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娃传》影评10篇
《艳娃传》是一部由路易·马勒执导,基思·卡拉丹 / 波姬·小丝 / 苏珊·萨兰登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艳娃传》影评(一):波姬小丝和苏珊萨兰登
13岁的波姬小丝三点全露,导演你太牛了,当年一定被骂惨了吧~波姬小丝的父母你们更牛觉得Violet好可怜,可怜在不能选择自己长大的环境,而只能苦中作乐,随波逐流。青春期少女的叛逆和孩子气糅合得很有说服力。饰演Bellocq的演员眼神好温柔,他还是理智的。Violet总归是个孩子,她暂时最需要的是母亲和正常轨道上的生活,而不是继续过去迫不得已的生活,哪怕那个男人是真的爱上了自己。。
《艳娃传》影评(二):惊艳的美少女
Violet真的很漂亮,那种美显得有点漫不经心,又有点不负责任,但又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美和眼睛向上挑的姑娘有一种不同,那种更多的有一种献媚的味道。就好像是刻意做出来的样子,总带了那么点俗气。
但是Violet那种女孩子,就完全不同了。天性的纯真,美艳的让人害怕,因为只要一接触,就会爱上她。
Violet那样的女孩子有那种天然的吸引力,能使男人爱上她,但是真正的深爱就是选择权在她手上了。
《艳娃传》影评(三):Violate the Violet
比11年的my little princess丰富太多
新奥尔良的妓院 格瑞兹的油画般的姑娘们弹唱爵士的黑仆 拍情色照的摄影师 老鸨的水烟 斑驳破损的楼梯和精致的蓬裙…
找娇妻犹如带孩子 洛丽塔终会离开亨伯特 为了糖果或者长筒袜 怀上某个大腹便便男人的孩子 留下中年的痴情萝莉控丢了他了生命之光欲望之火
.S. 波姬小丝真是个pretty vixen 想要让人把她拽到库布里克面前让他重拍洛丽塔! 优秀的未成年人情色片真是罪恶
想起一个梗 既然在New Orleans 妓院会不会叫the Rising Sun ?(・∀・)
《艳娃传》影评(四):Pretty Baby
黑人们只是弹钢琴做杂务,白人们用身体追求着空虚的奢华,多么讽刺
她们追求的东西到头来只能成为灰烬,才认识到自己麻木的人生原来并非快乐;而在他们眼中只是剥削得来,用于交换片刻的满足感
她模仿着成人的腔调模仿着成人的行为,但她需要的只是孩子所需要关爱;
他给予的也正是父爱一般的情感,没有太多污秽的欲望,就如同自己对美的理解
当失去童贞的那一刻,曾跃跃欲试的她发现原来成人的欲望世界是如此不堪,她不知所措,也许是第一次真正感到恐惧与绝望;之后带着泪水的强颜欢笑便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是嘲笑,嘲笑着自己的幼稚
即便生活在那样的世界她也尚未失去童真,因为即便是在近乎麻木的脸庞上偶然可见天使般天真无邪的笑容
她只是凝望,终究只是孩子的她无法在那样的世界看清自己的人生之路...
《艳娃传》影评(五):洛莉塔
violet从小生长在妓院,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对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何看待的,也不在乎。
apa(妓院的人都这么叫他,连名字都暗含着题目)从一开始就被小violet吸引,但他有更令他痴迷的东西:摄影。
violet羡慕母亲和其他成年妓女的风韵和成熟,却不知道年轻的珍贵。适龄出演的波姬小丝表演自然而纯真,两道浓浓的剑眉,消瘦单薄的身躯,浑身透出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道,吸引着Papa,也吸引着银幕前的每一双眼。
看过这位女星成年后的照片,怎么也无法将“她”们联系起来,难道女人的一生真的存在过两个生命,前一个是美丽的珍珠,后一个成了惨白的鱼眼睛。
感谢这部电影奉上如此视觉盛宴,即使不看violet,不看她与papa之间动人心魄的爱情,不经意的爵士乐,虽然是妓女但却拥有现代人早已丧失的优雅的古典美(不包括穿行其间的男人),仍然是一种美丽的体验。
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两个版本的洛丽塔。觉得这个片子的小萝莉是最天真烂漫的女孩。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爱情太沉重,洛丽塔纯粹是老男人的意淫,小女孩的天真所剩无几,唯有这个版本的小萝莉,处处体现天真无邪。影片制作精良细致,自然不造作,紫吃早餐的时候被小猫抢牛奶的一幕真的轻松诙谐,又可见导演的细腻。
还有从服装上来讲,所有服装造型都恰如其分,每个妓女的穿着都是vintage的经典。小女孩的在papa处的几个造型-墨镜和choker,都被后世的很多电影例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出租车》借鉴。
看完之后google了一下女主角,美人迟暮的样子让人觉得格外惋惜。不过有意思的是,她年少成名,成名之后拒绝了更好的娱乐圈发展机会而去读普林斯顿,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娜塔莉波特曼也是照着这个路子走的。历史总是充满巧合。
《艳娃传》影评(七):思维老被他破雏
母子乱伦、法奸、自杀、绞刑、雏妓破处,马勒总是处理让人鸡飞狗跳的题材,勇于挑战道德极限。波姬小丝见红的时候,所有的男男女女都陷于无精打采,好像他们都失去了童贞一般。斯万的摄影棒极了。当然也是人体摄影的典范。
整个就是一部活动的影册( Bellocq (1873–1949)确有其人),通过他穿越到100年前的美国,看到各种人性,看到一会儿是妓女、女人,一会儿是孩子(嫉妒 淘气),合成在一个人身上。
时空是一战当中的新奥尔良地方妓院,都是上层阶级在消费,400美元就能买到12岁女孩的初夜。
片名,提醒我们好像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多么的残酷。当然是有政治讽刺性,你看看75岁的老教授,海军上将不服役,在红灯区里流连着。让人想到《好奇心》一片中,法国在奠边府已经失败了,所有的人从上到下 知识分子、资产阶级都不关心国家的命运。
最后的镜头,女老板烧钱,和巫毒在一起,表明美国的金钱梦幻灭了。
本是在美国金钱什么都能买。
马勒在美国拍片,没有被他的法国同行所原谅,而美国人也从没真正喜欢他,所以他真是两头不讨好,但他不在乎。
1. 拍卖初夜的时候,Violet穿着蓝色纱被抬出来,处女(virgin)被扮成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y)。一方面是,在摄影师看来,她虽然是妓女但却像圣母一样纯洁。另一方面,导演可能是哀悼纸醉金迷的镀金时代里宗教的境遇--圣母只能以妓女的样子出现在一场闹剧中。 2. 还是拍卖初夜,男人们喊价的时候,镜头却定格在弹钢琴的黑人脸上。他的表情复杂,因为联想到了拍卖黑奴的场景。最后成交的价格400美元几乎可以买一个黑奴了。他一方面是同情Violet,因为他们对于有钱有权的白人男性来说都只是商品,一方面是悲哀,黑奴的整个人格、一生的劳动,跟一个小女孩的初夜值差不多的钱。 3. 还是拍卖初夜…摄影师想花尽积蓄用300美元的支票买Violet的初夜,因为他爱她,可在富商随手掏出的400美元现金面前毫无力量。影片最后他们结婚了,可是在富商继父和变身富太太的母亲面前也毫无抵抗之力,只能幼稚地大吼和哀求。 4. 破处之后醒来的那场戏,男人可能很难懂。口红被抹了满脸,明明连站起来都痛却装着坚强跟其他妓女开玩笑,最后一个镜头又哭又笑的表情真是太到位了。 话说我去了拍摄地点,The Columns Hotel,现在是宾馆+酒吧,里面还挂着这电影的海报,装潢几乎一模一样。可惜经营不善,现在又脏又臭。
《艳娃传》影评(九):“艳娃” VS “俏佳人”
《艳娃传》“Pretty Baby”在路易·马勒的电影里算不上最经典最有名的,但影片内容涉及雏妓、恋童和裸露等,足够被列入最受争议的行列。
看这电影的时候,由影片片名“Pretty Baby”想起了另一部电影——“Pretty Wamon”《风月俏佳人》——朱丽娅·萝卜茨当年的成名作。虽然将两者放到一起有些怪,但比较一下还挺有趣的。
首先从片名看,比起原名,非直译的译名就带着明显的主观色彩,体现出两部电影截然不同的风格。“艳娃传”虽然有个“艳”字,但其实是非常冷色调的。“娃”在这里不是泛指女性而是本意的孩子,与“艳”字的搭配就显出了冲突所在。而一个“传”字,则透露了影片的叙事方式及态度。内容与态度的结合,影片由此呈现给观众一种距离感(随着观影的深入,这种距离感会变的非常微妙,当然这是后话了)。
而“风月俏佳人”,纵使有“风月”的存在,也是丝毫减弱不了“俏”字所带来的活泼气氛,更何况风月在充当形容词的时候,几乎不见风尘味,反而是增添了风花雪月的浪漫气氛。而“佳人”,让人非常容易的联想到典型的爱情童话。活泼,浪漫,亲切,几乎没有距离感,因为不需要真实,而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中。
两部影片的最大共同点是女主人公都是妓女。《艳娃传》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所妓院里,波姬·小丝扮演的Violet已经是妓院里的第三代了,外婆在妓院里生下了母亲,母亲又在这里生下了她。虽然才年芳十一,但早已看惯了男女之事,讨好男人是信手拈来。她的命运也似乎从出生就注定了。而当迎来她的第一个男人的时候,虽然是没有情感的,但还是一件让人期待跟兴奋的事。后来母亲嫁了人,把她一个人留在妓院,她也不觉得有被抛弃的那种难过。等母亲安定了来接她出去一起过正常的生活,一开始她也不愿意,她想要的是一个自己的男人。
《风月俏佳人》里萝卜茨如何成为妓女的,有些记不清了,好象是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反正是为了生活讨口饭吃,后面被包下来当雇佣情人也是为了钱嘛。当雇佣情人看似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其实反而是为人物非常加分的,一边慢慢的抽离淡化了原来观众心目中固有的妓女形象,一边又营造出诙谐、浪漫的冲突点,直到梦想成真爱情圆满结局,完全是观众愿意接受的味道。
两者比较,虽同为妓女,但一个是成长为,另一个则是在褪去过去的痕迹。就象前面有提过的,一个是陌生的时代特殊的环境,有距离感,是一种带着压迫感的真实;另一个美好、亲切甚至温暖,满足各阶层人的幻想,底层的是跳脱现实的梦想,上层的是不需代价的怜悯的抒发。略涉禁忌,又无伤大雅,不象“艳娃”那样的赤裸裸,吓得大家都要赶忙来骂,以示高正清白。
还有就是爱情了。爱情是《风月俏佳人》的重点,不用多说。在《艳娃传》里,Violet爱上那个摄影师,虽然她懂得在某些方面如何去讨好男人,但终是脱不了依然是个小孩的事实,她的调皮、任性、幼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细节的懵懂,要过正常的大人的生活谈何容易。而在摄影师这边,爱上一个幼女甚至娶她回家,现在看来当然是不正常的,在那个时候除去那个以妓院为中心的小环境,外面的人也是不可接受的。或者说玩玩可以,正大光明的放到台面上就尴尬了。在电影语境中,摄影师的问题是在如何对待、以及如何与Violet相处上,把她当小孩还是大人对待呢?很痛苦,很辛苦,注定不会有善终。
最后的结尾,两位女主人公都“脱离苦海”。“俏佳人”从此应该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艳娃”到母亲的身边一起生活同时也就离开了那位为此异常痛苦的摄影师。在母亲来带她走的时候,她并没有太多的挣扎和别扭,因为她毕竟还只是个孩子,而这一段特别的生活和记忆,也许也会在长大的过程中被慢慢的淡忘。
如此欢乐童年
——《Pretty Baby》札记
许多年后,当“性感小猫”的艳称扬名全球后,人们已把二十多年前那个13岁的清纯雏妓遗忘在角落里了,从浴缸里一跃而起的童年波姬小丝瘦弱单薄,身材平整得像搓衣板,只有略带肥厚的嘴唇间才挂出一丝性感的意思。
与从小生活在妓院的韦小宝一样,波姬小丝从没觉得妓院生活有什么异样,这座豪华的大公寓是她童年的乐园。与韦小宝不一样,波姬小丝从没离开过她的乐园一步,所以她不知道妓院生活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接吻、调情、做爱,是公寓里最常见的风景,生活其间的波姬小丝绝没有什么心智不全,从她轻灵的一跑一溜中,从她纯真的笑靥里,我们知道她是个健康活泼聪明美丽的小女孩。 如果说她与其他小女孩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她对男女之事的认识要透明得多,甚至可以说,要健康得多。种种令小女孩噤若寒蝉的禁忌,神秘在她那里如明澈的溪水般透亮,一如她清澈的大眼。
也许是妓院老鸨的“治理有方”,也许是导演路易马勒的纯净化处理,在这所公寓里享受欢乐时光的远不止波姬小丝,还有包括她母亲苏珊萨兰登在内的所有妓女以及嫖客。中国古代青楼里常上演的负情薄义、逼良为娼的凄惨故事在这里全无踪影。在黑人乐手充满爵士风情的钢琴曲中,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整所公寓,仿佛这真是个人间乐园。于是在这里,一朵纯洁的爱情之花竟也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了,不是恶之花,而是与世间爱情殊无异处的红玫瑰。
当一幅标准英国绅士模样的摄影师出现在妓院门口时,真正的故事无疑开场了。摄影师的动机很单纯,来此寻找模特拍照,在强烈敬业精神的驱动下,他不知不觉地滑进了这个世界。导演再次进行了纯净化处理,抹掉了这样一个局外人的贸然闯入可能造成的冲撞,而竟让他渐渐融进了这个乐园之中。公寓里的女人们亲切而有趣地称他为“爸爸”。“爸爸”是这里唯一不求肉体之欢的男性,“爸爸”是爸爸而不是性欲勃发的男人。在公寓里捉迷藏的一场戏,尽显他们的欢快融洽。妓女们在那时不再是情场老手,色情符号,而是在追逐疯闹中尽显天真情态的姑娘们。这正是导演要挖掘的:不是贴附在妓女标签上的艳情奇情,而是职业身份背后的普通寻常。
也许“爸爸”的出现只是为了满足主人公波姬小丝的情感需要。在她眼里,“爸爸”无疑是顶顶奇特的:他的清心寡欲,他神奇的照相机,他的拘谨正派都一一收入她的眼帘之中,激荡起心里早熟的涟漪,刺激着小女孩对新奇的热切渴求。当情苗渐茁,她像所有恋爱中的女人一样会嫉妒,会撒娇,但同时她又欢快兴奋地迎接她的“初夜”。初夜对她意味着那晚她将被打扮得最漂亮,成为所有人关注的中心,即使在体验了初夜的恐惧与疼痛后,她也仍然不以为意。不以为意的还有“爸爸”,虽然在她的初夜他有过痛心和担忧,但当任性的波姬小丝找上家门,他欣然接受了她。
“爸爸”与波姬小丝的关系是奇特又单纯的。他送给她的礼物是一只布娃娃,真好象是父亲送给女儿的礼物一样。他对这个晶莹剔透的女孩有着父亲对女儿般的怜爱,但这一切被处理的这样朴实,一点都没有《洛丽塔》里不伦之恋的那种撩人心弦的暧昧。当伦理和贞洁都不再重要,一切可以大做文章的戏剧性情节都化做一股纯朴的微风,荡漾在二人湖畔婚礼的水面上,荡漾在婚宴上众妓女们的欢声笑语中,荡漾在宁静的二人世界中。
然而导演没有让身世奇特的小姑娘就这样走完她平凡的一生,嫁做人妇的母亲偕同丈夫回来接她,接她去过新的生活。新奇对小女孩总是具有吸引力的,尽管她已结婚,却仍是小女孩。镜头定格在火车站前她的回首凝望,表情里有种澹定。在这个似乎是她生命转捩点的时刻,她为何如此镇静从容?也许对这个漂亮宝贝而言,从没有什么大喜大悲的戏剧,一切都会消融在朴实的欢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