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我同桌》影评10篇
《天使与我同桌》是一部由简·坎皮恩执导,凯瑞·福克斯 / Alexia Keogh / Karen Fergusson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一):天使与我同桌
作为作家珍妮特·弗雷姆的自传类影片,足够丰富而坎坷的经历已经足够撑起起苦难的一生,八年在精神病院的痛苦治疗、短暂数月的爱恋与亲人的接连过世……很遗憾的是导演对整体叙事缺乏控制,对细节的注意超过了叙事的连贯表达,接近割裂拼凑的剪辑以及缺少经历对其作品的作用力的描写而一笔带过是非常令人遗憾而失望的。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二):坎坷的一生
珍妮特的一生充满坎坷,透过她的三个特殊的时期——胖胖糟糟的童年时期,懵懂单调的青春时期和悲喜交合的青年时期,我们看见了一个传奇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人生。电影如行云流水般描绘着珍妮特的成长故事,三段互相呼应而相得益彰的转折使人们印象深刻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心理跌宕,潮起潮落。彷如一位见证人,见证着珍妮特那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孤独人生。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三):幸好她还有诗,还有笔,还有灵感
4.23,莎士比亚的生日和世界读书日那天,因为新西兰影展,恰好看了《天使与我同桌》,女作家珍妮特的传记电影,关于诗,写作,一个女作家看似沉闷的人生。
她外表笨拙,敏感脆弱,不善言辞,早慧,无比善良。爱看书,爱读诗,爱文字。遇到亲人离世,她会在角落独自哭泣。她无法应付人多的场合,也不会通过肤色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她无法分辨自己是过度敏感还是精神分裂,被关在精神病院8年。也许她知道自己是正常的,只是迷恋上精神病院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需要说话,不会因为人际慌乱……
生活是这样多舛,枯燥,冗长。情绪总是这样翻来覆去,梦想也时有时无。因为敏感脆弱带来的弊端,也因为敏感脆弱得到解救,桥梁就是阅读和写作。
珍妮特还有诗,还有笔,还有灵感,还有思绪的跳跃,生命在向下扎根,生活是可怕的,也是可征服的。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四):幸好她还有诗,还有笔,还有灵感
昨天4.23,是莎士比亚的生日和世界读书日。恰好看了《天使与我同桌》,新西兰作家珍妮特的传记电影,关于诗,写作,一个女作家看似沉闷的人生。
她外表笨拙,敏感脆弱,不善言辞,早慧,无比善良。爱看书,爱读诗,爱文字。遇到亲人离世,她会在角落独自哭泣。她无法应付人多的场合,也不会通过肤色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她无法判断自己是敏感还是精神分裂,被关在精神病院8年。也许她知道自己是正常的,只是迷恋上精神病院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需要说话,不会因为人际慌乱……
生活是这样多舛,枯燥,冗长。情绪总是这样翻来覆去,梦想也时有时无。因为敏感脆弱带来的弊端,也因为敏感脆弱得到解救,桥梁就是阅读和写作。
珍妮特还有诗,还有笔,还有灵感,还有思绪的跳跃,生命在向下扎根,生活是可怕的,也是可征服的。
1、窥视与欲望
片中几次出现,珍妮特透过姐姐的手掌偷窥外面的世界、在石头和树的后面偷窥姐姐偷情、看躺在桌子上男老师的身体、在异乡的小屋里偷窥小朋友玩耍……她出于本能的感知女性身体性体验、思乡情怀、恋师情感。
2、写作源自自卑
小时候,当众承认自己偷了父亲的钱,而在同学们面前无法抬头。这段镜头没有过多的其他孩子的耳语镜头,只是跟随着珍妮特站在高大、强权的老师面前(大仰角镜头,使用十分夸张,夸大了珍妮特的恐惧),硬着头皮说谎,然后独自在其他吃了自己买的口香糖的同学们的娱乐欢呼声中,在讲台上罚站。老师以强硬的姿态,将孩子推向自卑的地狱。
影片中,女主角珍妮特的容貌从小到大,都没有那么亮丽。其他女性的容貌也都是平常不过的样子。将真实女性呈现在银幕上,这从瓦尔达的短片,关于真实女性的样子(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开始,女性电影制作者,就希望通过非欲望化的,非性感女神的女性呈现在银幕上,真实表达女性的生活体验。
经期、性爱、堕胎……这些影响女性淑女形象,影响性爱生活的因素,才是真实女性的生命体验。痛苦与欲望和合体,构成了女性成长的元素。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六):《天使与我同桌》:起落无常,人生如大海
激起我写作的那份冲动,是我的一位同学即将要离开他工作的岗位,回到阔别多年的河南老家去。我在感慨,人生变幻无常,如同大海,刹那风平浪静、刹那惊涛骇浪,无法揣度,让人心生敬畏之意。
人生就是如此起落无常,得意与失意之间只差一个正负号。当我抱以足够的耐心终于下了这部《天使与我同桌》,当我毫不疲倦地看完这158分钟的传记,我内心早已掀起大浪,一波接一波,汹涌澎湃,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朝我大脑直卷过来。巨浪震摄我的,是我早已萎缩疲乏的人生信念,人能有多少年岁可以做到无风无浪,我们不都要面对一切切的得失成败,甚至是生老病死吗?
笑了,哭了,泪水肆意地飞洒……
珍妮特的一生充满坎坷,透过她的三个特殊的时期——胖胖糟糟的童年时期,懵懂单调的青春时期和悲喜交合的青年时期,我们看见了一个传奇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人生。电影如行云流水般描绘着珍妮特的成长故事,三段互相呼应而相得益彰的转折使人们印象深刻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心理跌宕,潮起潮落。彷如一位见证人,见证着珍妮特那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孤独人生。
细细道来,她传奇的确让人感叹。简导演的功力是相当了得的,她对女性的荧幕形象的刻画尤其地细致熟练,美妙得不可言喻。
我内心中游离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是带着淡淡忧伤的,特别是它的插曲。忧伤来自于孤独的共鸣,孤单的同行者总是不由自主地产生出这些思绪,或者那是对同类人生的干杯,快意,却无法随意。
口风琴的吹起,结束了《An angle at my table》,它冷冷地来,缓缓地去,带不走孤单和哀思,带不走写意和美妙,因为这些,统统都留给了观众……
面对大海,珍妮特再次放飞翅膀,她不再惧怕,她有天使作伴……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七):不可自拔的童真
Fear no more the heat o'the sun 别再害怕骄阳的炙烤
or the furious winter's rages 别再害怕隆冬的严寒
当珍妮特将莎士比亚的诗句写在墙上时,
我的心也同她一起默念、震颤。
我在她对文学赤子般的热爱中惭愧,也在她不可自拔的童真中沉湎。
眼中噙满泪水也无法追回至亲的逝去。
每个人都曾是初生的婴儿,带着无知的困惑摸索着越渐冗杂的世界。
一个人的乌托邦,一个人的自由梦想,
携着书籍的翅膀,缚着诗歌的光芒,在越发独自的黑暗里寻找明亮的出口。
不断地行走与写作,在窄小的屋子里冥想,与最终离去的男人做爱。
但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只是擦肩而过的插曲,
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与诗人欢爱的情趣——他会在渐入佳境时说:“请让我为你朗诵一段诗吧,*****,你喜欢吗?”
哈哈哈!此片有很多小俏皮的片段哦!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八):《天使与我同桌》:起落无常,人生如大海
文/拾荒者
--------------------------------------------------------------------------------
激起我写作的那份冲动,是我的一位同学即将要离开他工作的岗位,回到阔别多年的河南老家去。我在感慨,人生变幻无常,如同大海,刹那风平浪静、刹那惊涛骇浪,无法揣度,让人心生敬畏之意。
人生就是如此起落无常,得意与失意之间只差一个正负号。当我抱以足够的耐心终于下了这部《天使与我同桌》,当我毫不疲倦地看完这158分钟的传记,我内心早已掀起大浪,一波接一波,汹涌澎湃,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朝我大脑直卷过来。巨浪震摄我的,是我早已萎缩疲乏的人生信念,人能有多少年岁可以做到无风无浪,我们不都要面对一切切的得失成败,甚至是生老病死吗?
笑了,哭了,泪水肆意地飞洒……
珍妮特的一生充满坎坷,透过她的三个特殊的时期——胖胖糟糟的童年时期,懵懂单调的青春时期和悲喜交合的青年时期,我们看见了一个传奇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人生。电影如行云流水般描绘着珍妮特的成长故事,三段互相呼应而相得益彰的转折使人们印象深刻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心理跌宕,潮起潮落。彷如一位见证人,见证着珍妮特那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孤独人生。
细细道来,她传奇的确让人感叹。简导演的功力是相当了得的,她对女性的荧幕形象的刻画尤其地细致熟练,美妙得不可言喻。
我内心中游离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是带着淡淡忧伤的,特别是它的插曲。忧伤来自于孤独的共鸣,孤单的同行者总是不由自主地产生出这些思绪,或者那是对同类人生的干杯,快意,却无法随意。
口风琴的吹起,结束了《An angle at my table》,它冷冷地来,缓缓地去,带不走孤单和哀思,带不走写意和美妙,因为这些,统统都留给了观众……
面对大海,珍妮特再次放飞翅膀,她不再惧怕,她有天使作伴……
电影原声在线欣赏:http://www.amplifier.co.nz/release/41039/an-angel-at-my-table-ost.html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九):桌旁的天使
lt;AN ANGEL AT MY TABLE> 一部电影的名字 冲着JANE CAMPION 而买的片子 她执导过<THE PIANO>
安静 绵长的影片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开始 独自行走的女孩 娓娓道来她敏感脆弱的半生经历
她 JANET FRAME 一个女作家 有一头象凡高向日葵那样暴烈色泽的头发
她的一生坎坷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她说 我已经尝尽了所有我知道的痛苦
影片的开始 有一幕不寻常的场景 一列火车飞一般穿行于明暗恍惚的迷离夜色中
她的小脸紧贴在窗玻璃上 因挤压而变形 她看到一些奇怪的人 观望到他们扭曲的形态
这似乎是一种预示 她的人生如同这般列车 会是暗无天日般的旅程
影片分为了三个部分 描述了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历的各种事情
从童年开始 她就充满着自卑 即使 她拿到了优生表彰
只有在文字中 她才没有紧张 不自卑 她是她文字世界里的公主
她没有什么朋友 唯一的一个朋友 也因为两家关系不合而只得离别
从此 她是一个孤独的人 她也害怕孤独 可是没有人帮助她
在她读中学的时候 她再次尝到了离别 她的姐姐被淹死了
她的表现最冷静 但悲伤也最沉重 她为她姐姐写字 写最美的文字
又一列火车驶过 把她带入了大学 她依然内敛而羞怯
她用文字书写对生活的认识和幻想 那种与生俱来的敏感脆弱的神经 把她推到天才与疯子的边缘
她被送进精神病院 她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但是她仍然在写作
医院 有喧闹 有叫喊 有剧痛的电击治疗 她在这里8年 经受了200多次
但这里没有人们的鄙视 和 奇怪的眼神 她的心自由了 没有痛楚
只是也多了忧伤 常看到她噙着泪的蓝色眼睛 但是 她有笔 那是她的天堂 有天使眷顾
她的作品 得以出版 她小有名气 阴霾的天空 出现光明
出院后 她与另一位作家结为好友 他给她指引 给她以父亲般的照顾
她的文字 得到欣赏 她也开始游历世界 眼里却总带着些许的惶恐
她是个出版过书的作家 可她依然羞怯而自卑 她不善与人交往 总是过度紧张
在这一过程中 她经历了爱情 短暂的一个夏天 如昙花一现
她也再次经历了另一个妹妹的溺水而亡 然后是父母亲的相继去世
最后 她 结束了她的动荡生活 再一次回到了儿时的旧居 新西兰美丽的青青草地
在报刊记者的镜头前 她依然羞怯自卑 但是她知道 在自己的世界 她已经成长 并且会继续成长
文字是她的世界 所有的人离开了 她的文字仍然陪伴着她
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我们所有的梦想和美好 心是永远不会折断的翅膀 带我们飞翔
我把点滴记下来 与你分享 这是我在这个下午看的电影 只是简单的记述
我象她一样不善言语 我的文字 有时 也不能很好的表达 一种感觉 会有所偏差
可是 我还是想把他们写下来 没有再冠以 给你的 什么什么
你要知道 每当我写下什么 我就觉的你在我 敲击键盘的双手上方 和谐的凝视 无声安详
那时 你便在离我很近的地方 就象她桌旁的天使 你是看不见的 他只能感觉 只在个人的心里
《天使与我同桌》影评(十):蒙太奇的运用
本片讲述了女作家珍妮特人生三个时期所经历的各种事情,电影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影片拍得细致而精美,节奏缓慢,细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再现了女作家珍尼特的自传体小说原貌,体现了她命运多舛的前半生。
片中的心理描写细腻而有味道。珍尼特上中学时,一天姐姐玛丽叫她去游泳,她因害羞而拒绝了。姐妹们快乐地边跳舞边走出大门,而珍尼特却悄悄从窗口张望着她们沐浴在青春的阳光和小调里。这一段对比细腻地表现了珍尼特极度渴望拥有与常人一样的快乐生活,却因害羞而常时间的压抑自己。类似的段落在影片中随处可见,皆表现了一个女作家敏感而脆弱的内心。在紧接着的段落里。姐姐玛丽在外出游泳时被车撞死,珍尼特将姐姐刚才穿出去的大红裙子铺在床上,压平一个个褶子,那段阳光下的欢快小曲响了起来,珍尼特扑倒在红裙子上,含蓄地表现了珍尼特面对亲人死亡时极度的痛苦。
上大学时,珍尼特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贫寒的家境使她不得不放弃她一生最伟大的梦想去当一个教师,然而她的内心却有千万个失落。这种心情表现在当她正布置教室的时候,她的老师来找她。拿着粉笔盒不知所措的她情急之下竟将整个人缩起来,深深地想要将自己埋进柜子里。她是一个教师了,可是内心深处,她完全不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个教师。这种心理通过这个细节表现得细腻但却酣畅淋漓。
在影片结尾,珍尼特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梦想,然而未来仍有诸多坎坷。在破旧的房车外的夜里,小鸟唱着歌,它们传进珍尼特的耳朵里,变成了美妙的诗篇。结尾这里通过珍尼特在惨痛的人生里对诗歌抱有的爱恋表现出了这个脆弱得几乎疯狂的女孩其实一直在以最强大的毅力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坎皮恩拍片着力于视觉和声音方面不均衡的美。这也在《天使》中有所体现。例如珍尼特将要出国前的一段,影片做了一个闪切镜头,那是珍尼特的儿童时代,大面积的海景充斥着整个画面,明晃晃奔腾起伏得像一个梦境。珍尼特和她的小伙伴们在海边,只是几个小点,她们幻想般的歌声却盖过了整片海洋的咆哮。这种极不均衡的构图和音响效果用现代派的风格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强化了珍尼特出国的梦想。不均衡的构图还表现在爬满了整个画面的铁轨,或是大面积的新西兰苍凉美丽的风光。声音方面,刚才所说珍尼特痛哭姐姐去世时,用的是她还健在时欢乐的音乐,却比哀伤的背景音乐更加令人感到压抑和悲凉。
珍尼特幼年、少年、青年三个时期的人生经历,分别让三位演员表演这三个时期的珍尼特,但丝毫不让人有突兀的感觉。演员的挑选自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三个时期变化时导演所运用的蒙太奇。
珍尼特少年时代的基调是苦难,她害羞,敏感,脆弱。她周围有自然的宽广与人间的污秽与苍凉,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如何完成这个过渡呢?当成年的珍尼特(换了演员)走进我们的视野,耀眼却无温暖的阳光,无数不知方向的铁轨纵横交错,一个俯瞰的大场景。珍尼特边读书边沿着铁轨走着。画外音说明珍尼特就要远赴异乡求学。场景的选择别具匠心,因而也就有了巨大的艺术涵量和审美震撼力。珍尼特长大了,告别了从前的生活独自上路,但是她手里和少年时一样拿着诗集,这个复现蒙太奇指明画面上的人就是珍尼特。那么这条路是否正确呢?无序交错的铁轨似乎预示着前方并非一条坦途。然而她带着象征梦想的诗集上路,说明她并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这场戏大跳跃地完成了珍尼特从小到大的过渡,不但是时间、空间的,更是生命的,心理的。生活未来的信息通过场景的隐喻蒙太奇作了初步的揭示。
就像在第二部分结尾的那个心理蒙太奇所表示的那样,生活的海洋汹涌而来,珍尼特却能以最甜美的歌声予以回应。不是因为她的坚强,而是因为诗歌,她桌旁的天使,一直带着她迎向坎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