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10篇

2018-07-21 03: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10篇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是一部由蒂埃里·拉格贝尔执导,伊莎贝拉·德鲁蒙德主演的一部冒险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一):由萌猴看见自己

  总有一天,我们需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起初还以为这世界总是充满阳光霓虹,却被现实中一场一场冷酷雨水浇的毫无脾气。世界的变化使我们根本无法停止脚步,我们能做的便只是努力适应等待变化,再拥抱变化,周而复始。没有人会告诉我们生存的法则,去看、去感受,在汗水成长,在泪水坚强。摔得遍体鳞伤后,也想过放弃,却又总是在最后拾起当初那份独立闯世界的倔强。慢慢的,我们学会了行走的规则,前进的诀窍,我们发现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不仅是阳光与霓虹,也有雨雪风霜,因为它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一起见证我们成长。

  希望某天,我们可以自己亲手,剪断拴在身上的风筝线,收起头顶保护伞,解开脖颈的项圈,继续前行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二):亚马逊森林故事

  自从知道了一些自然博物界牛人以来,我常常为自己对周遭事物无知感到羞愧。

  我跟着一群植物爱好者去爬山,每见到一种使我惊奇花草时,队友便会在不到1秒的时间反应过来那是什么——并且精确形容到部位,比如“这是某某草的未开的花”,“这是某某的叶子”……这时,一股迟钝酸涩感缓缓袭来。毕竟,在过去的岁月中,我虽算不得博学,但自诩对花草虫鱼鸟兽等大家都熟视无睹东西还算有点敏感。而现在,在面对这个世界时,这些人表现得仿佛他们比我对世界更熟悉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时,也不时有着类似轻微焦虑感。

  当镜头缓缓展开,跃过茂密深邃丛林、沿着宽阔河流滑过,最终定格在了一片人类居住地上一只尾巴卷卷的猴子身上时,一时间很难猜想到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会去猜想,坐在笼内的这只名叫小Sai的猴子是卷尾猴吗?当飞机失事,剧烈地颠簸震荡时,小Sai惊慌失措,关在笼内的它只能不断尖叫,急促地转着圈却出不去。

  两只长得像猪却有着浣熊尾巴的动物,它们凭着长长的嘴和看上去并不灵巧爪子凑巧的、奇迹般的打开了小Sai的笼门。这又是什么动物呢?

  然而很快你只能停止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奇幻的亚马逊森林,镜头每滑过一处,所见之景皆是你不认识的。叫人想起列维-斯特劳斯对热带雨林的想象:“如果有人告诉我在地球相对的两面所发现到的同类的动物和植物,外表相同的话,我一定会觉得非常奇怪。我想象中的每一只动物、每一棵树或每一株草都非常不同,热带地方一眼就可看得出其热带特色。”

  小Sai在丛林里游历的所见所遇似乎也是如此,刚一出飞机蚊虫便袭上了身,缓缓移动着的多足甲虫、发出莫名叫声大嘴彩色鸟儿、或潜伏或奔跑着各类野兽肥沃土壤中到处丛生的高高低低极度茂密的植物……热带丛林以它顽强原始活力占据了你全部的大脑。也许突如其来的热带雷雨避无可避,而清晨依旧会将你唤醒,阳光从高处的树木间的缝隙间穿过,将森林照射雾气蒸腾。

  我们历来在文学中看到有关森林与河流的主题,而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成为了一只猴子,谨慎地、小心地、无知地、壮着胆子体验着这片地球上最古老的原始森林,在第一次遭遇危险时便连滚带爬地跑回已成残骸的失事飞机中。人类究竟有多贪恋自然呢?猴子不会去触碰毒蘑菇,我们却可以让它去吞食,并在它中毒眩晕之后给了它一个漫长而迷乱的梦。梦里它还在亚马逊河上漂流着,它随树枝冲入了瀑布,水漫过了眼睛耳朵;岸上的树丫上立着一只猫头鹰一面转头,一面深深地眨了一下眼睛……白天的遭遇混乱地重演,那是它如初生般懵懂而无措地、独自经历的亚马逊。这个亚马逊,既展示着它的蓬勃生机与无心的残酷,又脆弱地经受着人类的戕伐。于是我们很不浪漫地,要看到文学主题变成环保主题。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

  无论它是生机勃勃,还是满目苍夷,没有人能拒绝亚马逊。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三):没有喧嚣商业,你还能否看完一部“安静”的影片

  “今日有两部新片上映,其中《亚马逊萌猴奇遇记》以530万元的实时票房超越华丽上班族》成为本周上映的新片里票房表现最好的影片。”9月4日16时,光线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票房数据。最终,在排片率仅为4.25%的情况下,《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这样一部适合全龄观看的影片,首映当天便取得650万元票房(截至9月4日20点30分)。

  在同期上映的影片中,不乏好莱坞动作大片歌舞片、文艺片、爱情片、战争片等类型片,《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却在上映2小时即拿到500万票房,其上座率从上午5.94%到晚上21.52%持续攀升,力证影片的水准影响力,连特意赶到中国参加首映礼的法国导演蒂埃里•拉格贝尔本人也觉得非常惊喜

  在当日大盘未能破亿的情况下,《亚马逊萌猴奇遇记》成为票房担当,在排片并无优势的情况下逆袭创造642万元票房。无独有偶,7月,《大圣归来》也以公映当天10%的排片率收获1792万元的票房,之后票房一路飘红。《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可能将成为又一个“现象级”票房奇迹。从这些映前“被低估”,映后却以观众口碑的推动获得成功的影片不难看出,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在经历变革

  不少电影人认为,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在波动,逐渐转向成熟邀请大腕参演、砸钱做特效、制造噱头吸引观众已不再是票房的强心剂,“娱乐至死”也不是观众走进影院的唯一目的。尽管“唯票房论”依旧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影院的排片,但“娱乐”已被重新定义,它不再等同于表面的喧嚣、感官刺激,而是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精神意义上的愉悦。毕竟,如果买一张电影票只为娱乐,只会让电影愈来愈“廉价”。

  因此影院不再是商业片独揽天下,而是更多元化,给观众以多种选择,院线生态才会更好,观众也越来越有耐心,而是只是把看电影当做一种快餐消费

  尤其在近期,愈加能看出观众在选片时已不会被宣传“牵着鼻子走”,不少影片在票房表现不俗同时,也获得极好的口碑。而观众对这类电影的讨论也更深入电影本身,而不局限于娱乐八卦。《大圣归来》、《烈日灼心》等影片即是最好范例,电影以质取胜,观众也绝对买账。

  此次《亚马逊萌猴奇遇记》之所以能带动一股观影热潮,不外乎也是如此。

  它是一部全由动物出演的影片,虽无对白,但却不是“动物世界”,它剧情丰富悬念迭起,加上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制作人布鲁诺•库列斯的绝妙配乐,使得很多观众在观影结束表示,正是因为没有语言干扰,他们才可以真正进入亚马逊热带雨林,倾听自然的声音,这才是最好的语言。

  然而,为了能让观众有这样的观影体验,拉格贝尔前后花费了7年时间。影片拍摄极为辛苦,导演对镜头要求甚高。一位摄影师为了拍到美洲角雕,在40米高的树上呆了整整6天,因此,影片里的镜头才能做到独一无二的。在电影工业发达的当下,这样的拍摄方法几乎等同于手工制作与机器制造的差别,但潜心做好电影每一帧的“匠人之气”,才最能打动观众。

  因此,好电影,观众是等得起的,而只有不以功利心制作出的电影才是观众所需要的,这也应该是电影的底线,《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就是一个佐证。

  更难得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年龄门槛。有观众表示,从影片中,孩子看到的是“自然“,成人读出的是“社会”。孩子看到小猴在自然中求生的艰难,成人看到的是猴子“背后”的自己,一路走来,摸爬滚打酸甜苦辣,百般滋味,终究长大。

  事实证明,没有喧嚣与商业元素,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愿意看一部“安静”的电影,这才是电影最好的生态。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四):亚马逊萌猴的意义

  在这个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与共存一直是一个长久不息的话题

  这样一部电影,不仅是给小朋友看的,《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目标观众是针对全年龄段人群的。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能从电影中获得欢乐,更重要的意义是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来说,通过动物的故事能更好的让他们了解自然,自然的美好之处与大自然带来的惊艳。让孩子能从小懂得大自然的存在对于动物朋友们是多么的重要,很多思想都需要从小抓起。

  对于成年人来说,通过《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能更加珍惜亚马逊雨林对于人类生存,对于地球的“健康”的重要性,虽然商人的思想依然商业化,但是在人口如此庞大的地球上,多一份力量也是不可忽略的。

  对于电影爱好者,该片更是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影片,作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全由动物出演的故事片,影迷们千万不要错过

  虽然全由动物出演,但是不必担心,这些动物是巴西动物救助保护中心中的150名僧帽猴中挑选出的五名,制作团队纪录片方式拍摄剪辑而成这样一部故事片。

  这样一部具有意义的电影值得更多人观看,其深远意义也值得更多人去感受,去理解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五):需要摘下项圈的不仅仅是猴子,还有我们

  极致到位的3D效果真的让本来毫无概念的亚马逊雨林瞬间变成了我的“梦想之地之最”!没有对白,但贴近人最原始的交流方式和语言。

  小孩子通过萌猴的经历满足一切好奇与冒险的心,而大人最终看到了关于人的抉择:跟从自然的选择,跟从自己的内心。看到一位作者写的影评欣赏那句“与自己和解”,小猴并不懂得人类的心计,所以它自然的演绎在人看来成了最好的隐喻。

  与各位分享这篇评:

  《要扯下项圈的不仅是猴子》

  吉安冰

  一场意外的空难,一只来自马戏团的僧帽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独自走进了亚马逊雨林,面对这个凶险壮丽的世界,小猴开始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在猛兽和危险前保护自己,它穿越雨林,寻找自己熟悉的人类。而当小猴发现雨林的边缘,人类在肆意破坏着自然环境时,它返回了雨林,并扯下了自己脖子上的项圈,重回大自然的怀抱……

  这部影片早在2013年就在法国上映,导演拉格贝尔曾执导《白色星球》,并在全球掀起了一阵保护北极熊的热潮。这次,他将视角投入了亚马逊热带雨林,花了7年时间才完成拍摄。

  影片中绝大部分表演由动物来完成,主演僧帽猴的表现,堪称影帝级,尤其是利用镜头传递出的猴子心理复杂变化极为精到。这样的利用动物的“伪纪记录片”拍摄手法在另一部法国电影《河狸白毛历险记》中也有涉及。只不过与河狸比起来,猴子的一些行为和思考方式,由于物种上的近似人类,更容易被人类观众所理解并且感同身受

  整部电影拍摄手法很特殊训练动物们完成演出,而通过3D,我们更立体全面的欣赏到了亚马逊雨林中的景观无处不在的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充满环保主义,让电影意图很明确,就是唤起人们对于自然保护的关注以及对人类野蛮发展担忧

  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增加身临其境真实感,另一方面却要求剪辑和逻辑线的水平更高。“伪纪录片手法”的电影不乏精品,如《女巫布莱尔》、《死亡录像》等。而《亚马逊萌猴奇遇记》故事主线相对简单,使得影片稍显平淡。但其出色画面与音乐,我想大多数人在观看这部没有对白的电影时,并不会出现太多疲劳点。(音乐制作由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音乐制作人布鲁诺·谷莱操刀)所以说,出色音乐对人的感染力实在是相当大。

  我想大家恐怕都不会忘记主角猴子愤然扯下项圈的画面,这个画面标志着猴子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猴子等野生动物们对大自然的情感不仅如此,扯下项圈还有一层隐喻:每个人都是复杂多义的,成长就意味着要学会选择,才能与自己和解。

  但除了片中扯下项圈的猴子,电影的中文译名也急需“扯下项圈”,电影的原版名字为《Amazonia》,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亚马逊”,而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片名为《亚马逊萌猴奇遇记》,一下子把这个原本充满自然奇观新奇手法、人文关怀片子,直接拉到与《熊出没之雪岭雄风》差不多的档位。如果不是特意去了解,基本上所有人看到片名都会认为这是一部没有挤进暑期档的国产3D动画,而这样带来的票房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奇遇记”、“历险记”、“大冒险”已经让人们心存疲惫,这部《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确很适合小朋友看,也会有对大自然的启蒙作用,但这样的片名很有可能把一些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们挡在电影院外面。选择这个片名的方式恐怕也是来自对某类题材固有的观念,也许哪天动物们不再是在电影中“历险”、“冒险”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才会真正的缓解吧。所以,需要摘下项圈的不仅仅是猴子,还有我们。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六):没有亚马逊的溜猴记

  整部剧没有任何剧情,不要担心剧透

  实际上我去看之前,也看过影片,知道此片剧情较弱,但是冲着亚马逊的风光还是去看了

  但是去了之后才感受到深深的恶意

  整部片子,70%的时间是在拍猴子,20%的时间是在拍树,注意,是在拍同样的树,白天的树和下雨的树,并且没有反应出亚马逊的感觉,绝对会有审美疲劳。另外还有10%的时间,才拍了些亚马逊里生活的其他动物。

  刚开始看的时候,一群小朋友还在大喊 蛇,猴子,虫子等等,但是过了半个小时,一个个小朋友就在大声问:怎么还不完啊,没意思不好看啊。

  因为到半个小时之后,基本上该出现的物种就已经出现完了,后面就没有什么新鲜物种了。

  所以,想要在这部片子里欣赏亚马逊的朋友们,你们就真的不用去了。

  因为片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亚马逊。最多拍的就是树林而已

  70%的时间都在拍猴子,你想能有多少给亚马逊?

  猴子都做了什么?其实什么都没做,因为没剧情,就跟你在动物园看的差不多。没啥特殊的,估计就多了个猴子游泳而已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七):奥斯卡欠这只猴子一座小金人

  前几日上映了一部没有一句对白的3D电影。这部电影在环游了37个国家后终于空降我大天朝。在排片量极少的情况下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上映2小时即拿到500万票房,其上座率也持续攀升,力证影片的水准和影响力,在当日电影票房未能破亿的情况下,成为票房担当。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只猴子,当然我说的不是大圣,而是一只世界上最聪明的僧帽猴。说到这里,相信小伙伴们都知道这部片叫啥了。没错就如你们所想——《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该片为一部全动物出演的影片,拥有数百只国宝级动物的加盟,用3D技术全景展现了亚马逊雨林的绮丽风景,画面美到每一帧都可以拿下做桌面。而这位牛逼哄哄的导演拉格贝尔曾执导过《白色星球》,并在全球掀起了一阵保护北极熊的热潮。这次,他将视角投入亚马逊热带雨林,历时7年才完成拍摄。

  先来科普下这部剧情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因飞机坠毁独自落入亚马逊丛林中心,它要在丛林中学会生存和保护自己,适应未知的世界;神奇的大自然充满精彩,也充斥着敌意……它要独自面对大自然的考验。

  先上图一张,看看我们萌一脸的小主角。

  (图片)

  蜷曲的小尾巴,无辜的小眼神,毛茸茸的爪子,这是要闹哪样?!确定这么一只呆萌的小猴子能够在猛禽横行的亚马逊原始森林生存下去?不要忘了我们的小主角可是一开始生活在马戏团的,它每天的生活除了卖萌就是卖萌啊喂。总之,看海报的时候我是很担心这只猴子的,生怕它被巨蟒给生吞了。

  我们的小主角,哦,它其实有个很四大皆空的名字——僧帽猴。其实我很想知道这么有佛缘的猴子跟大圣是啥关系?(我好八卦…)也许是有佛性加持,我们的主角在危险丛生的亚马逊森林成功回归了!也就是说,小僧帽猴成功地从一只驯养猴蜕变为野生猴——它原本该有的样子。而这个蜕变的过程真是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快说,你和大圣啥关系…)

  来说一说这个九九八十一难。我们的大圣需要对付各种各样的怪兽,有背景的没有背景的。还要保护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师傅…而呆萌僧帽猴从一个花花世界一下跌落到要肉没肉要爱没人疼的原始森林,还要处处戒备随时可能出现的比自己大十几倍的动物,否则一个不小心就变成午后小点心了,这简直是猴生中一个晴天大霹雳。但是我们的猴子还是坚强地活下去了,虽然是跌跌撞撞走一步算一步的活法。

  以前只要饿了就会有驯养员带来可口的食物,而现在,小僧帽猴喝几口雨水就算解了饥渴,森林里只要能放进嘴里的都是食物。无意中吃到一颗鲜艳的蘑菇结果还中毒了,产生的幻觉很炫目很刺激。见到了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我就简单列一些:鸬鹚、吼猴、犰狳、狐猴、独角仙、角雕、狼蛛、眼睛鸮、麝雉、王蛇、绒毛猴、夜猴、螲蟷、动冠伞鸟、鹰头鹦鹉、肉垂凤雉绿瘦蛇、虎猫…这些大多数我也没见过,有些连名字我都不会念(文盲在此)…后来小僧帽猴终于遇到了自己的同类。相信那种欢欣的感觉大家都能体会,如果不能想象,麻烦你把自己丢在孤岛生活一个月好吗。

  小猴子跟着和它有着同一条DNA的猴子们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

  大自然毕竟还是个物竞天择的残酷环境,不然我们人类为啥能够成为万物灵长。开始的时候猴子们都对小家伙无比友好,一起觅食一起睡觉。好景不长,由于从小生活在人类文明世界里,没有一点点野生动物的样子,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也差,戒备心更加没有。因为小僧帽猴可以天真到和蛇相互吐着舌头玩,你看我前面的担心没有错吧…

  于是,小猴子成了物竞天择中劣汰的那一只。其他猴子都开始疏远它。由于没有觅食能力,小猴子只能吃猴群遗弃的食物。直到某一天,它遇到了人类的小女孩,小女孩微笑着用饼干邀请它。面对来自自己阔别已久的世界发出的邀请,小猴子犹豫不决。

  一边是樊笼却也还幸福,一边是自由却遍布荆棘。

  而最后,小僧帽猴还是转身回到了森林,亲手摘下了颈上的项圈,将樊笼里的幸福丢在了身后。可身前,是一个更加广袤更加丰盈的世界。这里才是僧帽猴最原始也是最终的归宿。

  最后再给伙伴们透露一些拍摄细节。

  前面说了,这是一部,也是第一部完全由动物出演的影片。既然是出演,就会有分镜头脚本。是的,我们的动物们都是按照脚本一个一个镜头在拍摄的!今年的奥斯卡是否应该给我们的僧帽猴颁一座小金人呢!但动物毕竟是动物,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驯兽师引导完成动作的。因此,为了让这些动物可以完满的完成演出,剧组聘请了驯兽师Pascal Tréguy。他的团队帮助寻找森林中潜在的动物演员并了解它们的习性。每当Pascal有新的发现,剧组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改剧本或拍摄计划。(怎么听着有点像煎饼侠的耿宗拍摄傍大款系列啊…)也麻烦奥斯卡给驯兽师们一个小金人…

  内容来自公众号:阿拉丁影业 (经常有福利奉送,别说我没告诉你!)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八):小圣回归记

  一部几乎都是动物出演并且没有旁白的电影,注定与高朋满座的商业电影无缘。上海的影院排片表不太给力,而实际观影时发现居然有一对情侣观影中途退场,显然大部分人的观影习惯和口味与这部电影大相径庭。还有观众的观后感都是此片归类极不明确,即不是正规的剧情片,也不算是彻底的纪录片。纵观全片,剧情主轴隐约可见,表现手法偏向纪实。如果要追究表达主旨,那么指向性也不算明确,每个观众心里会有不同论断。

  随着剧情不算明朗地推进,我从中看到了其他2部电影和2部纪录片的影子——《少年派》和《丛林赤子心》,《荒野求生》和《动物世界》。

  我个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这部电影的。

  首先,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影片为我们展示了亚马逊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所有动植物特有的艳丽色彩。除了叫不上名字的动植物以外,热带雨林标志性的几乎每日一雷阵雨成为了那里所有生物的每日一测验,每种生物都在天敌与天气的考验下逐步进化完善。除了主角僧帽猴呆萌可爱,也不乏其他模样逗趣的生物。食蚁兽的长鼻子特写镜头让我以为是谁家的吸尘器吸头,在风中伫立的角鹰从背面看像披着大衣沉思的领导,那棵在高处长有丰硕果实的树全部树干布满了锥形大木刺,像极了古代的刑具。

  第二,萌猴作为外来的和尚,通过一系列的艰难困苦(实在因为脸盲症延伸到了动物身上,萌猴和雨林里的当地猴傻傻分不清楚),从被猴群排斥到边缘化直至最后猴群领导层默认了它的存在。萌猴从被人类呵护的温室花朵,变成了山谷里坚韧不拔的野草。萌猴是聪明的,第一顿饭就是鹦鹉嘴里抛下的果实,鹦鹉摘下来再扔下至少说明这些是新鲜的。后来找到猴群,厚着脸皮模仿它们,再加上天性学会了用石头砸开坚硬的果实。

  最后,萌猴在影片结尾遭遇和抵御了一次诱惑。它被电锯声吸引,来到了充满熟悉的人类味道的地方,面对小女孩手里的诱惑,它犹豫了,但是最终选择回归充斥未知危险的雨林。那里的雷阵雨、猛兽的攻击、猴群的排斥,成为一心求生的萌猴野化的必修课程,而它也交出了令它自己满意的答卷。当萌猴找到自己在雨林的位置时,它毅然扯掉了脖子里的红色项圈,从此宣布它不再是人类的宠物,也不是雨林的过客。这一段落的笔墨不重,但对于萌猴的成长历程是不可或缺的,“小圣”终于回到了它的“花果山”。

  最后影片有几个疑点,影响了我对主题的判断。

  一,飞机失事后,飞行员还清醒地移动身体到了飞机舱外,如果他生还为何不救回萌猴或者至少释放它;如果他不幸遇难,那就不会让观众以为人类缺乏责任心。

  二,追杀萌猴的豹子是怀孕还是发福?追杀的时候动静不小,但是速度很慢,这分明是逛淮海路的节奏。据说是当地野生动物园的明星,但是这身材貌似没保持好。

  三,这个不能说是疑点,主要是我的猜测,最后环节萌猴扯掉项圈是一种仪式化的行为。另外,是不是也考虑因为无对白,项圈是用来区别于当地猴子的象征,便于观众理解剧情。

  四,文广局是不是对这部电影动刀子了?最后的定格镜头就是一片绿色的雨林,就是这个突兀的画面把电影剧情瞬间切断。而豆瓣网出现的许多动物截图,在影片里都没看到。

  总而言之,影片最后还是希望人们的思维焦点引向动植物、人类、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而多少年来,人类把自己凌驾于其他动植物以及自然之上,导致动植物种类减少、自然环境恶化。如果把眼光放近处,那么对于每个人的启示就是成长和成熟最终都要经历重重考验。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九):浑然天成的作品,仿佛忘了自己是人类

  这是一部没有对白的3D影片。

  故事架构其实十分简单,讲的是一只从小关在笼子里,被一个墨西哥小女孩养大的亚马逊小猴在一次飞行运输过程中意外坠落到亚马逊热带雨林;离开了人类圈子庇护的他,怎么样从笼子里逃生,又怎样开始学会自己找吃的,接着学会和真正的“同类”打交道,最后给自己的生命取向一个完整完美的交代的故事。按照这个逻辑,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段落—— “放逐”、“寻觅”、“深入”和“知返”; 在“放逐”过程中,小猴先是被一群奇怪的“貘”(形象参见经典动画《神奇宝贝》里的索利普)救出了笼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次他获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可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份自由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走出了飞机的他一无所知也一无所有,他能做的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踩一步是一步,渴了抬头喝雨水,饿了学地上的各种生物吃各种乱七八糟的食物,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阵很长时期的寻寻觅觅:昨日放到碗碟里的还是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今夕却只能对着一轮残阳一汪剩水在枯藤老树里犹如一条丧家之犬。踏上了“寻觅”之旅的小猴尝试着吃了很多以前没吃过甚至都没见过的东西:野果,山菜,菌类甚至是树叶,而在漫长地觅食过程中,他毫无意外地食物中毒了,倒在一堆灌木中睡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被另一只同类的亚马逊猴弄醒了,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在这个星球上还有同类以后,他很高兴地跟着那只犹如天使的同类回到了种族聚居的地方。随着自己渐渐地“深入”雨林,他也学会了很多本应属于他的“天性”。在群落里,一开始大家对他还不错,打猎用餐都邀请他一起行动,可后来猴老大发现这个同类虽然看起来跟他们一样,但行动缓慢,碰到大型天敌的时候警觉性也很低,便认为他是一块种族的“短板”,从此不再过多理会他。他也深知自己跟这群“同类”实际上已经大相径庭若干年,虽然拥有一样的毛发和身体构造,却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但是如果自己冒然离群行动,那无异于自掘坟墓;因此他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吃同类打猎剩下来的东西。白天猴老大带着小弟出门打猎,他就远远跟在后面,等弟兄们吃饱了喝欢了,他再从隐秘的地方跑出来拣点剩菜剩饭;晚上趁大部分动物都休息的时候再自己出门探险,寻找自己的归宿。

  走着走着,在一天凌晨,忽然从正前方传来一阵伐木电锯的声音。小猴子能感觉得到,这便是他寻找多时的,那个虎头燕窝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的花花世界。跑过了一堆又一堆倒下的树木,又走过了一摞摞垒起来的檑木,忽然一座小木屋出现在了他面前,抬头一望,忽然发现一个小女孩正在向他招手,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类似饼干的东西。

  他犹豫了。

  在他的世界观里,一边是痛苦的追逐,一边是追逐的痛苦。

  但是最后他选择了转身离去,如同从来没有来过这个木场。他来到河边,亲手摘下了那个曾经陪伴他长大的红色项圈,沿着河边又回到了雨林深处。

  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被称之为“伟大”,不是因为拍摄前期的资金多,更不能因为后期的广告或者票房收益高。而是每个观众能从这样一部可能看似普通的作品中看出人间百态:有的人觉得看到了“自然”,可有的人能感觉到“社会”。有的人把自己的情感套用到猴子身上看到了生活的辛酸苦辣,但有的人可能只是觉得导演在意淫而已。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观后感(十):无大咖无IP,不搞梗不撕B,Nature speaks its own story

  【一个圈内人的几句话】

  如果有一部电影,没有豪华大咖阵容,没有IP群众基础,没有狗血撕B剧情,宣传不靠女主出轨,不靠男主吸毒,只有一个叫蒂埃里·拉格贝尔的法国导演带着他用7年拍下的一片森林,讲述一个在大自然里发生的故事,你会来看吗?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就是这样一部浑然天成的作品,当我们在票务系统选择电影时,会不会看到这部主演为“僧帽猴,毒镖蛙,独角仙,南美角雕”的另类影片?我们看到时,又会不会只是一扫而过?

  影片上映前,业内的各类发行机构都对影片进行了票房的预测,100万,200万,300万,没有一个发行机构看好这部无法炒作的天然电影,“没有明星就没法炒作,连媒体都不知道怎么报,观众更不会买账,更何况,连个暑期档都没赶上”,他们说。然而事实是,影片上映仅仅两天,在9月这个全年票房最低迷的时期,在排片只有4%的情况下,《亚马逊萌猴奇遇记》的票房竟然冲破了1000万,一票难求。这部已经在37个国家上映过的佳作,在中国并没有遇冷,不得不说,发行商们真的小看了观众的力量。

  9月4日,导演拉格贝尔先生从巴黎飞来北京出席首映礼,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站在银幕前的拉格贝尔,一头银发,从容自若,“它不仅仅是部电影,更是一段旅程,或许对孩子来讲,这段旅程更重要,通过这段旅程,他们可以看到这个星球的美。”

  其实,《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并不是拉格贝尔先生在中国上映的第一部电影。早在2006年,他的处女座《白色星球》就刮起过一阵保护北极熊的热潮。拍完北极之后,导演又来到了亚马逊热带雨林这片绿色星球,一呆就是7年。

  这个星球庞大得很,人类只是其中一个物种,还有数不清的动物、植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看同样的月亮,饮同样的水,上演悲欢离合的故事。

  如果你在电影院,已经看够了撕B大战,看够了借钱堕胎,看够了车祸失忆,你可能需要一部另类的影片,来颠覆你对电影的理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