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精选10篇

2018-08-19 02:0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精选10篇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是一部由坂部康二执导,奈良美智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一):A to Z

  yoshitomo nara !!

  你的名字我居然会拼

  阿加西 你说完话之后都会再跟自己确定一遍 点个头 嗯一下 陷入思考时候迷人

  没有压力 但不觉得自己尽力了

  大学生活就是这样吧 就业压力对目光没那么辽远的我来说 似乎不存在要堵上一切去尽力的事

  分享喜悦会加倍 也许别人很早就知道 我才明白

  结尾那些小房子们 跟每个城市缔结在一起的场景 汇聚到一起 镜头不断zoom in 大门 厂房 周围的绿地 山边 所有工作人员出现 坐在崖边的背影沉默 不过感觉像是说了很多很多

  喜欢你们工作时头上的毛巾 叼烟的侧脸 认真眼神 旅途中的干杯

  义工合影太催泪 加之是小葵配音 贴心呐 gm的头头说 我是堵上生命在做

  想做一件值得退休的事

  也许这是对各种工作的具体概括分类区别

  Osaka 那个小铁轨 我也在上面停留过哇 好怀念

  阿加西 你不是不善于表达自己 是善于不废话的表达自己

  说的话就是很少 却句句精辟

  搬家的时候回想起刚搬来时不安情绪

  人们记忆 不是不记得忘记了 而是没有触发点 让我们记起来

  记起来 就可以重温昔日时光了吧 即便回不去

  那又有什么关系

  旅途愉快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二):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在巴黎也只有几十个死忠粉去看他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

  作者:kamiyu 日期:2009-11-28

  前排买到的DVD,某一晚边吃面边看完,以前对这位五十岁的叔叔的记忆是他画的多拉美(多拉A梦个妹)。

  一个人在一个界别的成功、成名,归咎起来的联系性很复杂,有一些是必然共性,也有些是受其中类别本身的特质限制或扭曲的。

  奈良美智叔叔五十几,做的也就是二十几三十岁人的事情大概一辈子也就如此吧。

  一个人吃着面,一个人画着画,一个人住着,他的幸运是有人帮他把他自己不能够支配的产出物去放大,在一个掌握某些趋势(陈安之语)的渠道去SALE。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或者都几闷,但对或者想成为林海峰、成为赤松健、成为黄伟文之流的人来说,有某些参考价值

  红如奈良美智般的程度,在韩国的FANS见面会,来朝圣的粉丝也不过是一间小黑屋可以容纳完。

  换了是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或者如我自己,某一日需要把一些自己的价值展示在别人前面时,又会有能容纳多少人的小黑屋存在呢?

  本来今天要写的是深圳的学习纪录,但在豆瓣上的看到吖簡的画,才知道她就是JANE,才忽然记得自己忘记记下《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这个观后纪录。

  吖簡的画那些扁面美少女,目前还是未掌握到一个趋势,上色后差点,线笔感觉会比较好,PS实景背景后就更不合适。或者你想想,你和奈良美智的画之间,他们的画中间的差异是什么。有没有能发觉的一些借鉴规律,当然,我说的肯定不是技法风格。至少,你或者会容易比他获得一D男仔欢迎吧。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三):最幸运的事

  原谅我的无知吧,最初看到某段影评中提到奈良美智,还以为这是个日系美妹纸清新游记片子呢,今天海淘片源的时候偶然看到了,想着,看看美女美景吧,养养眼,静静心,结果

  奈良美智根本不是美女,其实是个卷卷发,方方脸的艺术家大叔,这片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记,算是奈良美智传记式纪录片吗?如果非要文艺点儿说,生活呢像是在人世周游的一场旅行,那么,本片就正是奈良大叔旅の記録喽

  片子很棒,展示了很多奈良美智的作品,几乎都是孩童画像大大脑袋,大大的眼睛,乍看上去很相似,其实又各不相同,有的呆萌天真,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坦露出狡邪又可爱的神情,都是心无城府样子,非常打动人心。他作品中最著名的那个梦游娃娃,简直是风靡全世界。这里也记录了美智大叔的世界巡回展览,他的构想很特别,他为他的孩子们搭起了童话般的小木屋,人们走进去欣赏他的作品,游览他建造的温馨小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样真实可爱。当被问到创作意图时,他不会口若悬河的炫耀自己的灵感有多么的神奇伟大,只是坦白讲,不知道哇,顺便撂下一句狠话“真实的东西不需要理由”。他一向被广大女性粉丝认为帅,但他本人听到时,居然害羞到红脸,趴倒在桌子上,萌翻了耶。

  如果只是看他的外表,其实让他有点沮丧艺术家大多是少言,孤独,与世疏离的,作品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是他们通往现实世界的蹊径。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让他欣慰的是,他发现有一个7岁的韩国小女孩在真正的看他的画。

  其实,奈良美智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小女孩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她没有和他生活在一起,也没有叫妈妈带她去看他,虽然她没有在睡梦中喊他的名字,也没有每天都看他的画,但是她真正理解他。

  她说,美智叔叔,悲伤时我好想喊你的名字。

  正是这样啊,难过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有亲人在身边,理解我们的感受,得到安慰。我想,她呼唤他,正是因为理解信任他,把他当做知己,觉得他也可以体会自己的感受。艺术家的成功莫过于作品得到肯定,引起共鸣。这样看来,正是小女孩成就了美智叔叔的成功。美智叔叔更厉害的是呢,他拥有感召的力量,他启发了小女孩成为艺术家的梦想。由衷的想说,美智大叔真棒!

  其实,这个小女孩的存在,最最让我感动。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找到懂得自己的人更好更幸运的事呢?

  “美智叔叔,谢谢你让我感到快乐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四):悲伤时我好想喊你的名字

  http://blog.sina.com.cn/jantouy

  每当一个人的时候,就会特别的沉默。一个人走路,不抬头,沿着人行道,随着径直向前走,好像没有目的地一样的盲目茫然

  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默的人,经管比少年时候善谈了很多,但还是在和聊天的时候表现的不健谈,不想说那么多,太感性的的人,会有很多话说不出口,或者听别人的话会想很多。索性就喜欢听别人说,当一个聆听着,听人们侃侃而谈。而自己会找时机插嘴一句。

  I am alone,but not lonely. 不善谈的人,并非是孤独的。

  作为一个男人表面上和同事,朋友交往都会表现的坚强有信心。但每个人内心中都有悲伤失落的时候,来自工作,生活,感情友情亲情等等,有时候也会莫名歇斯底里,感觉就像女人一样容易伤感,容易心情灰暗,但这些都没有表现出来,我都把它深深的埋藏在内心深处,别人根本就不会察觉出来,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忧伤苦楚

  一个不愿意诉说自己内心悲伤的人,也不愿意表露出来自己的悲伤心情。就会把这些寄托在自己内心中。在《奈良美智的旅行日记》中,赛荷说,悲伤的时候我好想喊奈良美智的名字。奈良美智是赛荷的精神寄托,她的喜怒哀路都愿意向他诉说。精神这个东西实在奇妙,信奉宗教的人们都会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向神灵祈祷祈求神灵能够帮自己解脱苦难,神灵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在他们悲伤,遭受苦难和悲哀的时候,都会喊出“我的老天”,“my god”,“圣母玛利亚”,而这些神灵并没有实际的存在过,也并没有去解救他们的苦难和悲伤,解救他们的是自己,是他们自己的精神解救了自己。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五):一个人的旅行

  他说,孤独和疏离感,是我创作的动力

  即使是在巡展的旅途中,他也时时处在一种于喧嚣孤寂状态.在一场韩国粉丝的见面会上,听到别人说自己帅,他害羞到笑着涨红了脸.这,也是纯真的一种吧.太把自己的外表当回事的人,总是先失去了那一份淡然的美.

  他画笔下那个眼神倔强冷淡的小女孩,像住在很多成人心中的真实的自我.我们总是把那个小孩藏得很好,很多时候还故意忽略她.可是奈良不同,他必须时时面对,所以他活得很真实且敏感.人散去,他说,唯一真心看我画的人,是那个小女孩.那女孩递纸条问了关于画画灵感的问题,背面写,悲伤时我好想喊你的名字.

  接受英语采访的时候,他说着英语,表情语调都像是要哭出来了.很难想象靠这样的英语他在德国生活了8年.谈到老师,他说这不重要,8年里只和老师见了四面.重要的是能够独处,像童年时候那样.因为不擅长表达自己,所以画画.

  A TO Z的展览里,每处都有一座小房子,房子有窗,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窥视一下,但始终不能打扰.小房子是和同伴们一起盖的,他自己也说,如果我是一个人,盖不了这么好.旅行的意义,也许如此.

  他是幸运的人,一个人的旅行,有很多人陪伴,但是去哪里,他自己说了算.他说,我能更自私一点,我应该更自私一点.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六):跟着奈良先生旅行06-11

  看奈良美智的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一直都很激动。好像泪水就要涌出来。作为他的一个粉丝 作为一个画画的人 很感动 想起很多,漂泊的故事 作画的故事 以及我们悲伤的时候 寂寞的时候会想的时情。

  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是06年上海双年展上,一个巨大的娃娃头的瓷器黑色房间里,仅有几个光束照的它剔透发光,边上写着他的名字。

  快要2年后,我在英国纽卡斯尔的baltic艺术馆看奈良的个人展览,再次见到了这个娃娃头。还是那么一间小黑屋,不同的是那天美术馆里的人很少,那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站在房间里隔着护栏远远看着这个两年未见的白瓷艺术品

  瞬间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当时我是他的忠实画迷,但是当他的名字开始被人们熟知成为一个通俗,瞌睡娃娃满大街的时候,我对他的感觉渐渐的淡掉。直到今天早晨看了这部纪录片,许多曾有过的感觉又回来了。

  07年的时候,我在纽卡斯尔读高中,在那里蜕变成了一个成年人,我开始懂得一些独孤悲伤甚至相爱的滋味,明白少儿的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一天我路过河边的时候,对面的美术馆的一整面墙上都变成了奈良美智最经典的那个娃娃,一脸玩世不恭的表情,站在一叠钞票上,发着牢骚的样子。于是我毫不犹豫的进去,那时候他们还在布置场馆——————就是在搭建纪录片中的每每经过一个城市就会搭建的小房子。

  工作人员都是日本来的,在异国他乡听到日文真是奇怪。他们抱着原木和大桶大桶的颜料在偌大的展览厅里穿梭不停,看到他们工作的时候我心里非常兴奋,因为我所想象的艺术家,我想成为的艺术家都应该是这样,我并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形容词描绘他们工作的场景,总之令人振奋,令我也想突然拿出速写本和铅笔

  英国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的指向角落里一个很不起眼的大叔说,他就是奈良美智,看上去和别的工人没有什么两样。

  在纪录片里他也是这样,穿着普通的T恤和jumper,只是当他在画布上作画的时候,那种一丝不苟和专注的神情才焕发出光芒来。不停的修改 远看 近看 涂抹,这些熟悉动作,怕是对画画有激情人才有的,当你紧盯着画布或者绘图软件的时候,心里无比的爱意蠢蠢欲动,一旦到来,是如此美妙 如此充实

  我想我是幸运的人,看着纪录片里的小房子,我也曾走进去过,看见过那个乱糟糟的房间,和墙上那些吊眼睛,或是抽烟或是受伤的小姑娘。看这些画儿的时候,我常常想,他一定是愤怒的人,对什么抱有不满,或是怨恨着什么。而片中的奈良美智看上去却是如此随和,他说,他用寂寞在创作,他还说,对不起 我不善于表达自己。你们还是看我的书吧。我想到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的画总是那么暴力,暴露。

  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也一时间没有了方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用言语表达了吧。

  我想我并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纵使生活中有许多现实的和艺术的飘渺虚幻矛盾,所以我们热爱艺术和绘画,因为在里面,我们可以伪装逃避那些我们想忘记的金钱权利,好像回到了最纯洁的童年。甚至说是发泄我们自己的欲望,这是不是每个艺术家包括奈良所做的。在奈良的画里,好像看到了儿童与成人的碰撞,但是却结合的那么自然和美妙。

  我想我们都寂寞,寂寞的时候我也喜欢画画,画只有我自己知道只有我自己想要的。一遍一遍的描,涂,渲染,甚至不想有画完的那一笔。

  我想人都是会怀旧的,是因为过去 总有糖一样的甜和无暇的白。渐渐长大复杂后,我们都唏嘘叹惋说,要是能回去多好啊,时光不能倒流,虽然奈良也不能让时光倒退,但是他的小房子不仅让孩子们笑起来也更多的是让大人们在看到小洞内的风光时欣慰的笑了。

  A-Z真是个了不起的展览,也是至今为止我看过的最难忘的一次展览。我也羡慕奈良可以带着他的画到处跑。他也说,自己是幸运的,他包含在画里的敏感和内敛让大家读到了。有那么多人说 我看懂了那些娃娃眼睛里的忧愁,愤怒,喜悦。怎样都好。

  这也是他的成功之处吧。有那么多艺术品我们从来不知道作者在想什么。他们都说 现代艺术是不知所云的。那么外观的引人注目也成为了一种附着。对于艺术的定义,原本就是要带给人深思和精神上的满足吧。当我们看到奈良的娃娃的眼神慢慢柔和下来,嘴角开始上扬的时候,是不是也为他高兴,好像是作者本身也开始变得不再浮躁,热爱这个世界了。我想这也是这次的旅行带给他的,人总是在变,即便他是个大叔。

  大家一定对那个小姑娘说的 “我悲伤的时候 会想要喊你的名字。”都印象很深。

  这句话换做7岁的我一定说不出,但是换做我这个年纪的人说,会有点儿矫情,不过有时候在现在我的心里,也会有有一种脆弱,不坚强。在我悲伤的时候 这些都是我们拿起画笔的原因,现在的我 也许一时间喊不出谁的名字,但是那个不存在的人却已一种独特的形式在我脑海里, 想还要把他, 在我得脑海里得他,即使不真实 也要画下来。

  这也成为我们都有个一个精神支柱吧。

  从06年到11年,我也四处漂泊过了几个城市,我的内心也不停变化着最后成了一个讨厌的大人,只是和他一样,不曾放下画笔让我很自豪。只是我希望我和他一样,在内心的深处,永远都有一颗孩子的心,那么脆弱,那么敏感,永远不要麻木。这样的旅程还将继续,而我希望和他一样,在旅行的终点也能温柔的笑起来。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七):面对孤独,我独自战斗

  外面在下雨,出奇地凉快,我就在这样的下午,第一次看见了奈良美智。我是透过电影镜头看见他的,他背着光上楼梯,用他那害羞的手摸着鼻子说话。他说,别拍我啦,会不好意思的。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年轻,但是很可爱。

  接着看见的是他的画,我记得我知道他的时候,他还在画一些露出两颗尖尖虎牙,眼神充满愤怒的小孩,而现在从他的画里已经找不到这些了。画纸上仍是他笔下的孩子,但他们睁大了眼睛,温柔、友好地注视着每个看画的人。那眼神里丰富的色彩是他旅行多年的回忆么,又或是他对世界的看法?我以前画不出这样的画,我现在也画不出以前那些东西了,他说,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但改变总比不会改变来得好。

  他将这些画展览在26个小屋子里。这个主意是他想到的,他把这些小屋子叫做“A to Z”。设计样式和展览布局,挑选材料以及刷漆钉房顶,他亲自动手完成,和伙伴们造了26个不一样的小屋子。因为自己不大会表达,那就展现给大家看好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包括每一个角落,它们构成了他内心世界里26个房间的样子,是他最渴望去往,也是最会让他感到舒适的地方。他希望看画的人也能感受得到,就像感受他所画的画那样,每一笔颜料,每一块墙砖,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最终将合为一体,驻在现代城市的街头。在林立的高楼中,出现了从童话书里跑出来一样的小木屋。人们走近它,发出了惊叹。这些屋子真像被施了魔法似的,从不同角度向里张望,每一次都能发现不同的东西。他说26个就能组成一个town了,那么这也许意味着,从此世界上便有魔法小镇了。

  他说,人们对他的评价远高过了他的期望。这不是天赋,他在采访中认真地强调,是运气好了一些而已。像是梵高,他们的梦想没有得到延伸。

  夜深人静,他面对画布,独自战斗着。这样作画的日子,一晃也有几十年了。一地烟头,他拿着笔刷走来走去,同画布中看不见的孤独相互对持。他知道自己浑身充满热情,灵感正当头,他是一个战士,一刀刀砍向黑暗。这就是他要做的事了,是他作为艺术家所做的事,他会一直走下去,为了那梦想中的光明。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八):跟着奈良美智一起长大

  对于奈良美智创作的大头女孩和梦游娃娃,我并不陌生。只不过,在看片之前,我一直以为奈良美智是一个女人,“她”应该是清瘦的、孤高的、郁郁寡欢的,甚至于当片头出现宫崎葵的温柔声线时,我还以为那旁白正是奈良美智本人所述。因此,当我发现真正的奈良美智竟是一个有着自然卷头发并带着一脸害羞的大叔,不禁惊讶起来。他面对镜头时会感觉到很不自在,有人赞他时他会不好意思,而他说话时也习惯用手摸鼻子,显露出拘束和紧张。他喜欢住小小的房间,在墙上钉满自己的画,兴致来了会在墙壁的空隙间原有的画布外涂抹一两笔,随性又可爱。

  这部纪录片从奈良美智的背影和脚步开始,走过首尔、台北、大阪、纽约、伦敦、曼谷,然后回到家乡青森县弘前市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展览,其实时间跨度不过三年而已,但这三年呈现的不仅仅只是奈良美智的旅途,更是他的成长历程。

  从前的奈良美智,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善于跟人交往。他就像孤独症患者,总是一个人,习惯于独处。他在德国进修八年期间,只见过四次老师,可想而知他与人疏离的程度之深。同时,他又有着如小女孩一般敏感细腻的心,情绪丰富,并不冷漠。所以,孤独和疏离感反而成为了他创作的最大动力,表现到他的画笔之下,便尽是愤世嫉俗的大头女孩,邪恶而充满怒气。这些大头女孩的脸仿佛哈哈镜,有着比例极不协调的五官,反映了内心的扭曲和对世界的不满。

  但千禧年后,奈良美智慢慢有了改变。起因也许是源于突如其来的声名大噪,他对此有点难以置信,他认为画画之于他是无意识的信手涂鸦,如果一开始就有意识地画画应该会更加好看。成了名的他诚惶诚恐,希望找到感觉舒适和安全的地方,便萌发了建造小房子的念头。画画可以是一个人的事,但建造小房子需要别人的帮忙,于是他开始与GRAF团队合作。正是这个合作建造小房子的过程,令他开始有了同伴,开始学会与人交流,而他的画风跟随着心态的改变也逐渐有了不同。梦游娃娃是他后期画风的代表作品,尽管依然带着孤僻和悲伤,但却流露出小小的愉悦和希望。

  经过三年的筹办,在二零零六年的夏天,奈良美智与GRAF团队召集了大量义工,完美地呈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城镇:A to Z,为青森县弘前市打造了史无前例的童话盛宴。这个城镇由二十六间风格迥异的小房子构成,散发着如梦如幻的绚丽色彩。然而,这个城镇只存在了三个月,就毁于奈良美智亲手燃起的营火之中。原本以为是奈良美智在记者会上随口讲的玩笑话,结果这个耗时耗工耗力的大型展览就真的毫不惋惜被付之一炬了。但我想,奈良美智能够跟他的同伴们一起微笑着眼见自己的心血被火光吞噬而渐次消失,他的内心必定温暖而寂静。因为,他曾经远离家乡远离人群,如今他选择回归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交流,终于获得了跟世界和谐相处的力量。

  影片的最后,奈良美智坦言自己的画作风格有所改变,他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但他确定的是,以前的他画不出他现在的东西,而现在的他也不能画出他以前的东西了。看,这是一个多么忠于自己内心的艺术家。他说:“转变总比一成不变好。”那么,既然身而为人,长大也总比不长大要好吧。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九):转 《A to Z,奈良美智的26声部》

  节选自于是的《A to Z,奈良美智的26声部》

  我是个需要故事的人。没有人告诉我,我会去编造,或是遗忘。

  所以我起初对Nara的娃娃们不能一视同仁,因为我永远进不了她们或他的心,因为这才是正确的真相,这才是她们/他/我存在的方式。

  有时候,狂热就是一种彼此拒绝。对Nara的全世界性的狂热,或许只能更加增添Nara娃娃的孤独吧。

  我只能看到温暖的、甚至胆怯的爱。没有神经质的口号和野心,没有严谨的计划和目标,没有需要效忠的团队。过程和展览,是孤独的画家走向同行人的方式吧。因为独自一人无法盖起26栋小房子。因为让事件发生,就能抵御孤独,就能获取他人的温暖和力量。事件。装置。伙伴。都是对画画这件事的后援,塑造生命体所需的营养。Nara因此而不再是二维的美——可供欣赏、出价以及误解的二维。

  大家都在说,那个娃娃是邪恶的,是卡通的,是暴力的。可谁也懒得去说,娃娃的大眼睛里有多少种颜色,埋进了多少层粉红、粉蓝或橙色……一层压一层,边缘疏松柔软,是掩盖和渗透,像幽闭恐惧症的小女孩将内心感触时隐时现。

  或许是因为无法言说画的真谛。他的画是层层晕染出来的,和理性的关系迂回而含糊,和感性的自我关系暧昧而坦率表白。而观者,都是自行其事地去解读,曲解或崇拜,误解或购买,一幅画就像一段时间的秘密,只有Nara独守,这便是画家注定的孤独,和人世注定的疏离。

  大家都喜欢说那些暴力的标记。可我从没觉得那个娃娃是邪恶的,她只是不高兴,但不是没头脑。只是悲伤涵盖一切颜色、一切物件,远远不如邪笑的小丑那样与幸福快乐势不两立;是孤独占据每一幅画面,任何缩小了、画柔的利器只能一点点反衬,衬得她/他那不堪一击的勇气、退缩在粉艳色晕的决心越发像模拟出的姿态。那是他的画中常见的抵御姿态。

  刀子、吉他、溅血……都像是延伸出体外的声张,是胆怯者对这个世界的微弱抗议,绝非挑战,不过是指代——伤。在恶和善之间,注定是伤。

  符号般的大小眼挤出更强劲的表达欲。她/他是幽默表达恐慌和不确定的高手,而即便是恐慌,也是一种靠近你、逼近你的方式。拿了刀算什么。哪个小孩不曾玩过漂亮神秘的锋刃?像征服,更像自卫。那东西和粉嫩的童年肉体是绝配的对比,只因是对比,所以才吸引。有那么多人看到刀和血就尖叫,就邪笑,无异于站在刀锋上自以为是,强调伤害的权力。还吸引了很多擅用文字武器的人,说,那娃娃有“大头、菜豆眼睛和毒镖状的扁嘴”。这些描述之词铁板钉钉,才是真的吓人。

  ara娃娃有千奇百怪的姿态,其实是镜子,是世间的奇形怪状、可爱可怖被Nara娃娃格式化之后的模样。说她恶的,才有恶心。说她慌的,才有慌心。

  白色的小狗,有时闭着眼流泪,有时任性地挺立四肢,有时弯着眼睛疲惫,却从没有撒娇讨巧,蜷伏脚下。仿佛是别无后援的姿态。梦游娃娃是会转的发条玩具。可多少人会先给她一个梦,再让她陶醉地游?绵羊装的耳朵是松松的。梦游是不设防的。也是极端的疏离。

  我总觉得,懂得慈悲的人,才会看到伤痛,才会发现Nara是被隔绝的受害人,被时空、被隔绝、被荒野般的人生所伤害的弱心灵。

  而那些大画中的娃娃目光沉静,梦般的宁谧,所以大家都说,那是太美的了。仿佛,她/他向观众催眠,含泪一般,眼眸中闪着光芒,五彩缤纷,好像全世界亮着彩灯的摩天轮和旋转马车都在她/他眼前收拢、融化。那些画依然是被放大的弱心灵。

  被放大的——善恶间的伤,和,伤后的惧;

  别放大的——“靠近你”的期待目光,和,期待后的落空;

  被放大的——“我独自一人”的格式化,和,“我可能是你的”的潜台词。

  这旅程还在继续。他每到一处亲手布置一个短暂的蜗居,储藏善弱。观赏,也似分享。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影评(十):奈良美智

  在德国8年只见了老师4次,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独处,就像小时候一样,我想了很多,但是表达不出来,这个状态就让我回到了小时候。

  我小时候不知道画什么,等我长大了,我回忆小时候,我就把当时的感受都画出来

  当东西慢慢撤空,越来越像我5年前搬来的样子。回忆这5年,单调但咻一下就过去了。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变老变虚变胖。说好听点觉得自己变成熟了,说难听点,我开始把别人看的比自己更重要。我该更自私一点。

  和人合作多了,学会与人互动。我能画很多以前不会画的感觉,但是我也确定我画不出以前能画的感觉。我不知道这对我的作品来说是好是坏。

  不再画愤世嫉俗的小孩,但还是有孤独的力量

  但转变总比一成不变好

  (在等某一个时间到来的时候,感觉很漫长,比如刚刚才3个月、才4个月,什么时候宝宝才会出生,但是真的到了4个月回头去看,哇从台湾回来已经那么久过去了,这么久我在做什么?)

  (他一直在画,太棒了,在展览现场随手的一笔,在泰国当地人家里住着,在办完展览,一直不断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