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失去的「自由」。”
1
他说,人生有两句半话,第一句是:人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第二句是:人生是一个不断重得的过程。半句是:往往身不由己。
我问,既然失去和重得身不由己,那人渴望什么?
我认真想了想,好像是这样,不管是内心还是现实,亦或是网上调侃的,我们好像越来越不自由了。
有没有想过,从小到大,你都失去过哪些自由?
那时,你的梦想是卖冰棍,你觉得那很神气,但家人告诉你那简直称不上梦想,只有做科学家航天员才是梦想。
你失去了梦想自由。
你喜欢交朋友,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没心没肺打闹,一起去做冒险的事情,年轻无极限。
但家人告诉你,你只能和学习成绩好的人做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有点疑惑,为什么只有成绩好才算是一个好人?成绩就能代表一切吗?
后来你才隐约明白,交友这件事,其实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你失去了交友自由。
2
你上了大学,可以随心所欲交友和做白日梦,你觉得自己终于自由。
面试过几轮都不如意,家人又催得紧,他们觉得在外面奔波不如在家安稳,去私企上班不如考公务员。
你失去了工作自由。
好不容易在这座城市有了工作,却发现日子并没有如自己想象般好转起来。
大城市竞争压力巨大,嘴里嚷嚷着诗和远方,却不得不对着一堆工作夜以继日。
在网上痛斥996,可自己也在996,害怕被淘汰,根本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
你失去了时间自由。
你烦不胜烦,扬言自己要找真爱,可家人却说真爱算个屁,你就是太年轻,还搬出更多事实来反驳你,你哑口无言。
网上有各种文章教你如何谈恋爱,你越看越迷糊,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到最后发现自己不会爱了。
你失去了恋爱自由。
但大城市的房价只能让你望洋兴叹,凭自己的薪资连郊区的单间都买不起,又开始后悔没有在刚毕业时早早买房。
租房也变得压力陡增,房东一年涨了三回房租,态度越来越差,明显就是你爱租不租。
一直想有个家,现在充其量叫做花钱住在别人的家里。
你失去了买房自由。
3
你也发现,自己的存在感好像越来越低。
不管是在现实还是在网络中,已经有了更年轻更有才华的人,他们比你更具有优势,更被人喜欢。
你开始认真考虑不再年轻这种事,时刻都有危机感,即将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你忍受不了网络杠精,觉得世风日下,发出的声音也被迅速淹没,你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你失去了话语自由。
然后,你发现哪怕做一个普通人,其实也艰难。
人们开始用是非对错来随便评判一个人,一个女生只要稍微中性一点就是女汉子,一个男生只要稍微阴柔一点就是娘炮。
女生只要阳刚就指定没对象,没对象的就是剩女。男生只要娘炮就会误国,感情史丰富就指定是渣男。
刻板印象发挥到极致,用以限定你是谁你就必须是什么样子,不然就是错。
你失去了性别自由。
你有一个最明显的体会是,从前你寄送快递,向来都是顺丰,虽然贵一点,但速度快服务又好。
但顺丰太贵,你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周使用一次,一次按均价20元,一个月就是80元,一年就是近千元。
你现在用中通,虽然服务不尽如人意,但能省下近一半的钱。
你失去了快递自由。
以前你也特别爱买口红,有钟爱的品牌,任何喜欢的色号都要备齐,独爱各大牌的限量款和联名款。
但口红这件事也属于“拿铁因子”,一件看似不太贵,但买得多了,用不了又囤在家里,无形中是浪费钱。
你失去了口红自由。
4
消费降级,那总不能再亏待自己的胃了吧。
你习惯点外卖,尤其钟爱一些港式茶餐厅,包装精美的网红款看起来总是让人愉悦。
但网上开始越来越多曝光无良外卖商家,制作食品的过程让人反胃,诸多网红店无非是炒作噱头,更是觉得花了冤枉钱。
看得多了,现在你再点外卖都小心翼翼,反复去看各种评价和图片,生怕踏入雷区,每次只要吃饭时,就会想起网上曝光的照片,直犯恶心。
你失去了外卖自由。
去年网上就有热门话题是车厘子自由,有都市白领自嘲说月薪过万舍不得吃几十块一斤的车厘子,你还嘲笑他们矫情。
没想到今年水果的价格直线飙升,荔枝和苹果的价格更是翻了好几倍,网上已经有数据,各大城市的水果涨幅超过了13%。
有专家紧急辟谣,说这和中美贸易战关系不大,某些水果产量不如往年,只是季节性上涨,以后还会下调。
太烂的水果不想吃,想吃的水果又太贵。
你失去了水果自由。
实际上,物价上涨已经不是某一类型某一区域的现象,而是普遍化存在。
从前一个月赚几千块好像怎么花也花不完,但现在月薪哪怕过万,稍不留意就会超标,每天精打细算,捂着自己的钱包瑟瑟发抖。
挣得也多了,花销的地方更多,吃喝住行,样样花钱,如果没有自我约束,月底就要吃土。
本想着尝试在家做饭,说不定可以省钱,但到了超市一看原来蔬菜的价格也在上涨。
真贵啊。你不禁感叹,随手点开微博,一条新闻是:大蒜身价翻4倍。
现在,你又失去了大蒜自由。
5
电影中的小岛是一个摄影棚,主人公金·凯瑞自出生起就生活在这里,但他的一切都被24小时拍摄,实时直播。
后来,他发现了异样,才明白这个世界是被人设计好的,是一个虚假的世界。
他想要挣脱离开,但导演对他说,外面的世界跟这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里你什么都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留在岛上,没有自由,平凡且安全,但被人设计,剧本表演,外面的世界虽然自由,但更危险,不过是自己做主,充满未知。
最终,他选择离开楚门的世界,向着未知走去。
这部电影,就是关于自由的隐喻。
这些年我们的变化,其实是一个束手束脚的过程,你会面临诸多不自由的时刻,你会被设计,被定义,被归类,被物化。
从小到大,失去的自由,是从内心到现实。年龄越大,就越要面对现实。但如果想要找回自由,却是从现实先下手。
你不是演员,你不是在做真人秀节目,你是在生活之中,但谁又能保证,你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的呢?
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的存在,你的怀疑、追寻、挣扎、焦虑、迷茫,实际上都发乎于此。
失去的自由,越长大越现实。
挽回的自由,越挽回越内心。
成长前半程,是失去自由的过程,成长后半程,应该是找回自由的过程。
6
如果你要问,到底什么是自由?
我的答案是,自由就是你那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少一些,再少一些。
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没办法替你而活,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一点点找回失去的自由。
远离不受控的生活,扔下附加的定义,试图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领地,这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
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某些自由在所难免,那将来想要重获它们,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自由,于许多人而言,其实是一场不知输赢的冒险。
不是对不对,而是值不值。
对错不由己,值得才安心。
END
♠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你心里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
♫ / The Speckle —— Orquesta Club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