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影评10篇
《早春二月》是一部由由拉特·史帕克执导,索芘娜帕·崇帕尼 / 查克利·彦纳姆 / Vichitra Triyakul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早春二月》影评(一):爱总是纵横交错
追寻的有时候并不是想要的,偶然的遇见,反而是最真实的。那种爱很平静,却很深沉。起于偶遇,无奈的责任,升与相处的渐进的关心,结与恢复记忆后的刻骨铭心!
《早春二月》影评(二):早春二月
情节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是惊艳于它整体色调的把握。音乐效果。细节的刻画。
你相信命运吗?两年之后,重看了一遍这部电影,心里仍然有说不出的感受。或者是对两个在繁华背景下,相依的异乡人的感情。或者是影片中带给我的不安全感,男主随时都会送命,女主随时都会病发。亦或是跟现在的心境有关吧。影片的叙事节奏想当缓慢,喜欢看各种商业大片的人肯定看到中途就会困晕过去。但是,正是这样缓慢的节奏,才更贴近生活。这不也正是人们在陌生城市里对自己一种保护么,都是在自我保护,试探,逐渐信任,最后是爱....整部影片其实很沉默,没有多少对白,就像是一个人的回忆。电影中的镜头,随便截个图都能成为很有美感的影像。如果我在纽约,会什么样?
《早春二月》影评(四):如果没有那么残忍的结局,我们还会爱上这部电影吗?
如果爱回到纽约打开门就见到基、如果爱在中央公园一眼就发现了基、如果爱和基相拥然后过上幸福生活,我们会觉得故事老套,幸福来得太容易吗?
当爱要走回车上去时,我抓狂的直摇头,以为他们要天各一方了。但是一辆急驶而过的汽车让命运的弦再次扣响,终于重逢了~~~~ But But But 最后基还是死在爱的怀里了。 爱没有忘了他,这就是爱,这就是爱。听到基和斯考特的对话,我哭的稀里哗啦。编剧带着我们的情绪去坐过山车。
也许电影真的要这样才会让我们记住,不过现实生活里的destiny希望都是良缘,我们不怕老套~~~~
情节是老套的
但是非常喜欢两处的对白
quot;Scott"
quot;什么?"
quot;昨天下雪了."
quot;所以呢?"
quot;那就像... 一场梦"
他对她说
quot;我觉得...会不会怪怪的"
“不怪的 我从没有遇到过像你这么好看的人”
“因为你只认识我一个人”
“一个就够了”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是什么
因为 我觉得世间最美好的事就是两个人纯粹地相恋...
《早春二月》影评(六):最后的爱情
从来不知道泰国也有这样的电影。
很像很像《雏菊》,杀手与女画家的爱情故事,整个基调也甚为相像,大多画面都是淡淡的黄色,最悲凉的黄色,这一部没有《雏菊》一样有那么多令我沉醉的美景,可下雪时的大桥,他们拥抱时,也是无与伦比的美景。
电影海报上的男女主角并不吸引人,事实上女主角大部份时间脸上还有一大块受伤后留下的斑,只能说他们的演技太好,还有导演拍摄手法的大胆,成全了这一部电影。并没有感动到落泪,但最后一幕在中央公园里他们最后一次的相拥,还是打动了我。
电影里一直强调着命运,我是相信命运的,相信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冥冥中注定的,相信有一些命运是不可扭转的,但我也不至于因此而逆来顺受,虽说不至于伟大到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至少我努力过的事情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没有后悔过。就像上个星期天和玉公主见面时,我说了我对于遗憾的理解,所谓遗憾,应该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没有做出主观的努力所造成的后果,如果是由于客观条件造成的,不能称之为遗憾。照我这个理论,在大学里没有好好谈一次恋爱说不上是遗憾,同理可证,电影里的两人相爱过,在那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城市里有了美好的一次相遇,至少此生无憾了罢!
《早春二月》影评(七):Do you believe in destiny? Yes, I do.
如果说有一种类型的影片永远能打动我,那就是这种流露了淡淡忧伤的命中注定的爱。就如那段对话:“你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好看的一个”,“那是因为你只认识我一个”,“一个就够了”。
最爱电影中,几次戛然而止后响起的男主的声音:"Do you believe in destiny?" 然后,命运继续。确实啊,命运一直贯穿于G和I的爱情中。如果不是撞车,两人不会相遇;如果不是失忆,两人不会相处;如果不是I又从G的车前走过,两人也就从此各分东西;如果不是最后失神后的一回头和被风吹散的画,两人就要从此生死两隔。
但是啊,就是那么那么多的如果成立了,才构筑了那么美丽的一段爱情。有人说,这片子的剧情好俗。常理来说,这失忆绝症的戏码确实俗不可耐。但是看这部片子却完全没有违和感。相反,我真的被打动了。必须说,影片的艺术气息功不可没,男女主人公细腻的表演也功不可没。
G离开住所后,就一直睡在中央公园里流浪汉的位子,遇到I时,他对I说:“还记得这里的那个流浪汉吗?他死了。我怕你找不到。” 他曾和I说,要找他,可以找中央公园的喷泉。中央公园有不止一个喷泉,所以找这个旁边住着一个穿着红衣的流浪汉的喷泉。于是,他现在就穿着红衣在这里,一天又一天,等待着I来找他。如果要说这部片子我认为最美的一幕,那就是这一幕,这一句话。
quot;Scott, she doesn't forget me."
quot;That is love, man. That is love."
这样的爱情,一辈子,一次,就够了。哪怕如此转瞬即逝,只如美梦一场。
很早很早以前就非常想看完它,可是一直没有真正的找到它,因为资源实在少得可怜,今夜无眠,成全了多年来的执念,于是,它便成为了我一生的挚爱!
爱情片通常停留于我的脑海不超过1小时便灰飞烟灭。可《二月》以其难以名状的温情深深地生生地刻在心底,嵌入我的灵魂。
着实喜欢它,不仅是因为爱情,而是诠释这份爱的所有画面,是组成它的所有元素。每一帧镜头、每一格画面、每一句对白、甚至画面中每一丝光线、每一抹色彩、每一个构图···简直爱到不想用任何语言对其描述,恐将这种意会的美破坏。
色彩
影片通片贯穿着浓烈的冷色调与红色的对比, 看《二月》以前,从不喜这种暗冷色调,不爱那种红色的地板,不爱这些单一的色彩。可恰恰是这片灰色的画面以及暗冷的色调才能将爱与基内心刻画的无比到位。原来,灰色,黑色,也可以如此的温暖,如此的让人心醉。那副红色的油画,是影片最鲜亮的一个元素,于是,它所承载的便是美好,是希望,是幸福。可这种幸福在暗冷的基调下,注定了悲剧化的作用。
光线
影片中的光线,极为的考究。可以说情感的传达,全靠这些光线,才能传达的如此到位。犹记得片中的几个片段,影片刚开头,当嬌妲得知自己的病后,坐在家中绝望丛生,此时夕阳洒进来,照在嬌妲身上,原本灿烂的人生,此时无比的孤单,无助。接着,当夕阳在一次打在基的身上,脸上,这种略带暖意却无比孤寂的情愫,一下被放大。夕阳,是人一天中视线最弱的时候,通常很有迷离飘渺的感觉,这也许也是导演想表达的更深一层含义吧(个人猜想)。
构图
不得不提到影片精美的构图,影片之所以美。不仅仅因为色彩和光线的运用,更加深厚的是导演的镜头构图,极具美感,最赋有诗情画意的当然是雪景的精妙构图,此外,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则是基站在楼外,与他背后的建筑物的构图、爱与基的几次牵手,几次回眸,基站在盘旋的楼梯间···这些等等的画面构图,都极富张力,
城市意义
爱与基相遇在一个世人所再熟悉不过的城市——纽约,但,影片的背景以及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又是鲜为人知的一面,这一面阴暗、黑暗、危机四伏、生存困难、潦倒颓废、乌烟瘴气···于一切美好的事物通通相反。导演选择如此一个阶级来讲述人间真情,着实标新立异且充满了对所谓的经济发达、积极向上的美国的抨击和讽刺,也展现出社会底层人士的悲欢离合。揭示了那个令人向往的城市,其实并不可爱,而是可悲,可怜甚至可恶的。
影片2003年在泰国公映时,很多影评家都用“唯一一部让我看哭的电影”来褒奖它。然而,我不是在看完影片那个令人心醉不已的长镜头结尾后,马上感动到哭泣的。而是回味时,一股股揪心的痛涌上心头,眼泪这才夺眶而出。相遇的不美好,好似一个无情的诅咒一般注定他们的结局凄凄而终。此刻,耳边一直在回响基重复的那个问题:你相信命运么?我相信。
否则,爱如何一次次的命中他们?
影片如何之感动,如何之揪心,就不再一一罗列,因为我相信看过影片的任何一位观众都会深深的记得。他们的相遇不美,他们的相处不久,他们的对话不多,可他们的爱情却深似海,他们没有美丽的家园、他们没有过多的誓言、甚至他们的回忆都岌岌可危,可他们却用一生守护这份爱。他们拥有的美好并不多,可他们却比任何的恋人都幸福,因为这份患难的爱才弥足珍贵,才永不消散。
HEY SCOT ! SHE DIDN’T FORGET ME 。
THAT IS LOVE, MAN . THAT IS LOVE!
你没有忘记我,你回来了!可是,我真的累了,所以,对不起,我只能看你一眼,原谅我在你面前倒下,原谅我的双脚无法支撑我残破的身体。可,你知道,我们还有爱!
《早春二月》影评(九):转载一篇《二月》的影评
没想到豆瓣这样资源丰富的地方,对这部电影居然连张海报都没有。先转一篇影评过来吧,我觉得写得很好。
以下为转载:
泰国电影之《二月》
一开始讲什么并不知道。但是吸引我的是电影整个的颜色,红色的临街,橱窗中摆满了林林总总。那种艳丽和热情,车窗中折射出来的街灯的绿色很吸引我,就是最喜欢的那种调子。繁华的纽约看不到温情,人们只是在挣扎着生存,不知道是不是纽约所有的人都喜欢在中央公园见面,看过的电影,如果是关于纽约,大多数都会有中央公园的场景,或者是爱意浓浓的约会,或者充满了血腥的见面,发觉很多时候故事的简单未必就不动人,触动我们内心柔软处的其实只是轻轻的一句而已……
这部影片情节说来其实很老套。女孩Kaewta知道自己患上重病,于是抛弃一切失望来纽约重新开始,上帝给予她的却是另外一番意想不到——车祸之后的失忆。一个叫PETER的泰国男孩收留了她,给她衣服,床。这个男孩好像是给黑帮做事,最大的愿望就是挣钱买回家的机票。男孩对于女孩来说就是在这个陌生城市唯一的依靠。男孩带女孩出去,女孩迷了路,男孩也没等他就开车走了,纽约很大,但这样他们还是碰到了。男孩说:“我相信缘分。”
女孩会画画。有一天男孩带女孩去纽约著名的中心公园,女孩很喜欢那里,男孩对女孩说:“以后迷路了就在这里等我。”于是女孩在中心公园画画,男孩去做他的事,晚上男孩回到家,女孩却在那里等着男孩接他。那时他们并不相爱,女孩对男孩来说是个负担,考虑许久后他还是去把女孩接回来。女孩遭到几个人的侵犯,男孩打跑了那些人,救了女孩。他帮女孩擦药,女孩一声不吭。回屋后,女孩对着她的那些画失声痛哭,男孩这时觉得女孩需要他。他带女孩去办了假护照,给她买了机票,买了衣服。那时他们还不知道彼此相爱,只是互相依赖。
电影如果这样下去就真没什么好看的了。男孩做的事出了问题,这时女孩在帮一个画廊画画。她的画里的男孩长着翅膀,深邃的眼神。男孩女孩彼此在画里拥抱。然后电影转向一个画面。纽约的天空下着雪,男孩和女孩在雪中奔跑打闹,然后接吻。那时的画面,真的好美。那时他们彼此相爱。
女孩给自己和男孩买了礼服,准备去吃一顿好的。男孩觉得穿这样的衣服便扭,女孩帮他整理衣服,然后说:“你是我见过的最帅的男人。”男孩说:“你只见过我一个。”“一个就足够了,我爱你。”
其实这时就已经知道结局了。女孩在去餐馆的路上昏迷,男孩送他去医院才知道她得了很重的病,必须手术,手术后也不一定能清醒。男孩是女孩在这个陌生城市唯一的亲人,他必须签字。女孩的朋友来到纽约找到了她,女孩的病治好了。但她却忘了在纽约发生的一切,忘了她深爱的男孩。 回到泰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孩发现了她买的那件礼服,她好像想到了什么,于是她们又回到了纽约。找到了她曾经住过的地方。门开了,却不是男孩。那个男人说:“你怎么了,你不知道他已经死了吗?” 女孩和朋友失望的离开了那里。车路过中心公园。女孩来到中心公园回想着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回想着男孩说的:如果迷路了就在这里等我。但是已经等不到了。女孩要走了。这时镜头转到中心公园的一角,那里原先住着一个流浪汉,镜头推进,流浪汉的脸变成了男孩,他身体很虚弱,还咳血。但女孩却没有看见,她还是走了。
接下来这一幕虽然俗到极点,但看到的时候一边骂一边高兴。女孩走到路口,不小心迷了眼,转过头擦眼的时候看见一张画被风吹了起来。那是她曾经给男孩画的画。女孩跑下去,风把她曾经画过的画都吹了出来。男孩正在那辛苦的寻找。他们又找到了彼此。男孩问女孩:“你上哪去了”。女孩说“我回泰国了,你怎么了,你怎么在这儿。”“我在这儿等你”。拥抱。本以为电影就这样结束了,但镜头推远,男孩缓缓的倒了下去,他等来了他的女孩,他的任务结束了,女孩大声的哭,喊他的朋友。背影音乐响起,影片真的结束了。
还有一点,男孩其实就是撞女孩的人,忘了男孩再什么时候对女孩坦白的,只记得女孩说:“没关系,至少让我遇到了你。”
向来不喜欢悲剧,因为现实生活中完美的爱情太少了。影片中女孩治好病回到泰国,她和她的女友站在海边望着远方,女友感叹到:“我们一生中只要遇到一个爱我们的男人就足够了。”女孩没有说话。不知道她是不是想到男孩或那份爱。
如果单靠这俗套的情节恐怕难以打动人心,但影片的色调和背景音乐配合得很完美,不同与韩国同类影片的淡雅,整体的深色调和穿插使用的黑白片段勾画出主人公的心理,也是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吧。
故事很凄美,画面更是唯美的让人窒息.尤其很多经典的镜头和语言很值得回味,当女画家失去记忆以后,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常常一个人迷失在偌大的纽约街头,几次与男主人公失之交臂,但命运却将两个孤独的灵魂紧紧连在一起。
这个电影虽是一部爱情剧却没有一般的爱情剧的矫揉造作,但是却委婉的暖人心肺,让人感动之余心生悲凉。
这两天我耳朵里始终回荡着JIM低沉平缓的声音“你相信缘分吗”,背景的有似佛教的图腾和骤起的音乐,有似时间,空间瞬间停顿,分割,定格的镜头。我老是产生一种恍惚,也许我希望和他们一起凝固在这一秒。可能是因为我喜欢绘画,并且一直也没有实现当个画家什么的理想,所以对一切关于画,画家,画家的电影的事情怀有别样的兴趣,我喜欢所有的形式的画,素描,水粉,油画,水墨,碳在纸上不断的变变换光与影,呈现出脑子里的意向。碰巧看了部片子《二月》。泰国电影,看的很少,非常好的配乐,不过我最喜欢的是频繁出现的一个句子,由那样的嘴巴,那样的声音,那样的方式说出来:
“你相信缘分吗?”在他们每次相遇时反复响起。在桥边,在车前,在中央公园。人生的机遇有说不出的奇妙,有神秘的力量主宰吗?我不知道,我还在纠缠于其中呢。
你相信缘分吗?
我相信,有时候我只能相信。
《早春二月》影评(十):『二月里,悲伤的感动』
http://www.tudou.com/home/fanfanmxl看我的土豆!
《二月》,又叫《记忆交错之恋》。2003年的泰国电影。那一年,在电视上看到介绍这部电影,马上被这电影的画面所牵引着;冷调唯美的风格,像在拍MV,娓娓诉说着一个算是老套而感人的故事。可惜那时候节目已经到尾声了,于是不知道电影的名字,只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失去记忆的绝症画家与杀手在异乡的故事。
简单介绍下剧情:女主角I,感情不顺:男友背叛;工作不顺:身为画家却没人欣赏其作品;生活不顺:脑子长瘤,父女关系冷淡。离开泰国到纽约散心,刚下飞机遭遇黑的,被抢劫身无分文之时又被男主角撞伤,随后失忆.一心想回泰国的男主角G,是在纽约靠帮黑帮杀手开车把风过日子的边缘人,撞伤女主角那晚任务失败,却也无法抛开一个被自己撞伤的女子。于是带回家让I养伤,自己一方面筹备回国的钱。随后两人渐渐发生感情,G也渐渐放不开I,甚至想着回国后两人一起生活。而失忆的I,根本不记得自己有脑瘤,两个月内不动手术生命无法继续。故事发展下去会怎样,自己看吧,老娘懒得写了。
好几年,一直记得当时看到的一个情节里的画面。男人说,假如你迷路了,到这里来等我。然后指着旁边的一个流浪汉说,你能看到他,就是找对地方了。女人迷惑的看着他,问:他回家了怎么办?男人说,流浪汉是无家可归的,无家可归的意思就是没有家;我来纽约几年,他一直都在这里。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记得这个场景。或许因为当时看到女主角的眼神,又或许是对于一个失忆女人感到好奇。一个失去记忆的女人,自然就不会记得自己患有脑疾,于是经常迷路,迷路了就坐在世纪广场的喷泉前等他找到。
很喜欢这部电影。但DVD买回来了,只看了两次。故事节奏缓慢,没有华丽的衣着,没有盛大的场景。但每个画面,每个环节都能让你感到淡淡的伤感与感人。故事背景在美国纽约,涉及到黑帮与仇杀,但枪战殴斗的场面加起来不足十分钟,也很淡略的带过了。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电影拍得很不专业。但,《二月》的中心是记忆与爱。里面能听到一首重复很多次的音乐,出色的衬托着电影的主题。而不是像港产黑帮电影那样充斥着震耳欲聋的枪声爆破声。
电影里的两位主角,都算不上是十足的俊男美女。女主角五官深刻,像雕刻出来的人像一样,举手投足间都能给人难以忘记的感觉。男主角的外貌气质跟戏里角色完全一致,身不由己的身世,一个挣扎在痛苦边缘的异乡人;男主角,天生就是饰演黑帮的料。
看完电影之后,对于名字《二月》的理解是:一、女主角失忆前,确定的手术时间是二月。二、失忆后,男主角为了凑两人回泰国的钱而接任务,继而受伤。为此女主角决定答应一设计师的邀请,创作15幅图换取1W美金,交画时间是二月。而她,并不知道自己生命的限期,就是二月。
《二月》又叫《二月情人》《记忆交错之恋》。《二月情人》就算了,这个名字太恶心了。《记忆交错之恋》,恰好概括了整部电影,整个故事。只是我更喜欢《二月》这个名字。
不得不提主题曲《Kum-pa-pun》,泰文也就是二月的意思。泰国电影,无论是喜剧,悲剧,恐怖片等等,配乐一般都做得很好,很动听。尽管很多很多人都不喜欢泰语,据说听上去很粗鲁,其实也不尽然。电影里两位主角的对话时也不觉得有多粗鲁,反而很浪漫^^。《Kum-pa-pun》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大概国内网站是找不到能连接的,能下的大概也只会是我的ST空间里的了,哇哈哈(张狂ING)。当时很喜欢这歌,无奈在国内网站根本没法找到。于是搜到泰国的网去,偷了回来,电脑一直存着,无论什么歌能删,这歌绝对不能。
关于结局。承受不了结局的悲伤,是我只看了两次《二月》的原因。或者说,太凄凉了,看一次,心里的沉重感又多加了一分。对于结局,网上有人也有别的理解。当然,只要自己觉得好受点,也可以理解为,那是一个比较凄凉的大团圆结局。
记忆不会遗忘真爱-----尽管这是个遥不可及的东西。爱,不需要有多轰轰烈烈,不需要生死相许,不需要朝朝暮暮。淡然的微笑,真诚的关心,默默注视的眼神,我知道你是我要寻觅的那个人-----因为我们的深情早已在命运的安排下交缠不休。你相信命运吗?
我相信。
关于男主角的几句对白(与流浪汉对话形式穿插在影片里):
1、相信命运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还在这里(纽约)。
2、我害怕。害怕有一天她醒了之后,会不记得我。
3、医生说,手术的成功率很低,但是不动手术的话,她就没有活的机会。
我必须得签字。因为我是她唯一的亲人。
4、记得那个流浪汉吗?他死了。我以为你找不到这里...所以我一直..
5、她没有忘记我。这就是爱。
这就是爱。
关于男女主角的对白:
1、英文交谈:
男:你要去哪?女:我不知道。
男:那你住哪?女:我不知道..
男:你是想说你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吗?
女主角无辜地看着他。 男主角用泰文低声说:真是倒霉透了。
此时女主角兴奋无比的看着他。
2、
男:你手上的饼干是什么字母?
女:I。(其实是D)
男主角一脸讶意:那是D。
女主角坚定地重复:是I。
男主角白了一眼,说:好吧,那就I。我以后就叫你I吧。
女:你呢?叫什么?
男:G。
女:G。那里面有这个字母吗?(认真地翻着盒子里的饼干)
3、
女:真的很谢谢你。
男:不用谢我。事实上我该向你道歉。是我开车撞到你的。
女:没有关系。至少,这样我遇到了你。
4、
拿到回泰国的机票,男主角发现女主角的异常。
男:怎么了?
女:要是我的家人都不在泰国怎么办?
男:那我们就一起。
5、
准备参加作品展,男主角换上唯一一件正式的西装。
男:我这么穿太奇怪了。
女:不。你是我见过最帅气的人。
男:.....你只认识我一个。
女:一个就够了。我爱你。
6、
男:你去哪了?
女:我回泰国了。我记起了以前的事情了。你,怎么变成这样?
男:你记得那个流浪汉吗?他,死了。我以为你找不到这里...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