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叛徒!舌尖3竟然出现了让人有食欲的一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叛徒!舌尖3竟然出现了让人有食欲的一集!

2018-02-26 22:32:12 作者:女侠鵺话 阅读:载入中…

叛徒!舌尖3竟然出现了让人有食欲的一集!

  经过第三一顿饭起立十次、第四集自制中药口红的洗礼之后,我又在电视上看了直播的第五集和第七集。

  之前我还觉得,6.9分掉到不及格已经是车祸现场,哪还有5分以下的惨剧?网友未免太墙倒众人推了点,然而看过之后的感受就一个字:

  

  尤其是第五集,简直是深渊,你们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到头来让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个号称“为辣而生”的凉露酒。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跟“冰露”矿泉水有什么关系,成为我心头一大片亟待解决的谜团。

  最大赢家或为广告商。

  凭着一点点强迫症,还有其他几集都看了还怕什么,以及吃货出于对美食哪怕只有一个镜头也不想错过执着……

  我打开了第六集。

  诶,好像,还可以?

  从山东的大馒头到广东的小茶点,我都想尝一尝呢!

  为了防止我的判断出现问题,还特意咨询了一下周围的人,确定第六集就是大家集体指认出来的那个浓眉大眼的叛徒。

  第六集最大的槽点,好像还是不切题,标题明明是“酥”,里面大部分却是绵软的面点。

  但对于“酥”这个字的解释,有人认为就是“酥脆”,而有人搬出了字典,说“酥”也有软的意思,所以不算错。

  我对“酥”这个字也有点意见,因为现代汉语里看到“酥”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松脆,一般想不到柔软上去。但后来看了度娘百科里的介绍,分集的名字跟后来的并不相同,第六集叫点心,这就非常切题了啊。

  黑洞般的第五集,黑洞一般的第五集,名字也不是莫名其妙的“食”,而是《厨人》,合理很多。

  至于后来为什么又改成了一个字,还改得这么别扭,只有老天知道了。

  第六集里出现的点心,比其他所有部分里出现的食物都要讨喜,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高级作者也都是普通人,但就是因为食物的镜头给得格外多,煽情点到即止,大家都很专业,就显得特别可爱了。

  夭寿啊,曾几何时我们的要求居然变得这么低。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嘲笑山东大馒头,大馒头很好吃好吗?!

  不过说实话年轻时候我也超级抗拒馒头,总觉得它太寡淡,不说跟包子比,就是比花卷也少了点味道样子又蠢蠢的,实在难以亲近。

  但后来陆续尝到了北方的馒头,加上口味不再那么重,对馒头就慢慢有了好感。做得好的馒头,慢慢咀嚼是有面粉香气的,揉面手法得当的话,馒头掰开是一层一层的,我就那么一层层地吃。

  所以看到片里造型古拙胖乎乎圆溜溜的比小朋友还大一圈的大馒头,真的很想来一个试试~

  不知道我爸过寿的时候,能不能送他一个这样的组合

  或者就这样朴素的一个大团子就好

  想到之前黄渤工作准备了几千个大馒头送人,舒淇收到之后还发微博感觉黄渤这个馒头把舒淇一年伙食都搞定了。

  看到做馒头的郭秀清大姐说,当年谁都不想继承母亲做馒头的衣钵,心里就陡然一惊,特别害怕会再次重现前几集里的奇葩场景

  第五集里那个酒楼继承人,从小被从事餐饮行业父母教育将来要远离餐饮业,他自己也挺争气学习很好,后来在德国一家公司当了主管工程师结果父亲忽然又让他回来继承家业。

  所以是父母让你做什么你就乖乖听话的意思?

  如果说孩子自己对餐饮一直也有兴趣倒也罢了,如果孩子在外面无所事事倒也罢了,可是听到他说,整个店里最熟的是那组十千伏变电柜,口气是藏不住的落寞

  何止是教授伤心,我都伤心了好么!

  后来网友们扒出来这是苏州得月楼的少东,可是身为得月楼少东,空有一颗工程师的心,却只能用“责任”来劝慰自己。

  还有第二集里放弃手术刀,陪着老婆跟着丈母娘做串串的前医生,前两季里也有说到火锅和麻辣烫炒底料很辛苦,但那些人明显是苦并快乐着,因为他们热爱这些。

  可是从这个女婿脸上,我感觉他不太喜欢做串串,只是因为爱老婆。

  其实还有点感动

  后来又在微博上看到网友爆料,未经证实,但如果是真的,只能说……舌尖啊你这就不止是砸招牌的问题啦!

  好了让我们回到大馒头这里。

  馒头阿姨郭秀清说,让她下定决心做馒头的,是母亲一句话

  老五,你干吧,你干了到以后都有馒头吃。

  多么朴实的诉求~

  点到即止的还有郭大姐和她憨厚丈夫之间的爱情故事,俩人因为馒头相识,最后馒头和老婆一起嫁了过去。

  感觉是个HE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故事~

  普通人的狗粮看似平淡其实含糖量最伤人。

  第二季第一集里有一对豆花夫妻老公乐呵呵承认自己“耙耳朵”(怕老婆),老婆就吐槽说他假模假式,连煤气灶的logo都不放弃虐狗。

  这样不经意的流露出的朴实人情,喜滋滋甜蜜蜜,看了就让人踏实高兴。比第五集那个已经比大部分主妇幸福太多却仍然自我感动的美食博主,还有那个为了标榜自己就暗中踩同行,又把锅甩给顾客的摔面非遗继承人强了太多。

  还有那个执意要搞农场的人,他一个人在农场过年,除了工作辛苦,我觉得应该是老婆孩子并不想跟他团圆吧……

  我们愿意看美食中寄托的人情,但不想看摆拍的艺术人生

  第六集里吸引绝大数人目光的,大概是国宴师傅“面点王”王志强大师为首研发 出的那一套“面果儿”。

  除了表面光滑柿子,还有外皮粗糙的橙子和柠檬

  色彩微妙的香梨

  乃至草莓里一粒粒的镶嵌

  红枣更是以假乱真

  山竹底部的细节也一一到位

  这套果子光是研究上色就花费了十年的功夫,不仅美观,更强调健康天然。这样做出的面果儿造型逼真,色香味形无一不精,堪称艺术品。

  最重要的,口味和造型还能保持一致

  王志强师父说,十几年的时间一心扑在这上面,想献给大家完美东西这话我是信的。

  因为我们都能看到,这十几年的时间都去了哪儿。

  这集里再次提到了苏州,看到有人吐槽说,从上一集得月楼到这一集的糕点店,都没离开过观前街,一碗河南的胡辣汤也是在杭州取景,导演是有多缺经费。

  但我并不在意这些,苏杭向来是美食重镇,是江南地区精致生活的集大成者,我甚至不介意导演专门开一节讲苏杭,前提是一定要拍得好吃才好。

  我个人是喜欢吃一点甜甜黏黏的东西的,没错就是老人家的口味,所以这集里重阳糕我就很向往

  还有一看就是江南特色的“嘉湖细点”,米制糕点。

  这个“定胜糕”传说起源于南宋,当年在条件极为艰苦的西南联大,还是教授夫人们鼓舞士气和补贴生活的重要来源

  一样都是用“爱”来当美食的真谛,放在教妈妈们做面点的90后小姑娘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点都不矫情~

  可能是因为她用面团做的琵琶结点心真的很可爱吧

  同样可爱的还有祁门的嵌字豆糖。

  那么大的一个面团,揉到最后切开只有一小块,比指甲大不了多少。一口一个都嫌袖珍,字迹却还是工工整整,多么神奇

  吃糖的时候,叫做“咬文嚼字”,把文化吃进肚子里,怪不得徽州地区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就算不是什么特殊人才,做豆糖的人们,从老板到师傅,无一不是真心热爱这门手艺的。

  最切题的糕点,大概就是杭州的“荷花酥”。

  一朵荷花在油锅里默默绽放,本身就是一种奇异的景观

  出锅之后更是美不胜收

  这才是历代文人墨客们都念念不忘的“人间天堂”。

  全集最有气势的,莫过于最后一个出场的粤式点心界的泰斗,人称“勋叔”的陈勋老爷子。

  泰斗之所以为泰斗,不仅在于技艺高超,更在于胸怀广阔

  技艺高超,不是做多复杂的事,而是把看似简单事物做到极致,一个广式茶点里最常见的叉烧包,在大师眼中也并不简单。

  如何调制皮和馅的比例,如何制造包子在蒸笼里自然的暴口,无一不是经验学问

  一群点心大牛在一起研究包子褶,这个画面给了人无穷的希望

  更打动人的,是老爷子钦封的“四大天王”:叉烧面粉来自北方,南方创新了暴口,蛋挞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粤式点心的胸怀,就体现在这些兼容并包里。

  一个耄耋之年的点心泰斗谈起饮食,说到的都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并举,南北结合,既有传统,又有创新。”

  越是真正的大师,往往越不会故步自封

  而其他几集里的很多根本称不上专业的人们,却暗戳戳地钻进“怀古”的牛角尖,言必称传统,处处暗示新事物有毒有害,就差拉个横幅说“祖宗之法变不得”,难道不是对传统的一种严重的误读?

  第六集并没有完全无槽点,石磨出现的日期似乎弄错了,有的画面焦点仍然分散,原声配乐比前两季真的差很多!90后面点师出现时候的,bgm差点让我穿越到某些玛丽苏大戏里。

  但是,作为吃货,我一直想追的,起码是这种美食纪录片,而不是前面那些不明所以的中药材,三万六千锤的铁锅,被迫继承家业的酒店少东,拘泥于纳西古法的大厨……

  走心和不走心,区别一目了然

  说到底,还是同行们衬托得好。

  女侠鵺话原创

  欢迎勾搭,欢迎转发

  转载要提前告知

  女 侠 鵺 话

  一个不求上进公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