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阳明心学“致良知”疑难解答(五)

王阳明心学“致良知”疑难解答(五)

问: 天道 的本身它是 呈现 出一种善的 状态 ,是 无私 的。那么 事物 从他们那边 获得 了他的分殊之理,但它的 本质 应该也 是非 常善的,与此 同时 我们的本心在他的最初状态也是有 良知 的,那么既然我们的本质是良的,我们所处的 环境 也是善的。那遮蔽我们良知的 私欲 最初是怎么 形成 的? 答: 这个 问题 很 有趣 !天道毫无 疑问 是善的,它是至善。对 不对 ?我们同样也 假设 任何一种事物,包括我们 人本 身从他 原本 状

《王阳明心学“致良知”疑难解答(五)》的相关文章列表

王阳明心学为什么要叫我们“致良知”(二)
王阳明心学为什么要叫我们“致良知”(二)

日期:2019-06-12 13:26:24 点击:11 好评:0

上篇我们讲王阳明为什么要提一个“良知说”,更提出一个“致良知”,为什么是“致”呢?这个“致”要多加领会。 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我前面写的关于“格物致知”之说,“良知学说”提出之后,“致知”就变成了“致良知”。在王阳明那里讲“格物致知”那就是“...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和“良知学说”的关系(四)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和“良知学说”的关系(四)

日期:2019-05-21 09:29:15 点击:52 好评:0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什么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这篇文章我们就为大家说说“知行合一”和“良知学说”的关系。 王阳明开始提出良知学说之后他开始在知这个意思上讲”知行合一”,这个知就把它理解为良知了,这个就要请注意了,”知行合一”就变成了什么?显...

王阳明5个传奇故事,跟心学宗师学做人做事!
王阳明5个传奇故事,跟心学宗师学做人做事!

日期:2017-11-21 05:33:26 点击:754 好评:5

先科普一下。你们整天说王阳明王阳明,却不知道王阳明不叫王阳明。都看好了: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三册)》读后感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三册)》读后感

日期:2018-02-07 21:18:02 点击:17189 好评:31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三册)》是一本由(日)冈田武彦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9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三册)》读后感(一)...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精选10篇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6-24 21:19:02 点击:424 好评:3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一本由罗智著作,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一):一本相见恨晚的书 现在市面上写王阳明的书是很多了,但我认...

王阳明心学为什么大家都在提“知行合一”(一)
王阳明心学为什么大家都在提“知行合一”(一)

日期:2019-05-17 20:03:49 点击:19 好评:0

好各位同学我们接着上一次的内容,前面我们主要简单的讲到心即理这个观点,接下去的我们要讲一个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在王阳明的思想当中是很重要的。““知行合一”” 在21世纪,大家都在提的一个话题““知行合一””。那么,我们首先讲就是”知行合...

王阳明心学“知”和“行”的关系(二)
王阳明心学“知”和“行”的关系(二)

日期:2019-05-17 20:03:03 点击:20 好评:0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不同时期不同人对于“知”和“行”的理解。我们接着上回的讲: 南宋的时候,同样的在理学的这个整个阵营里头,也是一样。尽管我们会说王阳明的知行观点和朱熹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实际上“知”和“行”的关系问题在朱熹那里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

王阳明心学4大惊人智慧:“百病不侵,逆转命运”
王阳明心学4大惊人智慧:“百病不侵,逆转命运”

日期:2018-08-21 10:30:34 点击:129 好评:0

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系,是中国历史上位居第一阵列的大哲。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读懂王阳明10首诗,领悟心学10种智慧
读懂王阳明10首诗,领悟心学10种智慧

日期:2018-01-03 07:00:30 点击:491 好评:1

《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山离我近,月亮离我远,于是觉得山比月大。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眼界足够宽广,他就会发现,和山相比,其实月亮更庞大。 眼睛、耳朵都会欺骗你,要想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是很难...

王阳明心学朱熹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二)
王阳明心学朱熹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二)

日期:2019-05-24 09:59:52 点击:18 好评:0

我们上回讲到,朱熹讲格致问题基本上是接着二程夫子来讲的。他大意是什么呢? 按照二程的这个讲法说:天下任何事物我们首先是笼统宏观的看,天下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有日月代明,四十代序?为什么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一切万物都是在这般的状态当中生存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