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产女是“试管婴儿”?喷子的世界什么恶毒都有
“谢娜终于生了。”
昨天,张杰在微博公布了生女喜讯。
随后谢娜转发微博,颇甜蜜地说:杰爸,以后我们仨姐妹请多多关照。
从2011年以来,许多网友就开始关心谢娜的肚子。只要她某段时间离开公众视线,马上会“被怀孕”一次。
一开始,谢娜还会澄清,后来被说得多了,她也是哭笑不得。
百度搜索“谢娜”,显示有1820万条相关信息。“谢娜怀孕”这个关键词,占了438万,“谢娜不孕”占了110万。
因为多年没要孩子,谢娜经常被质疑“身体有问题”“不孕”“夫妻感情不和”,有网友甚至说:不会生,不会下蛋的鸡,玩久了不会生了吧?
怀孕之后,又不断遭受“孩子是不是试管婴儿”的恶意揣测。
生孩子,像是达成了某种成就一样,有了自己的孩子,才能身价百倍,否则哪怕过得再成功,再幸福,你谢娜的人生都不够圆满。
不生孩子被定义成原罪
实际上,被催生的不只有谢娜。
平常人被催着谈恋爱、催着结婚、催着生娃的情景,也是很多家庭特有的节目。
娶妻、结婚、生子,就像是每个人生下来的宿命。你对任何一点提出质疑,就好像你不是中国人。
一次街头采访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结婚了却不想要孩子的现象,一位大爷说道:“结婚,生小孩,一代抚养一代,这就是中国的传统。”
团圆夜打开电视,会看到春晚演着“女人因为生不出孩子自愿选择离婚、开明的男方不同意、最终两人有了孩子生活圆满”的小品。
波伏娃的《第二性》最开始就说:“提到女性,人们会说,她是子宫。”
女性要传宗接代的观念,传了五千年,时间久了,部分女性也被这条规则洗了脑,彻底接受了这种设定。
《半生缘》里,姐姐因为没法生孩子,协助丈夫强奸了妹妹,借腹生子,也要给丈夫留后代。
api酱吐槽“现代女性”标准:读个师范教育类硕士是最好,以后在家带孩子就是专业对口就业。女性不生孩子就是原罪。
明明是自己的子宫,选择让它不孕育生命,却成了一种罪过。
《奇葩说》第一季曾讨论过“不生孩子有错吗”这个辩题。
就像辩手包江浩说的那样,生育这件事是权利不是义务,“我们每个人行不行使生育的权利都没有过错。”
催生的人总会跟你说,女人怎么能不生孩子呢?体会不到做母亲的快乐,人生就不够完整。
就在几天前,母亲问我:为什么你决定要孩子?
她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
有网友说:“我们不能强迫一个外人来完整我的人生,繁衍并不是用来完整人生的。”
我希望儿孙满堂,膝下承欢没有错;我追求自己热爱的,不要孩子,也没错。
那些选择不生育的女性,她们也许只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而已。
有些时候,儿女婚姻美满、子孙满堂的荣耀,常常是问题百出的原因。
自己还没做好准备,孩子就已匆匆出世了。
那些催你生孩子的人,终究只是围观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孩子生下来之后的种种问题,还是得自己去面对。
到现在,生孩子的成本已经完全不输买房子的花销了,从孩子出生到培养他长大成人,需要一笔巨大的花销。
每到年末,会有无数家长晒出一年来养娃的惊人花费,用以告诫年轻人,想生孩子,一定要有金钱准备。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统计,北京养一个孩子的费用需要48万,而现在,家长们晒出的花费,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从孩子出生到六岁,奶粉、玩具、衣服、早教、医疗,样样都不便宜。有很多家长们秉承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每月的早教就要花费上万。
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花销,让90后们宁愿在手机里养只蛙,也不敢轻易生孩子。
然而,即使不愁花费,孩子也不是说生就能生的。
在生孩子之前,每一个女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特别想要孩子,是不是能对TA负责。
因为这不仅代表着,选择成为一名母亲,更要承担起养育生命的重任。
脸书上有一个主页叫“我后悔生了孩子。”这个主页有近万名粉丝,大量的人在上面匿名投稿。
一位来自瑞典的母亲在主页上匿名写到:
我19岁就与现在的丈夫结婚,一切如此美好,当时我也急迫的想生孩子,毕竟结婚生子近乎约定俗成。然而当我生完第一胎才发现,这种想法很傻很天真。他们完全摧毁了我向往的自由生活。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哄孩子睡觉,打扫卫生,照顾孩子,听他们吵闹尖叫,满足她们的需要。尤其是我那个四岁的女儿,太可怕了,她成天到晚嘴都在不停的说话。只有把她送去幼儿园的时候我才能获得片刻的安静,我甚至有时候希望这两个孩子能消失一阵子。
我是爱他们的,但是如果能重新来过,我绝对不会再生。
在这个主页上,还有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感到精疲力竭。
母亲本是一个极其伟大的角色,孩子也常常是为家庭带来生机的天使般的存在。
只是,如果还没想好就生了孩子,自己没过明白就被催促着养育了下一代,最后反而容易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孩子欠了自己一个顺从和美好的前程。
《时代》杂志再次用“不生孩子”作为封面主题。在报道开篇,讲述了女孩Laura的故事。
Laura在14岁时决定不生孩子,她目睹了自己的妈妈一辈子都在为孩子奔忙,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她的妈妈劝她:“你将来会改变主意的”,然而,这个“改变”的时刻一直没有出现。
现在的Laura已经年过50,是一名作家兼纪录片导演,有着自己成功的事业,也过着幸福而温暖的生活。
Laura说,她从来没有后悔,并且一天比一天发现,没有孩子的人生,一样很完整。
在年轻的日子里,女孩儿们可以忙碌着打拼自己的事业,也可以潇洒地抛下一切说走就走,去追求诗和远方。
英国美女一直服用避孕药却意外怀孕生下三胞胎,几率仅25000分之一 / 视觉中国
然而,从宝宝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她们无法抛下身边的孩子,像从前一样不管不顾地寻求快乐。
不是每个人,都能无怨无悔地舍弃这么多。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中国一孩的出生人数就开始连年下降,反而是二孩数不断增长。
2017年,二孩出生占比提高到了51%,一孩出生占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只有42%。
二孩的增加可以理解为政策驱动,但一孩数量出现“雪崩”却意味着,中国的女性真的越来越不愿生孩子了。
愿你生不生孩子都是因为爱
YouGov 网站做过一份关于“女性为什么选择不生育”的美国国情调查。
一位被调查者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我喜欢孩子,但是抚养一个孩子是一生的承诺,希望更多的女人慎重。”
经常听到身边有女生感慨,要爱得多深,才肯为一个男人生下孩子。
但这句话说出口,就错了。
孩子不是为了别人生的。只有很爱孩子,了解清楚生孩子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才能生孩子,否则对孩子太不公平了。
因为你只要生下他,就意味着要对TA负责,这个过程是不允许试错的。
生育不仅是选择,也是种责任。
当你选择生下一个生命,不用强行期待着他会给你养老,为你传宗接代,只是单纯地希望,TA能在这个世界走一走,看看风景,顺便与你同行。
愿每个女生,都无需违背自己的意愿,生或不生。
愿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都是源于最简单的爱。
推 荐 阅 读
▼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