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贝尔科实验》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10篇

2018-07-27 03: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10篇

  《贝尔科实验》是一部由克瑞格·麦克林恩执导,小约翰·加拉赫 / 托尼·戈德温 / 亚德里亚·霍纳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一):人性从来就是黑暗的,真的不用再考验了!

  密室猎杀片,剧情嘛,密室猎杀还不都是一个套路,那就是杀人,杀人,杀人!总有几个圣母莲花,以为不用杀人所有人都可以活到最后;也总有几个暴力狂,开始大肆杀戮,将其他人当成猎物;当然最后都是只能有一个能活,或者全部死光光,美其名曰考验人性,或者是人性实验等。影片略重口,爆头,血浆,尸体横陈。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下面涉及大量剧透,没看过片子的,现在给你三秒钟,你可以考虑一下,要不要继续看下去,考虑好了请叉掉这个页面,或者继续看下去。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二):电车悖论

  

一直以来,大逃杀类型的题材总是能get到人们兴奋点,就像人对血腥杀戮的一种原始渴望。我也曾无数次幻想过,身边发生大逃杀的情节 如果有一天,我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突然开始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大逃杀游戏 是像男主一样,一直怀着拯救所有人的心态,一直做着也许会有用的徒劳? 其实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应该会有的样子,谁也不会去伤害他人,任何人都无权去剥夺他人的生命。但在自身生命都受到威胁时候,有谁还能保持这种想法呢? 还是像实习生一样,逃避一切,从一开始就躲起来,避开所有人。从某种程度来讲,这应该算是最聪明做法了。成功避开所有人,避开了群体决策带来的伤害,避开了别人伤害自己的任何可能性。但最终,还是避不开这残酷规则 又或者是ceo这种,在危急时刻,敢承担风险站出来引领群众。可是处于恐惧之中的人群哪是这么容易控制的啊。在规则之下,不得不做出一项又一项的艰难抉择,剥脱了他人的生命。一旦开始了杀戮,就无法再停止,最后在规则的驱使下,去屠杀掉所有人 我个人的话,是比较倾向于ceo的做法的(开始显露出我的阴暗面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三):吃冷饭+怪里怪气的配乐

  梗都是老梗不用说,模模糊糊的说是政府搞事,后面BOSS出来说是思想家搞事,到最后都不知道是谁在干嘛。何况死了那么多人,那些人的家人肯定得有所反应吧,还能这么顺利的进行第二阶段,这些逻辑线上东西全部缺乏,可见导演是没有宏大布局的。结局反杀之后,视频出现的“第二阶段开始”简直毫无新意,导演想在片尾提神,可实在是弱爆了,梗老的不能再老。

  还有我对配乐有很大意见

  1.屠杀即将开始的时候,女主站在场地中央,慢镜+交响乐。明明女主之前就是认为人性都是自私的人,看到这种情形,那种绝望表情是在搞什么?哪怕换成男主做成主观镜头都勉强可以接受,交响乐就更不理解了,杀人前奏吗,交响乐给人的感觉是宏大的,而当时场面配不上这么大的配乐,看着就是给人感觉不伦不类

  2.反杀与《加州梦》

  跪在地即将被杀死的人们突然奋起,杀人者变成被杀者,前期是快速剪辑,后面转成慢镜加特写,导演可能想用配乐烘托出,弱者反变成主掌生杀大权的人。但是这些人又不是自己主动反抗的啊,完完全全是因为女配拉了电闸,不然六十多个人对几个人,宁可等死都不带想起反抗的。搞不懂配乐有什么可骄傲的就放这个了。

  那些炸弹设定什么的就更是别说了。很多人爱看密闭空间屠杀类的(包括我),为了满足这些人这部电影就诞生了,但起码拍摄起来也要上点心好吧。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四):只有我一个人不喜欢男主吗?

  大逃杀类电影的看点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这个过程中人性的转变吧。

  然而这部电影中反派boss早早的完成了转变,明白自身的处境,而我们的主人公麦克却还需要小女友的谆谆教导告诉他随着时间流逝人们都会为了自己而慢慢的丧失人性,但他在电影进行的一个小时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时间里还坚持认为自己能救所有的人,大家要互相帮助一定可以度过难关吧啦吧啦的。

  虽然不影响后面的结局,但是男主这么道德制高点这么圣母这么有光环确实看着不舒服

  还有就是那个新入职的小姑凉,花了这么多笔墨刻画她,我差点以为她是女主,结果后面被一枪爆头,excuse me?有种被导演耍了的感觉。

  电影结局挖了一个坑,这个所谓的第二阶段到底是什么?还是等下一部,如果有的话,导演去填坑吧,也算是让人有所期待,但愿不要像这一部演的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还有好多要吐槽啊,困死了,先睡觉吧!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五):恐怖片从不止在戏内

  要只是为了抛洒血浆来说,去看狮门的出品会好很多。但是影评多多,却只停留在剧情,逻辑,血浆里。却忽略了一个真正的问题,这个贝尔科实验到底是实验的啥东西。

  密闭空间杀人案早已不是寻常梗,从人皮客栈到cube,从孤岛大逃杀,饥饿游戏到外太空的异形,早就被玩到底朝天,再来一部堡垒杀,早已不重要

  重要的在哪里,且听一一道来

  1,巴里何许人,大公司老板职业经理人,来看,就和你的老板一样,或者影射到政治,美国或者朝鲜。你自己看。巴里是坏人?too young to simple.多好的领导人执行力超强,总是随着环境变化去掌控局势。枪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杀死谁却要精心挑选。子弹要在自己手上,为什么?因为杀人全部自己来,马仔只是控场而已。杀谁呢?年纪大的和看上去的loser.然后自己来,多么伟大的人,如果门开了,那么所有的罪责都我承担好了。但是,游戏规则变了,只有一个人能活着,那么既然都要死,为什么我不是最后一个呢?另外题外话,说一句,当年日本人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一个理由就是,你看,50个人押着500多人,还是把他们都杀死,这怎么可能呢?那么76个人,只有5个人有枪,怎么就能让人甘心被屠戮呢?相信看片的人不怀疑这点吧。

  2,主角登场,善和正义代表自由民主象征,美国英雄文化主义的诞生物,必带主角光环,一路666,最后直接推倒boss.好吧,明显需要这个人物,不然不能逆袭的故事谁看。可是,如果不是编剧要求,这样的规则破坏者早就应该在前面30分钟就挂了吧。

  3,然而就像生活,你反抗了一个暴政,不过是生活在另一个暴政中。你有无穷抵抗的心,却只能只在故事中。每个人的极端都是自私和自我。每个人都在完成着控制和反控制的循环中。这个就是恐怖片的真正主题所在吧。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六):永恒不变的大逃杀模式

  用沉闷尔虞我诈办公室大环境转换北野武大逃杀的荒岛环境,然后封闭大楼,试图通过养蛊的模式,在这个过程来探讨人性。

  非专业影评大佬粗略的说下比较出众的几个人物形象吧,首先是傻X女主,有天马行空脑洞事件发生的开始试图通过横幅来求救,在这种环境下怎么可能给你求救哦~作为温和派的夫妻档,一开始就和CEO站在了对立面(CEO也是个BUG一样的槽点一会儿说),开局有明确的思路但是后期一直在沉迷情感线,2小时限时到了之后(不太懂怎么挑选的人,我以为是有杀人数的可以到第二回合,可是那个大妈是啥情况???),女主开局的思路就已经下线了,不过温和派嘛,攻击性是不强的,get到枪之后也没有沉迷在一枪一个小朋友快感中(为啥都射击这么准),比较精彩的点是在餐厅尸群之中偶遇猥琐男,终于忍不住爆发,开枪射穿猥琐男手之后,桌子一压,大斧子向猥琐男头上劈去,最后被CEO射杀,让男主成功的狂化,有了智商操作加成。

  然后是猥琐男,作为一个满脑女主的代表,看到心心念念对自己有好感(当然只是猥琐男的自以为)的女主,居然和男主在办公室拉起窗帘不可描述,哇整个人嫉妒爆棚大厅分派之后,毅然跟了主战派CEO,成为了CEO的左膀右臂(杀伐果断能力出众),从他虐自己基友尸体不难看出,猥琐男其实心理不止有猥琐还有反人类变态人格,除了经受过特种训练的CEO(好像还有谁不记得了T T),能做到杀人不眨眼,毫无愧疚内心审判的人也是不多的,猥琐男给主战派的战斗力增加了不止一个点。

  嗑药男,没错就是躲在厕所马桶上吸大麻那个哥们,大逃杀游戏都开始还和2个嗑友在楼顶吞云吐雾好不自在,直到幕后上帝炸了一波才突然醒悟,妈蛋居然玩真的诶,虽然被药腐蚀了大部分脑子,不过也因为药麻痹了神经,变得异常神经大条,脑子剔除了恐慌稳定下来之后,想到了用炸弹炸开大门的骚操作,和一开始怀疑水里有毒的那个脑洞少年判若两人,虽然被傻X女主强行当炮灰卖掉,但是相较于其他炮灰,有很不错闪光之处。

  CEO,作为经受过军事训练的特种人员,一开始就有很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思路明确,目标就是控制大杀伤性武器手枪总比你水果刀强吧),成功洗脑几个马仔为自己打天下,第二阶段开始电梯口,不为美色所动,直接双手一拧不和你多哔哔,可以看出战斗能力还是没有退化的,然而还是敌不过主角光环(摊手),近战居然没有肉搏过一个办公室健身小伙(男主看得出还是有一定的身体素质的,你要说他是个缺乏运动的我可不信),很讽刺的是公司标语,这个图我很喜欢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七):没有谁比别人高一

  每次看这种电影,都很难受

  “人性 生命 自由 平等” 这些平时大家都放在嘴边拿出来说的事,听上去好像人人都很重视,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但是,正如电影里不同角色展现的恐惧、逃避、坚持、自私、互助等等,在真正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男主一样带领大家一起面对困难,更多的人在死亡面前,会毫不犹豫地,将枪口对准自己伙伴的前胸后背,“天真”地以为这样可以从死神的爪下逃离。

  但是,即使男主最后躲过了一切,又如何呢,经历了噩梦一般的屠杀“人性实验”,还有谁能如往常一样继续生活。

  只希望电影是电影,真正的世界能少一些黑暗,少一些“上位者”的“自以为是”“草菅人命”。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八):傻X女主

  本来我觉得剧情什么的都还是挺带劲的,但是最tm恶心的还是这女主男主的人设,女主觉得自己很聪明很encouraging :listen to me. We're gonna be ok. (how?!)now we should go (to where?!) 下一秒被几个大佬抓住了:开始不知所措,what should I do?(你之前不是那么自信吗?)而且真的很烦男女主的感情线,画蛇添足

  那个没有安炸弹的女二,一路开外挂,结果在电梯里面一个爆头,完全没有防备好吗。

  而且整个电影就是一个bug。基本上有这样的前期规则,就有最后的:杀死只剩一个人,既然如此,还不如早点一起想办法

  最后的结局,也是荒谬。这么完整的一套杀人方案,最后的调查问卷却是像个三流agency做的结论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九):烂片反派多劳模,谈惨死COO的优秀经理人特质

  先说闲话:办公室Play算是新奇,但是在密室设定类里,Cube心慌方和电锯就精彩得多。本片中COO是一个精英人设,但是干不过党委书记一样的傻白甜男主角,可以说男主角就是躲在主角宝贝球里活下来的。

  并且最终决战局简直脑残,如果是杀人最多的活下来,男主角这种小鱼小虾应该躲起来等高玩杀光对方或者围攻最终选手。0比0比0,能怎么样?高玩也是,为什么要浪费精力,明知道有武器的、有竞争力的就那么几个人,互杀高玩,剩下小玩家就稳赢了。最后的混战根本合理广播应该增加积分转嫁制度,谁杀了人可以继承人头,这样小玩家才能暴走逆袭,高玩们草木皆兵,最后才有看头。

  我们COO命真苦啊。虽然在别的电影里,(必败的)(男二号)精英常常塑造好吃做懒有勇无谋肥头大耳可能董事会打牌把title输掉了才任命的,但是在本片中,COO 表现出了一个优秀职业人具备的所有素质,足以当做高级经理人培训案例,写满一个月的HBR推送

  (凭记忆考据相关情节需要增补)

  公关意识:广播出现时,虽然情况不明,但是先摆出政治正确安抚人心。各种套路场面话耳熟能详

  临危不惧:第一次爆头时,所有人吓得屁滚尿流,只有COO伸手去看了尸体,首先找出了致命来源。对于天天面对最危险的武器不过裁纸刀的白领,这种胆识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在人设中提到他曾是特种兵。反过来想,他不过四十岁上下,当过特种兵还能做到这么大一栋楼的COO,也是有勇有谋(长的也不错)的正牌精英了。

  判定局势:面对事实,COO快速接受现实,大家的小命已经任人鱼肉,必须杀人续命。此处在策略上,COO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稳准狠地找到优势,就是意识到必须抢夺武器。这一点对于剧情后面他能以寡敌众占领求生高地有决定性作用。

  人事管理max:在大系统内,长传下达依赖的是层级制度。但是在扁平化管理中,面对面交流和赢取人心则成了实现管理的最重要手段。

  1. 在向保安索取武器库钥匙时,他理论不成,适时搬出了Title权威,策略上是稳健的。小黑威胁辞职也是萌萌哒,你就告诉我这会儿你辞职能咋地?但是COO看出这娃脑子轴,没有计较。

  2. 另一方面,在这种混战中,能够快速找到同道中人(价值观上同意杀人续命也有能力拿枪),这种人事效率简直顶上五个猎头。

  3. 虽然个中有怂包,居然怂包还能举报男主角,其人格魅力简直飞起。

  4. 赋予他人权力(枪)的同时,掌握子弹来源,是非常典型的delegation和权限管理。

  策略性优势:虽然在群众里出现了多个以神经病、傻白甜为中心的小团体,COO的团体清楚自己的杀伤力是最大且最有用优势,行动时而分散时而集体,节奏非常好。决定了杀人续命,就再也没有什么良心闪回,一切以效率为先。

  综上所述,COO是美国商界的理想精英,杀伐果决,难怪男主角出场就是个小兵。

  可惜我们都不是活在贝尔科实验里,而是广告狂人。

  电影中反派的智商设定其实是对剧情至关重要,《唐伯虎点秋香》里有一招,一个白痴和高手打架,只要高手花样百出,白痴就算只是拿刀往前插都显得很有技术含量。电影中的反派一旦智商下线,正派一切推进情节的行为都像傻狍子咬尾巴。在另一个烂片《王牌特工2》评论中,有人说反派为啥智商下线,投毒品不直接扔进全世界排水系统威胁所有人。反派女王人设是自认为无异于烟酒大亨的女商人,她投毒才能展示自己庞大的业务网络和对毒品事业的爱,恰恰体现了一个商业人士的自尊。

  《贝尔科实验》观后感(十):把你放进去,你也许是第一个死的

  每每说到这种求生(人性、互相残杀、血腥)题材的电影,豆友们总喜欢说抄袭《大逃杀》,这个段抄袭哪里,这个段抄袭哪里,第一个出来的就是原创,之后所有的都是抄袭,没新意等各种......撇开这些,直接来聊聊这部电影吧。

  说到关于密室求生,put sb into some place, let them kill each other之类的题材,很多人都会想到《大逃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