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河》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红河》观后感10篇

2018-07-21 02:2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河》观后感10篇

  《红河》是一部由章家瑞执导,张静初 / 张家辉 / 李丽珍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红河》观后感(一):只属于傻子的爱情,只属于张静初的爱情

  评了五星,不是给导演,而是给演员

  故事情节还是牵强的,导演坏心眼的在各种状况之下还给两人加了年龄差距,就算以后见得到,差20岁,怎么幸福?我还是喜欢张静初在里面的形象的,我对她没什么印象,但觉得片子表现出了很多对女性的压制。当阿水说阿桃是“处儿”的时候,我觉得有种牙齿被酸到得感觉,是就是了,干嘛要特意强调呢?这样一强调,马上就给影片扣上了“迎合中国男性男子主义”的帽子。要知道,就算你不说,大家,尤其是男同志们,也一定这样想的。

  雨夜里阿桃跑去阿夏床上抱住他,还把他弄醒的镜头让我一直觉得很扎眼,也许是由于影片给我的整体感觉太好了吧,越是这样,越是讨厌影片之中的瑕疵不喜欢导演的处理,还让阿夏对阿桃有了非分之想。我倒觉得完全可以让阿夏没有醒来,早上再发现也好。

  除了以上两点我觉得影片非常好,开头的画面诗情画意爸爸拿着风筝的时候让人猜测揪心。阿桃纯情可爱,对阿夏的刻画也很好。这样一个在生活之中有些令人鄙夷的小人物,也的确不应该找一个油头粉面、有书生气的演员来演绎

  还是再说一点美中不足吧,那就是影片的结尾给人以刻意的感觉,好似导演觉得大团圆太庸俗不够艺术从而将结果转化为悲剧似的。

  我喜欢阿桃的形象,一个爱干净女孩,虽说不是每个女孩都可以像她那样有如此可爱的表现。喜欢阿桃在剧中穿的衣服,第一次演唱的时候那件绿色的露肩小裙装,还有白布长袖长摆的旗袍白色长裤(是越南服装?)。阿桃就那样坐在阿夏的三轮摩托上,在阿夏右手后方,双腿一晃一晃的。

  剧中有很多非常好的细节描绘。有的是我在第二次观看影片的时候才注意到的,比如开场的时候那些戏曲行头,是为了给以后阿夏道出自己的过去而做的铺垫:阿夏对小悦的感情,阿夏从前的职业和生活。因为当时的背景音乐就是戏曲,所以那些行头的出现也有点理所当然。门帘之后一对女的嘿咻让我以为当时是在洗头房。我觉得如果阿夏先出场让观众知道地点是阿夏的家,行头的嘿咻都会有更大的冲击力,让观众有了疑惑。不过水平更高的观影者应该觉得看出这些都是小菜一碟吧,我想还是有观众更喜欢导演本身的处理的。

  “咬手指作为瑶族婚礼的一部分,被不懂言语的阿桃表现出来无疑带给观众震撼感动,幸亏导演没在这时候来个镜头回放,毕竟观众都懂得的...

  我说这是只属于傻子的爱情,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爱情不是这样只和“我对你好,你对我好,我们在一起一辈子”有关;我说这是只属于张静初的爱情,是因为只有有一幅可爱模样丫头才能讨得一个大男人的怜惜。还好,我们还是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找寻属于自己的爱情。生活之中,没有对与错,如果能够和有缘人相知相伴,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红河》观后感(二):红河

  红河发源于中国云南省中部(称元江[Yuan Chiang]),河源海拔2650米。上游礼社河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在三江口接纳东侧支流绿汁江后始称元江,东南流至河口入越南境后称红河,到河内分支流入太平洋的北部湾。

  这是百度百科上对于红河的介绍精准理性,却无法触及这条河流缠绵本色

  全年径流不稳定,雨季时高达每秒9500立方米。年输沙量1.3亿吨。年平均流量4688米/秒。因河流大部分流经热带红土区,水中混有红土颗粒,略呈红色,故名红河。

  每一种文明的兴衰的背后,都有一条悠悠的大河,铁马冰河入梦,红颜醉眼零落教义纷争,部族争斗人们以种种正义之名争斗,换来的不过是历史的一声叹息。有故事的人都写进了历史书,那些无数鲜活的小人物,有谁记得?

  红河里有两条鱼

  一个叫阿山,一个叫阿香

  阿香是阿山的新娘

  阿山是阿香的新郎

  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简单情歌懵懂透明姑娘,老于世故的中年小贩风韵犹存姑姑,阴晴不定的巴沙,这些原本不相干的人,在亚热带中越交界的小城,相遇,然后离散。真的有命运吗,真的有不顾一切爱恋吗……所有说得清的,所有理不明的,仿佛焦灼的鼓声,赶着你不顾理智,只想放纵这一回。何必明了,明了的未必真实

  有人说过,每个人,都有爱上另一个人的可能。《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中说道,不要轻易给别人一种隐喻,这种符号般的记忆,会幻化成诗,而这样,你就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个诗化的人。这个隐喻,也许是一首歌,也许是一段文字,也许是一张照片,也许,只消一个眼神

  阿夏是以卡拉OK为营生的,也因一首歌留下阿桃,因一首歌而心动,也因一首歌而死,莫非,这就是冥冥之中轮回。也罢,这便是命中定会遇到的那个人吧。

  男人或是女人,都不是因为对方存在而更美丽。相爱没有谁来衬托谁,大爱,是两棵树相偎相依,大爱,晚成。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个让自己奋不顾身的人,所以,这是生命中的一段奢侈,不能挥霍,只能珍藏

  细思量,人生短短数十载,茫茫而碌碌,可以风尘仆仆,但别让心灵蒙尘。总有一些人值得等待,总有一些事值得疯一回。没有放声高歌,没有醉梦一场,没有嬉笑怒骂,这又怎是完整一生呢?

  《红河》观后感(三):阿桃的命运

  一个无父无母的智障女孩是注定不会有好命的,所以她被亲情与爱情争夺,最后失去了一切。

  是亲情吗?那个黑社会老大,沙巴老板。当过兵,打死过三个美国人,靠走私发了大财。浑身是伤,失去了一条腿,对违背他意志做事的人,用枪来教训。他看上了她,想认她做女儿,直到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她的姑姑说出了他的意图。不仅阿夏吃了一惊,我也吃了一惊。怎么不早说呢?另外,沙巴是真心想认一个女儿吗?智障的阿桃是那家店里唯一不害怕伤口和假腿的按摩女,她天真可爱。沙巴也试图保护他——先买下来,对于欺负她的人,统统用枪来解决。最初她并不怕他,在路上遇见还给槟榔给他吃,之后她先后两次看到他开枪,她才开始怕他,一心想逃走。哪个父亲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呢?与其说是亲情,倒不如说是占有欲。有时候,丫头、小妾、干女儿,差别都不大。

  是爱情吗?那个街边放卡拉OK的阿夏。四十多岁还没结婚的男人可能死后都进不了祠堂。他所在剧团解散了,他的心上人嫁给了有钱的老板。他躲在家里看中国足球,时常和妓女上床,消解苦闷同时又愈发苦闷。这样的男人还会有爱情吗?当他发现阿桃叫他爸爸的原因之后,回头找她,他愿意像一个真正的爸爸一样保护他。前两天看了Robert Bresson的《Pickpocket》,主人公身陷囹圄之后发现原来自己仍然有爱的能力,开始肯定人生的意义。阿夏也是同样。是在阿桃把妓女的衣服扔到窗外的时候?还是在阿桃效仿瑶族新娘咬住他的手的时候?阿夏也发现了自己在小悦之外还有爱的能力。

  所以我一直盼望着阿桃和阿夏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尽管那将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和谐尾巴。然而,这次,竟然没有。当阿夏听说沙巴并不是要霸占阿桃,只是想收她做个女儿的时候,他好像很懊悔,仿佛自己破坏了阿桃本应该得到的幸福生活。做了黑社会老大的女儿,就能够生活幸福吗?结尾时候唱歌的女孩不是阿桃,阿桃再也没有出现过,她没有逃脱她的命运。

  《红河》观后感(四):又被张静初萌到了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就我个人而言,全片唯一的注目点就是张静初了。

  有人号称片中她演的很做作,我就不喷了,

  审美根本不是同一个位面的。

  在国内目前的一线青年女演员中,张静初和高圆圆是我唯一认可演技外形双达标的,

  很早就喜欢她的电影了,不过前一段时间感觉荧幕的形象比较老气了,

  失去了作为青春可人的萌的要素,所以对她的关注度比较下降。

  但今天看了《红河》,完全被张静初的扮相惊艳了,只从外形来讲,

  我认为说是17,8岁是很合理亦很合乎逻辑的,

  特别是那一双大眼睛无辜眼神,唉,完了,

  肯定对我以后的婚姻要造成极大阻碍

  总之,我再一次对张静初上心了,在我的认知里,

  她又再一次光荣地登上萌榜前列,毫不怕矫情地说,简直爱死了。

  另外,张家辉的粤语腔实在让我觉得很无语,开始还以为他演的是落魄的香港小商人,结果居然是少数民族....演的其实还行,不过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就不评论了。

  《红河》观后感(五):《红河》咬指,痛连着心里……

  如果没有最后张静初追着汽车去咬着张家辉的手指,这部戏或者并不好看。

  我实在是喜欢张静初,他似乎是我很少的每部戏都会看的演员。而每部戏都完全的没有让我失望

  云南一直是我很想去的地方,对于云南的印象还停留在孩子时代,仅仅是傣族的泼水节,到了现在也仅此而已,最多就是多了个丽江的名字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云南的事情,一个很悲情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看完之后会让人心开朗的故事,好像最近总是发生这么悲情的事情。

  一个弱智的女孩,或许就是因为在复杂都市当中仅存的那种完全的单纯才让所有人都爱上她,也让所有人都有了一个悲情的故事,悲剧的一辈子。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为了他改变了自己,但是却为了她杀了人,进了监狱,也为了她唱过的一首民谣放弃了出狱的机会,宁愿成为一个逃犯。一个黑社会大哥为了她的单纯,不害怕自己的伤疤残疾而想要让她成为自己的干女儿,或许也是因为那种纯真和单纯是自己在这个黑暗的社会没有办法在遇见的,让自己唯一能平静下来的因素吧,最后他被她杀了,在她眼里或许只是因为简单的他是坏人。而她,最后也是下落不明了。

  这部电影并没有给我云南很美好的印象,虽然摄影总是尽力的告诉你这里是多么美丽纯美,但是因为这样一个沉重的故事,总让我看到云南就有点压抑感。

  电影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云南的一个风俗,结婚的时候,女方要狠狠的咬男方的手指。所谓十指连心,手指的痛最能传递到心里的原因吧。那是少女看到印象最深的,他们告诉她,只要想要和一个人永远在一起,就要这样。而她也深深的记下了。

  最后,男人被带走了,她追着车子,咬着他的手指。男人哭了,她也哭了。

  其实电影前边并没有太多印象,倒是到了她咬指的时候,我感动了,真的感动了,那时候并没有前边所讲的那些复杂的情感和铺垫,仅仅是喜欢,仅仅是想要和你在一起,而已。

  张静初很厉害,她说着另一种语言,却表现的那么完美

  表演的也一如既往精彩,把一个孩子演绎的那么让人痛心

  真想

  我可以狠狠的咬你的手指么?

  《红河》观后感(六):不喜欢看悲剧

  关于欺骗

  片子中有不少关于欺骗的段落,沙巴对于欺骗自己的人处理方式是格杀勿论,这难免有些过于严厉。我也痛恨欺骗,但很可惜,我不是黑帮老大,所以在被欺骗了之后多数的时候只能选择接受。就像上周小楼说的那句话“如果不能反抗,那就闭上眼睛享受!”

  以前古人说无奸不商,到了现在这个社会里,所有的一切都用唯一的金钱来做衡量标准,每个人都难免变成奸猾的人。虽然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完全诚实的人,但我还是在尽量的希望我能真诚待人,同时换来别人的真诚相待。

  关于欺辱

  阿水把阿桃挣来的100块钱抢了走,却只给了她2块钱让她去卖槟榔。要说吧也不能完全说阿水做得不对,自古老鸨子还不都是一样压榨着姑娘们的血汗?毕竟老鸨子也属于资方,属于追逐资本本能所为。自从阿桃投奔阿水后,阿水一直在养活着她,虽然阿桃也每天都要干活儿,但毕竟能够活下来,阿桃也应该感谢阿水的收容。

  可是,这一切都大把的金钱出现之后篡了味儿。阿水竟然把阿桃卖个了黑帮老大,别管是当女儿还是当什么,这样的行为果然没有逃出经典老鸨子的做法,全然不顾阿桃还如此不经人事,亲情在金钱面前成了被欺辱的和被损害的。

  关于爱情

  人说这个世上没有两片树叶完全相同,但我坚信这个世上每一个人都有和自己相配的那个人(让我忽略失衡了的男女比例吧)。智障的阿桃会有自己的爱情,虽然来临的那一刻已经太晚;花郎阿夏也有自己的爱情,只不过在若干次失败后终于在枪声与歌声中找到;阿水也有自己的爱情——哼,阿水与阿夏相会的那个小茶馆里,我还真的以为是阿水动了真感情——只是金钱迷住了她的眼睛,让她无法看清楚;沙巴肯定会有自己的爱情,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耐住了那么久,或许又是另一个由战争而引起的创伤的故事。

  爱情,就这么两个字,可是落在每一个人头上却又那么的不同!

  关于悲剧

  我讨厌死悲剧了,从一开始我还以为结局会是阿夏带着阿桃回到了越南,在她父母生活过得村庄里一起抓鱼,一起种稻,一起生娃娃,或许还能继续一起放风筝,也就是所谓的从此之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之类的。可是,可是电影的结局却如此悲惨,导演你可以让我在大周末里看完你的电影轻轻松松的睡一个觉么?为什么却让人在深更半夜里辗转反侧,为失踪了的阿桃想象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或者不可能出现的藏身之地?

  再有这样的片子我不看了!

  关于张静初

  本来对明星一类的事情不怎么关心,但是看过片子之后,我觉得张静初的演技不是一般的好。那股傻傻的孩子气分明不是智障,而是天真,她似乎永远活在爸爸被地雷炸死的那一刻,永远;她的心中没有任何瑕疵,也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一旦发现,她就会采取极端的行动(挥起麦克风把流氓打倒在地,扔掉阿夏的所有鞋子,一枪打死黑社会老大等),多好的姑娘啊,虽然不让人省心,可是还是喜欢这样的姑娘;台词不多的张静初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相信所有的观众都会送上自己最诚挚的感谢,为阿桃,也为张静初。

  关于瑶族

  差点这辈子还跟瑶族有了关系,这咬手指头的风俗还真是太可怕了。“女爱男,咬手指!”,“爱他,就使劲咬他!”哇噻,远离瑶族,珍爱男人手指!

  《红河》观后感(七):一个不错的故事没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

  经过前期各大媒体的轮番轰炸,我怀着很大的期望走进了红河的放映厅,然而事实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红河的创造者很用心的拍,但似乎没能把这个故事最好的一面传达给观众。

  影片的前40分钟展开很流畅,对人物关系和环境交待都很到位,小人物挣扎求生所特有的笑点也接连不断。除去张家辉那口蹩脚的普通话,大体是令人满意。而据同行的云南mm说,影片对当地的风俗人情复原得很好,可见下了不少功夫。但显然这种悠闲的气氛无法在90分钟里交待完整个故事,因此后面故事的展开就象催命一般汹涌而来,快得让人感到突兀。沙巴看上阿桃、阿夏对阿桃动心、阿桃被虏走、阿水对阿夏表白等等,几乎就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给人非常仓促的感觉。而阿夏带着阿桃从瑶寨逃亡过程中的小插曲也太过做作,影片开头那种行云流水的叙事方式完全不见了。由于交待不清,诸如沙巴被阿桃射杀这种发展就显得不合情理了。以沙巴一个历战之人,如何会仁慈地放过带走阿桃,干掉自己两个手下的阿夏?怎么会这么随手把枪扔在变速箱上,甚至于被阿桃拿去对瞄准自己仍毫无察觉?都不符合常理,非要说原因,只能说沙巴是被剧本干掉的。阿桃,这个原本天真无邪的智障少女一直将阿夏当父亲看待的,至于她何时发生了改变把阿夏从父亲的位置移到恋人,以至于学会了咬手指的婚俗,影片都没有给出合理的交待。

  关于演员能说的不多,张静初的戏不错,但角色限制表现余地有限;李丽珍当年风韵尤存但似乎演技有些生疏了;李修贤这个老戏骨却被一个缺乏灵魂的沙巴给浪费了;至于张家辉,虽然演的很认真,但作为谐星的第一印象限制了观众的理解,而那口蹩脚的普通话更使他那些饱含感情的对白变成了忍俊不禁的笑料,还是换个人的好。

  总的来说,章家瑞很细心的做各种细节,但在讲故事这个基本问题上没能让人满意。结果就是让一个本来很不错的故事以并不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许再给他30~40分钟的时间,整部影片和人物形象就能以更加封面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了。

  最后,感谢剪刀腿爱德华的票~~~

  《红河》观后感(八):霸道总裁(沙巴)爱上我(阿桃)

  “你看见这些害怕么,我和美国人打过仗,这是被美国人炸的。你不害怕吗?”

  摸了一下那两条长长的伤疤,阿桃又认真地给沙巴老板按摩起来,又是捏,又是拍打,像是在给一个正常人按摩一般。

  “翻一下身”阿桃说道。

  老板沙巴略显吃力的正面朝上,躺平了。捏完右脚,捏左脚,自上而下,阿桃感受到了区别,迟疑了一下,卷起了左腿的裤脚。“哦,是铁人。”放下裤脚,又是捏,又是捶。

  在此之前,按摩店里接二连三的按摩妹,惊恐地从房间退出去了。而阿桃跪着擦地,还顺带着帮巴沙老板擦鞋了。才有了给他按摩的契机,故事好像就此展开。

  好几年以前看的《红河》,不知道为啥对这个电影就是念念不忘,不忘地就是这个情节。看了豆瓣评分,虽然只有7.1分,记忆里却还是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趁有空还是刷了第二遍,遗忘的剧情已全然补齐。只觉得张静初眼睛很纯净,虽然有的影评写着她时不时瞪着个大眼睛,表演有余,入戏不足

  戏中,沙巴老板与阿桃的第二次相遇,是在大街上,沙巴停了大奔,叫住阿桃,阿桃很自然的将手中的槟榔递给了沙巴,嘴里叼着的雪茄,立马给槟榔腾出了位置,虽然又涩又难吃。

  第三段,阿水为了防止阿桃逃跑,用绳子把阿桃绑起来了,沙巴责怪了阿水没有人情味,怜惜的帮阿桃松绑,叫人递上了槟榔。沙巴知道这是阿桃最喜欢的。

  如今再细想那个情节,为什么沙巴会那么喜欢阿桃哪?作为一个从美国大兵手上抢过枪,杀了三个美国大兵。靠走私发家,参加过越南战争的幸存者,如今的黑社会,对于欺骗他的生意伙伴会用枪打残他的腿。这样一个人见人怕的沙巴,为什么轻易的对阿桃动了真感情。

  想来对于一个残疾人而言,不管他的外表多么强大,对于世俗的身体歧视,其实也是很敏感的,可是阿桃不仅看到了满是伤疤的背后,也认真的按摩,在确认了是假腿之后,也很认真地给假腿按摩,捏一捏,按一按,敲一敲。就好像这样的按摩,真的能缓解疲劳一般。也许阿桃缓解的正是沙巴心灵上疲倦。

  喜欢一个人,可能不是因为把你看的很特别,而正是因为觉得你很普通吧!就是一个有着正常感情的人。

  有好吃的想分享给你。

  你累了,全然认真地给你按摩。

  没有因为你有钱而攀付你。

  然而剧情的发展,显然没有把沙巴当成男主角,真是一个大写的大哭表情。可是我放佛把沙巴的潜台词读了出来,显然他也是孤独的。把阿桃当做了生命中温情的最后一根稻草。连爱人都不敢奢望,只是亲人般的存在,最后也是求而不得。

  但这些都只是阿桃的无心之举而已。有些喜欢就是自以为是的吧,假想的美好。虚虚实实,生命就是一场戏,只是对方有没有入戏而已。

  霸道总裁(沙巴)爱上我(阿桃),但我也是真的不爱你。

  《红河》观后感(九):我的红河情

  这是我熟悉的场景,连绵的山峦,窄轨火车道的小火车,放着土气卡拉OK的夜集,大裤衩劣质吊带裙塑料拖鞋,说着半吊子中文的越南人,长满热带植物的小路,突突的三轮摩托在满是尘土的路上行驶,这些是我小时候看过的,听过的,生活过的种种。

  但故事却不是我熟悉的故事。

  关于越南战争。我知之甚少。可能在我以前的生活中,也有参加过越南战争的人,他们看过那些硝烟弥散的战场,也体会过看着身边的人在炮火下倒下的悲痛。电影里的场景,实在是离我的生活太近,近到就是我曾经去过很多次的地方。所以,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心里有很复杂的情绪。

  首先是感谢。感谢章家瑞导演,被人们熟知的他的四部电影,都是在云南拍的。除了《芳香之旅》是在会泽拍摄的,其余3部都是在红河州拍摄的,也就是“红河三部曲”。第一部《婼玛的十七岁》里的元阳梯田和情窦初开的农耕少女,第二部《花腰新娘》的石屏女子舞龙队和异龙湖风光,都成为观影之外的谈资。初中的时候,学校就组织大家一块在体育馆里看了《婼玛的十七岁》,而后,也确实去过元阳,看过那实在是气势磅礴、壮观、惊叹等词都形容不了的梯田,哈尼族世世代代在几座大山中间开垦出来的旷世之作。去元阳的隧道就在我们学校的旁边,从网球场翻过围栏就是,每次去仙人洞烧香,都是从学校和隧道中间的盘山公路走过去,就觉得我们似乎和隧道的那边有着断不了的情愫。而石屏,是我的老家,在异龙湖钓鱼,吃火锅,划船,摘荷花,采莲子,杨梅节大框大框的杨梅,还有出名的石屏豆腐,纯粹地为了玩和吃去那。除此之外我还了解什么呢?突然地回答不出来。以前去这些地方,纯粹的为了玩乐,没有想过去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民俗和故事,因为习惯,习惯了把它们当做生活得地方,于是,忘了去了解和体会。第三部《红河》,看到这两字就觉得亲切和特别,根深蒂固在血液里的想念。在红河边捡鹅卵石,在红河里冲浪,吃红河里的黄鱼和青鱼,感觉自己就像是红河的孩子。

  所以,特别感谢章家瑞导演,把红河拍成了感人至深的三部曲,无可否认的为红河吸引来更多的游客。

  然后,说说里面感动我的情节吧。整个电影基于越南和河口两地拍摄,景色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最美的是里面的人和他们的情感

  从柜子里翻出她,教她唱歌,到保护她,失去她,最后为她甚至毁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这男人是好样的,虽然他曾痛失爱人,生活潦倒,还靠招妓来解决生理问题,可他的内心始终有爱,初恋远嫁他人他却无能为力,只好隐藏了心中这份爱,直到他遇到了这少女阿桃,这面如桃花眼如清泉的痴癫女子,这份爱再次被激发,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他勇敢的去争取,去面对一切。所以当他以为阿桃要落入“恶人”之手的时候,他不顾一切的去保护她。

  而她呢?她也许连爱这个字都不知道什么含义。可她却用了好的方式来表达爱。她为他洗衣擦地烧菜买酒,为他卖唱赚钱,以及最后为他开的那一枪,她只是对他好。当电闪雷鸣的夜晚,她会跑到他床上抱住他,当她被人买走感到恐惧无助的时候,她会想尽办法的逃回他那里去,因为那个像他父亲一样的男人,让她感到安全。当她发怒从楼上扔掉妓女的衣裤鞋包的时候,而当她不再叫他爸爸而一声声喊着阿夏的时候,当她咬他手指发疯似的追着警车的时候,她的心里的感情,早已有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转变。

  火车过后买鞋归来的一幕和最后咬指追车的场景没有人看了会不感动,除非那些本身就抱有偏见或者早已麻木的人们。当警车上的他渐行渐远的时候,她没有停止挣扎,尽管她的衣服都已经撕破。她也许不明白,已经发生了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无可挽回。她只是想再见到他,她只是希望和他一起平淡的生活。

  可命运总是给感情炙热的人过多的挫折,两人此次一别,竟是永不再见。

  他手指上的咬痕应该依然清晰,但咬他的人却再也无从追寻。阿水交给了他那个镶着阿桃父女照片的挂饰,那是阿桃最宝贵的东西。但想如她人犹在,怎会将这挚爱之物遗失?阿水转身的时眼里的泪水,又怎能不理解为虽吾爱犹存但伊人已逝的无可奈何呢?

  纵然身陷囹圄囚服在身,却锁不住他对她的想念。于是他在红河边劳动改造的时候听到的那一样的童谣,给了他最后的希望。我不知道逃犯在不听警告而继续逃脱的时候是否会被射杀,也不想去想。听到那首童谣的他,追随着歌声而去,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昔日你为生存乘船过红河而来,如今我为寻你只身渡红河而去。

  至于最终二人的命运是不是需要设计得那么悲惨,章家瑞也有自己的观点“虽然给他们俩这段爱情一个很好的结尾,能够让观众高兴一点。但是生活是无情的,命运让你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战争的阴影让两个青年无法得到全然的幸福。悲剧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能够让人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

  最后,除影评之外,想说说我看了电影后对那些地方特别的感受。河口,是中越边境的小城。从个旧出发,穿过仙人洞隧道,公路就是沿着红河边修的,只要沿河前行就可到河口。去过很多次,熟悉了那里喧嚣的街道和闷热的气候,好吃的大树菠萝,热带水果,特色小吃,还有混杂的人群。如今想起这个地方,百感交集,从小到大,去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和不同的人去,想起那些与我同行的人还有那些事,突然感到时间的漫长和世事的多变。想起那个哥哥,现在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了,那时,我和他还有另外一个姐姐在红河边上拍照,背景是架在红河上的一座老桥。那个时候以为生活就像平平静静的红河水一直流,流到太平洋。可是却忘了,红河的上游要经过贴荡的山川,惊涛骇浪是常有的事。听到他家庭变故时,小小内心的惊恐和无法说出的后怕,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确实是很震惊的事情,于他,也同样。不知道他怎样承受住了所有的变故和打击,又是怎样成长,现在是什么样的境况,这些我都无从知晓,像没有答案被扔下悬崖的问题。

  去越南,也是从河口出发,走过中越大桥,从老街坐火车到河内。到河内的时候,是临晨5点,首都的火车站狭小到那种程度实在让我汗颜,无法想象一个国家的首都落魄到那种程度,火车站门口满是人力车和叫卖声。满街都是摩托车,人们都戴着尖角的竹编的帽子,还系着纱巾。有些混乱和吵杂。但是,我还是喜欢越南的,很喜欢,现在发现爸爸说的很对,越南的海是最干净的,也有点明白爸爸喜欢越南的原因了。因了那里的简单明媚和慢节奏。我喜欢吉婆岛,喜欢海防,喜欢那里纯纯的柠檬汁,喜欢满街的小咖啡屋,喜欢他们窄窄的面路一扇窗的房子,最最喜欢的是越南的综合蔬果干,呵呵,这是我日夜思念的东西,在郑州也买过,不是那个味,妈妈也给我邮寄过。高中的时候,我们宿舍的舍食就是大树菠萝干。关于越南,有太多太多可以讲的事情,现在带过来的留在身边的,也只有现在穿在脚上着biti's的拖鞋了。想起,我们一小堆人在火车里玩到午夜,然后大人们推门进来把我们派遣回去睡觉,还真是有意思的事,忘了聊了什么,却依稀记得那个没有说出的秘密。

  其实,红河的水不清,也看不到成双的鱼。

  渡了河,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幸福,在远离童谣,远离那一湾水的地方,突然发现想念在留在血液里的家乡情结里显得微不足道。

  《红河》观后感(十):阿桃,小小的女儿。

  才看的一部片,官方海报的台词是:“中国《情人》的生死悲歌。”

  官方的电影海报觉得太商业化,不是很喜欢,自己做了一张,技术不怎么高超,但是喜欢。

  但是很遗憾,我找不到官方海报上那张剧照。

  很喜欢。安静地看完,一个很不满意,却又很美丽得让人伤怀的结局。

  是的,我还是喜欢这样的电影。

  充满着那么一丝丝浅浅的无奈,淡淡的哀愁,还有那种,让人心生向往的爱情。

  印象深刻的是阿桃追囚车的场面,那张让人能生生感到绝望的脸。

  还有阿夏冲进茫茫水域,远方唱歌的女孩子,他却不知道,那并不是阿桃。

  有什么关系呢,就让阿夏,一辈子都认为,那是阿桃吧。

  那是那个会叫他“爸爸”,会为他擦洗所有的皮鞋,会伏在地板上擦遍所有的灰,会在离别的最后一刻发疯似的追赶囚车,只为咬一下他的手指的,阿桃。

  山间的瑶族山寨,可惜不能为你们,举办一场,美丽的婚礼。

  阿桃,不知道你最后是否明白,阿夏,真的爱上了你。

  如果可以,我真的想帮阿夏去找你。

  真的。

  只想走遍千山万水,做想要的自己。

  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红河》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