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五年,一位患者家属的心得体会 || 渡过
我是一名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属,患者治疗将近五年。治疗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经历过彷徨、无奈和无助,几近崩溃的边缘。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有幸加入了渡过读者群,得到过很多帮助,现在患者基本稳定,现将自己就医心得与体会做一些总结,分享给大家。
一、怎样与医生沟通
1. 复诊尽可能带患者去。作为家属我们观察的往往是表面的东西,而医生通过与患者直接沟通谈话,察言观色,可以更加准确判断患者目前状态。
2. 与医生沟通要抓住重点。医生时间有限,每次复诊要切中想解决问题的要点,即把两次复诊间隔期间患者的情绪变化、进步、不足,以及出现的新问题,简明扼要提供给医生。
3. 患者在场时有的话不方便说,可以在就诊前用简短文字写好后给医生看。患者反应给医生的情况,有遗漏或者不足的情况要尽量补充。
4. 对于依从性不好或没有复诊时间的患者,家属迫不得已去代诊时,应尽量提供患者的录音以及偷录视频给医生。这些比我们直白的说症状更有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状态。
5. 如果时间允许,尽量把这次复诊之前三个月之内患者的病情提供给医生,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比如情绪以及动力变化对比等。这样更有利于医生掌握患者情况,便于调药减药。
6. 患者太多,医生没有那么好的记性记住每个患者的情况,电脑记录也都很简单,因此每次复诊都要把患者以前化验单以及有问题的检查报告拿给医生看。这一点家属容易忽略。
二、学会观察、记录
1. 抗精神疾病药物最起码需要两个周时间才能起效,有的人甚至需要更长时间。服药初始阶段,会出现很多副作用,而药物正性作用还没有显现。此时家属就会着急,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治疗不利。
这时需要沉住气,只要是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忽略掉就可以,副作用会随着时间慢慢减轻甚至消失的。比如胃肠道恶心厉害,就可以加点维生素B6,或者很小剂量量的舒必利;对于药物产生的焦虑如坐立不安等,可以加点心得安或者劳拉来对抗。
2. 治疗是一个连续的的过程,期间会有一次或几次病情波动,不要太在意,多给医生观察判断的时间。家属要学会观察病情发展趋势,郁期不超过两周问题不大;躁期超过四天就要及时复诊处理。
3. 在治疗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因害怕药物副作用的危害或不信任医生诊断治疗,就不停地更换医生,这是大忌。因为每更换一次,就需要后续医生重新评估诊断。初始状态非常重要,每个医生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会导致误判或者对病情把握不准,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
比如,这段时间按照A医生治疗,药效还没有起效就沉不住气了;再过几天看B医生,再按照B医生诊断治疗一段时间,不行再换,这样会导致治疗不连续、不规范、不系统,拖长治疗与康复时间。不停地换药、试药还会造成患者对药物的抗药性,对治疗很不利。本人经历过,教训深刻。
我的经验是,至少得给就诊医生四个月至半年时间为好,如果期间效果不好或者加重的话,才可以考虑更换医生。一定配合医生,按照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减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跟主治医生联系处理。
4. 患者每个月的情绪变化,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曲线图标注出来,或用简洁文字记录下来,复诊时拿给主治医生看。医生看得清楚明白,诊疗效果就好。
三、康复期如何回归社会?
患者病情处于治疗稳定期时,要鼓励带动患者进行运动。运动可以调节情绪,对抗药物副作用,是辅助治疗的一个好方法。
药物会导致患者疲劳,开始时要循序渐进。先选择运动量小的,比如散步;时间也是一点一点增加,再增加强度,比如快走,慢跑等。等患者适应了,身心放松,睡眠质量提高,感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就会主动去运动,这时家属要鼓励其坚持。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家人的耐心陪伴与榜样作用,而且要始终如一地坚持。通过参加运动,为日后融入集体、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这些心得能够帮助还在求医道路上的病友与家属们少走弯路,及时科学规范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苹果手机用户专属赞赏二维码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