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杨家将》经典影评集
《少年杨家将》是一部由卫翰韬 / 梁胜权 / 王少杰 / 李国立执导,胡歌 / 彭于晏 / 何润东主演的一部剧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杨家将》影评(一):赤血长殷
关于《少年杨家将》的一点感想 谨以此文赠给七位少年将军 记得我第一次看杨家将是无意转到电影台的时候电视就在播的《忠烈杨家将》。从此,对杨家将印象深刻。 然而与《忠烈杨家将》不同,《少年杨家将》除了金沙滩一役的惨烈之外,多了许多日常生活的场景。有笑有泪,使得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北宋时期,积贫积弱,皇帝庸弱,奸臣肆橫。朝廷处于衰落的边缘,边境动荡,各方少数民族都企图逐鹿中原一统天下。虽然社会上商业及市民文化极度繁荣,但是社会不稳,人心惶惶。此时,朝廷懦弱,皇帝怯战,武将虽尚在,但多被奸臣所控,沦为固权夺位的工具。武将不战,辽人屡屡来犯,朝廷屡屡议和,治标不治本。在这个浑浊的局势里,杨家确是一股清流——忠君爱国,宁战不和,宁死不屈。与潘仁美不同,杨业是个真正的武将。他做了一个武将该做的事,护国护民,尽管朝廷主和为多,他还是执着地带兵出征,苦守边疆。在我眼里,杨业是个不二的真英雄,而且他的妻子佘赛花也是出生于将门的烈女子。虎父无犬子,杨家的七个儿子,个个少年意气,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战无不胜,辽人闻风丧胆。杨家将,成为辽人的克星,一支往年不败的勇者之师。 我以为,真的以为,这一支不败的军队真的可以一直保卫大宋很久很久,久到辽人不敢再来到中原造次,久到狼烟可消,天下太平。倘若没有金沙滩一役,或许是,真的可以实现的吧。 我心疼那些少年,那些汴京城里少年将军。尤其是延昭,汴京城最明亮的少年。历史上六郎真正的样子我无从得知,但我非常喜欢胡歌演的六郎,他演出了我心中六郎的样子。 最初的最初,六郎也只是个孩子,乖巧懂事,顽皮淘气,锋芒初露。最初的最初,六郎还不是杨家军的一员,战场和军营总有父亲和大哥们撑着,他每天会和七郎到市集里逛逛玩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偶尔做做技术宅搞些小发明,等哥哥们有空就缠着哥哥们练功切磋。我还记得他舞枪的样子,记得他拉弓射箭的英姿,记得他驯服烈马的骁勇。我还记得,他曾经也不曾知道战场的残酷,只是单纯地有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心心念念想像哥哥们一样跟着父亲一起出征破敌。我还记得,百水城一战,他刚刚参军,他失散多年的四哥也刚刚回来,那时,杨家军陷入僵局,他奇兵奇谋,与四哥里应外合,一战成名成为少年将军。我还记得,那时候他刚刚和柴郡主相遇相知,约定着等他取胜金沙滩回来定会娶她过门。可是,谁知道呢。谁又会知道呢,金沙滩一役,竟会如此悲凉的结局。前一晚全家人还坐在一起喝着爱心汤,吐着桂圆核,那时的他们都不觉,金沙滩一役,七子去,一子还。 潘仁美令杨家先行,暗地里勾结辽人暗算杨家军。五郎快马加鞭赶到皇上那里秉明真相,奈何皇上猜忌,心里早就对功高盖主的杨家军有所忌惮,并没有增派援兵。被辽人前后包抄的杨家军孤立无援,只能拼着苦苦支撑。 “我们被辽军重重包围,大哥为突破封锁,被辽人凌辱而死。二哥和三哥去追击萧太后,回来的时候就只剩下两具遗体。还有七弟,他为请援兵,陷入重围,万箭穿心,力尽而亡。四哥为了抢回二哥三哥的遗体身中剧毒,我把他扶上马背,冲出重围,可是结果,在悬崖边上只找到了他的埙。” 这就是杨家将的最后结局。七子去,六子回。我在最后哭去了近半包纸巾,在我看到八妹小手拉住七郎染血的战甲拼命摇的时候,眼泪像缺堤般滚落。那是八妹最喜欢的七哥阿,那是一直会陪八妹一起玩的七哥阿,那是最会吵吵嚷嚷的七郎阿,为什么就这样安静地躺在这里了呢?去的时候,大家明明还是好好的,一个个都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从小失散的四郎才刚回府,几位哥哥新婚燕尔,小七连媳妇还没取呢。回来的时候,怎么偌大的天波府一下子就如此清冷了呢? 金沙滩的惨烈,是时代的悲剧。 昏君 奸臣 野心 谗言 功高盖主 猜忌 如此关键词拼凑起来,杨家的结局并不难以估算。杨家满门忠烈,只可惜了那些一心热血手握长枪的往日少年。 男人的成长,都是血与泪的史诗。金沙滩一役归来,六郎早已不是昔日那个空有热血的少年。战场的残酷,背叛与出卖,亲人的离去,他不得不成长。五哥因为自责自己没有及时赶到帮助杨家军,心理已经濒临崩溃。六郎是杨家振兴的唯一希望,只有他,能够重振杨家军,继续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使命。所以他不忍履行承诺,他不忍心娶郡主过门,他自知自己的命已经不是属于自己的,他随时都可能会像哥哥们一样战死沙场。所以他说:“现在分开,还不迟。”表现得成熟稳重,仿佛像当年他的父亲和哥哥们那样。 43集看完,又笑又哭,为大宋昏庸的皇帝感到羞耻,为杨家的悲壮感到痛心。“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有万分之一和平希望,杨业定将全力促成之。”这是杨业在金沙滩说的一句话,他不喜欢战场,但即使终要回到他最不喜欢的战场,还要带上七个儿子,他也还是去了,因为他希望“以战止战”,在锋利的八支杨家枪下,快速地结束战争,这是杨业的理想。但是这种理想于宋朝这样时代终究太过恢宏,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却更显珍贵。 犹记当年汴京城 出鞘剑 杀气荡 千军万马独身闯 但愿今日,往日少年,赤血长殷。 『关山横槊 谁可补天 碧血长枪 昨日少年 孤影归途 不见烽烟 一笔千秋 后人心间 风起 云散 』 ——《风起时》 2017.4.14
从37集大二三郎悲烈惨死到39集杨业以死明志撞死于李陵碑、七郎救父被万箭穿心而死。41集赛花一夜白发,杨家女将们抚尸痛哭。一直哭到最后。热血题材的电视剧一向是我所钟爱,何况又是最爱的杨家将。小时候听评书就很迷杨家军的故事,总是好奇他们戎马一生的英姿风采。之后看了苏有朋、赵雅芝版的《杨门虎将》,感触不太深,觉得脂粉气过重。没有体现出那些铮铮铁骨的男儿本色。
在搜豆瓣时因喜欢彭于晏、胡歌而了解到原来还有《少年杨家将》这部片子,想要延续儿时的梦便看了起来。37集之前七个男儿的形象鲜明。大郎稳重、二郎足智多谋、三郎直率、四郎内心的悲凉及他坎坷的命运、他的深情如斯、他的矛盾让他的性格双重。五郎木讷寡言、重情重义,他没有杨业的深明大义,他不想背负这么多的重担,他只想光明磊落同他的兄弟们轰轰烈烈地打场胜仗。六郎从少年时的顽皮,古灵精怪,贪玩任性逐渐蜕变到身兼重职、顾全大局的具有大将之风的杨元帅。七郎待人真诚、活泼可爱、至情至性,他的死是全剧最不忍看的一幕。
在36集,每一个杨家的妻子为自己丈夫做他们最爱吃的食物,她们争夺的时刻成为最快乐最其乐融融的一幕。
少年杨家将,他们最初都只是无忧无虑的少年郎,调皮捣蛋,互相取笑调侃,一家人共聚天伦之乐。当他们披上战甲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国家社稷而战。金沙滩一役令亲者痛仇者快,明知最终他们都会死,明知最后的结局是那么的惨烈,可还是不得不看下去。
诀别诗 两三行
谁来为我黄泉路上唱
若我能死在你身旁
也不枉来人世走这趟
兄弟情深,父子一门忠烈,在杨家的世界里或许爱情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大二三娘与大郎三兄弟的爱情只是蜻蜓点水般微提及了一下。四郎与罗氏女相识于四郎未脱离仇恨的苦海时,罗氏女对四郎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最终使他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四郎为罗氏女作曲一首表露爱意,两情相悦,顺理成章的结为夫妇。五郎、关红、耶律斜的纠缠其实一开始就是错误。关红欣赏杨家的忠烈,欣赏五郎的英姿飒爽,可那始终不是爱,她并不了解五郎的大志。而耶律斜才是最爱她的人,他懂她,知道她不过是世间最平凡的女子。只希望同自己的丈夫一生厮守,平平安安地生活到老就知足了。耶律斜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关红,他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从不趁人之危,他对她呵护备至。他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她她是自己最爱的女子,他可以毫无保留的信任她,不怀疑她。他为关红制造的小浪漫,他为她敞开心扉,吐露心事。除了杨家的男儿,耶律斜是最出众的男子,他是个值得敬佩的对手。五郎喜欢关红,仅仅是喜欢而已,我从不认为那是爱。因为五郎的心中永远是父亲兄弟最为重要,而国家、妻子都是第二位的。他对关红永远都只是好感而已,最终娶她也只是他认为的责任。这段爱情让五郎遁入空门,从此心无旁念,从此你我再不相见。
胡歌版六郎杨延昭和柴郡主是最为幸福的一对,毕竟他们从开始的不打不相识到患难与共,历经磨难,并且终于有情人成眷属,喜结良缘。而只做了一天新郎的小七就显得更加让人刻骨铭心。他年纪虽小却是杨家七兄弟中性格最纯良最真实最善良的。他对每个人都是坦诚相待,他给予大家无穷的欢乐,他是全家的开心果。金娥在见六郎时说:“即使与七郎只做了一天的夫妻也足以让我怀念一生。”
杨家将的故事结束了,可他的精神却不会消失。希望自己也能坚定信念,一直守护下去。
《少年杨家将》影评(三):梦起天波 魂落金沙
山西发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
文武公卿光是议,黔蜀威名震玉金。
识得杨家诗八句,才是杨家后留人。
这是一首赞颂杨家的七律,身为太原人的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和敬仰。历史上的杨家将英勇善战,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为大宋带去安宁。
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道:“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杨家将的英勇事迹在世世代代的传颂里留下一段段佳话,或小说,或戏剧,或评书,都在讲述当年烽火狼烟下那一场腥风血雨和一个个忠烈之灵。
位于北宋东京,金水河旁天波门内的便是杨家的府邸。那里,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翻阅资料,仿佛庄严的天波府矗立眼前。正殿是杨令公庙的主体,殿前出檐的两根明柱上的对联是“节使若逢苏武牧,将军定作霍骠骑”,大门的楹联和横匾是冯玉祥将军所题,上下联为“何须纸笔舒中愤,自有公平在世人”,横匾为“真正无敌”。正殿内的两根明柱,还有一副楹联和横匾。上下联为“潘氏至今无葬地,杨家自古有忠祠”,横匾为“天下无敌”。一句句无不赞颂杨家忠烈!
天波府里的一家人,上至杨业赛花,下到杨洪排风,都不会因为身份尊卑而颐指气使,那些快乐的日子里,他们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总是做得仿佛天下楷模,其乐融融。
杨业的衷心,赛花的坚强,儿子们的智慧骁勇,儿媳们的深明大义。一切就如天波府内的那块牌匾上所书四字——德仁治家。杨家之所以受百姓拥戴,流芳千古,和其家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当杨家找回失散多年的四郎,当七郎脱去罪名终于回家,当罗姑娘和关红嫁入杨家,当六郎和郡主互诉情谊,当一家人围坐桌前,一切都太美好,有家若此,夫复何求?
再次出征,父子一行八人全部上阵,看着马背上将要离京的丈夫和儿子们,赛花突然追着跑了两步,她说,人人都要回来,记住大家都要回来啊!突然地,就为之动容。因为熟知历史的我们早已知道,这一去,相见无期,生离既是死别!
金沙滩一站葬送了多少忠魂亡灵。“圣上可以不信任我杨业,但我们杨家不能愧对社稷!”没有多少壮志豪言,只是一句对得起,只求天下太平,而无愧于心。明知那是一次暗藏阴谋的议和,一场无可避免的恶战,但身为人臣的杨家父子在凶多吉少的战役面前,依然义无反顾,杨业甚至命令杨五郎留下保护皇上,寸步不离。或许他们都知道,这一去,就是生离死别。转过身的瞬间,纵是身经百战的杨业,也流下悲痛的眼泪。
战死沙场,是杨家男人的宿命,杨业这样告诉儿子们。可是谁不希望解甲归田,回到天波府一家人团聚呢?命运带着他们一个个离去,死状甚为惨烈。心痛的不是死亡,而是敌众我寡皇上却听信谗言拒派援兵!杨业只有撞向李陵碑,以死明志!杨家满门忠烈却毁于小人陷害,悲矣!
再回天波府,已是阴阳两隔,杨家女眷着白衣迎接丈夫们归来,抚着尸体痛哭的样子太令人悲伤,痛到每一次心跳,仿佛都快要窒息。杨夫人看着眼前的一切,她没有哭,只是很平静地说,“杨洪,欢迎老爷和几位少将军回府!”
佘赛花,天波府里那个撑起半边天的女人,她会用一碗红豆莲子汤来告诉四郎一些道理,会用鸟巢来比喻,让六郎知道先有大宋,才有小家,她有妻子的包容,母亲的慈爱,和身为杨家女人的智慧与勇气。她失去丈夫和五个儿子,都是至亲至爱啊,没有人会比她更悲痛。轻轻擦拭儿子们的身体,和他们说最后的一席话,句句轻柔温暖。直到亲人们下葬她才彻底垮了下去,瞬间多出的白发,憔悴的脸庞,失神的双眼……她也只是一个女人啊,到底要多坚强才能忍那么久才能撑起整个杨家!
终于在六郎身上,她又看到杨业的身影。
谁还记得他只是杨家的小儿子,和七弟八妹在市集玩闹,喜欢各种发明创造,一直梦想逍遥隐居,作快乐游侠。可是经历生死、家庭剧变之后,他担起了杨家所有的责任。好像那句歌词,“什么大爱,什么时代,我弄不明白。失去了你的悲哀,长埋我胸怀,陪着我勇敢踏进了未来。一下子成熟,忘了怎样软弱,昨天的不满,现在换成开阔。”
耶律斜是坏人么?他是大宋的敌人,可是在辽国子民眼里,他是骁勇的大将军,他背负着很多人的期望和依赖,他也有他想要实现,不可动摇的大局。若不然,他和杨家兄弟会是相知相惜的挚友吧,没有人恋战,可又不得不战,他们身后都是黎民百姓,都渴求和平,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各自有各自的大局。所以,走上战场的时刻,他们注定成为对手。这是他们大局的相撞,他们立场的对立,谁也帮不了谁,谁也让不得谁,他们只能义无返顾的走下去。
仗可以输,但人心良知不可以输。这是杨家将的信条。忠肝义胆,大智大勇,是杨家几代人的写照。
那段铁骑轻尘的历史,已随时间远去,昔日的战场覆盖顽强的野草,甚至开出美丽的花朵,还是那片热土,还是那年月光,还是那些最可爱的人,永远,停留在我们心里最温暖的地方。就像曾经杨家父子灵堂之上的八个大字“千秋英烈,万古流芳”。
忽然想起片尾曲《二十年》的旋律,杨家的少年,那些曾经在天波府里的欢笑,曾经的梦想——
记得那年冬天 我们彼此陪伴
梦想是唯一的火焰 我们一起点燃
我们长发披肩 冷冷的旷野荒芜人烟
有兄弟 还有烈酒 就能取暖
当我们谈起明天 总是觉得希望无限
总说再过二十年 还是条好汉
还记得二十年前 那一群懵懂的少年
擦亮了双眼 挺起了双肩 盼望梦想实现
还记得二十年前 那一句执着的誓言
忘记了永远 却忘不了当年 曾经共苦同甘
我们好久不见 不曾把酒言欢
二十年前那个冬天 怎能想到今天
长发已经剪断 冷冷的旷野一如从前
多少当年的英雄 早已不见
别说已到了明天 因为明天还在前面
就算已分开多年 彼此仍挂牵
就在这二十年前 这世界悄悄的改变
模糊了双眼 苍老的容颜 梦想从未蜕变
就在这二十年前 我们渐渐的勇敢
纵然不见面 也不觉得遥远 彼此默契依然
就在这二十年前 这世界悄悄的改变
习惯了平凡 看淡了恩怨 梦想还在心田
就在这二十年前 激情渐渐的衰减
一辈子太短 有多少二十年 都已历久明天
回忆是条倾泄 守住太多纪念
当年的歌回荡耳边
谁 感慨万千
《少年杨家将》影评(四):无题
这部戏虽然很乌龙,但是真的是个难得一见的好看的电视剧,前半部轻松幽默,后半部惨烈沉重。
陈秀雯表演不俗,尤其是在知道丈夫和儿子不幸的消息之后,把那种女人的坚强表现的淋漓尽致。终于是多年的媳妇(穆桂英)熬成的婆(佘老太君)。
胡歌,演技提高很多,前半部那种单纯快乐的性格把握的很好,从战场回来,亲眼看到父兄战死,突来的家庭变故使得他一下子从一个小男生转变为可以支持一个家族的男人。那份转变,是世界上用任何一个词都无法形容的。其实算算,那时的他可能将将20岁。。尤其是在寻找四郎的那段他对着马喊 我哥呢,我哥去哪里了。。。眼神里透露的全然是绝望和无助。。。
彭于晏,很干净的一个小男生。看着他就觉得暖洋洋的。在戏中超鬼马的大男孩面对像他射来的箭毫无惧色,用性命换荣誉。他做到了。
花一样的年纪,却死在了战场上。
《少年杨家将》影评(五):颜狗春天
这个剧我是在地方台看的,没有上星挺可惜的,这么用心的剧应该被更多人喜欢看到。说下我比较喜欢的角色吧。胡歌的六郎,我觉得这个角色和林殊好像,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都有个情趣相投的郡主恋人,都曾在一场大战后独活,也都背负着希望与仇恨继续活下去,看这个剧真的好像看到了梅岭之战前的林殊,作为一个有幸活下来的杨家人,他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国仇家恨,也让他一夜之前成长了起来。他的官配柴郡主我也很喜欢,还演过《聊斋奇女子》里的侠女,脸肉肉的,非常可爱!造型也很简单大方,可惜后来不怎么演戏了。还有就是刘诗诗饰演的老四媳妇了,我那时候还不认识她,不过长得白白嫩嫩,脸还有点婴儿肥,玉雪可爱的!和现在的感觉不一样,超级萌啊那时候,好像是刚开始演戏吧,演的也非常不错。好想抱怀里揉揉脸啊!
《少年杨家将》影评(六):止战之殇
两年前在最忙的时候,两个通宵看完了第一遍,记下了一个温馨的,亮色的却略带悲伤的杨家男儿的故事,走心的却是一位同样年少的辽国将军。
第二遍完全是被花痴的心思牵着,沉迷于耶律将军的浪漫,叹息着他求而不得的爱情,心心念念以至满眼都在寻觅着与他有关的点点滴滴,他喜欢的女子,他效忠的大辽,他对族人下士的爱护,他对杨家男儿的敬重。纠结于他未完成的爱情,恍恍惚惚地结束了第三遍,就再也不愿意打开了。
直到最近瞎逛豆瓣,又看到了这个当时自己打了5星的电视剧,发现竟然有情节是不记得的,强迫症发作,于是有了这第四遍。
这次看到的不再是某个角色,是一个群像;亦不再是一个英雄家庭的传记,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无关乎宋辽之争,只愿再无战火之乱。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有万分之一和平希望,杨业定将全力促成之,"
这是金沙滩上,杨业面对敌军所说。不是没有疑惑,不是没有担心,亦不是仅仅为了愚忠于皇上。只是为了没有战火的日子,不再动荡的社会,他愿意一个回马枪先去救皇帝而舍弃近在眼前的自己最小最疼的女儿;他愿意继续效忠弑兄夺位却能给百姓丰衣足食的日子的皇帝;即使被他保护的百姓刺伤误解也无怨言;即使终要回到他最不喜欢的战场,还要带上七个儿子,也还是去了,因为他希望”以战止战“,在锋利的八支杨家枪下,快速的结束战争。
这个杨家将的灵魂人物,从开始误解的八妹六郎,到醉红楼失去朋友一夜长大的七郎,到打龙袍中故意请辞的大郞,二郎,三郎,再到找回幼时丢失在战场上的四郎,他让一个个年少的杨家将在一个个故事里慢慢领悟什么是“小”家,什么是“大”家,战争的残酷,百姓的无辜。至此少年的杨家男儿女儿们都已成长。
倒是五郎,实不知他是否曾经领会过他们父亲一次又一次唐僧式的解说,也许他还不明白,但是他是知道的,所以才会在最后用了最决绝的方式去逼自己领悟。
但是这种理想于一个忠孝礼仪为先的时代终究太过恢宏,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却更显珍贵。
虚拟的世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抒胸臆,无论理想是否偏离现实,都可以有童话里的结局。于是,最终,或许已不再少年的六郎实现了和平的理想,就连辽军的将军也受到了感化,那些只有小我的角色自然得到的是自己种下的恶果,潘家父女如此,天灵也必须,只能如此。
-------------------
都说步步惊心是数字军团,我想大声说一句,这里才是华丽丽的数字军团好吗?一众男色啊,環環的果郡王此时都只能淹没在这些或耍帅,或硬朗,或卖萌,或深情的美男下面好吗!还有一个天然萌的小八妹,当时真觉得不火没道理啊!
作为一部偶像剧,还是很有诚意的,故事讲的非常圆满,竟然还让我YY出来了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义真是不容易~
言归正传,没大红还是有原因的其实:版权问题没上星当然是硬伤,剧情也确实不够严谨,虽然在雷剧当道的现在已经不能苛求,但是也许能博得一时的热度,收视率,也不要把观众都当傻子,但凡能口碑收视双赢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观众的智商,比如潜伏,比如最近火的一塌糊涂的環環。
不得不承认,这里还是有一些为了写而写的剧情,比如六郎和郡主盗取陵墓宝藏那里,斧头是这里的重点,本来一切还算是合理,结果人家敌军以来,一句“炸了”~傻了吧~如果可以用炸的,那六郎和郡主之前还纠结斧头什么的干啥~用不着斧头,也就牵扯不出来那么多事情了~
另外,准备看的同学一定要熬过第一集里面的一大笑点啊,千万不要把这个电视剧当成喜剧啊,是悲剧的来的,悲剧的~
“五郎,吃完再战”
(只见一身戎装的将军把手伸进了一个像锦囊一样的随身包包里,我以为是什么锦囊妙计好吗!就算不是也是什么护身符什么的好嘛!结果是~~~两个栗子!)
“娘炒的栗子就是好吃”
笑cry了好吗~
最大的问题,也是唐人在这个阶段,大概就是步步惊心之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电视剧的情节是用故事推故事,就是说故事的单元性非常强。这里就大概可以分成,救八妹-醉红楼-寻宝藏-四郎回家-百水城-潘影设计-七郎成亲-金沙滩-后金沙滩
这种模式,在仙剑奇侠传之前已经有了影子,比如比较早期的绝代双骄。在仙剑里面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仙剑本身就是游戏改编,游戏是什么?就是通关啊~就是打死一波小怪兽,再打另一个种类的,一关又一关。到了电视剧就是一个单元跟一个单元,但是之间衔接太僵硬,以至于里面的很多感情线发展的有的转换的过快。仙剑是可以的,因为本身游戏深入人心,大家可以相对忽略这点,但是不代表其他的电视剧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用。但是唐人似乎过于依赖让他翻身的这部仙剑,从演员,到风格色彩,再到这种故事模式,所以天外飞仙,到后来的怪侠一枝梅都是这样的。
不过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最为一部偶像剧,我是坚信,就算是放在现在,也是上乘的,火是妥妥的。
-------------------------------
都说了看了4遍,有2遍半是花痴的,是看一个人的~耶律斜
这名字就是高端的嘛~你看现在那小白文里面什么高富帅男主角都是复姓好嘛~单字斜,绝对是点题来的。敌军的将领,那必须是对立的,但是他绝不是坏的。
五岁猎狼,八岁打虎,十三岁的巴图鲁,辽军百万雄师的将领。杨家诸郞是英雄出少年,他们的对手自然也不遑多让~战场上厚实的辽军盔甲威风凛凛,潜入宋境一身白衣宋装,自是翩翩贵公子;那一道刻着失败痕迹的刀疤,更是为俊俏的脸上加了几分英武之气~
最爱的是那一身夜行衣,“谁也不能碰我心爱的女人”,深不可测的霸气揉着淙淙深情,实不是只会买白糖糕哄人的杨五郎可比。
该说的都说了,能做的都做了,也许是错入了这个本不是主角的故事,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上京夜下,也许还是那一壶烈酒,这是他的代价,孤独,却不再是同一种滋味~
《少年杨家将》影评(七):胡歌的粉丝谈谈对少杨的感想
可以说这几天一直在循环播放,看了两遍,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之一,因为这部电视剧我才真正开始认识胡歌,了解他,并且喜欢他喜欢的不可收拾,已经八年了。这部片子最大的两点就是杨八妹了,真的是可爱的不能再可爱了,难怪成为家里人都非常疼爱的人,而且不是一般懂事,演的又没有小大人的感觉。第二就是七郎了,有一种无公害的感觉,尤其是七郎死的时候据统计有太多人哭的特别惨,他的命运也特别悲惨。其他的角色也都演的非常好。老实讲杨六郎的性格人物都不是最突出的,可是胡歌却这种变化拿捏的特别好,而且颜至少在古装是不能再挑剔的那种了。还有就是这是我唯一喜欢刘诗诗的一个角色了,真的很单纯,也很惊艳,眼神神马的不是问题。何润东也是我唯一喜欢的一个角色了。43集节奏不错,每个人人物特点都是很鲜明的,包括一直在打酱油却戏份非常多的大二三郎/娘。另外陈秀雯演技非常赞,把佘赛花的每个层次都演的的淋漓尽致,翁家明也演的不错。
说到耶律斜也必须大赞,我觉得关红和他更适合,虽然我也喜欢呆萌的杨五郎。总之这部片子是青春洋溢,演员选的非常好比神马杨门虎将,忠烈杨家将好的不知多少倍,苏有朋演的杨四郎让我有一种要抽他的感觉。原本看杨门虎将觉得贾乃亮还行,但一对比胡歌的杨六郎真的是秒得连渣都不剩啊,各方面完败。虽然仍然有些逻辑和历史错误,但瑕不掩瑜,这么好的片子竟然没有上星,对比现在的毫无逻辑的狗血偶像剧,这部剧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而且他的元素放到现在一点都不过时,真是可惜。
《少年杨家将》影评(八):七子去,一子还
奈何,前一晚全家人还坐在一起喝着爱心汤,吐着桂圆核,父子8人拜别祖先,转身后蜡烛熄灭,诀别诗响起,每一眼和妻的相望都是永别,只是那时的他们都不觉,金沙滩一役,七子去,一子还。
杨家人的故事总是悲怆,尤其把它拍的跟偶像剧似地,前面拼命的堆砌它的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结局拼命的摧毁这种美好,六郎站在悬崖边一遍一遍喊哥的时候,眼泪终于是不争气的落下,我还宽慰自己说那哥的频率喊得超越韩剧,以此宣泄这堵的慌的情绪。
杨令公忠的气节,信的忠贞令人动容,在这个没有信仰和公义的时代,我突然很感慨。
《少年杨家将》影评(九):还记得那年冬天
这部剧这么多年依然在我心中占据着不可比拟的位置,不是说它的情节精彩到多么的完美无缺,也不是说它的整体设置多么的无可指摘,而是它相对完满的呈现出了我心中对杨家将的情结。
从小很喜欢历史、武侠、崇拜英雄的我,对杨家将的故事真的是脑残粉般的痴迷。那时候并不知道这段故事几乎全是演义的成分,只是狂热的喜欢、追逐、黯然伤感。听评书、看京剧,几乎有关杨家将三个字的一切都不会错过。至今想到金沙滩的悲凉依然会让我满腔激郁胸闷难耐,而众女将并肩一排的豪迈又会瞬间让我振奋紧张。
首先,这真的是一部讲的很好的杨家将的故事。服化道精良、演员靠谱、剧情在线。它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一部原创故事,但整个情节走向和脉络依然是按照我们熟悉的“历史”流程。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历历在目的杨家将情节又都被巧妙的穿插其中且较为完美的重现。
令公和太君是一对让人尊敬又慈爱的大家长,整个杨家也是兄友弟恭妯娌和睦,一家人围坐一起的晚餐总是让人觉得温暖又和乐融融。 从老令公到一众儿郎都是身材挺拔、英武帅气,其中不乏如今的男神胡歌彭于晏还有当年尚未成名的果郡王。但若说最出众的反而是其中的反派耶律斜,粗犷的外表俊秀的容颜、一身的文韬武略加上满腔的理想抱负,再配上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这样的反派不是脸谱化的为坏而坏,反而很有人格魅力。五郎是他一生的对手,战场上的、感情上的。他尊敬杨家,热爱大辽,虽立场不同却观念明确,杨家值得这样的对手,而他也算得一位悲情英雄。 杨家众媳妇除太君外当年名气都不大,却个个清秀亮丽。那时的诗诗还很稚嫩,八妹灵巧十足。
杨家将的重头戏当然是金沙滩之战,但我却是从更前面,从七郎成亲就哭的一塌糊涂。因为洞房花烛夜时金娥说:“你一定要回来,因为我一直在等你”。然而那时我已知道,七郎再也不会回来。听过这样一句话:当知道结尾的悲剧,过程越幸福,观众越心伤。所以七郎的人生大喜,我哭的像个傻子。 令公带领众儿郎出征,全城百姓相送。令公握着赛花煮的栗子说“一定全部吃完”,赛花一遍遍的嘱咐“一定都要回来”。而令公临死前还苦苦的想要捡起那散落了一地的栗子。 初回杨家的四郎对家庭还有份冷漠疏离,训练场上好心帮他的七郎被他拿来挡箭,七郎满心不平,他却淡淡的回应:“若是在战场上,你这样早死了,难道我还要护着你的尸体不放吗?”。可是金沙滩上,他就是为了抢回二哥三哥的尸体,身中剧毒。 一片缟素的天波府前,悲戚的全城百姓,悔恨落泪的皇帝,悲痛欲绝的杨家媳妇...... 那一群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就这样变成一具一具的尸体被推了回来...... 征夫血,思妇泪。 始终坚持的赛花终于在园中的一片回忆前倒下,原本玩世不恭的六郎变得沉静而不苟言笑,不被家人知道的金娥只能躲在暗处默默地看着丈夫下葬...... 然而战争再次到来之时,这一群悲哀的寡妇却拿起长枪,披挂上阵。 无佞楼前,一群英姿的戎装女将谢主隆恩。杨家不倒,忠义永存,精神常在!
我始终泪如泉涌,却酣畅淋漓。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足够荡气回肠!
放几段至今看到都会流泪的花絮(侵删)
少年杨家将之离别曲_标清来源: 优酷少年杨家将MV——越走越远诀别诗-少年杨家将二十年-少年杨家将《少年杨家将》影评(十):七子去,六子回
电视上重播了,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没评论过...
个人对家国情怀真的是没有抵抗力,也是一直很喜欢杨家将,当年唐人的杨门女将到后来的少年杨家将都被虐的死去活来,前期有多幸福,后期就有多虐心。
整体而言其实并不是说完美的,剧情设置和服装道具及格了,郡主,六郎和潘影的大三角就算了...关红,五郎和耶律斜的那个三角.....心情复杂....但是整体而言,把历史和故事结合在一起,剧情也很有意思,轻松的时候俏皮可爱,正剧的时候痛彻心扉....而且一直觉得唐人的杨家将系列的恋爱真的特别可爱和真实,六郎和郡主,杨宗保和穆桂英,以及其他的角色都特别特别的有意思,所以到后期虐起来,七子去,六子回...真的是要了半条老命.....一直在扯纸巾...
剧情音乐真的很棒,出征前的诀别诗的那一段以及回来的,回来时候的二十年真的是永远的大杀器,剧的调色很特别,但是很符合剧情基调,特别喜欢,一家人的价值观,后期大家的成长,真的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