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是一起玩第五人格的人。
2018/04/17 周二
插图:第五人格,微博
游水开始
▽
看头号玩家的那一晚,我打开app store的游戏榜,那是我第一次在榜单上看到第五人格。
当时朋友圈几乎没有人在谈,但它已经登上排行榜第一了。
玩了一盘之后,我作为一个“游戏绝缘体”,第一次主动把游戏推给男朋友,“别吃鸡了,杀鸡吧!”
(第五人格是原型是《黎明杀机》,所以又称“杀鸡”)
随着这句话的开始,接下来那几天的清明假期,我们完全被这个游戏占领。
他们属于低调玩家,独自玩这个游戏,又苦于找不到人一起开黑。
于是我冒出一个想法,干脆把所有互不认识的人拉到一个群里好了。
所以那天,就正式成立了,杀鸡群。
“杀鸡”里,有监管者和求生者两种岗位,和以下不同功能的各种角色。
它的本质是一个“躲猫猫”的游戏。
这个过程中,不断干扰我们的,就是监管者,我们惯称他们为“屠夫”。
在跟他们聊的时候,有个有趣的发现,我将他们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种队伍:
一,敢死队。
爱好:溜屠夫。
在现实中,他们是适合当“朋友”的角色。
我喜欢跟杀鸡群里的男生一起玩,以远夏为代表的他们,非常喜欢溜屠夫。
只要我一有“心跳声”,尖叫一声“救我救我”,他们就会跑过来,引开屠夫,让我先走。
他们疯狂的遛,却从来没有被抓住过。
这个过程除了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还会有一种戏耍对方的快感。
二,后勤队。
代表人物:园丁 ,医生
特点
这一类人,你非常能跟他们产生共鸣,但是他们没有安全感,敏感,小心翼翼,怕被伤害。
在现实中,通常是“恋人”的角色。
救到人了美滋滋,不过救不到了,死的明明不是自己,却会很懊恼。
阿彤是一个杀鸡群里最喜欢玩“园丁”的女生,她说,
“这个游戏只要有心跳,我就会赶紧走了。我害怕被锤,大概是我自己比较喜欢安全一点的地方”
而只要把椅子全拆了,被抓到的时候就可以挣扎逃脱了。
现实当中的她们也一样,不会完全依靠谁,凡事会先想给自己留一条安全的后路。
三,学霸队。
爱好:专注破密码机
特点
我就是“破密码机神”本人了。
我解密码的时候,专注到队友被抓都不救。
“园丁”彤问我,“如果你解到就剩一点,这时屠夫朝你走过来呢?”
她说我重情义。
其实只是因为我是个“性子非常急”,“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做到”的人。
比如我经常在睡前产生一个想法,然后就跳起来,通宵干活,急着把想法变现。
与以上三种不同的是,我采访了一个喜欢玩“屠夫”的男生。
现实中的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因为没有队友,能力又强到不屑于跟普通人当队友,他选择了玩屠夫。
我问他玩屠夫有什么好。
后来呢,有一次他跟一队求生者玩,也是当屠夫。
游戏开始没多久,求生者才刚解了一台密码机,他就杀了三个人。
剩下最后一个医生,跟四台密码机。
“一看就是个女生,傻傻的,方向都分不了,居然当着我的面躲到柜子里”,他吐槽说。
然后他把女医生从柜子里抓出来了,抓着她去破密码,带她去开门,最后看着她逃走。
我有点疑惑,“为什么不带她去跳地窖?快多了”。
他愣了很久,小声的告诉我:
“就...突然觉得,想跟人待久一点”。
最后。
“杀鸡群”里,有上海的实习医生,广州的家具设计师,读大学的妹子,还有新媒体编辑。
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岗位,开黑的时候,我们就在群里开语音。
在游戏中你会发现,现实中文质彬彬的医生,游戏里喜欢发号施令,遛屠夫;
我慢慢察觉到,每个人对角色的选择,都是性情的一种映射。
我们在现实中本是职业不同,性情不同的人。
但每次抓紧空闲时间,午休,下班,上课,任何时候。
只要在群里问一句,“来吗”,都会有人回复一句,“来”。
现实中有约不到人的失落感,游戏里不会。
那种总是有人回应的感觉,像《志明与春娇》里,余春娇在上班时间到后巷抽烟,遇到一帮烟友一样,有种说不出的舒坦。
而游戏里的“圣心教堂” “军工厂”,已经成为我们撕开身份与标签,歇下来“短暂做自己”的后巷。
△
起身上岸
这是你在这片海里的第 221 次游水
投稿至邮箱 seaofmanjing@Foxmail.com
微博 @鳗鲸的海
进来叹口气
这里是你的叹气基地