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空气人偶》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空气人偶》的影评10篇

2018-07-10 03: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空气人偶》的影评10篇

  《空气人偶》是一部由是枝裕和执导,裴斗娜 / 井浦新 / 板尾创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空气人偶》影评(一):工業世界的童話

  (寫的很亂都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故事開始於一個忙碌城市的雨夜里。

  在靠近高樓大廈的一個住宅區里,每個人都在繼續自己的生活

  帶著女兒的單親爸爸,自暴自棄的女孩,膽怯中二的毒男,孤獨的餐廳服務員。每個人都在掙扎著以自己方式活著。

  一個作為性慾的發洩替代品的名叫小望的空氣人偶有了心。連“小望”這個名字都是作為替代這個作用而出現的名字。剛有了心的她懵懂的摸索這個世界,但是她不知道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物質孤獨的。小孩子會因為冰冷的手不去牽你的手,沒有人會在乎你是誰你將要去何方。

  但是有了心的她戀愛了。一個叫純一的男孩,乾淨溫柔知性存在。因為我自己沒有戀愛的經歷,所以看到他們坐通勤一起去海邊,在溫柔的陽光下赤腳一起在海邊走著;在夜晚的城市里輕輕地散步,害怕純一看到自己透明影子小心翼翼的走著;去美容院化掉自己身上的縫合絞線。真的很感動,也許喜歡一個人就是這樣的感覺,努力的小心翼翼的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戀愛的小望一定很幸福吧。

  但是剛有心的她並不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戀愛中的小望想像的那樣,我們的這個世界是殘酷是寒冷的,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每個人都爲了自己披上刺衣活著。而這些都銳化成架子上的刺。小望毫無防備被刺中。逐漸乾癟的她很無助,但是愛情的力量有時候很強大,純一的氣息吹進了她的身體,愛情讓她又重新活過來

  但是故事到這裡卻越加悲傷,替代品最終也會被取代,另一個小望出現。自己被關在狹小的櫃子里,點老闆強姦了她,洗自己的下體的那一部份真的難過,也許人們只是需要一個符合自己需要的替代的東西罷了。

  我想她只是單純希望被人重視被人關愛著,和普通人一樣。所以當老爺爺說,“這裡的人都是空空的”,她很開心。何嘗不是呢,偌大的城市,生活單調乏味,日復一日,我們,他們,都是這樣隱忍的活著,和蒼白的空氣人偶一樣。生活一刻也不會停下來,我們呢,也不會。她希望和大家一樣,所以才會對別人說“我告訴你喔,我也老了”

  不過畢竟只是一個空氣人偶,要去改變真的很難,連拯救心愛的純一都做不到。她希望藉助重新吹氣的方法去讓純一重新溫暖,告別以前的陰霾,就像他那樣對自己一樣,然而人終究不是空氣人偶。

  我特別喜歡這裡的一段。人偶師問她

  ——“你能告訴我一件事嗎?你在這個世界上看到的每件事都是悲哀的嗎?有沒有,任何美好事情?”

  ——點頭

  ——“那就好,再見,一路順風“

  這句話我的印象很深,就猶如朋友和我說過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被問到[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嘛]他回答,我相信,你最好也相信。

  我覺得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縱然最後她在垃圾堆慢慢消失但是她身體殘留的純一的氣息吹著蒲公英去扎下發芽,她也夢到了許多的人給她過生日,也許這已經足夠了。

  是枝裕和還是給了我們希望。宅男開始在碟片店工作,自暴自棄的女孩拉開窗簾讚歎道外面的美麗。

  生活也許依然是那麼殘酷,工業叢林的我們也許依然戰戰兢兢地如履薄冰得活著,但是請不要絕望。依然會有某些溫暖的東西如清風般吹進我們乾癟的軀殼里萌芽,這便足夠。

  《空气人偶》影评(二):成人童话

  有一天想看一部较为清淡的电影,因为导演是是枝裕和,所以选了《空气人偶》。之前的《海街日记》,四姐妹住在阔大古朴老宅里,各有各的生活,同一屋檐下而彼此顾忌着。即使没有剧情,没有可靠男性角色,只有互不关联的一些片段,比如收养继母生的妹妹葬礼争执,做青梅酒等等,可光是看着女孩子们穿浴衣放烟火场景,就觉得时间流逝甜美。“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一直不太懂这句话,可能就是“即使生活很难,也要好好生活下去”吧。

  一直觉得日本电影和法国电影有相通的东西关注平凡不起眼事物,呈现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例如《天使爱美丽》和《空气人偶》。秀雄深夜坐公交车回家,疲惫地倚靠车窗眼神空洞,大都市无数夜归人的缩影;所幸他有一个温暖房间,有小望坐在椅子上等他,即使他只是自说自话。看他洗模具觉得很可笑也很辛酸。“大多数人都找不到梦想中的真爱,他们只是害怕孤独地死去而找个人相互饲养。”可是相互饲养,满足彼此的需要,互相陪伴,也很好啊。人偶小望有一天突然有了生命,醒来的她走到阳台边上,用手接了屋檐下掉落的一滴水,说“好美。” 是生命的美。

  小望睁着她好奇的大眼睛走在街上,蹦蹦跳跳,宛如孩童,宛如无心事少女。这让我想到一个隐喻:一个身体上放荡不贞洁的女人是否同时也可能非常清纯干净?小望对一切都很感兴趣,对婴儿感兴趣,对不停地说:“辛苦了”穿着和服小跑的女人感兴趣。而人们行色匆匆,辛苦奔忙。

  人在大自然中较容易去伪存真,在城市里则容易迷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生活。尤其是一个人住,更需努力维护好生活的平衡。一不小心,就会像躺在垃圾堆里吃喝的那个女孩,或者像对着电脑偷拍的私密照自慰的那个男孩,猥琐和自弃,只觉得可怜

  小望被割伤,纯一给她吹气,吹好后小望坐起来猛然抱住他。拥抱是一种最亲密和温暖的交流方式,人们拆掉了他们之间的那堵高墙建立一种联结,此刻他终于不是一座孤岛古老的故事里一群刺猬要过冬,它们需要抱团取暖,可挨得太近就会相互伤害;挨得太远又捱不过严寒。人毕竟是社会动物隐士也好,梭罗也罢,不管他居住得如何清静,总需要偶尔有朋友来看看。

  在小望心里纯一是爱恋,秀雄大概父亲一样的存在。所以她跳出来质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过生日,对自己可以轻易被取代感到不解。秀雄说人类麻烦,希望她做回人偶。他没有爱的能力。她去找创造自己的手艺人,参观了被丢弃的,曾被爱惜过或作践过的人偶。她对手艺人说“感谢制造了我。”手艺人说,“你在这世界看到的每件事都是悲哀的吗?有没有……任何美好的事?”她点点头。这样就可以了。

  纯一喜欢给她放气再吹气;尽管这对她来说很痛苦。纯一享受的是造物感觉呢,还是这是他和小望交流的独特方式?或者这是最接近他可能已逝前女友时刻。最后纯一被她割伤,流血不止,她还以为这是游戏。而纯一未明显反抗,任由自己死去。小望还把他装在透明垃圾袋里,她伤心地说我无法把气吹到你身体里。交流始终是单向的,她的爱不被回应

  一开始工人给垃圾分类“可燃”、“不可燃”;手艺人说充气娃娃是不可燃垃圾,“人类不过是可燃垃圾”。小望和纯一也算殊途同归了。

  用影片一句话结尾:“生命本质上,便怀有重要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空气人偶》影评(三):寂寞人心——空气人形

  手心冰冷的人,都有一颗温暖的心。

  可是,拥有一颗心,究竟是好是坏?

  人心,在时间和空间,甚至思想空间中变化莫测

  无法模仿,无法复制,无法重复。。。

  以致于,连那一瞬间的确定性都变得可贵起来。

  正因为我们都拥有自己的一颗心,一颗连自己也无法捉摸的人类的心。

  因此,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别人再给自己一颗真心

  太麻烦的一件事。

  寂寞的人类的需求,一直在寻找能最快弥补自己缺陷空虚的东西。

  在越来越便利直接的世界,宠物、玩具、二次元,真是比另一颗人心更适合自己的东西。

  因为在那样的世界里,选择权全在自己手上。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确定,那么安全

  再送颗心给我,不不,太麻烦了,怎么照料得过来?

  为什么会爱上她?为什么一定要是她?

  这样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抽离,变得苍白无力。

  其实,任何人都一样吧。

  在那个时点,在那个心情下,出现在那个既定地点的人,是谁都一样吧?

  我们把那个巧合叫「缘分」,这个名词,只是想逃避「是谁都一样」的那个可怕事实吧?

  我们用自己的心感受着寂寞的缺失,感受着寂寞的爱。

  提供爱的对方,慢慢成为功能化的展现

  其他的附加服务,正因着人心的莫测,不知道会转化为伤害还是惊喜

  因此人们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

  因为那个时刻,是缺失和寂寞得到弥补的一瞬间,最快乐时候

  后续的附加,胆怯的人类,早已无法承受

  「我喜欢的,是能安静陪我的你。」

  「我最爱,默默支持我的你。」

  「我只想和你一起,走遍世界。」

  「我最想每天下班,吃到你亲手做的饭菜。」

  都是充满幸福和爱的语言吧?

  可是中间又有多少「功能性」和「排他性」在里面?

  一切均源于「我需要」。

  至于是否非你不可,或者是否一直需要。时空之神慢慢地上扬了嘴角

  我们听到这样的表白开心

  也许,只是因为我们需要「被需要」的感觉。

  人心,谁懂呢?

  空气人偶的制作者小田切让,一直带着慈悲目光。似父母,又像上帝

  制造出来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了一颗心。

  造物主不知道为什么人类会有心,父母不知道孩子会有怎样的一颗心。

  有了心之后,一直很悲伤吗?是否有快乐的时候?

  到最后,不管是人类还是人偶,都变成了可燃垃圾或者不可燃垃圾。

  残余的躯体,显示着此生是否被世界好好对待

  人偶和小田切让的互相道谢的一幕,诉说着:

  不管有没有被珍惜,拥有一颗心都是珍贵的。

  那颗心,不属于别人,只属于自己。

  非常寂寞,非常私人秘密

  但那也是,唯一的自由

  所以,请珍惜自己的心。

  不要送给别人,那也许是给别人添麻烦

  享受心带来的自由和感悟,也承受痛苦和无奈

  人生,如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舞。

  柔弱,却又出乎意料坚强

  《空气人偶》影评(四):是枝裕和的被低估之作

  意外的惊喜 ,是枝被低估之作。本是抱着“邪念”看的(空气人偶就是充气娃娃吗),没想到如此纯洁。人偶有了心,带着我们游东京,处处可见生活的美。把东京的日常拍得如此诗意摄影功不可没

  性欲替代品,每晚被主人鼓掌(啪啪啪),这时她总是面无表情,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呢?白天在书店打工,与北欧冷淡气质相处融洽,渐生情愫。主人喜新厌旧,把她弃之橱柜。她斗胆逃家,与书店男鼓掌,对方却玩起了放气/吹气游戏(算独特的性癖好?)。她也要给他吹气,在他身上切了个孔,要了她的命。人类把用过的玩偶扔掉,玩偶就不能扔人?这一幕真是让影片陡然可怖起来。男主睡梦醒来,喘着气,生命眼看流逝。玩偶趴在他身上,与他亲密。性爱与死亡。

  最后,她恍惚了。流浪街头。收集星星点点的小物件,甚或酒瓶。终有一日,躺在待回收垃圾里,体内的气泄尽,带着蒲公英洒落人间,飞到那些孤寂都市人的身边。

  一个玩偶的一生,有爱情,有美好,有寻根,有惊悚,有性欲。她像个天真的孩子,在都市漫游。美好的画面真是太多,不是小清新,而是更高阶的美学追求。对都市之美的发现,这是最好最一流的捕捉。死之前,她梦到遇见过的人都来给她过生日,她的生命有够短暂,也有够美好的。

  《空气人偶》影评(五):能把重口味拍的如此小清新,我只服岛国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前段时间的戛纳,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又火了一把。

  这位导演的高分经典作品不少:《无人知晓》、《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记》……

  但今天小探想说的是这一部。

  空气人偶

  这部在是枝裕和的作品中评分并不算高,小探觉得可能是因为它的题材口味有点重。

  想象一下一个中年男人在家里养了一只充气娃娃,每天不仅跟她OOXX,还把她当成真人一样对待——认真给她洗澡穿衣装扮,跟她聊天,带着她到处玩……

  然后这个娃娃就在爱的滋养下,活了过来。

  就是这么一个奇葩的日式童话,却被是枝裕和拍成了一部清新、略带忧伤、直击心灵又戳中泪点的故事。

  大概因为导演借助娃娃表达了一个永恒主题——人类的孤独。

  这种孤独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钢铁林立的现代都市中,越发像病毒一样,在每个人心中蔓延。

  饰演娃娃的是目前在欧美戏路最宽的亚洲女演员、主演过《超感猎杀》的斐斗娜。

  她的长相身材确实像一个惹人怜爱、吹弹可破的娃娃。

  提示:我又要开始剧透了~

  这个叫小望的娃娃其实很可爱,刚活过来的她就像个小女孩一样,对什么都感兴趣。

  她开始独自探索世界,穿上女仆装、拎着个小红包,吧嗒吧嗒的走到了街上。

  看到哪个行人有意思,就屁颠屁颠的跑过去跟在人家后面。

  她对人类很好奇,她很想接近人类。

  但闲逛了一整天,也没人理她。日本人都很礼貌,但也很冷淡。

  夜幕降临,小望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开始感到迷茫。

  最终,在一家影像店里,一位男店员跟她说了一句话,这是她活过来后第一次有人跟她说话。

  于是,小望有了一份工作,在影像店里当店员。

  但她每天晚上还是坚持回到买她的男人家里,假装成一具没有生命的娃娃,任由男人摆布。

  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

  但因为有了心,小望学会了说谎,变的有所好恶。

  当男人再想亲她时,她开始不由自主的往后躲。

  她讨厌被人当成没有生命的物体来对待。

  影像店的男店员纯一教她认识了世间的万物:他给小望讲电影,带她去看海,告诉她生命与死亡为何物…..

  小望的灵魂因此丰盈起来。

  因为有了心,她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偶然间,她遇到了一位孤独的老人,这位老人将人的生命比作蜉蝣。

  他跟小望分享了一首诗:

  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生命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好比花,就算将雄蕊与雌蕊聚集,也不足够,仍需昆虫与微风的造访......

  小望似懂非懂,但认定:个体存在的意义来自于与他人产生的连接。

  某次,她意外划破了手臂,开始漏气,是纯一帮她补好了漏洞,并为她吹了气。

  小望爱上了纯一,因为他在知道了她的身份后依然接受了她。

  为了纯一,小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像人类。

  她用粉底盖住身上的缝合线,走路时开始有意遮挡自己的影子,甚至连给自己充气的打气筒都扔掉了。

  为了纯一,小望“离开”了男人——她并没有真的走,只是每天晚上躲在柜子里,不再和他发生性关系。

  对小望来说,这里毕竟是她有了生命的地方。

  恋爱中的小望开心的上了天,世间的万事万物对她来说都是美好的。

  但正如人生在世,就会有烦恼,小望的烦恼在于她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替代品。

  她先是看到了纯一前女友的照片。

  藏在男人家里时,又发现自己被另一个娃娃取代了。

  她忍不住从藏身的地方跑了出来,看到男人正在给另一个小望过生日,而她做梦也想要一个生日。

  接下来的剧情残酷的揭露了许多爱情中的真相。

  小望问男人,我们在一起时,你喜欢我什么?

  是不是不一定是我?

  男人一脸窘态的说道,能不能拜托你变回娃娃?就是因为你是娃娃我才会选你……人类实在太麻烦了。

  小望痛苦的跑了出去。

  男人和小望,都是自私的。

  有多少男性如同男人一样,把伴侣当成娃娃,不称心了就换一个。

  又有多少女性如同小望一样,即使不爱对方,仍然希望对方爱自己。

  “我是空气人偶,解决性欲的替代品。”

  当这个念头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小望心中时,她也越来越快的坠入深渊。

  但小望还是用短暂的生命温暖了很多人。

  她去看望孤独的老人。老人问她,能不能摸摸自己。

  然后说出了这句话。

  她找到了人偶制作师,原来制作师早就知道,有的娃娃不知为何会有心。

  小望告诉他,有心是件很痛苦的事。

  制作师向小望展示了一堆和她同一型号、被回收的人偶。

  这些人偶大部分残缺不全,有的仿佛遭受过虐待。

  他告诉她:人偶与人类的差别,就是死后一个是“不可然垃圾”,一个是“可燃垃圾”。

  两人道别时,制作师问小望,难道你感受到的只有痛苦吗?

  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脸上露出了救赎的表情。

  对于小望来说,至少她还有纯一。

  他们是真心彼此相爱,虽然纯一对小望提出了很奇怪的要求。

  这个要求就是,把小望的气放掉,然后自己用嘴给她吹气,重复这个操作。

  纯一大概想要的是”被需要“的感觉。

  但导演终究没给这段恋情happy ending。

  也许是枝裕和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始终持悲观态度。

  纯一能把气吹进小望体内,但小望却无法把气吹进纯一体内。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是单向的、存在障碍的。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透过小望的眼睛,展示了城市中的一幅“孤单群像”。

  这其中有单身父亲,宅男宅女,普通公司职员,孤独的老年人......

  他们有的只是出现了寥寥数个镜头,和女主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关联。

  但每个人无一例外的,都在冥冥中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都害怕被取代。

  比如,小望家门口的垃圾堆里经常出现苹果。

  原来这苹果后面是有故事的:这是一个颓废的“垃圾女”的母亲从老家给她寄来的农产品。

  垃圾女终日靠各种垃圾食品填充心灵,生活在一座垃圾山中,家人给寄来的苹果扔了一箱又一箱。

  最后,小望坏掉了,她用收集来的亮晶晶的玻璃瓶和苹果,给自己在垃圾堆前搭了个坟墓。

  她的灵魂化成一阵清风,吹过了所有的孤独者。

  垃圾女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从垃圾堆里爬了起来,打开了窗户,看见躺在楼下的小望。

  众人这才发现,原来垃圾女很美。

  她看着小望,脱口而出的是后者活过来后说的第一句话。

  小望临死前,做了一个梦,梦见所有和她有过交集的人聚在一起,给她过了个生日。

  我在看到这段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哭了。

  那种好希望所有人都能爱自己、好希望人与人之间能没有隔阂的感觉实在太熟悉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节奏很慢、叙事线有点散。

  但是枝裕和就想用这种方式讲一个有点残酷、又有点温柔的故事。

  小探把它推荐给也曾感受过孤独的你~

  《空气人偶》影评(六):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

  这应该算裴斗娜在电影中最美的样子了,雪白剔透的皮肤和黑漆漆的大眼睛,嘴唇丰满晶莹,完美的身材。只不过那时候的她还是一个没有心的充气娃娃,属于不可燃垃圾。

  慢慢的,她的形象越来越有生气,因为她有了一颗心,生活也随之生动。她想拥有人的属性,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日,从可燃垃圾变为不可燃垃圾。可是生活还是在提醒她依然还是一个充气娃娃,她被新的充气娃娃替代,被影碟店老板强奸,被心爱的人放了气又充了气,又放了气又充了气……就想小田问:是否体会到的都是这个世界的失望,有没有美好的事情?……美好的事情当然有,当然只是夹杂在这操蛋生活中的一剂调味。

  但是她已经不一样了,只有她自己知道一路发生的故事,她是如何寻找自己,寻找答案的。对于她的垃圾分类属性,其实早已经不重要了。

  “手脚冰冷的人都有一颗温暖的心”……

  《空气人偶》影评(七):无用即自由

  看到开头,就担心会怎样结尾,剧情像猜测的方向发展了,真的看到了,还是觉得惊喜。会结尾的人很少,舍不得,就容易一无所有。令人想到很多,重庆森林、生之欲、一一、海的女儿、EVA。

  悲剧在于女主是为了满足欲望而诞生的,一直在追求有用,然而有用迟早会被代替。假如女主一开始是为了害人,反而可能像 倩女幽魂 那样,阴差阳错得圆满。

  第一次看以为爱情发生在与光碟店员之间,回头再想,错了。男主人、店员、店主,有的都是爱情的残骸。呼唤的都是其他人的名字。店员稍微不同一点,但是这里应该不像很多人看的那么乐观,并不是店员想要自杀。女主说“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这就是我诞生的理由。”店员提出要求的时候一直是背对着女主的。他知道至少放气是另女主痛苦的,但是坚持要做。早上剪破肚皮是女主做的,倒回去确认了几次。是女主去取的工具,店员眼睛一直闭着,那个姿势也不太可能用剪刀切腹。剪破肚皮之后男主的反应更像是意外。这几个人的共同点在于回答不出为什么,或者不敢回答。女主和店员的爱情是单向的,女主对自己的影子和前男友小心翼翼,对店员的空气欢喜雀跃、不忍心呼吸。店员却沉浸在过去。像极了紫霞仙子和只想着白晶晶的至尊宝。而一旦女主用店员的方式互动,爱情的肥皂泡就要消散了。

  全片唯一没有被破坏的美好发生在老爷爷那里,第一次获得认可;第一次轻易地满足对方。说摸一下的时候女主以为是店主的那种摸,结果不是。因为是友情。无所求,只是有一个人,说说话,帮点小忙,就够了。

  没有人关心女主的生日。甚至没有人真正关心女主。没有人发现破绽。只有漏气的那一刻,是女主真正的无用时刻。

  女主成精的瞬间,从有用变成了无用(其实还是有用的,好看就被定义了用途)。渐渐不满足原来的用途。等到有了新的用途,并没有什么改变。只要是人,就会被欲望伤害、被误解温暖。女主并没有进化成碟片查询台。最后放弃,还是有用的。不可燃垃圾,等待被回收。凤梨罐头有保质期,其实是一种幸福。如果没有遗忘,活着该多痛苦啊。

  无用即自由,像蒲公英。

  《空气人偶》影评(八):隐忍的忧伤

  生命 可能是

  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

  而被创造出来的

  好比花

  就算將雌蕊与雄蕊聚集

  也不足够

  仍需昆虫与微风的造访

  连繫起雌蕊与雄蕊的关係

  生命本质上

  便怀有重要的匱缺

  並从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世界 或许是

  所有他者的总合

  然而

  我们彼此

  对於自身这份重要的匱缺

  毫无自觉

  也未曾被告知

  原来 我们是这样被播散的种子

  总是冷淡的距离

  然而有时

  再难忍却也能维持住的联结

  就这样

  世界被巧妙的构筑了

  何故?

  花盛开著  

  近身一看

  便发现像马蝇这样他者的存在

  在光线的缠绕中飞舞著

  曾几何时 我也

  成为谁的马蝇吧?

  曾几何时 你也是

  得以完满我的那微风吧?

  前几日看完这部电影,虽然已过去几天,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作为一个人偶,以充满好奇的心态旁观着属于我们的社会。

  同属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种群,但却有着万千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以人偶作伴的男人,读书的小女孩,小女孩的父亲, 影碟店的店员与老板,白发苍苍的老人等等。

  从小孩到青年,再从中年至老年。

  虽然只是少数几个不同的个体,却以其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涵盖着社会上的这么一个人群。

  人类在人偶的眼中,只是一个个新鲜的事物而已。

  作为一个人偶,虽然周围的一切都与其无关,却又是那么的想融入其中。

  (这一点,作为人类的自己却深有同感,除了产生共鸣外,甚至还能理解其中的孤独与渴望。)

  当努力之后,以为自己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时,却又发现了本质上的不同。

  终究还只是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存在着,并且最终自我了解了自己的生命。

  作为一个人偶,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是让人类满足性欲的工具。

  这是自我安慰,或是嘲讽?

  告诉自己对于人类来说究竟是什么,嘲讽自己在现实中所扮演的角色。

  就如同当人类受了伤的时候,会对自己说:我不过只是一个xxxx一般。

  套用一句话说:是枝裕和拍了一部岩井俊二的电影。

  整部影片风格很清新,画面很唯美,加上WEG那美轮美奂的配乐。

  让人完全不会想到这是一部会给人极大的抑郁感的影片。

  这是一部很隐忍的电影,整部影片没有丝毫刻意的勾画其中的忧伤。

  却让人看过之后心口无比的堵,像是压抑着什么却又无法表述出来。

  片中最让人感到受伤的三个片段:

  人偶给纯一吹气,却无法停止纯一迈向死亡的步伐。最终告诉自己:我的气没法进到纯一的身体里。

  撕开手上的胶带,闻着纯一给自己吹进去的空气,脸上露出了幸福的表情。

  幻想着自己所认识的人们给自己庆祝生日,当吹蜡烛时,也呼出了身体里的最后一丝空气。

  当看到这里时,胸口感到强烈的压迫感,甚至连呼吸也无法顺畅,眼睛也无法停止湿润。

  人偶有了心,那该是人偶还是人?是悲或是喜?

  就像是小时候看的童话中蝙蝠的角色一般,既非鸟也非兽,然鸟兽皆不认其为同类。

  在我看来,自从有了心的那一刻起,便迈进了两者之间的夹缝之中,注定了只能是以悲剧收场。

  与纯一的相爱,结局只是“可燃”与“不可燃”的垃圾而已。

  虽然影片的最后,当人偶倒在垃圾之中,空洞的眼神,被风吹散的头发,是其生命中最美的一刻。

  人偶离开了这个世界,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相比起人类, 如同浮游般弱小而短暂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都不曾给这个世界留下任何痕迹。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在我眼中,没有什么比把美好事物变成悲剧更让人受伤的了。

  《空气人偶》影评(九):我们都是一样的

  最终,她吹下了蜡烛,却不是生命开始的生日蜡烛,而是如同曲终人散,她的生命也再此落下帷幕。

  我是个空气人形,是解决性欲的替代物。

  当看着她缓缓的洗着性用品,或是沉默的接收着性交时,那是种心在一次次温暖填补中又被挖空的感觉,作为她,却逃离不了她的本质。

  她是一个空气人形,却在因缘下得到了心,那是一种会去爱,会感受到痛的心。于是这是一个以人形的眼光来缓慢观察人的世界,所有的角色或多或少都有着受伤的不完全的一面,每个人都一样,心的里面是空气,等待着另一个来将他填满。

  所以纯一的死也是如此,而她无法将自己的气息呼入纯一体力,就如同人们心里所缺失的那一块温暖。最后,将纯一和垃圾一样丢弃,而自己在阳光下,在各种美丽的垃圾中,渐渐消逝。 一切都来得如此平静,就连两种不同的死亡,都表现的如此平静如此的美。

  日本的电影总是用一种很委婉很美的方式来表述着人性,它不是直接的,而是隐晦的。整个片子节奏缓慢,包围在温暖明亮的阳光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却不是深挖发掘似的暴力表现,而是如同细水流长般的讲诉,不紧不急,隐含至深。

  《空气人偶》影评(十):在追求里死亡

  人是有意识的,最直接的表露是眼睛。

  有意识的人去表现无意识的“人”的心理,眼睛里的灵气会背叛。演技多好都是明显的做戏。

  那种无知不是纯自然的,而是刻意的,在观者眼里就成了扮萌的卖弄,从而失了真。

  影片的女一饰演充气娃娃,在白天去感知生活的时候,给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仿佛善良,单纯,无知,渴望,都是做作的结果。

  不喜欢这不片子,人为的营造了现代人虚空,孤独,彷徨的特性。

  我不认为男一选择充气娃娃,是与社会疏离的内心反映。

  虽然人类相互取暖是生存根本,自身的温度不足以支撑生命本身的冰冷。唯有相互问候,相互扶持,相互牵绊,才能在本质匮乏的生命上共生。

  但是,一个人的生活,也是生命中一种至真至纯的方式。

  在静极的自我意识的维度里,安心的接受着自己选择的生活。

  这有点像禅,也有点像道。

  真正修行的人,没有几个是成群结队的,而是自己与身体和心灵的一场跋涉。

  充气娃娃是因为虚无,才会对世界充满新鲜感。

  就像人类的婴孩,从出生那一刻,就一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热切的学习模仿着世界。

  婴儿心灵的虚空和娃娃虚空,本质是一样的。

  源于无知。

  当娃娃对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也开始梳妆打扮,给世人最好的样子。

  她开始有了羞涩的情绪,当纯一为她吹气的时候,她说着不可以,并试图用衣服遮挡。

  她也有了廉耻心理。当店老板逼奸她以后,她摘下自己的私处清洗。这不是简单的卫生清洗,而是试图清洗被强占的痕迹和心理的记忆。

  并且当他看到男人去买光盘时,她努力低头不被发现,面对男朋友,有了愧疚的认知。

  这些细节都标志着娃娃像人类靠近和转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简单的、深刻的。因为这几种情绪里有道德体系里的善美与丑恶。

  虽然她还不是完全了解人类行为的意义和语言的内涵,但是她懂得如何与人交流,与人相处。

  在答对了纯一的提问之后,她开心的YES,用化妆品遮挡可以暴露娃娃的证据,在家里开心的跳舞,这些,都表现出了人类虚荣、好胜、知足、奋进的各种品质。

  所以说,娃娃折射出来的不是人类的空虚,而是婴儿成长的过程。

  而成长就是修行。

  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念经打坐参禅,但是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本质相同形式各异的修行。

  只是有人需要彼此,有人需要自己。

  我佩服独身主义者。

  因为他们有强大到全面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支撑自己独自面对福祸相依多姿多彩的世界。

  就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毕生远游。

  当然这远游中会认识更多的人,结交更真心的朋友,但这种互动都只是暂时的,对他们而言,与自己共生的只有眼前的自然。

  电影里,男一重新买回充气娃娃并庆祝生日的时候,有心的娃娃,去质问他。

  我突然有了偶像剧的既视感。

  离开是娃娃自主的选择,虽然她并没有真正的离开,而是躲在储藏室。但对于男人而言,就等去失去。

  失去了,自然会重新得到。无可厚非。

  但娃娃非要在这消失的关系里,得到形而上的回答。

  无非就是我不是替代品,我有心,我们曾经有过感情。

  但她渴望与现实恰好不符,男一希望她变回娃娃,只是害怕麻烦。

  《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就是怕女人怕到骨子里的人,他对女人敬而远之。可又偏偏爱上芮晓丹。他说,我依佛法如是观照,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所以,怕麻烦,不是真的怕麻烦。而是不愿不想不爱,这里面隐含了文化素养阅历的不同。或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自然不算朋友。

  而娃娃的心理表现的也是人类自私虚伪贪婪的一面。

  我可以离开,但是你不可以就这么让我离开。

  最后娃娃死了,死在垃圾堆里。

  这有点像轮回。

  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这过程,无论是有心的充气娃娃还是无心的充气娃娃,经历基本相似。

  只是有心的会悲会痛会愉悦。

  纯一在垃圾袋里,娃娃在垃圾袋外,这是一种相对。

  生命本质不同的可望不可及。

  也是想告诉你,即便成长的路上,都经历了,结局与理想依然相悖。

  也许,这也是一种悲观。

  片子的引申空间无限大,如何解读,都是观点。

  这也是片子成功的亮点之一。

  电影的终极是巴拉灵魂的艺术。

  好电影的重点不是讲述了什么,而是让读者想到了什么。

  能启迪,能思考,就值得期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