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竺可桢的“死脑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竺可桢的“死脑筋”

2019-03-05 08:42:52 作者:张朝元 来源:作文周刊 阅读:载入中…

竺可桢的“死脑筋”

  竺可桢的“死脑筋

  抗日战争时期,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立校训“求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他自己身体力行,留下了对学校制度一副“死脑筋”执行故事……

  1949年2月7日,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找到竺可桢,介绍郁达夫之子郁飞到浙大借读。听明陈仪的来意后,竺可桢一脸微笑,以借读之人太多,婉拒了陈仪。竺可桢的不给面子,陈仪虽然不理解,但也无可奈何

  郁飞得知信息后,暗自思忖:難道陈仪的面子还不够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找当时最有名的胡适来帮忙。可是胡适也有自己的原则,听明白郁飞的来意后当场便拒绝了。一见胡适拒绝,郁飞一急,当时便昏倒在胡适家的客厅里。要说,这胡适也是性情中人,一见郁飞好学成这个样子,当即心一软,便给郁飞写了举荐信。

  拿着胡适的举荐信,郁飞如获珍宝,当即去找竺可桢。谁知竺可桢看了信后,当即生气地撕毁了胡适的举荐信,并开口骂郁飞:“你这后生有意思,你以为我竺可桢是这样的人吗? ”

  说完这些,竺可桢向郁飞下了逐客令。

  又一段时间后,竺可桢的大儿子竺津从浙大附中毕业,报考浙大史地系,差五分没有达到录取标准负责招考的老师让竺津私下里找父亲求情,谁知竺津的求情换来的是:竺可桢断绝了和儿子关系……

  竺可桢为何如此无情?原因简单,他是一位正直不阿的知识分子,如果你让他带头违反校规,这简直是用刀在割他的肉啊!

  事后,郁飞知道竺可桢和儿子的恩怨后,由此前的不解,慢慢转化尊重和佩服!

  校长是大学的魂,什么样的校长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正是因为竺可桢的死脑筋,使得浙大后来成为一流的学府,并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