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2018-04-12 20:00:42 来源:有书国学共读 阅读:载入中…

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12

  04-2018

  国学君按

  这篇文章医学角度告诉大家临终的过程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帮助家人自己坦然面对

  来源:怀慈读书

  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人们关于临终的认识普遍有很多误区,应该好好普及,不要给亲人带来不必要痛苦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

  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

  在漫长等待中,沮丧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

  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悲痛骤然升温

  这还算不上残忍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动接受这样的待遇

  一是过度治疗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另一个极端是治疗不足也就是说,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直到死亡也没有得到充分解脱

  那么,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终结

  

  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在这一阶段医生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

  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

  正确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

  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

  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后果,使病人无法安静走向死亡

  静脉输液虽然能解决陷入谵妄状态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带给病人的是水肿恶心疼痛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在死前三个月之久,不少病人与别人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活动增多了

  不要以为这是拒绝亲人的关爱,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离开外在世界,与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

  但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

  随着死亡的临近,病人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声,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将病人的身体翻向一侧,头枕的高一些,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不过病人并不一定有痛苦,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

  记住,没有证据表明缓解疼痛的药物会促使死亡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所以,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

  

  

  

  这几天,我一再地说,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

  现在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而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我没有和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无知中铸成大错

  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至亲的亲人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而本来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事情并不复杂

  我想起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

  我命令弟弟说:爸爸冷,快拿毯子!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

  而此时在他的感觉中,他的身体正在变轻,渐渐地漂浮飞升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更何况一条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医生才拔下了连接在他身体上的所有的管子,输气管输液管心电图仪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

  母亲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饿那时候,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天很蓝风很轻,树很绿花很艳,鸟在鸣水在流,就像艺术宗教描述的那样

  这时,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那种异常的欣快感,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横出刀枪棍棒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最后谵妄状态中,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而且是满口的家乡话我担心他离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会

  现在才知道,那个时辰,他与外界的交流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却异常活跃,也许青春,也许童趣,好戏正在一幕幕地上演我怎可无端打断他,将他拖回惨痛现实

  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

  临终者昏迷再深,也会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间传说的回光返照吧,这时候,他必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不能让他失望而去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强按住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不分青红皂白地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

  父亲走了医生下了定论,护士过来作了最后的处理一旁看热闹的病人和家属说:儿子女儿都在,快哭,快喊几声嘛

  可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弟弟也执拗沉默着现在才知道,听觉是人最后消失的感觉,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过

  

  

  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这我明白只是现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后时光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的自然而然,是人自作聪明横加干涉,死亡的过程才变得痛苦而又漫长

  一天上午我突然发现我对面的同事泪流满面,一个50多岁的男人的失态让我诧异

  忙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看了上面的文章想起了他母亲临终前情形,他说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样,觉得母亲冷了给她穿保暖衣服,盖厚厚的被子,觉得母亲几天没有进食,不停给她输液,他母亲想回家,可他坚持让她住在医院他自认为尽了孝心,可是没想到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

  人总是要死的,带着轻松美丽踏进另一个世界,一定会走得更好

  现在,我读到了这篇文章我要保留着它直到最后的时光,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

  · END ·

   

  推 荐 阅 读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

  别嫌弃一直陪你的人,别陪一直嫌弃你的人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

  把家当旅馆的男人,最后只有一个结局

  每个妈妈都必须告诉孩子的5件事

  本期编辑 朱三岁

  文章来源:怀慈读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