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野玫瑰之恋》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野玫瑰之恋》经典影评10篇

2018-10-13 02:4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野玫瑰之恋》经典影评10篇

  《野玫瑰之恋》是一部由王天林执导,葛兰 / 张扬 / 苏凤主演的一部歌舞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野玫瑰之恋》影评(一):杂

  张扬典型软弱书生,苏凤从头到尾遇事就哭,电影中她掩面流泪的镜头不知给了多少,实在人心烦,除了丰富叙事向度,其它实在无用。欧阳莎菲也整一个苦命老母,与苏凤和声奏哭。与葛兰的果断、美丽善良勇敢一比,简直差到天涯海角去。

  这苦哈哈的空间在电懋影片中被极力压缩。

  前后野玫瑰唱起同一首歌也让人感慨万千

  星月日 香车美人 野玫瑰 张扬软弱的男性形象也真是深入人心相比之下雷震总是沿着痴傻多情男人,较之张扬还是好多了。

  《野玫瑰之恋》影评(二):看了这么多电懋里最精彩的一部

  五颗星奉上!

  看了这么多电懋里最精彩的一部,葛兰妖冶舞女的形象实在太适合她了,比《曼波女郎》和《空中小姐》里的扮相好太多。肩部线条完美,抽起烟来性感地不要不要的……

  这才是真正的大明星啊!顿觉《情深深雨蒙蒙》里的歌女……咳咳。

  歌好听,尤其是开头的《卡门》,翻过来再看有种宿命感。梁汉华这个老实男人不可自拔地被这个性危险的野玫瑰吸引,思嘉这样的女人岂是他可以承受的?“我要是爱上了你,你就死在我手里。”“如果你不爱我了,我就杀了你。”歌词和玩笑话到最后竟然成真了,看得人心痛不已。

  《野玫瑰之恋》影评(三):永放光彩的野玫瑰

  电懋的上佳之作。不要只说这是王天林的导演作品看看编剧、作词、作曲、音乐美术、监制等等人的名字,这部片子也是电懋在那个年代整体创作水平突出代表

  片中,葛兰的歌,葛兰的舞,葛兰的表演,全部是天才表现

  电懋用这部片子突出展现葛兰的才艺,葛兰也确实不负众望,几十年以后的今天看看,才更清楚地知道葛兰的价值所在

  野玫瑰的表演部分,尤敏可以演,乐蒂可以演,叶枫林翠都可以演,而且都能演得各具风情,但是葛兰的歌和舞,谁也表演不出来。

  听着葛兰的花腔女高音,真是神魂荡漾;看葛兰的开场和结束的两段舞,何其陶醉。

  这样的人,恐怕再不会有了。

  《野玫瑰之恋》影评(四):《野玫瑰之恋》:美到窒息的旋律岁月饶道而行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充满了传奇故事,如果将时间定格在五六十年代,观众会在香港发现很多好莱坞的电影,比如《无因的反叛》、《雨中曲》、《罗马假日》等等,除此之外,西方音乐也在这个时候大肆进入香港,猫王、披头士,还有当时流行的曼波舞曲、恰恰舞曲等等。遗憾的是,当年的流行元素在当今的时代看来,也只是一种极具怀旧色彩的非主流艺术文化。《野玫瑰之恋》正是在中西文化交汇的时候产生的,整部电影不管是音乐创作还是故事的设定,都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典型特点。电影以歌剧《卡门》为蓝本,将故事的背景放在香港,以歌女的爱情故事主线,这让“歌女”这一形象有别于传统歌女,而且,其中的主人公演唱的并不是当时的流行歌曲,而是西方音乐。这一创新,不仅让《野玫瑰之恋》取得了成功,而且,从六十年代开始使用西方音乐作为电影的插曲或者为电影的配乐成了一种流行,有很多电影甚至开始模仿百老汇大型歌曲桥段

  《野玫瑰之恋》是非常典型的致敬好莱坞的电影作品,在类型上,本片模仿西方的黑色电影叙事模式和歌舞电影的叙事模式,让西方的音乐艺术搭配中国电影人的拍摄技法观念,使得本片不同于香港其他时期的电影。这部影片在香港电影史上有举足轻重意义,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音乐元素的运用

  《卡门》:1875年3月3日,乔治.比才的《卡门》初次和观众见面,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不同版本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卡门》轮番上演。作为真实主义歌剧的先行者,《卡门》在法国音乐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卡门》是以咏叹调的形式来进行演唱的,这种演唱方式能够充分表现出卡门奔放、热情富有神秘感的形象。《风流寡妇》:弗兰兹•雷哈尔的《风流寡妇》是二十世纪初轻歌剧的代表作,《风流寡妇》打破了传统歌剧在叙事表达上的不足,将华尔兹舞曲、巴黎坎坎舞曲以及各种讽刺元素加入进入,不仅丰富了歌剧的内容,也增加了故事本身的深度广度,让简单爱情故事在艺术形式中得到充实。《蝴蝶夫人》:影片中除了《卡门》被人熟知之外,还有出自普契尼之手的《蝴蝶夫人》也在本片中得到了改编。《蝴蝶夫人》在很多人心中已经不单单是歌剧的代表了,文学作品中有《蝴蝶夫人》、电影艺术中有《蝴蝶夫人》,作为经久不衰的歌剧,《蝴蝶夫人》本身具备的艺术价值也成为津津乐道话题。《赌徒歌》:影片中的《赌徒歌》改编自朱塞佩•威尔第的作品《善变的女人》,经过葛兰的演唱,别有一番风情。尽管是出自意大利的大师之手,经过改良之后的歌曲,并没有显出突兀的感觉,反而增添了电影的艺术风格

  电影的故事改编自《卡门》,导演尝试着卡门这个人物,以及这段爱情故事来表现出当年的香港。电影并没有刻意的回避现实,反而将歌女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以及知识分子尴尬身份,和商贾人士不可一世刻画惟妙惟肖。尽管故事是围绕歌女展开的,但是,导演并没有加入对歌女的道德批判。任何时代,主流电影都会以娱乐为主,《野玫瑰之恋》尽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依然是以娱乐为主,歌女的形象对当时的影迷来说,有一种新鲜感神秘感,不仅受到观众的关注,也让歌女这种形象成为当时很多年轻人向往女神形象。

  《野玫瑰之恋》是香港歌舞电影中非常经典的一部影片,不仅给歌女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创作了不少经典的歌曲。时至今日,影片中的不少歌曲依然被传唱和演绎。整部电影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结合产物,也代表了典型的香港文化。

  :电影制作班底

  这部电影在当时来说,是名副其实大片,电影由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制作,该电影公司前身是国际影片发行公司,是新加坡国泰机构下属企业单位老板陆运涛和电影的制作人员大多都是对中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其中有很多是颇有盛名文人和电影人,制片人宋淇是香港著名的红学家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编剧秦亦孚获得过多次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野玫瑰之恋》影评(五):野玫瑰之恋:最好的葛兰

  的确,《野玫瑰之恋》可视为当年国泰的最佳代表作。它出色的编导手法,在摄影灯光,音乐的天衣无缝配合下,场景调度精确拿捏,以及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刻划的鲜活,无一不在同期国语歌舞片属于表表者。然而,这一切的出彩,如果没有了葛兰的演出,恐怕不会形成《野玫瑰之恋》的巨大魅力。葛兰,她才是《野玫瑰之恋》不可或缺灵魂

  固然早前在歌舞片《曼波女郎》她的又唱又跳已经精采万分,然而,又怎及她在《野玫瑰之恋》中颠倒众生忘形演出令人难忘

  戏一开场,在舞场入口的阶梯上,在暗黑的氛围中,她口衔一枝玫瑰,扭动着灵蛇般的身体逐级而下,那先声夺人的媚态已足够摄人。而及至她在舞台上开口唱出据比才歌剧《卡门》曲调改编的这段掀动第一个高潮:“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游戏,一点也不稀奇;男人,不过是一件消遣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是男人我都喜欢,不管穷富和高低;是男人我都抛弃,不怕你再有魔力。,一转,”甚么叫情,甚么叫意,还不是大家自己欺骗自己;甚么叫痴,甚么叫迷,简直是男的女的叫做戏”。

  葛兰的唱法不同于西洋歌剧唱法,而大耍其特色花腔,“爱情”一段一连唱了四次,每回腔调都有变化,或媚或妖或酥,最后一次野兽嚎叫般唱出“爱--情”“男--人”,那种别无分店的性感令人窒息。唱不特止,她在台上还掀裙摆,大跳特跳大扭特扭,就象是《卡门》中的坏女人卡门,那种野性的横泼的风情,充满舞厅的每一角落,连对此氛围格格不入的男主角张扬也情不自禁被她迷倒。

  葛兰在片中是一个歌女,《野玫瑰之恋》最精彩的是贯穿影片的她的几场歌舞表演:不论是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一段《女人善变》,莱哈轻歌剧《风流寡妇》中的一段选曲,曼波舞曲《Jajambo》,还是《卡门》中的《哈巴拉尼舞曲》,或者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的《一个好日子》,不但点出她不避性感的佻达开朗性情,也侧笔暗点出她的悲剧命运。她就是野性妖媚的“北角卡门”,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性感和欲望,牢牢将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不但化男妆上台,还争强好胜和其他歌女撕缠争打,情场上公然宣称“见一个爱一个甩一个”,甚至施展自己的魅力轻易从软弱的女教师手中横刀夺爱,抢走她的未婚夫。然而,野性妖媚底下,她又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不但急公好义帮同事巨款亲人的伤,然而一旦堕入爱情海中,又成为爱情的奴隶不能自拨,也不能挣脱命运摆布真正独立自主,不但为丈夫控制,最后竟为妨火中烧的软弱现任男人张扬勒毙,应了她唱的《卡门》(被男人刺死)和《蝴蝶夫人》(自杀)预言的悲剧。

  现在看起来《野玫瑰之恋》不脱当时的通俗剧的滥调,葛兰的悲剧起因在于男友受不了她在舞厅当舞女的羞耻。《野》的最动人之处,其实在于“镜头调度,情调气氛节奏与葛兰的声线形体表情高度配合,精彩得简直扣人心弦(罗卡语)”。葛兰演绎“野玫瑰”邓思嘉(有没有想起《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不作第二人想,她以优秀的音乐修养妖娆的形体动作,与作曲家服部良一糅合了流行舞曲,爵士,怨曲,西洋歌剧的音乐融为一体,在黑色电影布景氛围中,加上精湛场面调度,演绎出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歌女形象。

  其实葛兰在片中极端开放的演绎属于无心插柳,据她后来说,当时和导演王天林商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以不同异往的方法塑造了这个看起来是坏女人的形象,导演和她本人直至放映时都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当然,影片的成功证明一切担心都是多余。正是因为这个离经叛道的舞女形象,几十年后再看,《野玫瑰之恋》仍然有它难以抵挡的魅力。而葛兰的野玫瑰形象,也永远定格于影迷的记忆中,她永远的歌声,也永远留连于观众的脑海里:“我为什么有情,我又为什么有意?情和意都是害人东西,偏偏我就没法逃避。本来我是把假情假意刺激,又哪里知道假情假意变了真情意,叫我从此难抛弃你。我只怪千错万错错在我自己,为什么我中途失去了勇气,把自己投进了爱的漩涡里,永远爬不起.....”

  《野玫瑰之恋》影评(六):《野玫瑰之恋》卡门,葛兰,那些歌

  有的观众在看了《La La Land》这种歌不好舞也不好的歌舞片之后义愤填膺地疾呼:“华语电影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优秀的歌舞片?!”—— 说这话的观众大概是不看华语老片的 。虽然现在歌舞片在华语片中几乎绝迹,但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歌舞片在华语片中可以说是一种主流片种,港产歌舞片虽然不如好莱坞的歌舞片来的专业,但是其中也不乏精品,《野玫瑰之恋》就是其中之一。

  1957年电懋出品的《野玫瑰之恋》改编于歌剧中口水歌剧《卡门》,把西班牙烟草厂的背景搬到了香港的歌厅,卡门的吉普赛女郎身份则改成了见义勇为性格泼辣的性感歌女“野玫瑰”邓思嘉。片中的歌剧唱段与剧情交融,所有歌都是饰演邓思嘉的葛兰唱的,她在舞台上表演时艳光四射地唱《卡门》、与隔壁女歌手怄气时唱《赌徒歌》唱完了和隔壁女歌手打架(一如歌剧中烟厂打架情节)、撩汉时唱《年轻寡妇》、帮同事忙时唱《同情心》、开始恋爱了唱《说不出的快活(jumjumbo)》、被迫分手时唱《蝴蝶夫人》。这几首歌中的叹咏调简直是我听过的华人女高音歌手中的翘楚。比如说《卡门》几次“爱情~”的处理,都不尽相同,《说不出的快活》中,每个副歌中相同歌词的咬字、气声和花腔处理会随着歌词中感情的推进而变化。同期电懋公司风情万种的女演员中,其实从表演的角度来讲,葛兰总有用力过猛的嫌疑,乐蒂、叶枫从演技上可以更加自然地达到这个角色要求,但是如此专业的女高音他们却无法企及。男演员方面,演那个被卡门勾引的软弱男人梁汉化的演员叫张扬,有“北方大学生外号之称,《色|戒》中的王力宏有点他的意思

  在剧情方面,可能是为了保障华人观众的观影习惯和相对保守思想观念,邓思嘉的角色设定比卡门更加讨喜一些,卡门和何塞在一起之后见异思迁爱上了斗牛士,但邓思嘉和琴师梁汉化在一起之后并真的像台词里写的“见一个爱一个”而爱上别人,反而是像《蝴蝶夫人》的剧情一样,深陷于爱情中,甚至一度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歌女职业。邓思嘉虽然放弃了梁汉化,但也是由于梁汉化有酗酒、暴力倾向缺点,以及邓思嘉的黑帮大佬丈夫威胁之下的行为,并不是她的本意。邓思嘉的人物形象和同期其他女性角色相比,已经非常离经叛道了,但是相比于卡门歌剧中的设定还是保守了不少。我很好奇如果照搬卡门的设定拍出来,华人观众会有怎样的反映。

  此片的制片是张爱玲的老友宋淇,张爱玲彼时也是电懋的编剧,不过此片并不是张爱玲的编剧,此片编剧是多次获得金马奖的秦亦孚。此片的导演是王天林,香港著名电影人王晶的老爹。我在看此片时常常惊叹于此片富有感情而充满宿命感的分镜、蒙太奇与台词。这部片子的分镜和蒙太奇很有希区柯克黑色电影的意味,邓思嘉是歌女,亦是黑帮大佬的老婆,都算是社会边缘人,而梁汉化原本是音乐老师,还是英专的高材生,为了混口饭吃才去夜总会当琴师。梁汉化被邓思嘉引诱,抛弃了他的良家未婚妻和母亲,和邓思嘉同居,继而邓思嘉被抛弃,自暴自弃,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本身就是一个逐渐从社会主流偏离 继而堕落 的过程,所以用黑色电影的镜头来处理整个变化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说片头,出现的是黑幕中的一朵玫瑰,风情万种的邓思嘉从黑幕中走下台阶,BGM是卡门的序曲,而卡门的序曲本身就是带有悲剧性的曲子,这预示着全片的悲剧结尾。片头结束后,一开场出现的是梁汉化和他的未婚妻,他的未婚妻担心梁汉化会受到引诱,梁汉化说不会,然后通过梁汉化的视角引出“野玫瑰”邓思嘉出场。邓思嘉出场时,舞台是全黑的,邓思嘉开口唱歌时,灯才打亮,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整个剧情都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镜头感十足,最后的结局则定格在躺到在血泊中的“野玫瑰”。

  由于这样中西结合的剧设背景,成熟的剧本(充满了flag),导演充满宿命感的镜头语言,与片中歌女唱的那些歌剧唱段,使得这部歌舞片充满了迥异于其他同时代的歌舞片的高雅魅力。如果对歌舞片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野玫瑰之恋》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写在后面:蔡明亮的电影《洞》(1998)结尾有行字:“两千年结束了,感谢还有葛兰的歌声陪伴我们——蔡明亮。”,葛兰的歌明快、温暖,伴我度过了17年我赶论文的每一天,在此,我谨以此文感谢葛兰歌声的陪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