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桥》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桥》影评精选10篇

2018-07-29 02: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桥》影评精选10篇

  《桥》是一部由Bobby Garabedian执导,Vladimír Javorský / Ladislav Ondrej / 琳达·莱波娃主演的一部短片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桥》影评(一):所有的结束都不是结束

  这部微电影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短片,在短片的开头,你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会充满了疑惑,但看到最后,会觉得情节令人伤感,但结局又是圆满的。

  这是一部关于责任救赎的电影。父亲身为一位道桥扳道员,他的任务是让火车从桥上顺利通过,而火车里的人对这样一个人存在是毫不知情的,父子二人相处时光温馨的,但从儿子要求去父亲工作地方那一刻开始,一切都改变了,一切都不同了,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生改变时,都会导致完全一样的结局,这位父亲面对自己职责与自己儿子的声明时,他忍着内心剧痛,拉下了手杆,他选择了火车里上千条漠然的和自己无关的生命失去了自己唯一的挚爱的儿子,但他的做法并非一无所获,他救赎了一位吸毒女孩灵魂

  这部短片最突出的有三个地方。

  第一,整部电影结构严谨而紧密,前后相互呼应。开头是冷色调的,是一个父亲的特写,他透过玻璃向外面张望着什么,这一特写设置悬念,结尾的地方也是他张望的情景,表明中间的一些都是他脑海里的回忆。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出现了三次:在夜晚的铁轨上,四周充满了烟雾,一个身影渐渐走近,由模糊变为清晰,三次有两次是父亲,一次是那个吸毒的女孩,父亲的出现代表的是一种孤独,一种对儿子的想念,而吸毒女孩出现时,音乐欢快的,有一种拯救重生感觉,女孩就是因为在这条铁轨上看见了悲痛的父亲才走上了全新的人生,这就是一种被救赎。同时车站的情景在短片的头尾也都出现了,并且都有一个被抱在怀里看着人群孩子,孩子大大眼睛冷漠的人群形成对比,车站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在自己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别人的生活中,却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前后的照应给人一种轮回的感觉,人生的循环与巧合,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有时候想改变也是无能为力的。

  二,电影中的色调画面的对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是在儿子死后,父亲站在铁轨旁绝望地用石子击打着车厢面部扭曲,哭的撕心裂肺,这里采用了慢镜头与消声处理,只有柔和钢琴曲,这样的处理无限的放大了这位父亲的悲痛,也让每一位观众可以清楚的看见他的表情甚至脸上的周围,与此同时,车厢里的游客做着自己的事情,化妆的,亲吻的,唱歌的,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是由一个小男孩换来的,那个小男孩此刻就在车的下方,父亲和游客以一种平行蒙太奇的形式出现,将父亲的悲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而窗边的吸毒女孩看见了悲痛的父亲,也只有她一个人看见了,她是幸运的,她被救赎了。

  三,电影的配乐也是很突出的,整部电影由钢琴和萨克斯伴奏,曲调浪漫唯美,没有极致伤感或是喜悦的音乐,即使是在父亲失去儿子的时候音乐也并没有变得悲伤体现了“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改变而改变”的思想中立化的音乐也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有关宗教的,那个孩子代表耶稣,父亲是天父,火车上的游客代表我们这些等待着被救赎的有罪的普通人,耶稣为了解罪人牺牲了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而庸人却毫不知情,但是耶稣在流血三天后复活,而小男孩却永远都不会醒来了。

  小男孩的身体已经冰冷,但父亲记忆里的巧克力依然温热着,脑海里的记忆还鲜活着,也许孩子永远都不会回家了,但他的灵魂已找到了安生之处。

  这是一种轮回一种生命传递,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结束,因为所有的结束都是全新的开始,有人死去了,但也有人获得了重生,重复的事情会不断上演,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桥》影评(二):大象!大象!Most do not see

  我们通过电影,从一个窗口望向另一个窗口,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在此岸与彼岸之间相互寻找着生存的意义安慰触动。但是我们只能看到彼此生命中悲喜碎片,永远也无法知道别人一生完整的故事。 生命的交错,犹如一场电影,上一分钟他在笑,下一分钟他在哭。我们彼此旁观,对他人的故事只能猜测,关于他们的一切,我们其实所知不多。 这是一部脱离了导演的和编剧影片,这是电影之神在吉光片羽的偶然中的自我成就。 某些时候,题材或者角色是可以打破载体而自我成就的。 如哈姆雷特之于《哈姆雷特》、李尔王之于《李尔王》、卡里古拉之于《卡里古拉》,剧作中其人物本身具有强大能量,强大到可以控制文本本身,并且将主题导向多层,由作者导向读者,由编剧导向演员,观众和演员本身的能量越大,角色对自我的阐释就越广泛,剧作本身的含义就更多源。于是,我们便可以在哈姆雷特和孔乙己身上发现自己影子。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跳出来看。我们只能看到剧本里的哈姆雷特人生的一段时间。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哈姆雷特为什么会成为哈姆雷特。在成为哈姆雷特之前他有是谁?我想即使是莎士比亚也不会知道。那是哈姆雷特的人生,哈姆雷特的人生,不是莎士比亚的人生。一个莎士比亚无法同时踏入两条河流,即使他知道关于它们的一切。 有则寓言叫“盲人摸象”,每个人在自己的命运中都是盲人,自己的命运尚无可知,况且他人?我们只不过在他人的身上为自己流泪罢了。有时候笑了,也是因为在别人身上找到了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勿论主观抑或客观,都是人一厢情愿观点。为儿子哭泣的父亲,我们只能看到他泪流满面的那一刻;车站分别的恋人,我们只看到他们亲昵的一刻;用针头注射的女孩,我们只能看到她的空虚刹那。唏嘘或者微笑

  《桥》影评(三):救赎,重生,从心/新开始

  即便不是三口之家,父亲有一个这样可爱懂事的儿子也无憾。无奈美好总是短暂。一切仿佛是注定。如果儿子不要求跟爸爸去他工作的地方,如果他不乱跑,如果父亲把他带在操控室里看着他,如果他掉下去时火车没有恰好逼近。。。。。。哎,没有如果。

  父亲在短时间内必须做出最难的选择,他舍弃小我换来几车皮里的人的安全保留了他们能继续喜怒哀乐权利。而火车里的人毫无所知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毫无所知一个父亲经历怎样的失去和悲痛。火车上的喧闹欢笑聊天亲吻和地面上父亲的蚀骨之痛形成无比大的反差,叫人看了怎能不心痛。片头扮鬼脸逗父亲抱着的孩子的那个堕落的女人,在后来的火车上看到了那个父亲伤痛样子,再后来,大家都看到了,她重生了,还有了个天使般的孩子。孩子对着那个父亲笑,父亲看着孩子后的开怀大笑,他心里沉重阴霾已经散去。说不定这个娃娃是他离去的儿子投的胎,”安排了”几年后的这场街头偶遇,以上另一种方式安慰鼓励他的爸爸要坚强

  “难过总是有原因的”, 最亮的那颗星是有人在想念你,“到头来我总该有所发现”。希望和新生就像这个女人开头戴的帽子颜色,是冰冷冬日里的一抹红。纵然遭受再大的伤痛,地球不会停止转动,每天的太阳照常升起,你必须勇敢地在人生这座桥上走下去。离开的亲人们,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另一个地方相遇。 有幸走出来的人们,真好。

  《桥》影评(四):人的救赎

  片中的少女偶然看到了一副悲伤的面孔,便不再堕落,燃起了生活勇气。片中的中年男子因丧失儿子,陷于痛苦与自责之中,决定换一个新的环境,在看到一少妇抱着的小男孩开心地笑时,他也笑了,那一刻,他从痛苦中解脱了。

  痛苦和失落中的人们总是从外界而不是从自己的内心寻找活下去、走下去的动力,或者从比自己更失落痛苦的人身上,如片中的少女;或者从美好的外界生活中,如片中的中年男子。

  看来人的确是个群居动物,不能自赎,只能借助于外界的力量

  《桥》影评(五):如果你热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

  《桥》,三十分钟的短片,却让我花了一个半小时来观看、思考。影片所蕴含的感情不是简单主线,而是各种复杂的生活侧面共同折射出的生活真相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构成一个相似的映照,开头孩子拉多的眼睛里对世界充满着好奇观察,车站送别的悲伤情绪和纷乱场景,在他的眼里都新鲜的,尽管他不理解,但是却是欢乐有趣的。之后大量的父子亲情描写,让我对这种经历无比向往。单亲家庭,父亲有自己的黯然神伤,而儿子会讲笑话给父亲逗他笑,孩子的眼里能够对人的情绪有非常敏锐的洞察,但是因为缺乏经历,所以只能问父亲为什么。而当孩子要求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影片转入了一个高潮,意外,抉择,悲恸,任何言语描述父亲所面临的纠结和痛苦都是苍白的,或许若干年之后,自己也有一个让自己爱彻心扉的孩子,才会体会到同样的感觉。

  但是有一个侧面能说明父亲那扭曲的面孔蕴含着怎样的悲伤。堕落的红帽女子,在看到悲恸的父亲时,这心灵产生震撼让她能够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红帽女子的曾经肯定有过无比悲惨的经历,而这样的经历让她觉得生活抛弃了她,她的内心是无比悲伤的,否则她又怎么会一个人流落街头,选择堕落吸毒这种生活方式来表示自己对生活的无所谓呢。陌生人善意无法点燃她对生活的希望,最后反倒是当她逃离自己的城市,一个人去流浪的火车上,看到了主人公,这个满怀丧子之痛的父亲,她突然发现还有人比她还要悲伤,还要无助的时候,她才明白上帝或者生活并没有抛弃她,她还能够选择好好活着。汤匙丢在地上,裸露的胳膊垂在窗台上,当她这样做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她其实一直都是那么的热爱生活,我也就理解为什么她在火车站的月台上能够热情的向陌生人借火,调皮的和孩子做鬼脸。原来就是因为她热爱生活,所以她和生活抗争。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那个满嘴脏话自暴自弃,但是却真的爱世界爱生活的孩子。

  影片的最后,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红帽女子重获新生,成为人母,抱着孩子和父亲在这个陌生的街头相遇,形容枯槁的父亲,被这种幸福,这种自己曾经拥有的幸福所触动,脸上自然的流下或许流了无数遍的泪水。他然后微笑,仰天的90度的微笑。为什么?你懂了嘛?因为父亲的心中有爱。影片无论是开头父亲抱着孩子穿过月台的情景,还是父子在一起玩闹的幸福,抑或是父亲在楼上和女子的玩笑,这些美好的生活情景都说明父子俩对生活、世界的热爱,因为父亲爱孩子,所以他能够爱世界,爱生活,所以当面临是否放下吊桥的时候,他能够选择火车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性命。当他在陌生城市的街头,看到女子抱着孩子快乐的旋转时,他的内心也能够微笑,纵使内心悲伤怀念,但是仍然去爱世界,爱人。而在这个时候,我想对他,也和我自己说一声:生活有无数可能,上一秒的幸福,可能下一秒就是悲伤,在这从激越平静过程里,你终究要体验万千滋味

  但是如果你热爱生活,那么你该不怕去体尝。

  短片里温馨的音乐,无数分离的小场景,让我对这种生活的可能性表象背后的故事充满着梦幻般的期待

  《桥》影评(六):上帝的儿子——耶稣牺牲自己的故事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 Son,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 (John 3:16, NIV) *

  Discover …

  It’s a word that perfectly encompasses a world teeming with possibilities. Discover is a toddler’s amazement as she watches a bunny hop across the lawn for the first time … and it’s a young adult meeting that special someone.

  Discover is grasping an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or art—in school … or in one’s advancing years.

  Discover is being able to see thing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even if you don’t necessarily agree.

  Discover is finding hope that something better is coming despite what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would indicate.

  At the start of MOST, we discover a forlorn man walking and talking … and hoping:“Maybe I’ll discover something. Something new.”

  ormally in a movie, we learn the back-story of the characters—what has brought them to the point at which we meet them.

  In MOST, we are immediately taken into the life of this man and his young son.

  As they’re walking through the train depot, we see Lada, the son, making eye contact with everyone they pass.

  Each person he sees has a story. While we only get a brief glimpse into each one, Lada seems to make a deep connection every time with his eyes.

  For us, our deepest gaze is into Lada’s life with his father. While their life is sparse on material items, it is overflowing with love.

  Their interaction draws us to them, leaving us wanting to know more about how they have arrived where they are.

  et and filmed in Eastern Europe, MOST is the Czech word for bridge, fitting since the father is a bridge keeper—the man that lifts the bridge to allow boats through and closes the bridge to allow trains to pass.

  The job is a boy’s dream and on this day, Lada convinces his father to let him come to work.

  The setting is picturesque: a boy fishing on the river while his father works nearby.

  ut their idyllic day ends abruptly as the boy discovers the train is ahead of schedule; he hears the train’s horn and sees its smoke coming closer.

  His father, however, he cannot find.

  The son knows he must do something, so he attempts to rescue the train—filled with people oblivious to their impending doom.

  When he fails in his valiant effort, his father must make the most haunting of decisions—does he save his son, or forsake Lada for the people on the train?

  In one heartbreakingly agonizing moment, his choice is sealed.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 Son,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 (John 3:16, NIV) *

  Jesus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bridge between God and us.

  Our sins have created a chasm that keeps us from God.

  The Bible shows us that the only way to bridge that eternal gap is through Christ’s sacrificial atonement on our behalf.

  God must choose between mankind and His only begotten Son.

  Without the ugliness of Good Friday, Easter is just another Sunday. Without the father’s sacrifice, the troubled girl on the train has her life end as it was lived—without purpose.

  Instead, we later see her in the city at the movie’s end, joyfully celebrating the life she has brought into the world … and her own

  life that now has meaning.

  It’s a discovery that allows Lada’s father to continue pressing forward with the hope that can only come from Christ, the ultimate bridge.

  TUDY QUESTIONS

  (本人觉得不管你是不是基督教徒,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What was your first thought when you saw the train coming toward the open bridge?

  We meet a number of characters in passing in this movie. Beyond Lada and his father, whose story most intrigues you? Why?

  One thing nearly all of the periphery characters in the movie have in common is that they are oblivious to what is going on around them. The troubled girl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feeding her

  habits than about her sister’s anguish over her condi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inking only about having a good time. Brad from America is only focused on his broken heart.

  Read Colossians 3:12-17

  Why is it so difficult for us to turn our attention away from ourselves and onto the needs of others?

  “… Clothe yourselves with compassion, kindness, humility, gentleness and patience”

  (Colossians 3:12). Does this come naturally for you? If so, give a couple of examples of ways this verse shines through in your life. If not, do you work diligently to do so?

  What do you think our world would look like if Christ-followers made a commitment to live as Colossians 3:12 calls us to live?

  John 3:16 is at the heart of MOST. Yet when we see Lada reach for the lever that would bring the bridge down, we also see vividly that 1 John 3:16 is equally important in the telling of this moving

  arable.

  Read 1 John 3:16-18

  What does the Bible say the definition of love is in these verses?

  While most of us will not literally be called to lay our lives down for another, we are still called to live sacrificial lives that serve others. What is an example in your life that you feel illustrates you living sacrificially?

  We see both the father and son finding joy in the seemingly mundane—on the job, drinking coffee

  and tea, bedtime, fishing. After Lada’s death, the father is, as expected, dejected and downcast.

  Read 1 Peter 1:3-9

  Does God promise those that follow him an easy path?

  oon after Peter states that Christ-followers will face trials, he says that those who believe in him “are filled with an inexpressible and glorious joy” (verse 8).

  Why do we often lose our joy when things go bad?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se verses to help you better live joyfully?

  What is the most challenging trial you have faced? How did you make it through?

  For some of us, it’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y God would require that his Son die as a sacrifice for the world. “… For all have sinned and fall short of the glory of God” (Romans 3:23).

  Read Romans 3:21-26

  If you are a believer, how does this passage impact your daily walk with Christ?

  If you are not a follower of Christ’s, how does this passage challenge your thinking?

  Having had some time to reflect, what are your feelings about MOST? What will you take away from having seen it?

  《桥》影评(七):捷克,哦~捷克

  由于种种电影或戏剧或各种艺术形式对捷克风光和波希米亚风情的描写,捷克,这个位于欧洲中部的遥远小国,倒成了多少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之地。

  然而除了节庆时日的布拉格,其它地方其它时节,总是充满冷清。就像短片里那座冰冷的大桥。我游览了布拉格,途经一些小村庄,也去过温泉城,在人最多的热闹节庆时间,无所依傍地路过。总觉得,繁华闹市,与我遥远无比,总是清冷。

  记忆里的火车站与影片中的重合了,那些或成双成对或形单影只的人们,一个个故事重叠起来,讲述各种人间悲喜。依依惜别的夫妻,短暂相恋而分手的恋人,吸毒的年轻女子,张着眼睛看这世间百态的纯真孩童,和他慈爱的父亲。

  而我对捷克的全部记忆,也是由火车和火车站构成的。暗夜下,年久失修的老火车站,斑驳的车厢里,穿着大红大紫的金发美女,斜斜躺在车厢里,我们走过,却是身边一只德国黑贝,忽然机警起身,直直瞪视着车厢门外我们这些可能的暴徒。

  美貌的少女依然熟睡着,甚至呼吸轻浅的都好像不存在一般,黑色的网袜透露着某种妖娆的性感,亮红色的高跟鞋、脸上姣美的妆容,和身边大狗的黑亮皮毛,却处处透露出一种令人绝望的寂寞之感。

  这几乎成了我对捷克的全部记忆。那个在破旧的火车里熟睡的金发美女,和她身边犹如护卫公主的骑士一般的皮毛黑亮的狗。

  这是我对捷克的全部感触。

  而桥与火车,带着隐喻,通往另一个地方,通往另一个城市,通往另一种心情,通往另一场生活。

  远行,带着离别,带着新生。

  ------------------------------

  话说,虽然是短片,但是配乐确实精道。有没有人能找到那首红帽子女孩在墙角抽烟时的背景歌曲啊?

  《桥》影评(八):往昔若梦,时现也时隐

  物是人已非,往昔若梦,时现也时隐。“也许我总会有所发现,一些全然的不同,但那会是什么?”

  虽然单亲,依旧幸福美满的父子,成长快乐,善解父意,知事懂事的儿子。

  火车不徐不疾的行进、父子二人嬉闹地前行,拉多安静地独自钓鱼、父亲平常般工作,火车上众过客的喜怒哀乐、父亲的焦急、犹豫、无奈、痛怵,红帽女的迷失茫然、父亲的痛不欲生,冰冷的闸板口、渐行渐远的火车。怀抱故儿低吟的父亲,日落。

  徜徉在飘雪中的红帽女,仿佛沉浸其中,或许其已有所感悟,有所改变。

  若有所失的父亲沿火车仿佛看到那些似曾相见过熟悉的面孔。

  若不是片尾如拉多般孩子好奇而喜悦目光的出现,父亲释然般地仰面天空,本片便为一出没有希望的悲剧。

  一幕幕的展现与交织,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人的内心都会存在童趣的,微笑因而会传染。

  《桥》影评(九):此岸,彼岸,多少爱恨生死一瞬

  离别的月台,告别的人们,父亲的思念伴着漫天的风雪在漫长的铁轨上绵延。

  桥,是连接此岸和彼岸的工具,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工具。

  列车,是度人们从此岸到彼岸,从过去驶向未来的工具。

  车窗里与车窗外,错身相视的一幕。少女无法理解父亲眼中的悲痛,却被震撼。车厢里安详的人们,也许永远也不知道,这一刻的他们被一个承受着怎样的巨大的无法言语的丧子之痛的父亲所庇护。

  那一刻,选择儿子还是选择旅客的生命,拉还是不拉?父亲攥紧了拳头,悲痛地呼唤上帝。轰鸣而过的列车,让父亲的悲泣绝望显得如此的渺小,只有吸毒的少女,燃着火机,注视着他。

  再次穿越白桦林,身边已经没有了儿子的身影,再不见他天真的微笑,听不见他稚嫩的童言,想再一起喝热巧克力已是不可能,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悲怆。

  然而,无尽的铁轨向前延伸,象征着人们的生活,仍在继续。

  当时间过去,失去的伤痛尽管永远无法愈合,至少可以得到些许的淡化。

  在新的城市,父亲和少女再次在街头相遇时,女孩已为人母,怀中的孩子像天使般向父亲微笑,一如在影片的开头少女对着逝去的儿子扮着鬼脸。父亲的眼眶深陷,仍是化不尽的伤痛,而嘴角却轻轻轻轻地扬起。

  人生是一场轮回,彼时的风景各异,却仍能找得到相遇的最初。即使无法尽拭眼角的泪水,我们仍然可以微笑。

  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怀念过去曾经拥有的,勇敢地追求未来。每个人都拥有一座桥,它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连接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桥》影评(十):生命的连接

  可爱的拉多和父亲过着清贫但是快乐的日子,父亲是桥梁的守桥人。他们一起讲笑话,一起回家,一起喝茶,一起睡觉。生活美好快乐,幸福满足。

  在市里的车站,他们看到了一辆即将开启的火车,拉多伏在父亲肩上,看着车站中正在分离的军人和情侣,带着儿子出行的母亲,戴着红帽子借火的女孩,她朝着拉多微笑,拉下帽子做了鬼脸,还看到了分离的父子,共同出行的朋友,上车之前分手的恋人还有吵架之后和好的情侣……这些是这对父子生命中遇到的许许多多的路人之中的一群,却也成了最特别的一群。

  回家之后,上床睡觉时,拉多提出想要和父亲去守桥,父亲答应了。第二天两人开心地去了父亲上班的地方。工作之前,父亲向拉多交代,这座桥梁通船之后半个小时会来一趟列车,因此父亲会去控制室,控制吊桥让桥下的船和桥上的车可以顺利通过,让拉多在河边等父亲半个小时就好。拉多答应了父亲,自己在河边钓鱼,父亲在控制室的窗口也时刻关注着河边的儿子。

  过了一会儿,父亲接到电话,有船只通过,需要将桥吊起,父亲开始了工作,吊起了桥让船通过,然后离开了窗口一会儿。可是此时桥上的列车却提前到来,父亲没有看到,站在桥下的拉多注意到了火车头冒出的白烟,大声呼喊控制室的父亲,却没有得到回应。于是拉多自己跑到了桥梁连接处,打算手动拉闸放下吊桥。而这时父亲也注意了火车的提前到来,到了窗口处却看不到原本在河边玩耍的拉多,往桥上一看,只看到了拉多半个身子掉进了桥梁中间。父亲顿时失去了控制,却不能离开控制室,在拉闸放桥和救儿子之间不断挣扎徘徊,这可能是他生命中最让人崩溃的时刻,最后,他还是放下了闸,放弃了儿子的生命,让整个列车安全通过了。

  这辆火车是前一天拉多和父亲在车站看到的那一趟,列车上的人依然在进行着自己的活动,失恋的人悲伤着,离别的人忧郁着……一起出游的学生欢声笑语,离开恋人的军人独自沉默,亲吻的情侣,看报的先生,沉思的女士……没有人知道有一个孩子为了他们失去了自己生命,有一位父亲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父亲放下桥闸后冲出了控制室,向依然前行着的列车无力地嘶喊哭泣,没有人听到,也没有人注意。这时,正在列车卫生间准备注射毒品的红帽女孩,加热毒品的瞬间,抬头看了一眼窗外,正好看到了悲伤的父亲在窗外哭喊,虽然不知道他为何悲伤,女孩注射的动作停止了,回头看了一眼手里的毒品,扔在了地上,望着窗外发呆。

  列车开走后,父亲带着拉多小小的身体,走在长长的轨道上,终于无法走下去,哭泣着跪倒在铁轨上,怀中是小小的冰冷的拉多。

  列车上的红帽女孩也下了车,走在雪花飞舞的铁轨上,与之前在车上虚无的表情不同,现在的她看起来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父亲失去了儿子,而看到了悲伤父亲的红帽女孩却得到了救赎,重新生活。

  多年以后,两人又在车站相遇,红帽女孩已经成为了一个母亲,抱着自己可爱的儿子朝着父亲的方向走来,她认出了那个声嘶力竭哭喊的父亲,和自己可爱的儿子送给了他一个微笑,然后转身走向了人群,小儿子却伏在母亲肩上,依然微笑看着这个父亲,就像拉多当初伏在父亲肩上看着车站的路人一样。父亲释怀了,笑容逐渐展开,向天空伸出了双臂。

  30分钟的电影,却是一个悲伤又温暖的故事。生命中有太多意外,拉多为了列车上的人献出了自己小小的生命,父亲失去了儿子,却在无意中救赎了一个走在生活边缘的女孩,而多年之后,开始好好生活的红帽女孩和自己的儿子,又再次救赎了这个孤独的父亲。

  生命与生命之间有一座桥梁,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着,有时候你甚至感觉不到,它发生在全然不同的人身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桥》影评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