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双姝奇缘》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双姝奇缘》经典影评10篇

2018-09-17 01:3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双姝奇缘》经典影评10篇

  《双姝奇缘》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Joëlle Miquel / 杰西卡·福德 / Mr. Housseau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双姝奇缘》影评(一):侯麦

  侯麦的电影只看过几部 不知道九几年有没有调色这个技术 但是电影色彩搭配 仿佛也置身于夏日法国 乡下女孩蓝色变成红色粉色 城市女孩由红色变成蓝色绿色 表意和视觉上看起来都美妙 至于剧情 虽然起承转合编剧意识我也不明白 四个小故事安排也不太像“电影”但我还是没有离开视线在两个女孩身上 他们自由热情包容理解独立热爱彼此 棒呆了

  《双姝奇缘》影评(二):能懂侯麦,是一种幸福

  黎明前有那么一刻,夜间的鸟儿睡了,而早间的鸟儿还没有醒。这一刻,自然绝对寂静,它非常短,只有一分钟,称为“蓝色时刻”。 当热情的乡下女孩蕾妮特兴奋地与来自巴黎的朋友米拉贝分享这难得的时光时,一辆车驶过,打破宁静少女蕾妮特急哭了:“为什么会这样!蓝色时刻多么短,而你天亮就要离开了,我想让你知道它有多么美,可这一切都毁掉了!” 侯麦的世界就是这样。不懂他的时候,是矫情开始懂的时候,才觉得是自己太糙。如果有天真能亲自体悟,那不仅仅是幸福,是一种奢侈

  《双姝奇缘》影评(三):蓝色时光

  全片由四个小故事勾勒而成:《蓝色时光》《咖啡男孩》《乞丐、有偷窃癖的人和骗子》《卖画》。最喜欢的当然是蓝色时光,光第一个故事就值五星以上,一片宜人的宁静,蝉鸣鸟叫,绿意葱茏,每一帧画面都是油画,美的像一场不愿醒来的梦。后面三个故事就是回到巴黎的话唠场景了,探讨价值观也是很有意义的,可惜法语翻译有点出入,加上百度云字幕有些迟缓,尤其是最后一个故事,我有点蒙圈,听说是这个意思啊:阐述自己作品价值重要,但语言亵渎艺术,在艺术面前,沉默最好的态度

  《双姝奇缘》影评(四):蓝色时光

  这或许就是城市和农村之间观念区别,另一方面也是对巴黎这个大城市的讽刺。 四个有趣生活故事:“蓝色时光”、“咖啡屋男孩”、“乞丐,有偷窥癖的人和女骗子”、“卖画”。纪录视角。 这部电影显然是很概念化的,侯麦试图通过两个女孩的不同性格和各自经历对比城市与农村之间人情冷暖伦理道德的不同,也是他对质朴善良能量的一次呼唤!但最厉害地方在于,侯麦赋予故事很有话题性和思辨性的现实素材,这让故事饶有趣味又具有讽喻社会的现实意义。好惊喜的作品! 听那一片宜人的宁静。

  《双姝奇缘》影评(五):随便说的

  “蓝色时光”里的乡下风景好美啊~尤其是两人在雨天的树下就餐那段~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惬意舒坦。尤爱最后一个故事“卖画”,讽刺的是,蕾妮特说自己不爱说话所以选择画画表达,但她为了跟米贝拉辩论,讲明自己对待宁静、乞讨、小偷、骗子等事物的价值观,明明是全片话很多了,可见侯麦用心。结尾两人的赌注,蕾妮特坚持约定,不说话,画廊里反倒是米贝拉的一番理论替蕾妮特拿到了2000发廊~还有前来看画的女士一眼相中蕾妮特的画,询问价钱老板回答“4000发廊”……电影便戛然而止,太喜欢这个节奏了!!!越看越发觉侯麦的善良可爱温润如玉!!!!

  《双姝奇缘》影评(六):双姝奇缘 | 侯麦的「道德」

  双姝奇缘 | 侯麦的「道德」

  《双姝奇缘》影评(七):区别与融合

  从都市女孩和乡村女孩的不同处世之道,讨论问题1.对自然(疏远和灵性)2.对自律(坚持和随性)3.对社会公德(人性理解和道德批判)4.对艺术、表达(语言和沉默)。乡村女孩更接近自然和艺术,对道德有顽固的坚持。都市女孩在自然与艺术的感受力上不如乡村女孩,但她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擅长得多,不会太用道德约束自己和他人,反而倾向用人性和效益解决问题。一个太以自己为出发点去看待世界,对于艺术,这固然是好的,而对于社会,她实际忽略了她所坚持的真来自哪里,不过也是社会习惯,她对待不同事物用同样的固我的坚持,让人在欣赏的时候同时看到了愚蠢。来自巴黎的姑娘明智的,真正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活得舒服一些,但是不能满足她的是生活中缺少了冒险,缺少了生命力

  《双姝奇缘》影评(八):开启侯麦温柔之旅

  我实在不知道怎样的电影是值得推荐的,推荐是一件面对他人的行为,而这个他人在豆瓣是广众的,大家的口味都各有不同。我只知道我挺喜欢。

  她是那种放映时丝毫不影响你在你亲爱的小本子上画小画儿的温柔电影。

  我喜欢让人感到舒服的一切。然而时常也会沉醉于激烈,就像我总喜欢穿上让他人不解的刺眼的对比色的袜子

  埃里克侯麦的电影很平时自然,你能很轻易的感受和理解。他的罗嗦在我这个宽容观影接受范围内。

  我真不想讨论和分析剧情啊,一个是懒,二是影响自己留评的感受。

  我更情愿回想剧中服装。oh,不,她们一点儿也不华丽,甚至有些太节省了。四个故事,两个女主角分别没有换上4套衣服

  永远着九分裤装我行我素满不在乎的米拉贝尔,和永远穿A型伞状半裙的善良单纯宽恕同时又坚定的雷特妮。

  1987年的搭配到现在依然顺眼极了。

  雷特莎被塑造的太完美,她善良而宽容,却没有柔弱而愚蠢的让人生气,而是兼顾感性和坚定。

  对米拉贝尔的塑造单薄很多,似乎是个衬托雷特莎的存在。可是我更喜欢雷特莎一件件的衬衫,吊脚裤配男式鞋的装束。她那随性的态度也更符合我的认同心理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三观导向,而且几乎每一种价值出发点都被不同的电影涉及了。看的越多,影响反而越小。我们还是继续着自己的行为意识,不是吗?!

  《双姝奇缘》影评(九):恰当情感扩散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镜头运动之中时,它取摄的画面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这句废话其实并不简单。它所指向的并不是“演员表现”出来的那种“情感”而是摄入镜头;通过光线曲折而成的情感的印象

  4段道德故事实际上并未讲述那些个惯常的;关于道德的“困境”。而是择选了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本来道(真理规矩)是应该凌驾在德之上并始终约束着德;是德的指针。然而,实际生活中却没有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真理的世界中(所以才去追寻真理)。因此,人与人就只有德的关系——而德实际上撕裂了人与人之间的天然平等。一个有道德人就意味着他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俯视着他者。

  运镜方面,这种方式在叙事中的确适合扩展情感力量。然而还是显得在一些镜头上看到了过于随意一面。对于抒发感情,镜头应当透过精密的设计对其进行一定的压制;压住档控制住情感在扩散中随时随地产生的“ 意外的迸发”……这样,会不会对抒情造成负面影响呢?当然,这种可能是存在(压得过头)的,可这并不是负面影响。因为必须控制好度;控制好情感上扬过程中的躁气和外溢。不管是从效果还是针对情感本身来说,这远比无节制要好(其合理性不做展开)。

  演员方面,这样专业和业余的混搭,并不好——专业演员完全拉坠了作品的清逸,使得变得浑浊,这样看来,要么彻底专业化;要么完全业余化,不应搭配在一块。其实,比较一下布列松,就能看出这样做的不妥之处。

  《双姝奇缘》影评(十):双姝奇缘的注解——写侯麦的第一篇文章

  版权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SnowballPanpan(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9489017/

  这个版本是我检查了几遍的版本,比之前发的少了许多笔误。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能有一个好的阅读体验

  本篇文章不敢叫做影评,因为我没有资格评价侯麦。在我心里侯麦的位子太重了,他的作品就好像与布列松的作品是天枰的两端缺一不可。所以文章的名称只能叫注解。也就是我看侯麦的一些心得体会,认认真真的把他们写下来,分享给更多喜欢侯麦的人。本片也是我对侯麦电影注解的第一篇文章,希望对您的观影有帮助。话说用语言想要描述真正的电影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只能做到给观者一些启发,我把读者领进来。至于修行就要靠你们自己啦!

  其实要想读懂侯麦,也许你需要懂得法语,和英语。但是不是说你不懂的外语就无法看本片了,我觉得至少丧失掉了一个拐杖!如果不需要当然不错,但是这个拐杖盼盼觉得还是不能丢的!(也许比喻的不太恰当)

  首先我来讲一下布列松的纪录片《通往布列松之路》里面的几句话,这也许是侯麦写这部电影的初衷与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这部电影也属于(喜剧与谚语系列里的)

  (注意看,布列松的台灯都是黑色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