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凤凰琴》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凤凰琴》经典影评10篇

2018-10-18 01:3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凤凰琴》经典影评10篇

  《凤凰琴》是一部由何群执导,李保田 / 剧雪 / 王学圻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凤凰琴》影评(一):好多年了

  我记得我是上小学还是初中时候学校组织看的这场电影,其实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记得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因为我对小时候事情记得的非常少,能有印象,就说明不错

  《凤凰琴》影评(二):凤凰琴风过耳

  小学时候大概是一二年级,学校组织去看的

  竟然记得很清晰画面

  民办教师名额勾心斗角,即便是个小村落校长妻子重病

  校长很淳朴

  孩子们的脸

  希望工程

  我想多捐点钱,让更多人读更多书

  也许文明只会带来更多犯罪

  但是我想,只有更多人文明,才会更多人进步

  《凤凰琴》影评(三):凤凰琴

  影片实写了几个小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精神境界、生存状态,他们没有渊博学识,也没有什么崇高理想,成天忙忙碌碌就为了几件事:央求村里兑现拖欠的菲薄薪水、争取“民转公”的指标动员村民孩子上学(因入学率与薪水是挂钩的)、设法通过乡里评估达标、筹钱修缮破漏不堪的校舍。为了这几件事,他们甚至勾心斗角、弄虚作假、请客送礼。里面的人物没有崇高之美,但观众却深深打动了。每天简朴的升国旗仪式十分严肃庄重地例行着、教室里的读书声也未曾消失,还有那张象征青春爱情、美的追求和生存信念的凤凰琴。影片拍摄质量不高,但却很真实,可以在琐碎混浊的视听情境体验到影片纯净的精神气质。

  《凤凰琴》影评(四):今天所知的大部分学校走到另一个极端

  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个尴尬问题,这些民办教师既兢兢业业又有封建陋习,他们的问题也似乎是环境所迫,影片所涉及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学校的情况县里都知道”,楼里学校简陋不堪村长的家里缺比较体面(特指是她姑妈出镜的时候),欺上瞒下的情况在中国素来司空见惯,这里却只有心酸无奈,关于英子举报说了实话备受排挤现实中的确如此,但往往并不是影片的情况里瞒上是给学生弄点好处,关于学校请酒时会计要陪酒的丑恶嘴脸也不少见,不过中国历来所反映的问题从来都是无济于事,几十年前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这可能是看老电影能打动我们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所知大部分学校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学校变成赚钱工具,各种补课费用老师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天是连这样能够老师陋习的问题的影片是彻底没有了,有时只能在新闻看到他们的问题和面目

  《凤凰琴》影评(五):真实的艺术

  《凤凰琴》以逼真事件场景描写了几个山村民办教师的近乎琐碎的生活

  影片实写了这几个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精神境界、生存状态,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成天忙忙碌碌就为了几件事:央求村里兑现拖欠的菲薄薪水、争取“民转公”的指标、动员村民送孩子上学(因入学率与薪水是挂钩的)、设法通过乡里的评估达标、筹钱修缮破漏不堪的校舍。为了这几件事,他样甚至勾心斗角、弄虚作假、请客送礼。里面的人物没有崇高之美,但观众却深深打动了。每天简朴的升国旗仪式十分严肃庄重地例行着、教室里的读书声也未曾消失,还有那张象征着青春、爱情、美的追求和生存信念的凤凰琴。

  在琐碎和混浊的视听情境中,可以体验到影片纯净的精神气质

  《凤凰琴》影评(六):一份情守护一座大山

  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为了一个作业去看了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一句,这部电影所传递的那种信息,是现在的大片难以到达的,老电影所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时间的灰暗,还有那种人性的教育。这部关于教师的影片,倒映出了那时候乡村民办教师的困难,民办教师都想转正的梦想,但是迫于当时的生活经济条件,大山里根本就不会受到政府过多支持,以前曾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大山困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正因为山里条件的艰苦,所以很多人都只是在这些破烂的校舍上上学读书,根本就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据所以说一份情守护一座大山,山中三位老师,他们虽然一开始都是想要获得转正的机会,但是英子的到来,以及一系列发生的事情,他们懂得他们的心在大山,大山的孩子里需要他们,其实看着看着这部电影自己莫名其妙地流下了眼泪,可以说心有同感。不要以为现在21世纪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山区,还是有着很多坚持教学育人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而目前我也在考虑毕业之后要不要去支教贡献一份自己的情意

  《凤凰琴》影评(七):片子过了多年,现实仍未改变

  在大山的深处,有一所小学,每天早上几十名孩子都会在两位老师用笛子口琴吹奏出的国歌声中举行升旗仪式,老校长亲自把五星红旗升起来,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所山区里的小学叫界岭小学,这儿很穷,孩子们上学很困难。仅有的两位任课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防止学生们失学,还要负责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而他们的工资也被一拖再拖。知道《凤凰琴》还是去年作家刘醒龙来到我们山大做客“恰同学少年论坛时,此后一直念念不忘这部小说。到现在,小说没有看到,而是看完了这部根据刘醒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有人说表现农村民办教师的电影不少,可是像《凤凰琴》这样的经典却很少。片子拍得很真实,比如电影并没有避讳老师们为了转正所采取的努力,甚至是玩弄小把戏。但是愈是这样,愈是显出国家在这方面责任缺失。影片拍摄于1993年,而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却仍然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有很多贫困山区的教师几乎是凭一己之力维持着一所小学,默默透支着自己的身体保证孩子们的未来。即使我们以为已经做了很多,但是现实仍然很严峻。缺少对贫困地区基层教师的关爱,是我们的现状,也是我们的悲哀

  《凤凰琴》影评(八):我的小学

  看这部电影,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电影明明演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和我们村人就是一体的。当时全村电话,而董老师有个手机,我们全村人用他手机给在外打工的人打电话。而我们自己种的菜也总给她拿去,她也欣然接受。她们也是三个老师带五六个年级,所以那种上课法我也明白,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就是现在,我们那还是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而帮老师家干农活也有。我们与学校也是一体。学要建一个乒乓球台,我们当时所有的大点学生全部去捡石头。零八年地震了,我们一起搭帐篷。老师对我们很好,记得把他们珍藏百科全书给我们看,这是我感觉我现在所有知识源泉,也因此我买给我弟弟第一本书就是百科全书。而奖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到现在还没变。我弟弟去年就是五个人中的第一,奖品还是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

  当时升国旗对我们来说也是奢侈。后来校长才搞到旗杆,我们才每周升一次旗。但我们有一个大喇叭。每天早上定时由老师播放。63我总是听到后就特别着急,以为要迟到。喇叭总会放一些童话,童谣。我们都能背下了。校长每天来时都是我们做早操时。我们都偷偷地看来了没有,害怕他看到后打我们。但事实上他每次上来都热的不行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还要走四里路来。四十年如一日。他在村里很有威望,因为他打过我们辈的父辈。我们对他真是很尊重,也很崇拜,村里有事也一定要请他当“老爷”。

  我很高兴现在的小学还是那么的简单朴素。但也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希望总是那么小,以后怎么能生活下去。现在村里的打工都打不出去了,种地又生活不下去,而下一代可能也要坚守在这里,到时候都怎么生活。

  《凤凰琴》影评(九):有希望改变的生活,哪怕最后被生活改变的生活

  于校长对转正的小张老师说:“只要你记住,在这里还有很多上不起学的学生。”的时候我潸然泪下。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能被主旋律打动的人,但是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哭了。

  这部电影我不是第一次看,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熟悉的。我的父亲就是教师,虽然他在大学里教书,但是在师范大学这样的学校里还是有很多孩子因为上不起学而中途走掉。而更多的学生只能通过考研,结婚或者别的途径留在偌大的没有一个亲人的北京。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家总会出现几个穿的很破衣服,一顿饭可以吃掉一锅米饭的学生,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叫我妈:师母;我吃过他们带来的咸菜玉米,不知名野菜。我看过我爸爸因为自己心爱的学生没有钱继续上学而掉眼泪。一切一切,当我重新看《凤凰琴》的时候都那么历历在目

  女娃的爹说:您教女娃识的字,她能受用一辈子。过几年有娃了,还可以教给娃。失学的孩子说:站在自家的门口就能看见学校的红旗,心里就踏实了。于老师说:参加升旗仪式是自愿的,让人通知意思了。小张老师因为那篇《大山 小学 国旗》得到了走出大山的机会。而我知道那里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出大山。就算上过学的女娃过几年也要结婚生孩子,其他的孩子还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大山里。可就好像于老师说的:上学了就有希望了。他们渴望眼睛里闪动着对生活的希望,虽然他们最后很可能被生活掌握而不是改变生活。但是他们知道:那飘动在学校的红旗是他们的希望。

  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为希望小学募捐。我同桌的男同学问我:你说,这个钱等他们长大了会还给我吗?我狂笑。但是就在凤凰琴响起的时候,我潸然泪下。

  《凤凰琴》影评(十):守望教育

  守望教育

  ---电影《凤凰琴》观后感

  虽然这部片子是很多年前拍的,但是到现在依旧有这样的山村,真正的山里面的村庄和学校。只有几位老师,兼职学校所有的职务,从校长到勤杂工,从老师到寝室管理人员等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年复一年的付出,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走出大山,而是不希望这里的孩子们接受不到教育,没有老师给他们上课。

  界岭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又在偏远的山区,转正名额本来就特别的少,村里面还拖欠了老师的工资。在电影一开篇的时候,就有一个老师看到县里面的领导下来的时候,就马上问关于转正指标的事,可是到最后,真正县里看到这里的困难实情以后,特意给出一个指标,他们却决定把这个指标让给了刚刚调过去的张英子老师。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指标是当时直接指定给她的,只是她觉得,那些守在学校这么多年的那些老师更值得这个名额,所以就推辞出来了,结果兜兜转转回到自己身上。那个于校长只是对她说,英子,不管你以后走到哪里,都希望你记得界岭小学,记得在那里,学生们上学依旧很困难。也许是希望,她以后有能力的话可以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有更好的条件上学,至少要安稳的度过寒冷的冬天。

  里面很动人的一个场面就是每周都会有的升旗仪式。学校一共就三四十个学生却横跨了一到六年级,即使学校在简陋都弄了一个旗杆一面红旗,没有国歌,学校两个男老师,一个吹口琴,一个吹笛子演奏国歌。带着红领巾的学生精神的敬着少先队礼,不是的学生也庄严的看着国旗一点一点升起。还记得里面有一个学生因为家里大人过世了,自己又是老大,不得不辍学回去养家。她离开的时候跟校长说,每次听到国歌响起,远远看到国旗,就会不害怕。虽然可能有些学生现在还无法理解国旗国歌这种精神,可是他一直都坚持在做,他相信以后学生会懂的。

  其实就我自己而言,我还是在寻找,他们是怎么跟学生沟通的,又是怎么样了解学生的。这一直都是我在各个影片中寻找的。因为我不会,也不懂,更不了解我的学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