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沉默的证人》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沉默的证人》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8-04 03:1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沉默的证人》经典观后感10篇

  《沉默证人》是一部由姜伟执导,王志飞 / 林熙越 / 董勇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犯罪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一):医人者不自医(无节操剧透)

  这部戏里提到的高加索教会案是虚构的,两本禁书《没有街道城市》和《第二次诊断》是真实的。这三个素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理分析专业人士(一个精神专家,两个有侧写能力的FBI人员)自我控制力崩溃,走向毁灭他人或自我毁灭之路。陈俊威也是,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收自学犯罪心理学警察学生,偶尔也热心协助警方破案,但同时也是个连环杀手

  看过美剧CRIMINAL MINDS的应该都清楚连环杀手大多都有个不幸童年,犯罪心理形成早期会出现尿床、虐待动物、纵火等异常表现。关于陈俊威,除了尿床和纵火不可考(为毁灭证据而纵火不算),其他都吻合。本来生人人羡慕的高知家庭突然目睹母亲因偷情裸死人前,父亲抑郁成疾也不久于人世少年时虐猫,霸凌弱小,这应该是最早的宣泄途径。陈俊威很清楚自己不是正常人选择理学专业是一种自救行为。因为母亲“堕落”而死,陈俊威严格控制自己也控制妹妹,他希望自己和妹妹可以重新过上童年遭遇不幸之前的那种体面知识分子生活。没想到妹妹反而因为管教太严走了母亲老路,导致陈俊威自我控制能力终于崩溃,开始对受过高等教育而“自甘堕落”的年轻女性执行私刑,从而获得心理和情感的双重释放

  说到这儿我想指出剧中一个不大合情理细节,就是给受害人穿丝袜。犯罪过程仪式反映特定犯罪心理。陈俊威不性侵受害者,将受害者双手交叉摆放胸前以及合拢双腿,都是尊重女性的表现。他希望她们死后获得尊严。而把给受害者穿丝袜也并入此动机是不是太不符合常识了?首先“穿丝袜”这个行为本身性意味极强,说是为了维护尊严是不是太扯了?丝袜的各种功能属性里,“遮蔽”是最不显著的。目的是给予尊严,视觉上却很香艳,这不符合逻辑。销毁死者外衣是一种常见反侦查手段,如果觉得只剩内衣不雅,真不如去批发几匹白布,一人给扯几尺,不但挡得多,也比一个大老爷们买丝袜难侦查多了。于情于理,高智商的犯罪心理学教授都不该犯这种错误

  再来说说这剧的名字。《死亡日记》是个放之恐怖片/悬疑片而皆准的剧名,唯独放这部戏有点跳脱,全剧哪里有日记的事儿了?最可能安排日记的几个地方,白远,闻玉明,刘宝生,都没有。如果是指周马的破案笔记也很勉强。要是给导演拍的下一部戏《迷雾》倒还说得过去。《沉默的证人》很切题,跨度十几年的受害者身上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为给罪犯进行心理侧写提供了各种线索。唯一的幸存者虽然成功指认出嫌疑人,但并不能将其定罪。最终还是靠抱定“我以我血荐轩辕”主意的冯薇牺牲自己,让嫌疑人在意外中慌乱留下证据,才将其抓获。

  全剧的两个高潮,一个是冯薇之死,一个是周马接审陈俊威。

  冯薇之死看似不合逻辑,其实情理可通。此剧一开头就是她抛家弃男友去当卧底主动要求只身赴险并超额完成任务。冯薇是此剧里一个比较理想化的人物聪明硬朗正义感强,处变不惊奉献人格,分分钟可以舍生取义似的。一方面她相当有主见,虽然还爱着周马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有一说一,不赞成周马一路奔着心理描写去而忽视证据,跟周马好几次不欢而散。另一方面她灵活变通反应机敏,不是傻正义,走私文物案取得苏安惠信任;上手陈俊威案后用牺牲自己去换取证据,两个大案都是因为她才走出了死胡同。她跟柔弱的叶小晶不一样,她是一个太过纯粹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可以牺牲一切,从不示弱撒娇。周马不知道她喜欢什么花,但建议在她的葬礼上放贝多芬的英雄,也算是知己了。她可以不死,她可以通知袁可为并让叶小晶跟自己在一起直到安全。但她也知道错过当下就很难再有机会让陈俊威犯错,而叶小晶和周马其他亲人则会一直生活在威胁中。所以她跟叶小晶坦诚自己还爱着周马,但在发现陈俊威跟踪叶小晶之后,不论是为了周马还是出于维护正义的使命感,她迅速做了决定,打电话告诉周马自己要退出,穿上叶小晶的衣服慷慨赴险。冯薇死得很壮烈,有备而发的搏斗场面一定很混乱,其实找发夹的情节全无必要外套上的血脚印和现场其他线索充分够给陈俊威定罪。只是发夹作为冯薇和周马的感情线索,算是有了一个完整轮回。周马配不上冯薇,不论是个人条件还是对感情的坚定程度。这两人就是硬币两面,同样固执,一个现实主义一个理想主义。周马的原则性能屈能伸,热恋时不择手段要跟女朋友调到一起,不服从工作安排不爱认错,有曹操的雄心但跟张飞似的一点就爆。他跟温吞小猫似的叶小晶各个方面都合拍得多。冯薇归队后他陷在三角关系里左右不是,更多是因为对冯薇道义上的亏欠,不好分手。冯薇开玩笑要发夹,他就真去小摊儿上买了一个。以冯薇的性格,又是短发,要个水钻发夹来干吗?周马这不是直男癌,而是根本就不走心。而最后他把发夹放在冯薇墓前,也是已经无爱的一种表现。这个发夹对冯薇至关重要,而周马也从叶小晶口中知道冯薇还爱着自己。如果周马对冯薇还有感情,那么他会选择收回发夹留作纪念。一审完陈俊威,他马上跟叶小晶说,陈俊威是想让冯薇的死给咱们造成阴影,我不会有阴影,你也不会。这只是一种好听说法罢了,“咱们继续处咱们的,我爱的还是你。”再回头看看周马气急败坏地吼冯薇,“你就知道证据!”总是沉默以对的冯薇以身践道,选择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

  再来说周马接审陈俊威,一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好戏。比起理想人物冯薇,周马这个人物形象是有成长的。从一开始毛毛躁躁自以为是到处呛声,到跟着刘宝生踏踏实实搞专业(话说他本专业也号称是犯罪心理学,感觉真是四年学费白交了),在入门到上手的过程中,性子也收敛多了。陈俊威故意刺激他:“不过看了两本书,就花拳绣腿开始比划了”,周马保持理性不还一语,一板一眼在电话里跟袁可为用暗语交流说明这个人物成熟了。没有这样冷静心态,保持智商在线,他也不可能完成击溃犯罪心理学专家(论起辈分陈俊威算周马师爷)的演讲。周马的演讲里有一段很出彩,是说陈俊威一定有一个推敲过很多遍的演讲稿,甚至在受害者面前演讲过。通过犯罪心理侧写来预判嫌疑人具体行为,比描写人物年龄性格际遇等既定因素难得多。陈俊威本身是大学教授,一个出色的演讲者,但同时有着不可宣之于人的“道德洁癖”。他用带有仪式性的杀戮审判他人,这不会是一场无声的审判,从勒杀苏安惠一段就看得出。应该说周马的成功赖于他终于设身处地来分析他的对手,不是敌视不是旁观,而是自我带入,甚至同情。如果他流露出一丝的鄙夷、唾弃、颐指气使,就算分析得再准确,那么骄傲好胜如陈俊威,宁可满肚子话憋出翔,也一定会满脸嘲讽沉默至刑场受死。

  再说说袁可为和刘宝生这两个人物。替死鬼石隐说袁可为名字不好,加一撇是“哀”,移一横是“衰”。袁可为,是个本来大有可为,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的倒霉蛋。暗恋孤僻法医好几年不敢讲,明明是被单相思却被传成谈恋爱。其实在周马没单身之前他追叶小晶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好不容易查了一年的大案被翻案,各种功劳水漂。布下天罗地网还给嫌疑人害死个同袍,被勒令停职。够勤力够聪明,有原则也有心胸,怎么就这么倒霉。这部戏里没什么讨喜的人物,个个都是一字一顿话剧腔和雷劈不动的苦瓜脸,《迷雾》也是。不过袁可为虽然不可爱,但也不讨厌。比起周马和叶小晶,给我的感觉好多了。

  刘宝生死得太冤枉。这也是我对剧情最不满意的地方。怀疑陈俊威,不跟局里通气就算了,至于那么瞒着周马吗?既然知道对手强大,问周马有打好硬仗的准备没有,就更应该谨慎行事,怎么能如此不留后手?至少也写点儿什么留给周马啊。跟家人关系不好,不用手机,没有其他安全联系方式,分分钟被灭口的节奏。失踪了好几天才被发现,这像干了一辈子刑警又致力于犯罪心理研究的老同志么?决战阶段我一直期待刘宝生失踪案能查出更多线索,结果这条线基本跟空气一样,除了周马,大家对老同志失踪似乎都不太上心。冯薇是自愿牺牲的,而刘宝生却牺牲得太不值得,太随便了。

  另外,在全剧人物取名都挺随便的情况下,石隐石显这两兄弟的名字还挺有意思的,白远也是。

  最后回到“医人者不自医”这个话题。这种类型的荧幕连环杀手还挺多,NBC的汉尼拔,Dexter,一个心理学专家一个法医,都是假装正常人的高智商心理变态。因为熟悉门道,所以作起案来也分外得心应手。加上陈俊威,这几个虚构的人物都符合犯罪心理学对连环杀手的基本设定,有个悲惨的童年。汉尼拔没人医也没想过自医;DEXTER养父教化不了他嗜血天性,只能训练他将逍遥法外坏人处以私刑。陈俊威其实是最悲剧的一个,一直压抑自己并试图自救,如果不是妹妹出事,他大概能装一辈子正常人。当初他愿意跟苏安惠在一起,就说明道德洁癖还没发作。即便是心理突然畸变之后,他引导苏安惠自首,完成道德救赎,如果苏没有瞒着他偷藏了一批毒品,让他觉得苏已经自甘堕落不可救药,估计也不会那么快痛下杀手。杀死了苏安惠,导致他自控力彻底崩溃,开始不断犯错。就像周马说的,他试想过各种失败的结局,甚至早日败露。从毁灭他人到毁灭自己,只在早晚,这是他给自己写的结局。

  何弃疗。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二):最喜欢的第二十五集

  当专家组自信满满地似乎轻易让陈俊威承认了罪行,却“意外”地在临门一脚面前止步维艰。陈俊威没有破口大骂,陈俊威没有气急败坏,他只是把自己锁了起来,然后保持沉默。这个时候,他的学生,或者说他的思维模式的一部分终于上场了。   周马侃侃而谈,周马同样不紧不慢。他也许还没有陈俊威的优雅,但他至少学会了陈俊威的紧紧扼住节奏的咽喉:过去现在,天南地北。   陈俊威开始松动,他和周马两个人开始合作击溃自己的心防。对于我们已经是惊涛骇浪的那些生活点滴,在他的心中又何止是惊涛骇浪。   这个时候。陈俊威从呆若木鸡的无懈可击,逐渐剥开自己不知道受伤过多少次,痊愈过多少次的伤口。他甚至能感觉到那种鲜血流淌速度,那是光阴的速度,那是回忆的速度。他用力抵抗,用力溃败。他开始抬起头来,他的目光穿过眼前的所有东西,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妹妹身边,回到了自己的身边,那个被自己狠狠碾压在回忆深处的自己,那个以为已经不存在的自己。   他开始流泪,他开始嚎啕大哭,他开始宣泄被自己压抑了太久的喜怒哀乐。他可以放下枷锁,他可以真正去面对。他掘开了自己的诅咒,他挖出了自己的心。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周马运用陈俊威的方法唤醒了陈俊威,他等于化身体外来痊愈自己。   这是紧紧勒住缰绳的崩溃,这是分批释放的痛苦,所有人都看见陈俊威的失败,却没有意识到那个焕然一新的陈俊威终于获得了自由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三):看他的理由

  十一长假,中秋节,不回家。在自己的租来的小房子里,足足看了四天电视剧和电影。今天是第五天。

  写之前要先表白几句,感谢豆瓣。:)

  四天的时间,有两天半是看姜伟的《沉默的证人》那个电视剧,因为《潜伏》的关系,那是第一部让我从下午五点一直看到早上五点的电视剧。我是非常爱惜身体的人,这些年来从不为了些声色犬马的娱乐毁掉自己养气血的睡眠时间,但那一次,《潜伏》让我破了例。

  我以为是孙红雷的原因,潜伏结束后就又去找了《刀锋》,觉得不太是味儿,再找了当时热播的《人间正道沧桑》,不料几乎要吐血。柯蓝的矫情,太多演员的扭捏做态,孙红雷也全无发挥空间。于是明白了,《潜伏》的成功,不只在演员。寻了导演姜伟的评价作品,明白原来可能更重要是因为姜伟。

  所以去看《沉默的证人》,那部片子并不能说有多么的好,可以和《潜伏》相比较的,不过看到了姜伟的发展轨迹。自己是纯属无聊,希望长假里有若干天的时间,什么也不干,不想工作,只看电影,被人家带着去思考,被娱乐一下而已。所以连续地看着,从早到晚。国产片的好处是可以听声音,不一定需要盯住屏幕字幕,所以可以一边叠叠衣服,用灰尘刷粘掉刚洗过的衣服上遗留的洗衣机带来的灰尘和线头,擦擦地板,擦擦家里的所以落了灰的地方,一边听电视剧,关键的部分抬起头来看一看就OK了。打发时光的好办法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四):吐槽一下周马

  本来想给男主扣一分的,性格太讨厌了。想想算了,整体剧情还是很赞的,国产刑侦剧的佳品了。编剧可以不用执着于感情戏,实在有点尴尬。

  男主是个成长式的人物,前期实在讨厌,能力不行,人倒是傲气,自以为是谁也看不起,把别人的好意当作驴肝肺。有人说董勇饰演的队长太完美是个英雄,周马才是普通人。无法认同,普通人里也很少有这样讨厌的人了,对平日与他交情不错的队长、悉心教导他的刘老师,稍有些风吹草动,他就不啻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对交往几年能力优秀的女友,无法接受对方比自己优秀的事实。周马的情绪总是先于他的大脑发作。直到最后冯薇死了,审讯陈老师的时候,他好像突然成长了。

  周马配不上冯薇,我也实在看不出他爱冯薇,他适合周小白,因为周小白柔弱需要他的保护,他可以俯视她。面对比他强的人,他总有种对抗性,天生的好胜心控制着他。他需要一个给他发挥他保护欲怜惜心的人。

  剧情演员这都不用说了,剧情设计很有意思,演员的演技也都很好。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五):不要随便碰精神病题材

  作为17年来看04年的是电视剧,一开始觉得不错,佼佼者,连看8集,再看2集就有点吐了,要知道还有15集等着我,所以就翻剧情介绍了,陈果然是大家所说的大boss。

  其实如果要说变态杀人案,不如说说去年告破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

  真实,变态实在过去普通,以至于人们冠以变态之后不愿加以理解,也没有太多的心理学和高智商为吸睛点。

  本剧不说俗套狗血的四角恋,不说无数的炮灰角色,其中的核心,完全是把变态和高智商作为卖点出现的,高智商幼年心理阴影连环杀人案不真实,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第一,绝不存在不怕死,高智商又隐藏自己的罪犯。一个不怕死的人飞非常容易暴露自己,他更容易地是感性杀人,而不是利用一系列复杂的,高智商,计划详细周密的杀人。

  第二,随机杀人案,绝不存在尊重死者(包括生者),因为随机杀人没有计划,随便杀人很容易暴露自己,所以凶手都是匆匆而逃,靠的是死者没有太多相关性而难以发现。

  第三,并不存在什么衣冠禽兽,或者大反转的连环杀人案,作为变态连环杀人案,其实罪犯很普通,而且如果不仔细观察,犯罪心理也很普通,根本没有电视中那样的戏剧效果,罪犯如果在物质上条件比较优越,更容易做出的是用钱来发泄自己的欲望,只有没有经济基础然不受控制的欲望往往伴随着杀人

  为什么人们希望成功,成功的人,拉的屎不是香的,但拉屎的过程可以包装成香的。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六):崩溃使人高潮

  崩溃者,放开自己所有的抵挡,让所有的侵袭长驱直入,束手就擒,万劫不复;

  高潮者,有朋自远方来。

  《沉默的证人》凡二十五集,这里聊聊第五集和第二十五集的两出戏,涉及剧透,下面开始。

  第五集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让我来?”

  作为一部多年以后看的新剧,作为一部我故意让自己被剧透之后才接触的悬疑推理剧,我多少带着有些挑战的期待去欣赏王志飞对陈俊威的演绎。而第五集的协助警察调查算是“人生若只是初见”。

  陈俊威西装革履,如缓带轻裘。他缓缓打开卷宗,缓缓入座,面对磐石一般沉默的犯罪嫌疑人娓娓道来:“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让我来?”

  这一连串的动作,语言使得对方从狐疑,踌躇直到动容。第一次有人不是急着只想知道和案情相关的事情,第一次有人意识到他的喜怒哀乐被漠视冷落。有人告诉他只有他熟悉的生活,有人在试着理解他,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破案,不仅仅是让他开口。

  无论罪犯也好,无论路人也好,大部分人都只是一本书,翻过了,就被遗忘了。所有的人都在找自己以为看见的答案,所有的人都言之凿凿地觉得“看过了”。

  而陈俊威做的不仅仅是阅读,更多的是倾诉。将对方最在乎的事情,最无法释怀的情感用精准的,科学的语言大白于天下。这是根本性的摧毁,虽然看上去是一种建设,或者至少是一种重建。

  然后我目睹了第一场崩溃:坚硬的岩石变成了爬满皱纹的土地,每一粒泥土都渗出了痛苦,那从未被阳光照耀到的痛苦。

  这个时候陈俊威没有微笑,没有得意洋洋,甚至没有叹息。

  我爱上了这个角色,因为他是那么冷酷和残忍,他所揭露的不是什么犯罪事实,而是一个人整整珍藏了一生的记忆。当然,这对嫌疑人满满的“没有之一”体验对于陈俊威而言,只是之一。

  第二十五集

  也许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的之一,陈俊威本人似乎总是和这些遥不可及,就像他的居室那么的有条不紊却毫无生气。但是我们当然知道天网恢恢,所以我们等来了二十五集。

  当专家组自信满满地似乎轻易让陈俊威承认了罪行,却“意外”地在临门一脚面前止步维艰。陈俊威没有破口大骂,陈俊威没有气急败坏,他只是把自己锁了起来,然后保持沉默。这个时候,他的学生,或者说他的思维模式的一部分终于上场了。

  周马侃侃而谈,周马同样不紧不慢。他也许还没有陈俊威的优雅,但他至少学会了陈俊威的紧紧扼住节奏的咽喉:过去现在,天南地北。

  陈俊威开始松动,他和周马两个人开始合作击溃自己的心防。对于我们已经是惊涛骇浪的那些生活点滴,在他的心中又何止是惊涛骇浪。

  这个时候。陈俊威从呆若木鸡的无懈可击,逐渐剥开自己不知道受伤过多少次,痊愈过多少次的伤口。他甚至能感觉到那种鲜血流淌的速度,那是光阴的速度,那是回忆的速度。他用力抵抗,用力溃败。他开始抬起头来,他的目光穿过眼前的所有东西,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妹妹身边,回到了自己的身边,那个被自己狠狠碾压在回忆深处的自己,那个以为已经不存在的自己。

  他开始流泪,他开始嚎啕大哭,他开始宣泄被自己压抑了太久的喜怒哀乐。他可以放下枷锁,他可以真正去面对。他掘开了自己的诅咒,他挖出了自己的心。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周马运用陈俊威的方法唤醒了陈俊威,他等于化身体外来痊愈自己。

  这是紧紧勒住缰绳的崩溃,这是分批释放的痛苦,所有人都看见陈俊威的失败,却没有意识到那个焕然一新的陈俊威终于获得了自由。

  陈俊威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智慧去瓦解别人的痛苦,却在自己的痛苦里泥足深陷,他最终通过自己传授给别人的智慧得到了解脱。他曾经微笑着对周马说:你将来一定可以超过我们。周马也的确用他的办法解开了他其实早就交出所有武器的布防。这并非是一场崩溃,或者说这场崩溃是他人生中真正的高潮。

  人生就是各种各样的攻城拔寨,但始终有些人只会输给自己,输给那个从时光深处回来的自己。

  是为记。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七):看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剧透)

  2004年的悬疑侦探剧集,现在才看。说不上完美,说相见恨晚也有点过。怎么形容呢?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伤害了我。

  推理漏洞无数,罪犯过早暴露,四角恋洒狗血无度,是什么让《沉默的证人》如此勾魂摄魄?是人间最真挚的同情和最凉薄的冷漠——大多时候,戏里的同情是凉薄的,不过是作为冷漠的伪饰而存在。

  而在《沉默的证人》里,饰以同情的冷漠与用冷漠来表达的同情并置,比那些赤裸的艳尸还性感。这样的并置曾贯穿于希区柯克的后期电影,麦格芬是外壳,这才是老hitch的灵魂。

  你的心肝,是不是也在跟着那些扭曲的灵魂一起颤抖?

  剧情:

  一具被悉心照顾的完整艳尸,没经过掩埋,惊现于市郊点兵山上。警察搜山,竟然发现同坑集体掩埋的五具尸骨,同为年轻女性,被害时间断断续续,横跨六年。警方追查死者身份,抽丝剥茧,每个年轻女人背后,都有一段相似的人生轨迹。更有十年前的两宗旧案,貌似出自同一人之手。

  是谁?

  为什么十年里选择这样的目标人群下手?

  为什么是这种作案方式?

  唯一的例外是例外吗?又是为了什么?

  正当警方在死者社会关系的迷网中奋力搜索时,相似案件再度发生,嫌疑人在背尸时当场被抓,对历年来的所有罪行供认不讳,旋即在看守所自杀,留下一句谜一样散发着魔力,但凡看完此剧的人都不会忘记的歌词:

  “一旦你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

  案子结了,警局上下在些许怅惘中松了口气,而一直关注此案,试图以犯罪心理学寻找突破口的老警察刘宝生,却仍然在秘密研究案情。他的离奇失踪,才让案情破除迷雾,走上正途。而警察与凶手生与死的较量,刚刚开始……

  我是台词控。

  也许你觉得这些台词的文风或者内容似曾相识,但是放在特定的情境下,它们是那样的触目惊心。

  引自“垮掉的一代”: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烧焦的一大片黑色原野上,站着早已石化的一大群夭折的战士,默默无言的双眼,乌木一样黑亮,望着永无变化的地平线,以几百万年以前与生俱来的耐心,等待着从未升起的黎明。”

  引自迈克尔·泰森:

  “我一生最大的苦难就是不停的和心中的恶魔在做殊死的搏斗。”

  周马:

  “看心理医生就象看牙医一样,应该经常去看。”

  “他无法诠释这个角色,尽管有人让他粉墨登场,但一个不入流的演员怎么能演好哈姆雷特呢? ”

  “敲门大声的一定是收费的,敲门小声的一定是推销的。”

  “你躲得过初一,躲不过一辈子。”

  “可是谁又能改变历史呢?”

  冯薇:

  “这里是一桌反扣的麻将,不知道哪一张可以点炮。”

  袁可为:

  “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连续三年拿到一等奖学金的,怎么,真不够花吗?”

  “我有兴趣,可这兴趣里头,没有我。”

  石隐:

  “一旦你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

  “袁这个姓不好,去掉一横是哀加上那一横又念衰。”

  “我不喜欢和警察说话,他们的措辞很平庸,语法也不够讲究。”

  “现在我更加确信,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前辈们一次错误的性交;一切才华,都是对自己的误解。”

  “我喜欢简单。”

  陈俊威:

  “其实我和你一样,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那办法它就在你的脑子里,就像一座没有街道的城市,没有人可以为你指路。”

  “有一个人,他的心理已经成型了,说那是畸形变态也行,但是他决不承认,他活得很孤独,但是有一个信念,使他能破除孤独。这个人,他容不得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无耻堕落,他的灵魂有洁癖,要清扫那些精神失贞的人,有人想阻止他,可是他总能战而胜之。”

  “下辈子做人干净点儿。”

  “过去我们对无产者有过过度赞扬,以至于现在还有些人对有钱者无端憎恨。”

  “我爱听《月光》,那使我想起她,甚至可以触碰她的呼吸。”

  “抽得不熟练,烧了个洞。”

  苏安惠:

  “知道是死,不知道是活。”

  鹰哥:

  “肯尼迪在美国有势力吧,子弹就躲着他跑了吗。”

  一位老教授:

  “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遵守《小学生守则》。”

  一位女死者:

  “我是伊人,喜欢吗?你这个人很深沉,我喜欢。”

  忘记了出处,欢迎指出:

  “沮丧中包含着大量的愤怒。”

  “领导不开心,那就是我们有错误;领导高兴,那就是我们有成就。”

  “理性中略带感性,感性中略带性感,性感中略带中性质感。”

  “权力不在你我他之间,人算不如天算,等将来吧!”

  在所有的句子里,最冷酷的还是那首最后宣读的《1955年赴莱比锡抒怀》。一个火一样热烈的,年轻的布尔什维克。

  时间开始了。青春万岁。

  ——————

  我懂得灾难,懂得贫瘠。

  因为我出生后的第一眼,

  看到的是烽火,看到的是饿殍。

  你听到了嘛?,妈妈!

  我要让你富强,

  我要让绿树覆盖您的河流,

  让太空亮起您的灯火

  听到了嘛?妈妈!

  我是您的希望嘛?

  告诉我如果有一天!

  我的财富如河流如太空!

  我死后啊,也决不会带走!

  留给这片土地吧!

  让它永远沐浴在春天,

  留给我的那些婴儿吧!

  让他们快乐的活着并繁衍,

  我会赤裸地死去!

  赤裸成灰烟!

  不带走一粒尘埃,

  你听到了嘛?妈妈!

  ——————

  点兵山的故事讲完了。

  可是谁又能改变历史呢?

  无尽的寒冷。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八):完美之余的BUG(有剧透,谨慎入)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九):心理分析非常棒

  由于性格原因,非常喜欢心理学,尤其是犯罪心理学,第一次看到这部剧实属偶然,因为牵扯到犯罪心理学所耐心看完了,这部剧在分析罪犯的特征方面非常的准确,刘老师推断的一点没错,所有的特征都符合陈俊威,只不过他是这方面的教授,在警方向他求援的时候,他故意误导警方,使得抓错了人,严格的说并不是抓错人,因为石隐的确杀了人,只不过那是他杀的第一个,陈俊威一直模仿99年俄罗斯高加索教会案在杀人,控制石隐的思维,把他的杀人过程等信息植入石隐的大脑,使其认为自己杀了那些人,当然在此之前做了漫长的铺垫,本来他是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人这么一来没问题也变有问题了,其实在石隐死后叶小晶和周马的一段谈话就已经可以推翻石隐是这一系列杀人案的凶手,仅仅是最后一起凶杀案的凶手,因为只有最后一个死者被性侵犯了,这一点很不符合常理,一般来说一个连环凶杀案的凶手,是不会轻易改变杀人手法的,特别是陈俊威,他一直认为这些死者是堕落的人,比较肮脏,这是他杀人的最初想法,那么,他不可能去性侵这样一个肮脏的女人,此外就是闻玉明,她不是高学历,也不是从事色情行业的人,她的被杀仅仅是认识陈俊威而已,而石隐却说他也是从事这个行业,但通过调查证明不是这两点疑点就很大,而作为法医的叶小晶却认为没有什么问题,这一点不太靠谱。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十):失窃的恐怖

  波德莱尔在翻译爱伦坡的《失窃的信》时用了“Purloined”这个词,拉康将其解读为“in sufferance”,在等待中经受忍耐。问题在于:忍耐什么?

  这恰恰是小说最具恐怖之处,当你被迫进入信的世界。于是,人们总在疑虑:信去哪里?

  这一点,由剧中一句滚石的歌词硬生生地砸在诸位面前:一旦你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

  整个过程总能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那究竟是什么?直到播放到最后一秒后,猛然醒悟,支离破碎的恐怖碎片瞬间串联起来。我看到了世界的背影......

  周绝口没有提起过他那“牵挂”着的家人;

  周在亲历两个似乎对他重要之极的人的死时并无半点忧伤;

  陈凝视着周的脸,其慌张跟石凝视陈时所表现出来的无助何其相似;

  周深情地朗诵那封死人的诗歌,其深沉看上去多么像是他在朗诵自己的心声;

  陈靠对话操控着石,同样,周也靠对话操控着陈,那么,最后对警察同志们的“讲座”意味着什么呢;

  石活在一个纯粹“虚幻”的世界,陈则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而周则进入了一个纯粹“现实”的世界;

  周认真地对自以为“正常”的冯说了两个数字:1900万,8亿;

  ......

  刘已经觉察到了周的强大,于是面对自己的虚弱,只能选择死亡。而当周面对警察们的现实世界时,他耳畔必定萦绕着刘的忠告:这是一场硬仗......

  于是,爱伦坡相似的恐怖再次降临:周将何往?

  一旦你让我开始真实,我便永不会停止藏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