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机会》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七次机会》是一部由巴斯特·基顿执导,巴斯特·基顿 / T.罗伊·巴尔内斯 / 辛兹·爱德华主演的一部喜剧 / 家庭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次机会》观后感(一):七次机会
讲述商人吉姆面临经济危机,幸好去世的祖父留下巨额财产给他,但条件是他必须在27岁生日晚上七点前结婚,结果引来全城妇女的求婚,当然,最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七次机会》观后感(二):无声胜有声
吃饭的时候,起子说看这部电影,说“老电影被翻出来,分数那么高肯定很经典”。我一看,无声,黑白,瞬间没了耐心,这能好看么?看了大概十分钟,我就完全一如既往相信起子的推荐。
没错,这是一部妙极了的好剧,一个故事贯穿全剧。故事很简单,细节很精彩。精彩到你拍手叫妙,忍不住哈哈大笑。
演员也让人拍手叫绝。风火轮,马拉松,超级玛丽,八项全能,都占了。我只能感叹,以前的演员,现在的演员.....关于敬业的!哈哈
整场56分钟,一口气看下来,不带换气的(夸张修辞)。绝对让你捧腹大笑!
长春博大学历学校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教育培训、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学历、研究生学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严谨求实、自强不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奋发进取,早日成才。以“为人负责,为己负责”为办学宗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长春博大学历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生为本,以高等教育教学和终身教育为主,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十余年来,已培养、培训各类人才50000多人次,现有各类在校生5000余名。学院已形成教学设施齐备,办学形式多样;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保证;诚信规范管理,热心全程服务的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七次机会》观后感(四):一秒钟也停不下来
GO,STOP。
轮滑赶往的新娘,也很无厘头。
最后一场教堂戏真是大场面哪,人海战术是这么来的吧?很有喜剧性和戏剧性的一幕。
戴个脚表。
修表的怀表却是坏的,好无厘头。
新娘们一人一砖头拆墙也很无厘头。飞板砖就是这么来的吧?哈哈。
土耳其浴室,女士轮用日这个,跟现在的入错男女厕所一样一样的。
《七次机会》是今天看的第三部电影。我以为会出现诸如昏昏欲睡、直至反胃的状态,没想到了片子一开始就很抓人。
Jimmie Shannon连续若干季节的示爱未遂给人一种错觉,从前二十分钟看很像文艺片。但当男主人公祖父那份遗嘱出现的那一刻,片子的喜剧因素一下子迸射出来。
整个屋子里的人都在倒向不同方向的笑,一部没有台词的电影,能打动人的唯靠其精致的情节,和一个个绝不落俗套的“包袱”。
并非每部影片都需要给人震撼和九十分钟后的回味,在观看了1925年一个美国中产阶级五十多分钟的生命片断后,笑到肠胃纠结,时隔80多年后仍让人当场鼓掌示好的,也只有经典中的经典可以做到。
很少给哪些片子五颗星,《Seven Chances》是其中一部。
《七次机会》观后感(六):时间改变不了电影的精彩
作为和卓别林齐名同为默片巨匠的基顿 在名气上确实不如卓别林家喻户晓 但两人对于默片时代电影的重要性是其他人无可撼动的!
默片时代的电影 影响了以后的很多作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默片几乎销声匿迹 60年代一批默片的动画诞生《猫和老鼠》 《大力水手》动画里很多角色的动作和创意都是受到默片所影响。
《七次机会》这部上世纪20年代的电影放在今天依旧有很多让人惊喜的地方 影片唯一的弊端在于电影的故事过于简单 俗套(这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电影的配乐延续着默片电影一贯的风格 大气 轻快 俏皮!电影除去开场几分钟吉米追求意中人未果 之后的节奏连贯 一气呵成看的让我大呼过瘾 影片的高潮 吉米被众多应召而来的征婚者追逐的片段 场面一点也不小!在躲避石头那一段时真的为他捏了把汗 虽然知道那是道具 但看见石块滚下来还是忍不住担心。让我意外的是吉米的饰演者巴斯特基顿 基顿长得并不算高大 体型偏瘦弱 在这个片段他小小的身躯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各种高难度动作层出不穷(开创了动作喜剧的先河 成龙也在基顿的影片中受到过很多启发)。
电影真的是很奇妙的东西 这部电影上映已经接近百年了 却依旧可以让人开心 快乐 所以好的作品是不会随着时间增长而褪色 反而蕴含了惊人的光彩。
《七次机会》观后感(七):无愧为大师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巴斯特基顿的名字,知道他和卓别林同为默片时代的大师,被称为“冷面笑匠”,可是那时候网络资源有限,无缘一睹大师的作品,时至今日才一睹大师风采,大师实至名归啊。
故事开篇比较平淡,主角腼腆,求爱失败。事业失败,面临破产之时,飞来横财,但是要求生日的七点以前必须完婚,一段荒唐的求婚大战开始了,数百名老新娘追新郎,爬汽车,上吊车,甲鱼咬,蜜蜂蛰,上山下河,片子节奏越来越快,笑料迭起,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简单的故事,场面却宏大精致,设计精巧,观众紧张、焦急、欢乐交织在一起,真是艺术品级别的电影。
技术在突飞猛进的进步,默片到有声,到彩色,到宽银幕,到3D,VR电影也崭露头角了。但是,经典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被湮没,仍然会以风味独特的格调继续流传下去。
现在的电影,有点走入了误区,以场面宏大刺激神经、特效绚丽争夺眼球为卖点,至于故事逻辑,桥段设计,有的就瞎子放驴,随它去了,观众看了怒斥,反而这怒斥形成了热议,成了片子的卖点了。怪哉!再看看经典老片,忽而感觉单从艺术上讲,或许我们进步有限,我敢说绝大多数的导演,还不如九十年前老一辈的水平。即使前几年模仿默片制作的好莱坞大奖片大梦想家,也做不到。
《七次机会》观后感(八):翻山越岭来娶你
在冷门佳片里淘到这部电影,一开始就震惊了。我看过老电影,黑白的都看过,但是没有看过这么老的电影,老到没有声音。我对电影的发展没有什么研究,也许这只是导演的一种自信的表现手法。
既震惊又喜欢。
开头的几个片段让我瞬间融入影片。春暖花开,叶落知秋,冰天雪地,冬去春来,季节在不停变换着,时光在不停流逝着,但是男主对女主的感情没有变过。我想起来一句记的没有那么清楚的话:如果只能爱你四天,那么我就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爱你。
剧情不细讲,是一种不矫揉造作不七上八下的跌宕起伏。我要讲的是里面的一个画面。男主为了去找女主要翻过一座山顶堆着一堆乱石的山,他翻了,这个时候问题来了,那堆乱石被他一爬,下山的时候全都跟着他顺势而下,他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乱石砸伤甚至砸死。当然电影是喜剧,我知道他肯定不会死,但是这种追求爱情路上的艰难险阻还是着实让我汗颜了一把。
然后他穿过玉米地,越过铁轨,跋涉过河谷……那个场景仿佛他又经历了四季的变换,仿佛爱了心上那个她一生。
最近听到李宗盛唱一首歌,漂洋过海来看你,听到第一个音符就已经被打动。看到这部电影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在想用一句什么话来形容男主,后来突然想到这首歌,改了一下,于是就变成,翻山越岭来娶你。
不管卿长发是否及腰,我都来娶你可好。
《七次机会》观后感(九):快乐,绕梁百年不倦不减。
情节主题:
商人James Shannon(下文简称吉姆)为了利用祖父留下的巨额财产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完成祖父遗嘱上的唯一条件:在吉姆27岁晚上七点前结婚。
关于巴斯特基顿如何表现情节主题:
《seven chances》在结构上大致分为四个段落,分别是:吉姆向心仪已久的女孩Ruth Dwyer表白未遂、吉姆出现经济危机(这是本片戏剧性转化的临界点,因为他经济上出现问题,而这个时候律师正好告诉他其祖父留下一笔巨额财产给吉姆,但是又有附属条件)、吉姆想尽办法结婚(这是故事继续发展最有看点的部分,进一步深刻反应了故事中的人物冲突、心理冲突等)、吉姆和Ruth Dwyer终成眷属(这是影片的结尾部分,主人公不仅和心爱的女人结婚了,并且完成了祖父遗嘱上的条件)。
构成影片的两条主线:
其一是由巴斯特基顿扮演的商人吉姆对Ruth Dwyer的爱慕之心构成的情感主线,或者说是吉姆和Ruth Dwyer内心两厢情愿,却又因为双方的羞赧而产生互相表白障碍的情感背景。
其二是吉姆的祖父留给他一笔巨额财产,而这笔财产正好可以帮他摆脱经济危机,可是祖父在遗嘱中却给吉姆出了个难题:在27号下午七点前结婚。
两条线索在故事的第二个段落产生交集,并相互作用,激化了矛盾将影片推向高潮。
影片的开头主要的场景很单调:在Ruth Dwyer家门口的白色栅栏门口,影片利用叠画分别标记了春夏秋冬四个时期,展现出吉姆和Ruth Dwyer聊天、眉目传情、彼此心照不宣但又开不了口的场面。这也是影片的第一个段落,主要为我们交代了吉姆对Ruth Dwyer的感情,也通过Ruth Dwyer的时而期待,时而激动,时而失落的表情告诉我们,其实Ruth Dwyer对吉姆也心存爱恋。可是第一段落最后却无果而终。
当吉姆的生意状况出现问题,随行律师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拿出了吉姆祖父的遗嘱:只要吉姆能在27号下午七点之前结婚,就有资格继承这笔财产。戏剧性的画面产生了——吉姆看了看日期和时间,发现离27号下午七点已经只剩下半天的时间。紧接着,吉姆鼓起勇气去照Ruth Dwyer,想向她表达自己一直埋藏在心中的感情,观众们也在这个时候满怀期待。当吉姆站在Ruth Dwyer的面前向她求婚的时候,出现了引出第三个段落的矛盾:吉姆竟然告诉Ruth Dwyer,只有她在七点之前嫁给他,吉姆才能获得祖父留下的遗产。Ruth Dwyer从兴奋的心情跌到谷底,她以为,吉姆是为了遗产才向自己求婚,于是怀着悲痛失望的心情拒绝了吉姆。影片逐渐被推向高潮。
影片的第三个段落,也是最精彩的地方,吉姆的拍档T. Roy Barnes和律师分别提议:将吉姆包装成亿万富翁,在当地报刊上发征婚广告,只要符合条件并愿意嫁给吉姆的女性都在七点之前于当地教堂集合;另外让吉姆在俱乐部寻觅女性并当场求婚。他们本着同样的一个目的:七点前让吉姆顺利结婚,拿钱!
内心激烈斗争的吉姆迫于无奈和形式的发展,顺应了律师和拍档的提议,开始在俱乐部寻觅女性,他先后向七名女士唐突求婚,滑稽的动作,俱乐部其他人的反应等等一系列因素都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最后七个女性都没有答应吉姆结婚的请求,而吉姆也因为此事被当作异类看待,因此吉姆俱乐部寻妻的议案正式宣告失败。就在这个时候,Ruth Dwyer在家中苦恼万分,她心中对吉姆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战胜了她对他的失望,于是她拨通了吉姆办公室的电话。粗心的接线员在这个时候接错了电话,也正是这个错误,Ruth Dwyer在电话中偷偷听到了吉姆和拍档精彩的对话:“我宁愿不要钱,也不能娶我不爱的女人,我只爱Ruth Dwyer!”这个电话是影片高潮前的最后一级台阶,也是Ruth Dwyer情感变化的导火线,她意识到自己对吉姆的误会,于是迫不及待的将写有愿意嫁给吉姆的字条交给奴隶Jules Cowles,要求他迅速将字条交给吉姆。
第三段落高潮中的经典部分在这个时候呈现在观众面前,巴斯特基顿利用格里菲斯的平行交叉剪辑法,对同一时间的不同场景进行加速度切换,让情节越来越快,产生的巨大的时间压力不仅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也充分反应了情节主题在发展中的戏剧效果:被拍档拽到教堂的吉姆看到了人山人海前来应婚的女人(夸张的造型和人数的庞大让吉姆和观众叹为观止),结果吉姆临阵脱逃,被整条马路上的疯狂女人追杀。而身负重任,负责传递爱情字条的奴隶奴隶Jules Cowles却在路途中受尽坎坷,不止一次失去传递字条给吉姆的机会。Ruth Dwyer家中的钟表时间一步步逼近,她焦急的等待着吉姆的出现。
影片在第三段落的尾声讲影片的两条主线融合了,我们不知不觉的意识到这样的事实:吉姆必须拿到遗产,必须在七点之前结婚,必须和心爱的Ruth Dwyer结婚。
第四段落,吉姆风尘仆仆摆脱了追杀他的女人们,牧师和Ruth Dwyer在家中准备婚礼。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Ruth Dwyer家中的钟表时间快了五分钟,本来以为错过时间的两个相爱的人沮丧不已。不过巴斯特基顿还是在七点钟声敲响的时刻,让吉姆和Ruth Dwyer结成连理。影片终结。而最后这个小插曲就如同一阵微风,让本来逐渐平静的涟漪再次轻轻翻滚,传向周遭。
简单的情节主题在两条主线的相互交错中构成了经典的四个段落,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造型、幽默情节安排(疯女人们拆墙抱砖砸吉姆等)、画面语言(吉姆在被追杀过程中,滑落山体的巨石在“逃难”路上尾随其后等),将这一情节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seven chances》是一部经典的默片,短短的五十分钟,在影片上映后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却依然让观众在没有一句对白的情况下捧腹、紧张、兴奋、担忧、欢喜,并能一直延续巴斯特基顿的带给我们的欢乐。这是默片时代当之无愧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