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碎碎念 |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跨越人生阶层?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碎碎念 |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跨越人生阶层?

2019-01-14 12:00:36 作者:点击蓝字设置置顶 来源:毛毛虫Claire 阅读:载入中…

碎碎念 |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跨越人生阶层?

  戳左上角蓝字关注毛毛虫Claire”,一起说说心里话

  点击右上角【●●●】菜单

  选择设置⭐️标”或“置顶公众号

  不再错过任何精彩推送

  还是快高考的那一年,我背着书包路过学校附近的一个报刊亭,那个时候有一本杂志年轻人特别流行,叫做《萌芽》。

  那本书夹在书报亭的一角,上面有一句话

  每年你都应该总结自己有没有好好的活着。

  如果一年之内你身高未长,

  体重未变,学无所成,

  没有付出努力亦没有得到经历

  那么你就没有好好的活着。

  这句话可能现在看来过于锋利或者片面,但是那个时候,看见的那一瞬间,确实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大概是我从一个单纯学生,第一次考虑应该如何好好珍爱自己时间启蒙

  曾经看过一个非常写实的纪录片,是BBC耗费将近50年的时间,拍摄了一部观察14个孩子将近一生发展

  中文版的翻译叫做《人生七年》,从1964年的英国开始,选择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录制了他们的整个人轨迹。每七年都会拍摄一次。从7岁开始,最后一期的拍摄是2012年,当年意气风发少年儿童,已经成了56岁的老人

  没有一部纪录片,这样真实的印刻了时光流逝,通过观察别人长长的一生,来观察整个世界社会变化。以及一个人经过漫长的时光雕刻,将在社会里如何展现出自己的一角剪影

  故事的开头也很老套,这十四个孩子从一开始就来自于不同的阶层。

  有代表那个年代精英阶级家庭,也有出身于英国传统贫穷区域的靠着政府救济的家庭。一开始,出生于精英阶层家庭的年轻踌躇满志的孩子,在七岁的时候就讨论一些那个时代著名的《金融报》和《观察家》,而贫穷家人的孩子则是羞涩的望着镜头一面还帮着家里除草。在屡次被采访的时候,有着卑微渺小愿望——比如吃饱饭,不挨打,看一眼爸爸

  镜头如此残酷地用着天真的孩子真实的表现出这两个世界有着如此鲜明边界,平行的,没有任何恶意平淡诉说着这两个阶层有多么的不同。

  网络上有很多文章说这部纪录片好残忍,因为漫长的几十年过去了,每一个七年,BBC都用旁白冷静平静态度告诉我们——阶层是难以逾越的。

  当年读政治经济报刊的孩子,如愿完成了自己的规划,成为了一名职业律师,后来加入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而穷人家的孩子依然面临着失业,从事着各种零售超市理货员这样的没有保障工作。仿佛读书没有用,仿佛出身就像一个烙印一样,贴在这个人的身上。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整部记录片里却有一个来自农村小男孩NICK,他通过一场考试,获得了离开农村进入大城市读书的机会,最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最终过上了精英阶层的生活

  是不是和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一样?这部片子播出的时候,有很多人在下面评论看看社会有限资源基本上都在一小部分人手掌握。还有人对比国内,说虽然时时有新闻报道呼吁社会不公,虽然学区房或者摇号指标总是彰显着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甚至连高校老师都说,从此以后寒门再难出贵子

  可是总还是有万恶的考试制度,一层一层的筛选着,还会给读书的孩子一条出路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另外一种公平。至少当你决定在读书上付出努力的时候,它总能你给予你回报

   

  看吧,教育改变命运,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读书是让你突破一层层困难到达另一个阶层的只需要自己努力就能有回报的唯一途径

  但与很多人认知不同的是,教育最本质效用不是那一纸学历证书,而是教育所带来的跨越阶层的视野高度

  阶层与阶层的差距,并不仅仅是资产的多少和金钱的差距,而最大的分别往往来自思维和认知的鸿沟

  曾经在网上有过很广泛的讨论,就是很多人梦想有一张大富翁游戏里的“均富卡”,可以瞬间把财富平均到每个人。那么之后过几十年后会怎样呢,原来的有钱人可能会利用他们的知识技能高人一筹思想,经过几十年还会成为有钱人,而那些贫穷的人也会在挥霍了白来的资产后回归原有状态。阶层的差距并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而在知识、认知、思维方式精神层面的差距可能往往会更大。

  与其说是读书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命运,不如说他有效的利用了时间。他在书本上花过的力气,终于把他塑造的超出了父母的阶层。

  小的时候,老师们总是强调珍惜时间,强调要努力读书,这种强调重复次数过多,都让人产生麻木。而我想在2019年的开始,写下一些不一样的话。

  读书能够让你遇见一个真实的自己

  《无问东西》里优等生吴岭澜一直埋头苦学,不停的学习深入阅读,让他丧失了和同学享受普通生活的乐趣

  即使这样的努力,但是自身携带的天分让他在国学和英文上独占鳌头。可是即使怎么样努力,物理这样的功科也依然难逃不及格的命运。

  在那个时候,这个成绩,对于一直骄傲的他给予了沉重打击。从电影里看到他孤独沉默思索不甘

  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问他:物理不列,而文学科目均是满分,如此天赋,为何要学习物理专业

  吴岭澜说,很多人都在学物理,我只知道,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梅贻琦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

  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平和喜悦

  电影里的人物总是虚构的,我不想强调成绩优异能够让人获得更多的机会。现实生活里真正像电影人物能够进入清华并且被大师点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每个人的青春也都只不过这些日子,每个人也有机会面对自己的真实。

  也许读书不能让你一步登天,但是上一个大学,总归是能让你遇见另一群大学生,和他们一起听什么,做什么。也许家庭出身在社会的底层,就算不是顶级名校,上一个一本起码能够在城市有个工作,起码可以缓慢的改变自己的命运。

  说不定可以在大的城市扎根,说不定你的孩子能在大的城市上个好学校,这就是在改变底层阶级的命运。如果不读书,你的孩子就只能跟你一样。

   

  这就是生活里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最终走一条不懊悔也不羞耻的道路

  但有的时候,有的人把教育的不公平妖魔化了。

  那是因为即使在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同样的文凭出来的学生,或许在人生道路上相差甚远。可是如果把时间的长轴拉开,不要和出身不相同的人进行横向比较

  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依靠教育在自己的原基础上往前进了一步。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真实。

  合理的利用时间,别犹豫,也别害怕

  有一个很早年的粉丝,在2015年的时候给我写私信。她那个时候已经工作了,有一份非常稳定事业单位职位。是许多中年妇女梦寐以求的可以照顾家庭孩子,还能有个班上的工作类型

  那一年她27岁,不大不小。后来想要去读个硕士改变一下职场轨道。因为国内的硕士需要考试,又有考试时间限制,还需要两年时间。一个很意外的情况下,她得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有一个她喜欢的专业,招收一年制硕士,只要雅思6分。是一所可以最快时间入学的学校。

  那个时候她的来信上充满了怀疑,不甘,还有杂乱。她说如果读了国内的硕士,从备考到拿到文凭,几乎需要3年的时间。27岁的三年之后,就是30岁,对于她来说很可怕的年纪。选择去瑞典,并不是特别想留学,只是想抢一些时间出来。

  她和她的父母暴吵。她不明白他们反对原因,是担心她离职了以后没有出路,还是担心她踏上出去的门以后再也回不来。

  她问我的时候,我说我不能给你建议去或者不去,但是我可以给提醒几个可以考虑的方向帮助判断你自己的内心

  时光,无论你怎么样使用,它都是会过去的。所有的机会成本,都像是抛起硬币的两面,总有一面会朝上。

  关键是你自己---你想怎么样花费自己的时间?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她义无反顾的还是去了瑞典,因为她对她即将到达30岁之前的3年时光特别珍惜,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也格外卖力。

  在瑞典的一年,她读了很多书,对她自己专业有用的。同时又不断的总结自己的过去的工作经验,刚开始总结,总是觉得自己工作了三年并没有学到什么,再后来发现她还是在生活里学到了如何判断自己,如何判断他人。如何和团队相处,如何定义一件事的成功失败

  她从瑞典进行了深度的北欧游,她观察宜家的运营方式,她去了芬兰,又从芬兰南下进入了德国。她背着她的课本,在火车上想起来就翻几页。

  一年以后她拿到了物流专业的硕士,又去了新加坡。也没有狗血的进入了什么跨国大公司,就是一家普通的很人性化的小公司,她在里面实习,又留在了里面。将来也许能够凭借着海外工作经验以及学历进入一个大公司。

  2018年,她三十岁了。我问她到了30岁了什么感觉?害怕吗?

  她说不。这三年我没一年都在当成两年用着,也许爸爸妈妈觉得我出了国不如国内的旧同事,稳定的生活着,买了房子买了车。

  可是我抓住了最后一点点青春的尾巴。我并不是想要奋斗,非要奋斗出个什么样子。我看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机会看到的人,经历了很多没有经历过的生活。

  她说-------这就像你问我会不会特别后悔花了很贵的钱去吃一顿米其林五星的饭店我不后悔,因为那个滋味实在是太美妙了。很多年后的日子里,我可能记不得我花了多少钱,可是我记得那滋味有多美妙。

  对,时间走得时候,他不留痕迹。可是时间他曾经来过,印证过你怎么样使用了他。他会留给你心平气和愉悦和珍惜,也会留给你遗憾和后悔。

  所以你怎么样使用时间,如何规划它,它也在慢慢的雕刻着你的生活。与其这样,你不妨法大胆一点,在大胆一点,反正每个人的青春也都只有一次。

  最后,希望每一个喜欢我文章的人,在2019年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毕竟每一个未知的开始,都蕴含着无数美丽期待

  一些碎碎念的心里话

  最怕那些打着学渣名义而努力的学霸

  走在 30多岁的路上,突然想说几句话心里话

  30岁左右,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慌张

  三十岁遇到事业瓶颈和丧偶式婚姻,该怎么办?

  · 好文推荐 ·

  · 往期回顾 ·

  点击“阅读原文”,和毛毛虫Claire说说心里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