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贺的超级阿嬷》经典观后感10篇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一部由仓内均执导,吉行和子 / 工藤夕贵 / 三宅裕司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意中下了这样的一部片
大叔偷偷戳破了一块 然后叫住他"有 有块破掉的豆腐"
对着鸡笼努力喊着"下啊 下啊"
老师们不约而同的肚子痛 拿自己的便当交换昭广可怜的梅干和甜姜
她说 昭广 不要走
在姥姥身边长大的我
那些个坐在八角桌边吃饭的日子
那些个和油盐酱醋打交道屁颠屁颠买菜做饭的日子
那些个停电了坐在她身边听故事的日子
那些个小日子就那么的过去了
然后 我就这么的长大了
姥姥经常给我说 吃亏是福
10多年一直萦绕在耳边
于是我坚信 并坚守着
但活下去这件事 比什么都美好
但它要留给微笑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二):佐贺的超级阿嬤
这是近期看的又一正能量爆棚的片子。生活的变迁,一个八岁的孩子要面临生活环境的变迁。一趟列车就将他带离了生活了八年的广岛。影片起初的基调有点淡淡的忧伤,如果不看片名的话,还真的担心生活变迁之后昭广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即使是自己的阿嬤那也是寄人篱下啊。但表示这真是一个超级阿嬤,可以把很拮据的生活过得如鱼得水,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可以正确引导自己的孙子从事健康的项目。有点抠门又有点可爱。虽说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没什么地位,但是这部作品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充满韧性又充满人性,不过那会不会是因为家中已经没有了主力,没了阿公,所以阿嬤才必须这么努力。就是学习成绩不突出阿嬤也是不勉强鼓励孙子往特长方向发展,所以参加中学时期的最后一次跑步比赛并且拿了名次真是温情爆棚。另外还有他们的简陋小居屋,是很简陋但是很整洁,影片真的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时期一个社会的某一个面相。就是那样认真地对待生活才能生产出那么多高水准的产品供人类使用。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三):奔跑在记忆
独自翻豆瓣,终于翻到这部佐贺的超级阿嫲。看之前想起初一的时候,月考结束那晚老师给我们播的外婆的家。已经记不得泪点有没有那么猛,整部电影几乎哭个不停。心里便揣度着这部佐贺会不会也这样。
喜欢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很温柔,像电影的基调一样。记得以前看那山那人那狗,茫茫苍山,有一种沉稳的绿郁。而这部电影,没有大山,没有泥泞,有的是碎石的铁路,听说只要一直往前便是妈妈在的广岛,有布带一样抚着的河水,飘来上游的蔬果。我依然觉得这部电影是墨绿色的,墨绿,让我感觉安稳的颜色。
阿嫲很可爱。她说,世界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要知道,我们不是突然变穷的,所以我们要享受贫穷。潺潺的河水是她的超级市场,没有剩菜的日子是超级市场要休息了。没有钱给孙子买运动装备,跑步依然可以很快乐很优秀。阿嫲一直是笑着的,不依不挠。走路也不忘收拾废铁回家。却孙子当上棒球队主将是连夜为他买一双球鞋。
阿嫲很穷,却一点也感觉不到赤贫。
泪点很多,有时几乎是轻柔的背景乐一起眼泪就啪啪地掉。只是突然很想家。我并没有和除爸妈以外的长辈生活过,家庭也算是小康之家,不能给我买任何大牌但能尽力满足着我一切起居。时常在想和隔代长辈一起生活是什么感觉。看见阿嫲时想起的画面竟然是小时候,妈妈独自带我去看外婆,那时妈妈还没有开车,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只能搭公车去外婆家,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记得她背着我,妈妈是个很犟的人,只要我会走了几乎很少再背我,甚至拒绝抱我。我就记得她背着我,我伏在背上感受着她讲话是身腔的震动。至今一直觉得这是最好的感受一个人的方法。电影里男孩对着铁路广岛的方向大喊妈妈,我几乎是哭得不能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完后和舍友说,她说,看什么电影,只要是亲情,一点就会哭的受不了,最独一无二的感情没什么能替代。其实我不知道她这番话有什么关系是什么意思,但记录下来。毕竟我同意她的后半句。
电影中处处是人性,贫穷的阿嫲买不起完整的豆腐,每次都是半价买破豆腐,终于有一天大叔的豆腐都是完整的,他故意戳了一个小洞,半价卖给男孩。男孩眼睛受伤没钱,医生还反过来给车费他回家。男孩在运动会上孤独吃最简朴的便当,老师们借口肚子痛和他换走了饭盒。阿嫲说,如果老师直接说想和你换,我和你都会难堪,体贴也是需要方法的。让我很受启发。想起高中作文总是滔滔不绝的慈善话题,其实绝大部分的我们都不懂什么事善,总爱标杆自己的行为。少一些唯恐天下不知,多一些换位。
道理那么多,若能践行其一二便多好。
世界那么大,林林总总那么多人,苦事何止成长一二,还担心放不下?一部电影,给自己个出口痛痛快快把眼泪消化,真好。终于明白为什么有的电影能被标签治愈,看完之后,真的满满的爱呢。
男孩终于长大了,终于要离开阿嫲。电影的最后,他沿着日日夜夜的道路一路跑去。而我久久不能挥去,电影最初,那河水,干干净净仔仔细细的阿嫲。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四):在《爱的艺术》中看到的一段话。
看完这部电影的之后几天就看到了弗洛姆的这本《爱的艺术》,其中这一段话让我不自觉想起这部电影。
”在物质世界范畴内,给是财富。不是说拥有财物的人是富裕的,而是说给予他人东西的人才是富裕者。害怕受到损失的吝啬鬼,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是一个贫穷和可怕的人。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的人却是富有的,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只有那些连生活必需品都没有的人才不能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但是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衡量有没有足够生活必需品的标准既取决于人的实际财产,也取决于人的性格本质。众所周知穷人往往比富人更愿意给。尽管如此,超过一定限度的贫困往往使许多人无法给,恰恰这一点是十分令人懊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从中可以看到穷人的贫困,同时也是因为穷人被剥夺了给所带来的快乐。
但给的最重要范畴还不是物质范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范畴。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的一部分给予别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收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生命,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的力量。这一点表现在爱情上就是: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马克思极其优美地表述了上述思想。他说:‘如果你以人就是人以及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充满人性的关系为先决条件,那么你只能用爱去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种关系必须是你真正个人生活的一种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对象的表现。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五):台词
世界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极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现在要好好享受穷人,等你变成有钱人以后可辛苦了,要吃好的还要去旅行,忙死了。
要做的让人不觉得难堪,那才是真正的体贴。
晚上不要谈难过的事情,不管多难过,到了白天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
1.
阿嬷:今天有什么吗?
昭广: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只木屐,只能劈柴烧了
阿嬷:那是我们的超级市场休息,再等两三天再说,另外一只也会飘过来的
昭广:阿嬷,飘过来了,另一只木屐飘过来了,阿嬷,你怎么知道等两三天另一只也会飘来
阿嬷:掉了一只木屐时通常都舍不得丢,过了两三天后那人就会发现只留着一只没用,然后就会死心把另一只给扔了,这样我们就能凑成一双了
2.
昭广:阿嬷,柔道不像剑道那么花钱
阿嬷:免费吗
昭广:不是免费,但只要有柔道服
阿嬷:别学了
昭广:阿嬷,我们班上的同学大家都在运动,我也想学
阿嬷:我想到了,我有个好主意,你去学跑步吧,跑步不需要什么道具,跑的地面也不需要花钱,跑步不是最好的吗,你明天就去跑步吧
3.
阿嬷:那就这么写啊
(作文题目“我的爸爸”,内容是“不知道”。老师给了100分。那真是个好老师!)
4.
阿嬷:昭广,你在做什么?
昭广:明天起要期末考试了
阿嬷:临时抱佛脚也没用,快去睡吧
昭广:可是我英文都不会
阿嬷:英文啊,你就在答卷上写我是日本人
昭广:在日本不会英文也不会怎样
阿嬷:没错
昭广:可是我也不太会写汉字
阿嬷:你也不太会写汉字啊,那你就这么写好了,我能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昭广:也对
昭广:我也好讨厌历史
阿嬷:历史也不行吗,那就这么写好了,“我不拘泥于过去”
昭广:这个好
阿嬷:老是读书会变成怪癖喔,浪费电,快去睡吧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六):忍着不哭,却还是哭了
看到电影简介时候,便早知自己对浓厚的祖孙情结戏是无半点抗拒力的,当然要看,也注定会哭。
祖辈的教导总是有那么多神秘却又极其准确的传统智慧,蕴含其中,让人听得耳朵软塌塌的,再反叛的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前总不会像在父母面前那般倔强任性的。
电影淡淡的感觉,很想宫崎峻电影动画所刻画出的传统日本,让我想起了另一部让我哭得一塌糊涂的电影《再见,萤火虫》。
这样淡然安静的祖孙情谊的画面,让我心生向往,然而,我最爱的那位长者已然骑着仙鹤归去,于是我又买了《佐賀的超級阿嬤》的书,以做珍藏,看看阿嫲讲的那些道理,好像是对着自己碎碎念叨着的,感动的滋味倔强地从泉眼源源不绝地涌了出来。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七):做人要学阿嬷一样
佐贺的阿嬷真的当得起“超级’二字。勤劳、聪明、自立、坚强、乐观,这一系列美好的词汇一一在她的身上得以体现。在阿嬷的言传身教下,昭广也长成了一位阳光开朗三观正的好少年。童年能和这样一位阿嬷生活在一起,是昭广一辈子的福气。
电影里阿嬷的每个片段都值得记录。
1.第一件事是学会生火
昭广被妈妈骗上火车。从此离开熟悉的家,来到遥远的佐贺,与阿嬷一起生活。
阿嬷看着站在门口不肯进来的昭广,“你跟我过来”。
立在灶头前,阿嬷教他生火。
“再不吹,火就要熄灭了哦。”
“阿嬷早上四点就要出去干活了。昭广你要自己做饭吃啊。”
2.河道是超级市场
阿嬷的家就在河边。
有时候是番茄、黄瓜,有时候是一只拖鞋(几天后漂下来另一只拖鞋),有时候是一段木头。 幸运的时候,有一盆祭祀用的水果呢。
只是这个市场有个缺点,想吃小黄瓜的时候不一定能吃到,全凭市场的供应。
【阿嬷好有办法。】
3.走路可以捡废品
每次阿嬷出去的时候,腰上总绑着绳子,
绳子的一端系着吸铁石。路上的钉子和废铁就会叮叮当当地吸过来。
“光走路什么事也不做,多可惜。像这样可以赚到一点外快。”
【阿嬷真的好机智。】
4.超级大忽悠
“夏天火车不开,因为司机在忙着干农活。”
“冬天火车不开,因为天太冷了,火车被冻住了。”
【一本正经忽悠昭广的阿嬷。】
“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的开朗。做有钱人很辛苦,要吃好东西要去旅行,忙死了。穷人习惯穿脏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无所谓。啊,贫穷真好。幸福不是金钱左右的,而是取决与你的心态。“
【单看这段话,一定会笑话说这个的人是个智障吧。谁不想吃美食到处旅行呢?可是在这部剧里,阿嬷说出这些话,让我感动和尊敬。既然无法改变“世代都贫穷”的现状,那就要笑着活下去。】
5.晚上不要说难过的事
昭广偷看了妈妈写给阿嬷的信。妈妈病了,请了好多天假,寄给阿嬷的生活费减少了,也没法来看望昭广了。
晚饭时昭广坚持不肯吃第二碗饭,与阿嬷争了几句后,跑了出去。
阿嬷默默流泪,一下一下地劈着柴火。
【这段BGM真的很忧伤。这也是全片阿嬷唯一一次为了生活的艰难而流泪。】
昭广回屋后,看到了放在枕边的饭团,以及一句留言“至少要吃饱饭”。
昭广还想谈论妈妈生病的事,阿嬷对昭广说:“晚上不要谈论难过的事情。再难过的事情到了白天也变得没那么严重了。”
6.秒变迷妹的阿嬷
昭广当上了棒球队队长。
阿嬷听不懂什么是队长。老师告诉他队长就是大将军。
把阿嬷高兴的啊,拿出压箱底的红酒,“喝一杯庆祝”;
还拉着昭广连夜来到已经打烊了的运动产品店,敲开门,对着一脸懵逼的售货员说,“给我一双最好的棒球鞋“。
而且最好的棒球鞋必须值一万日元。
什么?你们店里最好的鞋子只要三千二百元?那么请你按一万元卖给我吧。
昭广比赛时,台下观战的阿嬷又蹦又跳还大叫,哪里是个老婆婆嘛?
【这段看的我哈哈大笑。可爱的阿嬷。】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八):片尾的歌
阿嬷以前告诉我的话
现在我仍铭记在心
以前没有电视和收音机真是好
所以我们才能常常谈话
真正的体贴
是不让人难堪的
你告诉我这句话的意义
往后我也要永远记住
你说人可以捡到爱
但没有爱是可以舍弃的
我要对自己感到自豪
我在心里发誓
在寒冷的夜晚
双手一边烤着火
我们常常看着彼此的脸笑起来
那时候的记忆又浮现了
人一生都要怀抱梦想
即使梦想无法成真
但活下去这件事比什么都美好
你是这么告诉我的吧
阿嬷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九):只有爱是不会忘记的——看佐贺的超级阿嬷有感
当你即将开始观看这部影片,请一定要准备好擦泪的纸巾,因为你很可能会被感动得泪眼婆娑。
影片的主题其实只有一个,爱是无法忘记的。但在这部影片里并没有单纯的男女之爱,有的只是孩子对母亲的深深依恋,祖母对孙儿的体贴入微,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阿姨对外甥的怜爱,邻居对祖孙俩的友爱,同学之间的互爱,然后所有的爱汇聚一起,冲击着观者的心灵,让观众一次次怦然心动,泪流满面,并在泪中学会爱与被爱。
为什么说阿嬷是“超级阿嬷”.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外婆是一个超级慈祥、乐观,超有智慧的老人。从出场至最后,没看到外婆发过一次脾气,埋怨过一次自己的女儿与外甥,总是以平静超然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虽然五十八岁的她每天要外出工作,又突然增加了一个孙子要照顾,但她从没觉得辛苦,从没觉得孙子是个累赘,给了孙子母亲一般的痛爱。她说:“做人不能小气,不过会节约是天才”。她在节约方面,真的表现出了她的“天才”,她在屋后的小溪中用木头拉起了一张网,正好网住漂在水面的木头,从菜市场丢弃的蔬果,她幽默地称之为:“这是我们家的集贸市场,只是不能吃你当天想吃的东西。”他总是要孙子去买烂豆腐,因为可以半价买到。孙子喜欢运动,但学柔道和剑术都要钱买服装和道具,她拿不出钱拿给孙子买,怎么办呢?她于是给孙子出了个主意:去学不要钱的跑步,她的孙子后来果真成了跑得最快的学生。孙子想见自己的妈妈,但因为路费问题不能成行,老人总是巧妙的却坚决地断掉了孙子的念想。后来孙子意识到了家里的贫穷,问外婆自己为什么这么穷?外婆说:世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悲观的穷人,一种是乐观的穷人,要孙子做一个乐观的穷人。
外婆是个异常节约的人,却不小气。当孙子受了伤,医生给孙子包扎后不要钱,还给了路费之后,外婆竟然说什么也要返回去还给医生。当孙子中学时成了棒球队主力的时候,她欢喜得连夜拉着孙子去商店买钉鞋,而且还要买最贵的送给孙子。
可以说是外婆帮助孙子度过了人生中最痛苦,但也最幸福的童年岁月。最痛苦,是因为她被迫离开了她亲爱的妈妈,小小的他每天要忍受想念母亲的煎熬;最幸福是因为她的外婆给了她如母亲一般的浓浓的爱。
特别喜欢影片中的音乐,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音乐似乎不多,就两段。第一段,是那种非常悲伤的音乐,每当孩子想念母亲的时候,当分别的时候,那段音乐总是适时地响起,使悲伤感表现到极致。另一段,是一种奇妙的音乐,听着那音乐,会让人联想到幸运,联想到奇特,联想到长夜过去,黎明到来。这段音乐第一次出现,就出现在祖孙俩的第一次相见,随着外婆的脸部特写展现在观众面前时,那段音乐也在耳边响起,预示着外婆将给予孙子一段美好的人生。
特喜欢这部影片,他让我又一次学习到:孩子的内心其实很脆弱,需要大人的细心呵护。所以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对自己的孩子更加温柔体贴了。《我的超级阿嬷》让我又一次学习了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如何呵护孩子的童年,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少年。
影片最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是祖孙两人分别之际,一直催孙子快走的外婆对着孙子的背影哭喊着:“不要走,不要走”,可是孙子还是走了,离开外婆回到了他母亲的身边……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后感(十):那一段相依为伴的幸福时光
作为80后的一代,大都有小时候跟着奶奶或者外婆生活的经历,我也有跟奶奶生活的经历,但是那个时候我还小,三岁不到吧,所以没有任何记忆,甚至连奶奶长什么样子都不记得。
所以,有时候会羡慕那些跟着奶奶外婆长大的孩子。总觉得她们有一种我所没有的那种隔代影响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在我看来是宝贝的。
昭广的外婆是真正的生活家,在她看来,贫穷也非为两种,她是那种有尊严有信心的穷人,对生活热爱,走路不能只走路,没有无用的东西,经常有外婆身上拉根绳子系着很多废铁,这些都是有用的,能卖钱的。
外婆还说,晚上不要讨论不开心的事情。等到白天任何不开心的事情都不值一提。这个我有类似的感受,不开心的事情在晚上看来,真让人绝望,可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觉得这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呢。真是太有道理了。
一开始呢,外婆并没有显现出来因为外孙来和自己同住的喜悦,直接来教昭广做饭,因为外婆要工作,那昭广只能自己做饭来填饱肚子,昭广的第一顿饭做出来之后他自己尝了之后的表情真够生动,你小时候有类似的经历吗?想想还挺好玩的。我有,回想起来觉得好笑。
是的,外婆没表现出喜悦,大概是艰苦的生活还要带着个外孙,会更加辛苦吧。但是,外婆是勤劳勇敢的妇女,四十多岁死了丈夫,养大了五个孩子。当一起干活的人问起年龄的时候,她说我52了,同事感慨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养外孙真辛苦。外婆自豪的说着养活了五个孩子。足以看出,由心底升腾起的自豪感。
跑步是最便宜的运动。昭广最后创造了新的学校马拉松记录。
老师家访,昭广是队长了。外婆不懂,老师就跟她解释是大将,于是外婆拿酒出来庆祝吓跑了老师。然后,外婆带着昭广去买了最贵的钉鞋,却只有一万日元,而最贵的是两万多,最后老板是被感动了卖给了我外婆吧,我猜。
2年后,3年后,昭广在思念母亲中长大了,而外婆老了。昭广的最后一次马拉松终于有了母亲的加油,之后,昭广该回到广岛与母亲同住,外婆在她们的超级市场小河边洗锅,哭着说你快走,昭广不舍,大喊着外婆保重,外婆终于泣不成声喊昭广不要走,而昭广呢,还是坚定的踏上了回广岛的路。
没了昭广的外婆,今后的日子会很寂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