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四季商人》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四季商人》的影评10篇

2018-10-14 02:1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四季商人》的影评10篇

  《四季商人》是一部由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执导,汉斯·希尔斯缪勒 / 伊尔姆·赫尔曼 / 汉娜·许古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四季商人》影评(一):紫金颜色

  德国小镇有意思,有的局部很象上海的弄堂。密闭的存在主义式的逃避不掉的生活,即便好一点也不能开解什么。谁也无法和谁交流孤立水果小贩越发的不可能话语权,也没有必要去作任何的哲学考量镜头有意的停顿好像是说,电影------虚拟戏剧---人生谁可以说自己不是场景,不是主角,又或者不是故事情绪病人。宾德如痴的绝望---闪金燃烧,泛紫熄灭。

  《四季商人》影评(二):无题

  一个平庸男人得不到爱的一生,围坐一圈的最亲的家人恰恰是最鄙视他的,却又要体面的掩饰,让一切维持表面和谐,单独坐在一侧的妹妹像一个旁观者,一个旁白似的说出表面下的真相问题被说出来大家就直接逃避。直到死,一生中唯一的真爱也只能远远的看一眼丧礼的人群。最后一幕妻子和哈利像商业谈判一般决定了一起生活,也影射了人们生活的真相,大家都在像商人一般精打细算讨价还价的寻找对大家都好的生活,人的感受并不被关注

  《四季商人》影评(三):四季没有水果,只有商人

  哀莫大于心死。 故事简单,但注定人物设定已经不会让你内心平静。 汉斯的下坡路,与弃人生活,都是真实刻画深层的悲催。法斯宾德作品都是悲催。 整个欢迎过程你可以耐下心,但是这种自我的对抗单纯是从电影之外的主观抗争,情不自禁,在汉斯为中心的剧情推演下,诚意深度就显得自然而然,商人身份之中,如果父辈观影者看到,显然涟漪泛开必定会多一些。 明天我们一起推着车去卖水果吧,那样,叔本华的话可能就懂一点,而不只是这个全才导演艺术语言。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via叔本华

  《四季商人》影评(四):四季没有水果,只有商人

  哀莫大于心死。 故事简单,但注定人物设定已经不会让你内心平静。 汉斯的下坡路,与弃人生活,都是真实到刻画深层的悲催。法斯宾德作品都是悲催。 整个欢迎过程你可以耐下心,但是这种自我的对抗,单纯是从电影之外的主观抗争,情不自禁,在汉斯为中心的剧情推演下,诚意与深度就显得自然而然,商人身份之中,如果父辈观影者看到,显然涟漪泛开必定会多一些。 明天我们一起推着车去卖水果吧,那样,叔本华的话可能就懂一点,而不只是这个全才导演的艺术语言。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via叔本华

  《四季商人》影评(五):靠近法斯宾德

  有艺术电影图书评价这部电影是法斯宾德第一部开始运用好莱坞的故事结构来揭示德国现实社会问题的电影。

  但估计很多人在看完电影后应当都不会认同评论中的“好莱坞”这个词。我看的第一部法斯宾德的片子是《死亡之河》,看完后直到现在,我的印象还是很深,不是对电影的内容多么认同或被感动,而是不能理解电影为何变成了这个样子回想起《死亡之河》的内容,我会对近期最不能理解的《保险套人》有些同情,至少它有着一种能够让人去认同的意向,无论是喜欢或讨厌。但《死亡之河》给我的却是完全的疏离,内容艰涩干燥表演生硬的让观众不能投入,和片中的裸体镜头形成完全的反差

  显然这部《四季商人》同《死亡之河》相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接近于好莱坞,最起码故事能够有可比性,但表演的游离和动作模式化还是让我发现他的电影更像是木偶们在进行场面调度。

  但我不得不佩服他对生活得细致观察认知,人的一生其时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也并不存在多么起伏曲折,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小小的生活着,我们对电影的期望总是太高太大,脱离了实际的生活,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都是平常的别人不愿浪费时间了解,因为所有人都差不多。为什么就不能真实地再现一下我们自己呢。法斯宾德做到了,所以他有那么多可拍的东西,那么熟练迅速工作着。

  可能法斯宾德在渲染情绪和画面增色乃至镜头剪辑技法都不是什么大师,但对生活的投入,对人在真实生活中状态的观察和表现绝对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四季商人》影评(六):甘于被虐待女人

  法斯宾德身边有着一个女人,Irm Hermann。她是一个完全依赖于法斯宾德的女人,她可以为法斯宾德能够跟她做爱,而不惜吃下让她作呕的荤肉,她是一个素食者。法斯宾德对她并无所动,依然对她的虐待。

  在法斯宾德这部被认为最能够表现出他童年失去母爱的片子中,Irm饰演汉斯的妻子,爱普。爱普比汉斯大,从年龄体型。这并非汉斯的爱情,这只是他的婚姻。爱普也接受汉斯的这种感情,虽然她会不满汉斯去跟情人的私会。也正如现实中的Irm,她可以为了拥有法斯宾德这个人,而负责供养法斯宾德跟他的男友,三个人同住一个屋檐下。

  影片以汉斯回家却遭到母亲冷漠对待来开始,之后就是汉斯走在后院叫卖水果,爱普在一旁肆无忌惮地撩开裙子扣她的袜子。我不敢说这是两人关系的冷漠,我不确定德国的社会道德是否那么开放。我只能从我的道德角度来认为,这是汉斯对爱普冷漠的表现。那只是婚姻,并非爱情。就像那天晚上,两人各自躺在床上,爱普说起汉斯如何直接,而汉斯却背对着他。都是爱普的一厢情愿,而汉斯则始终埋藏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的生活都是公式化、表面化的。爱普是爱着汉斯,但同时背叛汉斯。她想对汉斯的冷漠报复,给自己的孤寂安慰。在汉斯喝醉酒的那晚,爱普走在路上,一个男人停下车,误会她是一个流莺。那时开始,爱普就萌发了出轨的念头,就在汉斯住院的时候,她跟一个男人在家里做爱,被女儿撞破。羞愧的爱普躲在窗帘后哭泣。她是个自虐的女人,她跟很多出轨的女人一样莫名其妙的出轨。既要忍受通奸给自己道德的鞭笞,却又享受通奸给自己的满足快慰

  Irm的眼神总是那么忧伤无神,就算是笑的时候也是干涩乏味。汉斯因为赚到钱而跟爱普在饭厅大笑,两人虽是为了相同原因而笑,但他们的声音干涩。里面的人都笑得那么虚假,可以认为根本就不曾欢愉过。就只有在爱普回忆汉斯如何直接相待的时候,爱普才笑得那么真诚

  法斯宾德的片子中总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那么爱普也是Irm的影子。她同样承受现实中法斯宾德对她的虐待。爱普去酒吧找汉斯,却被汉斯扔凳子对待。回到家又遭到汉斯的一番痛打。最后,爱普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丈夫喝下烈酒死亡。现实中,法斯宾德也一样是对Irm拳打脚踢的,也一样看着法斯宾德因为自己的放纵而死。

  要说Irm可怜,爱普可怜。我更想“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她是可恶的,她是活该的。谁叫你缠着这么个男人,你本来可以离婚,为何就心软回到他身边,之后又让他感到自己的不被重视与被取代。你被虐待也是活该。

  《四季商人》影评(七):与魔鬼为伍

  昨天看了《四季商人》,实际讲的是一个水果摊贩的故事,这个怯懦的男人,妻子每天呵斥他,母亲及其家人也瞧不起他,似乎他的存在是全家耻辱小丑式的人物汉斯生活一波三折年轻入伍时遭人勒索,当警察时虽然在妓女面前赢得了片刻自尊,但却为此丢了工作,沦为水果摊贩,因为身份卑贱,女人也离他而去,这些挫折令他绝望透顶,酗酒是他唯一宣泄的方式。他丧若游魂地奔波于大街家庭酒馆之间。由于一次争执,他酒后对妻子拳脚相加,那女人气得离了家,汉斯劝她,不幸心脏病突发。出院时医生提醒他不能做重体力活儿。他同意妻子雇佣一个帮手,具有戏剧性的是那个被聘用安哲尔,正是与妻子爱嘉偷情的男人,爱嘉怕他们俩的事败露设局解雇了他。随后他与战友哈利不期而遇,而这个人逐渐取代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经济条件变化并没有让他得到更多的尊重,母亲只是认为此时汉斯有了正当生意,不再给家族丢脸了。他的姐夫表面应承他,内心还是瞧不起他,妹妹在道义支持上,可她说的话在不同角度上也是对他的伤害。此后的汉斯变的越发忧郁自闭起来,总怔怔地望着窗外,他对生活彻底绝望了。在酒吧中他敬了在场以及生命中重要的人,最后猝死。

  据说《四季商人》这部片子就来自法斯宾德的家庭的真实故事,因此法斯宾德的母亲看到此片都惊叹他的惊人记忆力。那个汉斯的原形就是他的舅舅,当他推着小车叫卖的时候,家中没有人在精神上支持他。从小父母对法斯宾德就漠不关心,他没有到爱与被爱是对于人是那么的重要。他八九岁时,已经离婚的母亲与一个十七岁男孩相恋,那人却选择一种父亲式的方式与法斯宾德相处,这让他特别痛苦。后来母亲又与一个比自己大是十几岁的男人结婚,他对法斯宾德充满恶意,就连探望母亲的时间都有限制。到了1971年那个老男人死了,法斯宾德才获得重生,也是在此时他拍摄了自己的得力作品《四季商人》。

  我们无法给法斯宾德做个理性判断,一方面他酗酒、吸毒、双性恋。成名之前,在科隆卖过淫;另一方面他在从影的14年时间里,拍摄了25部故事片,14部电视片和两部纪录片。他作为绝望的人拍出了令人绝望的电影,他急速的生活,他的影片一般在几天到几十天完成。他性欲旺盛,他在男女两性间体味着极端苦痛快乐

  他与情人间的故事扑朔迷离,有些细节令人感到讶异。法斯宾德是个人格矛盾复杂的人,他有时羞怯紧张得无法与演员沟通,就通过助理传话。在拍摄过程他极力打击演员的自信,有些演员被逼的近乎发狂,可当她们哭时,他又会极力劝慰。他与演员爱玛•赫曼的孽缘也是如出一撤,这个汽车协会的小秘书,看起来很像年轻高挑的莉斯•罗特(法斯宾德的母亲)。法斯宾德对她软硬兼施,有时则显得冷酷无情。爱玛是法斯宾德给她指导演戏时爱上他的,她最初赚钱养活罗瑟(负责家务)和法斯宾德(写剧本),并且倾其全力帮他谋求出头机会,当无功而返回来还要承受法斯宾德的斥责。他还经常揍她,在公共场合甚至在其他演员面前。她曾三次自杀,有次他命令她交出所有财产,和她断绝关系,爱玛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她失去了知觉,法斯宾德以为她是装模做样,竟又揍她,当真发现她不省人事时,才给她叫来了救护车。在演戏的角色分配时,他让爱玛演的总是那些受人支配并受到虐待的女性,当然他给自己母亲的角色也好不了哪去。

  1971年法斯宾德与英格丽结婚,他的目的不是常人想象的俩人过稳定生活,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爱玛伤心,另一方面是向男情人证明自己也可以拥有个妻子。不到一年他们的婚姻走到尽头,可英格丽在生活中受到惩罚的角色并没改变,当他想在新男友面前炫耀买弄时,英格丽都是第一个受害者,有次把竟然怂恿工作人员游泳池裸泳,为了取悦新情人萨林,他让两个男孩用菜刀割英格丽的头发。法斯宾德把私人生活的情欲甚至带到摄影棚,那是一个永远充满鲜血眼泪残酷剧场。那个萨林后来成为法斯宾德的生活重心,得宠时陪着一起度假,享受着奢华稳定的生活,当两人情感消退时却受到更大的伤害。法斯宾德尽力不让他知道在哪排练。情绪失控的萨林为了见到法斯宾德,用菜刀砍伤了三个无辜的人。此后在几个国家逃亡,还不断与法斯宾德联系,缺钱时想找他求助,竟也被无情拒绝。后来萨林被捕在法国南部监狱上吊自杀。大约四年后阿敏•梅耶尔吞服过量药物自杀,1982年36岁法斯宾德因服用过量毒品和安眠药猝死,随后他的同性恋人汉瑞(在《水手奎莱尔》饰两个角色)悲痛不已也上吊身亡。这些人将生命像矿泉水瓶般地丢弃,缘于对生命的绝望和自身的悲惨体验。在法斯宾德的人生观里洋溢着这样的暗语:约束能带来解放恐怖不会比对恐怖惧怕更残酷。无论是死亡中的绝望,还是绝望中的死亡,都无法摆脱命运这条锁链,你越挣扎它就会勒得更紧.

  《四季商人》影评(八):咆哮与装置

  咆哮与装置

  1970年法斯宾德导演了七部电影,1972年他又导演了三部电影和一部五集电视剧,然而在1971年,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部电影作品上——《四季商人》。这部精心筹划的作品是其创作生涯的的转折点,如果说之前提到的《瘟疯之神》透露了其形式变奏的端倪,那么这部《四季商人》便是其真正彻底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

  这次转变源于1970年法斯宾德在慕尼黑电影博物馆观看的道格拉斯•塞克电影回顾展。德国裔导演道格拉斯•塞克于1941年从德国移居美国,在好莱坞大制片厂工业体制下拍出了《苦雨恋春风》、《春风秋雨》、《深锁春光一院愁》等诸多通俗剧作品,电影中那些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故事情节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商店的廉价产品,并不具有艺术性,而当塞克晚年淡出影坛,他的电影美学才被学界所认识。正是在这次的道格拉斯•塞克电影回顾展中,法斯宾德一眼看出了塞克的个人化风格,他惊讶于塞克能够在体制之内不失个性,塞克让他发现“这种让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说故事的方式是绝对可行的……我认为我先前所言的为大众拍片的时机到了”。从此之后,法斯宾德成为了塞克非正式的继承人,不断在自己的作品中摸索出各种巧妙手法来对广大观众造成强烈冲击。

  《四季商人》像塞克所有的家庭情节剧一样,以夸张的情感体验展现在观众面前。法斯宾德甚至承认他在构思《四季商人》的时候因着迷于塞克充满个人魅力的风格,险些抄袭了塞克《深锁春光一院愁》的故事。《四季商人》的故事围绕于家庭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主人公汉斯在戏剧经验的持续波动中自觉且公开地通过电影勾起观众的情绪,却又让观众在情感输入的临界距离突然抽离出来,这种瞬间的解构和疏离仿佛一次潜水经验,潜水员从海底忽然返回水面,虽然能迅捷完成一系列动作并到达水面,但水压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的骤变才是真正让人痛苦的“后效应”。观众在“浮起”的过程中不断沉浸于情节剧装饰性的暗流与情感鼓动,却又在最后不得不面对返回水面的“后效应”咆哮与震撼。

  塞克好莱坞的限制,把精力更多放在了“装饰”层面,夸张情感的修饰更多通过空间、视觉的表现性安排与调度来完成,日常的家具、花、墙上的画和镜子都成为了情感鼓动的暗流。在“咆哮”层面,超出现实的故事关系和人物对抗往往通过戏剧性的场面调度和摄影让观众醒悟这并不是真实的情景,《深锁春光一院愁》里高对比度的照明和灯光让观众能瞬间从暗涌积蓄成的咆哮情绪中抽离出来,从而再度回到装饰性的旁观中。而法斯宾德因为更加具有个人创作的自由,使得作品在“咆哮”与“装饰”的层面中更加倾向咆哮的后效应。汉斯因妓女的诱惑而失去了警察的职业,丢掉工作的他不得已成为一名水果商贩,母亲的鄙夷,恋人的离去,徒劳赚钱却仍不能取代情感满足的缺席,种种社会内在的紧张关系都汇集于他一人,主人公在社会底层的苦楚境遇因为更加显性的社会批判视野而带有强烈的咆哮情结,然而当情绪饱满到可以爆发的时候,装饰性的夸张效果例如突然而至的特写反应镜头也能让观众了解到这“矫揉造作”之后的间离效果。

  虽然塞克和法斯宾德在“咆哮”与“装饰”的平衡里各有侧重,但他们在视觉设计的运用上都具有同样程式化的缜密。人物经常被框定在门窗中或栏杆后,前景化人物的特写总是用诱人的光线反衬出明亮背后的绝望。在汉斯或她妹妹安娜零丁散落的倒叙回忆里,时间隐匿了纵向发展的轨迹,观众总是猝不及防地面他们倾斜而来的情绪,短暂的情感宣泄场域因为精微的摄影调度而越发关键。安娜回忆哥哥汉斯在参加外籍军前与自己在楼道道别的场景,此时的场景罕见的运用了两种摄影基调。坐在楼梯上的汉斯仰望站在旁边的妹妹,正反打的对话镜头里,汉斯完全被低调的黑暗吞噬,他绝望地向家里唯一认可他的妹妹述说自己的打算。在视觉上处于主导地位的安娜则完全融入高调明亮的光线中,他俯视着脚下的哥哥却也只能的说出“那边正在开战,你会被打死的”的无奈话语。安娜在视觉上能够对汉斯给予救赎的假象在最后的追逐中一览无余,汉斯把钱塞给安娜后绝望逃走,安娜企图追上他却倒在了昏暗的走廊里,摄影机非常巧妙地向地面移动直到把安娜框定在画面的顶端,由画面左右下角投射而来的光线巧合般的形成了十字架的图形。安娜匍匐在象征救赎与信仰的十字架光线中轻声哭泣,他不是基督耶稣能够代替哥哥受罪解难,汉斯也感受不到信仰的坚定与希望直接抛弃了这个十字之光。如果说过去的遭遇已经是无法呼吸沉溺,那么现在的境遇便是从麻木到死心的冷酷。影片倒数第二个场景里,汉斯与妻子来到母亲家中进行家庭聚餐,一组平移镜头冷漠扫过汉斯母亲、姐姐、姐夫以及妻子。没有纵深视觉下的感情蕴藉,只有平移横向巡视里的势利虚伪,汉斯了然于心,这幕结束后便直接进入了结尾的死亡场景。暗涌的情绪在镜头形式的修饰下不断积蓄,结尾的法斯宾德最终按捺不住咆哮的本质,暂时抛开了塞克式情节剧的装饰性质,发出了最为奇诡与深沉的咆哮:汉斯想象自己于异国郊野被人鞭笞折磨,远处的同伴并没有立即伸手救援,汉斯忍受痛苦从挣扎到麻木再到绝望,最后的他虽然获救却已失去了求生的希望。他在想象中已死,也在现实中自绝。

  《四季商人》影评(九):法斯宾德作品《四季商人》观后座谈会纪要

  法斯宾德作品《四季商人》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5年11月7日(星期六)上午10:34—11:07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法斯宾德作品《四季商人》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金爱武、杨越辉、马以乐、杜素梅、李华、唐福蓉、张玲黎、方敏、金惠欣、庄萍萍、陈华、蔡黛琪、傅佩影、赵玲玲、刘海庆、吴婉琴、张小萍、徐涌(观影者:姬伯庆、王犀灵、范大茵、翁锡良、张征辉、丁云珍、朱明、章毓苏、姚筱凤、田瑛、余涵、孙继军、倪云霞、任同安、姜天鸿、万邦炎、刘炜杰、朱剑云、王文仁、朱松法、周洪泽、蔡玲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刘海庆

  主人公汉斯虽有老婆有孩子,实际上却似没有家,他始终是个心灵的流浪者

  范达明:本月,我们进入“新德国电影季”的第二个月。上个月我们已看过新德国电影运动“四杰”中三位导演的四部作品;从今天起,我们就来欣赏第四位导演——法斯宾德的影片,他也是“四杰”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11月与12月都安排了他的影片,共八部。我自己收藏他的影片还更多一些,这八部则是我藏片中最值得看的。法斯宾德在新德国电影中的地位,类似特吕弗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地位。他生于“二战”胜利那年的1945年,今年恰好是他70周年诞辰,所以也可以说是对这样一位世界级导演的一次纪念献映。不过他并未活到今天,1982年就去世了,只活了37岁。上世纪60年代末他在德国——那时还是西德,迅速崛起,集导演、编剧、演员、制片、剧场经理、编曲、设计、剪接和摄影等多职于一身,14年电影生涯,总共拍片41部,差不多年平均三部。今天这部《四季商人》不一定是他的最好影片,片长就85分钟,却是他最早享誉影坛的影片。我今天也仔细再看了片子。主人公汉斯虽然看上去有了个家,有老婆有孩子,实际上却似没有家,他始终是个心灵的流浪者,这有很多原因,最终他成为这些原因的合力的牺牲品。譬如,跟老婆女儿的关系,很可能是事实婚姻即姘居关系,女儿则有可能是妻子与前夫所生,所谓“拖油瓶”带来的。老婆年龄大,个子还高出他半头,带着个女孩与他这个小丈夫一起生活,他显然是不满足的,他外边也有相好。而老婆虽表面上说爱他,也为他流泪,实际上背后还有不少小动作,她是个城府深也很诡异的女人。我先简单说这些。大家一起来谈下吧。

  每个人实际上都总会有每个人自己的归宿,这其实也是自己选择的

  金爱武:影片写了很普通的人,底层社会的人,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影片贴合生活实际,表现了人情。每个人实际上都总会有每个人自己的归宿,这其实也是自己选择的,当然其中的关系又错综复杂,里面有着很细腻的东西。我想,真正的好电影就是让你看了觉得真实,能打动人心。男主人公汉斯其实最喜欢的是那个女孩子,就是他死后拿着花来看他的那个。先不管他们是不是婚外情,是不是出轨,他与她这种内心的爱和真实的表达是很动人的。影片就是反映了普通而真实的人的状态吧。

  很多情况是偶然出现的。你别太在意太较真儿,不必想太远、看太重,要珍惜眼前

  杨越辉:看了影片让人有些纠结。人都是复杂的。汉斯的老婆被汉斯打了后与他人偷情,后来那个汉子又成了家里卖水果的伙计,但汉斯发现问题后又把他轰走了。女主人公处于两个男人之间,自己是很矛盾的。汉斯其实喜欢的是开始他送去水果的那个女子,但是她的父母根本不接受他。他原是警察,看上个妓女却因此被丢了工作,成了卖水果的,他自己的家人也看不起他,觉得他应该找个好工作,只有他妹妹替他说话。我总的感觉就是,很多时候,人的想法会前后不一致,在不同的场合心态也会不一样。就主人公来说,说是悲剧也好,是命运也好都无妨。我由此想起以前看的一部片子,是说老板拼命工作挣钱,结果累死了,于是老板的司机和他的老婆在一起了。所以,就算你再去想要怎么样,上天打个嗝或是打个哈欠,你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很多情况或许是偶然出现的。你别太在意,别太较真儿,不必想太远、看太重。要珍惜眼前,能够活在当下,就可以了。

  活得马虎一点、宽容一点、糊涂一点,也就会快活一点。人太精明了,就活得太累

  马以乐:汉斯是个自负的人。做警察的时候为所欲为,玩忽职守,所以丢了工作。后来又玩世不恭,明知道身体不好,还要喝酒。他雇人卖水果,自己收钱做小老板,后来又看破老婆和伙计背后的关系。其实他如果可以活得马虎一点、宽容一点、糊涂一点,自己也就会快活一点。人太精明了,就活得太累,“机关算尽”,误了自己生命。

  汉斯最后喝酒是为自己送行,联想他以前战场上的悲惨场景,呼应得很好。关于片名

  杜素梅:我觉得这部影片很深刻。有句话说世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阳光,一是人性。我对片子里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是“如果他自己想活,就能活下去。”汉斯最后喝酒是为自己送行,他联想到了他以前在战场上的一个悲惨场景,也呼应得很好,其实当时他就喊:“为什么不让我死了算了?”还有,我觉得《四季商人》的片名很好,人若像主人公那样活着,只求生存的话,就纯粹像个商人了。

  范达明:片名《四季商人》单就字面上说,我想就是指水果商人,因为水果一年四季都有,我们的水果广告中就常说“四时鲜果”等,尽管品种会有不同。也因此,水果生意是四季都可做的。水果商人做生意的一个关键,是如何保鲜的问题。这也是个麻烦与无法回避的问题,片中哈里在与汉斯老婆结算时,他也提到有4箱烂掉的。如果要做深一步考量,各人也可以对片名有自己不同的解释。

  影片把男主人公的内心表现得很真实,关注表达人性,关注人内心的东西

  李华:刚才听金大姐讲得很好。影片把男主人公的内心表现得很真实。这个片子很早了吧,70年代初的。可见,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关注表达人性,关注人内心的东西了。

  男主人公内心世界很复杂。影片实际上是展现了他如何逐步走向死亡的历程

  唐福蓉:男主人公内心世界很复杂。他的家庭出身还算殷实,工作是警察,因为犯错了,人生就改变了。不仅精神颓废了,做的工作也不体面了。他妈妈也嫌弃他,老是觉得他这么不争气。当然他也想努力,但没找到什么办法,最终只好接受现实。后来他见了战友哈里,俩人很开心、很阳光地拥抱在一起。但后来日子还是没过好,对老婆也没有了以前那样的感觉。或者他是努力了,但做不到他想要的,就只能承受,承受不了就崩溃——影片实际上是展现了他如何逐步走向死亡的历程。

  汉斯是个悲观主义者。影片反映了当时德国民众中一种绝望的人生观与悲观情绪

  杨越辉:应该说汉斯就是个悲观主义者。

  范达明:“二战”后德国是战败国,影片反映了当时德国民众中相当部分人具有的一种比较绝望的人生观,一种生存无奈的悲观情绪吧。

  影片震撼人的内心。主人公细腻的心路历程表现得很到位

  张玲黎:影片震撼人的内心。主人公细腻的心路历程表现得很到位,最后他放弃生命是因为不够乐观,想得太多。主人公汉斯其实不笨,或者说是太聪明,确实如《红楼梦》中说的“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乐趣,若是太钻牛角尖,肯定不好。

  方敏:虽然这部影片拍摄年代比较早了,但现在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醉驾,如果是公务员被查到,就什么都抹光了。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重新振作,有的人就做不到。

  金惠欣:我是第一次来。觉得片子很真实,老师们讲的都很好。

  女儿雷纳特这个角色显得比较重要,她的几次出现以及汉斯几次出门的意义

  范达明:我注意到片中那个小女孩,往往在情节的关键时候出现,比如提出一道数学题目来问父亲。这个角色显得比较重要,但是她基本不是站在父亲一边,而是与母亲的立场一致,所以她推开门看到母亲与野男人在做爱,似乎也不觉得惊讶,显得很镇静,或许这已不是见到第一次了。而当她看见爸爸打妈妈时,也不是拉开双方,而是给妈妈帮忙,向爸爸出拳。

  庄萍萍:我之前看过法斯宾德的电影,这部没看过。确实觉得它表现人性很直观,但也有点不懂。比如刚才范老师说的,小女孩关键时候出来的这几次,问算术题等,是什么含义呢?

  范达明:在影片里,小女孩的几次出现,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机会或考察方式,看看本应是扮演家中父亲与家长角色的汉斯,当下是否还能起到一个合格父亲与家长的作用。如果说女儿雷纳特第一次推门进来问那个牛吃草的算术问题(一车20担的干草可供62头牛吃多久,如果每头牛每天吃1/8担草的话),或有难度,用汉斯在行的加减法可能解答不了,要用乘除法来算,而影片在此也切断了,没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回答的(答案我算了下:20担除以62/8担,约等于2.58天)——这不过是为后叙情节起一个铺垫作用。当女儿第二次进门又提出一道题时,汉斯是伏在边侧的窗台处,哈里倒是与他老婆一起在桌边为水果生意算账,而且哈里恰恰是坐在了象征家长地位的桌子中间的座位(这个座位曾经是他与第一个伙计结账时所坐的)。汉斯或是心有旁骛,或是纠缠在个人得失圈子里不能自拔,既不再对水果生意关注,对女儿的课外作业也全然漠视,置若罔闻。我们看到,汉斯不作一声,推开了站门边的女儿,独自走出去了。这样,他显然是甘心丧失自己在家中原本可以具有的一家之长的地位。他的主动放弃,等于成全了他的伙计哈里,逐渐让哈里成为了顶替他的父亲与家长地位的第三者。到女儿的第三次出现,是她写了作文已经坐桌边在念给哈里听了,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汉斯仍伏在边侧的窗台处,哈里问汉斯女儿写的作文怎么样,汉斯说他没在听。实际上,至此,汉斯在家中的地位已被哈里(联合了他老婆)有意无意地完全篡夺了。我们见到汉斯再次夺门而出,对此,我们或许应该更本质地说,汉斯本人此时也已充分意识到了他在家中权力与地位的旁落,他的出门行为,正是就此的一种无声的愤懑的发泄,是一种合乎他本人性格的反抗方式,尽管这是一种已不可能扭转大局的无用的反抗。

  关于小女孩内心想着的两句话

  张玲黎:小女孩内心一直在想着姑姑针对她爸爸说的话:如果他想活的话就能活下来。但是小女孩并没有说她特别想让爸爸活下来。我们也不能确定她是不是她父亲汉斯亲生的。

  范达明:小女孩内心还这样想:人们不可能永远都跟父亲在一起。我想,她有这样的想法,说明她此前真的有过一个亲生父亲,那个亲生父亲或者已经死去,或者已经背弃她及她母亲而出走了。

  金爱武:其实亲爸后爸不需要追究的,他跟女儿不亲,就是性格问题。比如最后,她妈妈跟那个战友哈里说,他和孩子相处还可以,帮她讲题目什么的,所以如果在一起对孩子也好。

  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反过来看:把雷纳特的妈妈看做主角

  范达明: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个片子换个角度来看,反过来看:把雷纳特的妈妈看做主角——显然,她比男主人公汉斯更聪明、经历更多。她一直在找男人,一个阶段一个男人。比如,最开始就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个男人,是女儿雷纳特的亲生父亲;在发生变故后,接下来是汉斯,期间又勾搭上汉斯的第一个伙计,后来又周旋于汉斯的战友哈里,他们家的第二伙计。在她找到了年龄小于她的警察汉斯时,她觉得他长相也不错,家庭也不错,所以她很满意;当然后来才知道他酗酒,另有相好,也有心脏病等弊端,甚至与他还难以同房(这也证明,雷纳特不会是汉斯所亲生)。而邻居也说她那里肯定是有什么故事。当汉斯逐渐在她面前显示出他是个失落者、落魄者,仅有的力气是打她这个老婆的时候,她为了自己及女儿雷纳特的利益,当然就处处要有所设防,所以就生发了违背汉斯利益的一些算计或幕后动作了。最终,在汉斯突发心脏病死去后,她确实是顺利地成功地把自己与女儿转向了更为精明能干的哈里方面,指望从这个新男人那里找到她们母女俩新的理想归宿。

  汉斯太悲观,他不是正能量而是负能量;汉斯的心脏病是致命的,他没能战胜自己

  杨越辉:男主人公汉斯太悲观,他不是正能量而是负能量。他还记仇,最后说哈里也是个坏蛋——他临死前回忆的场景,就是怪罪哈里没有及早救他,而哈里毕竟是救了他,他却不感谢,可能是他觉得哈里已经取代了他在这个家里的位置。

  金爱武:其实导演没说破,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汉斯的这个心脏病,让他不能性生活了,对于男人来说这是致命的,所以他本人也很受打击。

  陈华:汉斯的妹妹安娜跟汉斯女儿说:“你爸爸如果想活的话就能活下来。”汉斯最后没能活下来,是因为他没能战胜自己。工作的失落,在家里没地位,好友来了要取代他,他不如走了好。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一定要学会战胜自己。

  傅佩影:男主人公被辞退后潦倒颓废。他卖水果不被社会承认,没尊严,没地位。他确实是没战胜自己。

  汉斯眼中的老婆与真爱,汉斯的性格特点或弱点

  范达明:还有一点,他对家里这个老婆既不爱,也不尊重,当然这个老婆也不算好。她来酒吧喊他吃晚饭,结果被他摔椅子。这显得他非常粗野,脾气暴躁。他的真爱就是楼上的那个女孩,但她也结了婚有了丈夫。

  陈华:老婆还算宽容吧,死的时候通知了那个情人。还有一个场景,做生意的时候,他一边喝酒一边吹牛说做警察时候多牛。这比较真实,很多男人都有这个特点。后来过得不好了,也就有点破罐破摔。

  范达明:男主人公心是大的,实际能力没那么强,加上种种遭遇,他未能达到自己期望的生活目标。

  赵玲玲:妈妈鄙视他,他说“妈妈我恨你。”从主人公身上我们确实看不到正能量,这很契合50年代的德国背景。

  杨越辉:他眼高手低。很多残疾人也活得很阳光、很积极,你四肢健全,怎么就活不下去呢?我想,这还是他心态的问题。他们卖水果能有5000马克的月收入是很不错了。从家里人谈话看,说明做什么性质工作其实不重要,能开公司了就算成功。他其实是有很多机会,可以好好做,可以做成功的。

  关于汉斯的周围人对于汉斯的态度,他们的不作为与民族文化的差异

  刘海庆:我感觉文化的差异很明显。比如妹妹安娜虽然看出大家看不起他,但她也没有做什么帮助他,只是很冷静地看着每一个场面,汉斯心脏病发了,她打了电话叫派救护车,或者跟他女儿说他想活就能活下来,算是一种缓冲温情所在。但最后汉斯去看她实际是道别,她也没有感觉不对劲而要做点什么。还有汉斯喝酒自杀这个场景,如果在我们这边,是不能理解的,大家肯定要制止他,但他们都没做什么,妻子也只是哭着看着,好像是他们的文化吧,尊重各人自己的选择。

  杨越辉:安娜也蛮清高的,也老大不小了也没结婚。在家里吃饭时的位置是正中的。不过电影应该是讽刺这个男主人公的,怒其不争的感觉。

  影片也暗示了他周围人对于汉斯的冷漠,这也是法斯宾德影片的批判性所在

  范达明:在汉斯的性格中,既有内向的、封闭的、不善于开朗地与人交流沟通的一面,又有对于家人的暴力倾向,所以一开始他去妈妈家寻找躲避在那里的老婆的时候,大家都害怕,他老婆尤其恐惧,甚至认为他要杀她,马上要报警。这说明,汉斯之前就曾发生过类似的对于老婆的凶狠与暴力情况。可以说,他的性格、生活一直没有什么亮色。一度似乎有点希望了,但那伙计又和他老婆有暧昧关系,他也不得不偷偷摸摸地去查对那伙计卖水果的真实情况,也反映了性格隐晦阴暗的一面。如果说他老婆对于自己找了个小警察还比较满意,那么,应该说,他对于自己的婚姻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他确实是建立了一个家,但他更喜欢的是在酒吧与他一批类似处境的朋友一同喝酒聊天,倾吐心声,寻找慰藉。我前面已经说过,汉斯一直是个心灵的流浪者,没有真正的归宿感。当汉斯在做水果生意中,他的伙计哈里与老婆的密切合作在事实上取代了他在职业与家庭的家长地位后,他的失落感最终让他走投无路,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了他的活路。影片在此后紧接着表现他先后来到他所相好的女友家,到他母亲家的妹妹那里——他当然不是来女友那里做爱,也不是来跟与他最知心的妹妹闲聊的——实际上这时他是在向她们发出最后的精神求救,然而对方并不真正清楚他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他妹妹正在批改卷子,一时也空不下手来,只接了他送上的一杯咖啡),他最终也都无果而退出——影片在这里先后出现了他不顾女儿的求教而离开自己的家门,离开甘心与他上床的女友家的门与离开妹妹所在母亲家的门,以及在家里用晚餐时再次走出家门的四个夺门而出的镜头,正是这个心灵的流浪者无法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应有的归宿的象征性写照。可以说,导演在本片中除了准确地写出了汉斯的性格特点或弱点之外,也暗示了他周围人对于他的冷漠。这与其说是表达了民族文化的差异,不如说是批判了战败国的德国民族在当时的无奈以及人性关怀的低落。汉斯的最终结局或他的死亡,应该说他的家庭、他的亲友与他周围的其他人,乃至他所处的整个社会,也都连带有一定的责任。这也是法斯宾德影片的批判性所在。

  影片色调的明暗处理。影片的戏剧化拍摄风格与导演的客串镜头

  蔡黛琪:大家对电影的主题说了很多,我想说一点对影片色调的感觉。导演法斯宾德片中拍的大部分场景颜色都较暗,就是在汉斯妈妈家色彩很亮,因为影片的基本冲突是在妈妈家。

  范达明:就电影的拍摄风格来说,本片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幕幕的场景,人物不多,场景单纯,有点像舞台演出的小戏剧。我想,这与法斯宾德的影片拍摄周期短,拍的很快,成本相对较低有关。影片塑造的主人公虽然是灰色的或灰暗的,但本片的色彩总体还比较明亮。影片中有汉斯与他舅舅祖克一同在小餐馆吃饭的镜头(正是此时,他与端盘子老战友哈里邂逅),那也是拍摄得较为明亮的——那个穿大红上衣的舅舅,就是导演法斯宾德客串扮演的。主人公喜欢喝酒,而导演本人也很喜欢喝酒,他的私生活也有点乱。

  2015年11月8-9日

  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103篇纪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