脱逃的妻子之间也是颇有文章可做的。但是……在还算不错的第一幕之后,剧情的走向简直令人目瞪口呆。若说第一幕还讲到了诸如中年危机、中产困局之类的社会问题,把“缩身”处理成某种意义上的“移民”/开发新大陆(甚至还有个告别派对),剧作还算中规中矩。从第二幕一开始,剧作就朝着政治正确挂帅的方向彻底崩坏。还记得知乎那个问题底下的答案里有人提到要美国不少观众拒绝看《敦刻尔克》是因为没有任何黑人演员,于是如今美国影视一定要安排各种少数族裔演员,必须包括的有黑人、女黑人、MSL、墨西哥及拉美裔、亚裔、残疾人、性少数(如今叫LGBTQIA+,看不懂的自己去补课……),而且一定要按比例出现。尽管多数时候是陪衬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知乎里面不少人抖机灵说可以拍一部“跨性女黑人残疾MSL”做主角的片子然后去拿奥斯卡……而《缩身》就几乎做到了!且不说它的各种场面中简直如配菜一般把各个族裔的群众演员摆上,同时还摆上了各种肥胖的(据说最新的词儿已经不能叫超重了,要叫“水平方向不同的”)、不够漂亮的(我已经政治不正确了……要叫“美容方面不同的”)等等演员,特别典型的身体外观政治正确。然后……

  按照任何意义上的剧作法来说,这部片的重点都应该是“缩身世界”和原生世界的冲突,保罗与妻子的关系,然后是缩身世界作为乌托邦的存续或崩坏或异化,缩身后的人类如何面对原生世界等等。但是佩恩毫不在意这些东西,首先保罗的妻子自从在机场给保罗打了个电话之后就不见了!到影片结尾都根本没有被提及!!!!然后保罗离婚、搬出豪宅搬进小公寓、不能从事原来的康复治疗职业只好去做接线员——虽然完全不懂这是什么原因(仅仅提到外面的执照过期办不下来……)。然后他楼上住了一个热爱轰趴的前南斯拉夫土豪(由著名的克里斯托弗·瓦尔茨扮演),房子超大(并不知道为什么他和保罗在一栋公寓里且房型差异如此之大),保罗的约会被楼上的趴体搅黄,以尴尬告终,于是他只好上楼加入趴体,然后莫名其妙地就磕了药(大概是LSD之类),莫名其妙地在第二天醒来遇到了来打扫房间的越南难民——是的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影片的女主角,一个政治正确上完美到不要更完美的人:女人、亚裔、残疾人、难民,而且她是因为抗议越南政府在她的家乡修建水坝,导致村庄被淹没而被投入监狱,并且被不人道的越南政府强行缩身以示惩罚。并不知道她如何逃难到美国的(据说是乘坐一个电视盒子来的——问题在于,报道这件事的新闻其实本来在探讨的是缩身人会不会成为恐怖分子啊,怎么又跑偏了?)然后她就以一种“我弱我有理”的逻辑,开始各种命令保罗帮助她——是的,命令,甚至是强迫,然后保罗竟然……从命了……

  是的我理解保罗的一部分逻辑,他教养很好,乐于助人、他生活很不如意,他缺女人,他活得很无聊,甚至因为这个越南残疾女难民是著名新闻人物(是哒保罗一见名人激动)……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斯德哥尔摩的原因啊——是的后来保罗不仅睡了她,而且爱上了她……

  越南残疾女难民问保罗,你给我的是哪种Fxxk(据她说有8种哈哈哈)。照我说要回答也很简单。就是WTF。

  影片的第三幕保罗跟着这个政治无比正确的女主角穿越了整个“leisure land”,穿过那堵墙就来到了墙外的世界(是的这显然是川普在美墨边境修得那堵墙),一个基本就是墨西哥的地方,这里有无数的(非法?)移民和穷人,西班牙语是通行语言,而越南残疾女难民在这个“community”里面简直是乐于助人的小天使。然后保罗弄坏了越南残疾女难民(当然我不是记不住她的名字我就是为了强调这个符号因为她就是一个符号)的假肢,导致他必须进一步被她使唤——然后就斯德哥尔摩了。

  第四幕的剧情更是神展开,前南土豪杜尚为了帮助保罗摆脱这个她弱她有理的主人,提出带他去挪威,谁知越南残疾女难民却也要同行,因为发明缩身技术的挪威科学家对她的遭遇心怀愧疚(看到了吧多么典型的白左圣母逻辑……)所以让她随时去挪威。然后……因为环境危机,第一个缩身人的社区决定集体搬入地下,保罗又动心了,跟着队伍去了地下,却因为爱情在最后一分钟放弃了跟随先知而回到了爱人身边(又是WTF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啊),他们坐飞机回美国。然后,影片就……结束了!

  这部影片简直是集政治正确之大成,从开头的北欧和环境主义,到所有的选角和修辞,再到难民和(非法)移民,简直堪称样板戏。当然它并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它有个好设定,有对美国社会结构的政治经济学角度的观察,有对移民话题极为有创意的写法(导演本人就是移民二代),对无比政治正确的女主角的台词(越南口音语法乱七八糟的英语)写得真是出神入化,很多小段子确实不错,现场效果也很好。可是,这片子四幕之间……真的没什么关系啊,简直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对了,我还没掰扯设定呢,这片子连稀饭科幻都算不上,最多是个豆浆科幻吧。生态系统怎么维持?缩身人遇到下雨怎么办(片中下了雨但是完全没当回事儿!)?如何防止生物入侵?细菌呢?病毒呢?如何防止原生世界的Hate Crime?这还没去谈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问题呢……

  据传扮演政治无比正确的越南残疾女难民的越南裔演员周洪(Hong Chau)已经有媒体开始吹风奥斯卡女配提名了。且看往后怎么吹(当然并不是周洪演得不够好。去年奥斯卡被批“太白了”之后,主持人克里斯·洛克在颁奖典礼开场就讲“但是我们总不能专门设一个黑人奖项(category)吧?”(当然先不批他场上歧视华裔这个事儿)。谁能想到一年多来,昨天厕所法案和BLM,今天推雕像,据说现在连鼓掌和数学都政治不正确了。说句刻薄的话,佩恩自以为把政治正确做到没毛病了,要上纲上线的话,首先能不能通过女权主义们的贝克德尔测验就不好说(我感觉是通不过的),且看会不会被骂直男癌;然后再拿黑人的标准、LGBTQIA+的标准,等等等等的标准挑一遍,估计这片就不剩什么能看的了。说真的,别蹭热点,好好讲故事,对一个两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得主而言,真的那么难吗?还是说美国社会已经变得让人实在看不懂了?

  《缩小人生》影评(三):主题很伟大,故事没讲好

  跟我预想的走向完全不一样,原谅我很俗,我还以为缩小以后,人生就开挂了,过着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认识一个魅力女主,一起走向幸福。

  结果呢生活平平,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原来擅长的工作因为执照过期不能做了,莫名其妙认识了越南籍清洁工,结果就被牵着鼻梁走,帮清洁工打扫卫生做苦力活,抱着正义想躲进诺亚方舟为人类留点什么,结果又退缩了,跟清洁工为活着的人继续无私奉献。

  我知道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很伟大,与其躲进一个保护罩里面不会面对人类灭亡,还不如真正的为外面正在受苦受难的人做点什么,电影结局处马达注视着那个老头也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个故事讲的太糟了吧,转折点很生硬,没什么亮点,画面感也不强。无力吐槽,等了那么久的电影很失望。

  《缩小人生》影评(四):好概念,也有难施展的问题。

  《缩小人生》

  说实在的,先是得肯定《哆啦A梦》,然后就又进而想到《西游记》,再想到《罗摩衍那》……

  然后就发现,这电影一开始就用了一个真正的“科幻概念”。而且这样的确能够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是,即使制造了一个自己缩小了,妻子却中途放弃的“矛盾”,最终也只能指向“重新找到爱人”,以及批判社会矛盾(即使人口缩小了,人类不可能是大家都享受,依然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

  电影最终指向于“生存不在于艰难,人类不在于生存,而在于爱”。感觉是编剧没有办法的办法。18.2.6

  VBJ��R

  《缩小人生》影评(五):勇敢过一生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当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所有人都在追求生理需求的时候,大多数人的行为是趋同的,而当生理需求被满足后,人的行为方向就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差异。

  这部电影就是以缩小为一个契机,缩小后财富扩大,就像女主所说的,乐园里的大多数人很懒惰,放纵,因为这些人就是为了享受资产暴增的目的。

  男主在乐园里显然是一个异类,受到邻居的嘲笑,而他却是追求更高生活层次的人,为了让女主更舒适去帮助女主改造义肢,帮助贫民窟的邻居们收集食物,去帮助穷人看病。

  电影的后半段,讲到人类即将灭亡,一部分小人躲到诺亚方舟中等待世界重启,也只是一个引子,通过男主的选择来阐述道理,有的人会为了生存躲到底下,也有人会为了这一刻的绚烂,勇敢的活在阳光下。

  整个电影的节奏感一般,没有太大的跌宕起伏,整体感觉一般。

  《缩小人生》影评(六):老公只有10厘米怎么办?

  《缩小人生》中,主角整个人被缩小到了10厘米出头。于是,爱人忍痛与他分手。

  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本片的科学猜想就让我想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科学家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18000年后,太阳将要发生一次短暂的能量闪烁,届时地球的温度将降到零下110度。

  那么,这18000年内,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子孙后代存活下来?

  这是《微纪元》中的剧情。

  面对这样的大灾难,人们想过星际移民,但是可行性太低,凭借大灾难前一个世纪的宇航技术,连移民千分之一的人类都做不到;

  人们想过移居到地层深处,太阳能量闪烁后再出来,但这不过是拖长死亡的过程而已,大灾难后地球的生态系统将被完全摧毁,人类无法生存。

  最后,一位基因工程师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人类体积缩小10亿倍将会怎样?

  于是,12500年后,这个想法变为了现实,人类可以缩小至10微米左右,只相当于一个细胞大小,但其身体的结构完全不变。

  他们的体积缩小了上亿倍,生存能力也增强了上亿倍。比如一听罐头够一座城市的全体居民吃一两年,而罐头盒又能满足这座城市一两年的钢铁消耗。

  随后,他们用5个世纪的时间,在底层深处建造了几千座超级城市,每座城市是一个直径2米的不锈钢大球,可居住上千万人。

  大灾难后的四百年,他们回到地面,建立起了人类的新世界……

  《微纪元》毕竟是科幻小说,自然也有不符合科学依据的情节。但也正是因为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才吸引了大量科幻迷。

  《缩小人生》并非由《微纪元》改编,但是题材、剧情非常相似。

  一项技术的问世,使有机物的细胞级的维度可以降低,比例大约是2744:1,可以将一个1.8米的人类转化为12.9厘米高。

  这样一来,你能量消耗更小,吃得更少,需要的住房面积更小,一部手机对你而言是一块电影屏幕,甚至以前不敢想的别墅、钻石、游艇都变得触手可得。

  《微纪元》中有这样一段话:

  全球的电视上都出现了一个教室,教室中有三十个孩子在上课,画面极其普通,孩子是普通的孩子,教室是普通的教室,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但镜头拉开,人们发现这个教室是放在显微镜下拍摄的。

  《缩小人生》中,提供缩身手术的“悠闲境”公司,拍摄的宣传片也是类似的手法。

  悠闲境的一位业主杰夫在豪宅前做了一个自我介绍,表面上没什么特别的,下一个画面告诉我们,他和豪宅都是2744:1的缩小版。

  杰夫有花不完的钱,妻子也不用工作,每天的日常就是打网球、按摩、和闺蜜吃美食,然后去珠宝店采购。

  她买了一条钻石手环,一对钻石耳环,以及钻石项链,一共只花了83美元。

  然而杰夫假装很“生气”,因为83美元是他们整整2个月的食物预算。

  正常人要工作几十年才能买得起一套豪宅,但如果你去做缩身手术,就会轻松许多。

  只需要6.3万美元,你就可以在悠闲境买一套至尊级豪宅,庄园等同于6000平米,房子等同于1100平米。

  而15.2万美元的资产,在悠闲境等同于1250万美元。

  于是,财政紧张的保罗、奥黛丽夫妇决定去做缩身手术。可是,手术前奥黛丽却临阵退缩了。就这样,只有保罗一个人做了缩身手术,变得只有10厘米出头。

  不得不说电影的想法还是很有趣的,但是口碑并不好。

  豆瓣5.4分,IMDb 5.7分,烂番茄新鲜度50%,均分5.7,烂番茄观众指数23%,均分2.1/5。

  类似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格列佛游记》《别惹蚂蚁》《蚁人》《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但《缩小人生》选择了最差的那种方式。

  首先,电影剧本的问题很大。

  电影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

在《缩身》中,亚历山大·佩恩描写了一对财政紧张的夫妇,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决定“缩身”——把自己变得更小,这样日常消耗也就少多了。然而在缩身开始前的最后一秒,妻子退怯了,只有丈夫进行了缩身。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迷你小丈夫(马特·戴蒙)与妻子在很多方面开始出现不和谐,夫妻关系陷入紧张。

  预告片也是类似的剧情走向。

  然而正片中,保罗和奥黛丽仅仅是吵了一架,之后奥黛丽就再也没有出现了,对“夫妻关系陷入紧张”的拍摄并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要么你就把夫妻的矛盾拍好,要么你就去掉。

  电影花了40分钟为缩身手术做铺垫,后面就完全进入另一个故事了,断裂感非常严重,感觉前半段是一个故事,后半段是一个故事。

  而且后半段关于陈玉兰的故事也没有讲好,剧情混乱,三观扭曲,深度、内涵更是流于表面。

  按照《微纪元》的说法,没做缩身手术的叫“宏人”,做了缩身手术的叫“微人”。

  小说大概是这么写的,宏人和微人爆发了一场世界大战,看似弱小的微人其实战斗力更强,因为宏人看不见微人军队的调动,而微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宏人眼皮底下腐蚀他们的计算机芯片,甚至带着激光钻头空降到宏人的视网膜上……

  寥寥几句就打造了庞大而清晰的世界观,冲突强烈,矛盾深刻,画面感极强。

  要知道,《微纪元》可是刘慈欣在1998年发表的。

  《缩小人生》比《微纪元》晚20年问世,但对宏人和微人的冲突刻画得太浅薄了,除了酒吧里有人说“微人的选举权应该权重更低”之外,几乎没有更深入点、更建设性的探讨。

  你会发现,保罗手术前后,除了住了大房子之外,基本没什么变化;而电影后半段的微人生活,和宏人生活也没多大区别,没有多少微人和宏人的互动,浪费了一个好想法。

  这感觉就像写作文的时候,开头想要写得很有深度,结果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最后草草结束,结果得分反而还没有那些常规套路的作文高。

  这也是为什么《缩小人生》作为一部试图冲奥(但是颗粒无收)的电影,明明立意很好、想法有趣,反而口碑还不如同类型的商业片。

  其次,电影有政治正确的意味太浓。

  电影中,保罗身为一名白人,和一位残疾的越南女性谈了恋爱,感觉是强行让他们产生一段爱情戏。

  更何况,这位叫做陈玉兰的女性还曾因为政治问题被抓进了监狱,然后越狱后偷渡到美国。

  似乎,电影是想告诉我们,进了监狱的也不一定是坏人;或者说,虽然我犯罪、入狱、越狱、偷渡,但我是个好女孩。

  这样的女孩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我们应该给她一个机会,和她谈恋爱、成立家庭。

  这种价值观未免有点扭曲了,正如某位明星曾呼吁我国接受难民,遭到网友的严厉批评。

  有些极端白左份子,提倡“用身体抚平难民的身心创伤”,鼓励人们和难民发生关系,并将此当做宽容的标志。

  这位白左还毫不隐晦地说她和未成年难民们发生关系,说“这没什么好指责的,而是在帮助难民者中已是在践行的实际。不管怎么说,起码可以给‘寻求保护者们’较近的‘亲密感’”。

  《缩小人生》也差不多是这样,其传达的思想太刻意、生硬、强行,甚至恶心。

  白种人和亚裔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把这位亚裔塑造成政治犯、越狱、偷渡、残疾、清洁工,而且生活如此艰难还不忘初心去帮助他人,就是矫枉过正了。

  设计的痕迹太明显,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

  除此之外,电影对人物塑造也是如此。

  保罗本来是学医的,同时也想成为一名医生,但为了照顾母亲不得不放弃,选择了一份屈才的工作。

  他来到悠闲境后,不享受他的大别墅,不享受他那等同于1250万美元的巨款,反而去帮助陈玉兰,帮她按摩脚、背她上楼,帮她打扫卫生,甚至放弃活下去的机会选择和她一起等死。

  他放弃求生,转而去帮助贫民窟的穷人,更是圣母、刻意到了极点。

  这就无关缩身手术了,无非是科幻外皮包裹的都市片,讲述一个圣母爱上另一个圣母的故事。去掉缩身的主题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而陈玉兰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姿态,强行让保罗帮忙治疗室友。

  她没教养,保罗帮完忙,她就说累了,要赶他走。

  她不懂礼貌,保罗帮他打扫卫生,她还说话很不客气。

  她文化水平低,说话粗俗,张口就是fuck,而且她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她愚昧无知,不相信科学,和杜尚一致认为科学家是邪教。

  尤其是导演编剧安排陈玉兰把富翁家的药、剩菜带走,强行把她塑造成社会底层;她不顾自己永远为别人着想,未免太圣母;她对每个人都很好,然而唯独对男主很蛮横。

  只能说导演编剧太恶心了,强行给陈玉兰这样一个人设,然后强行安排保罗爱上她。

  陈玉兰根本没有任何值得保罗喜欢的地方,保罗爱上她和“霸道总裁爱上我”有什么区别?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最多无非是高富帅爱上普通女生;

  像《缩小人生》这种,千万富翁爱上身为清洁工还残疾的越南难民,讲真,晋江文学网都不敢这么写。

  前段时间,《星战8》让女性亚裔和男性黑人组CP,我以为下一部顶多拍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女性亚裔难民和做过变性手术还吸毒的女性黑人谈恋爱,没想到《缩小人生》比我还狠。

  我还是太年轻了,年轻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难怪设定如此有趣,口碑却全面崩塌,毕竟为了政治正确也是碧莲不要了。

  《缩小人生》影评(七):小人载不动太多想发的电影稀饭

  看完电影后觉得像喝了一碗加水的八宝粥,什么都有了,却不是一顿饭。

  要是这个剧情就抓任意一部分我想这个脑洞都可以讲一部让人触动的故事,但是遗憾的是什么都放了,却成不了宴席。

  开始以为是一个科幻电影,加上夫妻二人不同的抉择,本可以好好延续成为一段探讨爱情的婚姻社会关系的温情电影,结果随着一封离婚协议,这条线断了。

  酒吧那个“局外人”一轮投票权的理论,本可以讲一个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电影,结果后来断了!

  一开始的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本可以变成一部灾难电影,结果断了!

  中间邻居和越南女人的反差本以为会讲一个贫富矛盾,结果断了!

  签定合约的时候,那几十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和变化的不可逆设定,完全可以变成一部阴谋电影。

  一个越南女人的出现,可以把人生的意义好好讲一讲。而科学家大大为了延续人类命运的境界也可以好好来发挥发挥。

  可是电影两个多小时,居然一个事情都没有解决,什么都是给了一点点,又不深刻,让人尝尝又不尽兴。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一星给创意,一星给编剧的野心。

  《缩小人生》影评(八):故事没讲好,但仍然值得一看

  乍一看海报和简介,我以为剧情是这样的:

  男主和老婆因为经济问题加入缩小人行列,然而发生意外导致只有男主缩小,影片主要讲述了公婆之间因为体型差异发生的各种囧事,最后和好幸福的生活下去。

  结果看了三分之一男主老婆就消失了,男主卖掉豪宅住单身公寓,偶遇越南妹发现“贫民窟”,我以为接下来剧情是这样的:

  男主发现在保护区外的贫民窟,原来在小人国并不是所有人都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经过冒险向外界曝光此黑幕,最后男主登上人生巅峰。

  结果看到后面发现男主和越南妹好上了,我以为接下来剧情是这样的:

  男主中年危机整日郁郁寡欢,偶遇越南妹发现让还有人比他的经历还惨,从中感慨万千,被越南妹的坚强和善良感动并爱上了她,两人携手帮助穷人,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是一部爱情励志片。

  结果看到后面发现老教授出来宣布人类完蛋了,我们造了一个地下方舟来保护人类种族,哦原来是一部科幻教育片。

  这部片虽然把完全不相干的剧情给接在一起,让人看的一头雾水,但其中耐人寻味的内涵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仍为这部电影腾出了值得一看的空间。

  《缩小人生》影评(九):他只有12厘米,却比正常男人更快乐

  这篇影评适合觉得《缩小人生》不烂的朋友。

  这部电影由已经过气的派拉蒙出品,主演是总讲大实话不讨好又急需营救的马特·达蒙,导演可能小众了点叫亚历山大·佩恩,拍过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杯酒人生》。

  我爱亚历山大·佩恩,想要过着杯酒人生,喜欢《内布拉斯加》,热衷冷嘲热讽。

  《缩小人生》也一样,它以喜剧的方式展开,譬如我们可以见到一个越南妹子操着极其亚洲的英语讲述着“打炮八法”。

  听起来挺轻松的,而故事内里则讲述了一件辛苦事——人类获得缩身技术后面对生活的种种局面。

  辛苦的不在缩身技术,而是生活。

  影片将那些受到良好教育的西方人的价值观和道德优越感进行了尖刻的讽刺。一群诺贝尔奖得主预测了世界末日带领群众打造诺亚方舟,而被一旁的二道贩子痛斥“cult”。

  一生唯唯诺诺的呆萌,在象征着左右两派的隧道内踟蹰着,最后他大叫“等等”,然后头也不回地朝右奔去。

  所以说,影片在票房和颁奖季的失利都不是倒霉兮兮的派拉蒙公司的锅,当老实人马特·达蒙向右转的时候,它就已经站在政治正确的对立面上。左边都站着谁无所谓,你要知道,右边那个是川普。

  上一位我在好莱坞见到这么有主见的导演还是《萨利机长》的伊斯特伍德。

  不站队了,因为,LOVE ALWAYS FUCKS.

  《缩小人生》影评(十):浪费时间

  这部片子算是近几年来看过最烂的片子了。

  人体缩小这是多么可以玩出花样的设定啊。

  比如:小人和大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小人被军事用来刺探、攻击敌国;小人社区被昆虫、鸟类等攻击小人奋起反抗;大人灭绝后小人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大人攻击小人,小人奋起自保等等等等。。。。。。

  然而这部电影的设定简直是选中了最没有创意、最不接地气的一条路。

  首先,为什么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然后要缩小?难道不是如何保护环境或者发展外太空么?这不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么?这个理由太牵强;

  其次,缩小后需求小,所以占用资源少,进而没钱人都变得有钱,这点我理解。关键是社区内部怎么可能会有穷人(正常大小的食品不都足够小人吃很久么)?

  第三、居然全程没有任何昆虫、动物的骚扰,讲真,缩小后最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个吧?就算有社区保护,但是露天环境下也没有一点意外?要知道一只蚂蚁都是猛兽啊,没蚊子总有蚂蚁、蜜蜂、蛇吧?

  然后,政治一片祥和。这么重要的技术,逻辑上不应该最先用做政治、军事相关的冲突么?

  然后最不接地气的就是小人和大人一片祥和。就没有大人动歪脑筋利用小人?就没有反社会人士对小人的攻击?小人和大人见面没有一点心里障碍和歧视?

  片中虽然对以上问题都蜻蜓点水提了一下,但并没有任何展开或者自圆其说。所有的文艺作品本质上都是反映人性和人的欲望。即使开脑洞,本质上也是用脑洞的外表包装社会、人性。再奇思妙想都必须让人引发共鸣、符合人性或者自然下的逻辑。显然,这部片子完美地避开了这些。

  最莫名其妙的就是男主和越南女人的这条线,所有人物的行动并没有充分的动机解释,完全在硬拗。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就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