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蝴蝶春梦》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蝴蝶春梦》观后感10篇

2018-09-08 01:2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蝴蝶春梦》观后感10篇

  《蝴蝶春梦》是一部由威廉·惠勒执导,特伦斯·斯坦普 / 萨曼莎·艾加 / 莫娜·沃什伯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蝴蝶春梦》观后感(一):这只是一场梦

  直译为《收藏家》,更多地中文译为《蝴蝶春梦》。这部片可以说是《精神病患者》和《沉默羔羊》的结合体。片中的男主人公喜欢收藏蝴蝶来制作标本,绑了心爱的姑娘囚禁在地窖希望能通过相互接触久了产生爱。可惜自卑心理极强的男主女主所做的一切这根本就不是爱,米兰达也只不过是男主的众多标本中的一只漂亮的蝴蝶罢了。有句话说得好:“美丽东西都是短暂的”,米兰达最后死得好冤。

  整片气氛营造得很好,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来惊悚不足柔情有余,但是男女主角表演精彩之极,不愧捧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男女主角大奖

  《蝴蝶春梦》观后感(二):被骗的观众的一场蝴蝶春梦

  起初看到男主温柔如水风度翩翩,我以为这是个痴汉与斯德哥尔摩女神的禁室培欲故事;当男女主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和毕加索而争论,我以为这是阶级思想壁垒隔绝爱情悲剧;直到结局我方才醒悟,原来这只是一个性无能收集癖的一条犯罪记录。我以为威廉惠勒到终章才一举击碎我的意淫同情,其实封闭诡谲环境紧张漫长的室内二人对手戏早已做好铺垫;我以为囚禁女神爱而不得的男主是弱者导演却早已用片头那只落网的蝴蝶给出答案。蝴蝶春梦是被欺骗了的观众的美梦,收藏家才是梦碎后的真相。全才威廉惠勒可以拍爱情喜剧,可以拍史诗巨作,而这场病态压抑的春梦是我的最爱。

  《蝴蝶春梦》观后感(三):不可能完成任务之禁室培欲

  影片场景集中在密室叙述缓慢,然而119分钟依然引得人目不转睛。男主是个自闭的蝴蝶收集爱好者。在中了巨额奖金之后,他买了一幢偏僻的乡间别墅成功劫持一心仪女人,将其收藏在地下室内。密室如同山洞,却媲美怀旧版星级酒店,还有男主精心准备的餐点定时送上。他认真地告诉女人,抵抗是无效的,他只希望和她说话,增进了解神情真挚如同孩童。除了剥夺对方自由之外,他十分绅士满足她任何生活需要,不作侵犯之想。过完了协议的4周,女人依然没有被释放理由是,她并没有试图理解他。对于他来说,理解就是自愿服从,只要她还怀有对自由的向往,便是不够真心。捉了蝴蝶还要它老实地躺在剪贴本里,是十分孩子气的行为。但这同时也具备了作为连环杀手前提:他向受害者施加自身的愿望,又因这种愿望的不可实现而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他将不可实现的原因归结于别人,也因此不可能被满足。这种连环性加上他的细心冷静和孩童般的一意孤行,女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收集蝴蝶的爱好是他性格扭曲的开始,他追求的是蝴蝶静止的美,而它的自由和生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当收集物某一天变成人类,他就成了死亡收藏家。

  《蝴蝶春梦》观后感(四):符傲思原著改編

  假如是先看符傲思的原著再看電影,平心而論並非改編完美,電影只將外在情節拍了出來,2個主角內在的心路歷程影片並沒辦法完整呈現(影片只從男主角的觀點出發),這是符傲思的原著之所以精彩的原因;但是這部電影也有原著所缺乏的懸疑驚悚,如果沒看過書,會被威廉惠勒營造的氣氛深深吸引,目不轉睛看到最後。

  總而言之,The Collector的小說和電影具有互補的效果,都推薦大家欣賞。

  2位演員的表現出色,尤其男主角Terence Stamp,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是60年代搖擺英倫的icon之一。這部片是威廉惠勒少見的異色作品,雖然沒在奧斯卡拿下什麼重要獎項,不過很罕見的(同一部片)囊括當屆坎城影展的影帝和影后。

  (註:很多人將之評為"禁室培欲",非常詭異,會誤導人以為這是一部變態日本AV片 !這部1965年的老片,用「禁室培欲」來形容,不如說它是部「探討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的絕望及恐懼」的電影還比較貼切,雖然...........字數較多!以上純屬個人淺見。)

  《蝴蝶春梦》观后感(五):人生若只如初见

  女主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也许她不说话,而他只是像最初时跟着她,观察一举一动的话,这是一个最美好的回忆

  可是他是一个收藏蝴蝶的人,他会把美丽的事物收藏起来。当他把她收藏在自家地牢的时候,一切注定了是悲剧的开始。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事件的开始都是美好的。可是如果接触多了,了解多了,就会发现初始时忽略的问题

  所以她发现了他是一个变态,是一个看见美丽的蝴蝶不是让蝴蝶自由飞舞的人,是一个把蝴蝶杀了,将蝴蝶做成标本的变态。

  他发现了她并不如外表看起来那么友善,他只想和她做朋友,在他寂寞的时候陪他聊聊天,可是她却不理解。

  然后矛盾升温,争吵加剧。

  在一处争吵打架后,她感冒了,还困在了地牢里。而他就被她打伤了头,住了几天医院。他从医院醒来后立刻回去看望她,而她此时正病的奄奄一息

  在她人生的最后时刻,她想要的是他留下来陪一下她,不要让她孤零零地离去。而他却去了给她找医生。这一刻,也许是他们的心离得最近的一次。

  可惜悲剧早成定局

  《蝴蝶春梦》观后感(六):“你到底是要杀我,还是要奸我?”

  《蝴蝶春梦》( The Collector)的故事是这样的:

  #是的,开始剧透了,方不方?#

  男主中了彩票,买了一栋地处偏僻还带地下室的房子。有了这么好的硬件,当然得绑架妹子关地下室玩玩。男主果然也就这么干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这么干的,章子怡饰演的那个角色忍辱偷生当了几年性奴。美国前两年也有个片子是这么干的(原谅我一时没想起片名),女主还在禁室里生了个娃,娃还长到五六岁,还逃了出去把妈妈给救了。

  不过,《蝴蝶春梦》不打算玩“禁室培欲”这一套。女主在地下室苏醒过来后就问男主:“莫非你是要搞我?”男主马上“呸呸呸”,表示这么说你就俗了,哥们尊重你,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人所不齿的事。

  这就是《蝴蝶春梦》里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男主绑架了女主,关在地下室,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却绝对对她没有非分之想。奸也不奸,杀也不杀。

  干嘛呢?

  男主坦白,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女主了解他。因为他从小就爱慕她,但是她却从来不可能注意到他。

  哇,听上去不错呢。有点金基德的感觉了呢。

  威廉·惠勒当然不可能是金基德。

  男主强调了无数次“我非常尊重你”,女主为了活跃气氛,提议你讲个黄段子不好,男主露出了难以置信以及臣妾万万做不到的表情。女主说,你要是不讲,我就讲。

  男主要的不是女主的肉体,他要的是女主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对他的爱。

  然而怎么可能,强迫怎么可能产生爱,暴力怎么可能产生爱,强权怎么可能产生爱。

  女主好几次试图蒙混过关了,都被男主发现了。男主就像《喜剧之王》里的嫖客,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寻求真爱轻易不会上当。有一次女主还试图勾引男主,男主差点就心神大乱,可还是把持住了,并对女主的这种低级的行为表示谴责

  你得真心爱我才行呀。打炮多简单啊,谁稀罕呢。

  有一些人觉得,《蝴蝶春梦》讲的是人的孤独人和人无法沟通,等等。

  我觉得,要是这样看电影,真的不如不看。

  关孤独何事,关从小自卑何事,关无法沟通何事。

  男主这种人,就是会干出这种事。他不孤独,不自卑,能有效沟通,一样会干出这种事。这种人,就是“没有正常人情感”。

  威廉·惠勒这种狠角色,才不CARE“人的孤独”、“人和人无法沟通”这种破事,在他看来,这都不是事。这是你们这种豆瓣文青才会CARE的。

  在我看来,《蝴蝶春梦》的好,是拍出了那种“没有正常人的情感”,这当然会发生在一个变态的身上,而在1965年那个年份,它更会发生在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主义身上。

  你必须要爱一个国,爱一个党,爱一个思想,而且得是全身心投入的那种爱,有一分私心不行。哪怕你想用你的肉体换来平安,也绝无可能,谁稀罕你的臭肉体,我们要的是整个的灵魂

  看《蝴蝶春梦》,就能完完全全的看到这种恐怖

  1947年美国“非美活动委员会”开始在美国文化艺术进行清洗,把威廉·惠勒列入了黑名单。看了《蝴蝶春梦》,你就会知道,“非美活动委员会”有多么愚蠢

  《蝴蝶春梦》观后感(七):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距离

  心理惊悚类型的电影现代看来并不是很少见题材,但是在制造悬疑气氛和情节突变上,现代还是有很多此类型的电影缺少一个高明剧本,以及一个技巧出众的导演。从制造悬念意义上来说,【收藏家】其实远没有比早它几年诞生的【偷窥狂】和【惊魂记】表现得更加出众。在剧情设定上,【收藏家】比另外两者甚至弱化了很多,但是从主题上来看,【收藏家】所要探讨的和另外两者其实是不太一样的。即是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部心理分析类型的电影。

  电影开头点出男主人公弗莱迪是一个爱好蝴蝶标本的收藏家,管风琴配乐让人联想起巴赫的古典乐,刚刚留下一丝神圣感和身心净化感,画面就转为他在偏僻郊区买的一幢洋房。这时主人公才有了台词,用近乎是心满意足语气,开始讲述他跟踪并绑架自己心仪已久女孩米兰达的事迹

  表面看来会让人误会是一个“禁室培欲”类型的故事,但是弗莱迪并不打算冒犯他的客人,大多数时候他好像只是个送饭的。在他眼里,米兰达是一个浑身散发光芒天使,走到哪里都讨人喜欢,一举一动皆为美。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留恋和着迷,表示不会逾矩,对于绑架一事的解释,他的目的单纯只是为了给米兰达那样遥远却美好的女孩制造一个了解他喜欢他的机会

  这样的解释,已经说明了所有问题,可是米兰达的态度却表明这样也根本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从她被绑来到最后病逝,她都没有放弃过要逃离的想法。而了解弗莱迪,可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最困难的事,同样也是对于观众来讲最困难的事,是理解弗莱迪。

  影片当中有这样两个片段。第一个是弗莱迪带米兰达到他的收藏室去看他收藏的蝴蝶,他拥有全面稀有的收藏品。蝴蝶标本都是从捕捉活物变成死物这一过程来实现。两个人都从中看到了美,不同的是,弗莱迪将蝴蝶做成标本是静止的、丧失生机活力的美,米兰达却指责他很残忍,为了要时时看到美杀死了这么多的蝴蝶。就像她企图放走的蝴蝶被弗莱迪制止了一样,她几次三番想要逃脱也都没有成功。这是一次二者价值观不同的一次正面交锋。另一个片段是关于一本书--《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米兰达非常喜欢这本书,然而弗莱迪直言他无法理解书里主人公上最好的学校,有很棒的父母,什么问题也没有为何行为举止那样叛逆,这是很违背常规的。他询问米兰达喜欢这本书里主人公的什么地方,米兰达说欣赏主人公是真实的人,像现实生活里的每一个人。这是很奇怪很值得玩味的地方。这本书原著的主人公是一个在现实生活里屡屡碰壁,对自我价值感到困惑不解的人。实际上,这个人无法融入他所到之处的情感对弗莱迪而言应该是不难理解的,或者说似曾相识的。反而是米兰达这样一个走到哪都讨人喜欢的姑娘好像很有共鸣。这又是一次价值观的冲击。接着弗莱迪干脆抨击毕加索,借此抒发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他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在米兰达的世界里成为一个常驻客,一个举足轻重人物,在这里又一次企图使这次绑架“合理化”。从这个片段分析可以得出这么几个结论:他们之间的距离来自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性格截然不同,几次沟通都是以争辩和怨气结束,可以看出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另一点,是来自于弗莱迪本人的心理问题,当然,电影本身也是心理惊悚题材,男主人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极度自卑和极端占有欲导致的心理扭曲,最终果然发生了悲剧。

  本片由约翰福尔斯同名小说改编,导演威廉惠勒是一个集大成者的大家,拍片类型涉猎广泛,多种题材都能很好得驾驭。【收藏家】可以说是他作品中的异色。虽然电影的镜头语言受限,没能很好还原小说的深度,但在惊悚氛围营造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女主角一直紧张惶恐眼神,还有难以置信的表情,和男主诡异冷静的神色,再加上管风琴配乐的神秘感,逐步建立起一层令人心慌的恐惧窒息。高潮部分米兰达在雨中打伤弗莱迪做最后一次绝望努力,被头破血流的弗莱迪强行按倒在雨地中拖行,更是叫人触目惊心雨声,尖叫声,哭喊声,此时没有加上任何配乐,冷的人毛骨悚然,脑子里一根弦紧绷,被镜头拉扯弹拨,随时可能断裂崩坏。这一幕的处理非常刺激。二人为本片贡献的表演双双获得了当年的戛纳影帝和影后。

  电影涉及到心理范围,借由心理问题延展放大的是一个现实问题,社会分层,文化知识背景不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是一个很无奈的命题。不被某个世界所接纳的困顿,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无力的体会,惠勒很好得抓住了这个感觉,选角方面很是制造了悬念,男主这样一个英俊、有礼、敏感、害羞的人,好几次几乎就要同情他,就马上被他扭曲的意识击退。在这部电影里,心理探索只是表象,没有触及深层,但是,同样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很不错的心理惊悚类电影。

  《蝴蝶春梦》观后感(八):左右同情心理的大师——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

  我没有看过原著,也不知道文字的力量是否有威廉惠勒的影像更具穿透力,但我知道一点,影像要想达成文字所表达的内涵,需要极其精炼镜头语言和精彩至极的表演,而这两者,这部电影都做到了。

  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不计其数,从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到耳熟能详的《肖申克的救赎》,改编剧本几乎贯穿了整个电影史,而小说文字的完成者又是时代社会触角最敏感的作家,将他们的思考感悟精华影像化也是对时代最好的注释,这也是此类型片触动我们神经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有些小说改编的电影具有跨越时代的力量,因为它讲述的不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东西,虽然人物会或多或少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但当电影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时代感便消弭了。

  1,苦心构筑观众的同情心理

  再讲电影之前,先说一说这个同情,曾经有位诺奖获得者说过,同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我们从小就具备这种情感能力,面对弱小我们会有种保护呵护的欲望,即使是历经沧桑耄耋老人也还是会对那些看起来弱小的事物触发同情之情。而导演就在人的这个最基本的情感触角上做文章。

  观影之前,我已经大概了解这是一个禁室培欲类型片,一些比较经典的如《禁室培欲》,《弓》,《沉默的羔羊》等一系列的禁室培欲片,脑中已经有一个基本构想,一个强悍有心理疾病的强势男性把弱势女性关起来,满足其各种各样的欲望,主要是性欲。于是,顺理成章,电影开场没多久就在导演精彩的调度,大全景景深镜头下完成了禁室培欲的第一步,将他爱恋的女人抓起来。

  与其他同类型片不同的是,导演的精彩之处在于,他提前交代了男人的身世生活经历。两组镜头,公司里众人对着坐在角落被戏弄的男人哈哈大笑,男人得知自己中了大奖。短短的几个黑白镜头却在整部电影结构上和对观众情绪铺垫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强调其重要性导演做了黑白处理。第一个作用:唤起观众对男人的第一个同情,男人是个被人戏弄被人孤立的弱者。第二个作用:男人获得大奖,不用考虑金钱对完成禁室培欲的限制,给观众第一个男人禁室培欲的合理条件。

  这个时候,那些经典的熟悉情节开始在我的脑海出现,同时也期待着导演的新意。而接下来的剧情并没有我所熟悉的剧情出现,暴力强奸戏,不免有所失望,原谅我的愚昧。导演做了更高级的处理,男人很温柔的把女人放到床上,并把她的裙子往下拉了拉,并且盖上被子,并且给她把所有的灯关上,并且有一个电暖风。卧槽,这分明是爸爸对喝醉酒的女儿做的事吗,这个男人真的是绑架了这个女人吗?他是坏人?或许他只是精神不好。到这里,导演已经构建了第一个这个男人是个好男人的意向,同时,观众会想起男人的遭遇,渐渐的开始生发同情之心。

  同样的,当女人醒来,那些脑海的熟悉情景又开始预想,这个女人发现自己被人抓起来会发疯的,会哭天喊地叫破喉咙,再一次原谅我的愚昧无知。导演再一次展现他的功力,女人起床环视四周,开灯,发现衣橱中的衣服,比照尺寸,这一细节是对男人性格的再次塑造,这个男人心思细腻,继续加深观众对男人的好印象,继续消解男人绑架女人带给观众的罪恶感。一反其他类型片之常,女人即使害怕但还是保持基本的冷静,一直到洗脸镜头结束男人端着精致丰富的餐食进来,女人这一系列的动作导演完成了对女人角色的第一个塑造,这个女人是冷静而又条理的。

  男人进来,两人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女人虽然害怕但却勇敢坚定的为自己开脱,自己不是富人家的女孩。而男人同样平静而又诚恳的回答说了解女人的一切,接着离开。两人第一次的对峙不可谓不精彩,首先导演完成女人角色的再塑造,理性冷静,再次对男人囚禁女人的原因产生疑问,为第二次更精彩的对话铺垫,到这里,观众对男人囚禁女人泄欲的第一个坏印象已经渐渐消失,性意向已经慢慢消失。这一连串的对白真的精彩。

  第二次对话,也是这部电影名留影史的第一个精彩对话镜头。两位演员的演技功不可没。男人依旧端着精致丰富的餐食慢慢的进来,女人冷静的再次想要知道答案,也是观众想要知道的答案,其中女人在向男人索要答案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重要的词,“happy prisoner”快乐的囚犯,这个词是女人心理芥蒂的缓解,也是两人关系的拉近,从敌意关系到一般正常人的关系。在讲出这句对白的时候,女人背对镜头男人一直在做着其他事没有看女人,优雅而漫不经心,再度强化没有敌意好男人的形象。女人的问题连珠炮,女人问到了“sex”性,男人依旧平静而又轻柔的回答“not at all”完全没有,到这里,绑架伊始观众产生的性意向彻底从两人关系理解中消失,也再度对男人为何将女人囚禁而好奇,同时一个可能的答案已经很隐隐出现在观众心里——爱情。

  男:我对你充满敬意

  女:为什么,为什么把我带到这来,为什么把我关到这

  男:我想让你做我的客人

  女:你的客人?我才不要做你的客人

  女冲到门口打开门欲逃走,男人将其拽回。

  女:让我走,放开我

  第一个精彩镜头,特写两人,男人贴在女人而后

  男:我爱你

  男人渐渐松开女人,女人渐渐离开男人。

  又一个女人转向男人的特写镜头,那是从惊讶到理解的眼神。

Samantha Eggar的表演精彩至极。

Terence Stamp的语气平和真诚。

  至此,观众的心理预期在柔光特写演员精彩表演之下被充分满足,男人的绑架女人的恶劣印象也被理解被同情,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可怜的精神病男通过这种恶劣的方式表达爱意,而男人真诚平和的眼神更加剧了观众的怜悯之心。接着Terence Stamp克制而又饱含深情的讲述他恋上她的过程再次展现男人的真诚,再次加剧观众的同情之心。

  但女人并不知道男人爱她为何把她关起来,女人继续追问。

  男:我想让你了解我

  女:但你不能绑架我啊,你难道不知道这会让你进监狱吗啊

  男:我不在乎

  女:你会进监狱的,做很多年牢的

  男:那也值得,be worth going life(这句实在是找不到能表达相同分量的中文翻译)

  至此,be worth going life ,在特写对白两位精彩的诠释下,爱情成立,同情达到顶点,名留影史的第一组镜头。同时这也是女人偏见的起点,他是一个疯子,女人寄希望于有人找到她,也被男人绝望但又坚决的一句

  男:他们找不到你的,他们找你是不错,但是没人找我。

  又是一句分量十足的台词,男人的悲哀,女人的无助,同情的加深,悲剧色彩达成。

  这里,女人也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被营救,心中刚刚升起的希望再次变成绝望,两人关系再度恶化。

  女人在装病意图逃跑失败的前提下,与男人达成一个月期限的协议。这也是电影对关系诠释的重头戏。

  2,假意的顺从,无奈的抗争,悲哀的渴望,病态的关系。

  为了说清楚这病态的复杂的关系,以女人不断尝试逃走无果为线索,导演从浅入深的将男人病态的心理逻辑与女人假意顺从心理矛盾呈现出来。男人的心理逻辑是,我对你毕恭毕敬,我对你很好,你就必须爱我,这种爱不能出于同情,不带偏见的。而女人的假意顺从并不能让她达成目的,反而让男人越来越不相信女人,终究酿成悲剧。这里有个明显的心理学概念:投射性认同。所谓的投射性认同是当你和一个人打交道时,有没有被严重限制的感觉。显然女人一直有被囚禁的感觉。如果一个人频繁的使用这个心理机制,周围的人都会有严重的被限制感,而且会有不断要在他面前变成坏人的感觉,这些感觉会使周围的人容易离开他,而这会验证他根本的痛苦:“我是坏人,没人喜欢我”。男人一直在用的一个深层的心理逻辑是:她看不起我,我是不会得到她的爱情。虽然男人对女人经常说的是我对你充满敬意,但是他给女人的感觉确实限制感,疏离感,女人的假意顺从也更加剧男人的心理期望,最终在这种心理期望的游戏中,女人最终受不了爆发,酿成悲剧

  一个月期满,女人与男人在餐桌对话的场景在柔光特写演员精彩演绎下同样精彩,另一个让电影名留影史的重要原因,Samantha Eggar演出了最无助,无可奈何的“爱情誓言”。

  男:嫁给我,求你嫁给我,我不奢求你什么,我不要你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继续学习,我不会过问你的任何事,但你要和我住在一起,做我的妻子,你一个人一间睡房,房门紧闭。

  女:那太可怕了

  男:为什么

  女:我不能嫁给我不属于他的男人,怎么都说不通

  男:我是属于你的

  男:我只是想你在这里,我能看到你,说你会嫁给我,求你了,说yes

  女:i marry you,i marry you as soon as you like(依然找不到好的翻译)

  女: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不是吗

  女:我们在一起,我们结婚,一起住在这,我们重新开始,我们重新了解彼此,我们永远不会见我的朋友

  男:难道我不知道结婚的时候你想有见证人吗

  女:你说过你会让我走的,你不能反悔啊

  男: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男人在持续了1个半小时的对女人毕恭毕敬下终于在女人将要离开的时候露出了真面目,病态无疑,毫无逻辑,至此观众的同情之火熄灭,转而对女人的同情和对男人的恨意。女人了解了男人不可能放过自己,即便自己用身体去取得离开他的理由,而男人并不相信女人。床戏一向是电影表达男女关系精进或破裂的有效手法,这里男人对女人的欲望彻底显露,他并不是出于爱情,他只是出于像收藏蝴蝶标本一样的收藏这个美丽的女人,获得她的爱情不过是个噱头。

  两场重要的男女对话镜头,两场引导观众同情心理的精彩调度,William Wyler不仅在i调度电影中的一切,也在左右观众的同情心理,不仅成就两位的精彩表演,也将此片留名影史。此篇仅从观众同情心理的角度试着解读这部精彩的电影,也是最显而易见的,这部电影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浴室戏的扣人心弦等等。

  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是对这个疯子的同情,深层的自我否定让他不能融入他人的生活,深入分析这部电影是对女人的同情,命运无常,虚情假意都拯救不了,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