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浪地球》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流浪地球》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7-12 03: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浪地球》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流浪地球》是一部由郭帆执导,科幻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地球》影评(一):流浪地球是烂片还是佳作?大家心里有个底。

  利益相关:大刘书粉,半个科幻电影迷

  看药神前瞥到了流浪地球的预告,刘慈欣三个字已经让我很满足了,于是上豆瓣看看有什么最新进展结果讨论区全在纠结吴京。

  吴京不是主演,镜头都是后来补拍的,涉及情节应该非常少。

  片方大概是想借用吴京的名气宣传片子。吴京愿意把自己的名气拿给片方做宣传,也是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支持,在这一点上我是不会黑他的。

  现在,依靠制作组透露出来的少量信息认真仔细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到底如何。

  首先是导演。导演不是拍片子这么简单,还要统筹规划整部电影。流浪地球的导演是郭帆,这个导演我不熟悉,豆瓣显示情况如下

  三部电影,你好疯子主导演不是他。(但有影迷兼科幻迷因为本片给流浪地球导演一项加了一些分,贡献应该很大)我关注的豆瓣用户都属于比较专业和(非常)严格的观影人,他们的意见比较有参考性。

  同桌的你,5.8分。

  关键词模式化、程序以及期待科幻三部曲

  从这里总结,导演是一个有经验也有能力的人,但他的作品非常程序化和模式化。如果导演能在拍摄流浪地球的时候做到程序化,以原著基础去弥补创新和想象缺陷,是可以做成合格片的。

  李献计历险记,6.4分。

  这部电影得过奖,所以评价更多。

  关键词:可以一看、技术不够内容干瘪

  看其他评论,导演比较擅长画面,而科幻片很大部分就是要看特效的。如果画面做得好,流浪地球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剧情还在,就不会出大差错。这里的关键是剧本。我非常担心剧本。

  :强烈建议豆瓣把编剧也放在主创栏里。编剧真的很重要啊,几个重点踩雷的编剧我是看见就会绕道的。

  接下来的信息来自知乎。

  1、投资员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30568/answer/216589395

  这位挺幽默的,给的信息总结如下:

  1.找过好莱坞大导,他们对本子兴趣。(毕竟雨果星云一堆没拍的)

  2.剧本来自郭帆工作室,花了很多心思构建世界观,做概念设计,也写了分场剧本。反复更改后交给老板看了。

  3.特效找美国大牌公司谈过,对方感兴趣,但价格片方承受不了

  4.团队初期成果不错,后来北京文化和万达也加入了筹备

  评论区里对书粉问题回答(我的观感:用心了,但后期制作因为各种原因会有影响,不知道档期从暑假往后推延是否能缓解。)

  2.核心主创龚格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30568/answer/178288904

  3.无利益相关但看过剧本和概念图: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30568/answer/178159246

  4.剧组成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30568/answer/178274207

5.流浪地球竞争方(这都有

  《流浪地球》影评(二):不看都知道又是部烂片

  炒三体那阵,一堆人抢了大刘、何夕、老王这些人的小说版权,三体歇菜了,全TM砸在手里面。也不知道倒了多少次手,现在又拿出来圈、烧、骗、洗,除了拍好电影,其他的这帮人玩的非常熟。

  最可恶的是,这帮导演制片投资在明明有原著打底的情况下,也要加一堆自认为迎合市场媚俗内容来彰显个性,连根本讲好故事功底都没有,还想这要弄大制作、大特效,殊不知特效拍摄现如今已经是整个专业团队的工作,从特效导演到摄影编剧,光两边导演的掰扯就至少要筹备个一两年。真要找好莱坞团队,估计这这导演还压不住别人,最后抄一堆特效,歌颂歌颂就完事。

  可以预见的是格局会非常狭隘,加上各项能力不足拍出来也就两个结果:

  一是瞎抄《星际穿越》、《绝世天劫》,总共弄大概十分钟的特效镜头进去,而且全部都是背景,譬如地球发动机这种大场景,然后几个人说说话完事,再不补充地质灾害这样的场景,配个吓死人的音效,弥补一下画面不足,美其名曰烘托气氛

  二是大量廉价CG和低成本模型,堆砌成一部傻逼哄哄的灾难片,80%都是室内戏,主角几个办公室之间走走靠拍脑子和拍马屁就把地球拯救了,再找个静态星空壁纸,给个伟光正的塑像就能结尾。全片应该都靠对话在糊弄事件,几个人搬弄一些名词,同样加几个大场景,互相咆哮一阵。

  最后是小众题材降温IP,连用“特效大片”“灾难大片“这种噱头都很难吸引到观众,勉强上画一周,就只能去电影频道午夜循环了。

  《流浪地球》影评(三):这是中国电影人最大的一次冒险

  中国人是不是永远都拍不出真正的科幻片?

  对于一个小学时就开始读儒勒·凡尔纳,中学时期订阅了6年的《科幻世界》的人,这个问题已经伴随了我几乎整个人生

  小时候壹哥收到的最喜欢礼物父亲送的一只双筒望远镜,那时候天天拿着望远镜看星星——说得装一点,我算是中国亿万个“仰望星空的人”中的一员。

  而我们中看得最远的那个人,叫做刘慈欣。

  这张照片我用过两次,因为它和我心中刘慈欣的印象非常符合——一个漂浮在宇宙中的灵魂

  如何去评价刘慈欣呢,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作家?中国唯一的“雨果奖”得主?中国科幻最后的救星?我觉得都不对,最准确的评价也许是:中国最无奈的小说作家。

  无奈在哪?无奈他生在了中国。

  在上月的那篇文章——从《三体》到《流浪地球》:刘慈欣作品改编的前世今生(点这阅读)里,壹哥已经盘点过刘慈欣的《三体》改编电影经历一波三折,最终胎死腹中过程

  一个小说家经历了如此折磨,我相信大刘对于电影改编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如果他生在美国,也许作品早就被搬上了银幕

  毋怪大刘的粉丝们对于改编他的作品,只有三句话: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不要让中国人拍!!

  所以说回开头,在儒家文化中长大的中国人,是不是天生就不能拍科幻片呢?

  有人就不信这个邪。

  不信邪的人叫郭帆,是即将上映的新片《流浪地球》的导演,而《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另一部短篇小说

  在《三体》改编失败的大环境下,郭帆依然选择去拍刘慈欣的作品,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冒险,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迎难而上”了,这是“视死如归”。

  在近日上海电影节举办的“微博电影之夜——新浪潮论坛导演有话说系列”上,著名影评人周黎明面对郭帆导演第一句话就是:

  “如果你们成功了,中国的电影里面从此就有了科幻片这一类型,如果你们失败了,我估计若干年就没有人再敢碰硬科幻了。”

  所以《流浪地球》不单是一部电影,它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探险。

  导演郭帆

  对于郭帆导演自己,其意义也许更加重大作为年轻导演,第一部立名,第二部探索,拍到第三部电影,基本上就该大成了——对他个人而言,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所以,不管是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还是从郭帆导演自己来说,这都是砸下全部身家的一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所幸,从现在壹哥能收集的资料来看,这次很靠谱

  靠谱在哪呢?我分三点来讲。

  一.改编的方式靠谱。

  刘慈欣的作品之所以难改编,是因为小说中涉及到了太多艰深的理论和太广阔的格局,他建立了一整套“宇宙哲学”,这是极难被电影化的。

  用科幻的术语来讲,它太“硬”了,不仅中国的电影人不行,好莱坞也一样不行。

  比如《诗云》里,他将整个地球掏空变成了一个电脑硬盘,用来存储所有可能诗歌;《球状闪电》里涉及到物理学前沿的弦理论;《乡村教师》里,“力学三大定律”成为解救全人类最后的武器……

  刘慈欣小说《球状闪电》

  刘慈欣可以天马行空,但电影是细节艺术,这两者有着根本的矛盾

  《流浪地球》也许是这其中的例外

  《流浪地球》的故事设定很简单:科学家预测太阳即将爆炸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人类选择的方法是带上地球一起飞向远方寻找新的家园

  小说故事中的“钩子”,是人们经历了地球航行所带来的自然灾难后,开始质疑整个“流浪计划”本身,由此带来了猜疑,矛盾和杀戮,充满了人性深度

  而其中的感情,是所有人对于故土眷恋

  换句话说,《流浪地球》可大可小,聪明的电影人可以选择一个细节入手,切开整个故事。

  所以,整部电影的着力点可能并不在展现“流浪计划”本身,而是一群人的冒险故事——人类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勇气,可能才是这部电影想要表现的。

  在宏大悲怆的背景下,这样着眼于细节的改编,才是电影创作者应该做的。

  第二,导演的思路靠谱

  中国科幻电影的罩门在哪里?

  是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吗?我们曾经写出《山海经》、《镜花缘》,我们吟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我们有刘慈欣——中国人不缺想象力。

  中国科幻电影的罩门,是电影的工业化不成熟

  科幻电影是特效最为密集,对电影工业化要求最高的一个片种。在上影节的“电影工业化之路”论坛上,郭帆导演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现在还在骑自行车,好莱坞早就开上了车。工业化是必经之路。”

  导演郭帆在测试道具

  何为工业化?有人说,中国的电影投资不比好莱坞小多少,这还不算工业化吗?

  诚然,中国电影公司不缺钱,我们可以请来最专业的特效团队为我们服务。但钱并不是工业化的标准,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专业流程才是。

  而在中国的电影行业里,并不存在适应科幻电影的一套流程。

  郭帆导演在拍摄《流浪地球》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要凭空创造出很多以前不存在的部门

  《流浪地球》主创团队

  所以,这次拍摄本身其实就是一次冒险,郭帆其实是在给未来所有的中国科幻片导演趟路。

  除了人的因素,《流浪地球》对细节的追求也让人刮目相看

  郭帆导演在前几日参加的上海电影的论坛就分享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需要非常多的显示屏,这些显示屏本可以用CG后期填补,但是为了保证演员脸部反光的绝对正确,因此郭帆导演专门找人定制出大量显示屏,演员表演的时候,他真的要在屏幕操作

  “因为真显示屏的光会照出空气中的灰尘,演员在真的显示屏上操作,会留下指纹。这些细节,观众是能看出来的。” 郭帆对主持人说。

  没错,《地心引力》、《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等科幻经典也是这么拍的,没有捷径——这种对于真实度近乎变态的要求,只有工业化的电影产业才可能支持。

  第三,主创团队靠谱

  《流浪地球》的主创团队,是一群勇敢的人。

  这不光是因为他们敢于挑战“科幻片”这个禁忌的题材,更因为他们愿意竭尽全力去把这部电影拍好。

  《流浪地球》主创团队

  那位说了,谁拍电影不想拍好啊?

  但是没人跟钱过不去,郭帆的第二部电影《同桌的你》,早在2014年卖了快五个亿,接下来不拍个《同床的你》都说不过去,但他没有那样做。

  而且就算郭帆接了《流浪地球》,他也可以选择不追求质感,平平常常地去拍一部“特效大片”,他也没有那样做。

  他选择的,是用绝对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部“中国科幻首秀”。

  这一点,在吴京身上的体现最为明显。和郭帆一样,吴京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曾经对媒体说过:

  “我为什么支持郭帆?是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像傻X一样坚持着的人。”

  坐拥中国单片最高票房宝座,他可以选择的电影题材是无限的,但他偏偏选了《流浪地球》,来一起为中国科幻电影冒险——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壹哥不知道。

  在今年4月27日举办的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吴京曾当着所有影视圈大佬的面力挺《流浪地球》,他说:

  “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科幻电影,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输了是烈士!”

  在吴京的微博上可以看到,他被郭帆导演“虐”得很惨:

  穿着厚重的太空服拍戏,这是非常艰难的。就算硬汉如吴京,也几乎难以承受中国第一部真正科幻电影的折磨。

  但是吴京扛下来了,郭帆扛下来了,整个《流浪地球》的团队扛下来了。

  不管电影里的故事如何,我们正在电影外见证一场“勇敢者游戏”。

  说了这么多,壹哥就是想表达对于这部《流浪地球》的无限期待,电影正在后期制作中,预计年内上映。我相信这次伟大的冒险,终将迎来它耀眼结局

  《流浪地球》影评(四):吴京主演、改编刘慈欣短篇作品的电影来啦, 《三体》还会远吗?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电影,能让壹哥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要去看,那一定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

  我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希望我死的时候,手里是抱着《三体》的。

  “磁铁”(刘慈欣铁粉的简称)对大刘作品就是这样——这不是我们的爱好,是我们的信仰。

  刘慈欣

  所谓爱到深处,就怕了。我们是如此珍爱刘慈欣的作品,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它们,但同时,我们又不信任任何人能拍好它们,生怕那些拙劣的生手玷污了心中的圣洁。

  但是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还是让壹哥再次振奋起精神:

  刘慈欣的另一部短篇作品《流浪地球》即将拍摄完成,并曝光了一组新剧照,我们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男一号:吴京。

  不同于《三体》的见首不见尾,看着时光网和豆瓣上《流浪地球》扎扎实实的7张剧照,加上之前放出的那条30秒先导预告:

  还有那个奥巴马与霍金“同时出镜”的15秒电影片段:

  虽然还没有具体定档信息,但壹哥和所有磁铁都知道:

  这次,是来真的了。

  在中国,拍刘慈欣作品是要些勇气的——在4月27日举办的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吴京曾当着所有影视圈大佬的面力挺《流浪地球》,他说:

  “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硬科幻电影,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输了是烈士!”

  一个作家的小说的影视改编,何以如此悲壮?

  这事,得从《三体》说起。

  《三体》之殇:曲折的改编之路

  《三体》的地位有多高呢?

  全世界科幻小说奖项中,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的有两个:雨果奖和星云奖。这两个奖,《三体》一中一提。这部最早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小说,一跃成了全世界人民最熟知的中国科幻作品。

  《三体》的英文版译者

  刘宇昆代表刘慈欣领雨果奖

  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夏威夷度假,随身只携带了一本书,就是《三体》。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也曾在自己的页面上表达过对《三体》的喜爱:

  国内大佬如雷军,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无不熟读并逢人就推荐,就连国家领导人都是《三体》的忠实粉丝:

  这已经不是大IP了,这是超级大IP。

  如此巨大的蛋糕,自然会被资本盯上。去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亚马逊工作室(Amazon Studios)有意斥资10亿美金,将中国科幻小说《三体》改编为三季电视剧:

  《金融时报》官方关于亚马逊

  有意制作《三体》电视剧的报道

  然而亚马逊的如意算盘却不那么好打,一只拦路虎早就摆在了它的面前:

  《三体》的电影改编版权,现在是在一家中国公司“游族影业”手中,而游族看上去并不打算卖掉。2018年 3月22日,游族网络官博游族影业也发布声明,申明其版权所有,拥有独家改编权利。

  关于《三体》版权问题,坊间的传言是:早在2009年,一位拍低成本恐怖片的导演张番番就找到了刘慈欣想买版权。彼时离《三体》获奖还相距甚远,据说大刘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掉了版权,具体多少价格,有关人士一直未曾透露。

  传言中最早买到

  《三体》版权的导演张番番

  之后,《三体》的版权辗转到游族影业手中。2013年,游族影业宣布电影立项,但不久后就因为企业重组,项目被迫下马。

  2014年初,孔二狗出任游族影业CEO,高调宣布重启《三体》项目,并宣布电影将于2016年上映。但随着项目跳票、制片人离职、特效团队撤换,孔二狗自己也悄然离去,直到2018年,电影到底进展如何,仍然没有进一步消息。

  壹哥为此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得到的消息是: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三体》基本与大银幕无缘了。

  自己不拍,也把着版权不放,不让别人拍。占着**不**的游族影业成了全世界三体迷的死对头。

  可拍不拍是一回事,能不能拍出来又是一回事。壹哥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不是什么行业秘闻,而是为什么《三体》的影视改编会屡屡搁浅?

  《三体》影改到底有多难?

  不得不说,游族敏锐地看到《三体》的市场潜力,是非常有眼光的。

  但可惜的是,他们远远低估了改编这部小说的风险。

  《三体》电影概念图

  在全世界巨大的声誉和巨量粉丝的注视下,电影稍有不慎,就会被骂到死。到时候,游族面临的可能就不是赔钱了,破产重组都是可能的,而凭之前爆料的制作班底,这是很有可能的。

  相信他们迟迟不敢拍《三体》,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三体》真的很难拍吗?答案是:难,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有三:

  1、小说格局过于宏大

  《三体》差不多是迄今为止中国文学作品中格局最宏大的作品之一。它讨论的已经远远不止人性,自然,社会这些人文概念,而是全宇宙。它仿佛雄踞在全宇宙的最顶端,俯视着星云中亿万个星球的文明,看尽他们的存亡兴衰,看到时间的尽头,宇宙的终点。

  空前宏大的格局,带来了极其复杂的影片主题,这些主题怎么拍,拍哪些,莫说没什么资历的张番番,中国恐怕没有导演有能力驾驭。

  刘慈欣本人说过一段话,基本判了《三体》电影的死刑:

  “《三体》最大的问题不是太长,涉及的概念太多,而是主题太复杂。对于科幻电影来说,背景可以复杂,故事可以复杂,但主题一定不能复杂,不然无异于影视化上的自杀。”

  同时,作者本人对电影的要求极其苛刻,欧美科幻几十年,能入刘慈欣法眼的不过几部,连挖坑十年的《复联3》,大刘也并不感冒:

  也就是说,无论《三体》怎么拍,都过不了作者这一关,主要观影人群(慈粉)肯定也不会买账,那还拍什么?

  2、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太硬,难以影视化

  科幻作品中“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区分:所谓硬科幻,就是着重描述技术细节;所谓软科幻,就是着重于故事。

  《三体》是最典型的“硬科幻”,而且这种硬不像《太空救援》里火星种土豆那样,几个镜头就能表述清楚。《三体》的硬大多在于抽象理论,这很难被影像化。

  《火星救援》中的太空种土豆场景

  小说中,大刘可以不厌其烦得用文字一一解释,电影中则不同。尤其那些看好几遍都晦涩难懂的科学名词和物理学概念,比如质子的高维展开、超弦理论、引力波、二向箔、黑域……足以全方位碾压观众的知识和智商,专门拍一部纪录片都不见得能解释清楚。

  不是深叔危言耸听,市场上就有专门解读《三体》中物理概念的书籍——

  李淼所著《<三体>中的物理学

  君不见,仅仅涉及了黑洞理论和浅显相对论的《星际穿越》,就被人称为“烧脑”,《三体》呢?

  被誉为“最接近三体气质”的《星际穿越》

  最关键的是,如果不拍这些理论,单纯拍场面,《三体》又会失去它的魂,头疼啊!

  3、中国电影技术及环境的制约

  科幻电影元年的概念一直被炒作,但终究还没有到来,归根结底是没有制作硬科幻的技术实力——这种实力不仅关乎特效。

  加之,中国科幻作品几乎没有任何改编电影的拍摄经验,第一部就要以《三体》这样的史诗开始,我想任谁都没做好这个准备。

  电影曝出的海报和预告片,一水的网络页游画风,这让期待已久的影迷失望透顶,也成了压垮游族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体》预告片截图

  政治环境上,慈粉都知道,《三体》第一部对历史中的一些运动进行了控诉和思考,也有很多台词不符合我们现行的审查规范,恐怕即便拍出来,审查过后也会面目全非。

  《流浪地球》也许就是转机

  《三体》电影拍不出,是因为影视化难度和阻力太大,但这并不代表刘慈欣的科幻作品都无法影改。这部中国导演王壬拍摄的仅有14分钟的科幻短片《水滴》(《waterdrop》)不仅豆瓣评分奇高,还深得刘慈欣赏识: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体》电影,如果能拍出这种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

  《水滴》没有情节,只出现了三体人水滴飞船的形态。它的精妙在于,通过从微观到宏观的对比,用极富冲击力的画面表现了三体科技的高深莫测,简单,而又纯粹。

  《水滴》与人类舰队

  既然有《水滴》,就说明大刘其他作品的改编并非不可能。

  也许我们要做的,是从小处着手。

  《流浪地球》是创作于2000年的短篇小说,内容上可以看作是《三体》的背景,讲述的是由于太阳寿命将近,人类将整个地球改造成宇宙飞船,向外太空逃逸的故事。

  这种能用一句话就形容的故事,显然要比《三体》的“黑暗森林”和“面壁人”理论要友好得多了。而且影片中涉及的技术并不高深,驱动地球的只不过是巨大的核聚变引擎而已——这在其他的科幻作品中都有所提及,观众可以轻易接受。

  最关键的是,主角英雄主义的经历,是通俗易懂的。

  在壹哥看来,这种弱化理论深度,重在剧情和视效的小体量电影,也许是大刘作品改编最好的起点。

  电影选择了《同桌的你》的导演郭帆执导,也不难看出《流浪地球》将主打剧情,这就是一种将科幻作品“由硬化软”的尝试。

  郭帆也是尽职尽责,年初,他还专门邀请了四位中科院科学家一同探讨,试图为影片建立一个严谨的世界观。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原著中占据很大笔墨的“冰原”、“地下城”等场景也都将在片中实景还原。拍摄前的2000张概念图和5000多张分镜,是由300人的概念美术团队历时15个月精心打造的。

  另外,吴京的参演也给了壹哥信心。用他自己的话说:

  “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剧本的时候,我像傻X一样哭了,里面有很多场景令我非常感动。”

  从《战狼2》的成功不难看出,吴京是一个敢于为人先的演员,他也坦言:“大家都知道我最喜欢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喜欢当炮灰,像这种科幻电影,如果我们不拍,就没人拍了。”再加上《战狼2》的成功为吴京带来的空前人气……

  可以说《流浪地球》请吴京主演,是当下最合时宜的选择。

  总之,壹哥对《流浪地球》充满了信心。

  最后,也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三体》真正被人类拍出来的那一天!

  《流浪地球》影评(五):流浪的不是地球,而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脱离Communism轨道的中国

  这部写于世纪之交的小说是刘工的一次勇敢尝试,在此之前的短篇作品 鲸歌,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带上她的眼睛更多地着眼于宏大而精致的想象。

  从2000年的两部作品 地火 与 流浪地球 开始,刘工开始在作品中加入了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故事的第一章,名字叫做刹车时代。“地球自转刹车用了42年,比联合政府的计划长了3年”

  1949年10月,到1991年1月两段讲话,相隔42年。

  因为太阳即将发生氦闪爆炸。几十亿年来孕育了地球文明的恒星将吞噬它的孩子们。地球脱离了原先的轨道,飞向遥远宇宙的深处。

  在20世纪后半叶出生成长的中国人的思维里,太阳这个词除了代表银河系猎户旋臂末端上一颗普通恒星,还代表着一位在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人物。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

  “妈送我来北京,学校是第一站,第二站就是纪念堂。”----央视采访大学生,2000年。

  这位巨人去世后,他的路线被逐步修正,直到1991年,中国的发展再一次回到世界的轨道上。

  “我们的船继续航行,到了地球黑夜的部分,在这里,阳光和地球发动机的光柱都照不到,在大西洋清凉的海风中,我们这些孩子第一次看到了星空。天啊,那是怎样的景象啊,美得让我们心醉。小星老师一手搂着我们,一手指着星空,看,孩子们,那就是半人马座,那就是比邻星,那就是我们的新家!说完她哭了起来,我们也都跟着哭了,周围的水手和船长,这些铁打的汉子也流下了眼泪。所有的人都用泪眼探望着老师指的方向,星空在泪水中扭曲抖动,惟有那个星星是不动的,那是黑夜大海狂浪中远方陆地的灯塔,那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冻死的孤独旅人前方隐现的火光,那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是人类在未来一百代人的苦海中惟一的希望和支撑…… ”----《流浪地球》,2000年

  第二章的名字是逃逸时代。在16次围绕太阳公转变轨加速的过程中,“大灾难接踵而至”。

  至于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知乎有专门的讨论贴。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下岗潮是怎么回事?

  从这个小品开始,对黄宏和句号一生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