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冷面赤心》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冷面赤心》经典影评10篇

2018-09-11 01:4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冷面赤心》经典影评10篇

  《冷面赤心》是一部由艾瑞克·范·洛依执导,Laurien Van den Broeck / Dirk Roofthooft / 肯·德·布沃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冷面赤心》影评(一):两套警察班子

  好电影。我的心得是:在比利时,有一个肮脏的男爵,和两套相互打架的警察班子。我关心的是:此故事有无一丁点的事实作依托?

  近年没有听说这种贵族被抓的事儿。倒是教会里恋童有听说。欧洲国家会唱道:“其实我并不是你们想得那么完美。”

  另一个心得是:如果将来我来挑选警察的后备力量正义感是第一标准

  《冷面赤心》影评(二):一部很沉重片子

  一开始,很乱,很多的部明白

  很多似乎没有联系事件

  最后,慢慢的被放在一起……

  真相被一点点的剥开。

  我无法正常呼吸,因为那种压抑,那种无可奈何的无力状态

  使人多少有阴郁

  他该死,毕竟他杀了那么多;

  他也该死,毕竟他是幕后主使。

  一个女孩引发了那么多的血债,原来生活从来都是很沉重的。

  《冷面赤心》影评(三):看《冷面赤心》

  这是一部有点奇怪的电影,叫《冷面赤心》,我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它是一部比利时电影,这是中国第一次引进比利时电影,事实上即使DVD我们也很少看到比利时电影。在豆瓣上这部电影我是第一个看过的人。影片本身倒也没什么特别的,算犯罪悬疑片,制作还算精良整体感觉作为一部商业片是比较可以的,至少比情人节那天去看的法国片《玩命速递》好看。最近在大银幕上连着看了几部欧洲片,我得出的结论是欧洲中年女演员大多不太好看。《冷面赤心》里有一个妓女全裸的正面镜头(露两点更是有两三次),当一个不好看的女性的胴体出现巨大的银幕上,我脑子里立刻闪现了两个字:大象。别误会,这部电影本身跟色情情欲毫不沾边,但它涉及了一个雏妓的问题(那个演12岁雏妓的女孩脸上长满雀斑),使我想起《8MM》里那些无法忍受的性交易

  《冷面赤心》影评(四):值得一看得欧洲惊悚电影作品

  看到这部欧洲片,是缘分。因为它在电影院公映了,正好自己又逢闲暇,本没有什么奢求,只想消磨时间

  但是,整片看过,酣畅淋漓,没有美国惊悚侦探片的大场面,但是片中每个主角性格刻画有血有肉。对于人物处境交代的很清楚,观众开始会为了片中为什么安排一个接近暮年并且身罹疾患的老杀手感到疑惑,但是看到故事的发展,就会觉得正是这种安排让故事的发展更加合情合理。故事阐述的也相当完整,不会象美国片一样只能给你留下破碎的场面的记忆

  总之,看下来,增加了我对欧洲电影的好感平实扣人心弦,不靠场面取胜,又不让人感觉乏味拖沓。加之虽然这些演员我基本不了解(知道不少美国演员,惭愧:)),但是老杀手的表演实在不比每年搞得轰轰烈烈的奥斯卡的谁谁谁差,如果你看电影更加注重内容喜欢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物。不总是期待美女、大英雄和A8车的话,去看一下,一定不会失望

  《冷面赤心》影评(五):冷面赤心

  时间:2006年2月的最后一天

  地点:武汉万达国际电影城

  电影:冷面赤心

  人物:又是偶一个人看滴~!

  感想:难得看一次比利时的片子,还是在电影院认真的看了,不过还是不太喜欢。情节凑合,但拍摄手法不合我胃口

  第一、太拖沓,以至于本来昨天就玩得很累的偶一度很掺瞌睡。

  第二、难道欧洲人真的就这么不重视帅哥美女在银幕上的吸引力?!这种传说中的惊悚片,列达这么重要角色,咋就非得设计一个老人家来演列?!且还不是偶喜欢的帅老头型!虽然说,看帅哥看多了也会有审美疲劳,虽然,现实生活中也没那么多帅哥可看,可,掏钱进一次电影院,偶还是觉得,看帅哥装diao比看老人家装酷要爽些,呵呵。

  第三、全片偶最有感觉的是最后列达自己走出车门被射死,之后探长通过回忆他的话找到录音带这一段。But,列达干吗不在死之前直接告诉探长录音带在哪儿?又没人窃听,绕这么多弯,就为了表现此二人的聪明才智?还是只是想再拖十分钟?

  总结:看来我还是更喜欢好莱坞拍类似片子的风格!!!

  《冷面赤心》影评(六):Lonely Killer

  杀手都是孤独的。

  看完之后便很明白为什么导演把这个杀手安排成为一个已至暮年、两鬓斑白的老人。

  老人,一个患病的老人,一个童年罹患灾难痛苦的老人,一个记忆时刻灰飞烟灭的老人……这些描述在我脑海中勾勒的形象,是绝对可能和一个杀手划上等号的。

  而偏偏。

  看着他在追光下被子弹阿瑟佩恩式地打倒在地,那孤独哀愁眼神,居然令我掉了眼泪。我想,那一刻他脑海中想的都是些什么呢?是童年时候的灾难?还是他枪下丧命的人?是他同样孤独年老的兄长?还是那PITA的霓虹灯

  鸽群在寂寥凄凉房间里四处飞舞,扬起记忆的灰尘;女孩在黑暗中的桥头转过身,遥远的狗吠远远传来;银色头发的妓女那饱满身体温暖安慰;枪子穿膛扫射在神灵身体之上沉闷声响……他是温情的,像杀手李里昂,他无措地紧拥着她求她留下,汗水打湿他的胸膛,恶梦中他是只是一个无助的孩子,他自始自终都是一个无助孩子,或许这是他放了那雏妓的理由,在他明灭不定的记忆中,那段惨烈悲哀的童年,是怎么都抹不去的黑暗。

  我想在天有灵天堂没有枪声与凌辱,恶人终投狱。他会有所安慰。

  那么,孤独的老人,应该可以真正的,背过身去离开罪恶之城了。

  《冷面赤心》影评(七):欧洲电影的细腻再现——冷面赤心

  很不错的一部比利时电影

  和《这个杀手有点冷》在某些地方相似之处,却也有其独到精彩之处

  电影改编自欧洲畅销作家杰弗·盖瑞特的一部惊险小说

  导演不是很出名,但男主角的扮演者简·德克莱尔却是我相当喜欢的一个男演员

  剧情没必要去赘述,但有几个地方让人回味

  1、雏妓在欧洲,看来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社会问题。在比利时都如此,在东欧国家不知会是怎样的泛滥;

  2、男主角的病,后来查到了,叫阿兹罕墨记忆消失症。这病挺有意思,经常自己做了什么都无从记起;

  3、阴冷环境刻画,继承了欧洲电影的传统。让人在看电影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从自身出发去思考,引起自身的共鸣

  4、影片的发生地,居然是安特卫普——中国球迷都知道的地方;

  5、影片从头到尾,一直在极力讽刺BMW。从最近的几部电影看,BMW在欧洲的口碑那是相当的差——其实我一直觉得,BMW的7系确实是专为暴发户设计的车型,相比之下倒是很喜欢5系;

  6、对人物内心思想的细腻刻画,在影片中再次得到淋漓尽致发挥。欧洲电影总是如此:通过人物细小的动作和表情以小见大,感觉真实贴切——不似好莱坞电影的过分夸张,虽然当时可以给人以震撼,事后却往往会被很快遗忘

  影片在北美和欧洲上映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imdb的得分也高达7.6

  强烈推荐没看得tx,赶紧去找来看

  资源寻找的顺序当然是:emule——BT——poco——盗版碟(此顺序适合中国穷人,哈哈)

  豆瓣上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很少,总共只有50个人给出了评价

  居然还有两个人给的是“较差”的评价——毫无疑问,这两人明显没有正常的欣赏水平

  《冷面赤心》影评(八):连商业也没了 好莱坞还有什么(于2006)

  今天又陪老妈去看电影,选择这部《冷面赤心》时其实有些不情愿,比利时,很俗的名字因素都让我对它没有太多好感,但因为放映时间问题不得不看它。不过两个小时以后我发现这是05-06年度影院上映的商业片中最好的一部,它也是我看的第一部比利时电影。片中没有任何高科技,那里的人们开着97款的老奔驰宝马,穿着过时衣服生活一丝不苟,穿睡衣时也把领带系的笔直,片中几乎所有枪械看上去都像冷战产物,警察甚至没有配行动电话部长手机是几年前最老款的爱立信……这些隐约有着中世纪遗风的比利时人却将一个情节简单案子演绎成了一部情节紧张丝丝入扣的悬疑片,两个小时的片子结构丝毫没有拖沓之感,所有剧情都有严密逻辑关系,情节十分合理。与之相比,去年一年中所有引进的美国片编剧基本都可以属于白痴范畴同时,片中杀手雷克的表演让人无可挑剔,从机智冷静勇敢健忘神经质、怯懦,简·德克莱尔塑造的杀手雷克在某种程度上更胜于让雷诺的杀手里昂。如果把他也拉到美国,金球奖评委会应该考虑把霍普金斯后面这座终身成就奖授予这个长相难看老家伙。

  看《冷面赤心》让我想到个问题,如今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基本一沾上美国人一定是部烂片,比如《玩命快递2》虽然有吕克贝松,可在糟糕剧本和情节设计下,影片的后半部已经有点惨不忍睹了。这就是工业化的后果,你可以把娱乐也工业化,但美国的电影已经开始像中国的电视剧一样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废品了。艺术工业化的后果就是价值观形式越来越少,大投资高科技吸引人?所有人都来做,搞笑片吸引人?大家也都来做,动画片有大市场了?跟进。所有情节、创意都成了模式,2005年美国片中的小噱头和1995年的几乎毫无差别——因为你永远可以从前面的片子身上知道几个月前观众喜欢什么,那就按这个模式再做一便,久而久之,大部分的编剧和导演都成了傻子,于是美国电影就这样死去。当你看了一年的电影以为全世界已经没有几个编剧可以再编好商业片的时候,你可以去看《冷面赤心》,当你看完这部有灵魂的商业片后你会惊异于原来比利时这么个不起眼小国,这个都没听说过有自己电影的国家都能把商业片拍得毙掉所有美国鬼子。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觉得今天恐怕已经不用害怕什么美国文化侵略,如今除了无聊的时候有谁还热衷看美国片呢?所有鼎盛的后面,跟随的一定是衰败

  《冷面赤心》影评(九):寻找天堂的彩灯

  《冷面赤心》这是在大学城新开的夏风院里看的第一部电影。

  老板是个挺有品位好人,夏风选的片子多是欧洲文艺

  或很少公映的国产片,所以在喧嚷着美国大片和韩片的大学城

  内少了市场。并且老板一本正经的告诉我,“要叫

  院长!”

  那一刻,突然想起福柯笔下精神病院。我们都是这里的患者

  需要电影来救赎

  这里注定是小众的乌托邦。40个座位的迷你影院里。黑暗中,

  只有我和男友两人对着宽屏幕。终于体会到周迅曾描述的幼

  时坐在影院首排直看到影院关门的快乐

  可以说,开场就对这部比利时电影充满好感。

  当老杀手Ledda拖着迟缓的眼神对态度不逊的雇佣者说:等我睡醒了再办事时就发现,这老头儿实在太酷了。

  杀手Ledda和警官Fenke其实是同类人。内心伤痕累累,只不过对抗世界方式不同。有个电影细节不知可否这样理解。镜头扫过Fenke房间时停在一副全家福图片上:一个眼神深邃美丽女子怀抱可爱小姑娘

  并且两次镜头都铺陈在Fenke淋浴上,他在洗刷着的究竟是哪些不为人知痛楚呢?

  再后来,Fenke在抓住Ledda后给他讲了一启积郁在心头多年无法破获的交通肇事案。Ledda平静的说,你在讲自己的故事。而Fenke暴跳如雷。这是否可以暗示了片头的那个镜头?

  Fenke选择用隐忍把苦痛深藏于心,而Ledda则选择用行动来释放

  这部比利时片着实好看,尽管有些人觉得他类似于《杀手莱昂》,但我却觉得《冷面赤心》更有深意。不是简单的杀手与女孩,杀手与警察的关系,而是更有质感的相互交织,同时人物自身也在织网解网的过程。同时对为何这个北欧国家电影一直受到外界忽视而感到不平

  就像片头的出租车司机说:“人人来到比利时都在讲布鲁塞尔,布鲁塞尔,布鲁塞尔……其实根本不知道布鲁塞尔的街道又窄又小,

  景色也不如我们安特卫普漂亮!”

  总觉得这话用意非浅。或许是在影射全球大众文化的大环境。放在那个层面上是不是应该这样讲:“人们一走进影院总是在问,有没有美国大片,美国大片,美国大片……殊不知在欧洲有一个叫比利时的国家也能产出几部好电影。” 我看到此景对着荧幕会心一笑。导演实在太狡黠了。

  他是借此在抗诉“文化帝国主义”吗?

  就如电影放映前,有一女子询问是否有韩国片放。于是进场观望,看屏幕上没没出现她预期的韩星面孔而草草退场。

  有些轻蔑,但同时又马上推翻了自己。你能擅自怀疑一个人的欣赏水平吗?那是大规模文化入侵导致的对所谓“流行文化”情感依附的畸形。我相信她并非没有动容和思索,只要她愿意看完这部电影。但是一瞬间,她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裴勇俊一张儒雅俊秀的脸,那魅力立即战胜了眼前冷酷的比利时老杀手,这意识把她不自动的抽离出来,促使她离开。

  晚上在自习室里,接到院长发来的短信。他说正在看到老杀手倒下去的镜头,他问我:“给老头倒下后像摄象机的眼睛找个恰当的比喻吧。”

  omewhere in heaven.

  我回到“天堂的霓虹灯,你会找到它……电影其实都告诉我们了”。

  想到欧洲中世纪比喻疯人是“被月亮打击的人”,你看多浪漫。老Ledda的疯癫气质实在太迷人了。他此刻已经传染了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